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2课《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任务一: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对每个季节美的理解与感悟表现出来,既给了每个人发表独到见解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敢于表现与表达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四季美的理解与感悟。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景物的动态变化,体会其中美的意境。】导入:我们都曾经历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季的早晨,但我们很少能像作者那样,用细腻的笔法传达真切的感受。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呢?这节课我们将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摄像师,拍摄下四季最美的景物,感受四季的独特韵味。

(一)小组合作学习:四季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进行描述的?

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带给你“画面感”的句子,填写在表格内。并思考它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二)全班交流。

1.春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白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漂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明确: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天空颜色的变化过程及其动态美,也体现了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2)播放春天黎明的图片,引导想象。

教师旁白:天与海连成一片,波涛滚滚。这时,天边冒出红色的尖,渐渐地泛白,黎明即将到来,突然红光跳出了海面,云被染红了,海也被染红了,大海活跃起来,荡漾着。这时,一个火球缓缓升起,海面彻底被染红了,太阳升起来了。整个天、整个海都红遍了。

(3)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了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了春天的动态美。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黎明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4)配乐朗诵(播放《春之声》音乐)

板书:春天——黎明(东方天空颜色的变化)

2.夏之美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即使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二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明确:这一段通过对夏天夜晚的描写,写出了萤火虫翩翩起舞的景色最美。

(2)播放夏天夜晚的图片,引导想象。指名学生描绘画面。

一个漆黑的夜晚,镜头慢慢转向天空,那几颗泛着点点微光的星星,给人以高远与深邃的感觉。镜头再由空中转到地面,十分宁静的夜晚出现了几只萤火虫,使安静的夜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

这时,晴朗的夜里下起了微微细雨,伴着沙沙的细雨,几只萤火虫打着它们特有的小灯笼飞来了,微微的亮光在细雨中越发朦胧了,这让观众在视觉上体验到了一种迷离的气息。夏天这一段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静态的美,一种是动态的美。萤火虫的设计

是点缀夏天色彩最富有特色的一笔。

(3)教师小结:这个画面有动有静,以动为主,意境非常优美。作者通过蒙蒙细雨中翩翩飞舞的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凸显了安静的夏夜中的动态变化,让人感到惊喜。

板书:夏天——夜晚(细雨中翩翩飞舞的萤火虫)

(4)指导朗读。

想象画面:体会夏夜静谧的氛围,通过轻柔的语气感受夏夜三种不同的景致。朗读“翩翩飞舞”“闪着朦胧的微光”等词语时,要突出安静的夜晚中的动态变化,让人感受到惊喜。

3.秋之美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1)明确:这一段写秋天的黄昏,以时间顺序呈现了夕阳映照西山与夕阳西沉两幅画面,夕阳映照西山是以视觉效果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归鸦和大雁的“急急匆匆”“比翼而飞”;夕阳西沉是以听觉效果为主要内容,风声与虫鸣声使人心旷神怡。

特色:作者没有写秋天我们司空见惯的枫林、落叶,而是重点描写了归鸦和大雁,并赋予它们以情感,使画面有了动态感。

(2)播放秋天黄昏的图片,引导想象。指名学生描绘画面。

(配乐萨克斯曲《回家》)

镜头中出现夕阳快要落山的情景,此时梦幻式的虚光中依稀可见人们急匆匆回家的身影,乌鸦嘴里叼着小虫快速地扇动翅膀飞回窝里,等候许久的小乌鸦看见后急切地叫着,不停地扇动着稚嫩的翅膀。镜头慢慢转到空中,天空中出现几个黑点,渐渐近了,原来是一队大雁,它们不时变换着队列。队形虽是不断地变换,但无一只掉队。大雁渐渐地飞出了镜头,此时镜头中只有日落山头,绯红渐渐隐退,深夜已悄然来临,一阵秋风吹过,掀起落叶,仔细听,落叶沙沙声中伴着蝉鸣、蛙叫,此时镜头由远及近,最终聚焦停在黄绿相间的叶子上的蝉。

板书:秋天——黄昏(归鸦与大雁)

(3)配乐朗诵(配乐萨克斯曲《回家》)

4.冬之美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

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1)明确:第4自然段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冬天早晨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了清晨到中午不同的美丽景色,写出了雪的静、白、美。从“铺满白霜”与“熊熊的炭火”可看出有动静对比、色彩对比,同时从“熊熊的炭火”与“一堆白灰”可看出有形状的对比,表现了冬天早晨的闲适。

(2)播放冬天早晨的图片,引导想象。指名学生描绘画面。

冬季的早晨,在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小木屋,被环抱在黑青的松树中。天上飘着雪,松树的尖已被染白。镜头转移到空中,树顶上的太阳似乎很吝啬,只有些许的光,镜头回至地面,这时一个女子手捧着暖和的炭炉从屋里走了出来,穿过廊下,抬头望着天,看着无数的小雪花如同水晶一般纷然落下。镜头中出现远处的山、冰雪、天空。阳光折射出雪的晶莹、山的朦胧、天的洁净。镜头对头顶的正午的太阳进行特写,再转至炭火盆,盆中只剩下少许的炭火和白灰,以及淡淡的轻烟徐徐升向天空,以动写静,满溢着冬的充盈。

板书:冬天——早晨(闲适)

(3)指导朗读:结合冬天早晨的闲适,朗读时可用舒缓的语调,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炭火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

任务二:回归全文,指导背诵

1.在作者的笔下,春天黎明的天空,夏天夜晚的萤火虫,秋天黄昏的归鸦、大雁、风声、虫鸣,冬天早晨的火盆,各有无穷无尽的美。学了这篇优美的散文后,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呢?你能把它背诵出来吗?

2.背诵课文。

(1)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练习背诵。

背诵提示

春:一点儿一点儿、天空、红晕、彩云。

夏:固然、也有、即使……也……

秋:展示夕阳斜照、点点归鸦、成群结队的大雁、夕阳西沉等景物图片。

冬:落雪——铺满白霜——无雪无霜——熊熊炭火——手捧火盆——寒气渐退——变成白灰

(2)同桌互相练习背诵。

(3)指名任选一个季节,展示背诵。

(4)全班配乐集体背诵。

任务三:拓展延伸,仿写文段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知识,推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1.发现写法。

观察学习单中的表格,说说你发现了哪些写景方法。

①对于生活中的景物要进行细致观察。

②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合理地使用连续动词等进行表达。

③运用“五感”从不同角度描写。

④借景抒情,把情感融入的到所写景物中。

2.仿写文段。

清少纳言的文字简洁、清新,有独特的韵味,值得我们学习。同学们,请你选取一处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对其颜色、状态、声音、形状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描述,试着写一写,表现景物的动态美,表达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大自然四季美景的喜爱之情。

3.推荐阅读。

喜欢春天的同学,可以去读读朱自清的《春》。汪曾祺的《夏天》中写了很多夏天的植物,可有意思了,喜欢夏天的同学可不要错过了。喜欢秋天的同学,可以去看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喜欢冬天的同学可以去读读《济南的冬天》,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积累关于四季的词语和古诗。

2.根据“推荐阅读”要求完成阅读任务。

板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2课《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任务一: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把对每个季节美的理解与感悟表现出来,既给了每个人发表独到见解的机会,又锻炼了学生敢于表现与表达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四季美的理解与感悟。边读边想象,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景物的动态变化,体会其中美的意境。】导入:我们都曾经历过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日的黄昏、冬季的早晨,但我们很少能像作者那样,用细腻的笔法传达真切的感受。怎样才能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对话呢?这节课我们将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变换角色,把自己当成摄像师,拍摄下四季最美的景物,感受四季的独特韵味。 (一)小组合作学习:四季的美体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进行描述的? 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带给你“画面感”的句子,填写在表格内。并思考它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二)全班交流。 1.春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白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漂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明确: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天空颜色的变化过程及其动态美,也体现了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2)播放春天黎明的图片,引导想象。 教师旁白:天与海连成一片,波涛滚滚。这时,天边冒出红色的尖,渐渐地泛白,黎明即将到来,突然红光跳出了海面,云被染红了,海也被染红了,大海活跃起来,荡漾着。这时,一个火球缓缓升起,海面彻底被染红了,太阳升起来了。整个天、整个海都红遍了。 (3)教师小结:作者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了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了春天的动态美。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春天黎明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喜爱之情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4)配乐朗诵(播放《春之声》音乐) 板书:春天——黎明(东方天空颜色的变化) 2.夏之美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即使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二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明确:这一段通过对夏天夜晚的描写,写出了萤火虫翩翩起舞的景色最美。 (2)播放夏天夜晚的图片,引导想象。指名学生描绘画面。 一个漆黑的夜晚,镜头慢慢转向天空,那几颗泛着点点微光的星星,给人以高远与深邃的感觉。镜头再由空中转到地面,十分宁静的夜晚出现了几只萤火虫,使安静的夜增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 这时,晴朗的夜里下起了微微细雨,伴着沙沙的细雨,几只萤火虫打着它们特有的小灯笼飞来了,微微的亮光在细雨中越发朦胧了,这让观众在视觉上体验到了一种迷离的气息。夏天这一段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美:一种是静态的美,一种是动态的美。萤火虫的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 22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第22课《四季之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背诵课文。 2.能力与方法培养目标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读: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季之美》这篇文章。品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每一段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分别描写了每个季节中的哪些景物? 二、课文精讲 (一)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提问: 1.本段写了什么?(写了春天黎明的景色,主要描写黎明的天空和彩云) 2.本段的第一句是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一句是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第一句总写春天最美的时候是黎明,后面抓住了黎明时分的天空和彩云来写点出了黎明时分的美丽。) 认识中心句:中心句是指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自己的态度,抒发自己情感的句子。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3.文中写“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为什么这样写? (说明日出时的速度很慢。) 4.“染”字用的好不好?这样写的好处?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赋予天空以动态美) 5.本段描写的景物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动态) (二)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提问: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第一句) 2.作者写了夏夜的哪些美景? (作者写出了夏夜三种不同情况下的美景。第一种是明亮的月夜的美景,第二种是漆黑的暗夜的美景,第三种是蒙蒙细雨的夜晚的美景。) 3.本段描写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动态) 小结:这一段描写了夏天夜晚三种不同情况下的美景。

部编版《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教案(共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2.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写景散文,全文四个自然段,春、夏、秋、冬各为一段。三百多个字,篇幅简短,结构简单,每段开头,作者开门见山点明季节中最美的时刻,后面语句作者就抓住这一时刻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进行描述。寥寥数笔,用优美的文字选择了四季的典型事物,通过对事物微妙的感觉,敏锐地捕捉了一年四季各自的特色和情趣,读来令人饶有趣味。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善于观察,才有所感。在清少纳言的眼里,四季之美在四时:春天的黎明,鱼肚色的天空与红紫云彩交融;夏天的夜晚,萤火虫着实迷人;秋天的黄昏,点点归鸦、比翼联飞的雁群,传递着回家的温暖;冬天的早晨,火盆是和谐的保障。在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细腻而真挚的情感,溢于言表,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清少纳言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对于本文中汉字的间架结构、字音字形等可以通过自学、互学等方式解决。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通过字里行间的语言来体会作者在众多的景物当中,选择这种带有淡淡忧愁的景致来进行描写,即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这样的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情朗读、延伸联想等策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精品教案

22四季之美(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旷、怡、凛、冽、逸”5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晕、蒙”等,会写“黎、晕”等9 个生字,会写“翩翩飞舞、比翼而飞”等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了解一年四季中不同的景色,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变化的方法。 5.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旷、怡、凛、冽、逸”5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晕、蒙”等,会写“黎、晕”等9 个生字,会写“翩翩飞舞、比翼而飞”等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图片导入。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朝霞、迷人的萤火虫、南归的大雁、早晨的白霜。认真观察图片,你能判断出每幅图片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吗?你能判断出图片中描绘的是一天中的那段时间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片中美丽的景色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展示图片: 教师提示:春天,生机勃勃,万紫千红;夏天,烈日当空,晴空万里;秋天,天高气爽,金灿迷人;冬天,雪白一片,北风呼呼。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22 四季之美)学生齐读课题。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眼中的一年四季的美景。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播放一年四季的风光图,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趋力,把学生自然地引到本课的主题——四季之美。】 二、展示资料 1.作者简介: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的女官。 她的随笔作品《枕草子》执笔于在宫中供职的时候,成书于离开宫廷之后。作品记叙她在宫廷里的所见所闻,作者出身于中层贵族,这部作品虽然反映了社会等级之间的不平等和对时代的忧虑,但是着力渲染的还是对皇后定子的赞美,对日本贵族社会的肯定。 在《枕草子》之前,日本已经出现了物语文学和日记文学,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奠定了基础 2.作品简介:《枕草子》也是日本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是她在皇宫中担任官职时写成的许多片段见闻和感想,共300篇,有用列举的方式描写事物的篇章,有女人独居的随笔,也有回忆。她说:“这本随笔本来只是在家闲居无聊的时候,把自己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的,并没有打算给什么人去看……”然而,清少纳言凭着自己敏锐而纤细的感觉,用文字留存了眼前掠过的一些美好的形象,营造了一个清纯诗意的世界,丝丝缕缕,星星点点,轻如涟漪,淡如微云:“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夏天是夜里最好。冬天是早晨最好。”“(春天)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夏天)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秋天)乌鸦都要归巢去 ( ( (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四季之美》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优美词句,进行批注,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在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梳理中,发现作者细腻的观察、写作的独特视角和优美的动态描写。 3.在对《四季之美》的三种译文的赏析中,进一步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初步感受不同译文的风格,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任务单(提前布置作业)、阅读材料(三种译法)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凭借学习任务单,小组交流自学情况。(8分钟) 1.复习导入:在清少纳言的笔下,四季最美的分别是什么时候呢?(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黄昏、冬天早晨) 2.回顾学习任务单,强调学习任务: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发现写法的巧妙之处。 3.出示思考交流一:组内依次交流学习任务单,组员都说完后,看看大家的哪些观点哪些想法是相同或相似的,用红笔圈画出来。 学习任务二:集体交流学习,体会独特韵味。(20分钟) (一)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汇报,同学们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提升。 预设一:春天黎明 1.用一句话概括黎明之美。(黎明最美是色彩变化。) 2.关注叠词,体会运用叠词的好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一点一点”慢读,“微微的”轻读,“红紫红紫”重读,要读得有层次感。 预设二:夏天夜晚 1.三种月夜——独特视角

(1)将众多描写明亮月夜的诗文与清少纳言对夜晚的描写进行对比,感受清少纳言视角的独特、观察的细致,体会这属于清少纳言的独特韵味。 (2)师生配合朗读本段,老师来读明亮的月夜,男同学读漆黑漆黑的暗夜,女同学读蒙蒙细雨的夜晚,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本文的独特韵味。 2.萤火虫——动态描写 (1)夏天夜晚最吸引作者的就是萤火虫,作者描写了它们飞舞的样子,这种描写方法就是动态描写。 (2)通过朗读,表现萤火虫的动态之美。 (3)请学生寻找课文中其它采用了动态描写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本文动态描写之美。 预设三:秋天黄昏 1.本段都是动态描写,请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 2.文字是静止的,想象是无穷的,静止的文字却能带给读者无穷的想象,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 3.请学生带着想象,再来有感情朗读本段。 预设四:冬天早晨 1.通过“闲逸的心情”“未免令人有点扫兴”发现景色背后人的情感。 2.浏览全文,从其它段落寻找“人”。 3.小结。由景入,由人出,景的背后是人,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预设五:每段首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作用一致,齐齐整整,富有美感。 (二)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学习任务三:赏析三种译文,积累语言文字。(10分钟) 1.简要介绍《枕草子》的成书过程及其特点、地位。 2.出示《枕草子》的400年前日文手抄本、现代印刷体,及卞立强、周作人和林文月的中文译文。 3.学生阅读三篇译文,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译本。 4.简介三位译者,帮助学生体会由于每位译者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不同,同样的原文在不同译者笔下会呈现出了不同的样态,看似相同,又有不同,它们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本课小结(2分钟)

部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部编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22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能从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找出景物的变化,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趣,通过对前面古诗词的学习,我们体会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第2篇课文的学习。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四季之美 3.相信课前同学们已经初读课文,进行了充分的预学,看看这些词语你读准了吗?学生读词语,老师相机点拨。 4.通过预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这是一篇散文,字数不多,但是非常生动。 学生:我知道了作者清少纳言,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女作家,姓清,“少纳言”是她在宫中

任职的称呼,著有《枕草子》,为日本最早的随笔作品集,她的散文诗作,文字简洁精当、诗意醇厚、感情真挚、娴静委婉。 5.填空。本文的作者是(清少纳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_(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随笔作品有《枕草子》。 6.学生: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四季之美》选取于《枕草子》的“物尽”类。作者凭着敏锐而纤细的贵族化、女性化的感觉,捕捉眼前掠过的一-些美好的形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生活的),构造了一个清纯优美的诗意世界。 7.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块二:联系实际,整体感知 1.同学们四季之美,人人都能写,如果让你写四季之美,你会写什么?比如春天你会写什么? 学生:我会写春天的小溪,冰雪融化的样子。 学生:我会写春天的山和树。 学生:我会写春天的桃花。 2.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作者写了什么呢? 学生:《四季之美》是一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散文。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最有特点的美。通过动态描写来体现四季不同的美,表达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3.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4.归纳:是的,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这两种。介绍事物的发展,一般用时间顺序;介绍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适合用空间顺序。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所写内容来确定写作的顺序。 5.在作者眼中,春夏秋冬最美的时候分别是什么时候?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学生: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黄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6.归纳 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请同学们看,前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案

《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难点: 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下面的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出示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美丽的四季多姿多彩,吸引了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 对于清少纳言你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搜集到的关于清少纳言的资料? 预设: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的官职。她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的三大才女。随笔作品《枕草子》。 2.板书课题,读题(四季之美) (一)了解大意。 1.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找出表明这种顺序的词语。 预设:时间顺序。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边读边圈画出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 预设:春天最美--黎明;夏天最美--夜晚;秋天最美--黄昏;冬天最美--早晨。 3.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春天最美是黎明。

第二部分(2):夏天最美是夜晚。 第三部分(3):秋天最美是黄昏。 第四部分(4):冬天最美是早晨。 三、课文鉴赏 (一)春天之美。 1.小组之间汇总交流: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预设:鱼肚色、红紫红紫。 体现出春天黎明的什么特点? 预设:色彩美。 2.说一说:你还从哪里发现春天黎明的其他特点?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预设:从“染、飘”中感受到春天黎明的动态美,它是“一点儿一点儿”变化的。 朗读提示:节奏要舒缓,读的轻一些,要读出黎明时的宁静。“一点儿一点儿”要读的慢一些,表现出天空慢慢变化的过程。 (二)夏天之美。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夏季静谧的氛围。 哪几种不同景致的夏夜? 预设: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2.作者最喜欢哪种夜晚?原因是什么? 预设: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因为这些夜晚有萤火虫。 看,夏天的夜晚确实很美!翩翩飞舞的萤火虫给给夏夜增添了无限的乐趣!那谁能用欢快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朗读提示:语气轻柔,读出夏夜的静谧。朗读萤火虫这一部分时,要突出安静的夜晚中的动态变化,让人感到的惊喜之情。、 运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之间汇报第三、四部分的成果。 (三)秋天之美。 1.第三部分这些四字词语的意思,你都明白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四季之美》第二课时 部编版

《四季之美》第二课时 教材依据:统编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第22课 教材解析:《四季之美》是“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题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文章选择四季的典型场景,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鸟儿振翅飞翔、冬天早晨生火取暖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展现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前一课《古诗词三首》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动态描写,感受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对于培养学生的场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都是很好的范本,有助于学生结合文本句段的学习,结合生活实际,写出具有美感的某个景致,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迁移运用。文章段落清晰,句段表达很有特点,将热爱自然的情感和具体景色的描写有效融合,语言细腻,展现了令人心动的景物细节。尤其是体现动态描写的词句,用语准确,富有表现力,对于学生的借鉴表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于阅读写景类散文有一定的经验,能够借助文本的构段方式抓住课文的主要脉络和内容,具有基于段落的概括能力,需要向整篇内容把握有效过渡。对于优美词句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景色之美。对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初步的判断,能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特点。具有一定的生活观察经验,对于景色美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的词句进行动态描写是我们需要训练和提升的地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独特韵味。 2.把握课文的内容脉络,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想象、图文结合的方式,抓住重点句段体会动态描写对展现景物之美的作用。 3.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准确的词句和动态描写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写出印象最深的景致,营造美的氛围。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动态描写的作用,感受景色之美。 教学难点 感受在动态描写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融入对比、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四季之美》这篇文章。 板书:四季之美 2.听写词语。(出示课件9) 黎明红晕漆黑夜幕降临愈发 心旷神怡闲逸和谐扫兴 二、深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 1.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春天的美体现在哪里?写这一部分用了怎样的写法?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0) 认为春天最美的是黎明。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动态变化,描绘出春天特有的特点,体现出春天的动态美。 板书:春天----黎明(颜色的变化) 鱼肚白-----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 2.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抓住了夏天哪些景物,体现出夏天怎样的特点。(出示课件11) 生总结,汇报『phttps://www.360docs.net/doc/7319294301.html,』 板书:夏天----夜晚(萤火虫的动态) 夏夜萤火虫----迷人 3.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秋天的美体现在哪里。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2) 板书:秋天---黄昏(鸟儿们的动态) 乌鸦归巢成群大雁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4.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冬天美在哪里,你的心情怎样。(出示课件13) 生总结,汇报 板书:冬天早晨----落雪----闲逸 师总结:分析课文,我们发现,笔下的四季和我们常接触到的描写四季的文章不同。在描写四季之美的时候,只是抓住每个季节最具有代表性的美。

三、探讨写作顺序。(出示课件14) 我们再一次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采用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生总结,汇报(出示课件15)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是从“春、夏、秋、冬”这四个词语看出来的。 板书:时间顺序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这篇文章就是用时间顺序来介绍的。我们常用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这两种。介绍事物的发展,一般用时间顺序;介绍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适合用空间顺序。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根据所写内容来确定写作的顺序。(出示课件16) 四、布置作业。 试着用时间顺序写一写你喜欢的植物的成长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这是一篇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散文。文章采用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中最有特点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在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这些描写,来体现四季之美。同时,我还对写作进行了指导,效果良好。 2.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运用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内容,了解的写作意图。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较少,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

22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四季风光的视频吧(播放视频),看完这个视频是不是脑海中跳出很多关于四季的诗句?一起来背一背。春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夏天: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同学们积累的古诗词可真丰富!这得感谢你们的语文老师,也离不开你们自己的努力学习。给老师和自己一个大大的赞(竖起大拇指)!张老师今天来给如此优秀的开城中心小学的学生上课我感到非常荣幸和开心,看!一个个身板挺得笔直,一双双眼睛紧盯着老师呢!看起来特别有精神!就让我们保持愉快的心情、精神抖擞地走进今天的课堂好不好?上课!起立,师生互相问好,坐下。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板书好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2课《四季之美》(齐读课题),读出你感受到的美,再读。 2.在作者的眼中四季之美各有特点,可以说是各显其美、美美与共,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韵味,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领略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板书:独特韵味。 二、品读课文,感悟“四季之美”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想一想你觉得哪个季节写得最美?(预设学生说夏季最美)那么就请你仔细默读第二段,圈出第二段描写的景物,细细体会体会。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画批注,写下感受。开始读吧! 2.请生读夏天段,你在哪里圈画批注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指2生回答交流感受,相机指导朗读。这一段其实写了三种夜晚,哪三种?逐一出示本段三个夜晚和相关照片、视频,师引读:皓月当空,月光如水笼罩着大地(齐读第一句),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竟有无数像夜之精灵一般的萤火虫在自由自在地飞舞(全体女生读第二句),即使在我们不愿出门的雨夜,也有那一只、两只提着一闪一闪发出朦胧微光的小灯笼似的萤火虫为这雨夜增添了一份神秘(全体男生读第三句)。你觉得作者被什么迷住了?(指生答)这一静一动把清少纳言迷住了,她被这宁静月夜的背景下的闪着朦胧微光的萤火虫的动态之美迷住了,被这静中有动的夏天的夜晚迷住了。师生合作读本段,读出动态之美。板书:动态之美。“动”即运动,“态”为状态,作者把萤火虫那翩翩飞舞的运动状态写出来了,像这样的动态描写,本文中还有很多呢,请按照老师刚才交给你们的写景文的学法自学其余三段,回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2 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 教案

22 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整体设计思路 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旷、恰”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等13个词语,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通课文。 3、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难点: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策略 教法:深入研读、提炼写法。 学法:探究文本,感悟“美”。 教学过程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关于季节的词语?(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冰天雪地....) 2、古诗中的四季,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春天的桃花带来喜悦,夏天的荷塘充满生机,秋天的枫叶热情似火,冬天的梅花傲雪独放) 四时景物皆成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了解背景,走进作者。 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真实姓名不详。日本平安时期著名女作家。“清”取自她的家族姓氏“清原”,“少纳言”为她在宫中的官职。清少纳言出身官僚家庭,因家学渊源,自幼熟读《汉书》《蒙求》《白氏文集》等汉文著作,才华不凡。她的《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随笔作品集,被后世誉为“日本散文鼻祖”。 三、初读感知,体会不同。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 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 (设计意图:通过找的关键句,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归纳为按照时间顺序描写。) 2、初步感知课文,文中的四季哪个时间什么景物最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成受文所描写的景色之美,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独特写作视角。) 四、探究文本,感悟“美” 1.春之黎明 抓住天空与云彩的颜色体会这是一种柔和安静之美。体会动态描写。

22《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

《四季之美》教学案例(第二课时) 教材教学解读: 《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作者感受细腻、选材视角独特,字里行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篇幅短小,所写景致不多,但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文中的艺术感受方式和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特色。作者在文中咏唱了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四时之美,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膩真挚,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的感情。本单元教材以“四时景物”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略读课文《月迹》。本单元要求学生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四季之美》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作者描写景物时动静结合,尤其善于捕捉景致的微妙变化,因此本课对于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助的。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写景散文的鉴赏方法,有了一定的分析、欣赏写景散文的能力,但许多学生运用起来不一定准确、灵活;虽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粗读和初读上,思维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补充和本课相关的资料,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写景散文的魅力。故学习本课重在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翩翩飞舞”“比翼而飞”“夜幕降临”“愈发”“心旷神怡”扫兴”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关键句子体会景物的动态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 结合关键句子体会景物的动态美,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时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景物的动态美。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时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本课时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2课,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填?出示:本文作者按照______顺序描写了春天的_________,夏天的_________,秋天的_________,冬天的_________,展现了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2《四季之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22《四季之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两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清少纳言选择了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并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课文结构简单,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写出了四季各个季节不同的美景,营造出了美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四季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虽已初步掌握了写景散文的鉴赏方法,但许多学生运用得还不是很准确。虽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还不够深入,思维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故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写景散文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景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具体语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及景物的动态美。 4.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并迁移运用到课堂练笔中,达到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语句品读感悟,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及景物的动态美。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并迁移运用到课堂练笔中,达到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四季的美,使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审美体验。 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四季的风景图,并配以和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处于那样的意境中。 2.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出自一位日本作家之手。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她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清”字。她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官职,便取而为名,她是当时日本的皇后身边的女官。 (设计意图:四季图片与音乐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借助工具书、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解决疑问。 2.学习“黎、漆、幕、愈”等重点生字。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培养他们独立识字写字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什么景物最美?

部编版2020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四季之美第2课时教案

22 四季之美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 3.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重点 感受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 难点 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一、诗意导入,直奔中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这篇小散文,感受到洋溢其中的与众不同的美。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四季之美的图画中,去品味,去欣赏。 二、走进文本,品文悟味 (一)春之黎明 1.出示图片“黎明”。 2.请学生就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播放课文第1自然段录音。 4.指名学生读。 5.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描写颜色的词。 泛着鱼肚色红红紫红紫 6.读了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7.学生交流。 (二)夏之夜晚 1.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 2.说一说这一自然段写出了哪些夜晚的景色。 3.学生交流。 (明亮的月夜、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4.作者喜欢夜晚的什么?(萤火虫) 5.你们见过萤火虫飞舞的夜晚吗?(播放视频) 6.齐读“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7.你会用几句诗来表达这句话吗? (三)秋之黄昏 1.说说这一自然段中写到了哪些动态的景物。 (归鸦、大雁、夕阳、风声、虫鸣。) 2.想想文中用为什么用“点点”形容“归鸦”。

3.学生交流。 4.理解“比翼而飞”的意思,这个词语让你想到了什么?5.是什么让人“心旷神怡”? 6.同桌互读。 (四)冬之清晨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比较这一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区别。 3.比起“落雪的早晨”,作者更喜欢什么样的早晨? 4.作者“扫兴”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1.同桌分自然段互读。 2.根据课件,配乐朗读。 3.指名尝试背诵。 4.根据板书,学生背诵。 四、回顾写法,仿写景致 1.学生交流这篇课文的特点。 (文字不多,但让人印象深刻;景致不多,却让人感到美。) 2.学生尝试写一写自己观察的景致。 3.全班交流。 四 季 之美⎩⎪ ⎨ ⎪⎧黎明鱼肚色红晕彩云 夏——夜晚明亮暗夜蒙蒙细雨秋——黄昏夕阳归鸦大雁风声虫鸣冬——早晨满霜无雪无霜 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明白作者为什么采用相应的写法。在教学中,不讲写法,只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件中的情景展示,引导学生步入一幅幅不同的场景中,用语言描绘想象的景象。即使描绘得不生动,也无关紧要,只是带领着学生品味语言,从中体会独特的四季韵味。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设计《四季之美》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一.复习旧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四季之美》这篇散文,同学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笔下四季最美的分别是什么? 二.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图画中,去感受那洋溢其中与众不同的美。 三.理解运用 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第一段,说一说作者抓住了什么景物写的,天空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突然发生的吗,从 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第一段中,像这样写出天空颜 色慢慢变化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动态描写。 师: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的慢些,舒缓一些。谁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天空,一边试着背一背这段优美

的文字吧。 (二)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黎明的天空非常美丽。) 这段,作者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展示了天空颜色的变化。使我们看到了天空仿佛在一点点亮起来。 小组合作学习2—4段。 (一)默读课文2—4段, 1.圈出每个季节作者所写的景致, 2.用横线画出体现每个季节动态美的句子,并简单 批注。 3.谈谈你的感受。 (二)汇报2段 1哪组来说一说2段写了什么动物,它在干什么?想象萤火虫飞行的样子。 (漆黑漆黑的夜晚,突然来了一群小精灵,它们舞动翅膀,将这黑夜点缀的灵动,梦幻。这样的情景迷不迷人?) 师:像这样写萤火虫飞行样子的句子也是动态描写。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萤火虫的动态之美。谁愿意来读一读. (三)汇报3段 这样的动态描写,文中还有很多,你还发现了哪一句? A.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的朝窠里飞 去。

新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第二课时罗敏敏一等奖获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 -----聚焦语文要素品赏四季之美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编排了四篇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古诗词与写景散文自由组合,寄情于景,让学生跨越时空,跨越国界,领略作者笔下的景物之韵味,品味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独特的灵性与热爱。 本课选自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枕草子》。它是一篇以时间为序的写景散文,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归鸦回窠、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凸显了景物的动态美。文章寥寥数笔,饶有趣味,与课文扇面的四季插图,相互辉映,意境优美。本文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美”,与课后习题要求“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的动态描写”相呼应,四季之美,美在静的大背景下事物以动的形式存在,静是舞台,动是主角;静是积蓄,动是勃发;静是底色,动是亮点——动与静的完美结合,构成了独特的韵味之美。为了落实本课的语文要素,指导学生反复品味优美的词句,想象语言所描绘的画面,唤醒生活的记忆,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同时创设情境,对比阅读,读写迁移,尝试描写生活中景物的动态变化,初步感受一景一物的动态之美。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他们接触过写景的文章,但那些文章场景很具体,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风景。而这篇课文,作者采用片段式的写法,跨越时空,选取了独具韵味的四季风景,用“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这种体裁的文章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 所以,孩子们在表达的时候,只关注语言文字,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有一定的难度,表达不够清晰,对于文章表达方式的感悟显得很苍白,必须在创设情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