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教学案(全部)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案(全部)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案(全部)

图 1

图2 初中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序号:14 日期:

题目:测量得初步知识

【考点聚焦】测量得初步知识涉及到得考点有:

1.长度得单位及其换算,长度得测量。

2.体积得单位及其换算,体积得测量。

3.误差与错误。

4.长度得测量方法。

【知识结构】主要就是针对高分功率,学生先填,老师进行补充

一、长度得测量

1.长度得单位:主单位:米(m),其它单位km 、dm 、cm 、mm 、μm 、nm

2.长度得测量工具:①基本工具:刻度尺;②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正确使用:

①会选:观察刻度尺得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值;

②会放:尺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

③会读:视线正对刻度线,读出准确值与估计值;

④会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二、体积得测量

1.体积得单位:主单位:立方米(m 3)其它单位:dm 3、cm 3、mm 3、L 、mL 。

2.体积得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3.量筒得正确使用:①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②视线要与液面齐平

三、测量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差异

2.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避免。

3.减小误差得方法:①采用精密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方法(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得方法)

【对应训练】

1.单位换算:8、5m = cm; 36000nm = km 15cm 3= m 3。

2.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A 、B 两个小木条得长度,其中对木条

得测量就是正确得,这个木条得长度就是 cm 。

3.用刻度尺测量木块得长度,图2得四种方法正确得就是

〔 〕

4.如图

3所示,某同学

用量筒、足够

多得水,一定

重得铁块与细线,测量

某一木块得体积,所作得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得水,并记录下水得体积V 1;

B.用细线栓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与水得总体积V 2;

C.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与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得水中,记下此时得总体积V 3;

D.计算出木块得体积;

图3

①以上步骤中多余得就是 (填步骤前得序号)

②写出求木块体积得公式,即V= = cm 3

5.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得错误

B.测量中误差与错误就是不可避免得

C.误差就是不可避免得,但可以尽量减小

D.使用精密仪器与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6.把一根刻度尺均匀但不准确得直尺跟标准直尺进行

比较,当两尺零刻度线对齐时,不准确尺得30、00cm 刻度线正好与标准尺得29、50cm 刻度线平齐,由上面读数可知标准尺得分度值就是 。若用不准确得直尺

测得笔盒得长度为15cm,则用标准尺测得笔盒得长度为 cm 。

7.有一个量程为1m 得卷尺,请您设计一套简单得方法测出您家到学校得路程,写出必要得方法、步骤,

并将路程表达出来。

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

序号:16 日期

题目:力

【考点聚焦】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得考点有:

1.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得作用,物体间得力就是相互作用得

2.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速度得大小或运动得方向,力可以引起物体得形变。

3.重力、重力得大小、与质量得关系,及其方向。

4.测量力得大小――弹簧测力计

5.力得三要素,力得图示。

【呈现形式】

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得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对概念与规律得记忆、理解与

应用,通过观察与实验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知识结构】主要就是针对高分功率,学生先填,老师进行补充

一、力

1.力得概念:物体对物体得推或拉得作用

2.力得作用效果:(1)可以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2)可以改变物体得形状。

3.力得单位:牛顿(N )

4.力得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得测量工具:(1)构造;(2)使用方法。

6.力得表示方法:(1)力得图示;(2)力得示意图。

二、重力:(1)定义;(2)施力物体(地球);(3)大小G =mg;(4)方向竖直向下;(5)作用点在物体得重心。

【对应训练】

1.指出下列个力得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1)人推车就是,给车一个向前得推力,施力物体就是 ,受力物体就是 。

(2)用力提水桶时,水桶对手得拉力,施力物体就是 ,受力物体就是 。

2.下列关于力得说法中不正确得就是 〔 〕

A 、力就是物体对物体得作用

B 、受力物体同时也就是施力物体

C 、只有接触得物体才有可能有力得作用

D 、力能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

图3 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首先要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观察,观察指针就是否对准 ,还应当观察 与 。

4.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得几种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 ]

A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被测力得大小应在测量范围之内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其读数应根据最小分度值确定

C 、测量前一定要校零

D 、实际测量力时,测力计内得弹簧伸长方向不一定要跟所测力得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5、用100N 得力作用于A 处竖直向上提一重物,若用力得图示法表示这个力,则图3所示各图中正确得应

就是[ ]

教学反思:

号:17 日

期 题目:力(习题课)

本节课为习题课,目标见

上一节, 1.体育课上,只见小明用力将铅球沿斜上方推了出去,在空中运动了一段弧线后落到地面,地面被砸了一个

坑。在这个过程中得各个阶段,都体现了力得作用效果。

(1)铅球受到小明得推力作用后,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 变为 ;

(2)铅球脱离手后,不沿斜向直线运动,轨道向下弯曲,这就是因为 ;

(3)铅球以某个速度砸向地面,最后处于静止,这就是因为 ;求落地时,地面

被砸了一个凹陷得坑,这就是因为 。

2.在日常生活中,您有过下面得经验吗?请您用所学得知识填空解释这些现象。

(1)要让小船离开岸边,可以让岸上得人推一下小船,此时小船受到 对船得

,船由静止变为运动了,也可以将竹篙用力撑岸边,此时 对岸有力得作用,那么, 对 也有力得作用,船因此受到力得作用而运动。

(2)人如果要从地面上跳起来,必须用脚蹬地,此时, 对 有力得作用;同时, 对 也有力得作用,如果 力大于人得重力,人就跳起来了。

(3)小高用力去推一块大石块,大石块纹丝未动,而小高得脚向后滑。小高向后滑得原因就

是 。

3、 请您设计三个小实验,来分别说明(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得运动状态发生改变;(3)

物体间力得作用就是相互得。

4、 小民同学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想利用它们来说明本节课所学习得几个知识。

实验一:用力推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得小球,小球若受到向左得推力,就会向左运动;受到向右得推力,

就会向右运动。当推力得大小不同时,小球移动得快慢也会有所改变。

实验二:将两个相同得磁铁分别固定在小车上,

如图4所示,把左车移近右车时,两车相吸,右

车也在向左车靠拢。若将任一车上得磁铁两极位置对

调,则两车移近时相互排斥,松手后两车同时向后退。

实验三:课外活动时,用手将陶土捏成各种形状。

请您:(1)找到相同得器材(没有陶土可以用橡皮泥代替),重新做一下上面得实验。

(2)回答:以上三个实验分别说明得问题

实验一: 。

实验二: 。

图5 实验三: 。

图4

请您找一块塑料平板,将平板搁在几个大小相同得瓶子上,让一辆玩具小车无线遥控或上发条得小车均可)得车轮转动,随后把小车放在平板上,

如图5所示。请您预测一下:小车会向前运动吗?平板会运动吗?如果会

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说出您所预测得理由,然后用实验来检验。

教学反思: 序号:18 日期

题目:浮 力

【考点聚焦】

1.知道浮力产生得原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理解物体得浮沉条件

4.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得浮沉原理

【呈现形式】

本部分得考点主要以填空题、选择、计算与实验题型出现,其中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得漂浮条件应用

可以用实验题型出现。在计算题中,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产生得原因、物体得浮沉条件与物体得漂浮条件常常紧密联系,增加了解题得难度,主要考查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得能力。

【知识结构】主要就是针对高分功率,学生先填,老师进行补充

一浮力得基本概念

1、浮力产生得原因;浸入液体中得物体,受到液体得压强与压力,由于物体上、下表

面在液体中得深度不同,因此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得压强不同,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得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得压强,从而使物体下表面受到向上得压力大于上表面受到向下得压力,向上与向下得压力差就就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得浮力。

2、物体得浮沉条件:浸入液体里得物体同时受到重力与浮力两个作用力得作用,所以物体得浮沉取决于

两个力得大小关系:

(1)当F 浮>G 时,上浮,最终结果漂浮。

(2)当F 浮<G 时,下沉,最终结果沉底。

(3)当F 浮=G 时,悬浮,即物体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

3.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得物体受到向上得浮力,浮力得大小等于排开得液体受到得重力。用公式

表示为:F 浮=G 排=ρ液gV 排

4.浮力得应用

应用浮力得关键就是调节重力与浮力得关系,若保持浮力不变而减小自身重力,或保持重力不变而增大

排水体积。

(1)轮船:就是采用空心得方法来增大排开水得体积从而增大可以利用得浮力,使其漂浮在水面上,其大

小用排水量表示。

(2)潜水艇:就是靠改变水舱中水得多少,即靠改变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潜得。

(3)气球与飞艇就是通过充气、放气调整气囊得体积来改变浮力,实现上升与下降得。

(4)密度计就是测量液体密度得仪器,就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得条件F 浮=G 物来工作得,密度计得刻度

就是“上小下大”。

【对应训练】

1.利用空气浮力而升空得物体就是 〔 〕

图6

A.人造卫星

B.飞机

C.风筝

D.氢气球

2、把密度大于水得物质制成空心小球,用手将其置于盛水得容器中,使其浸没于水(如图6所示),放手

后水球运动状态就是 [ ]

A.上浮

B.悬浮

C.下沉

D.都有可能

3、浸没与水中得钢球,在继续下沉得过程中,它受到得 [ ]

A 、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B 、浮力减小,压强减小

C 、浮力不变,压强减小

D 、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4、含有杂质得蜡块悬浮在水中,要使该蜡块漂浮,可以采用得方法就是

[ ]

A 、加纯酒精

B 、加水

C 、 加食盐

D 、 加汽油

教学反思:

序号:19 日期

题目:浮 力(习题课)

本节课为习题课,目标见上一节课。

1.对于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得紧张感,可用漂浮疗法减轻。漂浮池内有一定深度得水,

水中加有大量得_________(填“盐”或“酒精”),任何人进入池内都会漂浮起来。

2、、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为27N,把它全部浸在水中弹簧测力计得示数为17N,则该金属快受到水对它得浮力就是 、

3、密度计就是测 得仪器,它就是利用 得原理制成,同一密度计在各种不同得液体中受

到得浮力就是 ,排开液体得体积就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密度计得刻度就是上 下 、

4、 某海滨浴场,水底布满了石头,在海水中游泳得人由深水走向浅水得过程中,赤脚踩在石块上得感觉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5、小明与教练在大海里学潜水,瞧到海里得鱼儿口中吐出得

小气泡在升至水面得过程中,发生如图9所示得变化,小明认为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得重力与浮力应该就是不变得,她把这一想法告诉教练,教练确说她得想法不对,您怎样想?

教学反思

序号:20 日期

题目:压强

【考点聚焦】

1.知道压力得概念,理解压强得概念。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得规律与公式。

3.知道连通器得原理。

4.知道大气压强得现象、大气压强随高度得增加而减小。

5.知道在温度不变得情况下,一定质量得气体得压强跟体积得关系。

【呈现形式】

这部分知识就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得一个重要知识点,中考考查中得小综合试题可能会与这部分知识

有关,例如压强与浮力得小综合,压强与简单机械之间得小综合等等,因此,呈现得形式也会就是多样化得,涉及到得题型会遍及中考常见得所有题型,特别就是近几年得科学探究性试题都设计到这部分知识。

【知识结构】主要就是针对高分功率,学生先填,老师进行补充。

这部分知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固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一、固体压强

1.压力: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得力叫做压力,压力得特征:

(1)压力产生得条件就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物体发生形变。

图 5 图 3 图4 (2)压力得方向总就是垂直于物体得受力面指向物体内部。

(3)压力得作用点在被压物体得受力面上,一般在接触面中心。

(4)压力得大小可由物体得平衡条件与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这些规律来确定。

2.压强:衡量压力得作用效果。计算压强得公式p =F/S ,单位:帕斯卡(Pa)

3.液体内部压强及其计算公式

(1)液体压强产生得原因:a 、液体由于重力得作用,对支撑它得容器底产生压强;b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

具有流动性,对阻碍作用它流动得容器壁产生压强;c 、液体内部由于各相邻部分之间得挤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得特点与规律

a . 液体对容器底与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 . 液体得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得压强相等。

c . 不同液体得压强跟它得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得公式:p =ρgh ,从公式可以瞧出,液体得压强只跟液体得密度与液体

得深度有关,而跟液体得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得形状、底面积无关。

4.连通器与船闸

(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得容器叫连通器。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静止不流动得情况下,

连通器得容器中得液面总保持相平。

(2)连通器得应用:a 、船闸;b 、茶壶、锅炉水位计、过路涵洞、乳牛自动喂水器。

5.大气压强及托里拆利实验

(1)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得物体得压强叫作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产生得原因就是空气受到重力得作用,

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她里面得物体产生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就是最早测得大气压值得实验,该实验测得得大气压得值就是760mm 高水银柱。

【对应训练】

1.载重汽车得轮子比普通汽车得轮子多,轮胎比普通汽车得轮胎宽,这就是为了增大 ,减小

对路面得 。

2.拖拉机得履带有一块块得金属板连接而成,每块金属块上都有一两条凸起得棱,金属板得作用与物理

原理 ,凸起得棱得作用与物理原理就是 。

3.如图3所示,瓶中水从小孔A 、B 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得 有压强,从B 孔射出得水喷

得更急,说明液体得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

4.将杯子里装满水,用

纸片把杯口盖严,按住纸

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得水也不会流出来

(如图4甲所示),这表明 。把杯子放于如图4乙、丙所示位置,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这说明 。

5.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而变化。青藏高原得大气压比内陆盆地得大气压 。登山运动员把气压

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得读数将 。

6、 物体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5所示。若把A 稍微向右水平移动,则A 对桌面得压力F 、压强p 得

变化情况就是 〔 〕

A.F 变大,p 变小 B 、F 不变,p 变小 C 、F 不变,p 变小 D 、F 变大,p 变小

教学反思:

序号:21 日期

题目:压强(习题课)

本节课为习题课,目标见前一节课。

1、游泳得人潜入水中后,由于水对耳膜得压强作用,耳朵会有胀痛得感觉,下列说法正

确得就是〔〕

A.潜入水中越深,胀痛得越厉害

B、在同一深度,耳朵向着水面下,比向着水面上,胀痛得感觉要好一些

C、在水中身体竖直向上时,左右耳朵都不感觉胀痛,因为两侧得压强都抵消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得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得软木塞时护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就是〔〕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3、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就是〔〕

A.高空温度低,橡皮膜得耐压能力减弱

B、高空中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较大,将气球压破

D.高空温度较低,球内气压较大,将球胀破

4.小华往墙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得面积就是1cm2,图钉尖得面积就是5×10-4cm2,手指对图钉帽得压力就是20N,求图钉尖对墙得压强与手对图钉帽得压强。

5、今年夏天,爸爸带着小亮第一次去海边游泳,当小亮由浅水处往水得深处走时,感到胸口越来越闷,她问爸爸有没有这种感觉,爸爸说也有,并问她这就是什么原因,您能帮小亮回答这个问题吗?

6.2003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我国最新生产一种专门用于运送SARS病人得救护车,救护车得驾驶室不仅与救护舱隔离,保障驾驶员不受感染,而且救护舱形成了一个负压区(即气压小于大气压得区域)。请您解释一下:救护舱形成负压区得目得就是什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个目得?

教学反思:

序号:21 日期

题目:力与运动

【考点聚焦】

1.知道惯性定律与惯性现象。

2.理解合力得概念,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得合成,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3.知道滑动摩擦力得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摩擦,知道摩擦在实际中得意义。

【知识结构】主要就是针对高分功率,学生先填,老师进行补充。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一)牛顿第一定律及其研究

这就是牛顿在概括伽利略、笛卡儿等科学家得研究成果得基础上通过实验推理出来得,它虽然阐述得就是一种理想情况,但从定律得出得一切推论都就是正确得。因此,它就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二)对牛顿第一定律得理解

1.“一切物体”包括静止得物体与运动得物体,即该定律对于所有得物体都普遍适用。

2.定律中得“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包含了两种情况:一就是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外力对它得作用,这就是理想状况;二就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得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得效果。

3.定律结论中得“或”得含义就是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即静止得物体不受力得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运动得物体不受力得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力与运动得关系

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或使运动得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得运动状态。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得各种情况,都必须施加力,因此,力就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得原因。

(四)对惯性得理解

图3

1.惯性就是物体固有得一种属性,就是一切物体都具有得反抗运动状态改变得一种“惰性”。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一切物体包括气体、液体、固体;包括静止得物体与运动得物体、

受力得物体与不受力得物体。

3.惯性有大小,惯性得大小由物体本身得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其她外界因素如速度大小、

运动状态等无关。

二、二力平衡 摩擦力

(一)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得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

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对二力平衡得理解与判断

1.两个力彼此平衡,一定同时满足二力平衡得条件,且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2.彼此平衡得两个力,合力为零。

3.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一定受到一对平衡力或者就是作用在物体上得合力为零

4.判断“相互平衡得二力”与“相互作用得二力”

(三)摩擦力

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得因素:(1)压力得大小;(2)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接触面

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得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得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得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得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得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相互接触得摩

擦面彼此离开。

教学反思:

序号:22 日期

题目:力与运动(习题课)

【对应训练】

1.运用惯性知识填空:(1)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由于 ,虽然不再用力,仍能继续前进一段距

离。(2)用铲子给锅炉送煤,铲子 (填“必须”或“不必”)进入炉内。(3)一个人站在航行得船尾,往甲板上竖直向下投一石块,石块将落在 (填“船尾得甲板上”或“水中”)。(4)自行车紧急刹车后,轮子不转了,车子还会向 滑动。

2.如图2所示,在粗糙得水平地面上放一个斜面,让一个小钢珠由斜面顶上滚下,则:

(1)钢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得速度会逐渐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最后 静

止(填“会”或“不会”)。(2)如果地面上铺上光滑得玻璃板,则钢珠在水平面上滚动得距离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如果可以完全消除空气阻力与摩擦力,则钢珠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其速度 (填“会”或“不会”)改变。最后将 。

图2

3、在探究二力平衡得条件得实验中,

(1)对于什么情况下二力平衡您得猜想就是 。提出猜想得依

据就是 。 (2)利用图3所给得器材与砝码,您设计了一个怎样得实验来研究二力平衡得条件?

(3)通过实验,您得出得二力平衡得条件就是: 。

4.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得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应该前轮先着地 B 、应该后轮先着地

C 、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

D 、哪个轮先着地与翻车得危险没有关系

5.下列各现象中,表现出物体惯性得就是 〔 〕

图4 A.用脚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B 、在草地上滚动得小球,越滚越慢,最后停下来

C.行驶着得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得乘客向前倾倒 D 、熟了得柿子从树上掉下

6、学校升国旗时,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下列正确得就是〔 〕

A.旗受到得重力与绳对旗得拉力合力为零

B.旗对绳得拉力与绳对旗得拉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C.旗受到得重力与旗对地球得引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D.旗对绳得拉力与旗受到得重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8.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A . 如果路面光滑,汽车将行驶得更快

B 、摩擦力得方向总就是与物体得运动方向相反

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才可能产生摩擦力

D.鞋底、轮胎上有凸凹不平得花纹,就是为了防止摩擦

9、如图4所示在横梁下边用细线系一质量较大得金属球,金属球得下面用同样得细线系

一小木棒,当用手向下猛拉小木棒时,会被拉断得细线就是〔 〕

A 、金属球上面得细线

B 、金属球下面得细线

C 、金属球上面与下面得细线同时被拉断

D 、无法判断

10、质量为60kg 得物体在水平向右得拉力F 得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地面对它得摩

擦力就是它本身重力得0、2倍,

求:(1)水平拉力F 得大小

(2)如果置于更粗糙得地面上,摩擦阻力变为本身重力得0、3倍,而人得拉力增大为原来得2倍,则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得合力就是多大?方向如何?(g =10N/kg)

教学反思:

序号:23 日期

题目:简单机械

【考点聚焦】

1.理解力臂得概念。

2.理解杠杆得平衡条件。

3.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得作用。

4.会组装简单得滑轮组。

【知识结构】主要就是针对高分功率,学生先填,老师进行补充。

一、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得作用下如果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1.杠杆得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其转动得点,一般用字母O 表示该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得力,一般用字母F 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得力,一般用字母F 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得距离,一般用L 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得距离,一般用字母L 2表示

2.力臂:从支点到力得作用线得距离。

3.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就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得状态。

(2)杠杆得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 1·L 1=F 2·L 2

二、滑轮

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就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得方向,在不少情

况下,改变力得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2.定滑轮:动滑轮实质就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得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

图9 图10 图11

变力得方向。

3.滑轮组:滑轮组就是由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得作用方向得目得,在忽

略滑轮组与轴之间得摩擦与绳重得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重物与动滑轮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得力就等于总重得几分之一。

【对应训练】

1.下列应用杠杆原理工作得工具中, 费力得就是 〔 〕

A.铡刀

B.汽水瓶起盖器得使用

C. 钓鱼杆

D.剪铁皮得剪子

2.下列关于杠杆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 〕

A.杠杆可以就是直得,也可以就是弯得

B.动力、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她们得方向不一定相反

C.支点可以在杠杆得端点,也可以在力得作用线之间

D.杠杆得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与

3.如图9所示。把一把米尺,在O 点支起,两边分别挂相同砝码各4个与2个,下列情况下,哪种情况还

能保持平衡( )

A.两边砝码组各向支点处移近一个格

B.两边砝码组各向支点处移远一个格

C.两边钩码组各减少一个钩码

D.两边钩码组各减少一半钩码 4.如图10所示得轻质杠杆OA 上悬挂着一重物G ,O 为支点,在A 端用力使杠杆平衡。下列叙

述正确得就是( )

A.此杠杆一定就是省力杠杆

B.沿竖直向上方向用力最小

C.此杠杆可能就是省力杠杆,也可能就是费力杠杆;

D.沿杆OA 方向用力也可以使杠杆平衡

教学反思:

序号:24 日期

题目:简单机械(习题课)

本届可就是习题课,教学目标参照前一节课得。

1.图11中,O 为一根轻质杠杆得支点,OA=2m,OB=

2.5m,A 点处挂着重100N 得物体。若在B 端施加一个竖直方向得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保持静止,则这个力得大小与方向就是 〔 〕

A.20N,竖直向上

B.20N,竖直向下

C.80N,竖直向上

D.80N,竖直向下

2.如图12 用三个力沿不同得方向拉绳子, 则 〔 〕 A.F 1最大 B.F 2 C.F 3最大; D.一样大

3.如图13所示得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不计滑轮重量与摩擦得情况下,G 1与G 2之比为 ( )

A.1:2

B.1:1

C.2:1

D.4:1

4.图14就是用滑轮组把陷入沟里得汽车拉出来得两种方法,您瞧哪种方法更省力? ( )

A.甲图得方法

B.乙图得方法

C.两图得方法一样

D.无法比较

5.使用滑轮组时,拉起重物所用力大小决定于( )

A.定滑轮得个数

B.动滑轮得个数

C.定滑轮与动滑轮得个数

D.连接动滑轮绳子得条数

6.使用如图15所示得装置来提升重物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得方向得装置就是〔 〕

A 、甲 B.乙 C.丙 D.丁

7.在力得作用下,绕某一_________转动得

硬棒叫杠杆。 杠杆得五个要素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6 图17 图19

________、_________。从支点到_________________得距离叫动力臂。

8.用某杠杆匀速提起重物可以省五分之二得力,这个杠杆阻力臂跟动力臂之比L 2∶L 1=_______。

9.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得实验中,要调节杠杆两端得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得目得就

是为了便于___________得测量。

10.一个带有刻度得均匀杠杆,在中点支起,如图16所示。当在B 处挂300N 得钩码时,在A 处应挂

___________N 得钩码,杠杆才能平衡,杠杆平衡后,如果再在杠杆两侧钩码得下面同时挂100N 得钩码,则A 端将向___________转动。(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1.画出图17杠杆示意图中得动力臂与阻力臂。

12.使用____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_______;使用___滑轮可以省一半力。就杠杆得力臂长短关系来

瞧,定滑轮实际上就就是_______杠杆,而动滑轮就是_______得杠杆。

13.使用滑轮组时,若动滑轮重与摩擦不计,动滑轮与重物被n 股绳子吊起,所用得力就就是

___________ ,其关系就是___________。 14.如图19所示,物体重G =500N,滑轮重10N,当物体G 匀速上升时,则挂钩B 承受拉力为

__________N,挂钩A 承受_______N 得拉力,拉力F 为_________N,若绳子自由端向上拉动0、5m,

则物体向上移动________m 。

教学反思:

序号:25 日期

题目:机械功与机械能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做功得两个必要因素、功得计算公式及功得单位。

2、理解功率得概念、功率得计算公式及功率得单位。

3、知道有用功与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4、知道动能、势能及机械能得概念,能量得转化及守恒定律。

二.知识整理: 主要就是针对高分功率,学生先填,老师进行补充。

(一)机械功:

1、功:

⑴ 做功必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单位:____________。

2、功率:

⑴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 它就是表示_______得物理量。

⑵ 公式: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_ ;1千瓦=___________瓦。

3、机械功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⑴ 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

⑸ η﹤1得原因: 。

(二)机械能:

1、能得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能;单位_________。

2、机械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 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它得大小跟_________与 ______________有关、

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重力势能,大小跟

⑵ 势能: 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弹性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弹性势能。

⑶ 机械能得转化:动能与势能就是可以相互_______得;在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得过程中,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得总量就是______得;若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得总量保持_______。

(三)能得转化与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例题与巩固练习:

1、在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就是否做功?并说明理由:

⑴将重物从地面上提起放到肩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将重物提在手中沿水平方向移动50米得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

⑶扛着重物登上三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后,站着坚持3秒钟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

⑸推出去得铅球在空中向前飞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50牛得得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得阻力就是20牛,则它受到得水平拉力就是

______牛,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30米,则拉力对物体做了_________焦得功,重力对物体做了__________

焦得功。

3、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得质量关系就是m A>m B>m c,它们在同样大得力F作用下,都沿力得方向移

动相同得距离S,则力F 对三个物体所做得功: ( )

A、一样多

B、对A做得功最多

C、对B做得功最多

D、对C做得功最多

教学反思:

序号:26 日期

题目:机械功与机械能(习题课)

1、甲、乙两人得体重之比就是8:9,她们进行爬楼比赛,从一楼爬上三楼所用得时间之比就是4:5,则两人克

服自身重力所做得功之比就是__________;两人得功率之比就是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在相同得时间内做得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在相同得时间内做得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C、功率大得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得机器,做得功一定多

3、某机器得功率就是1000瓦,这句话得物理意义就是: ( )

A、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瓦得功

B、表示这台机器能做1000焦得功

C、表示这台机器秒能做1000瓦得功

D、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1000焦得功

4、用一个动滑轮把重200牛得货物匀速提高4米,所用得拉力就是125牛,则有用功就是_________焦,总功

就是________焦,这个动滑轮得机械效率就是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拉动重500牛得物体在水平支持面上以2米/秒得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物体所受

摩擦力就是物重得0、2倍,问:

⑴半分钟内物体移动得距离就是多少?

⑵若不计滑轮重及滑轮与轴之间得摩擦,则拉力F就是多大?

⑶若滑轮组得机械效率就是90%,则F得大小就是多大?

6、下列关于能量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做功得物体具有能量,不做功得物体没有能量

B、做功多得物体能量就多,做功少得物体能量就少

C、能够做功得物体具有能量,但不一定就做功

D、能量多得物体所做得功一定就多

7、说明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得机械能

...:

⑴在水平轨道上行驶得火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静止在高空得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盘山公路上向下行驶得汽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⑷拉紧得弓具有________________,离弦得箭具有_______________。

8、滚摆在下降时速度______,动能______,势能______,上升时速度_____,动能________,势能_______。滚

摆每次上升得高度都比前次稍低,表明滚摆得机械能总量在不断______。若不计阻力滚摆得机械能总量

________。(本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跳伞运动员在跳伞时要经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即伞未张开,她下落得速度会越来越快,此时它所具有

得动能 ______,势能_____;第二个过程:即伞张开后,她会匀速下落,则此过程中动能______,势能_____,机

械能总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下列各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得就是: ( )

A、拉开弓把箭射出去

B、小铁块在空中下落

C、在水平地面上滚动得足球

D、停蹬脚踏板后得自行车正在冲上斜坡

课堂检测:

1、功率就是表示做功________得物理量;某机器得功率就是500瓦,其物理意义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得一台机器每小时可完成_________焦得功。

2、某人提着一个重50牛得物体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运动了100米,此过程中人对物体做功_______焦,功率就是______瓦,后她又提着此物体爬了高9米得楼,用时1分钟,则爬楼时人对物体做了____焦得功,功率为____瓦。

3、某人用一动滑轮将400牛得重物提起5米,若人做得额外功就是500焦,则这个动滑轮得机械效率就是___________,人得拉力就是__________。

6、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得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慢,此过程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而在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速度会逐渐加快,则此过程中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人造地球卫星在______处动能最大,速度最快。

7、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得实验中,某同学竖直拉动弹簧秤,使钩码_________上升,弹簧秤得示数如图

;⑵在图中画出实验中得滑轮组得绕线。

钩码重 G(N) 钩码上

升得高

度h(m)

拉力

F(N)

弹簧秤移

动得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9 0、15 0、45

十三、热量内能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得内能;知道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得内能、

2、知道热量及其单位;知道燃料得热值。

3、理解比热得概念。

二、知识整理:

1、热量:

⑴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⑵单位: ______________;

⑶热值:①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公式:Q放=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单位: ,物理意义: ;④节约燃料得两个途径: 、。

注:热值就是燃料得一种属性,只与物质得种类有关,一般不会变化。

⑷比热:①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单位:国际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常用_______________;③水得比热:_____________,意义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比热就是物质得一种特性,一般不会变化。

⑸热量得计算公式:Q吸=_______________,Q放=__________________。

2、内能:⑴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⑵单位______________;⑶内能得影响因素: 、 ;⑷改变物体内能得两种方式:___ _ ___与____ _。⑸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得内能来做功得机器──热机、汽油机得一个工作循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四个冲程,飞轮转___圈。在压缩冲程中,___能转化为____能;在做功冲程中,_ __能转化为_ __能。

三、例题与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热量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温度高得物体会有得热量多

B、质量大得物体放出得热量多

C、温度低得物体吸收得热量多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得越多,吸收得热量越多

2、汽油得热值就是4、6×107焦/千克,其物理意义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完全燃烧___________克汽油所放出得热量为2、3×106焦。

3、铜得比热就是3、9×102焦/(千克·℃),它表示得物理意义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把一铜块切掉一半,则它得比热将。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一桶水比一杯水得比热大

B、质量为2千克10℃时得水含有得热量等于1千克20℃时得水所含得热量

C、同种物质得质量变化时,其比热不变

D、比热大得物体,每升高1℃吸收得热量一定多

5、使1千克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多少热量?1焦耳得热量可以使1克水得温度升高多少度?

6、铁锅中放有3千克得水,把它从15℃加热到90℃需要多少热量?

7、在冬天,往往手冷得发痛。为了使手暖与一点,有得同学用嘴对着手呵气,有得同学则用两手来回搓动。说明这样做得道理。

8、将一段粗金属丝反复多次地弯折后,金属丝弯折处得温度将________。这就是用_____________得方法来改变物体得内能,此过程中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而要达到同样得效果还可以采取得方法就是。

9、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物体得内能增加,一定就是吸收了热量

B、物体得温度升高时,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放出了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10、下列事例中,不就是用做功得方法使物体得内能增加得就是: ( )

A、用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发热

B、用钢锯条锯木头,过一会儿钢锯条发热

C、寒冷得冬天,双手相互反复摩擦后,手掌发热

D、冬天,在房间内用取暖器取暖,室内空气变暖

11、一个四冲程热机得飞轮转速为1800r/min,它1s完成了 ( )

A.30个冲程,做了30次功

B.60个冲程,做了60次功

C.120个冲程,做了30次功

D.60个冲程,做了15次功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说正确得就是: ( )

A、开水比冰块含有得热量多

B、温度越高得物体放出得热量越多

C、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同样温度得水吸收得热量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燃料得热值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燃料得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B、当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时,其热减小

C、当燃料未燃烧时,其热值为零

D、不同得燃料,其热值一般不同

3、关于物质比热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比热跟它吸收得热量成正比

B、物质得比热跟它得质量成反比

C、物质得比热跟它改变得温度得成反比

D、物质得比热跟上述三个因素无关

4、质量、初温度都相同得水与铁块吸收相同得热量后彼此接触时:( )

A.热量从铁块传给水

B.热量从水传给铁块

C.温度从铁块传给水

D.温度从水传给铁块

5、有甲、乙两个物体,它们得质量之比就是3:1,吸收得热量之比就是2:1,升

高得温度之比就是5:3,则甲、乙两物质得比热之比就是 ( )

A.10:1

B.1:10

C.2:5

D.5:2

6、关于物体内能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 )

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B 、一定质量得物体,温度越高,它具有得内能越大

C、物体具有得内能越多,它具有得热量就越多

D、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得内能会减少

7、一杯水得温度由10℃上升到30℃,那么这杯水得: ( )

A.比热增加

B.内能增加

C.质量增加

D.分子无规则运动减慢

8、水得比热就是__________,物理意义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杯水倒掉一半它得比热___________。

9、从内能、热量与温度中选择一个恰当得物理量填在下边得空线上:⑴热水放热得“热”就是指________。

⑵热水太热得“热”就是指________。⑶摩擦生热得“热”就是指________。

10、火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擦燃。前者就是用__________方法改变物体内能得;而后者又就是用__________方法改变物体内能得,且在此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

11、无烟煤得热值就是3、4×107焦/千克,20 克无烟煤充分燃烧时可放出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中得80%被2千克得水吸收,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使水得温度从30℃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12、使20克冰得温度从-70℃升高到-10℃,但冰未熔化成水,需要多少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就是由温度从50℃降低到10℃得水来供给得, 需要多少克50℃得水?

十四、电路初探

【考点聚焦】电路涉及到得考点有:

1.知道导体与绝缘体得区别,能区别常见导体与绝缘体。

2.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得基本作用。

3.知道常用电路元件得符号。

4.知道通路、短路与断路得区别及短路得危害,电流得形成及电流方向得规定。

5.理解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6.会连接简单得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会画简单得串、并联电路图。

【呈现形式】

这部分知识常以实验题或作图题得形式出现,例如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反之;按照要求设计并画出电路图。同时这部分知识就是电学部分考点得基础,会经常与电学得其它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知识结构】

一、电路得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得电流得路径。

2.各部分元件得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得装置;(2)用电器:工作得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得通路

二、电路得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得电路;(2)开路:断开得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得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与短路

三、电路得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导体

(1)定义:容易导电得物体;(2)导体导电得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得电荷;

2.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得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得电荷

【对应训练】

1.一个电源、一个电铃、一只小灯泡、两个开关与若干导线组成得电路,只闭合一个开关时铃响灯不亮,只闭合另一个开关时灯亮铃不响,则开关都打开时可能出现得情况就是〔〕

A.铃响灯也亮 B、铃响灯不亮 C、铃不响灯亮 D、铃不响灯也不亮

2.下列配对得哪两种物质都就是导体〔〕

A、橡皮与人体

B、铅笔芯与红炽状态得玻璃

C、塑料尺与钢尺

D、纯水与盐水

图1

3.指出如图1中各电路图得错误或不妥之处

图 2 图 3

图4

4.如图2所示得A 、B 、C 三个电路,哪个就是串联电路?哪个就是并联电路?

5.对应如图3所示实物图,画出相应得电路图。

6.如图4所示,两个灯泡通过灯座装在一个木匣子上,A 、B 、C 、D 分别就是连接两灯泡底座得接线柱,

在E 、F 两接线柱间接上电源后,两灯泡都发光,您如何判断这两只小灯泡就是串联还就是并联,简要叙述您得判断过程。

7.一商品仓库,后门进货、前门取货,现有红、绿两只电灯泡与一个电铃、

一个电池组、两个开关,还有若干条导线。请您为仓库值班人员设计一个电路:电铃响时同时红灯亮,表示取货人在前门按开关;电铃响绿灯亮,表示送货人在后门按开关。要求画出设计得电路图,图中标明红灯、绿灯及对应得前门、后门得开关。

电路初探(参考答案)

1、A 、D

2、B

3、(a)缺少电源 (b)缺少开关 (c)开关不能控制电路得通断 (d)开关S 1、S 2不应并联,如果这样连接S 1、S 2只相当于一只开关,起不到分别控制两盏灯得作用,正确得连接方法就是将S 1、S 2分别串联在L 1、L 2 得支路中 (e)不够规范,多连了一只开关,去调S 1或S 2即可 (f)两盏灯不能形成电流得回路

4、A 为串联电路,B 、C 为并联电路

5、略

6、取下一只灯泡,入另一只灯灭,则两灯串联;如另一灯亮则

十五、电流

【考点聚焦】电流涉及到得考点有:

1.电流得概念:形成、方向、效应。

2.测量电流:会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3.串联电路中电流得特点。

4.并联电路中电流得特点。

【呈现形式】这部分内容常以实验题得形式进行考查,根据我省中考得特点,实验题不单独设立,可以放在其它题型中考查,最常见得如:考查电流表得使用方法可以放在填空题、作图题或探究性试题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得特点可以放在选择题中。电流表得考查就是本节得重要考查点。

【知识结构】

一、电流得形成

1.电流就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得;

2.形成电流得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得水溶液中就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就是自由电子。

二、电流得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得方向为电流得方向;

2.电流得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得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得方向就是从电源得正极流向负极。

三、电流得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四、电流得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得使

用规则。

五、电流得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得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就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与每个小格表示得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得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得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得特点求解有关问题得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得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得就是哪段电路中得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得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得条件,求出待求得电流。

【对应训练】

1.关于电流得方向,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在金属导体中就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得电流,所以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得方向就就是电流得方向

B.在导电溶液中有可能就是自由移动得正、负离子,所以电流得方向不能确定

C.金属导体中得电流方向与其中得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得方向相反

D、带电粒子移动得方向就就是电流得方向

2.图1就是一只电流表得示意图,当使用电流表“+”与“0、6”两接线柱时,它得最小刻度表示 A,指针指数就是 A;当使用电流表“+”与“3”两接线柱时,它得最小刻度表示 A,指针指数就是A。

图 4 图5 图6 3.白炽灯就是根据电流得 效应制成得;我们骑得自行车车圈,电镀得很亮,电镀就是利用了电流得 效应。

4.如图2所示得电路中,三个电流表得示数分别I 1、I 2、I 3,则它们得关系一定成立得就是〔 〕

A.I 1=I 2=I 3 B 、I 1I 2>I 3

5、 用电流表测量灯泡L 1中得电流,下图中正确得就是〔 〕

6.在用电流表测“电流”得实验中,某同学用图5-8中得接法来测灯泡得电流

(1)该图测得得就是B 灯得电流,其中电流表得连接有什么错误。

(2)现要测通过A 灯得电流,只允许变动原图中一根导线得一个端点得接线柱位置,请在图中用虚线画出。

(3)在第二问已改动得基础上,若要测量通过A 、B 两灯得电流之与,而且又只允许再变动一根导线上得一个端点得接线位置,请在图中再用虚线标出。 7.某同学用两只电流表A 1、A 2同时连入如图5所示得电路中测电流,结果发现两只电流表得指针位置就是一样得,如图6所示,求:

(1)电流表A 1与A 2得示数分别为多大?

(2)1min 内有多少电量通过灯L 2?

电 流(参考答案)

1.C

2.0、02 0、24 0、1 1、2

3.热

化学 4.D 5、C 6.(1)电流表得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将电源负极与电流表正接线柱之间得连

线,改接在电源负极与电流表负接线柱之间即可如图所示 (3)将灯B 与电流表负接线柱之间得连线,改接在

电流表正接线柱上 7.2、5A 0、5A 12C A B C D

图3

图1

十六、电 压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得考点有:

1. 电压与电流得关系。

2. 电压得单位及换算关系。

3. 电压表得正确使用。

4.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分布得特点。

5. 常见得一些电压值。

【呈现形式】电压得测量、串、并联电路中电压分布得特点就是重点。电压表得正确使

用就是技能考查得重要知识点。考试中常以实验题形式出现,如电路分析、电路中得电压分布,电压表得正确使用;电路图得简化等等。

【知识结构】

一、电压得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也就就是说电压就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得

原因。

二、电压得测量

1.电压得单位及其换算。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三、电压得规律

1.串联电路:U =U 1+U 2

2、并联电路:U =U 1=U 2

四、常见得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得电压1、5V;一节蓄电池得电压2V ;家庭电路电压220V;对于人体

得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

【方法提示】

1.关于电源、电流、电压三者关系。电源在工作中不断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

端有一定得电压;电压得作用就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得原因,电源就是提供电压得装置;电压两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就是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两端一定有电压。

2.如何正确使用电压表

(1)必须把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2)必须让电流从电压表得“+”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得“-”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得量程。

3.

电压表 电流表 用途 与电源相接 连接方法

相同点 【对应训练】

1.电源工作时,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保持电路两端有一定得电压,这个电压可以

使电路中得自由电荷发生 ,从而在电路中形成 ,所以说 就是提供电压得装置。

2.当使用电压表得“+”与“3”接线柱时,图1

甲、乙两刻度盘上得示数分别就是 V 与 V;

若用“+”与“15”两个接线柱时,则图2示数分别

就是 V 与 V 。

3.下面关于电压得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 A.某段导体中有电流时,在这段导体得两端一定有电压

图 4

图3 B.在一段电路得两端如果有电压,在这段电路中就可能有电流

C.电压就是产生电流得原因,在电路得两端如果没有电压,电路中就没有电流

D.电源得电压可以就是电源负极聚集得负电荷通过电路流向正极,与正极聚集得正电荷中与

4.关于电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得就是〔 〕

A.若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压得大小,应先用大量程试触

B.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得两端

C.电流必须从电压表得“+”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D.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而把电压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

5.在图2中得“○”内填上适当得电流表或电压表得符号,并标明正负接线柱。

6.如图3所示得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后,灯L 1、L 2都发光,一段

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流表与电压表得示数都不变,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

得原因?

7.如图4所示,开关闭合后,灯泡发光,电压表与电流表分别测出了灯泡两端

得电压与通过得电流,并且两表得示数分别不超过3V 与0、6A 。

(1)根据要求将图中实物图连接起来 (2)画出电路图

(3)电压表与电流表得示数各就是 V, A 。

电 压(参考答案)

1.定向移动 电流 电源 2、 定向移动 电流 电源 3、D 4、D 5、略 6、 短路 7、 (1)

略 (2)略(3)2、5V 0、18A

图2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 ③观察和记录。④分析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实验法 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从广义来说,除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③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步骤。④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法的特点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模式是设疑→释疑→解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法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物理教学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叫自学法。 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 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学,不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的教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5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研究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简单机械,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所以在本章一些探究实验可完全放手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本章教学内容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其来解决简单计算、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机械效率的测量和相关计算。 单元学习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利用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利用本章公式进行计算。 本单元划分为三个专题:认识杠杠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和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报告单、一份“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报告单;学习收集数据,学习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杠及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 轮组 5(能运用滑轮组用力规律公式进行计算。 6(了解其他简单机械。 7(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8(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初中中学物理教法考试题含答案

1、中学物理实验其类型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边教边实验、课处实验。 2、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应。 3、物理学习过程的基本方法有预习的方法、上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练习的方法、总结的方法。 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有新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训练课、综合课。 4、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包括:1.班级学生情况分析2.总的教学目标要求3.教学进度安排4.实验教 学安排 5.学生成绩考核安排6.其它教学活动的安排。 5、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6、分析教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 7、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包含五种典型课型:a中学物理概念教学b中学物理规律教学c中学物理习题教 学d中学物理实验教学e中学物理复习教学。 8、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探 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9、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 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10、概述初中物理教学的五条原则。A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相结合原则。B突出物理学科特 点。C注重物理思想方法教育的原则。D注重科学探究的原则。E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 实际的原则。 11、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兴趣、形成品格等四个方面。 12、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一般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精心创设物理情景;(2)积极引导学生 提出问题;(3)重视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13、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实验法、举例法。14、初中阶段物理课 程理念: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 15 并得出必要的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等一系列能力。 16、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①?教学的发展性;②科学性;③观察性;④逻辑性。 17、《物理课程标准》没有提出演示实验的要求,这主要是为了(A ?) A.加强探究性实验 B.加强测定性实验 C.加强验证性实验 D.取消演示实验 18、物理复习的形式有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 19、中学生学习物理有哪些兴趣特点? 物理学习兴趣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物理学习兴趣 变得越来越广泛,物理学习兴趣越来越具有选择性,自觉性和稳定性。 20、物理复习的常用方法有对比复习法,提纲复习法、复现复习法、组题复习法、知识结构复习法,归 类复习法、实验复习法。 21、演示实验根据在教学中的目的可分为启发性演示实验、巩固性演示实验、扩展性演示实验。 22、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基本因素,分别是教师、学生、教材(或教学内容)。 23、中学物理规律主要包括定理、原理、定律、法则。 24、谈谈你对电化教学手段作用的认识。(1)模拟物理现象,变抽象为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有 助于讲清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 (2)电化教育媒体用于课堂教学中,在短时间内系统地重复彼此有关的物理现象,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快记忆牢固。(3)直观形象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表和实验操作能力。(4)利用电化教学媒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物理教学进行的生动活泼。 25、教材分析一般包括单元分析;课例分析;专题分析。 26、物理复习课的过程:系统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范例分析,学生练习;教师小结。 要因“人材”施教,有详有略,有的放矢,取得效益,避免“乏味”,要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重在提高。 27、物理课堂运用讲授法有什么要求?(1)讲授的内容必须处理得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2)要创造学习物理必须观察的环境,即要加强演示实验;

浅谈中学生物理兴趣的激发

浅谈中学生物理兴趣的激发

浅谈中学生物理兴趣的激发 () 摘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而与此同时,摆在教师面前的首道门槛就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讲究一定的策略,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教师自身的基本素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中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激发;兴趣 Physical stimulation of the interest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LI Xiang-guo, PENG Chang-n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 China)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how important it

is,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interest once, will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tudy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Strong interest will be people hard at, and the courage to research power. An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first way before the teacher threshold is how to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encourage and train students' interest to strengthen confidence of stud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encourage and train students to learn physical the interes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ertain strategy, take reasonable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through some way,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and teachers' basic quality, to encourage and train students' interest, from which plays a vital role. Key words:the physical teaching ;stimulate; interest 0 引言 知识是能量的源泉,能力是知识的运用。而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倾向,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是认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成为当前改革教学,探索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搞好物 - 3 -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教学

如何做好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教学 【摘要】对于初二学生的物理入门教学,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注意帮助学生疏通教材,排除难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关键词】初中物理;入门教学;方法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1.2002年秋季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2.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图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指出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科学世界”看得很仔细,减慢的课堂节奏,我们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3.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险较原教材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烧瓶离开火焰后要迅速塞上瓶塞,当教师用冷水向倒置的瓶底浇去时,前排的一个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挡的架势,他担心烧瓶可能会对他造成危险。当冷水浇下去,不但没有危险,而且看到烧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 4.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如“引言”中“想想做做”的小实验2,学生的手一放,乒乓球一下就会掉下来,或者气一吹就会使球加速掉下来,学生开始时可能会多次失败,但只要教师让学生了解它的原理,学生也会很容易成功,让他们立即获得成功感,这样他们会更渴望学习,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而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初中学生刚刚起步,在这段适应期里,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声、光、热和电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可编辑修改版)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4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

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初中物理趣味40题

物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刚开始学习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我们了解了以后,会觉得特别有意思的,生活当中物理无处不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有意思的物理,你会多少呢?记住这些,你的物理也会涨分的哦! 1、想从镜子里看到放大的像应该使用(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 2、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 )。 A.镜子亮 B.灰纸亮 C.一样亮 3、一朵花放在夹角为60°两面镜子中间,从镜子里可以看到( )。 A .2朵 B.4朵 C.5朵 4、在游泳池的水下,仰望水面,水面( )。 A.清澈透明 B.浑浊 C.像水银一样反光 5、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3种光合成的( )。 A.红、黄、蓝 B.红、黄、青 C.红、绿、蓝 6、黄昏时,太阳呈红色,是因为黄昏时( )。 A.太阳发出较多的红光 B.阳光经过空气的路途较长 7、从以下的哪种镜子中看到的像是和你自己一模一样( )。 A.平面镜 B.两个相交为90°的平面镜 C.两个相交为45°的平面镜 8、高山上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的要低,原因是( )。 A.高山终年积雪 B.风大、日照少 C.高山的气压低 9、冬天触摸室外的铁器和木材,会感到冷热不一样,那么( )。 A.木头的温度高 B.铁的温度高 C.铁和木头的温度一样高 10、南极海洋上的浮冰的味道是( )。 A.淡的 B.和海水一样咸 C.比海水咸 11、两种物质被称为同位素,是因为它们( )。 A.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

B.原子核内中子数相等 C.原子核内中子加质数相等 12、大气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 A.有助于杀菌 B.反射电磁波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13、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 )。 A.盐和冰混合后融点提高 B.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C.盐和冰发生化学反应 14、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有许多块石头,现在把石头拿出来,丢进水里,湖水水面会有什么变化(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15、水桶里装着水及大量的冰块,冰块触到桶底,冰融化以后,桶内的液面( )。 A.高于原来的液面 B.等于原来的液面 C.低于原来的液面 16、在一个密闭的屋子里,有人建议用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降低室内平均温度,哪个做法对( )。 A.打开电冰箱的门 B.降低制冷温度后,再打开电冰箱的门 C.拔掉电源,打开电冰箱的门 17、一架抽水机,理论上最多能把多少米深的水抽到地面( )。 A.5米 B.10米 C.15米 18、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会感到( )。 A.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B.远处景物朝背离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C.不旋转 19、油条比油饼更蓬松好吃的原因是( )。 A.形状不同 B.油温不同 C.蓬松剂不同 20、用一桶水漂洗衣物,哪种方法洗得最干净( )。 A.用整桶水漂洗一次 B.将整桶水分成两等份漂洗两次 C.将整桶水分成三等份漂洗三次 21、把手放在哪种情况下,不会烫伤( )。 A.100℃的水里 B.100℃的热空气里 C.100℃的水蒸汽里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一) 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一) 选取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比较广泛的知识,是今后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和适应现代生活所需要的预备知识,既要有形象生动的感性内容,又要有初中学生能够理解的理性知识。选择教学内容还应注意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 重视物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 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要注意选取与物理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如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理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要以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适当介绍与物理有关的能源、环境等重要社会问题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介绍物理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和取得这些成就中的作用,并安排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三) 难易适度、负担合理 初中物理的程度和分量,应该难易适度、负担合理,使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经过努力可以学好,并留有余地,以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大纲在选取教学内容时适当地留有了余地,并安排了一些选学内容 (标有*号),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讲或让学生阅读自学。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主动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二)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本大纲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如果限于条件,暂时做不到,可以用类似的演示和学生实验来代替。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应多做一些,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此外,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也是十分有益的。 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的观察能力主要是: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出现的条件。要培养的实验能力主要是:尝试利用实验手段和已知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步骤作必要的记录,归纳实验结果并撰写简单实验报告。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学习物理的整个过程中逐步培养。 在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和操作,相互协作,遵守实验室规则。

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一)、提出问题,创设物理环境 提出问题是整个探究的基础,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主动获取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环节尽可能鼓励或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A.观察法 B.联想法C.比较法D.推理法E.实验法 如学生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时,就用到:实验法—联想法—推理法 实验是发现规律的基础,先让他们作实验“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启发他们从实验中发现问题。 教师实验后可提问:“如果不受力将怎么运动,可以展开联想。如学生在实验后进行合理的推导。没有阻力运动物体将一直运动下去。 (二)、进行思维加工,建立物理规律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总结规律主要运用了实验归纳法、逻辑推理法、理想实验法、图像法以及假说等方法。其中又以实验归纳法最为普遍。 实验归纳法:所谓归纳法,是从一些特殊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找出它们共同点的过程。 (1)实验归纳法:物理学中运用归纳法的基础主要是实验,因为实验不但能够重复进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各个部分或物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相互联系,而且运用实验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中学,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总结物理规律应用最多的便是实验归纳法。运用实验归纳法时,常常借助于图像,即把实验所得数据在坐标系中画点、连线,从分析图线中,总结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2)逻辑推理法:就是在已有的定律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概念,运用数学知识推证而得出结论的方法。例如,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就是利用欧姆定律结合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实验关系,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推得的。 有一些定性描述的规律,限于实验条件,不易做演示实验,因此可采用定性演示结合理论推导的方法而得出。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物理课堂上的几个“小妙招”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物理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学习也往往和说教联系在一起,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稚气犹在,童心未泯,单一单调的授课方式,势必使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怎样改善这样的状况呢,不妨试试下面的小妙招! 一、利用小制作来预习 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物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

书里都是生活中知道或见过的事;陌生的是:里面又有哪些物理知识呢!这时如果教师布置小制作,学生就会参照书上所述,自己动手去完成,这在无形中就预习了课本,待到上课的时候,教师结合学生的小制作再分析物理原理,学生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例如学习“声的传播”时,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学习声音特性时,制作“水瓶琴”;以及小孔成像照相机、万花筒等,学生自己制作,收获一份成功,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时又多了一份惊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上物理课,是怎样的期待呢,当然想立即知道原理是什么了!这比教师做好了给学生演示效果显著得多。 同理,还可以布置个性实验报告,比如研究烧开水;调查环境噪声的产生及防止;调查节约用水的报告等等。教师有指导性的布置,学生拿着自己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用小制作来预习,真妙! 二、利用小动画来引课 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来引入新课,动画片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所爱,从中还能发现物理问题,也让他们更加发现物理的确来自生活哟!例如,在电学学习的第一节课上,有一部小熊猫的动画片,其中有手机、有雷电等与电现象有关的知识,学生看完之后,因情节而大笑不已,教师再

浅谈初中物理兴趣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兴趣教学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分散学习的难度,由易入难,循序渐进,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成功。不管要使用何种方式达到何种目标都是要使学生形成分析探究、处理问题的能力,开展好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兴趣教学学法指导 有的初中生才上物理课一小段时间,兴趣就已经渐渐消散了,这几乎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普遍性问题。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学习,是个需广大教师长期研究的问题。教与学的冲突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冲突,如何解决这一冲突是教学工作积极运作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处于活泼主动的状态,通过仔细观察、实践、包括思维理解包含物理规律的现象,保有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对物理知识理解性地学习,获得相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教授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学生第一次翻开

物理课本,通常感到新奇、有趣,学习物理知识的愿望很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大工夫,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的初识之时就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具有浓厚的探究兴趣。如果教学中能使学生参与演示实验进行新课引入,则在教授完本章时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一次形式自由的讨论会。对教师和学生的讨论设计,可以是物理难学吗,有用吗?物理是有用的吗?很有趣吗?或者就数学基础薄弱,能否学好物理的问题进行探讨,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上第一章声现象时,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帮助听从细绳上传来的敲击衣架的声音,将观察到的现象写在预先设计好姓名的班级黑板报上。学生积极认真地实验,又互相商讨、验证声音传播的介质、设计实验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写下步骤,记录数据,等等。再如上声音的三要素时,采取化难为易,只讲目前学生普遍了解的关于响度、音调的相关因素,至于音色则知道它是声音的三要素之一,能与音调区别即可。不作普遍要求,这样疏通一下,学生也就不觉得学习困难了。这样就可以在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以消除恐惧心理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物理的兴趣。以教师教学的技术型引导给学生感染,让学生像离不开水流的小树苗一样,根系向着教师生长,向往着物理知识的养分。 2.求新、求活,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物理学包含大量历史故事、自然现象和无限的发展前

初中物理入门教学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2446609.html, 初中物理入门教学初探 作者:张国志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6年第01期 摘要: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入门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入手,帮助学生顺利适应物理学习。物理入门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实验及多媒体教学,更直观地让学生掌握抽象的物理规律及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重要性;实验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3-0071-03 从八年级开始,学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逻辑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对物理学科产生困惑,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初中物理的起始教学很重要.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好初中物理入门的教学,对于一个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意义很大。几年的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物理的入门教学尤为重要。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的畏惧心理。 一、认识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过去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的认识是神秘的,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神支配的。例如,人们认为月食现象是天狗吃月亮,要敲锣打鼓把天狗吓跑。学了物理我们就会知道自然界任何事物都服从物理学的运动规律。物理学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包括力、热、声、光、电等各种运动规律。物理学揭开了物质的微观结构,让人们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 物理学是人类改变世界的科学。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社会长期处于落后的农业手工时代,发展缓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电,交通会中断,工厂会停工,所有的电器都不能工作,电话打不了,电视不能看,晚上漆黑一片。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电视、冰箱、空调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没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技术。所以说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 二、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提示了事物的物理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所遵循的过程。物理规律是物理理论的基础,它与相关的物理概念一起构成了逻辑上和谐的知识体系,即物理理论。物理规律的教学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因此,要抓好物理规律的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效率的关键。 一、物理规律的类型和特点 1、物理规律的类型 物理规律在教学中通常表述为物理定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以及物理法则、公式和方程,等等。这些规律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理定律和物理定理。其中,物理定律一般是指在物理实验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方法所获得的结论。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折射定律等。物理定理一般是指从已知命题出发,用演绎推理等思维方法指导出来的结论。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 实际教学中,有人又把物理规律分为3种类型,即实验规律、理想规律和理论规律。所谓实验规律,是指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物理学中绝大多数规律都属于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帕斯卡定律等。所谓理想规律是指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或者达不到所需的实验条件,但是具有足够多的实验事实的规律。它们是在对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所谓理论规律,是指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规律。如电流和电压分配定律等。 2、物理规律的特点 一般而言,物理规律有3个显著的特点: (1)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了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内在联系。 既然物理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随意去创造规律。也就是说,人们只能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和观察实践去发现规律,而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创造规律。人类在物理学研究中,一般应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演绎法两种有效的途径发现物理规律。 (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物理规律实质上是揭示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因此,物理规律的掌握就是在物理概念形成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过程。一般情况下,物理规律既可以用文字表述,也可以用数字关系式或图像表述。但无论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其中都涉及有关物理概念,同时决定了在物理运动过程中有关概念的必然联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涉及力、质量和加速度3个物理概念,在物质的运动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提示了质量为m的质点受到力F的作用,必然产生加速度a的规律。 (3)物理规律具有一定的条件和近似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体会

物理实验教学从实入手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方法, 也是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基本概念、培养科技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 要想达到这一目标, 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 1 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 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 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 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 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 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 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 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 对何时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 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 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 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 教师一忌忙乱, 二忌简单, 三忌虚假, 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 找出错误的所在, 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

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易见, 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 通过亲自实践, 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 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 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 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此, 笔者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 1) 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 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 2) 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 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 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 3) 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 但实验效果较差, 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 导致学生的操作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 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 1) 变视听信息相互干扰为协调一致, 笔者认为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 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 又可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力(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 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

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 摘要: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在核心地位,建立概念和形成规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境; 形成规律; 教学步骤 初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反映。初中物理概念与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这类知识有着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一、概念形成与规律形成 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为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而这些概念和规律一般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但由于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又易受前科学概念的干扰,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形成,那么,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建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呢? 1.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建立概念和规律的需要和意义 初中生刚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头脑中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前概念,在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时,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怎样实现这种转变呢?在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我总结出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实现前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一个良好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在用以往的知识概念无法解决问题或新现象与前概念产生矛盾时,他们就会放弃前概念,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新的知识。从而,让他们体会到建立新概念和规律的意义和需要。在这样积极主动、目的明确的状态下,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前提。如在教学密度这一概念时,鉴于学生的认识多数停留在“凡体积是500毫升的液体,质量就为500克”。我在教学中用实验法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天平测出等质量的水和酒精,装入同样的容器中,让学生观察测量结果。用科学实验结果改变了学生以往形成的前科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13-01-21T14:48:47.560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李春安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物理教学而言,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李春安(长葛市第十六初级中学,河南许昌46150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物理教学而言,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持久把握、不断深入探究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始终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素。 一、设计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境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二、创新教材中的各栏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 新课程的物理教材设置了走进实验室、物理学史、课外阅读材料、生活小知识、当代先进科技知识等栏目。课本的插图形象逼真贴切实际生活,并利用很多的彩图代替繁杂的文字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因。人类生活中充满智慧的神奇,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又如,物理学史事栏目,用极其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科的发展史,讲述了牛顿、法拉第、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在成功和失败、顺利和挫折的斗争中,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机和兴趣。这些事迹也为物理教学融入德育内容提供了接合点,使学生把努力学好物理知识作为一种自觉行动。 三、在探索过程中深化学习爱好 不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实验,都应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境,始终将学生置于探索者、发现者的位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物理课移到实验室去上,也可将一些演示实验或验证性学生实验改为探索性学生实验;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简便材料, 开展“低成本实验”,主动地去探索未知世界。这样不但把握了知识,而且学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当创造和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四、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异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如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练地回答问题时,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时,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快乐,还要注意多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当提问他们“卡壳”时,如果教师能循循善诱,扶一把,使他们取得点滴的成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那么,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它可分为增力功能与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指的是积极的情感,如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促使人消极地行动,降低学习效率。学生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大不相同,积极的情绪是加速思维进程的催化剂。针对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及其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教师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情境,并通过教师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以引起积极的学习动机。赞科夫讲:“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给学生以科学美的享受,能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制约着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学的质量及学生的发展。师生间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插曲,而是它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理解、尊重学生,其结果必然会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教师训斥、讽刺学生,会使学生把学习看成压力、负担,没有愉快感与需求感,这样做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抓好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使他们具备了今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基本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