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合集下载

上浆的工艺流程

上浆的工艺流程

上浆的工艺流程
上浆是纺织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主要是为了提高经纱在织造中的耐磨性、平滑性以及抗静电性,提高其强力和抱合力,改善其可织性。

典型的上浆工艺流程如下:
经轴架:纱线从位于经轴架上的整经轴中退绕出来。

张力自动调节装置:纱线经过张力自动调节装置。

上浆:纱线进入浆槽进行上浆。

湿分绞:湿浆纱经湿分绞辊进行分绞。

烘燥:湿浆纱经烘燥装置进行烘燥。

后上蜡:烘燥后的经纱通过上蜡装置进行后上蜡。

干分绞区:干燥的经纱在干分绞区被分离成几层。

卷绕成织轴:最后在车头卷绕成织轴。

上浆的原理

上浆的原理

上浆的原理1. 上浆的定义与作用上浆是指在纺织品成品加工过程中给织物表面涂上一层浆料,使其具有特定的手感和外观效果。

常用的浆料包括天然浆料如淀粉、胶体(如明胶、胶黏剂等)和化学浆料如聚乙烯醇等。

上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整织物手感和外观效果,使其更加柔软、光滑、挺括和立体。

二、提高织物的耐磨性和抗皱性能,使其更加牢固和稳定。

三、增加织物的附着力和粘连性能,便于后续的加工和印染。

2. 上浆的原理上浆的原理主要涉及大分子聚合物(如淀粉、聚乙烯醇等)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浆料分散在水中形成一定浓度的分散液时,大分子聚合物分子链会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使得分子间距离间隔变小,浆料分散均匀。

在织物上涂布这种分散液时,浆料中的大分子聚合物会与织物纤维表面形成吸附和结合力,形成一层密集的聚合物薄膜,从而实现对织物表面的包覆和加固。

3. 上浆的工艺步骤上浆的工艺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准备浆料:按照需要,将天然浆料(如淀粉)或化学浆料(如聚乙烯醇)溶解到一定浓度;二、布局:将织物按照需要布设在工作台上,并确定上浆方向和方式;三、上浆:将准备好的浆料涂抹在织物上,可以采用手工刷涂或机械刷涂的方式进行;四、烘干:将浆料涂布的织物送入高温烘干室内,使其干燥固化,加强与织物的结合力;五、冷却:将烘干的织物降温,保证其恢复柔软度和手感;六、检验:用检验员对上浆后的织物进行质量检验,保证织物符合要求。

总之,上浆是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能够对织物的性能和外观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上浆技术能够为织物赋予更加优异的性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棉纱手工上浆工艺流程

棉纱手工上浆工艺流程

棉纱手工上浆工艺流程棉纱手工上浆是一种传统的纺织工艺,用以增加棉纱的柔软度和光泽度,使其更容易梳理和纺织。

下面将介绍一下棉纱手工上浆的工艺流程。

首先,准备工作。

1. 准备纯净的水或蒸馏水。

纯净的水能够有效地去除棉纱中的杂质,避免在上浆过程中产生混浊。

2. 准备上浆剂。

上浆剂可以是天然的,如淀粉、豆腐渣和鸡蛋清等,也可以是化学合成的,如聚乙烯醇和三聚磷酸盐等。

选择合适的上浆剂取决于棉纱的用途和需求。

接下来,进行上浆。

1. 将棉纱按一定比例加水,使其稍微湿润,有利于上浆剂的渗透和扩散。

2. 将上浆剂溶解在纯净水中,搅拌均匀。

3. 将纱锭放入上浆浆液中,用手轻轻捏压,使浆液均匀地渗透到棉纱中。

4. 将上浆的棉纱挂晾在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同时避免阳光直射,以免使纤维变硬和颜色褪色。

最后,进行后续处理。

1. 设备清洗。

清洗上浆使用的容器和工具,去除上浆剂的残留物,以免对后续工作造成影响。

2. 梳理和纺织。

经过上浆处理的棉纱变得柔软光滑,更容易进行下一步的梳理和纺织工作。

3. 保养和存储。

上浆处理后的棉纱需要妥善保养和存储,避免受潮、受阳光暴晒,防止发霉和变质。

棉纱手工上浆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但它能够赋予棉纱更好的质感和光泽度,提高纺织品的品质。

同时,上浆剂的选择和浓度控制也是整个工艺流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步骤,对于不同的棉纱材质和用途,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然而,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的上浆工艺已经取代了手工上浆的方式。

机械化上浆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同时也能更加精确地控制上浆剂的用量和浓度。

因此,手工上浆已经逐渐被淘汰,只在一些特殊的艺术纺织品制作中得以保留。

总之,棉纱手工上浆是一种传统的纺织工艺,通过浸渍和风干的方式,使棉纱更加柔软和光滑。

尽管现代化的机械化上浆已经大幅取代了手工上浆的方式,但手工上浆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点。

无论是手工上浆还是机械化上浆,都是为了提高棉纱的纺织品质量和使用性能,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纺织品的需求。

毛巾染整工艺流程

毛巾染整工艺流程

毛巾染整工艺流程一、坯布准备。

咱先得有坯布呀。

这坯布就像是我们的画布,是染整的基础。

坯布从织布机上下来,可能会有些小瑕疵,像小线头、小疙瘩之类的。

这时候就得仔细检查检查,把那些看着不顺眼的东西处理掉。

就好像给小脸蛋儿洗脸,得把脏东西都弄掉,才能进行下一步。

这坯布的质量也很关键哦,如果坯布本身就不好,那后面染整出来的毛巾可能就会有问题。

二、前处理。

1. 烧毛。

烧毛这个环节就像是给毛巾来个小火苗的洗礼。

你想啊,坯布表面有那些小绒毛,就像人脸上的小汗毛一样。

用火焰把这些小绒毛烧掉,毛巾的表面就会变得更光滑。

不过这火候可得掌握好,火大了就把毛巾烧坏啦,那可就成悲剧了。

就像烤棉花糖,火小了烤不熟,火大了就焦了,得刚刚好才行。

2. 退浆。

坯布在织布的时候会上浆,这就像是给布穿了一层硬邦邦的盔甲。

退浆就是把这层盔甲去掉,让布变得柔软。

这退浆的过程就像给紧绷着的肌肉做个按摩,让布放松下来。

要是退浆不彻底,那后面染颜色的时候就不均匀,就像脸上擦粉擦得一块白一块黄的,可难看了。

3. 煮练。

煮练就像是给毛巾来个大温泉浴。

把毛巾放到煮练液里煮一煮,把里面的杂质、油脂什么的都煮出来。

这煮练液就像神奇的温泉水,把毛巾里的脏东西都溶解掉。

煮练完的毛巾就像洗了个超级干净的澡,清清爽爽的。

4. 漂白。

漂白这一步可重要啦。

它能让毛巾变得白白净净的,就像给毛巾打了美白针一样。

不过漂白剂的用量得控制好,用多了会把毛巾弄得太脆弱,就像过度美白会伤害皮肤一样。

漂白后的毛巾就像雪一样白,看着就舒服。

三、染色。

染色就是给毛巾穿上漂亮衣服的时候啦。

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颜色,就像给毛巾做时尚造型。

染色的时候要注意染料的选择,就像选衣服要选适合自己的风格一样。

不同的染料染出来的效果不一样,颜色的牢度也不一样。

而且染色的温度、时间也很关键,就像烤蛋糕,时间和温度不对,蛋糕就烤不好。

如果染色的条件没控制好,染出来的颜色可能就会掉色,那毛巾用着用着就变成花脸猫了,多难看呀。

上浆基本要求

上浆基本要求

上浆基本要求
上浆是指将面料进行加固处理,使其更加挺括有型,不易变形、起皱。

不同的面料需要使用不同的上浆方法和材料。

在进行上浆之前,需要进行面料的预处理,包括洗涤、拉伸和整烫等
步骤,以确保其质量和纤维的稳定性。

在选择上浆剂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面料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棉质面料适宜选择淀粉类上浆剂,而丝绸面料则适宜选择蛋白质类上
浆剂。

在进行上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上浆剂的量和上浆纱密度,以确保最
终的效果符合要求。

同时,还需要注意上浆剂的温度和pH值,以确
保其对面料的影响最小化。

最后,需要进行定型处理,以确保上浆后的面料保持其形状和挺括度。

定型处理包括热定型和化学定型两种方法,根据具体面料的特点选择
相应的方法。

总之,上浆是保证面料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步骤之一。

正确选择上
浆剂、控制好工艺参数、并进行有效的定型处理,可以让面料更加挺括有型,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布料上浆技巧

布料上浆技巧

布料上浆技巧
1、淀粉上浆
(1)材料:锅一只,筷子一双,上浆用的是小麦淀粉。

将少量淀粉倒入锅内,加入冷水,拌匀,全部溶解后,开中小火,慢慢烧,边烧边用筷子搅拌。

(2)待到锅内淀粉水变得有点透明了,变稠了,起泡泡了,关火(千万别烧焦了),将要上浆的织物扔到锅内浸泡,待淀粉糊不烫手时,用手使劲挤捏织物,让它们充分吸收淀粉糊。

(3)织物里里外外都浸满淀粉糊时,用筷子夹出,放在定型的泡沫塑料或纸板或木板上用大头针固定,晾干,就可以了。

2、糖水定型
(1)材料:糖6份,水1份,慢火煮45分钟,不停搅拌,水蒸发掉一半,糖水变得象蜂蜜一样。

待凉,钩物浸糖水,定型。

(2)如果是定型桌布、小垫子之类的,用稀糖水就行,需要立起来的东西就要用稠的了。

(3)糖水上浆用于钩编立体造型,比淀粉更硬,比白胶环保,晶莹剔透,试过一次就知道了。

当然,普通定型用淀粉就可以了,除非你要做花瓶、城堡、水井这样的立体造型。

第 1 页共1 页。

纺织上浆基本要求

纺织上浆基本要求

纺织上浆基本要求
纺织上浆是一项重要的加工工艺,它可以使织物表面光滑、增强柔韧性、提高抗皱性和耐久性。

为了保证上浆效果和织物品质,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 选用适合的上浆剂:上浆剂的选择应根据织物的纤维特性、
用途和加工工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适用于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等水溶性上浆剂,而棉、毛、丝等天然纤维适用于淀粉、聚乳酸等淀粉类上浆剂。

2. 控制上浆剂的使用量:上浆剂的使用量应根据织物的品种、
规格和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控制,过少会影响上浆效果,过多则会影响织物的柔软度和穿着舒适度。

3. 均匀涂布上浆剂:上浆剂的涂布应均匀、稳定,避免出现浆痕、浆线等不良现象。

在涂布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浆料的粘度和涂布速度,保证涂布薄厚均匀。

4. 适宜的干燥条件:上浆后的织物应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下进行干燥,一般来说,温度应控制在50-60℃,湿度应控制在60-70%。

5. 检查上浆效果:上浆后的织物应经过严格的检查,包括外观、手感、尺寸稳定性等方面,确保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加工。

总之,纺织上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只有严格遵循上述基本要求,才能保证上浆效果和织物品质,提高生产效益。

- 1 -。

布料上浆的最简单方法

布料上浆的最简单方法

布料上浆的最简单方法
布料上浆是为了使布料更加挺括、光滑,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

下面介绍一种
最简单的布料上浆方法:
1. 准备材料:你需要准备一碗清水和一小匙玉米淀粉。

2. 搅拌淀粉:将玉米淀粉加入清水中,并用搅拌器或勺子充分搅拌,直到淀粉
完全溶解。

确保混合物没有结块,以免在布料上留下淀粉颗粒。

3. 浸泡布料:将待上浆的布料完全浸入淀粉水中,确保每个部分都充分浸泡。

用手轻轻拍打布料,使淀粉水充分渗透进布料纤维中。

4. 自然晾干:将上浆好的布料悬挂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

避免直接阳光照射,以免导致布料变色。

5. 熨烫布料:等待布料完全干燥后,使用熨斗将布料熨烫。

将熨斗预热至适度
的温度,根据布料材质调整熨斗温度。

轻轻地从布料的反面开始熨烫,确保每个部分都受热均匀。

通过以上简单的步骤,你可以在家里很容易地对布料进行上浆。

这种简单的方
法既经济又环保,不需要过多的化学品。

上浆后的布料将更加挺括光滑,并且能更好地保护织物纤维。

请注意,以上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布料。

然而,对于某些特殊材质的布料,如丝
绸或毛料,建议在使用之前进行测试,确保不会对布料造成损害。

希望以上方法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成功地实现布料上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2008-01-11中国家纺网编辑:张康虎
毛巾织物的上浆与一般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的上浆有着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毛巾织物的特点和毛巾织造设备所决定,因此,在毛巾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浆纱工艺制定和设备调整都不能完全参照普通织物的浆纱工艺或在此基础上作简单的调整。

为本文的需要,这里需对毛巾织造设备和与之对应的部分工艺参数作简单说明,以利于对浆纱工艺的阐述。

首先,与普通织机相比,毛巾织机有两套送经系统,一套是地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毛巾织物的底布,另一套是毛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织物的毛圈部分;其次,相对于一般织物而言,由于毛巾织物毛圈对底布的覆盖,因此毛巾织物不要求地经表面花纹清晰,所以地经纱所需要的张力可以比普通织布机低;第三,毛巾织机与普通织机相比,增加了一套专有的打纬起毛装置,由该装置控制者毛圈的高矮和有无;第四,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的时候较小,但在织缎档时张力须增大,以利于缎档花型清晰;第五,相同宽度的织轴中,毛经纱或地经纱的头份远小于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等等。

因此,基于上述这些方面的不同,毛巾织物的织造对织轴的上浆质量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

1. 毛巾产品对上浆的要求
毛巾产品的上浆主要是针对于毛经纱而言,因为对于一般的毛巾织机,用合股纱做地经能满足其织造的张力要求,即使用单纱做地经,也可参照一般织物处理。

所以本文在这里只对毛经上浆做初步论述。

在客户要求的外观质量中,毛圈(或绒面)的丰满平整是基本的要求之一,特别对于割绒产品,如果整个货面出现不规则的高毛或凹毛(引起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羽粘连),不仅给后道工序增加不必要的劳动,而且会从整体上影响坯巾的绒面效果和质量。

同时,基于上述第四点考虑,即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和织缎档时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保证织缎档时毛经纱有足够的强力而不会使纱线在此时断头,就必须在浆纱时产生一定的上浆率以满足织机张力的需要。

结合这些分析,我们在总结几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对毛经浆纱质量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那就是:在保证经纱强力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浆液在经纱表面的披覆,提高耐磨性能,使经纱表面毛羽服帖并保持纱线良好的弹性,减少在织造过程中相邻毛经间的粘连,保证坯巾表面的毛圈平整度和丰满度。

2. 上浆工艺的分析与选择
我公司浆纱机为郑纺机产G142D单浆槽热风式浆纱机。

为保证毛经纱上浆能满足织造上机需要,根据该设备性能,我们经过反复斟酌,按照以下几种上浆工艺参数分别

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试验,我们发现在经密较小时,各方案在织造过程中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随者经密的增加,第一种方案,由于上浆率偏小,很难适应这种变化,这主要是因为密度的增加使毛经纱之间、毛经纱与地经之间、毛经纱与综丝、钢筘之间摩擦程度相应变大,这种变化使纱线表面浆膜脱落程度增加,毛羽显露机会增多,造成淀粉及纤维堆积并易在钢筘后面产生棉球,增加断头几率;同时,由于该方案只使用了淀粉这种黏合剂,没有相应的助剂去改善毛圈的柔软度和弹性,因此也造成纱线手感粗硬,影响毛经的成圈效果,这种效果不仅影响外观,而且对割绒坯巾而言,会在后道割绒工序中使坯巾表面出现漏割等割绒疵点(因为纱线硬度偏大,所以在坯巾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它们之间相互积压,使部分毛圈在割绒时难以弹性恢复而达不到刀具的高度因而造成漏割),降低产品质量并增加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对于第二种方案而言,在相同设备状况下,淀粉用量的增加提高了毛经纱的强力和对毛羽的披覆能力,适量的助剂改善了毛经纱的耐磨性能、手感和弹性,因此,该方案不仅保证了织造的顺利进行,并且毛经纱的成圈效果也得到本公司质检部门和下道工序的肯定。

对于第三种方案,虽然助剂用量的增加提高了纱线的柔软度,但助剂的增加却也同时造成了毛羽粘连程度的增加,使织造的过程中形成数量不一的凹毛或凸毛,影响了毛圈的平整度。

对于第四种方案,由于上浆率偏大,干纱分绞难度增加,使纱身粗糙、毛经纱毛羽和硬挺度增加,弹性减少,最终不仅导致织造的过程中因纱线发脆而增加断头,并且,由于纱线硬挺,织出的坯巾丰满度和手感极差,对后道工序的影响与第一种相似。

这种不利效果虽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助剂的用量来改善,但是相对于第二种而言,其成本已大大增加。

因此,经过综合对比,我们最终在第二种方案的基础上,经过适当调整,形成了比较合适的浆纱工艺。

3. 浆纱机设备调整
为了有利于织造时开口清晰,减少织造过程中因并纱撕裂产生毛羽的机会,我们在每个经轴上进行了一次预分绞,这样就在浆纱机的分绞区增加了一倍的分绞次数,这种措施有利于减少并绞头和在织造过程中因浆膜撕裂而产生的毛羽粘连问题。

如果说织前准备最重要的工序是浆纱,那么,在浆纱机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浆槽。

根据单浆槽浆纱机的作用原理,我们利用双压浆辊调整渗透和被覆的比例。

对于头道压浆辊,主要控制渗透,利用第二道压浆辊控制毛经上浆料的被覆量。

由于毛巾织物相对一般品种而言纱支粗,密度小,浆液粘度低,因此,后压浆辊压力不应过大,同时,前压浆辊表面要有一定的弹性,使浆纱表面光滑且圆整度好。

浆纱机的烘干也是控制浆纱质量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浆轴可以适当的存放一段时间,并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再次粘连,防止织造过程中起毛起球,所以我们在烘干时要求把纱烘的偏干一点,这种偏干的程度,以比织造车间相对湿度低10-15%的情况下的平衡回潮率较为适当。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们在保证织轴卷绕质量的情况下,将毛经的卷绕张力的在普通品种基础上适当的进行了降低,降低张力后卷绕的织轴,保证了纱线的弹性,成轴的软硬程度符合毛巾织物上机质量要求。

4. 结语
1)对于毛巾产品上浆质量而言,毛经纱上毛羽的帖服是关键(因为毛羽互相粘连程度的直接影响织
出坯巾的丰满度和外观效果)。

而浆纱后毛羽的多少,不仅与上浆率的高低有关,而且与助剂的选择和用量也有一定的关系。

2)浆纱工艺的调整应随着毛经纱纱支的不同、头份的多少和季节的变换而适当变化,
但是对浆纱主
要质量参数的要求是基本不变的,我们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主要质量参数如下:上浆率5.5±0.5%,回潮率6.0±1.0%,增强率在20-30%,伸长率1.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