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工业地带德国鲁尔区
第三单元 3 2鲁尔区

2、根据鲁尔区的知识,说说辽中南工业区工业结构应 根据鲁尔区的知识, 该有何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该有何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有鞍山、本溪、抚顺、沈阳等多个工业枢纽。 有鞍山、本溪、抚顺、沈阳等多个工业枢纽。 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主要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一、鲁尔区发展的历史背景
1、背景
(1)位置优越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鲁尔 位置优越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
河和利珀河之间,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河和利珀河之间,鲁尔区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位置十分优越
(2)交通便利 :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铁路公路 交通便利 莱茵河纵贯本区南北,
密部布,水陆交通发达 密部布,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1.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 1.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 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俄 罗斯的欧洲部分、 罗斯的欧洲部分、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 辽中南工业地带等。 带、辽中南工业地带等。 我国传统工业区:东北工业区、 我国传统工业区:东北工业区、目前山西 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区。 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区。 2.新兴工业区: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工业 新兴工业区 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谷、 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日本硅谷、 英国苏格兰地区 传统工业:煤铁复合体型、 3、传统工业: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 新兴工业: 新兴工业:临空型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生态环境恶化 、
项目 原因 内容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经济发展迅 煤炭为主 重化工为主 速,环境问题随之而来 垃圾污染 类 型 矿山开发以煤渣、矿渣堆积, 矿山开发以煤渣、矿渣堆积,占用大量土地 大气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废气; 大气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污水污 染了河流 水污染 热污染 危害 火力发电产生大量废热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鲁尔工业区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
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煤炭资源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
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
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
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
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
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
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
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
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 特殊案例

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原则特殊案例案例1:鲁尔区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在上世纪中叶前的100多年里鲁尔区一直是德国煤炭和钢铁生产基地。
二战结束后它也直接带动了德国经济的腾飞。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
本区虽无铁矿,但离法国的洛林铁矿区较近,具备了发展传统工业的基础。
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天然气对以煤为主的鲁尔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鲁尔区的经济开始衰落。
这也促使鲁尔区走上了艰难的转型之路,而且取得了成功,现在已经成为欧洲最大的新经济区。
案例2: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在日本的14个主要工业区中,除关东为内陆工业区外,其余13个都在沿海地区,其中10大工业区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形成了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
本区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5.7%,占可居住面积的30.4%,集中了全国非农林就业者的63.7%,工厂总数的64.5%, 1990年日本制造业产值的71.3%出自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日本的基本国情是:国内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主要依赖进口制造业产品又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所以日本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高效备课】《资源枯竭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优势条件:①焦作周边山水自然景观壮美,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②旅游客源市场广阔;③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高;④政府主导,树立城市旅游品牌等。
河南焦作是一个因煤而兴的城市。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一样,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该市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2008 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之路。焦作明确提出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焦作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1)查阅资料,分析焦作因煤而兴的资源条件,并指出其主要的传统产业。(2)焦作打造山水旅游城市有哪些优势条件?(3)焦作产业转型、城市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①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产业集群;②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③加强政府主导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
B
D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鲁尔区是德国的心脏,是以资源为依托而兴起的传统工业区。读图完成(1)~(2)题。(1)有关鲁尔区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近,当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③位于多瑙河与鲁尔河的交汇处,充沛的水源;④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⑤欧洲广阔的市场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2)有关鲁尔区的衰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钢铁为基础,煤炭为主导的工业结构单一B.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导致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C.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D.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世界主要的工业地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全球制造 业的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相对集中 的世界工业地带
世界工业地带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北 半球中纬度地区,呈东西向不连续的带状分布。 主要有:
北美工业地带—— 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地带—— 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东欧工业地带—— 资源型重工业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世界著名的临海工业地带
1、工业中心: 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
心,包括苏州、无锡、常州等 2、地位: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 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的综 合性大型工业基地。 3、发展有利条件:
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 和技术力量雄厚,有统一的电 4、工业结构和工业中心及部门: 网,交通便利 工业结构最完整,钢铁、化工、纺织、机械、造船、食品、 新材料、汽车、微电子等工业发达 5、方向: 今后将使结构轻型化,实行内联外引,加强新技术、新产品 的研制与开发,开拓国际市场。 6、问题:能源、矿产缺乏 7、解决: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1、工业中心: 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 开放区各城镇。 2、工业结构和工业中心及部门: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基地。 3、发展有利条件: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利用外资发展本 区工业提供有利条件,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4、方向:利用特区的优势,外引内联,开拓国际市场,发展以出 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等。 5、问题:能源、矿产缺乏 6、解决:西电东送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的特点
运输、能源和原材料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 的区位选择影响力减弱。
劳动力价格和距离市场远近的影响力也相 对下降。
技术集聚程度、人才、信息、环境、交通 通讯等因素的影响力加强。
特点:
总结工业地域知识点

总结工业地域知识点工业地域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工业地域知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工业地域的形成、演变和特征。
本文将从工业地域的概念、类型、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工业地域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是指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域空间,是工业活动的集中区域。
通常指一个地域范围内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
工业地域主要包括工业聚集区、工业城市和工业地带。
1. 工业聚集区工业聚集区是指一定范围内工业企业相对密集地区。
这些企业通常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通过相互之间的互补配合,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
典型的工业聚集区包括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
2. 工业城市工业城市是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
这些城市通常因其工业活动的频繁和工业发展的先进而成为重要的工业中心。
典型的工业城市包括美国的底特律、德国的鲁尔区和中国的深圳。
3. 工业地带工业地带是指沿着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形和地貌特征,形成了一定的工业生产区域。
这些地带通常因其资源优势和交通条件而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
典型的工业地带包括美国的五大湖区、中国的鄂尔多斯盆地和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地带。
二、工业地域的类型工业地域的类型可以根据其产业结构、地域特征和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根据产业结构的不同,工业地域可以分为重工业地域、轻工业地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地域。
根据地域特征的不同,工业地域可以分为内陆工业地域、沿海工业地域和边疆工业地域。
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工业地域可以分为发达工业地域和欠发达工业地域。
1. 重工业地域重工业地域是指工业结构中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地域。
这些地域通常以冶金、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为主要特征。
典型的重工业地域包括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地带和中国的鄂尔多斯盆地。
2. 轻工业地域轻工业地域是指工业结构中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地域。
这些地域通常以纺织、食品、电子等轻工业为主要特征。
典型的轻工业地域包括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美国的东南部。
3. 高新技术产业地域高新技术产业地域是指工业结构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地域。
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1. 引言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处于人口、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
鲁尔区有着独特的城市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这是由于其工业化的历史背景、人口集聚效应以及规划与发展的因素所决定的。
2. 城市等级规模鲁尔区的城市等级规模可以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三个层次。
大城市包括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和埃森,它们是鲁尔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也是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中等城市包括格莱森、门兴格拉德巴赫和奥伯豪森,它们在经济和文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小城市则是指那些规模较小但历史悠久的城市,如博鲁姆和伦斯贝格。
大城市在城市等级规模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它们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发达的经济体系。
大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率,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外来人口。
这些大城市作为鲁尔区的门户,承担着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的功能。
中等城市相对于大城市来说规模较小,但它们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中等城市通常是大城市的次级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功能,孕育了许多的产业和企业。
它们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极点,为周边地区提供了就业和服务的机会。
小城市则是鲁尔区城市等级规模中的基层单位。
它们规模较小,但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一些小城市因其独特的景观和文化遗产而成为了旅游景点,同时也为当地的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环境。
3. 空间分布特征鲁尔区的城市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出明显的中心辐射状结构。
大城市集中分布在鲁尔河流域的东部,其中杜塞尔多夫位于最东部,杜伊斯堡和埃森位于中部。
中等城市则分布在大城市之间或其周边地区,形成了密集的城市群。
除了中心辐射状结构,还存在着城市群的特点。
鲁尔区的城市空间分布紧密相连,相互之间形成了互补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市之间的交通便利,促进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
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经济的集约化和规模效应的实现,提高了地区经济的竞争力。
此外,鲁尔区的城市空间分布还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
主要的工业地带:德国鲁尔区

2、 世界性钢铁过剩—— 钢铁工业的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竞 争激烈(产钢国、钢出品国增多), 20世纪70年代后钢铁的市场需求量减 少,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3、产业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采煤、钢铁、化学 和机械制造工业,其中以煤炭工业为基础,钢铁 工业为主导,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并高度集 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某一工业部 门的衰落,将会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80年代, 鲁尔工业区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 量为2190亿吨, 占全国总储量 的3/4,其中 经济可开采量 约220亿吨, 占全国的90%。
2、离铁矿区较近
从海外进口瑞典、 俄罗斯等国的铁 矿石到荷兰鹿特 丹,再经过莱茵 河运到鲁尔区。
通过陆上交通就 近从法国洛林铁 矿区进口。
3、充沛的水源
区内有莱 茵河、鲁 尔河、利 珀河及4条 运河,提 供了充沛 的水源。
丰富的煤 炭资源
运入铁矿 煤炭工业 丰富的水源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学工业
机械 工业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 原因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多元化)
●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改
造 传
减少厂矿 企业数量
统
工
业
每个厂生产
规模扩大
经 济 结 构 多 样 化
鼓励、引进汽车、 石化电子、通信技 术等新兴产业
重视发展 第三产业
发 展 新
和 第 三
兴 产 业
产 业
鲁尔区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煤炭储 量为2190亿吨, 占全国总储量 的3/4,其中 经济可开采量 约220亿吨, 占全国的90%。
2、离铁矿区较近
从海外进口瑞典、 俄罗斯等国的铁 矿石到荷兰鹿特 丹,再经过莱茵 河运到鲁尔区。
通过陆上交通就 近从法国洛林铁 矿区进口。
3、充沛的水源
区内有莱 茵河、鲁 尔河、利 珀河及4条 运河,提 供了充沛 的水源。
丰富的煤 炭资源
运入铁矿 煤炭工业 丰富的水源
钢铁工业 电力工业 化学工业
机械 工业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 原因
三、鲁尔区的新发展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多元化)
● 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 ● 鼓励和引进新兴产业 ●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改
造 传
减少厂矿 企业数量
统
工
业
每个厂生产
规模扩大
2、 世界性钢铁过剩—— 钢铁工业的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市场竞 争激烈(产钢国、钢出品国增多), 20世纪70年代后钢铁的市场需求量减 少,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3、产业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主要是采煤、钢铁、化学 和机械制造工业,其中以煤炭工业为基础,钢铁 工业为主导,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并高度集 中于少数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某一工业部 门的衰落,将会引起全区生产的衰落。80年代, 鲁尔工业区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
4、便捷的水陆交通
内河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 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 达。
5、广阔的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 尔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鲁尔区的衰落
1、廉价石油的竞争(煤炭工业衰 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 泛使用,煤炭的能源地位逐渐下降,从而直 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的下降,这是造成 煤炭工业的衰落的主要原因。炼钢耗煤量的 降低是次要原因。
经 济 结 构 多 样 化
鼓励、引进汽车、 石化电子、通信技 术等新兴产业
重视发展 第三产业
发 展 新
和 第验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启示?
启示: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 业结构;发展交通;实行清洁 生产,消除污染;大力发展新 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合理布局 工业等等。
主要的工业地带:德国鲁尔区
鲁尔区的大致位置:
鲁尔区位于德国 西部,处于莱茵河, 利伯河和鲁尔河 之间。
鲁尔区是德国最 重要的工业区, 形成于19世纪中 叶,被称为“德 国工业的心脏”。
鲁
1、丰富的煤炭资源
尔
区
2、离铁矿区较近
的 区
3、充沛的水源
位
4、便利的水陆交通
特
点
5、广阔的市场
一、鲁尔区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