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G血栓弹力图检测原理和技术参数

合集下载

血栓弹力图原理

血栓弹力图原理

血栓弹力图原理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测定凝血全过程中凝血血栓的形成、稳定性以及溶解能力来评估血液凝血功能的方法。

它是近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全面评价血液凝固功能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血栓弹力图原理基于一个简单的原理:通过利用血液在旋转圆盘上形成的凝固血块的弹力特性。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凝血因子会逐步激活,最终形成纤维蛋白聚合物,这一过程导致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

血栓弹力图利用一个特殊的旋转圆盘来模拟这一过程。

血栓弹力图实验中,将一小块特殊处理的圆盘浸入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中,然后开始旋转圆盘。

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液态血液会渗透到圆盘孔洞中,形成类似网状结构的血凝块。

同时,圆盘不断旋转,通过变频振荡器检测旋转阻尼变化,得出弹力和阻尼的变化曲线,并计算出弹力学参数。

根据血栓弹力图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要的参数,包括:1. R值(凝血起始时间):反映血液开始凝固的速度。

它是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合物形成之间的时间间隔。

2. K值(凝血时间):指纤维蛋白聚合物生成的时间,反映了凝血过程的速度。

3. α角(形成血栓的速度):反映血栓形成的速度和强度。

4. MA值(最大弹力):表示血凝块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MA值越高,说明血凝块越稳定。

5. G值(凝血整体功能):通过计算得出,是凝血过程的综合表现,反映了凝血功能的整体状态。

通过分析这些参数,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情况,如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

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全面评估凝血功能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创伤、产科等领域,有助于指导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

血栓弹力图TEG-课件

血栓弹力图TEG-课件

图例分析 3:纤维蛋白原功能减低
如病人出血,建议:
输入冷沉淀或FFP
22
22
COL-COPY-000473-US(AA) © 2012 Haemonetics Corp
图例分析 4:PLT功能减低
如病人出血,建议:
输入血小板
23
23
COL-COPY-000473-US(AA) © 2012 Haemonetics Corp
开展项目
医嘱选择 检测目的 1.评估凝血功能,判断凝血状态 2.指导成分输血 3.早期诊断DIC 4.判定促凝或抗凝药物疗效 5.血栓风险评估,预防手术后血栓 标 本 检测杯
血栓弹力图组合1 (普通检测)
蓝帽管(枸橼酸)1管
1.评估肝素、低分子肝素疗效 血栓弹力图组合2 2.评估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的效果 (肝素酶对比检测) 3.判断肝素抵抗
反映血小板功能
MA(最大血块强度:50-70mm) 反映纤维蛋白-PLT血凝块的最大强度。 主要受纤维蛋白和PLT两个因素影响。 其中PLT:80%,纤维蛋白:20%,PLT 质或量的异常明显影响MA值。
MA ↓:PLT功能弱,易出血。PLT减低
或凝血因子减低时出现。 MA ↑: PLT功能强,易形成血栓
图例分析 5 :原发性纤溶亢进
正常凝血、异常纤溶,建议: 抗纤溶处理,如6-氨基乙酸
24
24
COL-COPY-000473-US(AA) © 2012 Haemonetics Corp
图例分析 6 :继发性纤溶亢进
异常凝血,正常纤溶,建议: 抗凝处理(如肝素)
25
25
COL-COPY-000473-US(AA) © 2012 Haemonetics Corp

血栓弹力图(TEG)介绍

血栓弹力图(TEG)介绍

⾎栓弹⼒图(TEG)介绍⼀、仪器测试原理⾎液凝固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形成⾎凝块,⾎凝块的物理性质(速率、硬度、稳定性)将决定病⼈是否具有正常的凝⾎功能,是否会出⾎或形成⾎栓。

⾎栓弹⼒图仪通过对⾎样凝⾎过程进⾏监控、测度、分析,对患者凝⾎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预测。

随着⾎凝块的形成、回缩和/或溶解,电脑控制的⾎栓弹⼒图仪能⾃动记录动⼒学变化,绘出⾎栓弹⼒图(TEG)。

⾎栓弹⼒图仪是对凝⾎全过程进⾏动态、完整、连续、真实再现的⼀种检测⼿段。

⼆、⾎栓弹⼒图项⽬解读R:凝⾎因⼦反应时间,反映参加凝⾎启动过程的凝⾎因⼦的综合作⽤,代表凝⾎因⼦的总体活性。

MA:最⼤振幅,反映已形成的⾎凝块的最⼤强度或硬度,主要代表⾎⼩板的聚集功能。

K和α⾓:⼆者均是⾎凝块聚合速度参数,反映⾎凝块形成的速率,代表纤维蛋⽩原的功能与⽔平。

LY30:MA值出现后30分钟内⾎凝块溶解百分⽐,反映纤溶活性。

EPL:预测MA值出现后30分钟内⾎凝块溶解百分⽐,反映纤溶活性。

CI:综合凝⾎指数,反映不同条件下凝⾎的综合状态。

AA抑制率(花⽣四烯酸抑制率):反映服⽤阿司匹林等药物后病⼈⾎⼩板抑制的百分率,⼤于等于50%药物起效。

ADP抑制率(⼆磷酸腺酐抑制率):反映服⽤波利维等药物后病⼈⾎⼩板抑制的百分率,⼤于等于30%药物起效。

三、⾎栓弹⼒图优势⽬前临床上通常⽤PT、APTT、PLT、D-dimer等做为凝⾎功能常规筛查,但由于⽅法学上的局限性导致其⽆法覆盖整个凝⾎过程,只能针对凝⾎因⼦⽔平、纤维蛋⽩原⽔平、⾎⼩板数量、降解产物分别探查。

⾎栓弹⼒图(TEG)试验是对⾎液凝固及纤溶过程的动态监测,能够完整表达凝⾎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作⽤及相互联系,提⽰患者的真实凝⾎情况。

⾎栓弹⼒图试验由于涵盖内、外源性凝⾎通路和纤维蛋⽩溶解系统等综合因素,可以帮助做出整理倾向上的判断以及个体化,个性化的凝⾎分析。

是符合临床需求的、更全⾯、更具体的基础凝⾎检测。

四、⽬前⾎栓弹⼒图的种类和主要⽤途五、⾎栓弹⼒图样本时间要求普通和肝素酶检测:动脉或静脉全⾎--枸橼酸(蓝盖)抗凝管⼀份⾎⼩板图检测:动脉或静脉全⾎--枸橼酸(蓝盖)和肝素化(绿盖)抗凝管各⼀份检测时间:全部⾎样2h以内检测,枸橼酸抗凝管要>15min后检测。

血栓弹力图TEGppt课件

血栓弹力图TEGppt课件
对原有级联反应模式给予补充,阐述了血小板的关键作用 新的细胞学基础的凝血模式:启动--放大--爆发
*
血凝块形成过程
血凝块形成过程, 血凝块强度逐渐增强,是细胞和血浆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监视这一复杂系统的工作状态呢?尤其当出凝血问题带来各种麻烦的时候。。。
*
出凝血相关困扰
*
*
TEG® 5000 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原理
TEG参数:MA(最大振幅)
反映血小板功能
*
TEG参数:LY30、EPL
纤溶指标——反映血块稳定性
LY30:血块溶解速率参数 MA后30min的振幅衰减率,反映血块的溶解。 参考范围:LY30 <7.5%
EPL:血块溶解速率预测值 MA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作用同LY30。 参考范围:0-15%
患者,男性,37岁 诊断:粘液瘤 手术:粘液瘤术后4血治疗建议: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案例分析
Neurosurgery 68:E1165–E1169, 2011
给予5 g 6-氨基乙酸( Amicar )和10袋冷沉淀,出血显著减少。
案例分析
术后一年,病人完全康复,没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Neurosurgery 68:E1165–E1169, 2011
围手术期----凝血监测,判断出血原因
TEG参数:R(凝血时间)
反映凝血因子功能
*
K值(1-3min) 从R时间终点到振幅达20mm所需的时间(min),反映纤维蛋白和PLT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相互作用,及血凝块形成的速率
TEG参数:K值和α角
Α-angle(53-72) 最大曲线弧度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反映凝块形成的速率。 重度低凝时,K值无法确认,使用α更有价值。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纤维蛋白TEG血小板血凝块普通杯...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纤维蛋白TEG血小板血凝块普通杯...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纤维蛋白TEG血小板血凝块普通杯...01 1948年德国Hartert(图1)发明血栓弹力图(TEG),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国家广泛应用TEG指导术中输血,2000年我国引入TEG。

TEG是一种全血粘弹性检测技术,粘弹性检测的本质是对阻力或摩擦力的记录,通过在模拟人体体内环境中全血标本的血液粘弹性变化来反映血液凝固的动态变化,用物理学原理监测从凝血因子激活到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血小板聚集、形成稳定的血凝块再到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以此来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强度及稳定性(纤溶水平),这是对凝血与纤溶的全过程进行功能性评估。

TEG可以实时连续反映除血管因素外所有血液成分参与的整个的凝血过程,以此判断患者出血及血栓的风险。

TEG能更敏感更全面评估凝血的异常状态,预测患者出血与死亡的风险,有利于临床医生清晰明确的制定输血策略、指导合理用药及抗血栓等临床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

图 1 《Blutgerinnungsstudien mit der Thrombelastographie, einem neuen Untersuchungsverfahren》TEG仪是由可自动调节恒温的杯槽(温度设置为37℃)、可自由转动的不锈钢悬垂丝、金属探针和机电传感器构成。

将测试杯与杯盖置入杯槽后,连接传感器的悬垂丝下的金属探针进入杯盖,在模拟人体体温37℃条件下,将处理后的血液标本加入测试杯中,测试杯在杯槽的带动下,以4°45′角度和每9~10秒一周的速度来回转动,以此模拟人体内血管中血流的速度。

当血液处于液体状态时,测试杯转动不影响杯盖与金属探针,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测试杯与杯盖通过纤维蛋白紧密粘附在一起,测试杯转动就会带动金属探针转动,金属探针的转动反映血凝块的强度,随着纤维蛋白生成量的增加,血凝块逐渐增大,金属探针转动受到的阻力增大。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一、引言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简称TEG)是一种全面了解血液凝固功能的检测方法,它通过观察凝血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评估凝血功能和预测出血和血栓风险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栓弹力图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血栓弹力图原理和参数1、血栓弹力图的原理血栓弹力图通过将血液样本放置于陀螺仪检测器中,通过旋转和振动来模拟血液凝固的过程。

检测器记录下血液凝固的各个阶段的变化,并将其显示为弹力图。

2、血栓弹力图的参数(1)R值:凝血反应时间,表示凝血开始至形成弹力的时间。

(2)K值:凝血时间,表示凝血过程中的凝血速率。

(3)α角:表示纤维蛋白形成的速度和强度。

(4)MA值:最大凝血弹性,表示血栓的强度和稳定性。

(5)G值:凝血弹性模量,表示凝血强度。

三、血栓弹力图在出血评估中的应用1、肝脏疾病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肝脏疾病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肝脏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肝脏手术前的凝血功能,为手术方案和出血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2、创伤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创伤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创伤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指导输血和凝血治疗。

3、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评估(1)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常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血栓弹力图可评估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的出血风险,并指导输血和凝血治疗。

四、血栓弹力图在血栓评估中的应用1、血栓形成风险评估(1)血栓弹力图可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帮助预测血栓事件的发生。

(2)血栓弹力图可用于评估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效果。

2、血栓监测和预防(1)血栓弹力图可监测患者在手术或长期卧床的情况下的血栓风险。

(2)血栓弹力图可指导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溶栓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血栓弹力图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指导手册。

血栓弹力图

血栓弹力图

TEG简介
血凝块形成的速率 血凝块的强度 血凝块的稳定性
凝血状态
监测整个凝血过程
检测: 血凝块强度的变化和时间
血凝块强度 血小板活性
凝固时间 凝血因子
血凝块稳定性 血凝块溶解
TEG® 反映凝血-纤溶全过程
时间 (min)
探针旋转 振幅 (mm)
TEG能够反映除血管内皮因素之外, 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凝血过程
如果病人在出血, 建议治疗:输入血小板制剂
低血小板或功能不良
TEG5000实际图例分析
TEG5000实际图例分析
病人有血栓风险, 建议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药物
高血小板功能(高凝状态)
病人有血栓风险, 建议治疗:抗血小板+抗凝处理
高凝血因子活性和高血小板功能(高凝状态)
TEG5000实际图例分析
TEG每一种检测参数都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检测类型
常用参数
正常范围
参数意义
临床意义
临床影响因素
1.普通TEG
R
5-10min
凝血启动
R时间延长,提示凝血因子功能不足或受抗凝药物影响,血液低凝,出血风险高(反之)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DTI、X因子抑制剂、血液稀释可导致R时间延长
Angle
53-72°
血凝块动力学 纤维蛋白
TEG图形介绍
正常凝血
正常凝血
出血性的(低凝状态)
血栓形成性的(高凝状态)
低凝血因子活性
高凝血因子活性
低血小板功能
高血小板功能
低凝状态 (低凝因血子活性和低血小板功能)
原发性纤溶亢进
低纤维蛋白原水平
高凝状态 (高凝血因子活性和 高血小板功能)

TEG简介

TEG简介

19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六、高岭土样本检测的操作
第一步:安装杯子
20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六、高岭土样本检测的操作
第二步:用移液器吸 取1ml的枸橼酸抗凝 血,注入高岭土试剂 管中;
第三步:轻轻反复混 匀高岭土试剂管 5次, 让试剂与血样充分混 合;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LY30 > 7.5% EPL > 15%
N/A
三、血栓弹力图仪工作原理
杯子 杯盖
机器内部的测量核心部件是悬垂丝,悬垂杯子以9秒为周期、按 4°45′ 来回旋转; 血液注入到杯子中,杯盖中间有一根柱子,柱 子浸没在血液中;
TEG水平 II 质控:与水平 I 质控的成分一致,也
是用于监测TEG仪器或者程序是否正常。但水平
II 是模拟低凝状况的凝血。
16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项目
普通一次性耗材:一个耗材包括杯盖和杯子,是 试剂和血样的容器。
肝素酶耗材:大小与普通杯子一样,但里面有肝 素酶和稳定剂的涂层。每一个肝素耗材里含有2 个国际单位的肝素,能够分解每毫升6个国际单 位的肝素。一般与普通耗材一起同时检测相同的 样本,用于判断血样中是否有肝素残余。
21 Copyright © 2009 Haemonetics Corp.
六、高岭土样本检测的操作
第四步:用移液器吸 取20μl的氯化钙溶液, 注入杯中;
第五步:用移液器从高 岭土管中吸取340 μl已 混合的血样,注入杯中, 立刻升起杯架,移动控 制杆,在软件中开始测 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
EPL值
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 分比(%),作用同LY30。参考范围:0%~ 15%
10
Decision Tree
11
总结
• 分析整个凝血过程
– 检测整个过程中血凝块强度的变化
• 常用参数
– 血凝块形成的速度 (R, K, ) – 血凝块的强度 (MA) – 血凝块的稳定性 (LY30, EPL)
7
TEG 参数: K 值和Angle ()值(血块形成速率)
K值 从R时间终点至描记图幅度达20mm所需的时间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相
互作用,即血凝块形成的速率。 K值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抗凝剂
可延长K值
角 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血凝块开始形成时的相互作用 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角与K值都是反映
传统凝血检测的局限性:
检测样本为血浆,APTT和PT检测过程中无血细胞参与 纤维蛋白原测定和血小板计数仅反映数量,未对功能进行测定 不能预测血栓风险 检测过程为分段式检测,不能对凝血过程进行整体评估
TEG简介
监测整个凝血过程
检形成的速率 • 血凝块的强度 • 血凝块的稳定性
若LY30>7.5%,提示纤溶亢进
30 min LY30
MA
R
Dysfunction
K
Hypocoagulable
R (min)
K (min)
(deg)
MA
Hyper- R (min) K (min)
coagulable
(deg)
MA
EPL
LY30 > 7.5% EPL > 15%
凝血状态
4
TEG® 5000 血栓弹力图仪原理
5
TEG能检测血液凝固的不同阶段
探针
血小板聚集功能
旋转
凝血因子
振幅
(mm)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溶解
时间 (min)
6
TEG 参数: R(反应时间)
R反应时间 是从凝血的一开始,到开始形成纤维蛋白的时间。
表现了凝血酶等凝血因子充分激活、纤维蛋白生成 所需的时间。 从凝血的一开始,到第一块纤维蛋白凝块形成(描 记图幅度达2mm)所需的时间(min)。 R值延长:使用抗凝剂,凝血因子缺乏 R值缩短:血液呈高凝状态
Parameter Clot time Clot rate Maximum clot strength
Clot stability
Hemostatic Activity
IIa generation Fibrin formation
Fibrin X-linking Fibrinplatelet
Platelet – fibrin(ogen) interactions
案例 2
血栓风险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血小板功能均亢进
16
只供内部培训用
LY30 = 0.0 R = 7.4 MA = 58.6 K = 3.4 Angle = 55.6
案例 3
低纤维蛋白功能
17
只供内部培训用
案例 4
LY30 = 0 R = 3.2 MA = 59.5 K = 1.3 Angle = 75.9
Reduction in clot strength
Hemostatic Coagulation Coag pathways Component pathways platelets
Platelets (~80%) Fibrin(ogen (~20%)
Fibrinolysis
LY30
最大振幅后30分钟的振幅衰减率。这表现 了血液溶解的程度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功能亢进
18
只供内部培训用
案例 5
LY30 = 0 R = 5.7 MA = 78.1 K = 1.0 Angle = 78.3
纤维蛋白、血小板功能亢进
19
只供内部培训用
案例 6
LY30 = 0
R = 5.5
MA = 62.8
K = 1.6
正常
Angle = 71.9
TEG® 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原理和技术 参数
常规凝血检测难以评估凝血状态全
血液凝固过 程

最大血凝块
血凝块增多
血凝块 降解
血小板栓子形成 纤维蛋白链形成
启动
血凝块溶解 损伤修复
常规凝血检 测
血小板计数
PT
/功能
APTT 出凝血时间
D-二聚体 FSP
评估凝血全貌
2
临床需要有效的传检测统手凝段血检检测复测杂的的局凝血限状态!!
• TEG诊断树 • 临床决策基于:
– 目前所有反映凝血功能的参数 – 病人的状态 – 临床经验
12
TEG图形介绍
13
图形练习
LY30 = 0 R = 6.4 MA = 49.7 K = 2.8 Angle = 63.4
案例1
出血风险 低血小板功能
15
只供内部培训用
LY30 = 0.0 R = 3.8 MA = 75.9 K = 0.8 Angle = 80.4
患者在出血吗?
20
只供内部培训用
LY30 = 66.5 R = 4.6 MA = 47.0 Angle = 62.5
案例 7
原发性纤溶亢进
21
只供内部培训用
LY30 = 77.5 R = 12.3 MA = 37.6 Angle = 44.1
MA主要受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两个因素 的影响,其中血小板的作用(约占80%) 要比纤维蛋白原(约占20%)大,血小 板质量或数量的异常都会影响到MA值
MA减小:出血,血液稀释,凝血因子消 耗,血小板减少或疾病造成的凝血因子 缺乏
MA增大:动静脉血栓,高凝状态
9
TEG 参数:LY30与EPL值(纤溶指标)
血凝块聚合的速率。 当凝血处于重度低凝状态时,血块幅度达不到20mm,此时K值无
法确定。因此,角比K值更有价值。 影响角的因素与K值相同(见上)。
8
TEG 参数: MA(最大血块强度)
MA值
MA:最大振幅,是纤维蛋白和血小板通 过GPIIb/IIIa受体结合,表现了纤维蛋 白/血小板凝块的最大强度。由于 GPIIb/IIIa位点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 以及血小板与纤维蛋白之间的结合所必 需,使用GPIIb/IIIa血小板抑制剂 (Reopro)可使MA显示为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