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作业_谱系表_周志萱RM1043003

合集下载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有关宗教、科学、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析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有关宗教、科学、政治文化的一个分析
987年,他们回去报告:“中国之基督教已全亡,教徒皆遭横死,教堂毁坏。全国之中,彼一人外,无第二基督徒矣。寻遍全境,竟无一人可以授教者,故急回也。”(参见《中国古代基督教和开封犹太人》,第126页,江文汉著)这个文件,标志着基督教在华传教第一次浪潮的消失。温文尔雅的北宋盛世的这一“宗教消失”,显然不是由于战争与革命的残忍迫害所致,而表明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完全丧失了对于基督教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历史性的退潮。值得注意的是,景教在中原衰亡之后,却曾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间流行。十三世纪,蒙古族统治者入主中原,景教遂在元朝又重新出现并流行,当时的蒙古人称基督徒为"也里可温"。显然,这个蒙古称号表明这种宗教已经与汉人绝了缘,只是蒙古人和他们的盟友"色目人" (后来的“回民”)的宗教。
但是,基督徒带来的西方科学技术因为他们自身的宗教目的和当时中国社会在接受、吸收方面的困难,而不可能根本影响当时中国的经济生活和社会政治结构,只能作为摆设出现在"官人" 的书斋和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的科学著作中。合儒、补儒,并没有调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借儒家思想以传播基督教文化的战略,在实际上却也孕育了基督教传播的潜在危机,这种危机在清初之际终于通过"礼仪之争"而爆发。
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通过马可·波罗兄弟带信给教皇,正式恳请教皇差派传教士来中国。1289年,教皇尼古拉四世派遣方济各会修士、意大利人孟高维诺任教廷使节前来中国。
1294年,孟高维诺来到大都(北京),开设天主教堂,开始传教。这是天主教第一次进入中国。这初次的天主教传教活动依赖于蒙古统治者的保护,所以,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之后,这一蒙古人 (和色目人如马可·波罗)新近皈依的宗教也就连同消失了,前后大约仅仅延续了六十年。

基督教在华传播PPT教学课件

基督教在华传播PPT教学课件
年。
• 顾裕禄:《中国天主教的过去和现在》,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 K. S.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New York,1929.
• Arnold H. Rowbothaw, Missionary and Mandarin: the Jesuits at the Court of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42.
专题五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必修2
资料——导学大课堂
课标导航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 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含义;认识元素周期律及 其本质。
4、认识化学键的含义,了解离子键和 共价键的形成——电子式表示。
·· ··

CO2:
·C· ·+ ·
2
·O·····→
O ﹕﹕
C ﹕﹕O

布置作业:
1、阅读30~33页内容 2、认真完成33~35页练习
《基督教在华传播史》阅读书目
• 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 顾卫民:《中国天主教编年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 [英]阿•克•穆尔:《一五五Ο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郝镇华译,北京,
中华书局,1984年。 • [英]阿•克•穆尔:《基督教简史》,郭舜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期分3别、名有元称2、素分8别周、为期8、第表1一8的、至结1第8构、七3周2、 (1)26周种元期素:,其中一、二、三周期

中国古代的基督教传入与变革

中国古代的基督教传入与变革
多元化发展:适应社会多元化趋势,形成多种流派和教派的基督教,满足 不同人群的需求
国际化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基督教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基督教在全 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基督教与世界基督教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展望:中国基督 教将加强与世界各地 教会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基督教在全 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 展。
04
基督教在中国的影 响与意义
THEME TEMPLATE
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语言文字:基 督教传入后, 出现了大量的 基督教文献, 对中国语言文 字的发展产生
了影响。
艺术文化:基 督教文化的传 入,也带来了 新的艺术形式 和风格,对中 国艺术的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
思想观念:基 督教的传入, 也带来了新的 思想观念,对 中国传统的思 想观念产生了 冲击和影响。
合作领域:在神学研 究、教会建设、文化 交流等方面展开深入 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与友谊。
共同使命:携手应对 全球性挑战,如贫困 、环境问题等,为促 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贡 献力量。
跨文化对话:尊重不 同文化和信仰,开展 平等、开放、包容的 跨文化对话,增进人 类文明交流互鉴。
中国古代基督教传播的历史遗产与启示
历史遗产:中国古代基督教传播过程中所留下的文化、思想和艺术成 果,如《圣经》的汉译本、基督教建筑和艺术等。
启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基督教传的经验和教训,以及 对于当今基督教传播的借鉴意义。
未来展望:基于历史遗产和启示,探讨未来中国古代基督教传播的可 能发展方向和趋势。
跨文化交流:强调中国古代基督教传播对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 用,以及对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社会影响:对 传统社会观念 和价值观念产 生一定冲击, 但未能广泛传

家谱族谱宗谱样本(唐氏家谱)

家谱族谱宗谱样本(唐氏家谱)

重庆市铜梁唐氏家谱资料主编:XXX执笔:XXX 资料同时,让我们铭记家族的历史,传承家族的文明,为家族的明天创造更大的辉煌。

2017-X-XX编者资料目录第1章字辈谱 (8)1.1祖谱传下来的字辈谱(40字) (8)1.2祖谱的字辈谱续写(增加20字) (8)1.3唐氏其他版本字辈谱(仅供参阅) (8)第2章世系总图 (9)第3章谱序 (11)3.1关于唐姓的起源与演变 (11)3.2关于唐姓迁徙分布 (12)3.3当代唐姓的情况 (13)3.4唐姓血型 (13)3.5唐姓的传统文化——郡望 (14)3.6唐姓的传统文化——堂号 (15)第4章家谱凡例 (16)4.1字辈谱传承规范 (16)4.2唐氏族人取名原则 (16)4.3续谱原则 (16)4.4本谱纪年原则 (17)4.5本谱入谱人员范围 (17)4.6本谱世系本源书写规范 (17)4.7人物录及传记 (18)资料4.8修谱期限 (19)4.9其他 (19)第5章家风---家训家规 (21)5.1家规文化(十二条) (21)5.2家训文化 (24)第6章传记及人物录 (28)6.1人物传——第四世 (28)《XX字辈》奋斗史 (28)6.2祖居录——XX屋基 (30)《XX屋基》由来及历史变迁 (30)6.3人物录 (32)第7章谱系本源 (33)7.1唐氏族人的详细本源记录 (33)一、第一世 (33)二、第二世 (34)三、第三世 (35)四、第四世 (36)五、第五世 (39)六、第六世 (41)七、第七世 (42)八、第八世 (43)资料后记1资料第1章字辈谱1.1祖谱传下来的字辈谱(40字)惠星照海全,萬里奉春軒;宏發坤德盛,安邦定國賢;家和祖太平,壽域永其昌;開明朝先慶,福禄文光庭;1.2祖谱的字辈谱续写(增加20字)惠星照海全,萬里奉春軒;宏發坤德盛,安邦定國賢;家和祖太平,壽域永其昌;開明朝先慶,福禄文光庭;志高谋贵官,忠孝添声振;睿智遗后泽,宗族旺世延;1.3唐氏其他版本字辈谱(仅供参阅)根据唐氏七修族谱记载,我唐氏历代修谱,均列有字辈,在光绪十九年第五修时进行规范,曾制定(40字)字辈字。

“中国化”:基督教在华更新的必由之路

“中国化”:基督教在华更新的必由之路

60年前,基督教在华翻开了其政治意义上“中国化”的重要一页。这种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则是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为标志,而其成果就正是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成立。我们今天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研讨基督教“中国化”的意义及途径,既有历史的启迪意义,更是中国基督教现实开拓、创新之必要。
今天中国对于宗教的基本态度或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独立自办”这三个方面。这对于中国基督教尤为重要,也是其“中国化”所必须注意的。其中“积极引导”就应该包括在社会政治、宗教教义、实践伦理等方面对基督教的积极引导,这要求我们对基督教的信仰本真、教义教理和伦理道德等做出积极的解释,尽量发掘出其中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社会风尚的内容,而不能对宗教教义及其神学理论全盘否定;“加强管理”就应该包括依法依规来对基督教社会活动及其相应宗教活动的科学管理,使广大信徒具有自觉的公民意识,使教会礼仪等社会活动服从中国国情及其政治制度,促成社会组织建构之“外延”管理与宗教教理仪轨等传统之“内涵”管理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情感对宗教随心所欲、无视法律的尊严;“独立自办”则应该包括形成我们国家宗教的中国特色,认识到促成外来宗教在华“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充分了解中国政教关系的历史与现状,使中国宗教界积极热情地爱国爱教,使宗教社团组织成为属于我们社会系统的子系统,成为我国政治及社会建构的内在有机构成,把中国宗教的领导权、引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宗教领袖手中,而不能把广大宗教信众作为异己生硬地推出去,以免给外部或敌对势力的干涉、渗透和破坏提供可乘之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在教会政治层面的“中国化”上已经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但要把这一领域的工作做好,则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中国化”:基督教在华更新的必由之路

论明末以来基督教的文化传统

论明末以来基督教的文化传统

论明末以来中国基督教的文化传统作者:李天纲"蜜月时期"的"文化基督徒"明末的高层士大夫,对刚刚进入中国的天主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和初入中国的利玛窦等耶稣会士交往密切,开始了中国和欧洲接触的历史。

此后,十九、二十世纪的中国基督教发展成长,教徒人数增加,在社会生活中更加活跃,组织化程度也更高,但从高层文化交往的效果来看,中国基督教再也没有象在明末社会中扮演那样重要的角色,再不能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到那样积极的作用。

可以举一个明显的例子: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欧洲最了解中国情况的是耶稣会士。

罗马、巴黎、德国的教会中,有第一流的汉学家。

而今天梵蒂冈已经没有这样的专家,他们了解中国的能力,已经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大学里的中国问题专家。

2000年的"封圣之争",正表明这一点。

中国学者和中国教会总是不忘记谈论徐光启、利玛窦,原因盖在于此。

所以,本人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称明末是中西文化交往的"蜜月时期"。

利玛窦于1600年到达南京,1601年达到北京,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不长的40多年里,高层士大夫表示出对"西学"、"西教"的强烈兴趣。

"公卿以下,重其人,咸与晋接。

"可惜,很多交往过程已经失传,仅据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统计,许多内阁大学士和部臣,都和耶稣会士和"西学"有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对天主教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友好态度,直至率领全家全族入教。

为证明这一点,综合前人的记述,可以作一个统计。

沈一贯:浙江宁波人。

万历二十二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万历三十一年任首辅。

1601年利玛窦在北京拜见了他,互赠礼物,并在日后与"阁老"的儿子成为朋友。

叶向高:福建福州人。

万历三十五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晋任首辅。

1624年邀请艾儒略到家乡福州传教,有《三山论学记》记录传教问答。

中国基督教文学的文化传播

中国基督教文学的文化传播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1月Jan.,2011中国基督教文学的文化传播季玢(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常熟215500)摘要:中国基督教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教会内部传播、报刊出版传播和网络空间传播。

虽然这三种传播途径往往是共时存在,但仍然存在着一条线性的发展历程。

考察这个发展历程,一方面可以解读基督教文化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观念变化。

而中国基督教文学则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坚定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关键词:基督教文学;文化传播;基督教文化精神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794(2011)01-0078-05传播是文化的内在属性和基本特征,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

中国基督教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教会内部传播、报刊出版传播和网络空间传播。

虽然这三种传播途径往往是共时存在,但仍然存在着一条线性的发展历程。

考察这个发展历程,一方面可以解读基督宗教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观念变化。

而中国基督教文学则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坚定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新时期”的开始意味着中国文学体制又进行新的组合,但这种组合是在“乍暖还寒”的历史氛围和“心有余悸”的心理背景下运作;因此,新时期之初的文学体制“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国家的现代性文化想象和文化意志,在对知识分子合乎其文化意志的文化创造进行鼓励和接纳的同时,它还起到明确的‘边界功能’,即对迥异于国家的现代型设计和文化想象进行了或者是严厉的批评或者是迅速有力的清除的反应和处理,这些方面,往往表现为‘文学体制’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共谋、裂隙与冲决,而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知识分子写作的基本面貌和历史命运”[1]22。

在这种文学体制影响下的中国基督教文学的生产及传播,就如刚被解开裹脚布一样,淤塞已久的血开始流动,但全身还没有流通起来。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陈丽芳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陈丽芳

愛德印刷聖經紀錄
2002年12月,完成印刷三千萬冊聖經 2004年3月26日,完成印刷450萬冊出口聖 經與新約 2007年12月8日完成印刷五千萬冊聖經 2010年11月8日完成印刷八千萬冊聖經 2012年11月8日完成印刷一億冊聖經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收藏 印刷六千萬冊聖經記念
中國南京印刷廠《聖經》印刷達1.25億
《手繪彩圖新譯本聖經》獲得“精品獎”
《現代漢語詞典115週年紀念版》獲得 封面工藝“優異獎”
南京愛德印刷廠承印阿拉伯語《新約聖經》
丁光訓主教為奧運版聖經題詞
愛德研發目前世上“最薄紙” 用該種 紙張所印《聖經》只有3厘米厚
南京市愛德印刷有限公司承印海地語聖經
愛德還為少數民族和特殊人 士準備了不同版本的聖經。過去 5年,愛德出版了1.9萬多冊盲文 聖經。盲文聖經一套有32冊,每 冊定價1元。而一套盲文聖經寄 達視障人士手中所需費用高達 2525元人民幣,其中紙張和加 工費用2465元,郵寄費用60元。 聯合聖經公會、愛德公司和中國 郵政分別通過捐紙、捐設備和人 工以及免費郵寄分攤了全部成本。 目前,愛德平均每天能生產20冊 左右的盲文聖經。
愛德印刷廠2015年印刷聖經超過1.3億冊 三分之二出口國外
2016年7月18日 愛德印刷一億五千萬冊聖經
聖經產量及語種: 截至2016年10月底,公司累計為
世界各地70多個國家和地區印刷聖經 1.55億冊,其中包括為中國基督教和 天主教印刷的中文及少數民族語言的 聖經,其它語言種類覆蓋了英語、德 語、法語、西班牙語等90多個語種。 公司累計生產盲文聖經超過2652套。
1987-1988年,中國愛德基金會與聯合聖經公會 共同推動聖經印刷工作,周聯華牧師也是其中重要推 手,《南京愛德印刷有限公司》的招牌還是由周聯華 牧師親筆寫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長子黃開平家譜)
林鳳歧 黃倩英
第三代
黃開平 朱心珊
林辰孫 鄭寶瑜
林福孫 麥賢慧
(次子黃宣平家譜)
鄧智文 林廉 黃宣平 夏璐敏
黃佐庭 薛葩
林鳳歧 黃倩英 Laura 黃倩儀 黃倩鴻 黃倩君 黃開平 黃宣平 Wong
仁 Molly Russell
林俊
林毅 Kelly
Kirkpatrick
陳祖榮 黃佩沁
楊成竹 宋瑞頤
第五代
馮英翰 林向陽 馮英祥 陳慧兒
Charles Eu Jr.
Karen
Lisa Arthur S. Linda Young Jr.
Randall Sandra
第六代
Nicholas Laura 馮永康 馮永健
第四代
林展翅 宋慶頤
第三代
(幼男宋子安家譜)
宋子安 胡其英
宋伯雄 Sarah
Pott
Robert pott
Robert Hiatt
Mary Ashton
Pott
Norman Storer
Elizabeth Harold Haw ks Milton
Pott Holcombe
第四代
Paul Clinton Young
Andrew Hiatt
Frank Teresa Lanman Jane Holcombe II Gainey
Adrian Jackie
第六代
楊美婷
樂培亮
?
楊濮榕
情繫家園──倪蘊山 牛尚周 倪桂金
第二代
宋耀如 倪桂珍
倪錫純 曹惠英
溫秉忠 倪秀珍
第三代
倪吉人 倪愛珍 牛惠霖 牛惠生 牛惠珠 牛惠珍 宋靄齡 宋慶齡 宋子文 宋美齡 宋子良 宋子安 倪吉士 倪吉貞 倪吉明 倪吉文 溫毓慶 溫澤慶 溫金美
第三代
倪吉士 盧蕙珍
倪吉貞 倪吉明 林寬饒
倪吉文 史美芬
倪以望 倪以臨 倪以銘
王宓 倪以信
第四代
倪以亭 倪以仁 Emily
Kay Treder
?
王佳偌
第五代
Jum 倪以冰 倪以群
Medalia
張倩
?
倪庭萱
牛尚周 倪桂金
(長子牛惠霖家譜)
牛惠霖 牛惠生 牛惠珠 牛惠珍
第三代 牛惠霖 劉義基
第二代 長女 倪桂金+牛尚周
趙奕霖
Vansen 張其瑛
Wong
第五代
Ken Siu 張其玲
張其瑞 Juliani
Ngo
余龍生 冼綺霞
余鼎生 Barbara Gregg 余熹生
Lee
余維明 Tina
余維道 Tisha
Chinn
Lincoln Lavern Yu, Jr.
張耀中 張耀冠 張棋蓮 Brian Stacey Bradley Stephanie Kimberly Jessica 張其麗 Lani Tiffany Nicklaus
研究生:周志萱 RM1043003 指導教授:查時傑教授
前言
• 本報告以羅元旭先生所撰《東成西就》一書為主 要參考資料。
• 本書介紹了七個基督教牧者家族族譜,也記載各 家族歷經百餘年、超過五代的發展。此七家族影 響華人社會百年來之信仰、教育、經濟、文化、 醫療、政治、商業等層面,也在西方世界中開花 結果、發光發熱。
第二代
卜舫濟 黃素娥
第二代 長女 黃素娥+卜舫濟
(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
Agnes 卜其吉
Straberg
楊志桂
卜威廉
Eleanor Welsh Paul
卜華德 Elizabeth
Washington Fisher
第三代
卜安莉
William James L. Pott Thomas
方唐 Molly 方志 方明
Castelloe
第五代
Sabrina Brian Kelly Mero
London Matteo ElliotFong Edison
Fong
第六代
Brandon Nathan Nolan
走向世界──王有光牧師
第一代
王有光 施幼嫻
第二代
王正庸 王正康 王正廷 王正黼 王正序 王春梅 王桂月 王靈恩 王信恩
Wong
第四代
宋仲虎 曹璇琍
第五代
Kirsten
宋元慈 宋元愛 宋元孝 宋元順
宋耀如 倪桂珍 宋靄齡 宋慶齡 宋子文 宋美齡 宋子良 宋子安
第二代 次女 倪桂珍+宋耀如
(長女宋靄齡家譜) (次女宋慶齡家譜) (幼女宋美齡家譜)
孔祥熙 宋靄齡
第三代
孫逸仙 宋慶齡
蔣介石 宋美齡
陳繼恩
黃雄盛
孔令儀
孔令侃
第二代
第二代 長子 倪錫令+沈氏
倪錫令 沈氏
第三代
倪吉人 李秀寶
王樓冰 倪愛珍
第四代
倪雲珠 倪忠信 彭潤德
倪忠杰 倪忠儀
?
(未載)
王龍寶 王運成 王國成 (倪冰)
第五代
倪耀祖 倪耀華 邵世和
?
倪耀德 余虹 倪耀心
倪耀麗 倪耀宗
??
第六代 倪昱 倪昶
?
倪旭曉
第二代 次男 倪錫純+曹惠英
第二代
倪錫純 曹惠英
Timothy R. Ling
?
Edw ard Ambrin John
Ling
?
Kera
??
Rishi Halima
張其輝 Linnell
Lee
林誠 Nancy Mclaughlin
林斌
Miranda 林菁 Seto
張似滿 余颺生
林峰 趙亮 鄧琳
第四代
Joseph Clare Matthw e Eugene
第六代
Rachel Ryan
第二代 黃佐庭+薛葩
(四女黃倩鴻家林譜鳳歧)黃倩英
(幼女黃倩君家譜)
林方孫 Linda Kw ok
第三代 林辰孫 鄭郭寶德瑜 華 黃倩鴻 林福孫 麥賢慧
鄧智文 林廉盧壽聯 黃倩君
黃佐庭 薛葩
林鳳歧 黃倩英 Laura 黃倩儀 黃倩鴻 黃倩君 黃開平 黃宣平 Wong
仁 Molly 林俊 Russell
Wong
Wong
薛葩
No. 10 Wong
卜其吉 卜威廉 卜華德
第三代
楊順麟 楊吉麟 楊寬麟
黃倩英 Laura 黃倩儀 黃倩鴻 黃倩君 黃開平 黃宣平
Wong
林方孫 Linda Kw ok
第二代 長子 黃佐庭+薛葩
林鳳歧 黃倩英
(長女黃倩英家譜)
林辰孫 鄭寶瑜
林福孫 麥賢慧
第三代
鄧智林文鳳歧林廉 黃倩英
(次子牛惠生家譜)
牛惠生 徐蘅
吳金泉 牛恩美 牛恩安 梁景賢 牛恩健 ? (未載)
第四代 牛恩德
吳剛 Ming
Mary Pauline
Joleen Wendell Hillas
Brian Jones
第五代
Jasmine
牛康民
Mary Sue Louie
第六代
Christophe Jeffrey
牛尚周 倪桂金 牛惠霖 牛惠生 牛惠珠 牛惠珍
黃佐庭 薛葩
林鳳歧 黃倩英 Laura 黃倩儀 黃倩鴻 黃倩君 黃開平 黃宣平 Wong
仁 Molly 林俊 Russell
林甲孫
林毅 Kelly
林德K孫irkpat舒rick德君
林誠 Nancy Mclaughlin
林斌
林方孫 Linda
Kw ok
第四代 Miranda 林菁 林峰 趙亮 鄧琳
Seto
Mary Wong
陳琦
Wei Ven Chang
?
黃亦平 第五代
Michael 黃珍蕙 黃振方
Wong
Wayne 黃安琪 Leonard
Yee
Chase
Kerry 余偉強 Criselda Vicente 余玉蓮
Marty Bianes Endaya
第六代
Bryan C. Justin A. Juliana Alana Sean
Ligeros
唐驊千 唐駿千 Mildred
Poinsett
Auther 唐志雲
B. Francis
(外長孫唐驥千家譜)
潘靜筠 唐驥千
黃月梅
第二代 幼女 倪秀珍+溫秉忠
(外孫唐騮千家譜)
第四代
唐騮千 楊茜恩 Argie
Ligeros
唐裕年 郭燕語
Bruce 唐美蔭 Alexander 唐文瑛
Lazar
孔令傑 Deborah 孔令偉
Paget
第四代
董建成
溫子華
Mimi Hw ang Leahy
Lilian Hw ang Peiper
第五代 孔德麒
第二代 幼女 倪秀珍+溫秉忠
溫秉忠 倪秀珍
第二代
溫毓慶 施惠珍
溫澤慶
唐炳源 溫金美
第三代
第四代
王恭立 溫亭娜 潘靜筠 唐驥千 黃月梅 唐騮千 楊茜恩 Argie 方聞 唐志明
Hamilton
Smith
Schilling
唐慶年 Haeyoung Stephen 唐瑞瑛 Andrew 唐芝瑛 Michael 唐裕琴
Kong Limpe
Darrell
Marston
第六代
唐月儀 唐慶盛
Spenser Eliot Alexandra Lauren Elizabeth Tang- Tang- Kinmay Tang Hamilton Smish Smmith Schilling Schilling Schill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