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疗法.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天灸疗法知识课件

天灸疗法知识课件
天灸疗法
什么是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一种外治 法,它将中医经络学说(特定穴位) 与中药外治法(特定中药)相结合, 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某些特定疾病 的一种治疗方法。
2/21/2021
天灸疗法知识
1
天灸疗法
2/21/2021
天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中医的天灸疗法把药物、经络和季节三者有 机结合起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药物的“温”和 经络的“通”以及季节的“因时制宜”对特定疾 病的防治方面。
用辛温走窜的刺激性的中药,敷贴于有调理
脏腑功能作用的背俞穴上,在三伏天人体阳气当
旺之际,在三九天人体阳气虚衰之时,振奋阳气
,温经散寒、活血通脉,驱除寒邪而治疗虚寒病
证。
天灸疗法知识
2
三九天
2/21/2021
何谓“三九天”?
三九天是从冬至这一天算起称一九 ,往后顺数每九天为一阶段,称二九 、三九,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腠理不 固密,卫外功能不健全,容易患呼吸 道疾病。
天灸疗法知识
8
天灸疗法
(三年为一个疗程,每年三伏 和三九均要不间断贴药);对 巩固治疗效果,增加机体功能 和抗病能力非常有利,对预防 复发有很理想的效果。
2/21/2021
天灸疗法知识
9
天灸疗法
2/21/2021
今年三九天的贴药时间?
引九
一九 二九 三九 加强
2016年12月12日
2016年12月21日 2016年12月30日 2017年01月08日 2017年01月17日
消化系统疾病 ❖ 虚寒性胃痛 ❖ 慢性胃炎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慢性结肠炎 ❖ 胃肠功能失调等 免疫系统疾病 ❖ 风湿性关节炎 ❖ 寒湿性关节痛 ❖ 荨麻疹等 5

天灸疗法 课件

天灸疗法 课件

6
天灸的种类(二)
☺斑蝥灸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用时先
取胶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 在施灸穴位上,以暴露穴位并保护周围皮 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胶 布固定,以局部发痒、变红、起泡为度, 然后去除胶布与药粉;也可用适量斑蝥粉, 以甘油调和外敷;或将斑蝥浸于醋或95% 酒精中,10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 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等病 症。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3
天灸疗法-作用机理
☺局部组织的刺激作用 ☺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 ☺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神经调节作用 ☺免疫机能作用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4
功效适用范围
☺天灸疗法适用于内、外、妇、儿各科
疾病治疗,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顽症有独特的治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13
三伏灸功效特点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
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 腑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 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 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
☺配方和取穴不同,功效有差别。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14
临床应用
☺“头伏”始日必须是在“夏至”以后的第
三个庚日(一庚为10天),即常言“夏至
三庚便是伏”。第三个带“庚”的日即为
“头伏”开始之日,如今年7月19日,恰好
是第三个庚日开始,亦即“头伏”开始之
日。 2021/1/8
南医三院康复科 汤合杰
11
为什么中伏可以是10或20天?
☺历年的“头伏”(又称初伏)开始在

天灸疗法知识课件

天灸疗法知识课件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天灸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哮喘、鼻炎、胃痛、腹泻、痛 经、风湿性关节炎等。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虚寒性疾病,天灸疗法具有较 好的疗效。
禁忌症
虽然天灸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孕妇 、高热、心脏病患者、皮肤破损或感染者等不宜进行天灸治疗。同时,对于过敏 体质的患者,在使用天灸前应进行过敏试验,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贴敷方法
将药物贴敷于选定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敷前需清洁皮肤 ,保持皮肤干燥。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物脱落。
贴敷时间及频率
贴敷时间
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2-4小时, 儿童酌减。如出现不适,可随时揭去。
贴敷频率
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可间隔1-2天 贴敷一次,连续贴敷3-5次为一个疗 程。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李某,男,45岁,患有慢性 支气管哮喘多年。经过天灸疗法 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
发作频率减少。
案例二
患者王某,女,32岁,患有过敏 性鼻炎。在天灸疗法治疗2个疗 程后,鼻塞、流涕等症状显著改
善。
案例三
患者张某,男,50岁,患有类风 湿性关节炎。经过天灸疗法治疗 4个疗程后,关节疼痛减轻,活
起源
天灸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国,具体 年代不可考,但早在《黄帝内经 》中就有相关记载,是中医外治 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天灸疗法基于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通过刺激经 络上的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作用机制
天灸疗法通过热刺激作用于穴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 循环和淋巴循环,增强局部新陈代谢和免疫力,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祛瘀、 生新等作用。

天灸疗法09王PPT课件

天灸疗法09王PPT课件
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 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注射、拔药罐 综合疗法,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起到“缓治其 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故称“夏治”。
对天灸的初步研究表明,贴药后可以使机体的细 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有所提高:使丘脑一垂体 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内分泌功能有所改善,从而 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穴位贴药通过刺激穴位和药 物的吸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射性地调整神经 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机体的康复。在冬病夏治理 论的指导下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老年人慢性支 气管炎等“冬病”进行三伏天天灸,可以增强人 体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驱散内伏之寒邪,从 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发作。
天灸的主治范围
哮喘
过敏性鼻炎 慢性鼻炎
慢支肺气肿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 腰腿痛证 痛经 Nhomakorabea胃痛 荨麻疹
天灸取穴
哮喘 ,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慢支肺气肿
初伏
中伏 中伏加强
末伏 末伏 加强
7月14号 7月24号 8月03号 (周二) (周五) (周一)
肺俞
膏肓
足三里
8月13号 8月23号
天灸效用
“天灸”疗法可以调节人的脏腑功能,增强 身体体质、提高免疫能力,尤其是呼吸系 统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 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天灸”与平时 的体育锻炼有异曲同工之妙。天灸治病虽 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可以治病治本。
天灸疗程
天灸”既然就是通过调理脉器,提高免疫 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那就不是一朝一 夕之功。原则上是一个疗程4次,因为广东 夏天时间长,为了加强和巩固疗效,有时 会根据具体情况增加1~2次,连续做3个疗 程(3年),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不能坚持, 疗效会打折扣,但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天灸PPT课件

天灸PPT课件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3
分类一:体虚感冒(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
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
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双) 备选:风门(双)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4
分类二:哮喘;
选穴:大椎、定喘(双)、肺俞(双)、肾俞(项
贴药时限:一般成人贴药2-4小时;儿童贴药30分钟-1小时。因个 体体质差异,受疗者可根据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感、皮肤瘙痒 发红,或微刺痛感即可将所贴药物自行除去,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过 长,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贴药后的禁忌:贴药处避免挤压、摩擦,贴药部位在去除药物后不 应立即着水、受风,除药后贴药部位10小时内应避免着冷水、受风。 除药30分钟(或1小时)后可用温水洗澡。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2
分类二:颈椎病、颈项不适;
选穴:阿是穴、颈百劳(双) 备选:后溪(单)
颈百劳:当大椎直上2 寸,后正中线旁开1 寸。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
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精选2021最新课件
33
分类三:肩周炎、肩部关节疼痛;
贴药后的饮食禁忌:贴药当日禁食寒凉生冷(如凉茶、冷饮、水果 类)、燥热辛辣之物。
个别反应及处理:个别受疗者皮肤可出现过敏性瘙痒,难受者可自 行涂抹抗过敏药膏(如皮炎平)。除去药物后,若局部皮肤出现轻 度发热、发红或小水泡者为正常现象,若水泡较大者,可至卫生服 务机构或自行处理(以消毒针具将水泡刺破,排出水液后涂以龙胆 紫或红药水,覆盖消毒纱块,避免摩擦挤压、保持假创面干燥、防 止局部感染)。同时戒食牛、羊、鹅、鸭、鱼、虾、生鸡、花生等 易致化脓的食物。

天灸疗法 PPT课件

天灸疗法 PPT课件

• 4.神经调节作用:天灸主要通过药物使作 用部位的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 状态,从而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达 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 5.免疫机能作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激 发机体的调节功能,从而调整和增强人体 免疫功能。
• 天灸疗法-贴药分类
• 根据贴药的时间分为: 1、三伏天灸 2、三九天灸
•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 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 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机能, 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 天灸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 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 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 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 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使其趋于平衡,达 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谢 谢!
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吴茱萸 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压、口腔溃疡、 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 五倍子、何首乌各等份研末用醋调成膏状,每晚 睡前敷于脐中,次日晨取下,治小儿遗尿症;砂 仁30g,白糖50g,明矾10g,青背鲫鱼1条,混合 一起捣烂成膏状分成3份,每次1份,分别敷贴于 神阙、至阳穴上,盖纱布,以胶布固定,一日换 药1次,治黄疸的阳黄,若阴黄可用胡椒(每岁1 粒)、麝香1g、雄鲫鱼1条,混合捣烂成膏,敷 贴神阙、肝俞、脾俞穴等。
• 天灸疗法-临床方法
• 天灸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 几种:
一、蒜泥灸 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
烂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 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 为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 敷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 治喉痹等。
• 二、斑蝥灸 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

天灸疗法讲座PPT课件

天灸疗法讲座PPT课件

❖ 部分穴位定位:
❖ 1.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2.膏肓俞: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3.心俞: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4.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5.膻中:胸部正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点。 ❖ 6.天突: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 7.大椎: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 8.定喘: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 9.上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 10.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 11.下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 12.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 13.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14.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15.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16.气海:仰卧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 17.关元:仰卧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 18.中极:仰卧位,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 19.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胫骨旁开一横指。
❖ 2.经络穴位的调衡作用: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穴 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能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 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
❖ 3.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天灸药物透过特异腧穴的皮肤, 其有效成分通过血液循环直达病变部位,发挥其药理效应。
天灸疗法-贴药分类
❖根据贴药的时间分为: 1、三伏天灸 2、三九天灸
天灸疗法
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是中医传统医学灸法中 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自灸、冷灸,也称“药物 发泡”或“敷贴发泡”。是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 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借助药物对穴 位的刺激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的一种治疗方法。 民间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科的多种疾病。

三九天灸疗法详解ppt课件

三九天灸疗法详解ppt课件

ppt课件.
9
分类一:体虚感冒(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
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等;
选穴:大椎、肺俞(双)、曲池(单) 备选:风门(双)
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ppt课件.
10
分类二:哮喘;
选穴:大椎、定喘(双)、肺俞(双)、肾俞(双) 曲池(单) 备选:膻中
定喘: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旁开0.5寸处。 肾俞: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与 肚脐在同一水平处)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 点。取定穴位时,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 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痛阿是穴,急救刺水沟。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 展肌腱之间。
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 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ppt课件.
30
取穴。
什么是阳气不足?
• 阳虚多见于心阳虚或脾阳虚。症见面色白、精神不振、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易出汗、完谷不化、大便稀、 小便清长、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 苔白而润、脉虚弱等。
2
注意事项
• 贴药时限:一般成人贴药2-4小时;儿童贴药30分钟-1小时。因个 体体质差异,受疗者可根据贴药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感、皮肤瘙痒 发红,或微刺痛感即可将所贴药物自行除去,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过 长,以免造成皮肤灼伤。
• 贴药后的禁忌:贴药处避免挤压、摩擦,贴药部位在去除药物后不 应立即着水、受风,除药后贴药部位10小时内应避免着冷水、受风。 除药30分钟(或1小时)后可用温水洗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服汤药与外贴膏药有“殊途同归”之效,“凡 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 ,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正可谓“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 法耳。” “且治在外则无禁制,无窒碍,无牵掣 ,无沾滞。”
➢ 外用“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拨病外出之品为引。”
2020/3/28
岭南灸法大 隐艾 山古 房井 传出 医奇 术方
2020/3/28
仙医 迹名 在播 罗南 浮海 遗越 履岗 燕井 翱艾 传永 史留 话芳
灸法的材料
艾叶
2020/3/28
艾绒
艾制品
艾炷
2020/3/28
艾条
灸法的作用
➢温经散寒 ➢回阳固脱 ➢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
2020/3/28
4.《普济方》记载:“目赤肿瘤,红眼起星 ,生移星草,捶烂如泥,贴内关穴,少顷 发泡,揭去。”
5.唐·孙思邈《千金要方》:“用旱莲草椎碎 ,置手掌上一夫,当两筋中(间使穴)以古文 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 之天疚,尚能愈症。”
2020/3/28
6.清代外治名医吴师机《理瀹骈文》对天灸疗法做 了精辟的论述:
2020/3/28
灸法的种类
2020/3/28
二、什么是天灸疗法?
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采用对皮肤有刺 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皮 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 天灸的药物是自动透到人体皮肤或腧穴中 ,所以又称 “自然灸”或“自灸”。又因 天灸是不用任何热源而进行灸治的方法, 又称“无热灸”或 “冷灸”。
➢ 通过发泡以祛腐生新:如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 “治瘰疬未溃者,宜天灸,以毛茛鲜者捣泥,缚疬, 帛束之。俣发泡弃之。”
➢ 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于穴位或皮肤以治疗疾病。如《 素问·皮部论》言:“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 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人体经 络、脏腑联系密切,天灸通过作用于皮部激发人体经 络,进而内达脏腑,外至肢节,治疗全身病变。
2020/3/28
4、三伏天灸:根据 “天人相应”、“冬病 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 理论及中医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选用芳香、 辛温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敷贴以治 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胃肠炎、 风湿性关节炎等顽固性疾病。是目前临床应 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天灸疗法。
2020/3/28
2020/3/28
二、历史沿革
1.天灸疗法源远流长,最早记载可追溯到《五 十二病方》:“蚖……以蓟印其颠。”是指 用芥子泥敷百会穴使局部红赤治疗蚖蛇咬伤 的方法。
2.《神农本草经》记载:“斑蝥,主恶疮,以 其末和醋,涂布于痈疽上,少顷发泡脓出, 旋即揭出。”
2020/3/28
3.天灸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 记》(公元420—589年):“八月朔日收 取摩墨,点太阳穴止头痛,点膏肓穴治痨 瘰,谓之天灸。”,“八月十四日,民并 朱水点头额.名为天灸”。
➢ 外用膏贴亦具补益之效,“须知外治者,气血流 202通0/3/2即8 是补,不药补亦可”。
7.古人不仅用该法治疗疮疽疣痣等各种外科疾 患,还用于治疗内科病症。
➢《肘后备急方》记载:“治寒热诸症,临发 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和之,涂背上。 ”
➢《太平圣惠方》记载:“治阳黄,面黄,全 身俱黄如桔色,宜毛莨草捣烂如泥,缚寸口 ,俟发泡,挑去黄水,净帛裹护。”
2020/3/28
一、灸法
灸法,古称灸焫,是一种用火烧灼治病的方法。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灸 音。”“焫 ”即烧。《素问·宜法方异论》云:“ 火艾烧灼,谓之灸焫”。因此,灸法是以艾绒为 主要施灸材料,烧灼、熏熨体表特定部位或腧穴 ,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说明针和灸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20/3/28
8.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最早记录了天灸 治疗哮喘:“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 法,可防止哮喘病复发”,选用白芥子 、细辛、甘遂、延胡为药,姜汁调和, 白芥子为君药,共奏温肺行气、祛痰平 喘之功。
2020/3/28
四、天灸方法
天灸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白芥子灸:将白芥子研末,醋调为糊膏状,取 5~10g敷贴穴位上,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或 将白芥子末1g,放置于5cm直径的圆形胶布中央 ,直接敷贴在穴位上,敷灸时间为2~4小时,以 局部充血、潮红或皮肤起泡为度。适用于风寒湿 痹痛、肺结核、哮喘、口眼歪斜等病症。
4、其他:如甘遂粉敷贴中极治尿潴留;马 钱子粉敷贴颊车、地仓穴治面神经麻痹; 吴茱萸粉用醋调后敷贴于涌泉穴治疗高血 压、口腔溃疡、小儿水肿等;葱白捣烂敷 贴患处治急性乳腺炎。
2020/3/28
五、作用机理(中医)
➢ 通过发泡性药物对局部的强烈刺激,达到活血化瘀、 消肿散结之效。
➢ 通过发泡药物产生的灼热感起到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之效。
2020/3/28
➢ 药物本身具有治疗的作用。《本草经疏》记载: “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 膈寒痰,冷涎雍塞者殊效”。其他诸细辛、附子 、麝香等药,性亦多温,具有温补的作用。
➢ 药物本身具有引经的作用,使药物直达病所。《 理瀹骈文》强调 :“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 ,开窍透骨,拨病外出之品为引。”
2020/3/28
2、蒜泥灸:将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 如泥,取3~5g涂敷于穴位上,敷灸时间为 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变红起泡为 度。如敷灸涌泉穴可治疗咯血、衄血;敷 灸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敷灸鱼际穴可治 喉痹等。
2020/3/28
3、斑蝥灸:取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以醋或甘油调 和,敷于穴位上。斑蝥(主要是其所含斑蝥素) 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刺激性很强, 但其组织穿透力却较小,因此作用较缓慢,仅有 中度疼痛,通常不涉及皮肤深层,所成的泡很快 痊愈而不留疤痕。主要用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关节疼痛等症。斑蝥有毒,皮肤能少量吸收, 经肾脏排泄,肾脏病患者禁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