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实战散打应用(上)_74

合集下载

古传形意拳实战训练(风云生)

古传形意拳实战训练(风云生)

古传形意拳实战训练(风云生)[转]古传形意拳实战训--------发表于<精武>2月号风云生不久前,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河北派形意拳李振邦一系的传人崔杰利先生,初次交流就很快切入主题,谈起形意拳的训练程序,向其求教,问曰:“如果一个没有基础的人,向先生学拳,第一步应该练些什么,”答:“抖手、穿掌、步法”。

我吃了一惊,追问:“怎么,不是从三体式开始吗,”答:“三体式属于高级功夫,是不可以随便传授给初学者的~”我很吃惊的再问:“难道你们也是先打实战,后练三才、五行吗,”这次崔先生大吃一惊,很快回问:“什么叫‘也’是,难道还有别人也这么练吗,”……是的,还有别的形意拳也是先打实战后练拳。

就以我所学的形意拳而言,仅在家乡齐齐哈尔市,所接触的形意拳就有两支,分别是由李存义的弟子,定兴三李中的李星阶前辈,与同乡的朱殿深义结金兰,以形意拳与朱殿深换艺(学习朱家的医术),后被朱家带到齐齐哈尔的老朱家形意拳;以及一位隐居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农家的已故隐师传授的郭云深系的形意拳。

这两个体系共同的特点,也是区别于社会上流传的形意拳之处,就是在传授三体式、五行拳之前,都有一个为期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前期训练,并且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实战是一个主要的,核心性的内容。

一般来说,人们普遍的认为,形意拳的入手功夫是三体式,可通过七年的寻师访道,研究实践,我发现以三体式入门的形意拳训练并不适合所有人。

例如年龄未满十六岁的少年与儿童,如果按严格要求站三体式,那么三体式中包涵的筋骨训练的成分,对于其发育会产生相当的影响,而且多数是负面影响……近些年的武术界,由于大成拳、卢氏结构等武学体系造成的影响,使许多从武术杂志上了解武术的朋友产生一个错觉,似乎站桩才是武术功力训练的主体,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否认站桩功是好东西,可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思考的是,为什么站桩功是密传的年代里,一个形意拳会产生那么多如明星一样耀眼的高手,而在站桩功普及化的今天,武术界就连找一个能上擂台的实战高手都难,原因很简单,站桩的功法,多数是属于中高级的东西,是给高手们练习,在静态下加深其对武学内涵之体认的方法,而对于一般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完全不了解自己该体认什么,他们天真的认为,只要坚持苦练,就会产生功力,功力深厚了,练什么都占便宜,可是,这种观念正确吗,在这里,我要向有关的专家求教一个问题:如果我要赤手空拳将人一击致命,需要多大力量,最近有个朋友一直在向我求教,反复追问的,都是有关功力训练的如站桩、都大杆、揉球等一些训练,实际上对于一般没有师父的武术爱好者,他们最重视的就是这些所谓的功力,可我们防身自卫,甚至打人、杀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力量呢,在我印象中,前几年散打王比赛期间,有记者采访有关管理部门领导时,谈到一些数据,说人体的一些薄弱要害,只须几公斤的力就足以致死;而后一位形意拳前辈的文章中谈到,人的胸部只须70公斤的力量就足以致命……(在此,我求教权威的数据)。

散打实战秘法

散打实战秘法

散打实战秘法人体是由软组织和硬组织构成的,有些部位能折弯,有些部位不能折弯;有些部位抗击打能力强:有些部位神经靠近表面,抗击打能力弱。

人体有四个最薄弱的部位,即眼部、腭部、喉部和裆部。

可重点打击的部位,有面部、太阳穴、下颌、腋下、腰部、肋部、腹部、裆部。

一、头部头部是人的中心指挥所,有听、视、嗅觉以及大脑、小脑等重要器官,其直接控制和影响人体各部位的姿态。

其要害部位有面部、眼部、太阳穴、下颌、耳后穴及延后脑。

这些部位如受到打击,可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为了保护脑部,头盖骨部分又厚又结实。

用拳头击打脑后部时,能产生休克、昏迷以致死亡的效果。

面部是极易受到攻击的薄弱部位。

如果面部被拳击,就易发生昏迷或脑震荡。

用拳向太阳穴击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攻击动作,因为太阳穴只有少部分骨头覆盖。

这意味着太阳穴受到直接打击后,很可能导致脑出血甚至死亡。

仅用手击或脚踢太阳穴,都会造成严重伤害。

要想击打太阳穴,那就要把握好准确度,才能产生最大效果。

眼睛是人体最薄弱、最易受攻击的部位之一。

它容易遭到手指的抓、戳、压和拳击的攻击。

手指只要稍微用力触到眼睛,都会产生剧痛,而且毫无例外地使敌方失去战斗力。

同样,聪明的擒敌手在搏斗时,能抓住任何时机和场合,向对方眼睛抛撒灰土,或随手抛扔物体打击对方。

这就起到了转移对方注意力的效果,为赢得胜利创造了条件。

耳部也是易受攻击的部位。

攻击耳部,尤其是双耳同时受到攻击后,极易发生昏迷及脑震荡,对手就有潜在的致命危险。

在实施打击对手耳部时,应当从后面迅速贴近对方,双手同时向其耳朵叩击,这样就会造成敌脑震荡和耳鼓膜破裂。

也可以用手掐住耳朵后,施以撕拉动作。

还可以用嘴撕咬,破坏敌人的平衡,致使敌方放弃攻击。

鼻子是从脸部向外突出的,这也就成了极易撞击、攻击的目标。

在近距离搂抱时,易遭到撞击或牙齿的撕咬。

人在格斗中,疼痛及眼睛充满泪水是常见的。

可是鼻子在猛烈打击之下,有可能是致命的一击。

瞄准鼻子与眉毛间的骨骼处,用拳峰击打或脚踢方式,能把最脆弱的骨骼击碎,从而导致昏迷不醒,甚至脑出血死亡。

形意拳劈拳之实战运用

形意拳劈拳之实战运用

形意拳劈拳之实战运用劈拳打的是整体力,全身一体,一动无不动,发力也是全身整劲,没有局部用力。

先一动左手的一钻,钻前先有个身体略回缩,再展前钻,力是由这一展发出来的,不是单纯的手臂动作。

后手的劈也是腰脊一抖,加上前后手互争的力劈下的。

劈时腰臀有个向下一坐的小动作,这一坐,身体整体一沉,劈力就沉实异常,等于是用整个身体去劈。

全身一致地向前进击。

劈拳向前的力全是身体前移带来的,手上只有一个向下的劈劲,加上身体的移动才表现出手的运动是一个弧形轨迹。

劈拳起钻落翻比较鲜明,双臂翻转,劈敌之力由三节劲经臂旋劈出,腕掌翻转(劲在旋,形在翻)180度而出。

其轨迹为一弧度很小的抛物线,这样劈出去的力迅速而有透劲。

练习劈拳时发出去的劲透出掌指的方向前微下方才正确。

如偏向下方则势不稳力不连,杀伤力小且易被敌牵带;如偏向上方则力浮且易被敌乘隙而入;直对前方则无劈意。

小指翻天,前手钻出的拳要力钻边由内向外螺旋,要旋到小指一侧向上,即旋到拳心不是平向上而是斜向外向上。

只有小指翻天了,才说明肘充分地坠了,里裹了,才是形意的拧裹劲儿。

肘外张是无法小指翻天的。

后手劈的时候要边劈边向内螺旋,也是不离螺旋劲。

但内旋时肘不可外张,要保持“坠”。

肘坠,首先是自身防护好,看住两肋,再者是保证发力是由腰由脊而入的三催整劲,还有是桩架不散。

练劈拳出手时不太用力,但是回收时有意将手指往里卷紧握拳。

这种练法既能养精神又比较长劲力。

练劈拳时,有时在状态,就能感觉到,在落胯的瞬间,后背一紧,而双手靠惯性一伸,一按,感觉不错。

回想起来,还有一个劲不能丢,就是后背向后靠的劲,挺项的劲,背后靠,项自坚。

初学者可以刚劲为主,柔劲为辅的练习劈拳,就是平时打刚劲,有时走走柔劲,更容易掌握劈拳的撕劲和整劲,练习者可体验一下,会有帮助。

气少力多,即是刚劲,气多力少,即是柔劲。

初练劈拳只要求身体束展,两手起落画圈立园,劲力顺达舒畅,步法稳健,不求快,切忌拙气拙力,千万别用劲,循序渐进。

形意拳散打术:八门八打

形意拳散打术:八门八打

形意拳散打术:八门八打形意拳打法,素有“八门”之称。

何谓“八门”?即人体头、肩、肘、手、脚、膝、胯与臀尾八个部位是也。

此八个部位,在技击上各有其特殊的用法,实战中又往往是综合运用,互补互。

然对日常练功,尤其是对初学者,还是以分别锻炼为宜下,将此八门打法之歌诀、解释及具体用法,作简明介绍。

歌诀:头打落意随足走,起而未起占中央。

脚踏中门抢地位,便是神仙也难防。

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洞中藏。

左右全凭盖他意,舒展二字一命亡。

时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扑羊。

或是裹拨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

拳打三节不见形,若见形影不为能。

钻横裹拨随机变,手到劲发妙无穷。

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须自然。

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

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木笼。

合身辗转不停势,左拨右转任意行。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

与人较勇无虚备,去意好似卷地风。

臀打起落不见形,猛虎坐窝藏洞中。

臀尾全凭灵气精,起落二字要分明。

注解俗活说:“蛇无头不行”,又常说:“马首是瞻”、盖头为百骸之主,头顶项领,而躯干四肢乃得随之运动。

头之发劲最大最整,竖项、塌腰、蹬后脚,自顶至腰而至后脚跟,成一条直线.气自涌泉可直贯百会,而浑身之整劲亦自然从百会发出,又直又整。

但头打之前提是身要钻进去,而进身之前提是脚踏中门而人,如蛇吸食,故头打必须占中央.击对方之“中”,方为得法。

但用头打亦颇不易,要以手之拨拦打开门户,以腰之转侧为之钻身,以足之蹬蹚抢占地位,然后才可头一发而成功。

若盲目胃进,也有相当危险,不可不慎重。

肩打为靠打之一种,又叫阴阳膀,肩向里扣为阴,肩尖向外开发劲为阳;发力时一扣一开,力为得力。

将对方胳膊向下捋,顺势进身以肩向前击去,谓之“犸肩靠”拨开对方手臂,束身而进,以肩击对方峋部,谓之“隐身靠”,伏身以肩击对方双臁(即小腿骨).谓之“七寸靠”。

晃腰、紧背、开肩,以两肩递次回击背后靠近之敌,谓之“背身靠”此外如燕子抄水、白蛇抖身等.皆可以用肩打。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古人采龙、虎、猴、马、骀、猫、燕、鹞、鹰、鸡、鹤、蛇十二种动物之动作,象形取意,练成十二形象。

夫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跃之灵,马有蹄击之功,骀有竖尾之力,猫有捕捉登高之术,燕有取水之妙,鹞有穿林之巧,鹰有抓拿之技,鸡有斗智之勇,鹤有展翅之用,蛇有拨草之能。

观其形,取其能,其各物之技术,使人兼而有之,专练手眼身法步,必至行动灵敏,立势稳固,起若风,落若箭,形似狸猫,站如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苟能持之以恒心,不畏苦,不惮劳,纯功习练,须数载如一日,不五载而功必成,学者宜勉之。

一、龙形预备式dFr由预备式,左腿向后转旋约200度,屈膝成弓箭步,腰随腿向左拧,左臂上悬,横置头上,手心向上,肘弯处要圆,右手由胯旁,手背向前,往左方平运,至档间,将手藏伏,作裹身藏手式。

注意:眼须随左臂向左平移视线,左臂上裹时要含滚劲。

接前式,两足向右拧,屈右膝,腰随身向右拧,右腿变前弓步,右臂由左肋上举,横悬头上,手心向上,左手由额旁手心向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平运,至档间藏伏,成裹身藏手式二。

再左足向前迈进一步,但足须绕至右足旁向前进,重心点则能稳寄右脚上,左臂由肋上提,横置额旁;右手由额上,手心向地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上运,至裆中将手藏过,作裹身藏手龙形式二。

接前式,右手由额角下按至右胯旁止,左手由裆前提起前推,手心蓄力,作分心掌式。

注意:用掌前推时,劲须发于腰,以腰催膀,膀催腕,掌心蓄力,俟手到敌身一寸间,再发劲推去,敌固不及逃,劲亦难以散.学者注意之。

接上式,右腿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右手随腿前推,肩和腰要平,左手指稍屈(作鸡爪式)向后抓,成龙尾式一。

如左步前上,左手随腿前推,右手指稍屈后抓,成龙尾式二。

注意:身须侧进,肩向前,手腕与肩及膝成一直线,后手与后腿亦成一垂直线。

实战用法:敌由左方击来,我以左手上裹敌臂,以右手背击敌左肋。

反之敌由右方击来,我以左手背击敌右肋。

形意拳打法和用法

形意拳打法和用法

第1章五行拳练法第一节起势本节所介绍的五行拳起势,分为穆式意拳起势法和商式意拳起势法两种。

穆式意拳起势法,是先师穆修易先生所立本门之规,共分九式;商式意拳起势法,系商长锁老师所自立,也为木门之规。

一、穆式意拳起势法歌诀:双手捧起开拳势黑虎伸腰定乾坤翻沙向前走一步平心静息气自匀翻转阴阳开田起狮子张嘴空前胸白虎吞风扎根式出手横拳定逞雄生出三才天地人l,双手捧起开拳势(1)设正面向南,两足并立,身体正直而立,两手自然下垂,两肩松而平正,全体放松,胸部微内含,目平视正前方(图1一1)。

两腿微屈半蹲,同时,两手上提,抱于脐前,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均成手心向上的阳掌,目视正前方(图1图1一1图1一2要领①身体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收臀提肛。

空胸实腹,舌抵_上愕;②两手向上捧起时,丹田须有抱劲,两手要有向上的托劲。

(2)继上动,左足向前进一步;同时,两手向卜、向前捧出,高与口齐,形如“白猿献果”之势;右足随之跟进半步,与左足前后相距约2分米(六七寸),目视正前方(图1一3)。

注意双手捧出之后,两臂宜保持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两小臂要有向前的撑劲,两肘要有向下的沉劲,两肩要松而垂,两膀要聚而合,两膊(即肩脚骨)要催而按,含胸拔背,收臀坐胯,塌腰提胸(即“重楼”),头要中正,不可超越过左膝,百会穴要向上虚领,天庭要向前顶劲,项宜直竖,须宜微收。

图1一3图1一42。

黑虎伸腰定乾坤(l)接上动,右足向后退半步,左足也随之向后收半步,两足仍相距约2分米(六七寸);同时,两手向左右平分,形如八卦掌中之‘’平托掌”,手心向上,均为阳掌,高与肩齐,目视前方(}1一4)。

要领①两上肢要内含开劲,两肘须有沉劲;②小臂之劲主于挠骨之上;③两足后实前虚,右重左轻:④头要中正,身不可左歪右斜。

、(2)接上动,左足复向止前方进一步,右足随之也跟进一步,与左足仍相i约2分米(六一七寸),成前实后虚,左重右轻之步;同时,两手由两侧向成收合,收至胸前时,与左足一齐向前推出,其形如“虎扑”;两手心向前,两大拇指相接,高与胸齐,目视两手之间(图l一5)。

《形意拳谱》完整版

《形意拳谱》完整版

《形意拳谱》完整版李洛能的《形意拳谱》完整版岳武穆王以枪为拳六合形意李门世根形意拳五形为先论身法六合为首少揽闲事心田静多读拳谱武艺精形意拳序形意拳术之始,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

盖无意至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暇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乎静,后天藏诸动也。

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用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一之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

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

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

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

又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迢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统一全体之功用。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

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

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可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

练习时身体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

初学入门规矩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如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

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于泰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

形意拳

形意拳

形意拳—站桩第一式(2007-06-08 10:39:20)转载标签:马世琦站桩形意拳第一式动作要领分类:气功武术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驰,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并以舌上抵,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左脚向外横跨,茖步后调整重心,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正前方,既不可内扣也不可外分及一前一后,要保持平、正。

然后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体重量的70%落在后脚跟,而让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

膝微曲,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前曲后伸,使大腿后侧肌肉形成上挺之力。

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来源:(/s/blog_4c9ed8bf0100096a.html) - 形意拳—站桩第一式_徐小周_新浪博客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

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离。

两肘离开两肋,肘尖向前翻,使两“曲池”欲交于正前方,两肘同时还要下沉,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颏内收,提起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形成向上牵拔之力,与扣肩、合肘、沉肘,共同形成横竖相济的劲力。

舌上抵,扣住牙齿,但不要用力,口微闭。

姿势调定后,重要的是调息以配合内气的运行。

要求轻吸缓呼,吸气时意想气下重楼、过膻中以降丹田。

本势有利于固本培元,呼吸方法是平时所说的腹式呼吸,小腹一起一伏,状如婴儿。

形意拳—站桩第二式(2007-06-17 12:44:55)转载标签:形意拳马世琦站桩第二式动作要领逆腹式呼吸丹田膻中调息分类:气功武术第二式:站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与第一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式以两手为掌,掌心向上,曲臂、沉肘、两手五指一一相对,两中指间的距离很小,但不要互相接触,两掌的高度应与“气海”平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实战散打应用(上)_74
形意拳实战散打应用(上)
[标签:来源]
实战散手,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也叫武术技击或自由搏击,现代武术也叫散打。

技击是我们勤劳知彗的祖先从长期的劳动、生存、战斗、生活实践中提炼凝结出来的,它是武术运动中最直接的技术表现形式。

现代武术散打运动是武术运动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的具体表现,它是人们运用武术套路中的精华及具有实战技术性质的(如:踢、打、摔、拿等)招数,按照一定的规则在规定的场地上进行保护自己战胜对手而进行的徒手对抗项目。

散打也就是防守和攻击。

形意拳是我国传统优秀拳种之一。

形意拳以阴阳五行之原理,配伍“五行拳”之动作,锻炼人体五脏,以“十二形拳”疏通人体十二经络。

形意拳根据五行学说之阴阳生克的原理,给人以创新思维之启示;形意之成本于无意,无意至极生有意,意正心诚,极至于静,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则是先天存于静,后天藏于动,因此意为体,形为用。

静属阴而动属阳,身体动静为阴阳,阴阳生克之原理用于搏击和散手技击实战,则属虚实、攻防;阴阳互易之妙用,柔克刚,进之法,顾中有打,打中有顾,攻防兼备,动静相兼,有莫测之变化,莫测之妙用。

因此形意拳有很强的实战作用,运用于现代实战散打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为了让人们了解更深层次的形意拳拳理拳法以及形意拳实战散打之应用技法,加快形意拳发展步伐,把形意拳实战散打技击法更多地反映到散打运动场上,让人们更多的理解形意拳,下面将自己多年潜心研究的形意拳实战应用在散打方面的一些体验加以总结,这里举此形意拳基本拳法实战散手个例,仅供同仁探讨研究。

五行拳实战散打应用
一、劈拳散打应用
(一)制臂扼頦(上步劈拳)
我以活步三体式和对方迂迴,面对凶狠的对手右直拳捅来,我以极快的速度和力量,用右拳向前外旋上钻以卸其力,左脚同时向左前移,右手即粘即内旋以阴变阳下捋以控制对方右臂腕,左手同时以阴拳前奋,双手形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背相对;同时左脚不停继续向前跨步,落于对方前腿侧,左手同时继续向前上钻下翻为阳直攻对手下頦、耳门关、额角、太阳穴等要害部位,右手在捋的同时向后带对方手臂;在左手攻击的同时右腿起膝上顶,右手前涌,将对方打倒(图1——6)。

注意:这一动作招式技术含量很高,用以反击对手样多进攻。

此招法是用以抵抗袭击。

技巧的变化一定要冷静、灵敏、果断、沉着,熟练、凶悍、浑然一体,不论站在哪个角度,随时可以走里走外,里侧外侧都能控制对方,只是所进攻的步伐左右变换而异。

一定要掌握好形意拳劈拳的招法劲力,运用好劈拳反复循环的立圆动作和攻防兼备的技击作用,运用好劈拳的上拥下压的正立圆一气之起落运动,并有抢步粘胸,风卷墙根之势。

(二)夹腿制膝(劈拳制腿)
我与对方对峙,以格斗式迂迴,对方用右鞭腿攻击我上路;我速向右闪步,右脚垫步寸进向对方中门踏进,左手同时向上外旋接对方攻来之腿,一粘即内旋卸力,拧裹下抱对方右小腿,同时右脚踏地向左拧身,右肘臂下砸猛击,着力外旋左横,扼制对方膝关节或大腿;双臂合力,全身左拧身将对方摔倒(图7——10)。

注意:头脑清醒,正确判断。

必须快速闪步垫步踏进中门,不能后退闪身!一定要准确抱挟,左手外旋卸力即粘内旋拧裹,夹死对方同时拧身左转上右肘,右臂滚动准确下劈,狠狠下砸(此招为暗肘,以防在擂台散打犯规)。

掌握好劈拳在技击中攻防兼备的技法,力求劲力和意气相合为一,整劲发放;运用好劈物之意,无意之中有真意,四肢气劲合一,上下内外一股整劲,先搓后抖,迅如闪电,斩钉截铁,以千钧之力向敌投去,一触对方之身,全身力量下坠,反攻而起,将对方腾空击倒。

(三)接腿反击(劈拳反击攻腿)
对方用鞭腿向我中路攻来,我顺势搓步踏入对方中门,前手上钻着力内旋抄抱对方攻来之小腿,后手直劈对方攻来之腿窝;上动不停,后腿迅速上步插入对方支撑腿内侧,后手着力前推,抄抱手前涌,双手合力,后腿蹬劲,将对方摔倒(图11——14)。

注意:此招法搓步抱腿要快,抄腿要紧;后手的狠力攻击,劈、按、切、推
与后腿的跟步一定协调有力,同时完成。

一定要掌握好形意拳劈拳之“劈物之意”,在技法上四肢合一,形成上下一股整劲,先搓后抖,贴近对手支撑腿挤进,脚落手至脚手齐列猛烈抖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