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统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 全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共128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全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共128页)

新部编(统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参考)

目录

编写说明 (3)

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3)

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3)

三、教学目标 (6)

四、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6)

五、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 (7)

第一单元 (9)

单元说明 (9)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9)

1大青树下的小学 (10)

2 花的学校 (13)

3 *不懂就要问 (16)

口语交际 (18)

我的暑假生活 (18)

习作 (21)

猜猜他是谁 (21)

语文园地 (22)

第二单元 (24)

单元说明 (24)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4)

4.古诗三首 (25)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8)

6秋天的雨 (31)

7 *听听,秋的声音 (33)

习作 (34)

写日记 (34)

第三单元 (38)

单元说明 (38)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38)

8 去年的树 (39)

9 * 那一定会很好 (43)

10 在牛肚子旅行 (44)

11 *一块奶酪 (47)

习作 (48)

我来编童话 (48)

语文园地 (50)

快乐读书吧 (51)

第四单元 (55)

单元说明 (55)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55)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56)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61)

14*不会叫的狗 (64)

口语交际 (69)

名字里的故事 (69)

习作 (71)

续写故事 (71)

语文园地 (72)

第五单元 (75)

单元说明 (75)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76)

15 搭船的鸟 (76)

16 金色的草地 (78)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79)

习作例文与习作 (81)

第六单元 (84)

单元说明 (84)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84)

17古诗三首 (85)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87)

19海滨小城 (90)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92)

习作 (94)

这儿真美 (94)

语文园地 (96)

第七单元 (98)

单元说明 (98)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98)

21大自然的声音 (99)

22父亲、树林和鸟 (101)

23带刺的朋友 (104)

口语交际 (106)

身边的“小事” (106)

我有一个想法 (108)

语文园地 (109)

第八单元 (112)

单元说明 (112)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12)

24司马光 (112)

25掌声 (115)

26灰雀 (118)

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120)

口语交际 (121)

请教 (121)

习作 (123)

那次玩得真高兴 (123)

语文园地 (124)

附录: (126)

识字音序表 (126)

写字音序表 (129)

编写说明

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

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4.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关注词语的结构特点,但又不只是关注词语的外在形式,不局限于词典义,而是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与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童话世界”“祖国河山”“我与自然”“美好品质”。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四单元“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编排的;第五单元“观察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1.阅读。

(1)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

在每个单元中,都精选程度适宜、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养成良好品质。

精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课后题的设计,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启迪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部分课文后安排了以下栏目:”阅读链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似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短小篇章或片段,由课文自然延伸,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扩大阅读视野;”资料袋”,提供作者简介、补充材料等方面的阅读资料;”小练笔”,提供练笔机会,引导学生由读学写;”选做”,设计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课题旁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不安排写字,不设课后题,而是在文前安

排”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或提出相关的学习建议。在第一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中,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定位,提出了关于略读的具体建议: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这样编排,使学生明确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不同,初步了解略读这一阅读方法。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如《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提示”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体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交流阅读体验,交流自己感到新鲜的、陌生的词句。

(2)编排阅读策略单元,集中学习”预测”策略。

教科书第四单元是以”预测”为主线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这种单元类型,不以双线结构的方式来编排,而是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

这个单元的编排体例不同于其他单元。先安排一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策略,接下来安排了两篇未呈现结尾的课文,引导学生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在精读课文中,旁批和课后题相结合,展现了预测的基本方法。其中,旁批呈现某位成熟的阅读者的思考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在哪里预测(如题目、插图),可以预测什么(如故事的情节、故事的结局),用成熟阅读者在阅读时的思考过程给学生以示范。课后题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想到了什么,回顾、交流自己的阅读思维过程,提示学生不能毫无根据地预测,而是要结合生活经验和故事情节进行预测。这样的设计,外化了个体阅读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不只要了解”文章是什么意思,有哪些情节”,还要反思阅读过程,回溯思考”我是怎么读的,阅读过程中我想到了什么,我是怎么获得这些阅读经验的”并且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不断丰富阅读经验,更好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实践。

后面的两篇课文,主要体现预测策略的实践和运用。这两篇课文都没有在教科书中呈现完整的内容,对学生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提示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直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情节;二是预测教科书中未呈现出来的故事结尾。

在整个单元中,还穿插安排了一系列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阅读策略。比如,给出文章或书的题目让学生预测;又如,一个同学大声朗读故事,其他同学预测故事情节,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阅读活动中使用预测策略,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从不同角度强调预测策略的好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预测策略可以运用于生活中的多个场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预测策略的巨大实用价值。

(3)安排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安排文言文《司马光》,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做了准确定位,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初步接触文言文,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课后题中”跟着老师朗读”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初步获得语感”说说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旨在引导学生交流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性认识,在交流中增加学习兴趣;另外,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

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而不是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或全文翻译。

2.习作。

教科书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习作教学。

(1)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

第五单元”观察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整个单元以”观察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单元的体例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然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其中,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每课的课后题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提炼出本单元的两个学习要点:”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观察的重要性。紧接着,就是”初试身手”,让学生趁热打铁,试着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然后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均配有旁批,在典型的地方加以批注,分别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观察,提示观察的不同视角,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到,细致观察生活是准确表达、生动表达的重要前提。

通过这几个板块,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导语”点明语文要素(习作要求)——“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一”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一”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一”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一”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编排。

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精选话题内容,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培植表达自信。话题的情境创设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除了引导学生写叙事类文章,还引导学生写说理类文章,以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满足学生表达自我的需要。如第七单元习作”我有一个想法”,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倾吐自我,表达真实想法,拓宽学生的习作视野,使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达的工具,激发起学生主动习作的内在动机。

在每个习作中,加强习作指导,降低习作难度。为了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教科书根据不同话题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提供不同角度的习作样例,开拓学生的习作思路;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这些问题的答案,并适当组合,进而形成一篇习作;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唤起阅读经验,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提醒学生”看照片”,或”跟当时和你一起玩的人聊一聊”,唤起学生的长时记忆,丰富习作素材。教科书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完成习作,这些指导性的内容不只适用于完成某次习作,其中也蕴含着完成某一类习作的方法指导。

(3)随机安排课后”小练笔”。

教科书在某些课后灵活地安排”小练笔”,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比如,结合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引导学生写自己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风景;结合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描写观察到的景物;结合课文《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写自己听到的声音。结合课文内容,模仿课文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3.口语交际。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4次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各有侧重,既有侧重于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当众表达能力的独白类话题,如”我的暑假生活”“名字里的故事”;也有侧重于培养交流讨论能力的对话类话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想法,如身边的小事;还有侧重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完成交际任务的功能性交际话题,如”请教”。观照各种类型的交际话题,从不同角度推动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发展。

教科书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提出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目标要求,如”讨论”,二年级引导学生学习轮流表达,三年级开始,强调在讨论时认真倾听,充分关注每个人发表的意见,并初步尝试汇总小组意见。

4.语文园地。

全册教科书除了第五单元没有安排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7个语文园地,围绕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

语文园地设置了以下栏目。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大多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的方式,将语文要素具体化,呈现期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掌握的方法、养成的习惯或形成的观念,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无意识的行为变为有意识的行为,主动运用于今后的语文实践。

“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常用字。

“词句段运用”,延续低年级”字词句运用”的设计理念,并体现中年级的学段特安排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书写提示”,开始学习钢笔字,并提示一些书写要点,指导学生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写美观。

“日积月累”,集中安排古诗、俗语、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5.快乐读书吧。

延续低年级的编排体例,以”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本册结合”童话世界”单元,推荐学生阅读童话。”快乐读书吧”设计两个内容板块:”你读过这本书吗“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分别采用不同的形式推荐书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在”快乐读书吧”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提示:”只有发挥想象,才能真正领略童话的魅

力。”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悲伤。”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引,使学生在阅读童话时读得更深人、更投人,体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6.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

教科书后附有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识字表列出了本册要求会认的字,其中蓝色的字是多音字(指之前学过这个字,此次出现作为多音字学习);”写字表”列出了本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列出了本册精读课文要求会写的词语。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

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常用汉字250个。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展开想象,了解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句号、逗号等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使用教科书,要树立整体的观念,关注教科书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树立方法意识,将方法指导有机融人教学过程。

1.识字写字。

中年级依然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难字、容易出错的字,要用恰当的方法加以点拨。

本册教材的多音字数量较大,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多音字的方法,形成分辨多音字读音的能力,在阅读时遇到多音字能借助字义推断字音。

2.阅读。

阅读教学,要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兼顾几方面目标的实现:一是体现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二是体现本课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基于文本的特殊性,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三是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每篇课文的课后题确定教学内容。

重视朗读的同时,要进行持续的默读练习,使学生逐渐能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能在默读的同时思考问题,为学生提升阅读品质、不断提高阅读速度打下良好基础。

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文言文等不同类型课文的目标定位,避免拔高要求。阅读策略单元中的课文和习作单元中的课文,各有用途,应避免定势思维,用好课文,指向核心目标的达成。

要重视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并组织交流阅读体会,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3.习作。

准确把握习作的目标要求,使三年级习作与二年级写话自然衔接,平稳过渡。习作要求定位在”写清楚”,不要求”写具体”。从习作教学伊始,就让学生体会到,习作是为了与人交流,要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别人能看明白。每次习作话题,设定适当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尽力避免定位不准、拔高要求的问题。

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科书在很多习作中,都提示学生写后自读并做必要的修改,将习作完成之后的自我修改作为习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所学的修改符号运用于学生真实的习作过程。教学时要让学生每次习作后都有自我修改的环节,使之逐渐成为习惯。

要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使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教科书对写后交流的提示,体现了书面表达的交际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对象意识,引导学生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感受习作的乐趣,体验与人进行书面交流的成就感,彰显在作后交流中提升习作能力的理念,避免作前的过度指导束缚学生的灵性。提倡从学生的习作成品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将习

作的具体指导放在学生习作之后,引导学生作后充分交流,在与同伴、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读者反馈获知如何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得更清楚明白。

另外,要特别重视习作单元的教学,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的编排意图,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开展教学。找准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的定位,对单元中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组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在观察的兴趣、主动观察的愿望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4.口语交际。

要依据不同的口语交际类型,设计符合交际话题的情境,有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或应对能力。多给学生创造当众表达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成段表达,避免对生活场景的简单重复。

要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同时,实践交际方法,学习运用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通过不同交际话题、不同交际情境,使学生有机会面对不同场合(正式场合、非正式场合)、面对不同交际对象(多人、一人),学习在不同情境下实现交际目标,发展口头表达能力,不断增强交际的勇气和自信心。

除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还要重视日常教学中无处不在的口语交际活动,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际品质,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比如,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述,让所有学生都有表达机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口语交际课中的学习成果。

五、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教学的参考用书,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把握教科书特点,领会编写意图,明确教学要求,并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中的教学建议、教学设计、课时安排等,只是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的基本依据,仅供参考。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本人、本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进程。

本书按照教科书的体例,在每个单元前面编排了”单元说明”,介绍单元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为教师理解教科书和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提供帮助。

每课一般包括”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等内容,有的还提供了”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举例”。

“教材解析”,对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等进行解析,为教师解读文本提供借鉴。

“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通过本课学习期望达成的学习结果。

“教学建议”,对如何实施教学提出建议,重点提示识字写字、阅读理解、积累运用等方面的教学建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建议不是流程式的建议,不意味着教学的先后顺序。教师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建议”中提示的要点,进行重新组合,形成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流程。

“教学资源”,主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参考资料,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其中有的内容可以直

接用于教学,有的内容只供教师阅读,不必告诉学生。

“教学设计举例”,是教学设计的案例,有时提供完整的教学设计,有时提供某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了体现教学设计的多样化,有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建议”里的思路,有的则与”教学建议”中提供的思路不尽相同。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本册教科书配有多种辅助教材。除教师教学用书以外,还配有写字教材、教学挂图、投影片、录音带、CD、同步阅读《雨燕风筝》、《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同步解析与测评》、生字生词卡片(教师用、学生用)等,供教师和学生选用。

教师在使用本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来信反馈给我们。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本单元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统安排: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一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一注意文中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既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不但重视课内阅读的学习,还关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体会习作的乐趣”。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的习作练习。教材以游戏的形式编排了”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在二年级写话的基础上以比较轻松的状态进人习作学习。

从本册开始,每个单元前都编排了篇章页,这是本套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新增的体例。

篇章页有两部分内容,上边的语句提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点明了”学校”的重要作用;下边的语句提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此外,篇章页上还配有插图,丰富多彩的可爱事物,小女孩畅想的神情,能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充满期待。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在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说出自己关注的词句,还要进一步谈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在学生交流时,教师也要进

行相应点拨,特别要联系与词句有关的课后题。此外,还可以采用摘抄等方式进行积累。

第二,从本册开始,教材编排了略读课文,要注意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相对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更要注意取舍,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不宜采用精细分析词句的方式,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即可。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第三,从写话过渡到习作,不宜刻意强调习作与写话的不同。应注意避免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教学要从激趣人手,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树立习作的信心,逐步养成大胆习作的习惯。习作的评改形式要多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体会书面表达的乐趣。

第四,在进行单元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日私月累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合计10一12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材解析

本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丿L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古老的铜钟,洁白的粉墙,还有摇曳的风尾竹,是那么美丽。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学习生活,是那么团结。他们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小动物的出现增添了趣味。

课文共4个自然段,段落分明,层次清晰。第一自然段写了学生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第二、三自然段写了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既描写了学生学习和玩耍的情景,又用小动物的活动进行衬托,展现出校园的静和动。第四自然段以赞美的文字点题,以景物的描写结尾,意味深长。

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如”坪坝” “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 “风尾竹的影子”““洁白的粉墙”等词句,表现出比较新鲜的边疆风貌;”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等民族名称学生会比较陌生;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分别运用了“从……从……从……”和”向……向……向……“这样的反复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第三自然段以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学生上课时的专心,这样的表达既与课文的情境相吻合又比较特别。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教室里,穿戴不同的小学生正在读书。教室外,大青树上挂着古老的铜钟,两只调皮的猴子正好奇地听着小学生的朗读。植物、动物、小学生,构成了和谐美丽的画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 2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建议

本文是从低年级进人中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教师需把握合宜的教学要求,自然衔接,平稳过渡。可以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学习生字,初步感知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然后充分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意思,进一步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最后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这所学校的印象,并借助提示,说一说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一、识字写字

1.识子。

本课的10个生字,有5个出现在第一自然段,可以结合朗读进行集中指导。注意提醒”坝”的读音,防止学生读右半边而误读。

应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理解生字。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认识“风尾竹”,再识记“凤”字。”艳”字,可在词语“鲜艳”中理解,并将”鲜艳”与下文的”绚丽多彩”相联系;”坝”字,可以由表示平坦场地的”坪坝”,拓展到拦截水的设施”水坝” “堤坝”等。”扬” “摔”等形声字,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

2.写字。

进人三年级以后,要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的书写方法,进行独立的汉字书写练习,提高写字的效率。

教师要强化学生归类观察和书写的意识。可以先出示同结构的字,分析它们在书写上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书写的习惯,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提高书写质量。比如,本课要写的字,可以按左右同宽(艳、静)、左窄右宽(绒、球、汉、服、扮、读、停、粗)、左宽右窄(影)、上下结构(晨、装)分类出示,先让学生自主观察,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同时,要加强对个别难写字的指导。应注意指导容易写错的笔画,如”绒”的右边部分斜钩上有一撇,”服”的第六笔是横折钩。还要注意指导笔画的穿插,如”绒”“扮”“读” “粗”,要关注右边部分的笔画穿插到左边部分的位置,使左右部分结构紧凑。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晨上短下长,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上边的日字头要写得短而扁。下边的晨,第一笔横要长,第二笔要舒展。

绒右边部分,戈横短斜钩长,竖撇要穿插到左边部分提的下面。

服左右同高,月字旁要写得窄而长,右上横折钩的折要短一些,右下的捺要舒展。

装上边的壮要写得略扁,下边的衣横画不要太长,撇捺要舒展。

二、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之初,可以借助课后第二题”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读课文,并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圈画出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在零散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理从”上课安静一动物

们听课” “下课玩耍一动物们看热闹”“学校景物:铜钟、大青树、风尾竹”等初步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

2.词句段理解。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新鲜感”是带有学生个性的主观感受。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课文中一些有学习价值的词句,不但要关注,还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内化,并积累运用。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要渗透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先让学生自由读,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生画出的词句可能是多角度的。有的可能对陌生的名词感到新鲜,如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有的可能对文中描写的事物感到新鲜,如大青树、绒球花、风尾竹、粉墙;有的可能对”从……从……从……向……向……向……等句式感到新鲜。这些都是真实的学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伴互相交流,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到新鲜,是否读懂了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词句的意思,整理归类,并想象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

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可以分为”上课”和”下课”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读一读描写上课的内容,画一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互相交流,然后教师指导理解。如”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一句,可以让学生与自己学校的上课铃声进行对比;”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句,可以让学生结合第一自然段读到的民族名称,想象大家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情景,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教师重点指导描写窗外安静的第三至五句:先让学生感知描写的内容,再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用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的状态来表现窗外的安静,衬托出小学生上课时的专心,也表现了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第二部分,让学生读一读描写下课的第六、七句,自主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相互交流,读好词句并积累。

第四自然段,可让学生在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后,结合课文插图说说这所学校的特别,如“古老的铜钟”“风尾竹”“洁白的粉墙”等独特的景物,从这些景物中感受学校的可爱。

(2)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教学中,可以围绕作者抒发的自豪和赞美的感情,与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根据整个自然段的描述想象场景,在朗读想象中促进学生对词句的进一步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深人把握。

教学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时,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想象这些地方的样子,”山坡”高高低低、草木葱茏,”坪坝”平整、空旷,”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并想象置身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感受,再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小学生还可能从哪里走来;教学第一自然段第三句时,引导学生借助”鲜艳“绚丽多彩”这两个词展开想象:学校里葱郁的大树、洁白的粉墙,加上小学生鲜艳服装的点缀,色彩更加丰富鲜亮。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学校的生气蓬勃。然后,可以让学生连起来朗读

这一自然段,想象同学们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还可以通过对课文词句的品味,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教学第三自然段对”窗外十分安静”的描写时,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小树为什么不摇了?小鸟为什么不叫了?美丽的小蝴蝶为什么一直停在花朵上?可爱的小猴子不是最喜欢玩吗?现在怎么变得那么安静了?通过人情人境,想象内化,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里写窗外安静,其实就突出了同学们朗读声音好听、学习认真;写小动物”也赶来看热闹”,突出了下课后同学们的欢乐和自由自在。

教学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可让学生通过”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这一句,体会作者的自豪之情;通过”钟声”和”风尾竹的影子”,体会作者对这所小学深深的热爱。

(3)回归整体,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对课文有了深人的了解和感受后,可引导学生说说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这欠表达有别于整体感知时零散地提取信息,也不同于局部学习时的感受,而要比较完地说出学校的特别之处。要提示学生:可以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按课文写的”上学各上”“上课时”“下课时” 的先后顺序说一说;也可以借助板书,“不同民族的小学”学校中的景物” “同学们上学的情景”几方面说一说。介绍景物的时候,还要说一说丬己感受到的特别之处。

3.积累表达。

在对本课有新鲜感的词句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联系词语表中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比如,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服装、校园、国旗、铜钟、教室、树枝、枝干、影子;表示动作的词语:穿戴、打扮、敬礼、朗读、招引;描写事物或人物的词语:鲜艳、敬爱、安静、好奇、古老、粗壮。其中一些很常见的词语,如服装、校园、教室,教师要创设语境,鼓励学生加以运用。

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内容,借助提示,口头描述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可以先安排学生了解学校各个地方的特点,比如,教室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操场上是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向往的地方;图书室里藏着智慧,安静又温馨一一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特别感兴趣的场景进行观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去看看这个地方的环境是怎样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再借助泡泡中的提示”上课的时候”“放学了”,以”教室里”为例指导学生说话,说出教室里不同时间同学所做的不同事情;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场景。要鼓励学生打开思路,除了泡泡中提示的,还可以说其他的时间,如”早晨” “下课了” “中午”,说的时候可以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词句和自己平时积累的词句。

2 花的学校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又没有分行和押韵。课文以”花的学校”为题,花是娇嫩的、美丽的象征,有如孩子般纯洁,他们在”地下的学校” ,就像泥土里即将破土的苗,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全文共9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比如,运用”走过”“吹着”,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描写花朵时,运用一连串动词,把花想象成”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共赴一场花的宴会;同时,花儿也有学校,他们会”关了门做功课”,也会”放假”,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中,”急急忙忙” “扬起双臂”这些描写,表现了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对家庭的眷恋。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第八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使感情得到了升华。”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把孩子和母亲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 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13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情景;再充分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人境朗读,读懂课文,体会把花当作人来写的好处;最后结合课后第三题的提示,运用积累的词句,在情境中仿写句子。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可先让学生在读文时自主认读,读准字音,再集中进行指导。

“荒”和”“裳”是后鼻音,”笛”和”罚”是第二声,可以结合词语”荒野”“衣裳”“口笛” “惩罚”等进行认读。

多音字”假”可以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

读第四声,如”请假、放假、病假”等词语中的”假”;表示不真实,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相同结构的字可以归类书写。指导时,要注意提示或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比如,上下结构的字中,”落” “荒”下边部分的撇、捺要写得舒展,”罚”“臂”的上边部分要写得扁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中,”狂”“假”“猜”“扬”要写得左窄右宽,”所” “够”要写得左右等宽。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课前,可利用资料袋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作者泰戈尔,知道本文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教学伊始,可让学生读文后先自由说说自己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再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随机示范,圈画描写花的词语,如”跳舞”“狂欢”;接着自由朗读第三至九自然段,用同样的方法自主说画面,圈画词语,如”做功课”“放假”“冲了出来”“急急忙忙”“扬起双臂”,根据圈画的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描写的花的学校是怎样的,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词句段理解。

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初步了解了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本课的教学,要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并创设情景,让学生积累运用学到的词句。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文处处体现出把花当作人来写的特点,但不要出现拟人句的概念,更不能向学生讲解有关拟人句的修辞知识。

(1)运用的不同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

文中有很多词句,学生可能会产生新鲜感。有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如”雷云拍着大手”;有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如”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在教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①关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想象画面。

课后第二题的编排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这些词句,想象画面。比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荒野”“竹林”

的环境,以及东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的样子,体会这些词句的生动,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再有感情地朗读。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先找找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想象花儿”跑出来”“跳舞”“狂欢”等情景,边朗读边做做动作,体会花儿的喜悦和无拘无束的自由。教学第六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树枝”互相碰触”、”雷云”拍着大手”的情景,体会花孩子渴望出来玩耍的心情。

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充满奇特想象的词句。

教学第三至五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自主画一画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体会,重点围绕”关了门做功课”“放假”这些具有奇特想象的词句展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是怎样的心情?放假时是怎样的心情?最希望做什么?花儿们做的功课会有哪些?他们放假了会是怎样的情形?引导学生对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融人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第七至九自然段时,可继续让学生自主找画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你感觉天空是怎样的?太阳给了我们什么?星星所住的地方是怎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花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还可以通过”急急忙忙”“扬起双臂”等动作描写体会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2)朗读课文,想象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文情感真挚,充满情趣,朗读时要让学生人情人境,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花儿的期待、快乐和向往,读出自己的感受。比如,第二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花儿会从哪些地方跑出来?跳舞、狂欢时会有什么动作、声音?周围环境如何?想象之后,试着读出花儿的兴奋、喜悦,场面的热烈,语气可以轻松一些,语调可以上扬一些。第六自然段,可以围绕”互相碰触着”“拍着大手”引导学生想象树枝、雷云在干什么,体会自然狂欢的场面,试着读出快乐的语气。第八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花孩子急着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感觉,试着读出两个问句轻快又急切的语气。第九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围绕”扬起双臂”展开想象:花孩子要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在怎么招呼他们?联系自己与妈妈相处的感受体会,试着读出温馨的感觉。

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表达方式比较特殊,要指导读准确。第二、八自然段,建议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读一读,发现问题后教师再示范指导。可以先指导读好句子中的短语,再连起来读好句子,尤其是句子的重音。比如,第二自然段,先指导读好短语”一群一群的花”“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再指导把短语连成句子读,根据句义,把”无人知道”“突然”这些词语读成重音;第三自然段,注意提示”觉得”后面要停顿,”真的”“地下的”要读成重音,”真的”可以处理成慢读来强调。

3.积累表达。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运用中分类积累词语表中的词语。一类可以引导学生描述课文中的画面,如”荒野“绿草”“跳舞”“狂欢”;一类可以创设学习或放学后回家等情境,让学生用几句话写一写画面,如”放假”“急急忙忙”“自然”“能够”“双臂”。

部编(统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 全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共128页)

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全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共128页) 新部编(统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教学参考) 目录 编写说明 (3) 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3) 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3) 三、教学目标 (6) 四、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6) 五、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 (7) 第一单元 (9) 单元说明 (9)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9) 1大青树下的小学 (10) 2 花的学校 (13) 3 *不懂就要问 (16) 口语交际 (18) 我的暑假生活 (18) 习作 (21) 猜猜他是谁 (21) 语文园地 (22) 第二单元 (24) 单元说明 (24)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4) 4.古诗三首 (25)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8) 6秋天的雨 (31) 7 *听听,秋的声音 (33) 习作 (34) 写日记 (34)

第三单元 (38) 单元说明 (38)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38) 8 去年的树 (39) 9 * 那一定会很好 (43) 10 在牛肚子旅行 (44) 11 *一块奶酪 (47) 习作 (48) 我来编童话 (48) 语文园地 (50) 快乐读书吧 (51) 第四单元 (55) 单元说明 (55)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55)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56)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61) 14*不会叫的狗 (64) 口语交际 (69) 名字里的故事 (69) 习作 (71) 续写故事 (71) 语文园地 (72) 第五单元 (75) 单元说明 (75)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76) 15 搭船的鸟 (76) 16 金色的草地 (78)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79) 习作例文与习作 (81) 第六单元 (84) 单元说明 (84)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84) 17古诗三首 (85)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87) 19海滨小城 (90)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92) 习作 (94) 这儿真美 (94) 语文园地 (96) 第七单元 (98) 单元说明 (98)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98) 21大自然的声音 (99) 22父亲、树林和鸟 (101) 23带刺的朋友 (104) 口语交际 (106) 身边的“小事” (106)

【新教材】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第八单元(含参考答案)

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4篇课文。课文中的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儿童,既有古代的史学家也有近现代的革命家: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受到鼓励而变得阳光自信的英子和用掌声鼓励英子的同学们,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孩子,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他们的身上都有美好的品质。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安排默读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尝试不出声不指读。本单元对默读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默读时思考句子或段落的意思:《掌声》要求默读时思考英子前后变化的原因;《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写一件简单的事”,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要重视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默读的效率,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司马光》一课可通过与现代文比较,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声》一课可通过比较,了解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灰雀》一课则可通过比较发现,同样是喜爱灰雀,列宁和小男孩有不同的喜爱方式,彰显了不同的人物特点。 第三,本单元的《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花的学校》教师用书

2 花的学校 教材解析 这是一篇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具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但又没有分行和押韵。课文以“花的学校”为题,花是娇嫩的、美丽的象征,有如孩子般纯洁,他们在“地下的学校” ,就像泥土里即将破土的苗,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全文共9个自然段,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先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接着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然后想象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最后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比如,运用“走过”“吹着”,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东风吹过原野的动态;描写花朵时,运用一连串动词,把花想象成”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共赴一场花的宴会;同时,花儿也有学校,他们会“关了门做功课”,也会“放假”,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中,”急急忙忙” “扬起双臂”这些描写,表现了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对家庭的眷恋。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挚的情感。”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第八自然段的两个疑问句使感情得到了升华。”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则把孩子和母亲的感情表达得质朴而强烈。 教学目标 1.认识“荒、笛” 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假”,会写”落、荒”等13个字,会写”阵雨、荒野”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等情景。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表达写句子.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课文描绘的情景;再充分朗读课文,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然后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人境朗读,读懂课文,体会把花当作人来写的好处;最后结合课后第三题的提示,运用积累的词句,在情境中仿写句子。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可先让学生在读文时自主认读,读准字音,再集中进行指导。 “荒”和”“裳”是后鼻音,“笛”和”罚”是第二声,可以结合词语“荒野”“衣裳”“口笛” “惩罚”等进行认读。 多音字”假”可以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读第四声,如”请假、放假、病假”等词语中的”假”;表示不真实,读第三声,如”真假、假话”。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中,相同结构的字可以归类书写。指导时,要注意提示或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比如,上下结构的字中,”落” “荒”下边部分的撇、捺要写得舒展,“罚”“臂”的上边部分要写得扁一些;左右结构的字中,“狂”“假”“猜”“扬”要

(精品)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2019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含教学反思) 2019年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欢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欢之情。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风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互相要结合紧凑。“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7《古诗三首》

17古诗三首 教材解析 本课由3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山的山形和长江的水色融为一体,壮丽的景象得到充分展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大意是: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其中“回”是“回旋,回转”的意思,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此”是指天门山。诗歌后两句的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天门山好像在张开双臂欢迎从日边而来的孤帆,富有情趣。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前两句诗写景,大意是: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这两句诗写出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潋滟”“空蒙”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诗人对西湖不同美景的赞叹。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在作者的眼里,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晴是雨,都神韵独特。“欲”是“如果”的意思。“总相宜”既写出了西施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也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描写,把色调和谐、淡雅无比的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诗歌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山水翠”“青螺”是遥望所得,生动地勾画出了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前两句诗的大意是: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后两句诗的大意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银盘,盛放着像青螺一样的君山。 课文插图简洁而富有意境,可作为学生理解诗句的参照。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教学建议 本课的3首古诗都是写景的,有共同之处。可以重点教学第一首古诗,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另外两首。在教学第一首古诗时,可以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尝试通过猜读、图文对照等方式初步理解诗歌大意,用串联景物的方法说一说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再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诗句;然后,让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有感情朗读,并积累古诗,梳理学法,为学习另外两首古诗做准备。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5个生字,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亦”和“宜”发音相似,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区分声调。在全诗教学结束之后,可

部编人教版(新版)2020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教案113

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前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秋天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秋天的景物图片,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样? 秋天太美了。其实秋天不仅有这么美丽的景色,还有美妙的声音。有位作家就把这声音写成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学他的诗——板书:听听,秋的声音。齐读课题。[*#&@~] 比较:与“听,秋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课题用两个“听”,是要仔细地听,认真地听,安静地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 二、初读诗文 1.请大家轻轻打开语文书第7课。请看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和第5、6课有

什么不太一样?那与第4课古诗又有什么不同呢?[&~#@*] (让学生认识现代诗,了解诗节。) 2.那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听读课文。(出示课文朗读示范) 3.学生练习朗读: a.分组读。(1—4组分别读1—4小节,男女生分别读5—6小节。) b.全班读,矫正“叮咛、音乐厅”的读音。 c.配乐朗读。[~%^&*]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学生自学课文,老师给你一点提示: 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不懂的可以翻翻工具书,问问别人。[#*^%~] 2.作者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请用笔画出来。板书。 3.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一节读读,边读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同桌互说。 (1)品读第一节 问:a为什么喜欢?你好像看到什么了?黄叶会怎么道别? b.这么美妙的声音背下来了吗?指名,齐背。[#%^@~] (多种形式的读,读熟,为后面的仿做准备。)[@#&*%] (2)品读第二节 我们一起来听听。听蟋蟀声。读出你的喜欢。评读。[*%~&#] (3)品读第三节大雁句 这句中有没有不懂的?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教师用书教案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3.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习作时尝试使用。 4.朗读、背诵关于“理”的3条谚语。 课件。

一交流平台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课内读过的童话,说说自己喜欢童话的理由。 2.第一段话。(出示课件2) 童话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 (1)小组同学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的人物的喜怒哀乐。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3) ①《那一定会很好》:从种子变成大树,再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心理描写中,可以感受到种子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快乐。 ②《在牛肚子里旅行》:从红头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经历中,感受到红头由绝望、悲痛到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后对朋友万分感激的感情变化。 ③《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故事中,感受到蚂蚁队长复杂的感情变化。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平台第一段话,探究童话,再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交流的内容不再空洞,变得形象可感。 3.第二段话。(出示课件4) 这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粒种子也有自己的梦想…… (1)小组同学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想象的神奇。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5)

①《那一定会很好》:从大树的语言中感受到大树的愿望。 ②《在牛肚子里旅行》:从红头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红头经历的奇妙。 ③《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故事中感受到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4.第三段话。(出示课件6) 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1)小组同学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从奇特的朋友、不可思议的事情中获得的启示。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7) ①《那一定会很好》:从一粒种子的经历中明白了要心怀美好,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段历程。 ②《在牛肚子里旅行》:从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中,懂得了一个常识——牛有四个胃,牛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③《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故事中懂得了在集体活动中要以身作则,严守纪律。 5.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进一步加深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二识字加油站 1.学习生字。(出示课件8) 伸—申shēn(申请) 界—介jiè(介绍shào)棕—宗zōnɡ(祖宗) 忆—乙yǐ(乙方)招—召zhào(召开) 教—孝xiào(孝顺)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注意:“申”是前鼻音,“宗”是平舌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22读不完的大书

22读不完的大书 教材解析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乡村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并融入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的图画。课文以“读不完的大书”为题,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又揭示了用心“读”就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尽乐趣的道理。 课文描写的事物较多,但层次清楚。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了“我”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好玩的东西”,引出全文。第2-5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小麻雀、老鹰、蚂蚁及各种花草树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大自然的乐趣。结尾第6自然段呼应课题,赞美了大自然中无尽的乐趣。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值得学生体会和积累。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样,突出了大自然带给人的无尽乐趣。比如第2自然段写小麻雀、老鹰和蚂蚁的语句,先写动物的样子,再写它们给人留下的印象;第5自然段写竹子、棕榈的语句,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这些语句,使自然万物有了灵性,都成了“我”的伙伴,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二是使用了许多精当妥帖的四字词语,如“浮云飞鸟” “展翅滑翔”“雄健勇猛”“井然有序”“超凡脱俗”,既勾勒出事物的特点,又使语言具有节奏感。三是“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另一种境界”等语句,虽然晓白简洁,但蕴含着无限张力,能够带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空中有浮云飞鸟,地上有房屋、池塘和棕榈、竹林,一个小男孩在沉思、遐想。图文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0个字,会写“高远、 沉思”等17个词语。 2.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 生动。 3.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时,可以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描写的事物,初步把握课文内 容;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感情朗读等方式,从描写事物的语句中感 受大自然的乐趣,体会语言的生动;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理解“读不完的大书”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简单地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 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中,“姿”“笋”“寸”是平舌音,“爽”是翘舌音,可提醒学生 注意正音。“姿”和“态”这两个字,可提示学生分借助声旁“次”和“太”记 忆字音 “副”字容易与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幅”字混淆,教师可引导学生辨析:“幅” 作量词时,主要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副”作量词时,主要用于成套的东西、面部表情、人的样子、嗓音等。

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师用书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是本套教材首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本单元围绕“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儿童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这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成为阅读的积极参与者,还成为阅读过程中的发现者和创造者。阅读策略单元一般安排3到4篇课文,前面的课文进行策略的展示与指导;后面的课文具有练习性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策略;课后题与“交流平台”等对本单元的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并指导学生拓展、运用。 本单元对预测的学习做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课后题呈现了预测的思维过程,提示了预测的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是两篇不完整的故事,留给学生更多预测的空间的,文前的学习提示,引导学生边阅读边预测故事的发展、结局,课后题指出了预测与故事的发展、结局之间存在的关系,并提示了预测的角度。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示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预测这一策略。 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注意教学目标层层推进,增强整组教学意识。要从唤醒学生边阅读边预测均意识开始,实践并总结预测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按序分解教学梯度,逐步达成教学旨标,再尝试运用,由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阅读,逐步培养边阅读边预测的习惯。 第二,为了突显阅读策略的教学主线,课前不要求预习,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中预测为真实性和及时性。 第三,策略单元的课文教学不同于常规单元,更强调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通过讨论、比较和交流等,引导学生切实掌握预测这一策略,感受阅读的趣味,体验学习的快乐。要将策略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利用课文旁批、课后题和学习提示等,真正开展边阅读边预测的教学实践,实现从自读自悟、尝试运用到合作交流、独立运用。本单元的识字写字教学也应有别于常规单元,以确保学习、运用预测策略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册 共120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册共120页) 目录 1大青树下的小学Array 2花的学校 3* 不懂就要问 4 古诗三首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 秋天的雨 7* 听听,秋的声音 8 去年的树 9* 那一定会很好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11* 一块奶酪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13*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 *不会叫的狗 15 搭船的鸟 16 金色的草地 17 古诗三首 18 富饶的西沙群岛 19 海滨小城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2018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单元说明……………………………………一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3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带刺的朋友》描绘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小刺猬,体现了对小动物的喜爱。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带刺的朋友》引导学生体会称呼中蕴含的情味。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旨在引导学生把视角转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边学习边交流边小结。不要刻意讲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第二,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 第三,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做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形成扎实的摘抄能力。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材解析……………………………………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课文结构严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丰富鲜活,妙趣横生。比如,将大自然的声音比作“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让人身临其境;将风、水、动物等当作人来写,“演奏”“喜欢玩打击乐器”等语句,使文章更加生动,充满童趣;第二自然段“微风”与“狂风”的语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充分表现出两种风的不同特点;第三自然段“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一句,语势层层推进,宛如乐曲逐渐攀升,直至高潮,印证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拟声词,生动地描摹了大 自然中的各种雨声,表现了水的声音美妙多变的特点,写出了声音的丰富性。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森林里树木摇曳,小河边青蛙放声歌唱,一个孩子悠闲地背靠大树坐在草坪上,欣赏着大自然的音乐,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能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建议…………………………………… 教学时,可让学生先围绕课后第二题自主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体会大自然中声音的美妙,并积累摘抄;然后结合课后“小练笔”,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总体来说,本课生字难度不大,可采用先集中识字、后随文复现强化记忆的方式教学。基础好的班级可让学生自主随文识字。“奏”是平舌音,可进行平翘舌音的对比辨析,如“奏一宙”。“喳”是拟声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口字旁与拟声词的关系,联系其他拟声词“叮叮咚咚”“哗啦啦”等归类学习。“妙”“喃”“伟”等字,可放在“美妙、奇妙”“呢喃、喃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师用书 LT

物,积累习作素材。 “初试身手”提供了两则样例,进一步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并让学生尝试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或场景,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与习作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细致观察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意识。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引导学生仿照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并写成一篇习作,从而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仔细观察带来的好处。 本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类型,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第一,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不同于常规单元,是专门指向习作的,在理解内容、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或收获,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习作例文不能当作精读课文或略读课文教,主要是供学生习作时借

鉴和模仿。 第二,要将单元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在教学本单元之初,应该让学生明白,这个单元只有一个学习任务,即写一篇习作,所有的内容都是为了完成此次习作学习任务服务。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及留心观察的好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回顾精读课文,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提供的样例,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再结合生活经验,试写自己的观察所得。“习作例文”和单元习作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旁批和课后题自主学习两篇例文,了解作者丰富的观察结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不强调对例文的整体感知,不是从例文篇章的角度借鉴、仿写。 第三,本单元精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粗知大意即可,不需要逐字逐词地理解。一般可以在每课初读课文后,指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主识字,在每课时结束时集中指导书写。 第四,要提前安排好观察活动,为习作积累素材。要明确可观察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可观察

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师用书教参电子版书-第3-5单元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说明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本组课文作者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组教学的一个重点。第二,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天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第三,本组教材无论是导语、课文,还是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都是紧紧围绕有关秋天这个专题编排设计的,教学中要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导语中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是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教学本组教材用12—14课时。 第四单元说明 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课文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11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11 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难点: 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都谁去过长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二、自主探究 (一)指名初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生评读,纠错。

(二)在组内读一读带有新词的句子,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找小组汇报自学成果,师对于有争议的词义加以指导。 (四)默读课文,把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自特点的语句用曲线画下来。 1、找生说特点,提示:先读书,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间作补充。 2、在小组内合作读一读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段落,加深了解,找生作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处长城的特点。 三、交流展示 1、把你见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介绍给组内的同学听。 2、把收集的长城的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组内评出说得好、展示好的同学,全班发言,对于他发言的内容,其他同学可提问参与,互动对话。 四、积累词句 1、选择你喜欢词句画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2、试背词句,看谁记得快、记得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读准“翘”“衰”“落”“观”“差”等多音字。 5、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3、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的逻辑顺序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二、视学生介绍情况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三、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四、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五、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版教材)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版教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 2.《花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互相能够猜出扬起双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