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宁波未来城市的形态布局

宁波未来城市的形态布局

只要我们对任何一座城市稍加考察便会发现, 那种作为商业 都会的、风景如画的抑或静谧安详的、喧器噪杂的种种特征,一 定程度上都是由其城市的整体形态表现出来。 城市形态是人类各 种活动在时间维度中叠合拼接而构成的。 每一次城市建设都构成 种人为调整城市形态的活动 (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或 强化之, 或逐步改造之,其中,经济的发展贯穿于整个建设活动 的始终。如果我们不很好地认识经济发展与城市形态的关系,那 么,任何一次城市形态的建设就可能出现败笔、 甚至是沙基建楼 之举。 调整形态布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维普资讯
20 ・ ■一 029
定的优势,曾被誉为经济制度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但与国际通行 规则相比,仍有较大的体制落差。一要抓紧清理与 wT 0相违背 的政策措施,推动管理制度规范化、公开化、法制化, 增强政府 决策制定的透明度; 通过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完善市场规则, 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力争在国内率先建立与国 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要加快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在 组织结构上建立起规范的公司制, 在管理模式上从家族式经验管 理转变为现代科学管理,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力。 从科 技领域来看,严重滞后的科技发展水平与全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很 不相称,光靠宁波自身的基础,难以从科技领域实现突破。 未来 的重点应是引进为主,既可从科技要素入手,促使国内外的先进 技术能在宁波实现产品化、市场化,吸引更多的各类人才集聚宁 波开展创业; 也可积极引进高科技型企业,加快与宁波现有企业 的嫁接, 充分发挥宁波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的机制优势,实现两者 间的优势互补, 从而在较短的时间, 迅速增强宁波科技创新能力。 从思想文化领域来看,着重要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要在重商中融入文化内涵,克服保守、封闭、排斥的思想陋习, 加快培育豁达、包容、开明的现代都市文明,为宁波的全面发展 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源。 强化城市生态功能 积极培育生态功能己成为未来城市的一个新亮点。 世界银行 在评估世界各国财富时, 就把以自 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系统作为 项重要指标, 计算到国家财富当中。 绿色G P D 就是人们考虑生 态而提出的新概念。 00 20 年,宁波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进入 了生态建设的国内先进城市行列。 但根据宁波 “ 十五” 计划纲要,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对环保与生态建设的要求, 科学规划城市的经 济与生态活动, 合理确定城市经济功能与生态功能、生态资源配 置规模和布局, 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在推动城 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创造出一个人与自 然和谐的环境与氛围。 重点实施四大建设工程: 一是蓝天工程。加快对现有热源和燃气 输配管网的扩建, 提高城市供热、 供气能力;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 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进一步实施污染严重的企业 “ 腾龙换业” 整 , 体搬迁江东化工区、 钢铁厂; 严格实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建立检查考核制度,重点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配置烟气脱硫 和尾气再热装置,逐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二是绿色工程。在海 滨地区、 沿江地带、 北仑港区建设绿化林带, 均衡发展特色公园; 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北仑片、镇海片组团之间的防护林带,围绕 市域范围交通干线形成多条绿色通道;以天童森林公园为重点区 域,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区, 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 有效防 止水土流失。三是碧水工程。积极开工建设中心城市和县 ( 、 市) 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大江大河的流域治理,重点 实施东钱湖治理、 四明湖环境综合整治两大工程。 四是清洁工程。 要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和白色污染的防治,加快枫林垃圾焚烧处理 厂建设,提高城市垃圾处理率;继续扩大噪音达标区的面积;实 施工业布局园区化,统一规划排污集中控制和处理, 减少工业企 业污染源: 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066.城市边缘区村庄空间演变及发展模式研究 ——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066.城市边缘区村庄空间演变及发展模式研究 ——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村庄空间演变及发展模式研究——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易海军摘要:在系统研读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界定城市边缘区的概念,分析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演变的三个阶段,总结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呈现的“人口结构分异、产业构成分化、用地功能复杂”等主要特征。

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的模式,不能片面地把城市化作为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的唯一路径,应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原则,从“空间聚集、产业发展、职能模式、建设标准”等方面,对城市边缘区村庄进行引导。

通过宁波市镇海区的实践,以期对具有同类特征地区的村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指导。

关键词:城乡统筹,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发展模式,多样性The Study on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 of Village Space in UrbanFringe Area——Taking Zhenhai District of Ningbo as an example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study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domestically and abroad,I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urban fringe area,makes analysis of the three stages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evolution in urban fringe area,and summarizes the main features of village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 fringe,which are "population structure differenti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differentiation,land use function complex"and so 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urbanization,this paper makes re-examination of the mode of village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urbanization should not be taken as the only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fringe village.This paper suggests under the principle of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From the aspects of"spatial agglomeration,industrial development,function mode and Construction standards",To guide the villages in the urban fringe.the paper selects the representative Zhenhai District in Ningbo as a case area.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with similar characteristics.Keywords: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Urban Fringe Area,Spatial Evolution,Development Model, Diversity1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增量性城市建设模式中,城市边缘区城市建设不断往乡村地区扩展,城乡空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城市边缘区村庄发展空间正在被分化。

宁波简介介绍

宁波简介介绍
金融业方面,宁波拥有多家银行分支 机构和证券公司,为当地企业和个人 提供金融服务。
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宁波 的港口物流业发达,拥有大量的货代 、船代等企业。
旅游业方面,宁波拥有丰富的自然和 人文景观,如奉化溪口、天一阁等,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06
宁波的未来展望
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
宁波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经济实力较强,对外贸易发达

宁波的港口是中国重要的海港之 一,拥有丰富的深水港资源,货
物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
宁波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发 达,尤其是纺织、服装、电子等
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02
宁波的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
虞世南
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曾为官至秘书 监,其书法圆润道丽,笔墨含蓄。
分。
农业
宁波的农业主要以水稻、蔬菜 、水果等为主,其中慈溪的杨 梅、余姚的榨菜等农产品具有
较高的知名度。
随着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 宁波的农业也逐渐向现代化 、规模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 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和农业结
构调整。
服务业
宁波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中尤以港 口物流、金融、旅游等为主导产业。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强与国际城市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国 际化发展。
扩大对外贸易
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提高宁波在全球贸易格局中 的地位。
提升国际影响力
举办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等活动,提高宁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宁波是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近代历史街区中的灰空间

宁波近代历史街区中的灰空间

“暴露的”,“安全的”与“受威胁的”o,灰空间使人游穆于insider和outsider之间,当你作为insider时,你作为场所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对场所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当你作为outsider时,你基于对场所的关心和兴趣来体味场所,从而了解场所的本质意义。

二灰空间的基本表现形态宁波近代历史街区中的民居主体上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格局,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受中西合璧的早期石库门和花园洋房形式。

无论是在传统民居还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民居中,都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灰空间”,它们记录着这个城市曾经的生活表情。

集成了相熟相亲的历史家园感(图1)。

固1灰空间基本形态示意(以宁波月湖西区中营巷8号为例)其基本形态可以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巷弄1961年,简·雅各布斯提出了“街道芭蕾”(StreetBallet)的概念,她视街道(特别是人行便道)为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器官”·。

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玩耍,邻居们在此散步聊天,街坊邻居们在上班途中会意地点头问候,它提供了丰富的可能行为空问。

传统宁波的美在于它的巷弄,这里上演着甬昧“街道芭蕾”。

在使用功能上,巷直接连通街面,是供人、车来往的干道,巷两侧的灰空间,具有邻里交往、闲聊和交●RelphEClassicsInhumangeography怕“BIted,Placeandplacelessness.ProgressinHumanGeographMⅦlume24.Number4.1Deoember2000●【i口拿大】筒·雅各布斯羹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童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688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五1易等功能,一般为十字、丁字或回路型。

宁渡为平原多水地形。

过去的交通主要靠水运,古时城区河网密布。

所以巷的走向受水道的影响较大,形态上表现为自然而不中规矩。

巷平均宽度为4~5米,空间高宽比例为2l~11。

弄用于家庭与外部韵联系,弄是过渡性灰空间,一般只适合步行,平均宽度为1.5~2米·一般为尽端式,空间高宽比例为1;1~1·5。

城市街区尺度的历史演变——以宁波为例

城市街区尺度的历史演变——以宁波为例

城市街区尺度的历史演变——以宁波为例黄伟锋,丁钧元,缪丹摘要:本文从“街”与“街区”本义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城市街区的特征、尺度等,总结影响古今中外城市街区尺度的主要因素、认知变化以及发展趋势。

这里以江南水乡城市——宁波为研究样本,选择三个不同时代片区进行数理实证研究,总结出城市街区尺度变化大体上遵循“传统小尺度街区——大尺度街区——回归小尺度街区”的历史演化规律,提出尺度为200m ×150m左右、面积为2~3公顷大小的小街区尺度比较适宜。

关键词:街区尺度,街区划分,宁波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并明确“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立即围绕“拆除小区围墙,推广街区制”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拍脑袋决定展开激烈争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街区制”、城市街区是如何形成演化的、什么样的街区又是“尺度适宜”的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街”与“街区”本义出发,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城市街区的特征、尺度等,总结影响古今中外城市街区尺度的主要因素、认知变化以及发展趋势,并以江南水乡城市——宁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水乡特色城市街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1 街与街区1.1 何谓“街”“街”汉语的意思是指居民区、城镇中交通功能较完善、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通常指开设商店的地方。

从中国汉字来构成来看,它是个会意字,双人旁构字,以行人为主,强调人流熙熙攘攘,人气很旺。

“街”对应的英语是“street”,它解释一为“A public way or thoroughfare in a city or town, usually with a sidewalk or sidewalks”,即城市或城镇中的公用路或大道,通常有一或多条人行道;解释二为“A public way or road along with the ho uses or buildings abutting it”,即街道两侧有房屋或建筑物的公用道路。

2023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3年北京海淀区高三一模地理试题及答案

I海淀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三地理W23.04本试卷共·8页,JOO分.考试时妖90分管j1.考生务必将答案特在特届卡上,在试在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岳和1答阁卡-J手交问.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囹1为某邮轮航行线路示意图。

读固,完成第i、2题。

I.图示航线A.东西跨度大于2万千米E硝每护乒&� 寸3伊, .P_ -. I -…一,�2.1咽’8.位于太平洋,跨越两大洲|乎←-…一一’一··. 卢c.北半球航段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 )\:1~\. . ·.D南半球航段熙凤的影响,顺风而行队夺£必←-..-'...--�↓2.12月川后,船员可能观察到刷理即「均可气、吧�l2JJ l7日A昼变短夜变长同-M…二;.12Jf 1λJ23°26'8.日落西北方向卢r12伊ISO" 180°,so•c.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D.正午日;影由朝北变为朝南圈2为某处,地质剖面和海水深皮变化示意凶。

读图,完成第3,4题。

3.据困推断,该地比甲断层形成时间晚于三叠纪15 岩层①与②的形成环境相同c.保罗纪气候干旱,植被稀少0.石炭纪友坐过数次海陆变迁因l阁2a �----→海水深度i飞........�怯融砂旧居γ.幌lf.: EEJn谷去军i B胞淀岩画:囡皑层头回附f> 田石灰料/蜗居!一·地层界线4.乙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形成过程最可能是A.侵蚀搬运一断卸下陆一固结成岩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一当导报侵入8.团结成是」揣紫用;1出一地先抬升。

-回结成岩-挤压拱起←风化侵蚀占住,而有效辐射足地面辐射与池,ro吸收的大气i延辐射之差,,;..示地而客l乐损失的热量。

副3为甲、乙丙地池边有效辐射年变化示意囚。

建设新城: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选择

建设新城: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选择

较小、 密度较低、 功能分工明确, 这个阶段
新城在功能、 形式等方面大体相似, 强调独 立和平衡, 具有代表性新城是斯蒂文内奇和 哈罗。进入 5 年代,英国人1与小汽车快 0 3 速增长, 人们对住房、 工作和休息要求拥有 更多的选择自由, 密尔顿 ・ 凯恩新城代表了 这种变化趋势。 英国 “ 新城运动”思想在世 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同一时期各国相继以这 规划思想来解决大城市的问 出现了像 题, 瑞典魏林比、芬兰塔皮奥拉、美国雷斯顿、 日本东京多摩等一大批环境优美、 宜于生活 的新城。 3 国内 . 新城建设 国内最早的经济特区深圳起初是以外向 型工业起步, 现在已发展成综合性很强的城
院、 公共交通等一切必要设施, 并有相当数 量的就业机会。 之后新城概念逐渐发展, 强 调新城充满机会和选择自F、 h 交通方便、 多 样化、吸引人且有充分的物质设施。 总之, 新城的思想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 城市来疏解大城市的基础之上。 新城的概念 强调相对独立性, 并对涌入大城市的人1起 3 到一定的截流作用。 2国 . 外新城建设 英国从4 年代初至7 年代末为了疏解 0 0 大都市人1、 3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先后发展 了三代新城。 值得借鉴的是英国创建新城 目 标之一是创造出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 平衡 的和独立自 足的新城, 十分强调人1和就业 3 机会的平衡性是新城建设的必备・ ■● 02 9
建设新城 :
宁 波 城 市 空 问发 展 的 战 略 选 择
。 陈 蓉
从宁波的城市形态发展看, 三江片的建 设, 长期以来是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驱 动下, 以母城为中心向外蔓延。 虽然近两年 在旧城内也走了一些内涵式的发展道路, 但 总体上仍I是沿袭” E I 摊大饼” 的扩展模式。 随 着边际成本的不断提升, 这种建设模式已越 来越不适应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单纯依托 于母城的建设,即使是再高、再长期的投 入, 由于其成本的不断上升, 其产出是怎么 也高不上去的, 其结果必然是高投入、 低产 出。 而同样的投入, 如果是放在新区,由于 成本低, 产出则容易提高。 同时新城建设对 减轻老城建设的成本,能有所裨益。所以, 从某种程度上说, 宁波的城市要在未来的十 年里抢占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竞争的制高点, 抑或是适应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就必须在 城市形态的战略布局上有所调整, 建设新城 将是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1 新城的概念 .

宁波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宁波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宁波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是必然趋势,不仅在世界如此在中国更是,城市化是一个规律性、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其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宁波的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市规模及结构问题(1)现有城市规模、人口规模与城市定位尚有较大距离宁波定位为一个大型城市,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将达到700--730万,其中中心城人口将达到250万,而现状市域人口仅596万,中心城人口仅120万;中心城建成区面积将达到355平方公里,而现状仅127平方公里。

如果按照现有布局发展,很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

因此,必须深刻研究城市形态布局,合理构筑大都市框架,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

(2)老城区已经出现“城市病”在宁波老城建设中,城市发展的成本急升,各种功能在狭小的空间里重叠发展,历史名城遭到破坏,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城市形象特色逐步丧失,“城市病”问题已经发生或初现端倪。

(3)城市空间结构亟待调整结合宁波的实践,从城市形态上看,三江片的建设长期以来是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驱动下以母城为中心向外蔓延,近两年,虽然在旧城内也走了一些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但总体上仍旧是沿袭“摊大饼”的扩展模式。

二:产业集聚度不够,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的问题(1)产业集聚不够宁波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非农就业人口的集聚主要是由工业产业的集聚扩大而导致的。

反过来,产业集聚不够将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

近几年,宁波产业集聚程度水平仍然较低。

改革开放20年来宁波“轻、小、散”的产业结构特征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这种状态的产业本身就业容量小、产业竞争力低下,很难与宁波“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相称。

(2)第三产业不够发达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推动力。

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进入工业的中后期,各主要城市普遍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现状及发展趋

摘要:本研究文章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

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对其发展方向给予一定的个人建议和指出一定的发展问题。

关键词:港口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发展宁波
一、概述
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

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河道、水源及港口运输作用对城市的交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重要影响。

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

以宁波这一典型的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港口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宁波城市(合称宁波六区)空间包括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构成的老城区(三江片)、镇海、北仑两区及新并入市区的鄞州区,结合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探求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趋势,进而促进宁波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区概况
宁波,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

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1844年,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中的一员,由近代资本主义港口城市到现代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港口对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宁波港已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三、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
基于详实的历史资料,由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总结出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历史演变。

随着宁波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海岸港的迁移,城市空间形态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如图2所示)即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985年镇海县的撤销,宁波空间发展成一城两镇(一城——老城区,二镇——镇海区、北仑区)的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3.1 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但宁波的行政区域在唐代以前屡次更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821年(长庆元年),明州(今宁波)州治从鄞江小溪(今鄞州鄞江)迁至三江(甬江、余姚江、奉化江)口,并筑内城,标志着宁波建城之始,892年(唐景福元年)建成了宁波之郭——罗城,从此,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

明清以前,宁波作为内河港城市,城市规模非常小,形态基本以点状为主,如《管子》所说,倾向于“因填材,就地利”的模式,点状小镇主要位于余姚江、奉化江一隅,城市腹地狭小,以宁绍平原为主。

3.2 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 1844年(鸦片战争),宁波正式开埠,原有城市点状形态逐渐壮大,江北港址逐渐形成。

宁波城市规模逐渐跨过奉化江和余姚江,向江东、江北发展,宁波老城被分为海曙、江东、江北3区,形成块状城镇,民国初年,宁波地方政府“堕城垣,兴市政”,拆除了旧城墙,城市空间形态进一步发展,沿三江轴向蔓延,空间
形态由块状向星状演变,此后一直到1970年,宁波仍作为内河港城市,它的城市空间也基本上是民国时期沿袭下来的块状单一集中型。

3.3 80年代的不连续组团状群组形态 1974年,宁波镇海港的开发,标志着宁波河口港的形成,城市形态形成“一城一镇”(老城区,镇海)飞地式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

20世纪80年代末,深水良港北仑港的开发,标志着宁波港已演变成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宁波在甬江口形成两块不连续的飞地,形成“一城二镇”飞地式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

3.4 90年代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90年代以后,依托港口优势及宁波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内填外展速度加快,甬江新区、大榭岛、小港经济开发区规模的逐渐形成,宁波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空间形态扩展加快,城市各组团处于一个由向心集聚向三者之间互相离心扩散的趋势,形成沿海岸发展和沿甬江发展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四、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如表1所示,2003年底宁波市市区区域增加1527平方公里,这是因为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鄞县,设立宁波市鄞州区,并于4月19日正式成立。

这就意味着宁波的市辖区由5个增加到6个,城市市区规模扩大。

其中,划分城市建成区可以反映一定时间阶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形态和实际使用情况,自200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宁波市建设区的范围扩大明显,特别是近几年宁波市城市化区域的扩展已将近是21世纪初的4倍。

宁波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及建成区面积的变化,总体反映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发展速度及趋势,在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区位、自然条件、社会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其中,港口的发展是促进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体现了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的基本特征。

进行宁波城市空间形态优化机制的探讨,根据宁波发展的现状,主要突出利用深水港优势,实现以港兴市。

4.1 利用区位优势,拓展港口发展空间,加强港口一体化建设
4.1.1 区位优势明显。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长三角的出海口,我国东部沿海黄金海道的中心位置,也是亚太经济区、太平洋西岸的中心。

自唐宋以来,宁波就是我国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城市,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使宁波融入长三角核心区,宁波城市的空间形态将实现从“沿江时代”到“沿海时代的跨越”。

宁波港的腹地延生至浙北,这就意味着在城市空间形态上,杭州湾南岸一带将成为宁波市区的新城区,形成北部都市区,沿海地带将成为大型工业布局之地。

杭州湾跨海大桥重塑了长三角南北两翼交通大平台,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共同构成长三角未来的菱形城市空间格局,特别对于宁波而言,形成了显著的“同城效应”。

4.1.2 港口和海上交通条件优越。

加强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建设进程,强强联合,甬舟一体将形成南北两大港区,一是北仑-镇海-金塘-舟山北部港区,二是梅山-六横-象山南部港区。

因此,宁波沿海的港口功能将发生重组,伴随着宁波港口的转型升级,宁波沿海地区(北仑-梅山)需要建设一座区域性新城,从而带动整个甬舟大都市区的全面整合与空间结构的调整。

4.1.3 现状机遇分析。

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省获批的一个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标志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作为浙江省目前唯一的保税港区,在全国全省沿海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宁波空间形态
4.2 良好的商务金融和政策环境,建设长三角南翼最大商务CBD
4.2.1 商务金融环境良好。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宁波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交通通畅性很好,开展商务活动交通十分便捷;第二,宁波环境优美,商业发达,境内外企业在宁波开展进口贸易享有一流的商务环境;第三,宁波经济运行规模效应好,资金供应充裕,在宁波开展国际贸易享有一流的金融环境。

宁波鄞州区南部商务区是政府引导形成,分担主要老城区的经济发展压力而建立起来的副中心。

宁波经济发达,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大的CBD中心,最早的CBD中心在老三区的天一广场附近,鄞州作为宁波城市市辖区最大的一块地域正积
极构建长三角南翼最大的商务CBD,宁波鄞州南部商务区在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中将成为宁波城市地标。

4.2.2 形势政策分析。

2002年宁波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保税区、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进一步鼓励境内外企业扩大进口贸易及宁波保税区管委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宁波政府设立专项资金进行贸易开展,这就加强了宁波空间形态整体的内外联系。

4.3 港口竞争激烈,临海区域环境破坏严重,宁波南部面临边缘化威胁
4.3.1 竞争环境激烈。

上海港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东亚航运中心,中国龙头港口,因为上海港的存在,宁波港城在空间形态上的辐射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另外,宁波的城市职能受限。

杭州是省会城市,是浙江省的经济、政治、教育的中心,在土地利用上,宁波构筑大都市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4.3.2 南部区域边缘化危险。

以商业、港口经济着重发展的经济形态使宁波南部地区面临边缘化危险。

宁波目前及未来几年发展重点在于中心区和宁波北部,宁波城市化目前仅推进到鄞州区,对于奉化这种不紧临跨海大桥的城市,融入宁波中心区又受鄞州区阻隔,城市化还有一定年限,这就限制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向南扩展的进程。

4.3.3 主要挑战分析。

资源粗放式开发对宁波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在新城区的形成过程中,原有老城区必须实现智能过渡,以避免造成重复建设,而大量临海型工业的建设对宁波的生态环境,尤其是脆弱的滨海过渡带造成巨大生态压力,不利于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总结
纵观宁波港城的发展历史,其间港口和城市的地址和繁荣程度几度变幻,城市的变迁与港口的变迁息息相关,数百年来造就了宁波城市的发展,空间形态的变化,随着东方大港的崛起,要继续推进“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战略的同时,在现代化上,宁波要注重发展科技发展,商业繁荣,未来宁波将充分依托大上海,并将以结构调整、功能提升和布局优化为三个着眼点,大踏步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迈进,使宁波真正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