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急诊气管插管

合集下载

操作流程2项(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

操作流程2项(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重庆急诊医学培训中心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1)、操作者用眼光从左到右扫视,上下扫视后。

2)、大声说:“现场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1)、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对病人说:你怎么啦?(病人没有反应)。

2)、大声说:病人没有意识!3、启动BLS(基础生命支持)操作者大声说:请助手准备除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

4、摆放体位:1)、病人取水平仰卧位,放于硬板或地面上。

2)、操作者靠病人侧跪下,双膝与双肩同宽。

5、建立人工循环:1)、操作者用右手食指、中指摸左侧颈动脉,。

(在心中暗数6秒),(评委看见的胸侧)大声说:无脉搏!2)、胸外心脏按压:(按压5个周期,30:2)(1)、定位;1点2指3掌根定位于胸骨下1/3。

双手重叠、双臂打直。

深度为4-5厘米。

6、开放气道:1)、操作者观察口腔,报告“口腔无异物”,2)、压额抬颏(打开气道)。

7、人工呼吸:1)、判断呼吸:看病人胸部有无起伏,听呼吸的声音,用面部感觉呼气的气流。

(在心中暗数6秒)大声说:没有呼吸!上呼吸器!2)、上简易呼吸器,捏气囊人工呼吸二次,(胸部起伏,绿灯亮)交予助手继续操作。

8、(2)、定位后,向下压30次。

(绿灯亮),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小声数1-24,大声数25-26-27-28-29-30,当数25时,助手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当数30后,助手将面罩罩在病人口鼻,操作者立即捏气囊吹气二次。

(3)、定位后,向下压30次。

(绿灯亮),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小声数1-24,大声数25-26-27-28-29-30,当数25时,助手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当数30后,助手将面罩罩在病人口鼻,操作者立即捏气囊吹气二次。

(4)、定位后,向下压30次。

(绿灯亮),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

小声数1-24,大声数25-26-27-28-29-30,当数25时,助手准备好简易呼吸器,当数30后,助手将面罩罩在病人口鼻,操作者立即捏气囊吹气二次。

气管插管术

气管插管术

气囊的管理
气囊的作用:使气管插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与气管比之间严密无隙,既 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时漏气。
气囊的充盈度: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约25cmH2O,若气囊压力大于次压力则可 致缺血性损伤或组织坏死。目前所用的气管导管均采用低压高容量气囊, 恰当充气后,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一般充气不超过8-10ml。
5.插管完成后,要确认导管已进入气管内再固 定。确认方法有: ①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 ②人工呼吸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并 可听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③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 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 ④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 囊随呼吸而张缩。 ⑤如能监测呼气末ETCO2则更易判断, ETCO2图形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6. 安置牙垫,退出喉镜,观察导管外端有无 气体进出。若病人原已呼吸停止,可口对 着导管外端接上手控气囊、呼吸机、麻醉 机压入氧气,观察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并 用听诊器听呼吸音,以确定导管位置是否 正确(过深?)。 7. 导管外端和牙垫一并固定。
右口进入-舌体左推-缓慢前进-见悬雍垂-上 提镜片-看到会厌-挑起会厌-暴露声门-
检测气囊压力: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无条件测压时,需掌握最小闭合容量 技术。需定时监测气囊压力,鼻饲前一定要监测气囊压力。 定期放气囊问题:以往认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气囊应常规定期放气、充气 是不需要的。但非常规的放气或调整气囊压力往有明显的 喉鸣,如考虑为气囊破裂,需更换气管导管。
经口插管护理配合流程
3)摆好病人体位,仰卧位,头向后仰,肩下 垫软枕,术者站予病人头部上方位置 4)检查气囊是否漏气并将插管前半端润滑备 用 5)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或肌松剂 6)插管过程中注意生命体征随时通知医生 7)插管成功后迅速拔除管芯,气囊充气

紧急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紧急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难度小,成功率高 ❖ 对不需肌松的长时间手术,LMA取代了面罩的作用。
建立气道以便自主通气和控制通气 ❖ LMA的位置即使不很理想,也多能维持气道通畅 ❖ 避免气管内粘膜损伤
喉罩的缺点
❖ 密封效果不好,胃胀气发生率高,IPPV时会导致胃 胀气
❖ LMA比面罩更易出现食管返流,对未禁食的病人不 能完全防止误吸
preparation
❖ 吸痰用物 ❖ 喉镜 ❖ 气管导管 ❖ 固定器 ❖ 注射器 ❖ 手套 ❖ 简易呼吸器 ❖ 病人体位
1、正确的插管体位
❖ 病人:在颈部屈曲和寰椎关节伸展的体位下最
易实施喉镜检查。
口咽和气管的解剖特点
❖ 上呼吸道三轴线: ❖ 口轴线(AM):从口腔至咽后壁的连线; ❖ 咽轴线(AP):从咽后壁至喉头连线; ❖ 喉轴线(AL):从喉头至气管上端连线。AM与AP
同时注意,紧急情况下,应首先保证患者有 足够的通气及氧供,而不是一味地强求气管 插管。
I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fails, you must have a back-up plan...
喉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981年英国的Archie Brain医师在发明了喉罩, 并于1988年上市销售。
或者这样。。。
也可以是这样(插管失败后)
你注意到什么?
环状软骨加压法
环状软骨加压法可压迫食道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 找到甲状软骨(喉结) →找到环甲膜→找到环状软骨→用拇指和中指稳定
环状软骨,用食指将气管向下压以阻塞食管
Airway before applying Sellick’s
Airway with Sellick’s applied (note compression on the esophagus)

医疗三基技能操作培训(气管插管)ppt课件

医疗三基技能操作培训(气管插管)ppt课件

气道的解剖
声门的识别
经口明视插管法操作步骤
1 5、导管插入气管 7、判断是否进入气管内 8、气管导管的深度
I:\插管操作.MPG插管操作.MPG
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和深度
气管导管型号的选择:
男子较女子大0.5号,发音低比高者大0.5号 小儿:口径(ID)=(年龄+18)÷4 成人女:7.0~8.0的导管,深约21cm 成人男:7.5~8.5的导管,深约22cm
咽喉部脓肿,血肿,喉头水肿,急性喉炎。
气管插管指征
因严重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较长 时间机械通气,而又不考虑进行气管切开者 患者自主呼吸突然停止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行机 械呼吸者 病情严重并迅速恶化,有可能导致呼吸和(或)心跳 骤停者 不能自主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或出血误 吸危险者 全身大面积创伤尤其是伴有颅脑或胸部严重损伤 者 自主呼吸频率大于正常的3倍(35次/min)或小于 1/3(6次/min)
注:8岁以下的小儿不用带气囊的导管,以免造成 声门下水肿。其声门呈漏斗状,插入后多半不漏气。
经口气管插管的优点
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有效减少死腔量 管腔相对较大,易于吸痰,气道阻力较小 气道密封好,有利于呼吸机治疗
经口气管插管的缺点
易造成移位和脱出 清醒病人长时间不耐管,导管一般可留置 3~7天 口腔护理不方便 气管插管时易引起心血管应激反应
颞颌关节退行性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强直) 小颌症 巨舌症 高喉结 上切牙过长,前突等
插管前估计
张口度:
正常张口>4~5cm <2.5cm(两横指)妨碍喉镜置入
甲颏距离:
头部后仰时,甲状软骨切迹距下颏缘的距离。 成人>6.5cm, 如<6.5cm见于小颌症,高喉头

气管插管技术

气管插管技术

右手执气管导管后端,使其前端自口右角进入口 腔,对着声门,以一旋转的力量轻轻经声门插入 气管。 安臵牙垫,退出喉镜,气囊充气 连接回路,手控气囊、呼吸机、麻醉机压入氧气 ,观察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并用听诊器听呼吸音 ,以确定导管位臵是否正确(过深?)。 导管外端和牙垫一并固定 2、检查导管是否到位 ①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对称 ②管壁可见到水汽 ③ 观察胸腹部呼吸动度是否正常 ④ PETCO2波形正常------最为确定 3、套囊注气→固定导管→调整呼吸机参数
2、便于术中给氧
3、防止胃内容物、血液、分泌物返 流气管
气管插管的装臵与设备

喉镜和多种镜片 (充足的电源)
各种气管内导管
气管内导管的引导器(管芯或弹性探条)
口咽或鼻咽通气道,开口器及插管钳


可靠的吸引装臵
训练有素的助手
气管插管前备用物品图示
柔性光导纤维喉镜 (FFL)

FFL 应用光导纤维传递图像引导镜头由喉头进 入气管
(British Journal Anaesthesia,1993:71:335-339)
插管困难易发生在"长下颌骨舌骨间距"者
下颚前伸的能力
下颚前伸的幅度是下 颚骨活动性的指标。 如果病人的下齿前伸 能超出上门齿,通常 气管插管是简单的。 如果病人前伸下颚时 不能使上下门齿对齐 ,插管可能是困难的 。

对于困难气道,其成功率高,并可降低插管损 伤及术后上呼吸道水肿的发生率
经验丰富者可将其用于清醒气管插管,这是处 理“无法通气、无法插管”的极度困难气道最 安全的无创性方案

柔性光导纤维喉镜(FFL)
气管导管 (ETT)


气管导管的种类:经口 气管导管、经鼻气管导 管、有套囊型、无套囊 型、普通型和增强型气 管导管 气管导管曾经是由橡胶 制成,现在大多数都为 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Dr. Robertshaw 发明了 双腔支气管导管,适用 于开胸手术的单侧肺通 气.

急诊抢救物品的准备(气管插管术)

急诊抢救物品的准备(气管插管术)
气管插管困难 常规喉镜下插管时间大于10分钟 或尝试两次以上插管失败
什么是气道困难? 至今无统一的定义
Difficult airway 喉镜
(内窥镜)看不到喉头及周围组织
无法插管
气道困难
影响评估标准的诸多因素: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操作人员心理压力 操作尝试次数 每次操作的损伤程度 患者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设备条件
急诊抢救物品的备 及抢救流程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ICU 李俊杰
气管内插管禁忌症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喉水肿 急性喉炎 喉粘膜下血肿
相对禁忌症:
胸主动脉压迫气管 巨大甲状腺压迫气管 严重出血素质
评估建立高级气道
Msmaid M machine 呼吸机 麻醉机 s suction 吸引器 m monitoring 心电监测等 a anesthetic 麻醉药品 i inject vein 静脉通路 d drug 药品
解剖
1.喉:
C4~6椎前, 长4~6cm
2.气管:
C7~T4椎前, 长10~14cm
3.总支气管
右 : 短 粗 直 ,2cm, 与 垂 线 夹 20~25度
左:长细斜,5cm, 40~50度
麻醉的插管方法
a) 给氧去氮3分钟,麻醉诱导 b) 右手打开口腔,左手手持喉镜沿口腔右侧 进入 c) 将舌头向左推移,镜片位于口腔正中 e) 沿舌背继续进入至镜片尖部抵达会厌根部, 向上前方提起即可显露声门(直喉镜应将会 厌一起挑起来) f) 右手持导管经口腔右侧插入,导管尖端 进 声门后拔除管芯,继续插管至满意位置。 g) 放入牙垫牢固导管。 h) 充气,听诊双肺证实导管插入气管无误 后行控制呼吸
造成气道困难的常见疾患
先天性颅颌面畸形 创伤、感染、肿瘤致口腔颌面部畸形或缺损 烧伤后疤痕粘连致小口畸形、颏胸粘连 手术或放疗后引起气道附近解剖结构异常 颞下颌关节强直 肥胖、颈短、小下颌、高喉头、巨舌

气管插管在急诊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气管插管在急诊急救中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本组 4 2例患者 , 男2 7例 , 女 1 5例 , 年龄
理。方法 4 2 例危重 患者均行急诊 气管插 管, 并对 患者 实施综 肺复 苏患者 1 3例行现场 气管插 管后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余 患 者均抢救存 活 , 安全转运至我科 继续治疗。结论 气管插 管技
2个 月 7 0岁 , 心搏 、 呼吸骤停 时间 4 m i n 2 5 a r i n 。心源性猝死 7例 , 急性严重 中毒 6例 , 重型颅脑损伤 1 7例 , 溺水 2例 , 不 明
E- ma i l : Ba i y u y i n g 88 8@ 1 2 6. co m
时间并严格交接班。 在气管插管准备过程 中及 时给予胸外心脏
按压 、 口对 口人工 呼吸、 药 物等 复苏措施 。
2 结 果
4 2 例 急诊气管插管患者 , 插管时 间均小于 5 m i n , 除心肺 复 苏患者 1 3例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他患者均 抢 救存 活 , 安全转运至我科继续治疗 。
系统 、 全面, 2 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 O . 0 1 ) 。

讨论
综上所述 ,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 有 助于改善患者 的各项临床症状 , 巩 固治疗效果 , 具 有较高 的推
广应用价值 。
参考 文献
在重度支气 管哮喘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 , 患者及其家属进 行全 面系统 的健 康教育 , 干预患者 的健康行 为 , 有 助于提高 患
原因心搏骤停 6例 , 呼吸道疾患 4例 。
1 . 2 复苏方法
遵循  ̄ 2 0 1 0美 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 心
术在急诊 心肺 复苏 , 提 高危重 患者抢救成功率方 面具有重要意

《气管插管术》PPT课件

《气管插管术》PPT课件
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4月第24卷第4期)作者:罗荣高 晋兴 等
2020/5/9
气管内插管操作 治疗组213例患者均由急 诊医护人员用喉镜经口明视下做紧急气 管内插管(即时插管)、气管插管成功 后即行人工机械通气。对照组212例患者 均等待麻醉科医生到急诊科做 气管插管(延时插管,麻醉科医 生到急诊时间一般需7-15min)
➢ 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呼吸道,保障呼吸道通畅,达到 机体氧的需求与CO2的排泄的重要措施,是现代麻醉学 与现代急救医学必不可缺少的基本技术, 是通气支持与呼吸治疗的关键技术,在 危重疑难患者与心肺复苏抢救及治疗中 发挥着关键作用。
➢ 因此,建立有效人工呼吸道(气管插管) 是麻醉科医师与急诊科、ICU乃至其他医 务工作者也理应学会的技术。
6.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 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 至原来水平。
7.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 应重新 更换吸痰管。
8. 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 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2020/5/9
经气管插管吸痰法
注意事项: 1. 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
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4月第24卷第4期)作者:罗荣高 晋兴 等
2020/5/9
紧急人工气道技术
1.手法开放气道:根据气道解剖知识,当患者处于 头后仰时,气道开放程度最佳,常用仰头举颏法
仰头举颏法
下颌前推法
2020/5/9
紧急人工气道技术
2.口咽和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通常呈“S”
形,横截面呈管状或“工”型,可以通气。鼻咽通 气管形状类似气管导管,较短。它们是最简 单的气道辅助物,易于插入,其 作用在于限制舌后坠,维持开放 气道。它们应大小合适,位置准 确,在相应环境中使用,也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实施急诊气管插管标签:急诊;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术是急诊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它可以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证充分供氧,在危重患者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快速有效的建立人工通气是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医院内最快、最有效、最可靠的人工通气方法是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为紧急建立人工气道的首选方法[1]。

然而,由于患者病情不同,个体差异大,气管插管前医疗器械准备不充分,对气道的评估不到位等因素,插管困難的现象不少见。

为了进一步提高急诊患者气管插管的成功率,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气管插管的方法和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本文现综述如下。

1 气管插管前物品的准备和检查张建鹏等[2]选择162例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紧急气管插管组和心跳呼吸停止后插管组,对比研究后两组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1.46%和23.75%。

,争分夺秒的、快速有效的建立人工气道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所以气管插管前物品的日常的准备和检查尤为重要,要专人负责维护,一旦缺漏要及时补充。

1.1 各种型号的气管导管的准备及检查急诊科的患者复杂,各个年龄段的患者都有,所以要备齐各型号的一次性气管导管,如长度为30 cm、外径为7.5~9.0 mm为成年男性使用,成年女性气管导管外径为7.0~8.0 mm。

Dullenkopf等[3](2005)观察了500例0~16岁患儿的气管导管选择情况,提出气管导管的推荐尺寸:3 kg)3.0 mm,1~2岁3.5 mm,2~4岁4.0 mm,4~6岁4.5 mm,6~8岁5.0 mm,8~10岁5.5 mm,10~12岁6.0 mm,12~14岁6.5 mm,14~16岁7.0 mm。

以上气管导管至少准备1~2条,另外还要备有一条富有可塑性的金属制成的导蕊用以气管导管塑型用。

1.2 检查喉镜和简易呼吸囊气管插管有传统的麻醉咽喉镜下气管插管、逆行引导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及直视光导芯引导下气管插管等,作为基层的医院笔者这里主要讨论传统的麻醉咽喉镜下气管插管,检查麻醉咽喉镜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珠射光是否集中,并应射在窥视片头端的中部;(2)电源接触要良好,照射时,任意摆动窥视片不得有忽亮忽暗的现象;(3)保证电池电压在25 V,电流为250~300 mA,如电源不足要及时更换电池;(4)检查电筒管和电筒盖装卸就方便,旋合要牢固,不得有卡住或自动脱落现象。

简易呼吸气囊主要有球囊、储气袋、连接管、呼气阀、安全阀、氧气连接管、面罩及玻璃接头组成。

要定期检测简易呼吸气囊性能,配件的齐备、完好:呼气阀、氧气连接管、储气袋、PEEP装置、压国保险装置。

发现功能不全或配件不齐要立即跟进处理。

简易呼吸气囊使用后要清洁污染物,75%酒精消毒呼气阀接口,气体消毒气囊。

呼吸面罩、活瓣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冲洗凉干,严重污染的要销毁弃去。

检查完毕要用塑料套套好简易呼吸气囊存放备用,放于固定位置[4]。

1.3 其他除以上所说的还要准备和检查以下物品:10 ml注射器(用于套囊充气)、水溶性润滑剂(润滑导管壁)、牙垫与宽胶布(用于外固定导管)、开口器、止血钳、压舌板、、吸引器及吸痰管(随时可启动)、氧气、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听诊器等。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吸引器,分为电动负压吸引器、手动负压吸引器及中心负压吸引三种(根据临床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负压成人100~200 mm Hg,儿童50 mm Hg,1 kPa=7.5 mm Hg)。

在施行气管插管时,患者口咽部经常有较多的分泌物,如不及时予以清除,不但不能充分的暴露声门,还有可能引起患者误吸甚至窒息,这样会影响到快速,及时的进行急诊气管插管。

所以日常的准备和检查是很有必要的[5]。

2 气管插管的实施以上物经过日常的准备和检查后予以备用,可以随时应付需要进行紧急急诊气管插管的患者。

对有可能要实施急诊气管插管的患者应遵循的步骤如下。

2.1 判断是否有急诊气管插管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该患者是否有急诊气管插管的适应证,从以下5点评估做出判断:(1)呼吸道保护是否存在及检查气道是否通畅;(2)氧合和通气是否充分;(3)评估转归是否会导致上述前两项的发生;(4)另外还要权衡实施气管插管的利弊;(5)如果对气管插管存在疑虑,那么可以先实施气管插管,待病情平稳后再予以拔除。

值得注意的是:(1)一般来说不能维持正常气道的患者往往也不能保护气道,气道通畅且潮气量满意者也可能丧失气道保护而导致误吸;(2)人工气道如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是不能提供有效的气道保护的,它们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措施;(3)对需要心肺脑复苏者,也应先控制气道,除非进行电除颤;(4)呕吐反射及吞咽反射在评估气道保护能力方面应更为可靠,因为它们可以减少误吸的危险,在气道保护中的作用是肯定的[6]。

2.2 经口气管插管的方法如果做出了气管插管的决定,接下来就是选择插管的方法,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及纤支镜辅助气管插管是三种常用的清醒气管插管技术。

经鼻气管插管常运用于拥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并且要有较好的气道环境,即无气道异物及梗阻以及无解剖变异和明显创伤,在咬肌紧张未使用肌松药患者或牙关紧闭的危重患者中较适用这一方法。

经鼻气管插管曾一度广泛应用于急诊气管插管,但它的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Ropppolo等[7]临床研究发现经鼻气管插管相对于现有的其他插管技术在耗时及成功率方面均不占优势,而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不适于急救。

在纤支镜下辅助气管插管常运用于困难气道患者,它的适应证包括存在生理解剖变异、预期的困难气道、多次插管失败但尚能维持通气、颈椎有制动要求等。

不能否认纤支镜下辅助气管插管把气道管理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的成功率可达75%~100%。

但由于设备较昂贵而且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一般应用于麻醉、重症监护室及非紧急状态的患者,所以急诊行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的报道并不多见,所以在这里主要讨论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

2.2.1 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适应证、优点、缺点适应证:(1)患者神志不清或昏迷者;(2)自主咳痰能力差或无的患者;(3)需长时间应用呼吸机而又不考虑气管切开者;(4)需紧急建立人工气道者等。

优点:插管容易、适合急救,较少无效腔,气道阻力少,利于吸痰,不易漏气等。

缺点:对咽喉部刺激强,清醒患者不能长时间耐受,不利于口腔护理,长时间应用可损伤牙齿、口腔、咽喉、会厌等部位,一般留置不超过7 d,但总的来说优点大于缺点[8]。

2.2.2 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的步骤(1)摆好体位:患者取“去枕仰卧位”,用抬頦压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让口轴线、咽轴线、喉轴线三线尽量平行,三轴线平行得越好,那么插管就越顺利,术者站于患者头侧,视线应与喉轴线平行。

(2)开放气道:术者用双手托患者双下颌(拇指放置于鼻翼两侧),以右手拇指和食指作为开口器打开口腔,检查并清除口腔内异物。

(3)插管全程应始终保持患者头部后仰,以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100%纯氧2~3 min),以防插管过程中引发患者心搏骤停。

(4)保护口唇: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交叉推开下唇及下颌,拇指抵住门齿,保护好口唇。

(5)麻醉咽喉镜置入口腔:术者左手持弯形喉镜,沿右侧口角垂直进入口腔,压住舌背,然后将舌体推向左侧,镜片得以移至口腔正中线上,注意喉镜的位置要居中,否则将导致声门裂暴露不充分,喉镜进入口腔后,保护下唇的右手应及时移至患者前额,用虎口往下压额头以利声门显露。

(6)以解剖标志为引导深入喉镜,喉镜在口腔居中可见到第一解剖标志:悬雍垂,再循咽部自然弧度慢推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即可见第二解剖标志:会厌。

(7)上提喉镜暴露声门裂:待喉镜尖端抵达会厌根部后,即须向前上方用力提喉镜(沿45°角的合力),一定要用手提,切忌以上切齿为杠杆支点去撬门牙。

用力上提喉镜即可使会厌随之而抬起,暴露其下方的声门,即可见到左、右声带及其之间的声门裂,为气管开口的标志。

上提喉镜的三个前提条件是:①喉镜必须居中,②喉镜必须在会厌的上方,③喉镜尖端必须抵达会厌根部。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做“上提喉镜”的动作。

(8)直视下气管插管:右手握持导管的中后1/3段交界处,以握毛笔手式,把带管芯的气管导管的斜口端朝右对准声门裂,双目经过镜片与管壁间的狭窄间隙监视导管前进方向即沿着喉镜的镜片凹槽面在直视下送入导管;在声门裂处轻柔旋转导管,使导管能顺利地一次性通过声门裂成功进入气管内。

(9)拔出插管芯使导管前进到位:气管导管通过声门裂1 cm后,要拔出插管芯再向前推送,严禁带着插管芯暴力向前推送到位。

准确的插管深度为:一般成年男性导管刻度距门齿22~25 cm,女性21~24 cm,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成人为4~5 cm。

小于1岁的:经口(鼻)插管深度(cm)=1/2体重+8(9),大于1岁的:经口插管深度(cm)=1/2年龄+12,导管在气管内的深度为2~3 cm。

(10)调整好插管深度后,要先置入牙垫后再退出喉镜,顺序不能颠倒,以防患者咬紧气管导管引起窒息。

(11)尽管是在明视下插入导管,仍必须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确定导管是在气管内,以确保万无一失:①出气法—按压患者双侧胸部,看有否湿热气流使导管雾状透明,听导管开口是否有温热气流呼出;②进气法—挤压复苏球囊,观察两侧胸廓运动是否对称,同时听诊双肺野和腋下听诊呼吸音是否相同,若发现一侧呼吸音消失,可能是气管插入一侧肺,需及时调整;③听诊胃部是否有气过水声,在挤压复苏球囊时若导管位于气管内则胃部无气过水声;④还可以通过行胸部X线或CT检查,了解导管位置是否在“气管隆突的上方”。

(12)确认导管在气管内后再行固定:“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气管插管的方法”与传统的“胶布粘贴固定气管插管的方法”进行比较,前者在导管脱落率、移位率、皮肤刺激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

方法简述如下:采用长75 cm、宽1.2 cm的白扁带固定,在气管插管成功后可直接将白扁带对折,以一手手背套于反折处同时抓住两条带子将反折处翻转过来,便成为一条双套结的带子,并将带子的两个套同时套入气管插管和牙垫至门牙0.5 cm处,拉紧套结,沿两耳上方及枕部系于侧面,在耳后方打结,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度。

(13)气管插管成功后,要对管道随时进行吸痰、湿化和护理,注意无菌操作,始终保持人工气道畅通,以防痰堵,吸痰和湿化的方法要正确。

(14)连接好人工正压通气装置:不要急于连接人工呼吸机,主张先用简易复苏球囊手动正压通气,待调节好呼吸机参数并试运行无误后,再过渡到机械通气[9]。

3 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根据1993年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困难插管的定义为:使用麻醉咽喉镜气管插管时,操作在4次以上或操作时间超过10 min以上的为插管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