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大钊在五四时期要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小论文Ⅱ

为什么李大钊在五四时期要旗帜鲜明地宣

传马克思主义

姓名:王若琰

学号:

院(系):艺术系

班级:

专业:美术学

完成时间:年月

摘要: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由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和其他阶级连个起来的凡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他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气馁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1]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强大力量,他们积极的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宣传了社会主义,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十月革命

一、前言

正是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双重影响才使得中国年轻知识分子能快速的接受社会主义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辛亥革命虽然把中国由帝国变为'“民国”,但并未能改变自近代依赖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和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

严酷的现实迫使先进的中国人去做反思,并从思想文化的高度去寻求救国救民的新途径。这样,以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为标志,掀起了一场启封建之蒙、催促青春中国之诞生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一场思想上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旧礼仪道德。

第二,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第三,提倡新闻学。反对旧文学。

第四,教育上实行“兼容并包”方针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给封建专制主义、伦理道德、封建迷信和愚昧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知识份子挣脱了封建思想的禁锢和束缚,获得的空前的思想解放为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迅速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

三、十月革命的影响

20世纪的头二十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暴发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出现空前严重的危机。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所固有的种种矛盾,如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倾轧和战争、贫富分化劳资冲突等问题暴漏无疑。一股反思、怀疑、批判否定甚至试图超越资本主义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十月革命后,在全世界范围内不仅存在着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而且出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

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给正在苦苦寻求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带来新的希望。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几天内,京、沪等地的重要报刊相继做出醒目的报道和评论。伺候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四万多名自俄归华工的宣传和介绍,让中国人民进一步了解到十月革命的情况。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多次宣布放弃沙皇从中国掠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废弃俄国人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此举与帝国主义在华的一贯表现有强烈点呃反差,令中国人民感到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府的亲切可信。

十月革命的炮火惊醒了正在寻求出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俄国,初步接受并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宣传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与1918年7月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是中国第一篇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11月,他又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进一步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意译。此后,陈独秀、李大钊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上更广泛的宣传社会主义。由此,这批探求救国救民出路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十月革命和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高潮中,认识到工农群众的深厚伟力,增强了争取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的革命意识,初步懂得了发动群众性革命斗争的意译。他们把探寻的目光从效法欧美及产阶级革命转向俄国十月革命,从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他们开始研究指导十月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从马克思主义中得到中得到重要促进了她们对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思考,促进了她们由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有初步共产注意思想的知识分子。

近代中国革命的主题是救亡图存。辛亥革命表明,三民主义没能完成这一使命。随

机,来自西方世界自身的反资本主义思潮影响到中国思想界,使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价值感到怀疑,继而巴黎和会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西方列强强盗的本像,加深了中国人民对资产阶级的“和平”、“公理”、“人道”的虚伪性和对资本主义道路的厌恶,中国不能再走西方老路。

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新文化运动激烈的否定了中国封建传统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力的客观环境。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某些特征,如兼容性、务实性、“重民”性和大同思想,以及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和朴素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等,使中国人民在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有着某种易于吸纳、涵化的便利。

四、结语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综合的结果。李大钊这个先进知识分子大肆宣传马克思主义也就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