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初探

美术教育的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初探

美术教学,是在美术学科教育目的和课程标准规范下,教师“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美术课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还因为美术教学涉及到教师对艺术的理解程度,艺术眼光,技能技巧,以及教学经验如何灵活地运用知识,因材施教启发、辅导学生,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艺术表演的舞台,集中地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学识修养、教学水平和课前准备的程度。优秀的美术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一节课后,学生都急盼下一节课的到来。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呢?我的叙述如下:一、打上课预备铃时的教学组织

上课预备铃声响过,教师就应站在教室门口,如同演员登台前一般等待上课。这对教师本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准备,是“进入角色”的序曲,是情绪稳定的需要。教师站在门口准备上课的行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作用很大,是稳定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尽快做好工具准备的无言的组织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此时的神态要从容、镇定、热情而稍带严肃。可提醒某某学生将学具放在指定的课桌位置上。这种对学生的要求和检查,使学生感到教师要求的严肃性和一贯性。这既是习惯的培养,又利于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

二、讲授前的教学组织

上课铃声响后,教师要以严肃、有神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学

激活美术新课堂适应新课程改革----浅谈对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时代的召唤迎来了又一次的“新课程”改革,美术教学不容置移地接受着严峻的挑战。美术课堂教学是贯彻美术新课标的主要渠道。能否激活美术课堂教学是新课标改革实施成败的关键。我们学校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当前美术教学的现状,做出大胆尝试,并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究竟如何激活美术课堂教学呢? 一、构建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美术课堂模式,课堂分为两大板块,前半节教师示范、讲授,后半节由学生绘画或制作,这种“教师讲授-----学生制作”的课堂模式实际就是“灌输-----接受”。这种课堂模式单一呆板,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也不够融合,更谈不上课堂能“活”了。在实践中,我们摒弃了原先不够合理的教学模式,运用“引导.体验.创新.想象”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愉快教学、明显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时,在“引导”这环节,努力运用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美丽的花和鸟,培养学生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让他们闭上眼睛欣赏《苗岭的早晨》,展开想象,鸟儿在花丛中互相说些什么?之后,让学生体验小鸟各种飞翔的姿态,然后引导他们发现制作花鸟头饰的制作步骤;接着让他们欣赏大量的示范作品,启发想象,让他们创作出有特色、创意的花鸟图案,最后让“花儿”与“鸟儿”对话,表演做游戏,使课堂达到高潮,充分体验愉悦的感觉,这样的美术课谁不喜欢。 二、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 过去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一味地采用讲授的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主要运用引导发现法、问题法、实践探索法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设置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应答反应更快。如:在上一年级的《数字变变变》这节课时,因学生本身就对这一课题感兴趣,可以采用竞赛的形式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字与美术之间的奥秘,在大量的示范作品欣赏之后启发由数字可以联想到其他什么形象,然后让他们用绘画、剪贴等综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比一比、赛一赛,谁的想法最新奇,谁的作品最漂亮。 在具体应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才能激活课堂。如在课堂上运用电视、录像、范画、故事、儿歌、游戏等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形象感受力和想象力。 三、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适应,才能激活课堂。过去美术教学过程当老师动时,学生静;而当学生动时,教师静,显得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不够融合。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与美术的桥梁。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互动关系。教师与学生要坦诚相见、平等相处。特别是教师应放下权威的形象,带给学生亲切、和蔼的面孔。教学形式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采用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创设出充满美感的美术课堂氛围。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要以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有便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便于学生参加各项美术活动。在新课程美术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美术的广阔天地。例如:在学习《变脸》中,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会“变脸”的折纸

新课标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精品文档

新课标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从新编美术教材中可以看出,美术教材改革了知识结构,建 立了知识教学,创造实践相结合为基本结构的美术教学体系.本 教材的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面对全体学生,使他们 提高欣赏水平、审美能力的同时,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 课标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领会新理念――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前提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是思维能力练习的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兴趣培养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实施,使学生如何从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所以,教师要领会《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新理念,关注学生情感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兴趣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兴趣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自主合作探索――构建美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基石 1.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行为科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

种活动的倾向。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从兴趣形成过程来看,只有对内容、对过程有了兴趣,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变被动美术为主动美术。兴趣的培养是要开启这把锁的金钥匙。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我们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如在画国画花鸟画――梅花,以此为例的教学中, 一开始我并不是讲解示范,而是让学生先画为快。让他们自主泼墨挥毫,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就为教学开了个好头。 2.通过合作,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或分组创作美术绘画,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的积极性高就可以有效的激发团体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在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3.通过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的上课节奏,美术老师都采用一些绘画临摹的手法,讲解、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教学的手段。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要跟老师学什么就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 被动,消极的地位。 我在《各种方式绘画》教学中设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教师领着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绘画,使学生能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 学习中感到新鲜,使学生积极活跃的进行创作。 三.转变学习评价方式――实践美术教学新模式的保障

美术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美术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题目:美术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素养的教育方式,在未来的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面对不断变化的时代,如何探索和实践美术教育工作,让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强化美术教育的实践性 美术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即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需要我们重视课程设计,将美术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来开设。课堂上,我们需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意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手工艺品、参与公共艺术设计来激发其兴趣和创造力,同时锻炼其实践能力。 二、拓展美术教育的内容领域 美术教育的内容领域需要有更大的拓展和延伸。除了传统的绘画、雕塑等领域,我们还可以引入数字艺术、建筑艺术、环境艺术等新兴领域,让学生接触多种形式的艺术,同时提升其多元思维和审美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字美术制作,从而让其更好地掌握当下的数字化技术,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三、加强美术教育与跨学科的融合 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仅能够扩大其应用领域,还能够提高其知识的实用性和全面性。例如,在化学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颜料颜色的形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在历史课程中,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演变。

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性的知识体系。 四、创新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美术教育需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性。需要教师开发出多种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故事讲解、场景模拟、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还可以探索线上辅助教学的方式,如融合互联网技术,打造虚拟实景教室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五、提高美术教育的师资水平 最后一个点是提高美术教育的师资水平。美术教育的有效教学离不开教师们的高超技艺和娴熟教学方法。教师们需要不断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使其处于美术教育的最前沿,同时也需要保持对新兴技术的敏感和开放心态,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去。通过优质的师资力量的培养,才能够建立起持续健康的美术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素养的教育方式,在2023年的未来发展中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探索和实践美术教育工作,让其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用和丰富的知识体系。

新时代美术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鉴赏教学实践初探

新时代美术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美术鉴赏 教学实践初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全面普及。在小学阶 段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判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在小学美术鉴赏 教学中渗透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便于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 鉴赏能力。本文基于如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渗透融合新时代美术核心素养这一问 题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了可行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鉴赏;实践探究 引言: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科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进行整合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深入探究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满足学 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对于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 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应侧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基于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要求,以往教师总是按照传统 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定教学目标。以这种方式来设定美术教学目标,虽然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教学要求,但却无 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提升学生 美术鉴赏能力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美术核心素养的 内在含义,以及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这些问题。其次,教 师在深入地了解美术素养的本质,对所要引入的美术作品进行理解与分析之后, 从图像识读、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三方面着手设定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美术 鉴赏能力。然后,在图像的识读方面,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不同类型、不同流派的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xx市xx小学xx 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本文介绍了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其次,文章介绍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文章总结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提出了对未来小学美术教学的展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探索;实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 一、前言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之一。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美术技能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师缺乏教学方法、教材陈旧、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探索与实践,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和现状 1. 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美术技能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正在不断发展。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2. 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课程设置单一,缺乏针对性。(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3)教材陈旧,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 1.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性认识占主导地位。

(2)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干扰。 (3)思维方式单一,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4)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事物。 2. 小学生的发展需求 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认知能力。(2)培养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3)促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4)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 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 1. 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通过颜色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 (2)造型:通过线条和形状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形象感知和表现能力。 (3)材料: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艺术鉴赏:通过欣赏名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课程安排 小学美术教学的课程安排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设置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践等。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4)注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五、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1. 讲解法 讲解法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讲解,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一、引言 美术课是小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需要探索一种更加符合小学生特点的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本文将围绕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展开论述。 二、小学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 1. 老师主导,学生被动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是主导者,学生们是被动接受者。老师讲解,学生听讲,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缺乏情感交流与互动 美术课堂上,学生往往是独立作画,缺乏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这种缺乏情感共鸣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欲望。 3. 缺乏实践环节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的环节,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作技巧。 以上几点问题都制约了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更加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互动教学模式。 1. 倡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学习色彩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自发地讨论不同颜色的感受和联想,帮助他们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可以初步构建出一个符合小学生特点的互动教学模式。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2. 创设有情感共鸣的教学氛围 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绘画任务,例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来绘画,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找到情感共鸣。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美术课堂有效教学初探 作者:于艳红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第4期 文/于艳红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 美术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它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绘画技巧的课程设计,大胆创设与教 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 流与反馈,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的整合与延伸,积极引导学生感知、体验、表现美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努力缩短美术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着眼于学 生的艺术发展。这就对初中美术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那作为教学一线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在 实际教学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开展美术教育课程呢? 一、适当引导,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首先来源于美术欣赏课程。初一年级的第一单元内容是欧洲 近代的风景画、静物画,所描绘的都是非常质朴,非常接近生活的题材。教师在教学中,最重 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普通事物的美、自然风光中的美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情感世 界的关系。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在课前就让学生根据对作品的喜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类收 集一些资料,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如:艺术家的生平、艺术风格、 代表作品、逸闻趣事等等。适当的铺垫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人们总是对自 己有一定了解的事物更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出示一些外国风景画、静物画的作品, 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内容的同时逐步懂得要改变自己个人的一些角度。比如,很多学生最初会 认为画得“像”的就是好的,而教师这时如果对学生认为那些不“美”的名作加以介绍,使学 生产生一种反差,产生思考,就能让学生初步形成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 会欣赏评述美术作品,从中受到教育,提高审美素质。 二、重视实践,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 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美术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在新课程 初中年级的美术教材中,实践性强是一个重要特点,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的内容占据了较 大比例。例如,初一年级的第4课《又画又做又印》,学习内容集手工与绘画一体。纸版画制 作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游戏性,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寻找和尝试不同的材料来制作 底版,发挥想象力,大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像这样的课程,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就可以 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来收集各种树叶,用作拓印的模板,当然,要提醒学生不要随意采摘公共 场所的花木,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在野外找寻各种材料。在上课时,教师在一幅剪纸作品上 涂好色后,拿出纸拓印,揭开后的画面展示出了新的效果,便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纸版画的教学。然后,在收集来的树叶上涂上水粉颜料,再拓印下来,就能产生美的画面。简单易行的操作能 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在兴趣被激发后,再引导学生把各种花、叶进行更多的自由组 合来进行拓印。这一课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 意思考,而且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因地制宜,培养学生个性品质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课堂探究分析与实践

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课堂探究分析与实践 摘要:美育是中国当代中小学教育有所忽视的地方,但实际上,美育的教育是 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构建良好的美术课堂,增强学生的美术修养与人文素养, 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以初中美术为载体,对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课堂探究分析与实践的这一问论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探究;数字化;方法性;评价式 初中美术教师要改善教学模式,丰富美术教学的内核,利用数字化导入教学,方法性进行教学以及构建评价式美术课堂的方式,提升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于 美术鉴赏的敏锐程度、艺术嗅觉以及审美思维。 一、数字化导入教学,增强对于作品的审美 美术是一种美的艺术,美需要欣赏,而美术教师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 让学生更好认知美术绘画作品,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动画等声色结合的形式,激 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传统课堂一般教师具有主导性, 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比较低,而多媒体美术课堂可以更好的将这种距离感打通, 提升学生的专注力。审美判断主要是指学生结合形式美的原理,分析、感知、比 较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各种美,并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 数字化导入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知美术作品,提升和自己的鉴赏能力,提升 审美品位。 例如,在讲解《鸟语花香》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开展了数字化导入的教学 课程。我为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小视频,视频中花朵美丽,鸟儿啼声婉转,五颜六色的画面,浪漫温馨的情境,同时,我还加入了插曲《春天在哪里》,声 色结合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之后教师讲解如何在宣纸上画线条,进行粗细、曲直的演示,提升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数字化导入教学的生动课堂可以 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方法性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 要想学好画画,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绘画信心。训 练美术绘画技能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精准的去体现自身的内心世界,释放压力, 表现情感。教师的美术教学要循循善诱,从简单的学习开始,一点一点不断提升 自己的水平,绘画要练好自己的基础,然后在不断提升难度,首先观察绘画对象 的形态特点、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在思维当中构建出一个具体物象思维,之后在 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让学生用画笔来展现出这一具体物象。画画不仅需要好的技术,还需要长期不断的练习,需要自己的想象力,扩展思维发展。在审美上不断 提升自己,在艺术上不断熏陶自己,从而找到更好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解《藏地牛皮书》中的手绘地图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开展了方 法性的教学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展示了印刷的 西藏地图以及范作过程,然后笔者用教材中《建筑设计示意图》、《速写》和常 见的建筑画、风景画进行对比,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在亲身的绘画实践以 及相互讨论中认识到徒手画与常见的一般绘画的差异。徒手画具有交流表达的功能,我开展合作化的绘画教学更能让学生感知学习美术的意义。方法性进行教学 提升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增强了课堂的活力。 三、评价式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信心热情

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分析引言 美术教育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学科,美术学习除了需要学习技能,更需要进 行实践与创见,并且需要一定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老师通常采取单向传递的方式进行讲解,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但却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和兴趣发展。 互动教学模式则更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特别是针对美术这样的学科。互动 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以及互相交流学习。本文将针对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分析其实践效果。 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介绍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由老师单向传递知识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互动教学则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美术教育中,互动教学的模式可以具体体现为: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探究艺术作品和材料,以及带领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估,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掘和提高自己的潜力。 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 在美术教育中,老师应该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鼓励学生在创新方面进行试错,让学生宽容接受自己的错误。教师可以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化的指导。同时,在互动教学的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可以在艺术创作中产生更加积极的行动力和合作力。 学生实践的机会 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还强调实践性。在美术课堂互动教 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研究、表达和反思一件艺术品或题目。不同的小组可以通过学习、创作和互相分享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性。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美术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发展小学美术课程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画水平而且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以及欣赏水平,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对拥有创新能力人才需求的增加,教育学在小学课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并对互动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实践,改变以往的说教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涵义 互动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学习。互动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说教”模式,课堂全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听,教师经常一个人“自导自演”,没有体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然而互动教学模式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寻找最佳答案,提高效率。 二、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美术教师对于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存在误解 随着新课程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模式,明白“教”与“学”的真正含义,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已经意识到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对于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依然存在误解。许多小学美术教师一味地认为只要在教学某一阶段中加入师生互动就是完成了互动教学模式。极少有小学美术教师将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贯穿始终。例如,某些教师在课堂中加入十分钟的学生相互讨论环节或是在课堂结尾处加

入疑问解答环节就是完成了互动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对于互动教学模式只有片面的了解,将互动教学模式局限于某一时间段或某一教学领域,没有将互动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没有发挥最大价值,使教学质量与效率没有极大的提高。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缺乏实践 虽然在新课程的强烈要求下,教师的教学模式有所改革创新,但是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导致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感到种种的不适应,因而使新的教学模式互动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得不到实践运用。互动教学模式需要花时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教师为学生解疑答惑,或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想法,教师认为这样会浪费课堂时间会耽误教学进度,同时认为互动教学模式作用不大而放弃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三)师生互动形式单调 虽然许多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互动教学模式,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却是比较单调的,没有创新韵味。例如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回答,当学生的答案准确时教师便结束互动,学生提问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种互动形式单调没有趣味,教师为了互动而互动,没有准确体现互动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涵,教学效率不仅没有得到提高而且往往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三、提高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效率的可行性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认知度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需要教师与学生真正理解互动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示范与媒体共存,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开展,多媒体运用越来越广泛,老师的教学示范却越来越少了。分析其缘由,其一是很多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把《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的“美术课要转变传统的单一技能技法传授”误认为是“不要注意技能技法的传授”,认为“转变”就是“放弃”;其二是老师怕教学示范运用不当或操作失误,不但起不到直观的引领作用,而且极易使同学产生仿照行为,影响同学的想象制造,不符合新课程所提倡的同学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理念。因此,很多老师不敢或较少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而是采纳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特性对作品进行观赏分析来加以解决。于是老师们产生了疑问:教学示范是否还有必要再运用?是否会影响同学的自主创新?……针对这些问题,有名的美术教育家常锐伦教授明确指出:“美术课不能不演示,不能因做了课件而以录像替代直接而直观的演示。”这为示范教学的必要性作了明确定位。诚然,多媒体课件是好,但它只是一种手段,它必需适合教材的内容,并非全部的课都适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如“国画、剪纸”等美术技法课,假如只运用多媒体而老师不示范讲解,同学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如何体验墨的浓淡、干湿在宣纸上的改变?如何体验剪刀与纸的接触所带来的奇异效果?这样一节课下来,同学只会是“看得兴奋、听得兴奋”,等到练习时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又如何表达美术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可见,老师示范是必要的,由于很多的技

法效果、方法步骤等光用语言是难以说清晰的,老师亲身制作或作画演示,其方法步骤一目了然,同学易懂、乐学,是最吸引同学的教法。 二、设问与探究相融,提高教学实效 现代学习方式特殊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是由问题串、问题链环环相扣构成的,而教学过程也正是师生围绕问题互动探究,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培育同学力量、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老师要针对教材与同学细心设计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使探究富有成效,切勿草率。 否则,提出的问题或是同学无法回答、无法探究,偏离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或是无须探究的无效问题,影响探究实效。例如,执教人美版教材第1册《画汽车》一课,教学目标是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形状特征,培育同学的造型力量。而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却问:你们熟悉了哪些汽车?同学回答:警车、抢救车、消防车……接着老师没有对车的种类进行设问,致使同学对车的.种类模糊不清,偏离了教学目标。而在创作拓展阶段,老师又问:汽车为什么能在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由哪些机器部件组成?汽车是由谁创造的?此时,教室内一片静默。依据一班级同学的认知规律,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同学无法回答、无需探究,偏离了教学内容,是与本课无关的无效问题,探究收不到实效。那么,如何设计好同学回答、商量与探究的问题,让问题带动探究,使课堂教学持续高效开展呢?笔者讨论发觉:一是要深刻地理解教材,使设计的问题符合教学内容;二是要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使设计的问题精确无误;三是要从同学实际及学习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自主、积极、探索的学习状态下,体验和实践美术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现。 1.学生中心,突出实践性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掌握美术技能和知识。让学生在其中成长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师引导,发挥学生创造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不仅在知识传授上尽职尽责,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注重独立思考和交流互动 在课堂中,学生要被引导出自己的思考,不能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芜湖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1.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 在开始教学之前,通过讲解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在课堂上,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关注,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互动环节中。 2.让学生具有个人风格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美术作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学生的特色和天赋,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促进互动,在促进艺术交流的同时,让学生的想象、创造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四、总结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积极性,让他们在个人价值的展现中获得满足。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上尝试、探索、沉浸,从而在美术作品中体现个人价值。

美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与探究

美术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与探究 小学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艺术课程。美术教育活动,是语言与非语言之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桥梁,它能使人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完美,并运用美术表达形式进而传递情感和交流思想,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学生通过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水平。因此,小学美术在综合实践课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魅力和审美素养。 一、建立良好的儿童作品评价机制。 小学美术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的评量,是衡量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并能由此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采用忽略主题创造和审美情意表现的、强调美术学科智能的外在的规范性评量规则,也不能只注重片面合混的、强调自我表现的内在的感觉式评量规则,而应建立一套以学生全面均衡发

展为价值取向并兼顾形式、内容、思想、艺术与主体因素的,从自觉性、审美能力与造型能力三方面进行评量的标准与实施机制,以促进美术之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 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但美术作业无论是何种(除理论知识外)类型都应是造型性、具象性。因此不适合于数学学科的判断式批阅法,但适合于直观性评价法。如绘画技法课,学生在具体的造型过程中,可能用各自不同的方法表现,都可以造出一定的型来,不可能因为造型方法的不一样而产生出不同的型来。 二、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美术教学,增强美术知识在实践课堂的吸引力。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中,现代教育呼唤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美术教学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必然要求。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较而言,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强,有省时、省力、直观、灵活、生动、节奏快、容量大等特点。比如,在五年级的《书包》一课中,运用软件动画可以将“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规律直观地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同时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资料来源往往局限于书本图片或几本书籍、杂志中的精彩图片,但那一张张小得可怜的图片使学生即使睁大眼睛,也看不清楚。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探究与实践 中学美术课堂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能力发展,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然而,美术课堂教学常常面临学生兴趣不高、方法单一等问题,教师需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果。本文就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法问题进行探究与实践。 一、问题分析 1.低龄化与兴趣不高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美术课堂中的学生流动性和年龄分布趋势也逐渐趋于平稳和低龄化。这意味着在美术课堂中存在一些兴趣不高、审美水平不高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是目前美术教育领域面临的共同问题。 2.内容单一 传统的美术课堂大多是以绘画、手工制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且教学方法大都是同步授课,讲解技法和操作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变化和创新,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审美疲劳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内容的多样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缺乏互动与合作 美术课堂通常是以个人为单位完成作品,缺乏团队协作和互动,这形成了一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因此,美术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发挥小组合作和互动的效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作。 二、教学方法探究 1.多元化课程设置 美术课程设置不应该单一,应该多元化。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其创造能力和领悟能力。例如,可以设置建筑艺术、科技创意、雕塑等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让学生可以在庞大的艺术领域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2.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 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美术教师应该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比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趣味性的学习用具,例如让学生动手做出生动形象的翻翻书、卡通画等,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3.实践性与探索性教学

小学美术国画教育实践初探

小学美术国画教育实践初探 中国画,又称国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国画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美术国画教育的实践,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培养审美能力:国画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现,通过国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美、体验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承文化: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国画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耐心和毅力:国画的绘制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反复琢磨和修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促进智力发展:国画创作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 教材选择: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国画教材,内容应以基础技法为主,难度适中。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教学、实践教学、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练习。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画学习。 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国画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保证教学质量。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学生的国画学习情况。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画比赛、展览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小学美术国画教育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合理的教材选择、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科学的课程设置、客观的评价方式以及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国画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实践也是推动小学美术国画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标题:劳动创造美——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理念初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存在于艺术作品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