最新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进展的关系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进展的关系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进展的关系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复杂的环境,包括血管、免疫细胞、基质、细胞外基质等多种组成部分。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发展进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正是因为肿瘤微环境的存在与变化,决定了肿瘤的生长、侵袭性和耐药性等特征。

本文将探讨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进展的关系,并分析其对肿瘤治疗的启示。

一、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展关系的重要性肿瘤微环境能够提供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氧气,维持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增殖。

相关研究表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肿瘤间充质细胞的异常活化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密切相关。

此外,肿瘤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也在肿瘤的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能够产生多种因子,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进一步加剧肿瘤的发展。

二、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进展的相互作用机制1.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活化: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生成因子能够促进肿瘤新血管的形成,进而为肿瘤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研究发现,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活化会导致血管异常结构和功能,加速肿瘤细胞的脱落和转移。

2. 肿瘤间充质细胞的影响:肿瘤间充质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成分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和扩散。

此外,肿瘤间充质细胞还能够抑制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进一步增加肿瘤的侵袭性。

3. 免疫细胞的调控: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分泌免疫抑制因子,如免疫核酸酶、表面蛋白等,干扰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和清除。

此外,肿瘤细胞还能够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招募免疫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形成免疫抑制的“免疫逃逸”状态。

三、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治疗的启示肿瘤微环境作为调节肿瘤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肿瘤治疗也有重要启示。

1. 靶向肿瘤血管生成:由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对肿瘤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因子或其受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破坏肿瘤的营养供给,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一、综述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肿瘤的发展和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恶性表型的一个关键特征,并且与肿瘤生长速度、侵袭、转移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肿瘤微环境对肿瘤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肿瘤代谢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如何促进肿瘤的发展。

肿瘤微环境的缺氧状态是众所周知的一个特点。

肿瘤缺氧可以导致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同时减少乳酸的产生。

这种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是指肿瘤细胞倾向于使用葡萄糖进行糖酵解以产生能量,即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是如此。

尽管糖酵解是一种高效的产生能量的途径,但它并不总是高效的,可能会导致肿瘤细胞的代谢压力和生长抑制。

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也对肿瘤代谢产生了重要影响。

CAF是一种表型多样的间质细胞,它们可以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胶原蛋白沉积和肿瘤干细胞维持等机制来促进肿瘤生长和侵袭。

一些研究表明,CAF可以通过代谢支持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从而促进肿瘤的代谢重编程。

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也对肿瘤代谢产生影响。

巨噬细胞可以根据其表型和微环境中的信号通路被极化为不同的炎性亚型,如M1和M2。

研究者们发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可能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代谢有密切关系。

一些研究表明,TAM可以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代谢重编程来促进肿瘤生长。

肿瘤微环境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来促进肿瘤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肿瘤代谢的特点和机制,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关注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肿瘤细胞、CAF、巨噬细胞等不同细胞类型与肿瘤代谢之间的关系。

1. 肿瘤微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简称TME)是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与其相互作用的外部环境。

它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分泌的物质。

肿瘤微环境帮助肿瘤逃逸的例子

肿瘤微环境帮助肿瘤逃逸的例子

肿瘤微环境帮助肿瘤逃逸的例子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生物和化学环境,包括细胞、血管、纤维基质和细胞外基质等。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肿瘤微环境如何帮助肿瘤逃逸,以及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一、肿瘤微环境的概念与作用肿瘤微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生物环境,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等。

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营养、氧气和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肿瘤微环境还能抑制免疫监视和免疫应答,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清除。

二、肿瘤逃逸的原因及机制肿瘤逃逸是指肿瘤细胞在体内扩散和转移,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过程。

肿瘤逃逸的原因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肿瘤微环境和免疫逃逸。

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表面抗原、分泌抑制性分子、诱导免疫抑制细胞等机制,逃避免疫监视和清除。

三、肿瘤微环境如何帮助肿瘤逃逸肿瘤微环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帮助肿瘤逃逸:1.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2.缺氧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缺氧环境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缺氧环境促使肿瘤细胞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促进新血管的形成,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

3.免疫抑制环境: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和分子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4.纤维基质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肿瘤微环境中的纤维基质和细胞外基质改变,有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四、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法及研究进展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抗血管生成治疗: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新血管的形成,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抑制肿瘤生长。

2.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和分子,增强免疫监视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

3.靶向治疗:针对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定分子和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4.联合治疗:结合多种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肺癌的肿瘤微环境研究

肺癌的肿瘤微环境研究

肺癌的肿瘤微环境研究肺癌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疾病,尽管有许多治疗方法的进展,但其治愈率仍然相对较低。

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肿瘤微环境在肺癌的发展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肺癌的肿瘤微环境进行研究。

一、肺癌的肿瘤微环境概述肺癌的肿瘤微环境是指肺癌细胞周围的细胞和分子组成的生态系统。

它包括免疫细胞、血管、纤维细胞等多种成分,并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

肺癌细胞通过与微环境中的其他细胞和分子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

二、肺癌肿瘤微环境的组成成分1.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免疫细胞的类型和数量与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肺癌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2. 血管:肺癌细胞需要通过新生血管获取养分和氧气,因此血管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管异常造成的血液灌注不足和氧气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3. 纤维细胞:纤维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之一。

它们通过产生细胞外基质和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对肺癌细胞的生长和迁移有重要作用。

三、肺癌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发展的关系肺癌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可以分为抗肿瘤免疫细胞和肿瘤进展相关的免疫抑制细胞。

研究发现,某些肺癌病人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异常,致使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和转移。

此外,血管生成是肺癌发展中的另一个重要过程。

研究表明,血管生成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

肺癌微环境中的血管异常可以导致血管生成不足,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此外,纤维细胞也参与了肺癌的发展过程。

它们通过产生细胞外基质和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在肺癌细胞的生长、迁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改变纤维细胞对肺癌微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发展。

四、肺癌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了解肺癌肿瘤微环境对于进一步提高肺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肺癌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治疗:通过调节肺癌微环境的免疫细胞数量和类型,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癌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目前,癌症依然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仍有很多众所周知的治疗方法的缺陷,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新策略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领域中,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备受关注,因为除了癌细胞本身以外,环境也是肿瘤发展和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

一、肿瘤微环境的概念和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管和分子信号网络等外部环境因素。

它们与肿瘤细胞间的交互作用对肿瘤的形成、发展和转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的两个重要特点是炎症和缺氧状态。

动态的微环境不断调节肿瘤的转录后调控和表观遗传学进行。

二、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1. 免疫治疗小分子化合物与传统治疗方式有所不同,通过针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作用因子的小分子药物靶向调控肿瘤的免疫程序,近年来快速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新方向。

例如,抑制PD-L1/PD-1免疫抑制的免疫治疗药物在治疗某些类型的肿瘤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2. 靶向微环境干细胞癌症干细胞是一类持久存在于肿瘤中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

在肿瘤的微环境中,各种组成成分协同作用,使得癌症干细胞得以存活和增殖。

因此,通过靶向干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或其驱动的信号通路来干扰肿瘤的生长活动,成为一种重要的新策略。

3. 靶向肿瘤相关细胞间通讯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通讯通过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激素、降解产物、蛋白酶和微小RNA (miRNA)等调节肿瘤生长和转移。

因此,靶向肿瘤细胞间通讯的这些组成部分,可能成为肿瘤治疗中的又一个重点。

例如,研究者们正在开发针对TGF-β、IL-4等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以抑制肿瘤发展。

三、展望靶向微环境的治疗策略的研究正在迅速发展中。

但它的临床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对于肿瘤微环境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目前的认识尚不充分,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肿瘤微环境内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研究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研究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研究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信号分子、基质以及微血管等多种因素组成的生态系统。

这一生态系统的形成对于肿瘤的奇异特性、进展和治疗响应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显示,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本文旨在探讨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及其意义。

一、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macrophages)和树突状细胞(DC)。

这些细胞表现出各自的功能,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通过抗体的分泌和细胞介导作用来消除真正的肿瘤细胞。

而巨噬细胞则通过吞噬和消化肿瘤细胞,DC则通过递呈肿瘤抗原来获取T淋巴细胞的反应力。

NK细胞则可以杀死没有适当MHC表达的细胞如肿瘤细胞等。

在未经治疗的肿瘤微环境中,这些免疫细胞被肿瘤所解禁或抑制,由于某些免疫逃逸机制或介导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的缺失,这些免疫细胞可能被肿瘤所调节或转化并且低下其抗肿瘤反应性。

此外,肿瘤还可以通过分泌多种它们自身分泌的信号分子(生长因子、化学信使等),这些分子可以抑制免疫应答程序或者启动放大炎症程序,或者直接攻击免疫细胞,从而帮助肿瘤逃避免疫识别和生长。

然而,新兴的免疫治疗(例如肿瘤免疫疗法和传统化学疗法等)被广泛认为为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体的肿瘤免疫学又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一种条件下,免疫治疗的疗效会好过在另外一些条件下。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肿瘤微环境。

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推动进一步的治疗方法和战略发展。

二、肿瘤微环境与细胞因子浓度实验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因子浓度,如tumor necrosis factor(TNF)、interleukin-1 (IL-1), 和interleukin-6 (IL-6) 等,对于肿瘤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和免疫治疗的效果极为重要。

癌症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响

癌症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响

癌症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响肿瘤治疗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许多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这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肿瘤微环境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周围组织、血管和免疫细胞等细胞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这个微环境对肿瘤的生长、转移和治疗反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讨论癌症肿瘤微环境对肿瘤治疗效果的影响,并探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改善肿瘤治疗效果。

一、肿瘤免疫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肿瘤免疫环境在肿瘤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例如通过抑制T细胞的激活或通过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来阻止免疫细胞的活化。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改变了肿瘤治疗的格局,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对免疫治疗都有良好的反应。

肿瘤免疫环境的特征,如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细胞类型及其功能状态等对免疫治疗的有效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肿瘤免疫环境的特点,有助于我们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二、肿瘤血管环境对肿瘤治疗的影响肿瘤血管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靶点。

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肿瘤血管的形成和稳定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功能导致了肿瘤血管的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使用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肿瘤血管环境的异质性,某些肿瘤可能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抗性。

因此,了解肿瘤血管环境的特点,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三、肿瘤细胞外基质对肿瘤治疗的影响肿瘤细胞外基质(ECM)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结构,由许多细胞外分子组成,如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

ECM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迁移和转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许多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受到ECM的制约。

肿瘤细胞和ECM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肿瘤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近年来,阻断肿瘤细胞与ECM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因此,了解肿瘤细胞与ECM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及临床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更高要求,对肿瘤的研究和治疗也越来越重视。

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也成为了当今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一、肿瘤微环境的概念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分子、血管、细胞外基质等各种生物学结构的综合体。

它是肿瘤发展的场所和环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肿瘤微环境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和其周围的非肿瘤细胞构成的。

在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等肿瘤中,肿瘤细胞仅占肿瘤病灶中的一小部分,其周围的肿瘤微环境所占据的比例要占到绝大部分。

因此,肿瘤微环境中与肿瘤细胞交互作用的各种细胞、基质、信号因子等因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肿瘤微环境的组成肿瘤微环境是由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

与肿瘤细胞紧密相关的成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相关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细胞等。

与肿瘤微环境细胞外基质(ECM)相关的成分包括:纤维蛋白、胶原蛋白、蛋白聚糖、天然杀菌肽及肿瘤细胞外分泌物质等。

三、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肿瘤细胞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需要通过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同成分来得到生存的支持和生长的刺激。

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基质、信号因子等因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肿瘤的发展过程,从而加剧肿瘤的发展。

同时,肿瘤微环境还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

四、肿瘤微环境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也成为了肿瘤治疗的目标之一。

在肿瘤治疗中,利用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干扰肿瘤的发展过程,甚至直接肿瘤细胞的生存与生长。

如今,已经有许多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成果应用在了临床治疗中。

例如,干扰素γ(IFN-γ)等多种免疫刺激剂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应用,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恶性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从而达到肿瘤治疗的效果。

另外,近年来,通过对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研究,发现其可潜在改变肿瘤抗药性,因此在治疗中应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剂,可能有望增加化疗药物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外微环境普遍存在酸化。
2 肿瘤微环境
2.2.3 间质高压
2 肿瘤微环境
2 肿瘤微环境
2.2.4 肿瘤血管高渗透
肿瘤血管就是当肿瘤生长到1mm3时,分泌大量 VEGF,诱使形成专属的肿瘤血管。
这些血管呈奇特的螺旋状且不规则,与人体正常血 管不同,如内皮细胞不完整或缺失、基底膜中断或缺失、 血管分布不均匀、毛细血管间距增大、动静脉短路、间 质内液增多以及血管黏度增加等。
2.2.5 炎症性反应
2 肿瘤微环境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3.1 肿瘤细胞与肿瘤基质的信息交流
从宏观上来讲,个体与社会、器官与机体都存在 “cross talk”(交互对话)。 从微观层面来看,细胞与其所处的环境也存在信息 的交流。 同样作为机体的异物--肿瘤细胞与周围细胞(肿瘤 微环境)之间也有着密切的信号交互。
3.1.1 成纤维细胞: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在组织基质中占主要地位,产生不同的胶原和纤维连接 蛋白构成组织基底膜。
通过分泌金属蛋白酶和其它一些蛋白酶参与细胞外基质 的重塑,维持组织整体结构,还可以分泌成纤维细胞生长 因子活化RAS-MAP kinase and PI3 kinase/AKT pathways 途 径来促进细胞增殖和存活。
3.1.3干细胞: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肿瘤干细胞来源: 1.肿瘤突变的定居在正常组织的干细胞 2.肿瘤突变的无法进入后续有丝分裂的正常体细胞 3.从血液循环或邻近组织招募。
间质干细胞: 肿瘤的浸润和MSCs的招募有关,但在微环境中它的作用 尚不是很清楚。
3.1.4血管内皮细胞: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
内容提要
肿瘤生物学定义 肿瘤微环境简介 肿瘤微环境研究主要方向 关于肿瘤微环境重大发现
1 肿瘤生物学特点
1.肿瘤(tumour)定义:是指机体在 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 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neogrowth), 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 也称赘生物(neoplasm)。
细胞间有间隙,使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的不同,包括形 状异常、出现小孔,另外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运动能力增强, 最后形成有高通透性的血管。
这一变化不利于小分子药物在肿瘤细胞部位积累,很容 易从血管中被清除,但有利于的药物传输系统如纳米颗粒 进入到高通透性的血管中,最后定位到肿瘤细胞处杀死肿 瘤细胞。
3.1.3 中药干预肿瘤微环境
T细胞
中药可从多方面改善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的抑制状态。研 究表明石见穿多糖可以激活CD4 +T细胞JAK3的表达以及 JAK3/STAT5信号通路,抑制PGE2表达,减轻荷瘤小鼠移 植瘤诱导的CD4+ T细胞凋亡,明显提高CD4+ T细胞在脾脏 和淋巴结中的比例,增加了NK细胞以及CD8+ T细胞的细胞 毒性,并且诱导Thl相关细胞因子的升高和Th2相关细胞因 子的下降 。黄芪多糖在体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CD4+ CD25+ Treg的生长和增殖,相关机制可能为通过CXCR4/ CXCL12通路阻断SDF-l及其受体,抑制Treg在肿瘤
微环境中的浸润 。
LAK细胞
LAK细胞为一类非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被广 泛应用于过继免疫治疗。一些中药如牛膝、黄芪、人参等 多糖成分在一定剂量范围均能增强LA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 杀伤作用。 IL-2是LAK细胞增殖活化所必须的,有,增加LAK细胞表型,使其细胞杀伤效应时间 明显延长。TGF-β是由多种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 能强烈抑制T 细胞增殖和CTL、LAK、NK、TIL细胞的杀 伤活性,与过继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直接相关。有研究发现 淫羊藿甙可抑制人肺巨细胞腺癌分泌TGF-β ,逆转免疫抑 制作用,增强免疫效应细胞LAK 的杀伤活性,提高过继 免疫治疗效果。
基质细胞
比例最大 成纤维细胞
炎症免疫细胞
脂肪细胞
内皮细胞
2 肿瘤微环境
2.2 肿瘤微环境特点:
低O2 pH减低 间质高压 血管高渗透性 炎症反应性
2.2.1 缺氧
2 肿瘤微环境
2 肿瘤微环境
2.2.2 PH减低
生理状态下,正常组织细胞外pH值介于7.2~7.4之间, 然而恶性肿瘤组织细胞外pH介于6.5~6.9之间,说明肿瘤
2.特征: 无限增生 抗凋亡 浸润 转移 药物抵抗
2 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复杂环 境,主要是由多种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和基 质细胞组成
肿瘤微环境的成分与肿瘤细胞之间存在相 互刺激作用,从而促进肿瘤进展和肿瘤细 胞的转移
2 肿瘤微环境
2.1肿瘤微环境(TME),又称肿瘤基质(tumor stroma) 细胞成分由恶性肿瘤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后者包括成纤维
1.肿瘤相关吞噬细胞: M1是由干扰素Y(IFN-γ)激活,有促进炎症性的作用(通 过活化NF-κB相关通路),有吞噬和细胞毒作用(可被IL6、IL-4、TGF-b1等抑制)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M2是由IL-4、IL-13激活,促进组织修复、血管形成、产 生细胞因子抑制机体发挥免疫作用,有利于肿瘤的演进。 2.T细胞: 渗透到肿瘤当中成为了免疫耐受性的调控性T细胞(T regulatory leucocytes (Tregs) ) 一方面可以通过产生IL-10和TGF-B抑制Tc细胞和NK细 胞,另一方面通过结合消耗IL-2抑制其他免疫细胞活化来 达到抑制机体免疫力的目的。
细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 非细胞成分包括细胞外基质和分泌到细胞外的分子。肿瘤微
环境是由癌细胞和多种基质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组成
2.1.1肿瘤微环境 简介 肿瘤微环境
细胞外基质 基质细胞
2.1.2肿瘤微环境 简介
微环境的作用
支撑细胞 分泌生长因子 分泌细胞因子
2.1.3.基质细胞 分类
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除了在创伤时表现同正常成纤维
细胞的功能外,最重要的特点是失去了可以返回到活化
状态的前能力或者具备了抗凋亡的能力,继续分泌一些细 胞因子、趋化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 、侵润(产生MMPs、基质修饰酶如uPA,可以降解EMC )
3 研究主要集中方向
3.1.2免疫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