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综述

合集下载

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讲解词

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讲解词

xx大学校史博物馆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欢迎来到xxxx学院校史馆参观指导。

我是讲解员xxx,很荣幸能为大家讲解xx大学校史博物馆。

xx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xx,其前身为xx大学,始建于18xx年xx月x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

学校发展历经艰难曲折,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几代人栉风沐雨、薪火传承,用汗水和心血铸就了今天的成绩与辉煌。

为了彰显前贤,激励后学,学校修建了这座校史博物馆。

主旨是要记录学校艰苦创业的办学历程,铭记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展现优秀学子的才干与风采,传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xx大学校史博物馆是由xx大学搬入xxx校区后开建的首栋教学楼,也是第一教学楼,这里已被精心改建成校史博物馆。

为保护这栋老楼的原有风貌,学校在建筑物外“接上”了玻璃前厅,通过介绍天大校史的“时光隧道”,参观者可看到天大校史中的重要历史照片。

湖北美术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湖北美术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湖北美术学院校史馆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下午好!欢迎参观XX大学校史馆,我是校史展馆的学生解说员,非常荣幸为您介绍我校87年的发展历史。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一起
进入XX大学五十五年厚重而绚丽的发展历程,去感受它的坎坷与辉煌、奋斗与求索。

第1-2区: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古蜀成都,人杰地灵。

国家重点大学西南大学就坐落在成都这个历史文化名城。

XX、XX、XX、XX,这古蜀文明三千年流淌不息的文脉和厚重底蕴,浸润着XX周岁的XX大学,令她日益雄姿英发、丰采绰我,奏响一部部“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
宏伟华章。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青城深幽峨眉秀丽,九寨仙境宛如画屏。

名川蕴秀,都江堰悠悠江水跳动着优美的音符,谱就蓉城雅章:金沙流韵,XX余年古蜀王朝流淌不息的文脉,诗书传承。

古蜀成都,人杰地灵。

在瑰丽的金沙遗址旁,草堂逸西之光华村,XX大学,璨然而立。


润于锦官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凝重的底蕴,光华宝地逸韵正声,风骚独领;此地人文渊蔽,文脉流徽:琴台路上,遥听相如古琴,响彻千年,遗韵裊袅:武侯祠堂,追忆丛相大略,两朝开济,鞠躬尽瘁;
烷花溪畔,长缅诗圣雄才,
二更二别,草堂忧心。

大道无形,植根中华沃土,传承华夏精髓,XX大学弘扬出一曲曲“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宏伟乐章。

沧桑校史,囊括于馆内:创业艰辛,浓缩于眼前。

现在我们来到了XXX百川馆。

在这一馆,我们将看到,XX大学在XX年诞生之初,名校汇聚、名师云集的最象。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
以上就是我对___校史馆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学院的历史和辉煌,也希望学院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在此展厅中,您可以仔细观看我们的老校长___教授的照片和复校后师生的研究生活概况。

六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学院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发展。

历代交院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艰辛与奋斗书写了一段段精彩传奇,用奉献与创新铸就了一座座发展丰碑,用激情与梦想演绎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培养优秀的交通运输人才,学院广泛吸纳八方名师才俊,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66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4人,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教师170人。

学院培养了省级学术带头人10名,中青年骨干教
师68人,双师素质教师189名。

同时,学院聘请了知名学者、技术专家、能工巧匠375人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

学院还建成了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团队13个。

学院的师资
队伍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了“立足专业,培
养学者,创新学术,注重应用”的科研工作方针。

学院采取内
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理论学者和实践专家相结合,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


院的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和教材著作的统计表明,“科研兴校”已成为促进学院不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活水。

校史馆解说词

校史馆解说词

黄冈职院校史馆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我是今天的讲解员某某。

我们即将参观的是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史馆,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请跟我往里面走。

在参观之前提醒大家:校史馆是我们全校师生的智慧结晶,希望大家在观看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各项财产。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说是与共和国同行,走过了 65年的辉煌历程,65年春华秋实,喜育桃李十万,65年斗转星移,旧貌已换新颜。

大家请往这边看。

首先映入眼帘的这9个鲜红的大字就是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来的一套办学战略,我校在 树品牌,创特色,建示范 这样的办学战略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而分列其两边的就是我校的校训了,我校在这样的校训精神指引下,已经形成了 以崇德为方向,以强能为目的,以务实为方法和手段,以创新为动力 的办学思想。

大家在理解完校训之后,请往上面看,这个圆形的图标就是我院额校徽了,大家是不是觉得很耐人寻味呢?整个校徽是以寓意着充满希望的绿色为底色,同时以黄冈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H和G为基本框架的,H在这里衍生成一条成才之路,是学院为学生成人成才就业创业铺就的通向社会谋求发展的阳光大道,而在我们看到H中间这一横时,是不是感觉像是看到了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呢?同时它也寓意着一本翻开的书,代表着全院师生正在追求知识,探求真理。

看完这些请往这边看: 扬子江为我们欢快奔腾,大别山为我们引吭高歌。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我校的校歌了,我校校歌是由原任书记涂普生作词,胡耀武作曲的情况下共同完成的,更值得黄职学子骄傲的是,我校校徽以及校歌在2008年1月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首届 校歌、校徽、校训 展评颁奖大会上,均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学院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李先念、江泽民、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曾来我校实习基地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教育部以及省市级各级领导,也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

校史馆讲解稿(3篇)

校史馆讲解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校校史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光的长河,一同回顾我校的发展历程,感受学校的精神底蕴。

在这里,我们将见证一代代师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共同领略我校百年沧桑的辉煌成就。

一、校史馆简介我校校史馆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分为五个展区,分别是校史陈列区、校领导视察区、校友风采区、校庆活动区和荣誉展区。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实物等资料,旨在全面展示我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二、校史馆五个展区讲解1. 校史陈列区校史陈列区主要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包括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等阶段。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学校创建:我校成立于1912年,原名“私立XX中学”,是由一批有识之士发起创办的。

当时,学校以“培养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心的公民”为办学宗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发展历程:从1912年至1949年,学校经历了多次变迁,校名也几经更迭。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名校。

(3)壮大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校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 校领导视察区校领导视察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等视察学校的珍贵照片和资料。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我校,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省部级领导视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校曾多次受到省部级领导的视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校友风采区校友风采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风采。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科技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许多校友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担任重要职务。

(2)教育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不少人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教授、研究员等职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校园校史室讲解词

校园校史室讲解词

校园校史室讲解词《校园校史室讲解词:篇一》嘿,欢迎来到咱们学校的校史室!一走进这儿,就像是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嗖的一下,就回到了学校刚建校的时候。

咱学校啊,那历史可是相当悠久了。

建校的时候,这地方可能就是一片荒地,就像那种鸟不拉屎的地儿。

但是呢,那些有远见卓识的前辈们,就像一群开拓者,拿着理想的锄头,在这里开垦出了教育的沃土。

看这边墙上挂着的老照片,这是最早的一批教师。

他们那时候的穿着,可比现在古板多了,一水儿的中山装或者素色的连衣裙,感觉就像是从老电影里走出来的一样。

我想啊,他们当时的教学条件肯定特艰苦,可能连个像样的黑板擦都没有,擦黑板的时候没准儿还得用手呢,那画面,想想就觉得不容易。

再瞅瞅这角落里的老物件儿,这个旧算盘,你可别小看它。

以前的会计课啊,就靠这个小玩意儿。

我就琢磨着,那时候的学生学算盘得多费劲啊,不像咱们现在,计算器一按,啥数都出来了。

也许那时候,学生们就把这算盘当成是战斗的武器,噼里啪啦地打着珠子,就像战士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一样。

这里还有一本本发黄的教案本,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

我猜这些老师写教案的时候,肯定是绞尽了脑汁,每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不像我有时候写作业,那字写得跟鸡爪挠过似的,自己都不好意思看。

咱学校这些年来,培养出了不少厉害的人物呢。

有个学长,据说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就是个学霸,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那图书馆就像是他的第二个家。

后来他出去创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似的,最后终于成功了。

他现在可是咱们学校的骄傲,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挂在学校的荣誉墙上。

可是呢,这校史室里也不全是光辉的事儿。

我听说啊,以前学校还闹过财务危机,差点就办不下去了。

那时候的校长,估计头发都愁白了,到处去拉赞助,就像个到处化缘的和尚。

不过呢,好在最后挺过来了,不然哪有咱们现在这么好的学校啊。

咱们学校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以前都是那种矮矮的小平房,现在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这就像一个人,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慢慢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人。

西安工程大学校史馆解说词(新稿子)

西安工程大学校史馆解说词(新稿子)

西安工程大学校史馆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参观西安工程大学校史馆!前言西安工程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等学校,现为中央和陕西省共建、以陕西省政府管理为主的学校。

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1912年成立的北京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其后历经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西北联合大学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工程系等多个办学阶段。

1978年独立建校,成立西北纺织工学院,隶属纺织工业部。

1998年,学校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陕西省管理为主。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

经过百年风雨历练,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出各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8万余名,为地方、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校史展分“实业报国负重奋进”(初创阶段1912—1978年)、“务实开拓砥砺前行”(学院阶段1978—2006年)、“秉承传统再创辉煌”(大学阶段2006—至今)三个部分,讲述了西安工程大学风雨沧桑一百载,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办学历程。

一、独立建校前阶段实业报国负重奋进(1912—1978年)1912年,鉴于发展我国纺织工业的重要意义,北京工业专门学校筹设了机织科,这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创办最早的纺织系科之一,也是我校前身纺织工程系办学历史的开端。

1924年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大学,1927年北京工业大学更名为京师大学工科,1928年京师大学工科更名为北平大学第一工学院,1929年北平大学第一工学院更名为北平大学工学院。

虽然学校多次更名,但机织科一直是学校的主要系科,并于1928年改名为机织工程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机织工程系随北平大学工学院迁至陕西,先后隶属于西安临时大学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1938年,西北工学院成立,以原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为基础,组建成纺织工程系,成为西北工学院的主干系之一。

1952年山西大学纺织系(原铭贤学院纺织系)并入西北工学院纺织工程系。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嘿,各位小伙伴们!欢迎来到咱们这超级酷炫的校史展览馆呀!今天就由我这个超级解说员来给大家讲讲咱们学校的那些精彩故事。

一走进这展览馆,哇哦,就好像走进了一条时光的隧道。

看这边墙上的老照片,那可都是咱们学校一路走来的珍贵记忆呢!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其中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下了好大的一场雪。

学校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当时啊,有个调皮的学生,咱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看到这么厚的雪,那心里可痒痒了,就想着要搞点事情。

于是呢,他偷偷地在雪地里堆了一个超级大的雪人,还把自己的帽子和围巾给雪人戴上了,那模样可滑稽了。

结果呀,被老师给发现了,老师看着那个雪人哭笑不得,最后呢,也没批评小李,还和大家一起在雪人旁边拍了张合影。

哈哈,你们说有趣不有趣?再看看这边的展品,这些都是学长学姐们当年用过的书本、文具啥的。

每一件都好像在诉说着他们当年努力学习的故事。

这里还有以前的校服呢,虽然款式和现在不太一样,但那也是咱们学校历史的一部分呀。

哎呀呀,这里还有学校举办各种活动的照片呢!运动会上同学们挥洒汗水的样子,文艺汇演上精彩的表演,都让人忍不住感叹,咱们学校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想象一下,当年的学长学姐们就在这些地方学习、生活、玩耍,他们也和我们现在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而现在,我们也在这里,继续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校史。

不知不觉就走到展览馆的尽头啦,但校史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为学校的未来增添更多的光彩。

好啦,今天的解说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咱们学校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哟!下次有机会再来呀,拜拜啦!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对咱们的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呀?嘿嘿,校史展览馆就是这么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一起为学校的明天加油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解说员对照展厅实际情况和个人语言习惯作出修改。

学院校史馆展馆解说词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讲解员×××。

欢迎参观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3年,其前身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河南省交通学校。

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高等教育系列,隶属河南省交通省运输厅,是培养公路交通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10月,我院迎来了六十周年的寿诞,为铭记先贤教诲,发扬交院之精神,延续今日交院之辉煌,特组织建设“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史馆”,全馆约774平方米,分为序厅、历史厅、现代厅、学子厅和未来厅,从不同角度,全面展示了学院六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发展成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展开时光的翅膀,漫塑历史的长廊,追忆交院逝去的沧桑,感受交院新世纪创造的辉煌!序厅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校史馆的第一部分——序厅,序厅在设计上撷取了交通文化、公路文化、交院文化等,营造了现代开阔、明朗大气的展览氛围。

大家可以先感受一下序厅厚重的艺术氛围。

序厅主要包括形象墙、学院文化和领导关怀。

序厅的左侧为“领导关怀部分”,六十年来河南交通学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与关怀。

我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众多的关爱和期待;我们所取得的每一次成功,都辉映着各级领导的心血和汗水。

一次次亲临指导,一句句殷殷叮咛,让交院人深受鼓舞,信心倍增。

序厅中央的形象墙上篆刻的是著名诗人王怀让老师,为我校五十周年校庆而作的诗歌“一条大路”,这首诗将学院五十年代的诞生、六十年代的坎坷、七十年代的涅槃、八十年代的成长、九十年代的壮大和新世纪的辉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大路,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道路,这更是一条不断伸向远方的大路……全体交院人将在这条大路上飞奔,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右侧在石材墙面上展示的是我院的校训、凝练我院六十年发展概况的校史馆前言、校徽和六十年校庆庆辉。

全面展示了我院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理念。

我们序厅中最后一个亮点就是顶部天花设计,大家可以看到以高速公路为创意,中心设计学院发展的历史年代线,在蓝天白云下,在一往无前的高速公路上,学院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灿烂华章.历史厅“峥嵘岁月,六秩如歌”回首往昔,岁月峥嵘,凝华聚彩,薪火相承。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历史厅。

从我院的校史沿革图中可以看出,六十年来,学院经历了一次迁址、两次停办、六次更名。

河南交通技术学院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一代代领路人的英明领导以及全体交院人的精诚团结,使学院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超越,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卓越发展之路。

下面是我院历任校首和大事记,因为时间仓促、年代久远,给我们的搜集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些老领导的珍贵照片没有及时展示给大家,还请海涵。

从此展厅开始便分阶段介绍学院六十年的发展历程,首先是“1953-1955年,建校初期,艰苦创业”阶段。

伴随着共和国晨曦诞生的河南省交通厅干部训练班在当时的省会开封正式创办,当时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异常艰苦,在当时只有一位专职教师的情况下,共举办了四期干训班,两年来为交通系统培训在职干部346人。

1956-1978年“迁址郑州风雨兼程”。

1956年,学院迁入郑州市桃源路42号。

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先后培训在职干部596人,驾驶员979人。

一张张粘结历史风霜的文件,一幅幅淹没在岁月深处的照片,道出了我校在建校初期的艰辛和坎坷。

1959年秋,我校首次面向社会招生,录取初中毕业生200名,设公路与桥梁、汽车运用与修理两个专业。

1960年,成立郑州交通专科学校,学校规模随之得到了进一步扩大,该年招生达688人,其中有大专班、中专班和技工班,自此,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但在1962年,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省交通厅宣布郑州交专撤销……这是我校经历的第一次停办。

此次停办使学校遭受到了重大损失,学校汽车队57辆载货汽车及有关人员移交给郑州公路运输公司,实习工厂车间的人员及生产设备全部移交郑州汽配厂……停办的窒息和痛楚,蹉跎岁月的艰难和坎坷,并没有泯灭交通教育工作者的那颗执著的心,他们在严寒中盼望着春天,在黑夜中等待着黎明。

终于 1964年5月,省交通厅决定在“河南省交通学校旧址成立“河南省交通职业学校”。

任命童福康为校长,张爱冬为副校长兼任党总支书记。

各位嘉宾可以仔细看下,我们的老校长童福康老师的照片和复校后师生的学习生活概况。

辉煌的结晶,总是与艰辛相伴;前进的步履,总是与曲折相随,文化大革命,成为这个时代学子心中一块难忘的痛痕,1966年,文革风暴席卷大江南北,交通职业学校停止招生。

1969年9月,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交通局革命领导小组正式宣布撤销“河南省交通职业学校”。

学校撤销后,校舍被郑州市公路运输公司的一个车队占用。

昔时宁静的校园变成了川流不息的停车场,整洁的教室变成了遍地油污的汽车修理车间。

学校的教具、图书及其它一切财产设施被瓜分一空。

然而,身经顿挫的交院师生,苦负重笈,耕耘不辍,十年坎坷路,终于盼来了改革春风,融化了河南交通教育的冻土。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1979-2003恢复建校,全面发展”时期,在省交通厅领导的支持下,交校人以特有的坚韧,艰苦奋斗,发奋图强,克服种种困难,战胜重重险阻,如期招收了新生,逐步完成了各种必须的教育教学配备。

十年的恢复和重建,交校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扫除了文革带来的阴霾,以踏实的工作作风为交校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位嘉宾,此部分照片展示的是我校恢复重建时期学习、实习、教学的场景。

在此我们设计了“靳雪帆、王岳”专题展,靳雪帆是我们学校的老校长,他从1965年来到我校担任领导工作,并在这片土地上寒耕热耘,开办了河南省交通学校历史上第一期政工培训班。

但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迫害,但为共和国教育事业奉献的决心却从未改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年过花甲的靳雪帆校长挑起了复校的重担,他带领师生克服种种困难,四下斡旋,八方交涉,筹措资金,修缮校舍,使学校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迅速地恢复重建起来,并逐步走入正轨。

王岳老师1979年调入河南省交通学校任学生科科长,当时王岳老师和靳雪帆校长等一起用自己实际行动和暖暖温情支起交通学校在那个时代的学风和师生情谊。

王岳老师创作的《跟着共产党走》这首歌,作为优秀革命歌曲的代表,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永恒的记忆,并且影响了其后的一代又一代人,那激昂雄壮的旋律至今仍在祖国大地上回荡。

各位嘉宾,在此我们撷取红旗的造型元素,来展示1993年我校在4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同部分企事业单位成立的联合办学董事会。

有春的耕耘,就有秋的收获,1994年“省级重点中专”和“国家级重点中专”的铜牌定格在了岁月的年轮里,我校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

1991年盛夏,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步入半军事化管理新时代。

半军事化管理以“思想革命化、内务军营化、行为规范化”为标准,本着“既放又管”的原则,根据交通系统的特点创制出一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纪律观念,从而形成了“文明、团结、严谨、勤奋”的良好校风,不断接待兄弟学校的考察和观摹。

“2004-2012年锐意进取激情跨越”时期,进入新世纪,我校加快了发展的步伐,2004年,学校顺利升格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学院被列为“河南省首批12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09年2月,学院被交通运输部确认为“河南交通行业管理干部培训平台(1+32)建设单位”;2009年2月18日,由我院牵头组建的河南交通运输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获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

学院升高职以来,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并作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效果。

2010年11月,经河南省编委批复,学院升格为副厅级单位,2010年12月,厅党组来我院宣布关于徐强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豫交党【2010】93号文件)徐强同志担任学院党委书记,李亚杰同志担任学院院长。

学院的包容能力和发展空间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学院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1年3月,学院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导及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了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2012年1月5日,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宣布学院领导班子调整,厅党组决定:李亚杰、张浩、夏青、夏连学、孙建立、贺绍华、华志坚等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委员。

李亚杰同志兼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浩同志任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夏青同志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夏连学、孙建立、贺绍华、华志坚任副院长,解福泉、张瑞春任院长助理。

至2013年,学院拥有郑东新区新校区、航海路校区、桃源路校区、龙湖实训基地、马寨培训中心等五个校区,教学用费近千亩,教学设备总值近亿元,教职工415人,年输送各类毕业生达4000人。

六十载上下求索,六十年精彩寻梦!几经沉浮,几经变迁,几易校址和校名,历代交院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艰辛与奋斗书写了一段段精彩传奇,用奉献与创新铸就了一座座发展丰碑,用激情与梦想演绎了一曲曲动人乐章。

接下来是我院郑东新区新校区建设专题展。

新校区规划在校生规模8400人,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

历史厅的最后是学院历任领导任职年表。

现代厅“励精图治续谱华章”各位嘉宾,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我院校史馆的现代厅,现代厅主要讲述的是我院现阶段的发展成就。

在现代厅的开篇,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学院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勤职重效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运筹帷幄,铸造了学院今日气势恢宏的时代乐章。

接下来是我学院管理机构表。

六十载薪火承传,一甲子辉煌跨越。

漫漫长路,岁月英华,交院走过了一条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从繁荣昌盛到跨越升腾的崛起之路。

今日之交院,绿树成荫,佳木成行,校舍蔚然,名师荟萃,英才济济,浓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设备,雄厚的师资队伍,领先的教育模式掀开了交院崭新的发展篇章。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学院先进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在院系设置方面,学院形成了基本涵盖交通运输职业岗位和市场紧缺人才专业领域的普通高职专业44个(含专业方向),分属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物流学院、交通信息工程系、商务旅游系、航运海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学院同时下设公共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教学部、文艺体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学院为培养优秀的交通运输人才,广泛吸纳八方名师才俊,着力打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拥有专兼职教师66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44人,博士、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教师170人,培养省级学术带头人1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68人,双师素质教师189名;聘请知名学者、技术专家、能工巧匠375人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建成省级教学团队3个,院级教学团队13个;形成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