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出土彩陶器有机残留物初步研究
考古学

Page 3
双墩村内有两座高9米以 上的古墓葬封土堆,这两 个特别大的封土堆是双墩 村的标志。20世纪70 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驻 2006年 双墩某雷达连推平两墓墩 顶部建雷达站,并挖开两 墓墩封土堆修建防空军事 设施,致使两座古墓遭到 严重破坏
6月
防空洞给盗墓分子提供了 便利,其中位于北侧的1 号墓2005年6月被盗 未遂,蚌埠市人民政府认 为该墓葬不宜继续原状进 行保护,于2006年向 安徽省主管部门申请抢救 发掘保护,得到批准。
该墓葬还使用了我国从未 见过的墓底埋葬布局。而 围绕墓主,10具殉葬者 骨架呈“三三三一”的殉 葬结构,在国内是首次发 现。同时在墓底发现的还 有编钟、鼎、盉、舀、铃、 戈、矛、镞、剑、车马器 等铜器60余件以及石磬、 陶器、玉器等随葬品
Page 7
环境学院
尹瑞
10354002
Page 2
在我的家乡安徽,有很多地方都有各种形 式的古迹,其中最多的也是最能传达给我 们更多信息的就算是一些古墓的发掘了
2006年6月15日,在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发现 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大仙的古墓的墓穴——蚌埠双墩1号墓葬 开启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对墓葬考古发掘提出了一 个崭新的课题
1
•该墓葬封土堆底部(除墓口 和墓道外),即封土堆下, 墓口外,铺垫一层厚0.3 0米左右的白土层,直径约 60米左右,整体看上去犹 如一个庞大玉璧,气势十分 壮观。考古人员调查发现, 这种纯白色土还不属于白膏 泥土,经检测含钙,为沉积 淤土渗出来的白色泥浆沉积 土。这在我国已发现的墓葬 中从未见过
我的家乡考古
蚌埠双墩1号墓考古发掘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度,在中华 大地上五千年的人类繁衍和文明进化,诞 生了无数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明,随着时 间的流逝,古代的先贤文明都销声匿迹了, 我们要想探寻追问以前的璀璨文明,就要 从现在我们恩能够找得到的古代遗留下来 的古迹上来分析寻找逝去的文明。在各个 地方都有很多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遗留下 来的东西,有些是建筑,有些是文化,总 而言之,总会有不同的形式来向我们后人 传递以前先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双墩器具的特征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双墩器具的特征及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摘要:双墩新石器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生活功能性的需要,另一方面,器具的造型、纹样也反映了先民们对审美的追求。
器具的功用性及其纹饰、造型,表明双墩原始先民已经掌握了精巧的手工技术,说明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已经具有把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潜意识。
最后,探讨如何将保护器具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双墩器具;文化内涵;旅游项目中图分类号:K8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12-02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双墩村的双墩遗址在1985年11月文物普查时被发现,现存面积约120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文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红烧土块建筑遗存、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的螺蚌壳等,距今约7000年左右。
对双墩器具的探析有利于我们去梳理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框架,从而更好地制定保护器具的方案。
本文拟通过文献搜集和问题分析理论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开发双墩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战略和定位,提出实施开发战略的具体措施及保障机制,以期为双墩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实现旅游与文物保护双赢的局面。
一、器具的类别特征及其文化特色(一)陶器陶色以红褐色为主,少数器物内外施黑色釉料。
陶质多数为夹蚌末和夹炭陶,少数为夹云母末陶。
陶器的表面以素面为主,有少数饰以戳刺纹、刺点纹、指切纹、乳钉纹、附加堆纹和彩陶等。
陶器有大有小,小件为手捏成型,大件多为泥片拼接而成,胎粗壁厚。
陶制的网坠数量多,其形制与今相同,在其他遗址中很少发现。
带有刻画符号的器物主要是陶碗和陶钵,器形较大,均为实用器物。
器物的器形除碗、钵以外,还有豆、杯、罐之类。
陶器中有装饰性的纹饰,纹饰均为手制,多装饰在器物的口沿、肩部、鳌手等处。
从复原的器形来看,有直口、敛口之分,圆唇,斜弧腹内收,圈足或饼足。
纹饰主要位于器物的口沿、颈部,有三角纹、圆弧纹、曲折纹、戳刺纹等。
其中也有若干含有特殊意义的刻画,例如:口沿上有长短竖线相间、竖与点相间的类似数字的符号;腹片上有人面纹刻画、动物纹刻画、植物纹刻画等。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三篇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037fa7856a561252d36f76.png)
2019年精选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下图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
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马槽鼎’…”它应是( ) A、B、C、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生产技术在商朝已经产生的有( )①铸造青铜器②烧制瓷③ 制造玉器④饲养家畜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①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一个考古现场发掘出一些青铜器,专家推断这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制品。
这些青铜器制作的年代应该是( )A、原始社会后期B、夏朝C、商朝D、西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我国的青铜时代是指( )A、尧、舜、禹时期B、夏、商、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北至辽宁,南到湖南,都发现过两周的青铜器。
那时的青铜器,比前代轻巧,花纹由复杂变为简易。
材料二(西周)青铜酒器逐渐减少,出现了大量的炊具和日常生活用具。
(1)据材料一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的特点。
(2)据材料二说明西周青铜器制造有何新的特点?(3)西周青铜器制造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解析】:第10题【综合题】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

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位于市区淮河以北3公里,隶属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双墩村因有两座硕大的古墓葬封土堆故名,两墓相距80米。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双墩某雷达连推平两墓墩顶部建有雷达站,并在两墓墩封土堆上开挖修建防空军事设施,致使两座古墓遭到严重的破坏。
驻军撤防后,防空洞给盗墓分子留下隐患,其中位于北侧的1号墓2005年6月被盗未遂。
2006年12月至2008年8月,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蚌埠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蚌埠市双墩1号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发掘工作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发掘前考古队做了周密细致的发掘方案和精心的准备工作。
发掘中认真操作,封土采取了两分法进行发掘,墓坑填土因迹象复杂而采取四分法进行发掘,墓底破碎器物、人骨架和迹象采取保护性套箱提取法。
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葬结构,主要由封土堆、墓道和墓坑三个部分组成。
墓葬封土堆较大,呈馒头形,高9米,底径60米,是目前淮河流域见到的时代最早的墓葬封土堆之一。
封土堆的发掘没有发现人工夯筑的迹象,其构筑方式为堆筑。
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封土,包括墓坑内的填土与众不同,均为黄、灰(青)、黑、红、白等五色颗粒混合土。
这五种颜色颗粒土并非全部产自当地,其中黑色土和白色土当地没有,需要从异地选择和采运。
这五色颗粒混合土在该墓中大量使用,应有一定的寓意。
在墓葬封土堆底部发现一层白土垫层。
白土垫层构建于墓口外的生土层之上,厚约20—30厘米。
白土垫层的范围与封土堆底部大小基本一致,高空俯视,平面呈玉璧形,即白土垫层为肉,墓坑为好,气势非常壮观。
从现场发掘的情况看,白土层中含有零星破碎的商周时期的绳纹陶片,并叠压在商周时期灰坑之上,证明该墓的选址原是一处商周时期的遗址。
在挖墓坑之前,先将选择好的墓地整平后,再在墓口外铺垫一层白土。
这种纯白色土非常细腻,干燥时坚硬,饱含水份时质软,颜色变成灰白。
这种白土不属于白膏泥土,经检测含钙,初步认为是沉积淤土渗出来的白色泥浆土,其来源目前还不清楚。
蚌埠双墩古墓遗存的数字复原及传播探究

蚪埤学院 擎稚
J un l f n b olg o ra g u C l e o Be e
Fe b.20l2 Vo.1. .1 1 No
蚌 埠 双 墩 古 墓 遗存 的数 字 复原 及 传 播 探 究
胡 飞
( 蚌埠学 院 艺术与设计系 , 安徽 蚌埠 23 3 ) 3 00
双墩 一号墓 位 于安徽 省蚌 埠市 淮河北 岸 的双墩 村, 据考证 该墓 为距 今 2 0 8 0年左 右 的春秋 时期淮 河 中游 的钟 离 国 国君 “ ” 柏 的墓 穴 。双 墩 一 号 墓 遗 迹
解 相关考 古信 息 。然 而 , 由于 传统 考 古 采 用 的是 手 工 翻模 等技术 对 出土 文 物 进行 复 原 , 且 是 在修 复 并 完 成后 建设博 物馆 对 外 展 示 , 就造 成 了文 物 复原 这 耗 费时 问长 , 复原 效 率低 , 社会 传 播 严 重 滞后 , 人们 无法 在第 一 时间观 看到 考古成 果等 问题 。文 物复原 耗 时过 长 , 能及 时 对 外 展 示 , 仅 增 加 了发 掘 成 不 不
本, 也制 约 了相关 文化 、 旅游 产业 的发展 。
现 象奇特 , 构 复杂 , 我 国先 秦 考 古 的 重 大 新 发 结 是 现, 开创 了我 国考古 发现 的多个 第一 , 国家 文 物局 被
评 为“ 0 8年度 全 国十大 考古新 发现 ” 20 之一 。
蚌埠 双墩 一号墓 的学 术意 义在 于它填 补 了古钟 离 国历史 和考 古文 化 的空 白, 为研 究 淮 河 中 游地 区 历史、 化 、 文 艺术 展 提 供 了重要 依 据 … 。 因此 , 这
从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漆器残片看其髹饰技法

六安双墩一号汉墓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封王刘庆的陵墓,2006年考古发掘时出土了陶器、铜器、玉器、漆器、木器、骨器、车马器、兵器、金银箔、封泥等500余件(套)随葬品。
①该墓葬中漆器多出土于回廊盗洞的泥土中,仅极少数器形较为完整,大部分器物都已破碎成为残片。
这些残漆片大都已经不能通过修复恢复原貌,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随葬的漆器种类繁多,纹饰复杂,为我们研究汉代漆器制作工艺提供了翔实的实验材料。
本文将从髹饰技法角度探讨这批漆器残片采用的装饰工艺。
1 彩绘彩绘是漆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装饰手段。
目前世界上遗存最早的漆器实物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约8000年)出土的漆弓,所用之漆为未加工或仅做粗加工的漆。
而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约6500年)出土的朱漆木碗则表明漆工已能将颜料调入漆液中,这是漆器原料色彩配制技术的历史性突破。
②到春秋战国时期,髹漆技术经过长足的发展,漆工已能将各种矿物颜料与植物油混合调入漆液制成各种色漆,极大地丰富了漆器色彩。
各色漆施于素髹漆面上,明亮鲜艳的图案与素雅深沉的漆面似一动一静,形成反差强烈的视觉效果。
含有彩绘的残漆片色彩以红色、黑色为主,以其中一色为地,另一色描绘纹饰。
彩绘的题材有云气纹、云虚纹、神兽纹和几何纹等。
云气纹是一种用流畅的圆涡线条组成的图案,在这里作为主要纹饰或者辅助纹饰大量出现。
云虚纹是《后汉书》中记载的一种漆器纹饰,指在云气纹中画有各种神兽、神禽和神人。
整理出在云气纹中穿插的动物除了有鸟、羊、鹿之外,还有一种龙头怪兽(图1)。
云气纹与云虚纹的使用体现了人们对死后升天成仙【作者简介】宋佳佳(1988—),女,2012年进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文物保护工作。
①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研究》,2010年第17辑,第107-123页。
②张飞龙、吴昊:《漆器的发现与成长:从史前到战国》,《中国生漆》,2016年第3期,第22-28页。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考试题初中会考历史考试卷与考试题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考试题初中会考历史考试卷与考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题目】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评卷人得分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
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A:君主专制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对外贸易参考答案:4(本题2分)【题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在这项条约中竟然只字未提”。
这项“条约”是指()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七七事变参考答案:2(本题2分)【题目】小明准备设计“皖籍抗日英雄光耀神州”的事迹展板。
下列选项中不应出现在展板上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B: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C: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D: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参考答案:4(本题2分)【题目】下列文艺作品中,“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的是()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参考答案:8(本题2分)【题目】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
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A:B:C:D:参考答案:2(本题2分)【题目】二、组合列举(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⑴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办;同年,创办安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创了安徽近代教育之先河。
⑵1986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颁布,推动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部分青铜器成分及金相分析

中成 分 主 要 含 有 铜 锡 铅 , 还 包 含 有 其 他 一 些 少 量 的锰 铁 锌 等 元 素 , 含 量 都 在 7 % 左 右 , 含 量 在 2 % 左 右 , 品较 纯 净 , 杂 并 铜 5 锡 0 样 夹
少 , 具 有 良好 的 铸 造 性 能 和 高 硬 度 。金 相 显 微 镜 观 察发 现 不 同 成 分 显示 不 同 的 金 相 图 谱 。经 过 锻 打 的 青 铜 制 品 则 铅 含 量 较 低 都
且 金 相 图 谱 显 示 为 等 轴 品 和 孪 晶 结 构 , 接 浇 注 的青 铜 制 品铅 的含 量符 合 正 常 范 围且 金 相 图 谱 显 示 为 枝 品 状 结 , 映 出 蚌 埠 双 直 反 墩 春 秋 一 号 墓 出 土 的 部 分 青 铜 制 品 的 铸 造 技 术 已达 到 成 熟 阶段 。 关 键 词 : 金 史 ; 铜 制 品 ; 相 ; 打 ; 造 冶 青 金 锻 铸
所 有 样 品均 为现 场 采集 的青 铜 器 碎 块 , 括 容 包
器、 乐器 、 器 、 具 等 各 类 别 , 体 情 况 如 表 1所 兵 工 具
示 。样 品经严 格 的表 面 处理 后 , 别 进 行 X F成分 分 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出土彩陶器有机残留物初步研究姓名:周昱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指导教师:张居中2011-05摘要有机残留物分析是科技考古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国内对残留物的研究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只是分散的存在于各相关研究方向,比如大植物遗存、动物化石以及植物微体化石,如淀粉粒、孢粉、植硅石等,以及文物保护领域的一些颜料、胶黏剂等的研究。
本文在借鉴国外研究基础上,梳理了残留物的种类、有机残留物的分析方法等,并以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出土彩绘陶器做案例,对有机不可见残留物进行分析,以期研究这种陶器的用途是否与医药相关等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方法,并且对照了现代药材和古代陶片,对出土彩绘陶器的残留物进行了分析,虽然暂未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对于药物残留物分析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首先从文献调研出发,研究了有机残留物的原理,有机残留物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确定了实验方案,使用顶空进样法和超声波提取法进行了有机物的提取,采用的分析方法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本研究分析了方法的局限性,并大致分析了其中含有的有机物成分,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来源,但是说明这些成分可能是从植物材料中获得的。
对研究古代药物的发展历史,以及研究春秋钟离国的文化,特别是医药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有机残留物分析、彩绘陶器、双墩一号墓、中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ABSTRACTOrganic residue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in archaeology.There have been some related independent studies about archaeological residues,such as plant and animal remains,plant microfossil(starch grains and phytoliths etc.),furthermore,in which a wide range of studies of some pigment and adhesives is contained.However, a complete system of organic residue analysis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The definition and categories of the archaeological organic residue, the principle of organic residue analysis are summarized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This analysis of organic residue from the painted ceramics aimed to know whether its uses is related with medicine.Based on headspace GC/MS and GC/MS analysis of several potsherds from Tomb Shuangdun-1in Bengbu,the comparison between moder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pottery samples is made.Although this experiment haven't shown a satisfactory result,it is a useful test.Despite not showing its origins,this analysis suggests the organic residue comes from plants.Key Words:organic residue analysis;painted pottery;Tomb Shuangdun-1;Chinese herbal medicine;GC/MS图表目录图4.1遗址位置图 (16)图4.2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墓葬结构 (17)图4.3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出土彩绘陶器 (18)表5.1陶片与中药材对应以及气味描述表 (33)续表5.1陶片与中药材对应以及气味描述表 (34)图6.1彩绘陶器位置示意图 (37)图6.2样品413正面和背面 (38)图6.3样品403正面和背面 (38)表 6.1样品和对照药材对应表 (38)续表6.1样品和对照药材对应表 (39)图7.1样品403总离子色谱图 (47)图7.2样品415,8.28min处质谱图 (47)图7.3样品408总离子色谱图 (48)图7.4样品413总离子色谱图 (48)表7.1总离子流色谱图统计表 (49)图7.5样品413A的总离子流色谱图 (49)图7.6样品403A,15.72min时的质谱图 (50)图7.7样品403A,16.38min时的质谱图 (50)图7.8样品413GC/MS分析的总离子流色谱图 (52)图7.9样品414GC/MS分析的总离子流色谱图 (52)图7.10样品413中,12.85min时的质谱图 (53)图7.11样品414中,19.009min时质谱图 (54)图7.12样品414中,26.690min时质谱图 (5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已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___________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本人提交的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公开□保密(____年)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导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第1章选题缘起及意义1.1选题缘起对这批陶片进行残留物研究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在此之前,我系师生曾对此次出土的彩绘陶器进行了理化性质、烧制工艺等的研究,主要的理化性质指标包括吸水率、密度、烧成温度、化学组成等方面。
我系师生在按照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试方法的国家标准(GB-3299-1996),采用煮沸法进行吸水率实验时,发现在蒸煮过程中散发出来一种较浓的类似中药的气味,怀疑这批陶器曾经储存或者加工过中草药。
由于这些陶器是作为随葬品放置于双墩春秋一号墓随葬器物坑内[1],因此陶器可能是下葬时就装有中药成分物质的随葬品,其中应蕴含了可能与中医药史相关的丰富而又重要的潜信息。
于是就组成课题组,并由我承担对这批陶片进行残留物研究的任务,主要分析残留物的化学成分,揭示残留物的来源,确定可能使用的中药种类,进而阐明陶器的功能等问题,以期获得关于中医药的发展史、淮河流域中医药史等问题的信息。
1.2意义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的发现对于研究淮河流域的墓葬形式,解开钟离国的文化、经济等问题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该墓葬的出土器物、墓葬形制以及出土的各种动植物遗骸的研究,将对研究该地区的陶器制作工艺,青铜冶铸工艺、丧葬文化、经济形态等等,都有重要意义[1]。
对于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出土的彩陶器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已有学者进行了彩绘陶器的颜料以及彩陶本身各种理化性质的研究[2]。
残留物研究是科技考古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可以揭示器物中残留的物质的动植物来源,还能够进一步探明器物本身的原始用途[3],因此,残留物研究是分析研究器物功能、器形及其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进行残留物研究可以揭示其器物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这种陶器储存、加工、处置各种动物或植物资源的种类。
蚌埠双墩春秋一号墓是淮河流域钟离国的国君墓,研究其彩陶的残留物,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钟离国的文化、医药、经济等问题。
该陶器中残留物可能是来源于多种中药材,因此这一研究将对解读我国中医中药的发展历程、中药的选择使用以及淮河流域的中药发展史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1.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蚌埠市博物馆所.安徽蚌埠市双墩一号春秋墓葬[J].考古,2009,(7):39-452.杨玉璋,张居中等.钟离君柏-墓出土彩绘陶器颜料的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4):1130-11333.杨益民.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J].南方文物,2008,(2):20-25第2章有机残留物分析的原理2.1有机残留物的定义与分类2.1.1定义古代人类在从事生产生活活动时,往往都会留下一定的痕迹。
无论是食物加工、工具器物的生产加工、生产生活中利用其他各种资源、医药的使用、祭祀等等,都会留下各种不同形式不同种类的痕迹,这些痕迹包括物理形式的颜色形态的改变、或者微观形态的变化,化学形式的有机物质如脂肪酸、脂类等的残留等[1]。
考古学中的残留物就是那些以各种形式保存下来的化学残留,包括无机的和有机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其中的有机残留物,其研究对象包括脂肪酸、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萜烯类等,通过PCR方法的古DNA分析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方法,或者免疫学研究不包括在此列,因为其采用的是与化学方法明显不同的学科——生物化学的方法[2]。
2.1.2分类考古学中的有机残留物是指保存在考古出土的各种器物工具或者沉积物中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有机物。
有机残留物在本质上是有机化合物,而有机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决定了有机残留物种类的多样性。
根据这些有机残留物的不同性质、赋存形式、保存位置等,有多种不同的分类。
首先,依据残留物的不同化学性质分类,分为有机残留物和无机残留物,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有机残留物,关于无机残留物就不做阐述。
根据有机化合物种类进行分类,有机残留物包括蛋白质、脂肪酸、脂类、萜烯类、糖类、DNA等等。
根据残留物的存在形式分为可见残留物与不可见残留物,可见残留物是各种宏观可见的残留物的总称,如大植物遗存、动物化石、固体残渣或者液体等等,不可见残留物是渗入器物或沉积物结构内部的、体积微小,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如淀粉粒、植物微体化石、孢粉、脂类、脂肪酸等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