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空间研究

心理空间研究
心理空间研究

美国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旨在解释语言即时或实时的产生与理解的过程.心理空间理论从认知角度也对文学作品的语篇分析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即:语篇的处理与加工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网络的结构体.空间构造语、基点、焦点和视点这些概念已成为文学语言学分析的常用术语.

Fauconnier在其著作《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 1985)中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系统地考察人类认知结构和人类语言结构在认知结构中的体现。心理空间理论是意义建构的理论,包含句子意义的体现分割成空间。虽然该理论都是处理语言材料,但它在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心理空间是说话人谈论实体和其各种关系时建构的一些可能世界和有关某一领域的信息集装箱。通过心理空间对真值条件语义学中有争论的传统问题,如指称晦暗性(opacity)和预设等提出一个统一的解决办法。

心理空间理论认为,语言结构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和描写认知视角的不同的信息辨认度(accessibility),考察语言的用法是进行认知研究的重要工具。心理空间的各种连接或映现可使我们使用词语作为触发词(trigger)去指称其它心理空间中的另一目标实体,这些连接或映现包括语用功能(pragmatic function),转喻、隐喻和类比等。语用功能可把两个心理空间连接起来,例如作者名字可与该作者所著的书对应起来。有了这一功能,作者的名字可用来指称其著作就是一例,例如Plato takes up half of the top shelf of that bookcase。Fauconnier(1985)提出了辨认原则(principle of access)用来规范实体与指称的词语之间的关系。辨认原则认为,如果第二个认知域可从第一个认知域中辨认或在触发词与目标词之间有联系,那么一个命名和描写实体的词语(触发词)可辨认另一认知域的实体(目标词)。可及原则在意义的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空间建构和连接的基本思想是,当我们思维和谈话时,在语法、语境和文化的压力下,建构和连接心理空间。随着话语的展开,我们创造出一个心理空间网络。由于每个空间都来自于一个母空间(parent space), 而每个空间又有许多子空间,所以空间网络将是个二维点阵(two dimensional lattice)。在这个空间网络中,我们可以从子空间到母空间,也可以从母空间到子空间。

Fauconnier和Sweetser(1996)认为自然语言的语法包括对以下问题的部分回答:什么是起始点(基础空间)(base space)?什么空间是目前的视角?就基础空间而言,视角的位置如何?什么空间是焦点? 空间之间的连接和空间的内部构造如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心理空间理论应用于语法和思维过程的重要方面。

由于心理空间建构中所固有的信息分割和主观性,一些空间可用于可及其它空间和视角,有时甚至改变基础空间,而且一些空间对其它空间没有辨认性。因此辨认是关键。下面我来看看心理空间理论是如何解释晦暗性这一老问题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14) Max believes the woman with green eyes has blue eyes.

在基础空间,我们有“a woman with green eyes”, 并与“woman”和“green eyes”的特征相关联。”Max believes”打开一个新的空间M,其结构代表Max认为的事物将会建立。在这一新空间中,“ has blue eyes”与“blue eyes”的特征相联

系。可及原则在这里起了关键的作用:基础空间和新空间M相互连接起来,即基础空间中的”the woman with green eyes”与M空间中的“has blue eyes”具有对应关系和可辨认性。

注意这里有两种辨认“the woman with green eyes”的方法:一是通过以上的对应关系达到辨认;二是直接在M空间里与”has blue eyes”达到辨认。前者的视角在基础空间,焦点在M空间上;而后者视角和焦点均在M空间中,因此”has blue eyes”直接在M空间中得到辨认,并与两个特征“green eyes”和“blue eyes ”相连,产生了一个几乎矛盾的解读:Max认为绿眼睛的女人有蓝眼睛,其实她具有绿眼睛。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可解释指称的晦暗性心理空间的辨认原则。心理空间理论在近几年又有较大的发展,所研究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Fauconnier和Sweetser(1996)就是对心理空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文集涉及到语法、语义和话语分析等领域。这是心理空间理论未来的发展方向。Cutrer(1994)指出,语言中时态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相邻心理空间之间的局部时间顺序关系,并且跟踪视点和焦点的变换。Cutrer提出了一套由时态引导的心理空间连接的原则,并解释了我们用语言来构建时间和视点组织的方式。例如(15)(a)Max is 23. (b) He has lived abroad. (c) In 1990, he lived in Rome.

(d) In 1991 he would move to Venice. (e) He would then have lived a year in Rome.

我们从“Max is 23.”信息构建基础空间开始,使这一空间为焦点,并附加上Max过去在外国生活( Max live abroad)的信息。在句(c)中“In 1990”是空间构建词,建立新的焦点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其内容为”Max live in Rome”。在句(d)中新的焦点空间成为我们考察Max迁移的一个视点。与此同时1990相比,我们把1991看作将来,因此从这一视点,我们构建了另一个新的焦点空间

-----1991,其内容为”Max move to Venice”。在句(e)中,1990空间和1991空间仍分别为视点和焦点。其内容是相对于焦点1991的过去时间(live a year in Rome), 由此可见,空间的构建是由一系列事件,视角和焦点的变换组成的。4.2 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

心理空间的映现是人类思维组织的一部分。虽然语言为这种映现提供了相当多的素材,但映现本质上不是语言的,它们存在于概念形成(conceptualization)之中。随着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Fauconnier 和Mark Turner(1998)发现了反映许多语言现象中的一条重要的心理空间的认知操作----概念整合(conceptual blending )。概念整合包括建立相互映现的心理空间网络,并以各种方式整合成新的空间。

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其中两个称为输入空间(input spaces), 并在其之间建立跨空间的映现。跨空间映现创造或反映了两个输入空间所共享的更抽象的空间,即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第四个空间是整合空间(blended space),是从输入空间中进行选择性的映现而来的,它可以各种方式形成两个输入空间所不具备的突生结构(emergent structure),并可把这一结构映现回网络的其它空间中去。

Fauconnier 和Turner (1998)详细地讨论了概念整合的机制,张辉、李佐文(2001)已做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语言现象。

许多语言结构来自概念整合并系统地在形式上反映出来。形容词一般可引起整合过程。当我们关心在海滩上用铲子玩耍的孩子时,我们一般说”The child is safe”, “The beach is safe”和“The shovel is safe”,这里”safe”没有固定的特点可分配给”child”、”beach”和”shovel”。第一句指孩子不会受到伤害,而第二和第三句也是同样的意义,它们并非是”beach” 和“shovel”不会受到伤害。“safe”不会分配一个特征;但它促使我们联想起适合该名词和语境的“危险场境”(scenario)。形容词”safe”引导出一个“危险”的抽象框架,并具有受害人,地点和工具等角色。形名组合(例如“safe beach”)可促使我们把危险抽象框架与海滩上的孩子的具体情景整合为一个对孩子构成“伤害”的反事实场景,在这一场境中,“child”,“be

构成“伤害”的反事实事件(counterfactual event)。”beach”和“shovel”在危险框架中被分配了一定的角色。形容词并非简单的分配一个特征,而是促使建立一个概念网络,在该网络中,“危险”框架和孩子在海滩上用铲子玩耍的情景分别是输入空间。整合空间是孩子被伤害的一个反事实场景。Sweetser (1999)认为几乎所有的形名组合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概念整合,可能只有极少数的形名组合是语义特征的布尔数学的合成(Boolean union)。

隐喻具有整合网络构建特征。如隐喻”This surgeon is a butcher”强调了这个外科医生的笨拙以及引起的令人不快的后果。但这一推理并不仅仅从”butcher”的认知域到“surgery”的认知域。在整合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只具有“切肉”和“外科手术”的部分结构,在类属空间的基础上,相互映现,结果在两个输入空间中,一方面手术室、病人和外科医生与另一方面的屠夫的工具,其方法和切肉的方式相互映现,在整合空间中形成了突生结构。几乎所有的隐喻和转喻都可用概念整合来解释(Fauconnier&Turner 1998)。

概念整合之所以是概念隐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前者可解释后者解释不了的现象。Turner(1996)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人们最近称股票市场为牛市(bull market)。在这一市场中,投资者被称为牛。当市场出现皮软现象时,人们说”Everybody has their horns pulled in”。在牛群活动的输入空间里,牛无法收回其牛角。在金融的输入空间中,投资者没有牛角,但它们能收回其投资。在整合空间中,投资者成为具有可缩回牛角的牛。这一突生结构是无法直接通过来源域和目标域的隐喻映现获得的。

Fauconnier(1998)认为不管是概念整合、隐喻、转喻和类比等都是幕后认知(backstage cognition)。语言既不是这些过程的表征,也不是意义的表征,而是作为强有力的和标示不足(underspecified)的一组提示(prompts),用来引起动态的处理和相应的意义建构。这些幕后认知不是界限分明的,而是形成一个连续体。一端是简单的弗雷格语义学(Fregean semantics),而另一端则是概念整合。

浅析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心理空间建构理论

浅析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心理空间建构理论 由于“一带一路”以及其他具有建设性意义政策的大力实施,加之世界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跨文化交际渐渐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众多语言学家纷纷加入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队伍中来,他们结合各种语言学理论对跨文化交际进行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空间建构理论重在解释实时语言的产生与理解过程,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有利于拓宽语言学的研究思路。本文将以跨文化交际为背景对心理空间建构理论进行分析与探讨,发现中英语境与语言结构的差异对交际双方的心理建构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为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参考。 标签:跨文化交际;心理空间建构;语境;语言结构 跨文化交际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各国合作交流的加强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交际方式。来自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际者在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交流时,交流的信息会随着交际双方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语言结构的差异在交际双方的心理建构过程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认知网络系统,进而影响跨文化交际。另一方面,受交际双方主观表达的需求影响,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呈现动态性、语境相关性的特点,即“语言交流的过程也是心理空间系统不断建构的过程”〔1〕。 因此,以应用语言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为出发点对心理空间建构理论进行浅析,旨在对心理空间理论的建构分析有更创新的解读视角,更加直观生动的阐释较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减少交际双方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歧义与误解的概率。 一、心理空间建构理论的内涵与本质 (一)心理空间建构理论的概念 Fauconnier将心理空間看作是一个小概念包,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的理解与行动而建构的网络系统〔2〕,同时也是交际双方交际的表层语言信息背后的各种深层语义、语用和文化等信息在交际双方各自认知系统中相互作用,并进行加工与整合的过程,这一加工整合过程需要以交际双方的思维能力、经验背景知识的储量与认知水平为基石。此外,Fauconnier将其理解为是关于如何生成并进行话语阐释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建构话语意义、触发认知程序,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挖掘呈层级性的逻辑语义关系〔3〕。因此,话语的生成与阐释具有层级性,相互关联性与动态性,是一个心理空间网络系统。 (二)心理空间建构理论的内部架构 作为心理空间建构理论的领军人物,Fauconnier将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发展成了一种话语理解和话语管理的综合性认知理论,是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与创新。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学家们将心理空间划分为四个不同但却相互关联相互

办公室座椅的心理学分析

办公室座椅的心理学分析 ——07机31班 07293047 惠艳办公室座椅作为人们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其设计要遵循各种法则来进行,以下 就形态、材质、色彩以及需要和动机理论几个方面对办公室座椅的设计进行心理学分析。 一、形态要素特征分析 (1)要素的尺寸 Number 25 头枕宽度 350 头枕高度 120 椅背宽度 410 椅背高度 610 椅面长度 450 椅面宽度 400 扶手长度 400 扶手宽度 80 扶手高度280 椅背倾斜度105°网宽度 250 网高度 440 五星脚长度 260 五星脚宽度 40 Number27 头枕宽度 380 头枕高度 120 椅背宽度 410 椅背高度 610 靠背长度 250 靠背宽度 100 椅面长度 450 椅面宽度 400 椅腿高度 450 椅腿直径 25 扶手长度 400 扶手宽度 80 扶手高度280 椅背倾斜度100° (2)形态的视知觉特性 世界万物都以其各自的形而存在,工业产品也是如此,产品的不同形态给人不同的知觉 体验,一般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功能来决定产品的造型方向。总体来说,办公室座椅的外 形设计一般都遵循硬朗刚强而又不失温馨舒适的方向来造型。

如上图25号座椅椅背采用了较为柔和圆弧椅背柔美且较有亲和力。为了与圆弧形的椅背相适应采用圆滑的头枕造型,与椅背结合一体,同样给人亲近之感。椅面采用方形,较为规则给人稳定牢固的心理感受。椅面与椅背采用分离的方式连接,具有更大的活动空间给人较为自由的心理感受。扶手则是以“L”形为原型的变化,在规则的形状上求变,简洁有力而又不乏生动。五星脚的腿脚形态是现代办公室座椅普遍采用的形态,美观多变,形成座椅的基本支架。整体造型在规则形状的基础上简单变化搭配较不规则的小部件给人稳重大方又不失柔和变化,信赖感和亲和力并存。 27号座椅椅背和椅面均采用方形以集成方式连接,形状规则给人简洁、稳重的心理感受,与之相配合头枕也采用规则的方形。三种规则形状形状相结合难免给人古板平庸的感受,为了削弱它给人的呆板、笨重的感受,将椅背和椅面设计的比较薄就较为轻盈,头枕与椅背分离也体现了整体造型中的变化。椅背上附有腰靠,形态较为圆滑感觉舒适,与椅背形成微小的对比而又融合一体,“L”形扶手和四腿式均是在规则形状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简洁又不乏变化,采用较为纤细的形态,与整体的轻盈的体态相得益彰。 二、材质对人的心理感难受 材料的感觉特性是一种心理感受,它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是人的感觉器官对材料的综合印象,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材料作出的反应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得出的信息。材料的感觉特性是产品造型设计材料的一个重要特征。材质在视觉、触觉等方面给人的感觉都不尽相同,所产生的知觉特性也就千差万别。在为产品选择材料时要深入思考不同材质的不同知觉特性、肌理效果等。 (1)皮质给人的心理感受 材料表面的质地和肌理是产生不同触觉质感的主 要因素。皮质表面光滑、细腻、触感给人高贵、华丽 的心理感受,同时皮质的柔软触感又给人亲切、温暖 的感觉。肌理是天然材料自身的组织结构或人工材料 的人为组织设计而形成的一种表面材质效果。皮质的 细腻、轻盈、柔和的表面肌理。给人朴实、自然、富 有人情味的心理感受。材料对视觉器官的刺激因其表 面特性的不同而产生视觉感受的差异。皮质的表面质 地和肌理形成精细感、均匀感、光洁感、华丽感等视 觉心理感受。

南大网校认知心理学与生活(专)第二次作业·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在判断“知更鸟是鸟”这个命题时,集合理论模型认为,人们会将“知更鸟”和“鸟”的信息集合进行比较,集合属性的()构成了对命题正确性作出判断的基础。 ?A、重叠性 ?B、相似性 ?C、相异性 ?D、互斥性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语义特征—比较模型”中,当第一阶段对全部特征的比较得出()的结果时,会进入到第二阶段的加工。 ?A、低相似性 ?B、中等相似性 ?C、高相似性 ?D、没有相似性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对“无关”单词的自由回忆表明,在类别上相似的单词会被一起回忆出来——此现象支持哪种模型? ?A、联想模型 ?B、聚类模型 ?C、层次模型

?D、概念模型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认为:特定的记忆分布在概念空间里,并与其他与之有关的概念联结在一起。 ?A、集合-理论模型 ?B、语义特征-比较模型 ?C、激活扩散理论 ?D、层级网络模型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语义记忆的认知模型假设:精细的()表征着语义信息在记忆中的组织方式 ?A、神经结构 ?B、关系排列 ?C、认知结构 ?D、语义联系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 案)本题分数:2 "语义特征—比较模型”的两个加工阶段中,第一个阶段是指()

办公环境的重要性

办公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办公“硬件”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对办公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办公环境对人工作效率 * 也越来越大。整洁、明亮、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产生积极的情绪就会充满活力,工作效率就会很高。源自日本的“5S”管理,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需求。 一、办公室桌面环境 办公室的桌椅及其他办公设施,都需要保持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心理状态的好坏,一定程序上会从办公桌椅或其他方面体现出来。 从办公桌的状态可以看到当事人的状态,会自己桌面的人,工作起来肯定也是干净爽快。他们为了更有效的完成工作,桌面上只摆放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资料;在休息前应做好下一项工作的准备;因为用餐或去洗手间暂时离开座位时,应将文件覆盖起来;下班后的桌面上只能摆放计算机,而文件或是资料应该收放在抽屉或文件柜中。 随着办公室改革的推进,有的公司已废弃掉了个人的专用办公桌,而是用共享的大型办公桌,为了下一个使用者,对共享的办公桌应更加爱惜。 二、办公室心理环境 “硬件”环境的改善仅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往往是“软件”条件,即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这个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白领”们所接受。

在日常工作中,人际关系是否融洽非常重要。互相之间以微笑的表情体现友好热情与温暖,以健康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就会和谐相处。工作人员在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表情动作的流露中,都可以体现出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总之,办公室内的软件建设是需要在心理卫生方面下一番功夫的。因为“精神污染”会涣散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乃至影响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比大气、水质、噪声的污染更为严重。 在办公室内需要不断提高心理卫生水平,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试: 学会选择适当的心理压力调节方式,使不被“精神污染”。作为单位领导应主动关心员工,了解员工的情绪周期变化规律,根据工作情况,采取放“情绪假”的办法。 工作之余多组织一些文娱体育活动,既丰富了文化生活,又运用积极方式宣泄了不良情绪。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并定期组织“心理检查”,这样可以“防微杜渐”,避免严重心理问题的产生等等。 :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 * 办公室注重桌面环境和心理环境相关内容: * 在他人办公室会面所要注意的礼仪 第一条规则是要准时。如果有紧急的事情,不得不晚,立刻通知您要见的人。如果打不了电话,请别人为您打电话通知一下。如果遇

《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季锴源:《盗梦空间》心理学解析 文/季锴源 你的生活是梦境还是现实 你希望梦是现实,还是庆幸这一切是梦 是梦延续你的生活,还是生活延续了你的梦 梦,通向无意识最好的一条道路。——弗洛伊德。 没有哪一句话比得上用心理学精神分析流派的开山鼻祖弗洛伊德的“梦,通向无意识最好的一条道路”的论调能够更好的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盗梦空间》里所有心理学理论进行解释和支持的了。 《盗梦空间》(英文:inception)——这部被拿作与《黑客帝国》相媲美的影片,在大陆上映不到半个月,其喝彩、掌声、鲜花早已在各大媒体的影评、解析中可见一斑。更重要的是影片给了我们久违的思考的空间和智慧的探索的可能,这在好莱坞炮火连天的视觉轰炸中尤显难能可贵!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诺兰在影片里面对心理学经典理论的精准诠释、巧妙构思、灵活应用、大胆延伸等精准到位,同时均恰当微妙的融入到了现代影片的商业元素之中,的确有让人拍手叫绝的冲动和感叹! 借此商业契机,我们也来探寻一下《盗梦空间》的梦。 1、影响人类外显行为是冰山以下的隐性动机 在影片中Cobb等人,是通过将“父亲希望我不要重复他的人生,只要做一个独一无二不的自己”的意念植入,改变Robert潜意识里面关于经营父亲公司的动机,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得他自动放弃并解散其父亲的公司。 Inception,中文直译为基奠、开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动机产生的,要想改变一个人的外显行为,首先要从影响行为的最根源的动机开始,即影片中的意念植入。而动机正是存在于冰山模型的底层的潜意识中,因此,将冰山理论看作影片全面铺开的隐秘前提也并不为过。

2、与潜意识对话,植入意念 现代心理学把人类的意识形态分为三类: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者在冰山模型里表现为:意识是露在水面上,是我们平时清醒时意识状态;潜意识,即海水以下的不被看见的冰山巨大部分;前意识,指的意识与潜意识的交接处,其内涵只要稍加努力也可以被提到意识层面。 弗洛伊德的观点,梦就是潜意识(即无意识)的特殊表现形态。根据这样的观点如果要想将意念植入潜意识,梦境就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催眠,通过对来访者在潜意识的状态下进行引导、暗示使期许的行为或者态度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塑造起来。 《盗梦空间》影片中,Cobb通过进入到目标人物Robert的梦境,设计梦境中的各种场景,与潜意识沟通,并使其潜意识相信被植入的意念的真实性与正确性。 对于这样的一个现象,认知心理学家也提出类似的了支持性观点,Foulkes等认为,梦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的,可意识到的知识。这样一种整合可以将新的、旧的记忆联系起来。所以,梦境可以将旧有的认知体系与新的知识进行编码、整合形成一个属于做梦者的一个新的认知体系,即,本影片中意念通过梦境植入,从而塑造出全新的意念,最终影响行为。 3、你的梦境,我的设计 也许,看过了《盗》的影迷们会有这样的疑问,梦境真的可以被设计么?就如我前面提到的认知理论的观点: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进行知识存储并检索、排序、整合、巩固,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所以,研究梦境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当被试处于快速眼动睡眠(做梦阶段)时,如果将水撒到他身上,在醒来后,做梦者会报告自己梦见了水。从这个角度看,梦境设计不是不可能的任务。 4、梦境VS现实,时间感知的一致性 看完《盗》片,很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做梦时大脑的运作速度是平常状态的20倍么?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来对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时大脑的运作状况进行简单的分析。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发现,一个正常的睡眠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外加一个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REM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梦境。当REM结束,第二个新的睡眠周期就会开始,如此反复。 心理学家通过记录清醒状态下和睡眠状态下的脑电图(EEG)模式发现,从清醒状态到

心理空间及建筑空间

文章来源于:设计英才网 心理空间与建筑空间 1. 格式塔心理学 从1912年格式塔心理学基本观点通过韦特曼的《似动视觉的实验研究》一文发表开始,完形论就开始在心理学领域中建立它的框架。大致于上个世纪中叶,建筑学开始与心理学形成交叉学科,建筑师们将“人——环境——建筑”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格式塔完形论的框架也就正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步深入到建筑设计的研究中。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机体的生理过程是心理过程的基础,是行为环境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媒介物。同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里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意识经验中显现的结构性和整体性。整体是先于部分而存在的,它具有的形式和性质不是决定于其中的部分,而是决定于作为一个整体的情景。总的来说,格式塔强调一个整体的概念,从整体来考虑和分析事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正是需要建筑师时时从整体回顾方案所需涵盖的信息,从宏观的角度来对场地中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建立起从“人——环境——建筑”综合考虑的框架,从而做出一个更完整的判断来回应各个因素。可以说一个方案对场地信息(包含地理环境信息和人文环境信息等)回应程度的完整性,就是建筑设计方案的格式塔性。

2. 建筑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 2.1建筑的强迫性 建筑是一种带有强迫性的艺术,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品只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让人视觉可达。建筑存在于人生活的任意范围之中,在城市乡镇村落等,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有建筑的存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建筑,而正是因为建筑的这一特性,建筑师才不同于艺术家,任何一个建成的建筑都会带有强迫性,强迫使用它的人去接受这个建筑。因此,建筑(包括建筑空间)给人以什么样的心理感受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建筑设计中需要细心考虑的问题。建筑师有必要对心理学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在建筑设计中对人的心理反应做出一种接近真实情况的预计。 2.2建筑空间对心理知觉的影响 要在设计时对人的心理做出接近真实的判断,首先应该从整体的思路即完形论的理论来考虑,正如格式塔心理学家考夫卡指出的一样:假使有一种经验的现象,它的每一成分都牵连到其他成分,而每一成分之所以有特性,即因为它和其他成分具有关系……行为产生于行为环境,受行为环境的调节,心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

和谐办公室心理距离需安全

和谐办公室心理距离需安全 迷茫!与领导之间远近两不宜 子华(男,24岁)工作时间:1年 刚参加工作时,我抱着走“群众路线”的想法,尽量远离领导,和同事打成一片。我以为只要认真做事,就能在公司立足。可是3 个月试用期还没到,我就被炒鱿鱼了——因为领导觉得我“表现平平”。不久我又找到另一份工作,吸取上次的教训,我频频在领导 眼前晃悠:开会时总抢着坐在他旁边,隔三岔五主动汇报工作…… 同事们的鄙视早在我的意料之中,可让我没想到的是,有一次无意 中听到领导说我“太爱出风头”…… 心理处方: 愤怒!被最亲密的同事出卖了 阿若(女,25岁)工作时间:3年 我和阿梅是同时进公司的,又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关系一直很好。出于信任,我和阿梅无所不谈,从个人隐私到对公司的种种看法。 可我没想到,有一天我们会反目成仇:前些日子,部门主管辞职了,公司决定在我和阿梅之间选一个接替这个职位。论资历和实力,我 们不相上下。可最后,我落选了,后来才知道,是阿梅找人到领导 那儿告了我一状,说我对公司有诸多不满…… 心理处方: 职场上,最可能出卖你的那个人,往往就是知晓你秘密最多的“密友”。要知道,很多时候,同事之间除了合作伙伴关系,还是 潜在的竞争对手:当你们目标一致时,同事是你最亲密的战友;当 你们利益发生冲突,这种关系就变得摇摇欲坠。言多必失,在与同 事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务必管好自己的嘴。

为难!客户提出非分之请 李健(男,27岁)工作时间:5年 我是做销售的,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与一些重要客户成了很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吃饭、打球,感觉如鱼得水。这种状态让我的同事们羡慕不已,但我却是有苦说不出:一是 为了维护这种“朋友”关系,我的日常开销大增;二是一些熟客户 会请我“看朋友面子”,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而这些“便利”是以损害公司利益为代价的…… 心理处方: 没有任何显性的或隐性的利益冲突,是成为“朋友”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你与客户,本来就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的,而且这种利益 时常会发生冲突。所以,客户注定难以成为你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与客户之间保持适当距离,务必要记住“吃人嘴软,拿人手软”这 句话,守住与人交往的心理底线,坚决不做违反原则的事——这是 你与客户保持平等对话权利的前提条件。 「专家建言」 职场关系备忘录 想建立良好的职场关系,距离不是问题。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吧: 1、弄清自己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职责,决定了你的立 场和处事方式。 2、相互尊重。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包 括尊重对方的隐私和劳动成果等等。 4、大局观念。与同事发生矛盾时,要站在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忍耐和包容。 5、保持距离。与领导、同事和客户都要保持适当距离,不搞小 团体。

认知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是研究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一门科学。学科性质:认知心理学从广义上说是一种心理学思潮,从狭义上说是一门学科。它从性质上属于理论学科。 2、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一)内部原因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失败 2、早期心理学研究传统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 3、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二)外部因素 1、系统科学的发展: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2、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3、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的要求 趋势: 1、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2、自然认知与社会认知相结合,加强了研究的生态效度 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扩大了研究范围。 3) (一)反应时法 1、反应时相减法 (1)基本内容 由荷兰唐德斯提出,基本假设是人的认知过程是由一系列加工步骤组成的,每个人制过程都是独立的。基本原理:某加工过程的时间=复杂反应时-简单反应时 把反应时分成三种: 简单反应时(A反应时)有一种刺激、一种反应,要求被试看到刺激呈现就立即做出反应。选择反应时(B反应时)是多个刺激,每个刺激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反应。 辨别反应时(C反应时)有多个刺激,但只对特定一个刺激做出反应。对其与刺激不做反应。(2)减法反应时方法的条件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它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断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揭示某种信息加工作业中包含的主要加工阶段。当一种作业由一系列加工阶段完成时。 2、因素相加法(又称加法反应时实验) (1)基本原理: 由斯腾伯格提出,完成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对作业的完成时间具有独立的效应,那么这些因素一定影响到作业的不同阶段。反之,这些因素影响到同一加工阶段。 (2)加法反应时的条件 某种作业的信息加工必需由一系列独立的加工阶段组成,在每种加工阶段前一加工所得的信息以某种方式被转换,然后继续通向下一阶段。每一加工阶段的信息加工的速度与转换的性质不受其它阶段的影响。

心理空间和概念合成理论

第一部分:心理空间理论 一、概述 “心理空间”就是认知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在她得第一部专著——《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Fauconnier,1985)中提出来得。这部著作也就是心理空间理论产生得标志。心理空间理论就是关于语篇生成与阐释得认知语言学理论, 它旨在用虚拟得心理空间来解释词际、句际语义关系。 根据Fauconnier(1985),理空间就是指人们进行交谈与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得目得而构建得概念集合(conceptual package) , 它不就是语言形式本身或语义结构本身得一部分, 而就是语言结构中相关信息得“临时性容器”, 就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分派与处理信息得虚拟概念框架。 心理空间理论得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语篇得加工与处理过程就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得心理空间构建网络得过程。在该过程中, 语言使用者利用多种空间构造语(space builder)构建出与现实空间(reality space)相对得一系列心理空间, 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空间位置等。空间内有各自得语义结构元素, 相同得语义结构元素之间可以通过跨空间映射(包括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或图式映射)建立对应关系。跨空间映射得基本原则就是身份认同原则(ID: Identificat ion Principle), 又称可及性原则(Access Principle)。 二、理论术语及实例分析 2、1 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 根据心理空间理论,我们在思考与交谈时也在建构心理空间,而心理空间就 是通过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构建起来得。空间构造语就是这样得语言单位:它要么有助于构建新得心理空间,要么有助于在先前已经建构好得心理空 间之间来回更换注意视点。空间构造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介词短语如:in 1966, at the shop,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2)副词如:really, probably, possibly, theoretically。 3)连接词(connectives) 如:if 、、、 then 、、、, either 、、、or 、、、。 4)带从句得主谓搭配如:Fred believes [Mary likes bananas], Mary hopes 、、、, Susan states 、、、。 2、2 元素(elements) 心理空间可视为包含若干元素得集合。所谓“元素”就是指实时建构得实体(entities),或者就是先在于认知体系中得实体。这些元素得语言表达式多为名词短语(NPs),如:专有名称(Fred, Elvis, Madonna, Elizabeth Windsor, Tony Blair,James Bond),摹状语(the Queen, the Prime Minister, a green emerald,a Whitehouse intern, an African elephant), 以及代词 (she, he, they, it)。 名词短语(NPs)可以作有定解读(definite interpretation)或无定解读(indefinite interpretation)。可作有定解读得NP在预设模式(presuppositional mode)中运作,因为其预设了已经存在得知识。换言之,这些NPs就是指称可及得元素:为听话人或说话人所熟悉、或者就是会话已经谈及得。 2、3 特征与关系Properties and relations

心理咨询室标准

附件: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与运行规范(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浙江省中小学与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得建设与运行。 二、编制依据 本意见主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得通知》与我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现状与其她相关要求. 三、功能定位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与成长中出现得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得专门场所,就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得重要阵地.其主要功能就是: (一)关注全体学生得心理健康,以发展性与预防性为导向,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初步了解学生得心理行为问题,开展针对性得心理健康辅导或根据情况予以及时转介。 (三)通过积极心理辅导与活动,开发学生得心理潜能,促进学生得发展。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得配置应突出科学性与实效性。小学心理辅导室得配置主要体现游戏与活动得特点,适应学生探究、好奇得学习心理;初中心理辅导室得配置主要突出体验性,指导学生顺利渡过青春期;高中生心理辅导室得配置主要突出学生得自主探究,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得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得配置主要突出社会性与职业性,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并为之提供相应得职业指导。 四、建设标准 (一)位置要求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位置得选择应以安静与方便为原则,尽量避开教学区、行政区、学生活动区等热闹处,且楼层不宜太高,可以选择邻近学校图书馆、卫生医疗室等相对安静又方便到达得场所。

(二)环境要求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周围环境应当整洁、优雅、清静,可以适当装饰一些墙绘贴纸、绿色植物等,体现亲切感并富有生机。室外可张贴一些轻松热烈得欢迎标语,图示图标简明醒目。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要温馨、健康、舒适,让来访者能够有足够得安全感、放松感。设计与装饰上要注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得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运用色彩心理学、光环境、心理声学等理论与技术进行设计、装修与装饰。色彩要柔与,以淡黄、米色、淡橙等暖色调为主,也可以适当使用淡绿与淡蓝色;光线要适中,自然光、灯光得强度、颜色合理;声音要与谐,室内外隔音要好。 (三)功能区域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得功能区域一般可划分为办公接待区、个别辅导区、团体游戏区(包括小团体辅导与心理辅导课专用教室),有条件得学校还可以设置心理放松(宣泄)室、心理测评档案室、心理阅览室、生涯规划室等区域。心理辅导室得各部分功能区域可以单独建室,也可以兼容、共享使用.各学校可结合心理辅导工作得实际需要与学校得具体情况选择配置标准,设置各功能区域。 (四)配置标准 1、基础配置 设置心理教师办公室与个别辅导室.心理教师办公室与个别辅导室

浅析_场域_中的六个心理空间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1820026202 浅析“场域”中的六个心理空间 收稿日期:2009202226 作者简介:谢梅申(19782),女,工程师,上海刘志筠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 200000 谢梅申 摘 要:根据勒温的“场域”理论,以“人”为研究元素,以“自我感知”为研究线索,把人身体周围的区域分为六个心理空 间,简述并浅析了其对建筑和环境设计的作用和影响,以使建筑和环境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关键词:心理空间,场域,自我感知,建筑和环境设计中图分类号:TU 2024文献标识码:A 海德格尔曾说:“空间在本质上为的是形成房间,从而获得它 的界限;这界限不是终止的意思,而是相对希腊人所说的是某些东西开始存在,是由于它的相对位置,它才经常被承认。因此,空间之所以能获得它们自身的存在,是由于位置关系,而不是个别孤立地作为空间。”可见,围合的建筑构成了空间的存在形式,而空间的主导和灵魂是人,人感知和体验着空间的位置关系,并在这些被“形成房间”的空间中生活、工作、休闲和社交。因此,在研究空间时,设计师必须考虑到人的尺度、人与建筑的距离、人对空间的依靠性、空间遮蔽和对行动范围的确定(运动空间与停滞空间),以及空间领域的感受等。 曾有心理学者研究表明,人身体周围的空间可按照心理感受的不同分为四个区域:前理性空间,左、右情感空间和后恐怖空间。笔者认为,此观点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勒温的理论。他认为,人是一个场(field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Life Space ,简称L SP )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因而根据其理论,前理性空间,左、右情感和后恐怖空间就是在“场”的范畴内产生和细分的。人在进行活动(即发生事件)的当下,也于潜意识中对身体周围的空间性质做出判断,以知觉身心存在感和归属感,并衡量自身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人在潜意识里其实是想控制这一被感知的区域的,即个人在独处或从事其他活动时要求不受干扰。在心理上,“场域”的边界不是一个确定的范围,可能是模糊或变化的,它取决于个人的信念、情感、目的、感知能力和当下发生的事件。而可以确定的是,人存在和活动于三维的外在物质环境中,所以二维指向中的四个空间区域是有局限的,须考虑到竖向尺度的存在,应增加顶上空间区域和脚下空间区域。在本文中,笔者暂且将顶上空间区域称为“上间歇无意识空间”,把脚下空间区域(人在走楼梯、台阶和乘坐电梯时感受到的 空间变化)称为“下间歇恐怖空间”。因而笔者认为,人的身体周围可以按照心理感受的不同划分为六个空间区域(见图1)。以下,笔者就以“人”作为研究元素,以“自我感知”作为研究线索,就一般情况下(非特异性)的“场域”中的这六个心理空间进行简述,并浅析其对建筑和环境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 1 前理性空间 正前方是理性、道德的空间,它给人的感受正式而庄重,有时甚至是紧张或冰冷的。外交谈判和商务洽谈以此种方式进行,而被老师批评或被老板训话时,人们也常处于这一状态。 当两人相对而坐即两个“场域”对立时,双方目光易直接相对,更易感知彼此的音容举止。此时,私密感减少,而对立感甚至防备感则相对增多,故称之为前理性空间。在公共环境中,这样的空间为人们进行正式的商务、社交、办公等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方式。因而,在建筑和室内环境设计中,设计师应考虑到前理性空间的存在。商业、餐饮及娱乐场所中,以相对而坐摆放的桌椅是最普遍的设计形式。 和形态的设想用图的形式,反映为具体的形象,这是建筑师的基本功。建筑师良好的思想交流能力有助于理解业主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交流过程中充分的表达也使建筑师自身思想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9)组织协调能力。在建筑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漫长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着使用者、投资者和建造者,对内协 调着结构、水、暖、电各工种,承担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师要组织各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时必须协调众人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使用者追求高标准和投资方追求低造价之间的矛盾,高质量设计所需时间和甲方缩短设计周期要求之间的矛盾,建筑造型变化与结构简洁实用之间的矛盾等等,使建筑师的责任远远超出设计本身。 On architectural taste and architect ’s quality WANG X ue 2jun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 of the architectural taste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requirements of creating excellent architectural works on the sub 2jective attitude of the architect and on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oints out the service market can be created better ,so long as the sound subjective attitude and the excellent professional ability are available. K ey w ords :architect ,architectural works ,subjective attitude ,professional ability ? 62?第35卷第18期2009年6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18J un. 2009

办公室超实用心理学

办公室超实用心理学

————————————————————————————————作者: ————————————————————————————————日期:

实用心理行为学200条办公室超实用心理学 实用心理学技巧,从语言文字之外的角度,解读面对面沟通的秘密,让你能懂他的心,让他也懂你的心!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惯性:专注的眼神代表的是一种心理认同感,突然转开视线,便意味着打断了这种认同感。对方马上会感受到一种心理上压迫感,进而会想“他是不是对我的话不感兴趣了?” 1、【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2、【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掩饰什么。 3、【从网络聊天习惯读懂一个人】原来喜欢用“……”和“。。。”的人心底大多比较柔软,没有坏心眼,同时也会反映出他她对待事情的优柔寡断,大部分会有选择恐惧症。。。 4、【人脉交际8大心理定律】1首因效应:首次见面给人好感觉;2诚信定律:热情是焦点,真诚是最高点;3赞美定律:善赞美能博得人心;4面子定律:给人面子才善交际;5谎言定律:善意谎言助交往;6忍让定律:忍让能创和谐;7异性效应:男女具互相吸引力作用;8互惠定律:让对方产生“负债感”。 5、【可以增进感情的地方】1.酒吧。光线昏暗和私人距离可以增强亲密感。酒后彼此增加了更多的幻想,感觉男的更帅,女性更靓。2.可以看烟花或夜景的地方。黑暗会使人没有安全感,如果有强光出现会使彼此感到温暖浪漫。3.恐怖电影和过山车。心跳加速的感觉会被误认为爱情。4.火锅派对或者海岛露营。 6、【7个生活细节年轻大脑】1.3件事情轮换着做:可以刺激大脑不同区域减少大脑退化速度;2.每天大笑1次:具有缓解压力抗击心理衰老功效;3.睡够7小时:充足睡眠有助大脑强化记忆;4.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每天看电视过久,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5.学1门外语;6.每天清洁3次牙齿;7.坚持健身4个月:锻炼有助于加强记忆。 7、【想赢?多“摸摸”你的队友】据对NBA球队调查,队友间的触碰能对球队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外部行为可以改变内部想法,队友间的触碰能让整个队伍更团结,更易获得胜利!所以,教练也可以考虑考虑强行要求队员之间增加身体接触,以增加球队的胜率。 8、【如何提升生活品质】①每天和伴侣做快乐的事,如一起看电视或读增加生活情趣的书;②不要牺牲健康,像通宵赶工、睡眠不足、不运动、吃垃圾食物应避免;③对身边的人有求必应,要急家人、朋友之所急;④量入为出,财务压力使人快速衰老;⑤不要把“办不到”当口头禅;⑥轻松面对杂务;⑦言出必行。(via@博曼心理) 9、【请在夜晚说爱我】在白天,人们要扮演社会角色,进行的思想活动都是有意识。到了夜晚,人们从社会角色转换到个体角色,成为完全从属于家庭、属于自己的人,能够较多地按个人意志来支配自己的活动。因此人在夜晚感情最丰富,如果在晚上求爱,人的心理防御会降低,感情更充沛,成功率也比白天要高很多。 10、【这样的女孩最动人】⒈懂事知道啥时候该撒娇,啥时候疼惜你;⒉不放过任何与你有关的信息,融入你生活圈;⒊她绝不在你同事家人朋友面前提你的缺点;⒋她需要你的肩膀,但绝不会凡事都依赖你; ⒌她不会总要求你先让步;⒍她和你一起聚会时会打扮得漂亮但不妖艳;⒎看到女人围着你转,会吃醋,但不会无理取闹,兴师问罪。 11、【便宜没好货!】实验证明:以较低价格买到的相同成分的药品、保健品、功能饮料等的效果总是会较差!即使你是因为打折才以低价购得其结果也是一样。为什么?答案无关商品品质,最直接有关的

从心理空间理论看语用预设的理据性_陈家旭

2004年第5期总第120期  外语学刊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2004,No.5 Serial No.120从心理空间理论看语用预设的理据性 陈家旭 魏在江 (聊城大学,聊城252000;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提 要:本文从心理空间理论入手,探讨了语用预设的心理空间理据。鉴于预设本身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笔者主张从多学科、多角度对预设进行全面研究。心理空间理论可以为预设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它以心理空间关系为手段,揭示语言结构中的相关信息,说明语言使用者如何分派和处理语言结构的指称关系。在语用预设的流向、预设触发语、预设的转移、预设的投射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语用预设;心理空间理论;理据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4)05-0008-05 1 引言 预设,也叫“前提”、“先设”。对预设的研究起源于哲学界,是哲学和逻辑学的一个课题,最初由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来。20世纪5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斯特劳森发展了弗雷格这一思想,将这类现象看作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的推理关系。他指出,自然语句中任何有意义的语句都能推导出一个背景假设(预设),该预设可表现为另一个语句。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语义学的发展,预设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语言学家把它作为一种语义关系来研究;后来,语用学又介入其中,重视预设对语境的依赖关系,把预设与说话人和听话人联系起来,赋予预设的动态特征,这是预设研究的一大进步。预设是一种潜在的已知信息,是交际双方共同认可的背景知识,曾被认为是“难以捉摸的概念”,被认为是“难下定义是出了名的”(石安石1990:180)。由于预设的特殊复杂性,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建立起一种完备的预设理论(索振羽1999:144)。鉴于预设本身的复杂性,笔者主张从多角度、多学科对预设进行全面综合研究。“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由语言词语的语义详尽说明来预测预设的理论,这样的一种理论在本质上是混合型的(Levinson1983:225)。”本文以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的新理论———心理空间理论来探讨预设,以期对预设的研究有所裨益。 2 心理空间理论简介 心理空间理论是一种概念复合模式,是建立在类比、递归、心理模式化、概念类聚、知识框架等心理活动基础上的一般认知操作过程(Fauconnier 1994),是认知活动中的一种普遍形式,能够有效地解释动态的、随机的、模糊的思维认知活动。它是一种以虚拟的心理空间(mental space)来解释词际、句际语义关系的认知语言理论。所谓虚拟的心理空间,并不是语言形式结构本身或语义结构本身的一部分,而是语言结构中相关信息的“临时性容器”(temporary container),(Coulson&Fauc onni-er1999),或者说,是语言使用者分派和处理指称关系的概念框架理论(Saeed1997)。 在语境构建话语意义的过程中,为了正确把握蓄意表达含义,听话人不仅要完成对编码化语法信息的破译,而且必须根据语法指令(gra mmati-cal instruction)即时在线(on-line)建构相应的心理空间———一个说话人在思考或谈论已知、想象、过去、现在或将来情形是部分的、类似于物理空间的现时思维表现结构。由交际双方以相同的

上班族常见心理问题

上班族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承受的压力不断加码,水涨船高,员工在职场中呈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状态低落,严重耗损和危害员工的心理、生理状态,给企业与员工都带来相当大的损失。企业也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企业都开展员工EAP服务。 上班族常见心理问题有: 1、心理压力过大,工作负荷过重和工作要求过高,工作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家庭与情感出现纠葛,自我内在认可度不高,都会给员工心理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大会引起很多生理、心理与行为的消极反应,比如容易疲劳,容易感冒,情绪低落,记忆力、创造性下降,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 2、职业枯竭,也称职业枯竭综合症,职业枯竭的人对工作失去热忱,对自己职业缺乏基本兴趣,情绪低落,消极怠工,在生理与心理上出现精疲力竭和身心憔悴的症状。

3、因情感与家庭导致的情绪问题。因感情、婚姻、家庭产生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张力迁移到日常工作中,往往会严重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是影响员工压力和情绪的重要因素。 4、突发性心理危机:由于企业裁员、公司并购、员工过劳死或者员工自杀等突发性灾难事件引起的心理危机问题,导致员工产生弥漫性的心理恐慌。 5、因职业角色引发的心理问题。职业往往要求我们扮演一个固定或者相对稳定的角色,如警察,教师,经理,服务员等,而长时间的职业角色扮演带来的心理问题,产生职业角色与生活角色转换困难,引发家庭矛盾或人际矛盾,或者产生角色挣扎,职业角色与内心自我的角色冲突不甘心扮演这个角色,而为了生存不得不扮演这个角色,产生自我认同危机,非常痛苦。 上述的这些问题往往具有显性与隐性的特点,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与人力资源工作或者企业EAP负责人需要及时的发现处理,可以使员工与企业的损失减低到最少。如果作到及时有效的识别员工的心理问题: 若果可以企业应该在员工入职前或定期先对员工进行一个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建立员工的心理档案,并评估员工的心理健康承受能力与水平,且管理人员或者负责人员也可以从一些指标与信号来识别,并同时及时反馈给相关的负责部门。 1、工作的指标:工作效率的持续下降,工作状态明显低落; 2、情绪的指标:冲动性,突然性的情绪爆发;长期低落阴沉的情绪,无精打采; 3、人际关系指标:人际关系持续恶化,易与人发生冲突,或者非常自闭; 4、身体指标:偏头痛,经常性的疲劳,经常性的身体不适等躯体化疾病频繁发生; 5、外在的习惯:毫无节制的抽烟、喝酒等等。 通过前期的调查与识别指标,我们可以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员工,对于有健康隐患的员工及时干预与帮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员工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单一的原因产生的,因此,要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各个层面的努力与合作。

微课 运用在办公室的心理学技巧

大家晚上好!今天进来的新朋友,晚上好!我就是洪婉妍。欢迎大家收听我的微微、心理课。每周三与每周五晚我会在群里分享能运用在生活中实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经营生活。 在职场中,您有没有这样的想法?想要提高自己在公司的人气,想要改善与同事间的关系;想要在公司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与拥护,得到领导的赏识……尤其就是作为职场新人要适应新环境或者领头要带领团队,特别需要一些增进人际关系的技巧。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潜伏在办公室的4个心理学技巧》,让您在职场中更出色!其实这几个技巧不仅可以运用在职场中,凡就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运用。因为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心理学。 (一)多瞧效应——提升人气要靠“出镜率” 多瞧效应,指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仔细观察,您就能发现,那些人缘好的人都善于运用多瞧效应,她们非常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以提高双方的熟悉程度,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一个实验。她让参加实验的人瞧一些人物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出现二十几次,有的照片出现十几次,而有的照片只出现一两次。最后,她让瞧照片的人说出她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证实,瞧到某张照片的次数越多,人们对某张照片就越喜欢。也就就是说,瞧的次数与喜欢的程度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一个人想改善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那只能多到朋友家走动走动,就算只就是露个面,小坐一会儿也非常有效。在职场中,如果一味地自我封闭、埋头苦干,恐怕很难在同事那里得到一个很好的评价;相反,要就是能多跟同事拉拉家常,多跟领导交流沟通,增加自己在同事、领导面前的“出镜率”,那她的人际吸引力通常会有所提高,并有机会得到领导的青睐。 在职场中,这样的现象随处可见。有些人很会做人,经常跟同事聊天儿、拉家常、送点小礼物……有些人经常出现在领导的左右,一副愿效举手之劳的表情。她们的人缘就是不就是比较好?不管就是外貌还就是能力,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可能都算不上突出,为什么她们在公司里就能受宠呢?很简单,她们都知道“多瞧效应”的妙用。 (二)同体效应——“自己人”好办事 一般情况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会对您产生认同感的人,往往就是那些跟您有共同点 的人,如跟您有共同爱好、跟您有相同出生地、跟您有相同的生活习惯、跟您有相同经历等。因为,人们经常会下意识地将这样的人瞧成“自己人”,并提高对她们的信任度。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同体效应,或者自己人效应。 当某个人企图得到我们的认同时,我们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认为对方根本就不理解自己,不懂自己的心情,不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瞧问题。所以,我们无法认同对方的建议,甚至连对方说了什么也懒得去听。 同样地,当我们企图得到别人的认同,让别人接受我们的建议时,如果我们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瞧问题,对方也不会认同我们的任何观点。只有让对方感到她被理解,并慢慢降低防御心理,甚至感觉我们就是她的“自己人”“同类人”,我们的观点才能得到认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