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李生贵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_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_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应重视朗读_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尝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看法,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看法的理解。

” 语文课自古就是读书课,闻名专家李伯棠教授曾说:“怎样的语文课是好课?书声琅琅,争论纷纷。

” 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然而,就目前阅读教学现状,课堂上的朗读并没有真正起到课标中所给予作用,多是流于形式,为朗读而朗读。

老师往往只是注意朗读技巧的指导,而无视了文本的意义,学生欠缺主动性,甚或使朗读变为老师讲课的点缀或附属品。

自不待言,这样的课堂偏离了课标的初衷。

我认为,阅读课堂中的“读”应当是富有情感的,是能自觉地将自己融入于作品之中的读,是与文本物我合一的读。

这样读,读出的内容必须是会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是“读”具特色的,能表达出朗读者的特性的,绝不是跟着教师的节拍机械地做“播送操”。

基于此相识,我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力求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

一、注意范读,引生入境充溢感情的范读可以干脆导引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如今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使语文课堂上“以机代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老师的范读却越来越少了。

范读是老师从教材中体会作者情感,从字里行间理解作者思路,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性地表达的一种方式。

这种充溢情感的范读往往很简单感染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在细心倾听时如临其境,沉醉其中,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产生与文本作者同憎同爱、同悲同乐之效,使之走进文本,到达忘我境界。

充溢感情的范读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良好的根底。

老师用情、专心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特性化的朗读。

如《索溪峪的“野” 》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自然段:索溪像是一个从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围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浅谈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

浅谈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

浅谈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作者:李红霞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6年第05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针对如何进行课堂内的有效朗读指导进行了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指导方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涵,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如何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需要广大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明确朗读目的朗读是为了使学生感悟课文和解读课文,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对朗读的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认识,并确定课文的朗读方法。

比如,教师要明确朗读是为了体会课文的含义,还是激发学生的感情;课文适合个别朗读还是集体朗读;重点语句和段落如何加深学生的理解;是否需要分角色朗读等。

这些教师都要掌握,并制定预案。

只有这样,在课堂朗读中才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进而理解课文的内涵。

二、教师进行有效范读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部分教师为了体现这一要求,会安排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进行自由朗读。

这种方法看似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学生连课文内容是什么都不清楚就开始朗读,就难以深入体会课文的内涵。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开始时,进行有效的范读。

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总结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使学生地入课文所要表达的意境。

也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的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二 )培 养 学 生 朗 读 技 巧 在 阅 读 教 学 中,教 师 要 教 授 学 生 朗 读 技 巧,使 学 生 能 够 以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朗读课 文,进 而 提 升 学 生 语 文 学习能力。朗读训练分为教师示范 读、自 由 朗 读、学 生 齐 读、 录音读、比较读等,在教学中教师要给 学 生 充 分 的 朗 读 时 间, 实现学生语言的输 出,帮 助 学 生 积 累 词 汇 与 语 句,进 而 培 养 学生语文素养。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教 师 要 对 学 生 的 语 调、 语速进行指导,提升 学 生 朗 读 技 巧,进 而 使 学 生 更 好 地 理 解 课文内涵。语 调 是 用 表 达 情 感 与 句 意 的 调 子,由 声 音 的 高 低,体现课文内在情感,是听者与读者 形 成 共 鸣 的 有 效 途 径。 培养学生语速,要根 据 课 文 内 容 决 定,对 于 回 忆 类 型 课 文 要 采取慢读,对于兴奋且有情感的句子 时,要 采 取 快 读,进 而 才 能够提升学生朗读技能。 (三 )知 识 贴 近 于 生 活 所谓知 识 来 源 于 生 活,事 实 上,语 文 教 材 中 92% 的 知 识 都是生活的真实 写 照。 因 此,在 阅 读 教 学 中,教 师 要 善 于 挖 掘生活中的知识,将 生 活 中 的 知 识 引 入 到 课 堂 教 学 中,实 现 知识与生活的相融 合,为 学 生 开 展 生 活 化 的 朗 读 活 动,提 升 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运用 所 学 去 解 决 生 活 中 的困惑。教师将生活化知识引入到阅 读 教 学 中,与 知 识 相 融 合,较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对提升学 生 解 决 问 题 能 力、发 展 学 生 思 维 能 力 、培 养 学 生 语 文 学 科 素 养 具 有 促 进 意 义 。 例如:在学习《寄 给 青 蛙 的 信 》一 文 时,教 师 提 前 整 合 教 学内容,将课文编排成对话形式,并且 融 入 一 些 词 汇 与 语 句, 拓展学生知识面,让 学 生 在 课 前 进 行 默 读 课 文,对 课 文 具 有 大概的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在课堂 教 学 中,教 师 给 学 生 几 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通篇朗读文章,要 求 细 致 朗 读 课 文,让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 读 课 文 内 容 ,之 后 教 师 还 原 课 文 场 景,将 学生分成小组合作 模 式,将 对 话 内 容 分 配 给 学 生,让 学 生 在 小组中熟读对话内 容,教 师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默 读,之 后 教 师 为 学生开展一个情境 对 话 活 动,让 小 组 成 员 演 绎 对 话 内 容,以 此对话对学生开展 针 对 性 的 朗 读 指 导,规 范 学 生 朗 读 行 为, 让 学 生 在 演 绎 课 文 中,明 晰 课 文 内 涵,进 而 提 升 学 生 朗 读 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的朗读指导,对培 养 学 生 语 言 表 达 能 力、 发展学生思维、强化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认 知 能 力 具 有 促 进 意 义。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 教 学 主 体,尊 重 学 生 差 异性,根据学生发展 需 要 设 置 朗 读 教 学,引 导 学 生 进 行 大 声 朗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 量,进 而 促 进 学 生 全 面 发展。

浅谈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

浅谈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

身 教 学 经 历 , 再 通 过 观 察 别 的 教 师 课 , 发现 初 中语 文 课
中教 授 文 言 文 时 , 教 师 很 注 重 朗 读 ,并 日较 有 效 。可 教 . 授 现 代 文 时 教 师 就 不 太 注 学 生 的 朗 读 ,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卜
儿方面 :
生 答 , 学 生答 不 L 来 时 ,教 I 让学 生 默 看 或 直 接 呈现 题 H I 币
的答 案 , 整个 课 堂 根 本 没有 朗读 。
2 教授 “ 文 ” , “ . 短 朗读 ”止 过 场
面 对 一 些 篇幅 较 短 的文 章 ,我们 的课 堂 时 间 不紧 张 ,于 是教 师 往 往会 让学 生 朗 读 ,可 是 不太 注 重 朗 读 的 目的 ,指 导
也 不够 精 细 ,只 是 匆 匆让 学 生 朗 读 ,如 雁 掠 过 , 甚至 “ 雁过 受 ,品 味作 者 写 作 的 匠心 ,领略 作 品 的 立意 、构 思 、文 法和 净 、 胍 学

4 3
溪 教 学
观 念 、性 格 、情 感在 逐 步形 成 ,这 就 要
导 学 生通 过 朗读 理解 课文 时, 我们 不 能机 械单 一地 让 学生 齐 读或 自由读 ,要精 心 设计 ,并且 注 重 朗读 的多 样性 。通 常情 况 ,我们 可 以运 用 自由朗读 、跟读 学 读 、感 知性 朗读 、模
了 ?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 是 没 有 办 法得 知 的 。 这 种 简 单 而 笼 统 的 评 价 模 式 ,对 于 每一 次接 下来 朗读 者 来说 是模 棱 两 可的 概念 ,学生
无 从 “ 力 ” , 自然 也只 是 一 遍 一 发 遍地 重 复着 前 一个 同 学的 朗 读语 调 、语 气 、节奏 、感情 。这 样无 效 的 “ 朗读 推 进 ”式 的 甘标追 求 是对 课 常 时 问的 白 白耗 费 。教师 要 积极 寻求 评 价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姓名:陈发军学科:语文单位:阳长镇中心校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阳长镇中心校陈发军中教二级内容摘要:作为语文教学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阅读,它在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艺术,它能积累学生的语言,提高警惕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锻炼他们的思想,铸就一些新的观念,因此我们就得从语音、语调、感情、语速方面来抓住阅读的要领,也从朗读的几大点读、议、情来引导学生的阅读,“读”是朗读,就是朗朗之声才能达到读的要求,读的效果,它是根本;读后不仅是发出声音后一了百了,一无所知,而是要动脑去读,去思考,读是议的根本,“议”是读的关键;对于诵读,要用脑,也得用情,这样才会感受文章给人带来的美感和价值,自然“情”是读与议的纽带。

关键词:朗读教学指导朗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语言文学进步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用清晰的,响亮的声音读书,培养学生语感,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精神情操,锻炼他们的思想发展以及表达的重要手段,因此,朗读就形成了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好的朗读、不光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进入角色。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经常练习。

可见,重视朗读的重要性,提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每个语文老师不可忽视的。

人们认为,朗读的几大点是读、议、情,“读”是朗读,就是朗朗之声才能达到读的要求,读的效果,它是根本;读后不光是发出声音后一了百了,一无所知,而是要用脑去读,用脑自然免除不了要思考,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要讨论,“议”是关键;对于诵读,要用脑,也得用情,这样才会感受文章给人带来的美感和价值,自然“情”是纽带。

源古溯今,朗读可以说是教师比较基本的行为方式。

《诗经》中曾谈到:“吟咏情性,以风气上”,古人对它的阐述为:“动声回音,长言为咏,做诗比歌,故言吟咏情性。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的朗读指导 , 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 责。 巧设情 景 , 激发学生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 : “ 令学生吟诵 , 要使他 们看作—种享受 , 而不看作—种负担……” 这就是说 , 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朗读训 练 ,首先应着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 调动起学生朗读 的积极性 。 例如教学《 圆明园的毁灭》 时, 我用 声情并茂 的语言文字描绘 腈景 , 设计成 导语 , 激发学 生的朗读兴趣 。导语是这 样设计 的 : “ 当鲜艳 的五星红旗在 祖 国 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 , 当全 国人民为 申
他 读 的不 一 样 ? ” 综 上所述 , 在 阅读教学 中, 教 师有 意识地依据教材 , 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 读, 有 目的地指导 朗读 , 不但 能使学生 从正确的朗读( 含声调 、 节奏等方面 ) 去 理解课 文 , 感 受课文 的思想感情 , 而且 能 唤起 学生 的读 书热情 ,调节课 堂气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广西乐业县幼平 乡达心村小学 杨琚法
小学语 文教 学大纲 明确 指 出 : “ 朗 达到最高点 。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 读是死 的, 如 同进行解剖 , 朗读是活的 , 读, 朗读 好课文 , 把学 生的注意 力吸引 如 同给伤 口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 人知 过来 , 师生 才能情不 自禁地进入角色。 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三、 重点段 落 , 着重朗读 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 中的思想美, 课文 中的重点段 中, 有些词语很准 情感美 ,而且更 能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 将相和》 一文时 , 可找 出廉 确, 有些 句子含义 很深刻 , 对表现 中心 趣 。如教学《 要 引导学生抓住 思想作 用较大 。指导学 生读好这 些词 颇所说的话 来读一读 。 很不 服气 ” 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 , 突出 语、 旬段 , 可 以帮助学生 深入体会 文章 “ 计较个人地位” 的思想。如“ 攻无 的思想感情 。 例如 当读到《 难忘 的一课》 他有“ 战无不 胜” 要 读得急重些 ; “ 得给 中的 “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 日 本 的伟 人 , 不克 , 要读得缓 重些 , 来突 出廉 现在 ‘ 光复 ’ 了, 画上 了我们 中国 自己的 他个下 不去 ” 而 伟人 。 ” 和“ 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 的台 颇对蔺相如地位 比自己高而不服气。 要 引导 湾教师 的手 ,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 , 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 的呢? 秦 更 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 的那段话。“ 义 自见 ” 的道理。 显然 , 注重 阅读教学 中 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 , 读 能发展学 生 的思维 ,激发学生 的情 趣 。学生 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 对课文 内 容 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 因此 , 在 阅读 教学 中 , 恰 当、 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 , 可 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 ,发展语 言、 思维和 陶冶情感 。同时 , 朗读也是一种 艺术 的再创造 。 它使无声 的书面语言变 成有声有色 的口头语言过程中 , 眼、 口、 耳、 脑等多种感 官并用 。既可 以促进学 生对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 , 又可 以帮助学 生积累大量 的词汇和句子 , 提高学生 的 理解和表达能力 , 这就是 “ 书读百遍 , 其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育2019 年 9 月174新学期到来,学校对各班任课教师做了相应的调整,学校安排我任三(1)班的语文。

任课一周,使我清楚地认识到,该班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语文功底也很差,生字掌握不牢固,作业错字多,标点符号不会使用,一部分学生不会断句;读课文时唱读,全班齐读时读一会儿就读不齐,更谈不上有感情,长句子不知道在哪儿停顿,背诵课文就如走长征,我深感肩上的教学工作的艰难,为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成绩,我必须先思而后教,寻找一条适合该班学生全面发展的捷径。

而后,我向王校长了解这一情况,他告诉我,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从一年级到现在,该班常常更换教师,造成今天的局面。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我又同三(2)班的夏老师交换了意见,经过我俩交流、探讨,也根据三年级的实际情况,我们打算从“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训练”作为小课题进行粗浅的研究,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促进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高。

读,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起着决定作用,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的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

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对儿童语言形成忽然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年级课文选材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

本学期,我们准备朗读分四步走:一、初读初读课文旨在扫除阅读障碍,疏通课文。

要求孩子初读课文时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帮助孩子整体感知课文,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但是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怎么办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笔者在钻研教材时抓住突破口,从课题入手,问问学生:“你们读了课题以后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从而激活学生阅读全篇课文的兴趣。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丛学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作用。

”教学实践也证明,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又可以丰富他们的想象,陶冶情操。

一、教师示范,指导朗读教师示范是学生获得朗读技巧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示范时要做到读音准确,借助目光、表情、手势、体位等身体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正确表达文章的情感,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进行感情体验,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思想内容很强的课文,作者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现了革命先烈的精神风貌,因此,教师在范读时要带着沉着、愤怒、坚定的语气,通过丰富情感的语音,不同节奏的语气变化,把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产生一种内心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响度的热情,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朗读。

二、语言描述,指导朗读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朗读指导的需求,要精心设计朗读方法,用优美的语言,将学生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可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火烧云在天空中快速地神奇地变化着,似马,似狗,似师子,似老虎,似花朵……无法用语言描绘出来。

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自然是多么伟大啊!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样,学生就在教师所描述的语言环境下,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又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然而今天,他静静的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为了表达出人们无比悲痛的不忍离之情,教师可设计如下导言:‘灵车缓缓的前进着,敬爱的总理静静的躺在灵车里,和我们永别了。

总理啊,您再也不能迎送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您再也不能陪毛主席检阅人民群众,我们再也看不到您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泪水在无声地流淌着……总理啊,您知道吗?神州大地都在为您哀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李生贵
发表时间:2015-07-15T08:58:09.8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1期作者:李生贵
[导读] 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最使我难忘的一句话是:“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


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最使我难忘的一句话是:“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

”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

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就我在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

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

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

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

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

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

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年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

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

如我在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

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这些语句时,我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我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

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有位学者曾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

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触,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

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