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解放培养儿童绘画创造力

合集下载

“六大解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作用

“六大解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作用

文章标题:“六大解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作用论文单位:周皋中心学校作者姓名:李慧论文字数:4505字“六大解放”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作用摘要: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发展孩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提高美术课堂的高效性也是势在必行,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思想给了我很大启示:1、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去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敢做3、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敢说4、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5、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感受6、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支配关键词:美术教育解放创造教育我曾拿过一年级的美术课《蔬果的剖面》里面的几幅蔬果的剖面图,问四年级的孩子,如:洋葱的竖剖面,橙子的剖面,猕猴桃的剖面,像什么?我本以为他们比一年级的孩子大一些会有更精彩的回答,而结果没人回答,只有极个别的想要开口,但终究还是放弃了,我很诧异。

一年级的孩子在我的问题一出来他们就抢着说:洋葱剖面像小包子,像没有开放的玫瑰,橙子剖面像披萨,猕猴桃剖面像一只大大的眼睛,黑色的点点像睫毛,很多很多......而四年级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敢去说呢?是不敢想吗?为什么孩子大了反而想象力不如从前呢?孩子们没有想象力,又怎么会有创造力?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仅是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儿童创造性与想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并不是要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活动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启迪儿童的心智,启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因此,儿童美术教育也是培养创造精神最好课程之一。

那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激发儿童的创造欲望,发展儿童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呢?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让他们会认识美,发现美,并具有创造美的能力呢?伟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大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说:“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认识了儿童的创造力,就应进一步将其解放出来。

”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眼、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适当的培养。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指导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指导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指导摘要】幼儿美术教育作为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一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手段,它能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认为每位幼儿都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幼儿的创造力需要培养和解放,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本文根据“六大解放”思想来阐述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陶行知六大解放美术教育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45-01美术活动是一种艺术,是幼儿的天性,每一位幼儿都会进行美术的创作。

美术活动是多样化的、创造性的、富有美感的活动,它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当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时,家长会以成人的眼光来评判作品的好坏,这会降低幼儿美术创作的积极性,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

其次,师资的美术水平也决定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好坏,只有专业的、系统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幼儿美术基础,培养幼儿的审美。

陶行知强调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他认为:培养创造力,必须把幼儿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幼儿的创造力提供适当的培养。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正是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所言。

一、解放幼儿的头脑,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范画的形式来指导幼儿的美术活动,教师让幼儿画什么,幼儿就照着画什么,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禁锢,这极大地阻碍了幼儿的想象力。

我们要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流露自己的童心,积极主动地自由创作。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注重幼儿创造力和个性化的发展。

只有解放了孩子的大脑,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要把幼儿从以往的传统观念中解救出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美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解放幼儿的双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幼儿美术创作容易受思维的符号性和自我中心性影响,往往凭直觉表象而进行。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践行“六大解放”思想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践行“六大解放”思想

32 艺体乐园 YITILEYUAN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幼儿的想象是天马行空、不受拘束的,在幼儿心中,他们所描绘的画是没有任何“规矩”的,完全是一种自我体验的反应、一种自我情感的释放。

陶行知很重视对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他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其实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前提条件。

那么幼儿教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打破传统的教育观点真正地做到“六大解放”呢?一、解放幼儿的大脑,激发幼儿美术创造的欲望幼儿眼中的世界是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因此在幼儿的作品中,不必过多要求色彩的协调、形象的写实等,而应更多地激发幼儿想象的空间,让他们煽动想象的翅膀,在纸张上挥洒出稚拙童趣的图画。

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制作贺卡》中,我利用网络资源及实物先请幼儿们欣赏了各种各样的贺卡,在此基础上,请幼儿们畅所欲言,说说你想做什么样的贺卡、想送给谁。

幼儿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小动物贺卡,送给小朋友;花朵贺卡,送给老师;爱心贺卡,送给妈妈;机器人贺卡,留给自己……对于他们的答案,我纷纷给予了鼓励和肯定。

在创作过程中,由于前期经验的准备,再加上幼儿浓厚的兴趣,以及老师适当的引导,幼儿们的最终作品各不相同,令人惊喜。

解放幼儿的头脑,给幼儿做梦的港湾,让他们展开心扉,去发现、去感受、去想象、去描绘。

二、解放幼儿的身体,释放全身感受快乐在幼儿的心目中,万事万物都是具有灵性和生命的。

在美术活动中,老师应更好地调动幼儿的肢体,让他们在体验到美术活快乐的同时,进一步得到身心上的愉悦,避免程序化和模式化的教学。

比如在美术拼贴活动《有趣的运动图标》中,我让幼儿们先动起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并且一起学学动作。

在欢快的氛围中,幼儿们张开双臂,跃动双脚,一起模仿投篮、游泳、跑步、踢足球、击剑、体操等运动,在动动身体中,幼儿的身体得到了舒展,心情得到了释放,并且有了一个很好的观察机会,让他们能直观感受到做这些运动时四肢的姿态变化。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践行六大解放理念的思考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践行六大解放理念的思考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践行六大解放理念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美术教育也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与重视。

然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学习者的教学对象是处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幼儿,因此美术教育也具有极高的难度。

要想实现优质的幼儿美术教育,除了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外,还需要借助于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进行。

其中,解放式教育思想无疑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美术教育理念之一。

本文将会结合具体案例,详细探讨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践行解放式教育思想的六大理念。

一、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解放式教育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体。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尽量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绘画时,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自由绘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画作品。

在孩子们画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建议,但不应该进行干预,更不应该强迫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画作品。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绘画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题目提供给孩子们,然后让孩子们自由绘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例如题目可以是“画一个美丽的花园”、“画一只可爱的小狗”等等。

在孩子们画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扶持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让孩子们呈现出自己的的作品,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二、倡导关注幼儿的兴趣发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愉悦和兴趣。

例如,在幼儿园中,如果孩子们对于飞行器非常感兴趣,那么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如何绘制一个飞行器,或者制作一个自己的飞行器。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绘画时,教师可以将课程与生活、儿童权益等话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六大解放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迪

六大解放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迪

六大解放对幼儿美术教育的启迪一、解放孩子的头脑,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眼中的世界绚丽多姿,幼儿作品不要求色彩绚烂、形态逼真。

教师要突破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传统绘画教学,挖掘绘画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注重幼儿个性、创造力、成功感、绘画兴趣和习惯等的培养。

所以要由老师为主的“我要他画什么”转变为以孩子为主的“孩子想要画什么”上。

老师可以在幼儿游戏、绘画、编故事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有目的地思考。

如《鞋子的遐想》,我将一只大鞋放在天空、海洋、森林等不同背景下,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一幅幅新奇的作品,有的把大鞋想象成一艘潜水艇,许多美丽的鱼儿围着她做游戏;有的把大鞋想象成一幢高楼,一楼住小兔,二楼、三楼住小猴和小松鼠,门前还有大花园……幼儿在自由发挥的同时,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幼儿大胆表现,让幼儿能充满自信地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动起来幼儿的思维有具体形象的特点,陶行知提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

我们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要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

孩子们的画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但是再多的人物形象也是“蝌蚪人”,的特色。

让孩子动起来吧,可爱的脸上做各种各样有趣的表情,知道喜怒哀乐时眼睛、眉毛、嘴巴等不一样的表情特征,可爱的小手小脚做着各种不同的动作,知道原来身体有这么多好玩的姿态,把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以孩子的方式添加到他们的画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三、解放孩子的眼睛,激发创造兴趣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学会观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培养孩子获得知识的积极态度。

幼儿对生动有趣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事与物非常感兴趣,对新奇的东西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要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理,发现幼儿有价值的兴趣内容,引导他们把好奇心转化为探索兴趣。

在组织幼儿春游前,我向幼儿提出仔细观察的要求,在后来的绘画活动“春游”中,孩子们将公园美丽的风景、玩过的玩具、小伙伴围坐一起开心的吃东西等情景呈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

论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其现实意义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提倡用自由与开放来培养儿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提出了“六大解放”,这六大解放包括了儿童思想、儿童身体、儿童情感、儿童想象力、儿童行动与儿童劳动。

下面就来分别探究这六个方面的解放及其现实意义。

1. 儿童思想的解放陶行知提倡儿童思想自由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儿童有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这种解放可以让儿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培养儿童的自主性、自由精神和学习兴趣都有重要作用。

2. 儿童身体的解放陶行知认为身体的自由是儿童创造力的前提,因此提倡让儿童有大量的体育锻炼和活动时间。

这种解放可以让儿童更有活力、更健康,同时也可以加强儿童的自信心。

3. 儿童情感的解放陶行知提倡尊重并关怀儿童的情感,让儿童真正感受到爱和被爱,体验到情感的丰富和多样性。

这种解放可以让儿童更加自信和坚强,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4. 儿童想象力的解放陶行知认为儿童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解放幻想和创造力可以让儿童变得更加富有创造力、思维活跃、充满想象力。

这种解放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意和创造性思维。

5. 儿童行动的解放陶行知认为,学习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

因此,他提倡让儿童有充分的自由行动和行为表现的机会。

这种解放可以让儿童拥有更多实践经验,学会处理问题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6. 儿童劳动的解放陶行知强调,劳动是提高儿童思维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方式。

他提倡让儿童参与有所成果的劳动,如养花、植树、种菜等。

这种解放可以让儿童习惯于认真的工作态度,了解获得成就的乐趣。

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教育理念之一。

现实中,大多数学校依然沉浸在知识传授和成绩竞争的泥潭中,造成许多问题。

而陶行知教育则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实施这种教育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让儿童在学习中更自由、更愉快,还能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敏感度,为未来的社会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探索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探索

“鱼 儿 在 水 中 是 怎 样 进 行 游 泳 的 呢 ?” 増强幼儿阶段孩子开展创作活动的兴
这样的问题既属于基础性的问题,又属 趣 。例 如 :教 师 在 开 展 “我的学校”社
于发散性的问题,幼儿阶段孩子的思考 会活动时,可以在活动中带领幼儿阶段
活动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其想象思维,使 的孩子去参观一些他们日常不易接触
极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之下,孩子们会在 的 ?"■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幼儿阶段
纸上描绘出各种各样的雪花形状,打破 的 孩 子 会 积 极 地 讨 论 起 来 ,部分孩子
[关 键 词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 想幼儿创造力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 理论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其 中 的 “六 大 解 放 思 想 ”更是具有 典 型 代 表 性 的 创 造 教 育 思 想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教 育 方 面 ,陶行知先生着重呼吁:“进一步 把 儿 童 的 创 造 力 解 放 出 来 。”由此便着 重 提 出 了 对 幼 儿 阶 段 孩 子 实 行 “六大 解 放 思 想 ”的 教 育 主 张 。在学 前 教 育 实 践 的 过 程 中 ,陶行知先 生 所 主 张 的 对 幼 儿 阶 段 孩 子 所 施 行 的 教 育 ,能够充分 激发幼儿阶段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 力 ,对培养幼儿阶段孩子的创新力具有 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经过教师细致的讲解和正确的引导之后要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这些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同时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制作相片墙展示幼儿细致观察的成果进一步提升幼儿阶段的孩子对所开展的创造力教育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孩子的创造力也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有效培养
学生发展指导
Xueshengfazhanzhidao
陶 行 知 “六大解放思想”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实践探索

浅谈陶行知“六个解放”教育思想下游戏情境中浸润美术教学活动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六个解放”教育思想下游戏情境中浸润美术教学活动的运用

浅谈陶行知“六个解放”教育思想下游戏情境中浸润美术教学活动的运用发布时间:2021-09-23T08:48:32.99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14期作者:陈月[导读] 美术活动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培养幼儿创造精神的最好的课程之一。

陈月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 215000[摘要]:美术活动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培养幼儿创造精神的最好的课程之一。

陶行知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思想,让他们尽情的玩,尽情的画,创造出五彩斑斓的童心童画。

那么如何更好的激发幼儿在美术中的创造精神呢?实践证明,学龄前的儿童,应充分挖掘美术活动的游戏性特点,让幼儿自由玩、合作玩、创意玩,让幼儿在游戏中“绘”,从而“绘”中创造、“绘”中展示,从而“绘”出快乐。

本文试结合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为主线,从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眼睛、解放孩子的嘴四个维度阐述游戏运用在美术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解放孩子;游戏;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幼儿美术教育需要的就是给予幼儿大胆想象、创造的空间,在原先固定思维的模式上,打破孩子的美术活动的局限性,让幼儿不再为了“绘画”而绘画,而是从各种活动中发现美,继而产生表达美的欲望。

而游戏式教学不再注重绘画、手工技巧的学习和作品效果的评价,它根本不必考虑画得好不好、做得像不像,它注重的是孩子通过各种绘画、手工活动,来充分宣泄情感、展现能力,它真正使幼儿美术活动成为让孩子自由翱翔的广阔空域。

一、解放孩子的大脑——“思”起孩子的灵性陶行知提倡用大脑思考问题。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

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

作为老师不能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做势必会封锁孩子的大脑,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大解放培养儿童绘画创造力
单位: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心幼儿园
姓名:吴丹青邮编:212141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我们的祖先长期与环境斗争中获得并流传下来的人的才能精华,发挥、加强、培养这种创造力是教育的任务之一。

那么怎样来培养幼儿在绘画中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培养创造力首先需要解放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主张,发现并认识到儿童有创造力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他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那我们幼儿教师在幼儿绘画教育中如何应用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原则呢?
我们要遵循陶行知先生的两条原则,即尊重幼儿人权及了解幼儿的能力和需要。

只有热爱幼儿,理解和尊重幼儿,才能启发和教育他们,培养自觉活动和创造能力,运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来解放幼儿绘画创造力。

第一,解放儿童的头脑。

解放头脑,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解放思想,这是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目前,在幼儿园就是应该改革一切束缚幼儿思想的观念、制度、措施及方法,开拓思想,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要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把知识传授型教学改变为智能开发型教学。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充分的让幼儿说说、谈谈、
想想,不要进行填鸭式似的往幼儿的大脑里填入知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创造的能力。

幼儿具有不受常规约束的丰富的想象力,经过引导就能表现出来。

因此,教师给的命题和提问都应具有启发性。

如:美术活动“颜色变变变”,可以问:“红色和黄色并在一起会怎样?”孩子们立即发挥了想象力,有说会变黑的,有说会变绿色的,有的说是多彩的……我并没有立即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孩子自己操作,感受和发现颜色的变化。

又如意愿画“未来的交通工具”,教师可启发幼儿想象:“你想设计的是哪一种交通工具?它在哪里行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可以载人吗?有多快?残疾人能用吗?……”幼儿在讨论过程中能获得满足感和绘画的激情,也便于幼儿从讨论内容中选择一个主题作为绘画表现的内容,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抒发情感。

这样就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加入绘画活动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将童心、童趣从笔端表露出来。

第二,解放儿童的手。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而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即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

有一则这样的事例:一位国内重点小学的学生,移民到美国,上第一节美术课,教师要求他们画一颗圣诞树,这位中国小朋友的画技让美国教师
和小朋友都很惊叹,因为他画得太像了,跟墙上贴的一模一样。

可是当
教师要求他自己创作一幅时,这位小朋友却搞了半天也无从下笔。

这位同学的美术水平在国内学校算比较可以。

人家评价我们“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

”所以,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家长和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自己绘画。

第三,解放儿童的眼睛。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引导幼儿用“眼”去看,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

教师应多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不要一味地牵着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因为孩子与大人观察事物的出发点是不同的。

在成人眼里的一个圆形,在孩子的眼里却变成了一个太阳,一个球,一个轮子……教师要让幼儿学会观察,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一般观察力强一些的孩子绘画水平相对高一些。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经常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如引导幼儿绘画菊花时,不仅要引导幼儿观赏菊花的各种颜色、花朵的形状、花瓣的形状,还要引导幼儿观察花朵与枝干的大小比例及各菊花间的重叠、遮掩等。

从观察活动中训练幼儿具有一双敏感和不断发现的眼睛。

由于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绘画活动之前仔细的观察,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画面内容更丰富多彩。

在画物体时尽量提供给幼儿实物模型,让幼儿在触摸、观察中感知到物体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形象。

同时,还要多组织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我们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展,让幼儿有机会多看,多感受,
多体验,增加美感的经验。

组织幼儿欣赏名人名画,挑选一些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线条清晰、明朗,具有形式美的美术作品。

如: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的骏马图;凡高画的向日葵、星月夜等都是非常好的欣赏材料。

引导幼儿观赏,帮助幼儿逐步建立美的标准,提高审美情趣。

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有责任解放孩子的眼睛,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

第四,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嘴,就是让幼儿会说画。

在绘画活动前让幼儿说画可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鼓励幼儿在画画前大胆地表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画后能解说自己的画,让幼儿逐步了解到一幅好的画是与画画前的想象与画画后的“说’是分不开的,这也为他们从无意识的涂鸦阶段过渡到有意识的创作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幼儿在“说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大胆构图的能力。

活动后的“说画”还包括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

教师对充满童趣和创造力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评价时鼓励幼儿共同参与,让幼儿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能引导幼儿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评价能力,产生自我满足感、成功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五,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

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

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
便于幼儿随画随取;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疲;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

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第六,解放孩子的时间。

解放孩子的时间就是让孩子有自己自由绘画的时间。

只有放手、放任地让孩子绘画,才会真正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多给孩子一些自由时间让他们率性而为,才是解放幼儿创造力的重要策略。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孩子多看、多想,培养兴趣,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孩子对美术产生了热爱,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理。

一味强迫孩子长时间多画,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会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绘画时,教师可以采取分散练习的方法,每次作画时间不宜过长,一次十五分钟至半小时为宜,中间要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当孩子有浓厚的作画兴趣时,一定让孩子积极投入,满足其
创造欲及表现欲。

机械的定时定量的限制方式不可取。

它只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妨碍孩子作画兴趣的培养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

幼儿期是儿童发展最快的阶段,同时也是创造能力最发达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就能使孩子们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