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生命哲学之时间与绵延
论柏格森的时间观

论柏格森的时间观作者:梁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9期【摘要】在西方哲学史上,对时间观的探讨一直是各哲学家致力研究的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生命哲学家柏格森,在批判传统时间观的基础上,用“绵延”重新界定了真实的时间,认为时间是一条意识的绵延之流,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时间,可以用理智来认识,而是只能通过人的直觉所把握,从而开启了直觉主义的认识路径。
同时,相对应两种时间下的两种意识生活由此产生,新的生活方式从哲学的视角铺展开来。
【关键词】柏格森;时间;绵延;直觉;自由19世纪末,生命哲学悄然兴起,哲学家们开始探讨“change”与“becoming”(即变化和生成)的问题。
它们所涉及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及其创造性的过程,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时间问题成为现代西方哲学所要关注的问题。
为了消解前人对于时间问题的争论,为了说明时间对于生命生成与创造的重要意义,柏格森开始构筑起自己的时间学说。
一、对传统时间观的批判柏格森认为,科学领域中可以被钟表度量的均匀分离的时间,并非真实的时间,而是空间化的时间,哲学区别于实证科学的根本表现在于研究的对象是真正的时间。
据此,他首先批判了哲学史上的几种时间观。
首先,柏格森反对亚里士多德将时间看做是“运动的数”。
他认为真实的时间应该是永恒持续的流动,是运动本身。
亚里士多德的“测度时间”,不过是依赖于空间而存在的时间,反映的只是各自独立的点或瞬间在空间中的依次排列。
其次,柏格森对奥古斯丁的时间观也进行了批判。
奥古斯丁以“上帝创造”与“思想伸展”作为其时间观的核心思想。
他指出时间不过是思想的伸展,因而只单纯的与心灵相关,故他主张用心灵来测度时间。
尽管柏格森同奥古斯丁一样,将时间与人的心灵相联系,但在“上帝创造时间”这一问题上,他却坚决主张真实的时间是可以独立自存的。
再次,他批判了牛顿时间同质、可逆的“绝对时间观”,认为真实的时间是异质的、不可逆的持续涌进的流。
康德将时间视为一切内部现象和外部现象的“先天的直观形式”的观点,同样受到了柏格森的批判。
绘画中时间性的呈现与绵延

绘画中时间性的呈现与绵延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在《材料与记忆》中对“绵延”进行了阐释,绵延既是时间移动性的延续,又是“自我意识”的影射。
自我意识的每一个瞬间都包括过去的影响。
而时间哲学对绘画艺术也产生了影响,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绘画作品通过材料的更新、色彩、节奏的旋律、画面的瞬时性等实现绘画空间的时间化。
但传统理念常认为绘画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绘画中的时间性常常被忽视。
本文将从绘画的空间性抽离出来,着重探讨绘画中时间性的呈现。
一、创作过程的历时性绘画在观看者眼中常常是静态的,不像音乐作品那样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
我们在讨论研究绘画作品的时候也常常围绕其空间性来讨论,忽略了其中的时间性特征。
但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说,绘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绘画中未完成的状态体现的是时间性的持续“待出”的状态。
绘画需要经过构思、收集素材、草图、准备绘制材料、第一遍底色、第二遍定稿、第三遍塑造等等步骤,绘画表现为各步骤各因素之间的平衡总和,而隐藏在这些绘制步骤之间的就是时间。
在制作过程中,不同画家会让时间定格在不同的绘画步骤,这些可以从作品中每一步留下的痕迹辨认出不同时间画面的进展情况。
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可能都会暗含不同的信息密码,这些信息密码深藏于画面中,甚至有些画家的签名都饶有趣味。
二、收藏过程的延时性绘画在创作完成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自身还会发生变化,这也为绘画收藏带来延时性。
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于一二九五年回到故乡浙江时为周密所画。
画上作了一段题跋:“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归来,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传》,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
其东则鹊山也。
命之为《鹊华秋色图》。
”这段题跋说的就是这幅“思乡之画”的来历,文中的公谨即指周密。
而现在的《鹊华秋色图》已经早已不是赵孟頫当年前所创作的“鹊华秋色图”了,之后元、明、清几代文人、名士以至乾隆皇帝都有题跋或钤印,原画幅横90.2cm,竖28.4cm,加上各种题跋现在横约500cm。
_绵延_说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兴衰

“绵延”说与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兴衰朱鹏飞(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柏格森的“绵延”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极具生命力的观念———生成,这使得柏格森的哲学能够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然而由于“绵延”说本身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再加上其它的理论片面性,所以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又在兴盛几十年之后很快走向衰落。
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一些流行的理论不无参考意义。
关键词:柏格森;生命哲学;绵延;生成中图分类号:B565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5)09—0139—05收稿日期:2005-05-24作者简介:朱鹏飞,男,江西瑞昌人。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师,文艺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文艺基础理论、美学。
柏格森(Henri Bergs on,1859-1941)是20世纪初曾蜚声世界的著名哲学家,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以宣扬“绵延”与“直觉”而名闻遐迩。
1900-1924年间,他担任法兰西学院教授,讲学获得巨大成功,一段时期曾激起“柏格森狂”。
1928年,凭藉哲学著作《创造进化论》,柏格森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足见其学术思想影响之深远。
可以说,生命哲学能在学术史上划出如此浓重的一笔,与柏格森有着莫大的关联。
然而仅仅几十年之后,柏格森的名字就迅速被海德格尔、萨特等人所取代,至今也未能重焕当年的辉煌。
这就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历史上有许多曾名闻一时的学者,他们不仅当时受人推崇,而且也为后代学者重视,譬如康德、黑格尔等人,但为什么柏格森作为一派宗师,曾有过那么辉煌的过去,受到过那么多同时代人的景仰,其学术思想却在当代受到不小的冷遇呢?总结其中的原因,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一要全面地了解柏格森,就必须将他纳入一个特定的历史氛围。
作为生命哲学的集大成者,当然不能离开生命哲学发展史去孤立地看待柏格森。
如果从最初的源头算起,康德大约算得上生命哲学的启蒙者了,尽管他远不是一位生命哲学家。
在绵延中寻找美--柏格森美论述评

在绵延中寻找美--柏格森美论述评
柏格森的"美在绵延"说是建立在其哲学本体论基础之上的.在他看来,只有绵延着的事物才是美的,所以美在绵延."美在绵延"有四层含义:第一,任何绵延都是生命的绵延,所以"美在绵延"意味着"美在生命";第二,绵延即无尽的生成,因此"美在绵延"又表明"美在生成";第三,"美在绵延"也意味着"美在统一";第四,因为把握了绵延的节拍能使人获得轻松感,所以"美在绵延"还表明"美在轻松"."美在绵延"说是柏格森独特的美论,对于我们研究美很有参考价值.。
论柏格森的时间观

涉及 的对象是 活生生的生命及其创造性 的过程 ,这就 不可避 免地使时 间问题成 为现代 西方哲学所要关注 的问题 。为了消 解 前人对于 时间问题 的争 论 ,为了说明时间对于生命生成 与
创 造的重要意义 ,柏格森开始构筑起 自己的时间学说 。 对传统 时间观 的批判
一
异质 的 、不可逆 的持续 涌进 的流。康德将 时间视 为一切 内部 现象和外部现象 的 “ 先天 的直 观形式 ”的观 点 ,同样受 到了 柏格森 的批判 。他认 为康德 的这种 时间观是将空 间概念擅 自 引入纯意识领域 而制造 出的东西 ,是将真正绵延 与其象征混 淆 ,将 自我象征与 自我 自身混 淆。
用。城市规划部 门在工作 中坚持政务公开 、增加透 明度 、公
正公 平的工作原则 , 对社会 和公众及时公布有关规划 的政策 、 法规 和管理程序 , 提供公众规划技术 , 增进公众在城市规划 、 建设 、管理上的知情权 、参与权和管理权 。广泛吸引公众参
与现代城市管理 ,而且要 以立法 的形式赋予公 民获得公务活 动 的主体 权利 ,让百姓真正关注规划 ,主动参与规划 、参与
青年 与社会
2 0 1 4 年1 0 月中 N2 9 期总第5 7 5 期
论柏格森 B  ̄ B q , 问观
梁 艳
0 3 0 0 0 6 ) ( 山西大学 哲学社会 学学院,山西 太原
【 摘
要1 在 西方哲 学史上 ,对时 间观 的探讨 一直是各哲 学家致 力研 究的 问题 。1 9 世 纪末2 0 世 纪初 的法 国生命哲 学家柏
二 、绵 延— — 真 实 的 时 间
、
柏格森认 为 ,科 学领 域中可以被钟表度量的均匀分离 的 时间 ,并非真实 的时 间,而是空 间化 的时间 ,哲学区别于实
生命之“绵延”的教育要求——论柏格森的“绵延”概念及对学校教育的启发

的过 程 。透过 “ 绵延 ” 审视 学校 教 育 , 我 们 可 以发 现其 在 直觉知 识 、 经验性教 学时 间、 学生创造 性 、 内在 自由、 本质 差异 等方 面有 着重要 的价值 。
关键 词 : 柏格 森 ; 绵延 ; 学校教 育 亨利 ・ 柏格森 ( He n r i B e r g s o n ) 是2 O世 纪 富 有感 性、 温 情和 浪漫 韵味 的法 国式 哲 学代 表人 物 。本 文试
并且可 以越 来越 全面 地拥 抱 生 命进 化 的本质 所在 。柏 格森 认 为 , 直 觉可 以让 我 们 换 存在 于人 身 上的本 能 , 置 身 于 生 命 内部 , 与生命的本能 、 智慧 、 记 忆 等 相 融 和 掌握 生命 的奥 秘 。” 翻 也就 是说 , 本能 是对 生 命 内部
2 . 从 人 的直觉 进入 绵延
本能 的最佳 表现 形 式是 直觉 。 直 觉将 我们 引向生
图通 过对 柏格 森之 “ 绵 延” 概 念 的解读 , 拣 拾柏 格 森 哲 命 的内部 , 遵 循生命 内在 的 自由意识 的倾 向 。对 于 直
学 中被遗 落 的沙石 , 从而 对 “ 绵延 ” 概 念做 一个 更 为清 觉 与理 智 , 柏 格 森认 为两 者 并 非对 立 存 在 , 它 们 应该
晰 的厘定 , 并 进一 步 阐释 “ 绵延” 对学 校 教育 教学 的 重 同时 存在 于人 的生 命之 中 , 而 恰 恰是 这种 直 觉 ( 本能 ) 要价 值 。 与理 智 的融合 , 生 命 的绵延 才得 以进 行 。而 我们 的直
一
、
何谓“ 绵延 ”
觉 知识 也并非 与科 学知 识相 脱 离 , 科 学 知识 寓 于直 觉 知识 之 中 。1 9 1 6年 , 柏格 森 在致 H. 赫福 定 的信 中说 ,
柏格森“心理时间”的绵延——对福克纳小说中时间变化的解读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一
M O U N T A I N f L 0 W C R S
柏格森 “ 心理 时 间" 的绵延
对福克纳小说中时间变化的解读
李 鹏
物质。感觉具有原始的浑沌,其 自然状态并非割裂的,而是如 流水般绵延流动,他称之为 “ 意识流 ”。在詹姆士看来 ,心理 学的任务就是把头脑状况与意识流多变 的现象关联起来 。 奥地 利心理学家 弗洛 伊德在创立精 神分析学 的过 程中 , 把精 神活动 同三种时 间形态 ,即过去 、现在 、未来联 系为一 条线 。柏 格森进一步发展 了以上两种理 论的精髓 ,把 人的 内 心世 界理解为 “ 意 识的绵延 ”: 柏格 森根据 绵延定 义,将 时间分 为两 种 :数量 式 的时 间和 性质 式 的时 间 。人 们 为 了 实践 的方 便 ,将时 间设 想成度量单位均 衡的 、机械服 从计算 法则 的、绝对遵循先 后顺序单 向流动 的状态 。柏格森 认为这 种人 们平常所常用 的时间概念 ,实质上 是借空 间概念 偷换 了 时间的本质 ,但 它却与人 的心灵感受不相 符合——在 内心直 觉 中,时间是一种立 体的 、多层次 的,并与意识 融为一体 的 “ 具 体过程 ”。如 同一条不息 的川流 ,永在持续变化 ,互相 渗透 、不可分割 。因此,他提 出了一个表示时 间流 动的本质 性概念——绵 延。纯绵延 是 “ 完全质 的变化过程 ,是不可测 量 的 ”。p 过去 、现在 、将 来之 间互相渗透 ,各种 因素不断 渗透 、不断交 替展开 。心理时 间既不可能被理性 地分割 ,也 不可能禁锢于传 统的物理空 间之中 。一旦强行将 这种绵延 的 时间感受进行切割 或抽象 ,原本绵 密鲜活 的直觉 就会变成一 堆 无 生气 的碎 片 。 柏格森 的心理时间把 内心体验放在 了一 个非常重要 的地 位,让人 的主观 感受与主体意识 活动获得 了本体 地位 。 “ 心 理时间 ”是 一种 自我意识 ,一种 只有非理性 的直觉才能体验 到的底层表达 。绵延是心理时 间 自我意识特 性最佳的体现 , 因为绵延是 自发与不可测 的,它的每一瞬 间都在 变化 ,它 的 每一瞬 间都在创 造 ,生生不 息。对于心理 时间的把握 只有捕 捉绵延 的众 多瞬 间,不加逻辑 分割 ,摆脱必然 的物理节奏 , 才能创造性地传达 内心的真实,表达 内心的 自由。 故在 文学创作 引入 “ 心理时间 ”这 一概 念来丰 富创 作技 巧 已经不是 一个 单纯地利用 时间维度来进行 叙事的简单方 式 转变 了,而 是在作 品中通 过对 心理时 间的解 析与重构催 生出 独特 的艺术 效果 问题 。引入 “ 心理时 间”是 为 了真实展 现作 品人物彼 时、此时 、来时 的心理状态 ,超越 时空的界 限,让 人物 的精神 世界打破 时空的局限 ,将瞬 间刹 那灵感 的抓 取融 入到或互为平行、或相互渗透的思想表达中去。 柏格 森 突破 了传 统哲 学对 时 间 的定义 ,提 出了 “ 心理 时间 ”这一 具有 生命本质属性 的时间观 , “ 心理 时间 ”这个 概 念为现代小说 中描写复杂 的内心状态提供 了一个 很好的载 体,其绵延 的基 本属性对许 多意识流派 的小说家 产生 了非常 大的影响 。福 克纳就是其 中一 位。本文试 图从时间的角度探 讨福克纳小说叙 事技巧背后 的深 意所在 ,阐释 “ 心理时 间” 这一透视人物 心灵、 凸显人性 本源的重要 因素在 其小说 中的 地位与作用 。
什么是绵延说

什么是绵延说
(1)柏格森认为时间分两种,一是钟表度量的物理时间,即“空间时间”;一是直觉体验到的心理时间,也就是“绵延”。
(2)物理时间不是真正的时间,绵延才是真正的时间,因为绵延是超越了概念和物质世界的生命永恒,
(3)绵延的连续性和不可逆转性:
①绵延既不是同质的也不是可以分解的,不是从运动中抽象出来的某一种属性,而是像河水一样川流不息的,其各阶段相互渗透交汇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永远处于变化中的运动过程。
②绵延因而成为每一个人的存在,为我们的直觉经验所感知。
绵延是过去的总和,唯有在记忆中存在,它铸就了我们现时的人格。
这与抽象的物理时间片段之间毫无因果关系的并列形式完全不同,绵延是实在的不是抽象的,无一片刻可以失落,无一片刻可以逆转,每一瞬间都是全新而不可重演的。
③绵延是一个浑然不可分的整体,它的要义在于不断的流动和变化。
④柏格森主张,我们只有把运动看成唯一给定的事实,才能解决诸多的哲学问题,静止不过是我们的心灵为现实拍摄下的一幅图像。
如果只关注某一个阶段契合不分的状态,就无从辨明这生命之流中各个部分的始终,因为它们是相互延展、紧密衔接在一起的整体。
(4)评价:绵延说作为柏格森直觉主义的直接产物,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并且成为意识流
创作手法的哲学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看时间和绵延
伯格森的关于绵延和时间的全部理论﹐从头到尾以 一个基本混淆为依据﹐即把“回 想”这样一个现在事件同 所回想的过去事件混淆起来。若不是因为我们对时间非 常熟悉﹐ 那么他企图把过去当作不再活动的东西来推出 过去﹐这种做法中包含的恶性循环会立刻 一目了然。实 际上﹐伯格森叙述的是知觉与回想––两者都是现在的事 实––的差异﹐ 而他以为自己所叙述的是现在与过去的差 异。只要一认识到这种混淆﹐便明白他的时间 理论简直 是一个把时间完全略掉的理论。
再看时间和绵延
现在的记忆行为和所记忆的过去事件的混淆﹐似乎 是伯格森的时间论的底蕴﹐这是 一个更普遍的混淆的一 例﹔假如我所见不差﹐这个普遍的混淆败坏了他的许多 思想﹐实 际上败坏了大部分近代哲学家的许多思想––我 指的是认识行为与认识到的事物的混淆。 在记忆中﹐认 识行为是在现在﹐而认识到的事物是在过去﹔因而﹐如 果把两者混淆起来﹐ 过去与现在的区别就模糊了。
时间和绵延
柏格森的“绵延”理论强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生 成。他对于世界的这种理解是与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唯 意志主义一脉相承。生成观念是对西方传统哲学“预成 ”观念的一种超越。 柏格森以其独具特色的绵延理论重新理解了世界。 世界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出于永恒流变与生成之中的世 界,世界的本质特征是“生成”。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之时间与绵延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回顾
01
20世纪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之一,生命 哲学的集大成者。 柏格森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动力是要改 造形而上学
02
03
生命冲动,包括向上:是顺转,是精 神,产生有机体和向下:逆转,产生 无机物,即情性的物质
绕不开的概念--时间
对 于生命万分重要的时间 是他所谓的绵延。这个绵延 概念在他的哲学里是个基本 概念
箭的故事
伯格森的立场可以拿芝诺关于箭的议论来说明﹐在对他的批评 方面我们要讲的话由 此也可以得到恰当说明。芝诺议论﹐因为箭在 每一瞬间无非是在它所在的地方﹐所以箭 在飞行当中总是静止的。 初看来﹐这个议论可能不像是十分有力的议论。当然﹐人会这 样讲 ﹕箭在一个瞬间是在它所在的地方﹐但在另一个瞬间是在另外的地 方﹐这正是所谓 的运动。的确﹐如果我们一定要假定运动也是不连 续的﹐由运动的连续性便产生某些困 难之点。如此得出的这些难点 ﹐长期以来一直是哲学家的老行当的一部分。但是﹐如果 我们像数 学家那样﹐避开运动也是不连续的这个假定﹐就不会陷入哲学家的 困难。假若 一部电影中有无限多张影片﹐而且因为任何两张影片中 间都夹有无限多张影片﹐所以这 部电影中决不存在相邻的影片﹐这 样一部电影会充分代表连续运动。那么﹐芝诺的议论 的说服力到底 在哪里呢﹖
箭的故事
芝诺属于爱利亚学派﹐这个学派的目标是要证明所 谓变化这种事情是不会有的。对 世界应采取的自然看法 是﹕存在着发生变化的对象﹔例如﹐存在着一支时而在 此﹑时而 在彼的箭。哲学家们把这个看法对分﹐发展出 来两种悐论。爱利亚派的人讲﹐有对象而 没有变化﹔赫 拉克利特和伯格森讲﹐有变化而没有对象。爱利亚派的 人说有箭﹐但是没 有飞行﹔赫拉克利特和伯格森说有飞 行﹐但是没有箭。双方各反驳对方﹐来进行辩论。 “静 ”派的人讲﹐说没有箭是多么可笑﹗“动”派的人讲﹐ 说没有飞行是多么可笑﹗那 位站在中间主张也有箭也有 飞行的不幸者﹐被参与辩论的人认成是否定二者﹔他于 是就 像圣西巴斯蒂安一样﹐一侧被箭刺穿﹐另一侧被箭 的飞行刺穿。
时间和绵延
在绵延概念的基础上,柏格森提出了“生命冲动”的概念,
并赋与生命冲动以本体的崇高地位。他以生命冲动阐释了世界 的生成,对宇宙进行了总体的描述。 柏格森把生命的本质理解为绵延,认为绵延是一种创造, 是一种本原的冲动力。他认为生命的冲动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生 生不息、推陈出新的最深刻的根源。生命进化论的原动力就是 生命的冲动,生命创造地进化着,进化是一种不停顿的崭新创 造。因此,他称自己关于生命进化的理论为“创造的进化”, 以区别于以往的机械进化论。
。
真正的时间 科学的时间
。
数学时间实在是空间的一个 形式,是相互外在的诸瞬间 的均匀集合体
科学时间
01 同质性 02 可分割性 03 可计量性
真正时间 --绵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绵延是不可度量的、连续不断的,不可分 01 割的时间
02 绵延是连续不断的质的变化流。 03 绵延是一种创造。 04 绵延是无法预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