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生智慧火花,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点燃智慧火花 照亮学生心灵

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在当今社会,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作为知识的传承者和传授者,教育工作者们更是承担起了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的重要使命。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炬,启迪学生的心灵。
那么,该如何才能点燃智慧之火,照亮学生的心灵呢?教育要以关爱为先。
学生是虚弱的,有时候也是迷茫的。
关爱是最能点燃学生心灵、激发智慧的种子。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他们才能够真正地放开心扉,去接受老师的教诲,去积极地投入学习。
在课堂上,老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每个问题,耐心解答学生的每个疑惑,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在生活中,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心情和需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只有通过关怀和关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感到内心发自内心地渴望获取知识和智慧。
教育要以启发为要。
教育的目的是开拓思维,激发智慧。
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启发学生灵感,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创造。
在学习中,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启发,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教育要以榜样为魂。
学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有一个榜样来引领他们,给他们指引和力量。
所以,老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信仰和追求。
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言教与身先;在处世接人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诚信守义、风度翩翩。
只有作出榜样的力量,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启迪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正义和价值。
教育要以感悟为重。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对外界和自己进行感悟,从中获取智慧和力量。
点燃儿童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点燃儿童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摘要: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时刻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开发学生潜能,点燃智慧火花。
关键词:暗示;展示;鼓励;欣赏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身上具有无法估量的潜能,这些个人身上的潜能犹如沉寂的火山,一旦被唤醒,便会产生所向披靡的骇人力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应该是一种潜能的激活和唤醒,点燃儿童智慧的火花,更好地开启通向成功的大门。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一些发掘学生潜能的策略。
一、暗示语言,激发潜能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信息系统,是人们用来进行交际活动的工具,人的大脑实际就是一个语言处理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情感、情绪调控必须通过心理信息传递的最基本的形式——暗示语言来实现。
运用语言力量,对于增强儿童信心,开发儿童潜能,具有显著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说:“你真聪明!”“你的小脑袋里装满智慧,你一定会更出色的!”“这么会提问题,长大有希望当科学家啊!”这些暗示性语言的运用,能激励学生,激发其向上的动力,从而促使自身进步!同时,我知道老师的暗示只是一种外在力量,内因才是促使事物变化的主因,所以我努力让学生自己使用暗示语言“我特聪明!”“我一定会更出色!”……反复使用,把暗示语言融入心中,更融入潜意识里,促使学生积极行动,激发自身潜能。
二、展示特长,开发潜能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素质是相同或相近的,这是人的共性。
由于每个人在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千差万别,所以造成了人的个性差异。
这也导致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持有正确、乐观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然而潜能的优势却各不相同,有的惯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抽象思维,有的以言语见长,有的却有超强的动手能力……从成功教育的角度讲,教育者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注意尊重个性,发挥学生特长。
让具有朗读特长的同学示范朗读;让具有音乐特长的同学经常向同学们一展歌喉;让具有美术天赋的孩子做美术课代表;让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经常给教室“打扮打扮”……同时,认真开展“我之最”活动,开设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让学生取得宝贵的自信心,使其潜能优势得到发挥,从而达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

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智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在学生时期,点燃智慧之花,照亮学生心灵,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智慧火花不仅能够点亮个体的未来发展之路,更能够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增添一份动力和能量。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需求日益多样化,教育者需要更具智慧和创新,为学生点燃智慧之火,照亮他们的心灵。
点燃智慧之火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自由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尝试。
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犯错。
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才能够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点燃心灵的火焰。
点燃智慧之火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精准施教。
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精心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向。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够点燃学生心灵中的智慧火花,开启他们的学习之路。
教育者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创新是智慧的源泉,而批判思维则是智慧的表现。
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勇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找到新解决方案。
教育者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他们善于分析问题、辨别真伪、独立思考,不盲从不偏执。
只有培养了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点燃他们的心灵火焰。
点燃智慧之火需要教育者自身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教育是一项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事业,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只有在教育者自身不断进步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点燃学生心灵中的智慧之火,给他们以更好的示范和引导。
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是教育工作者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
点燃智慧火花 照亮学生心灵

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智慧,是一盏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途,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智慧,是一簇火花,它点亮我们内心的激情,让我们在困难中找到勇气。
而对于学生来说,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当今社会,由于信息爆炸和竞争激烈,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更多的智慧来应对各种挑战。
而这,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教育的本质,引导学生走向真正的智慧之路。
点燃智慧火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开始。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被灌输大量的知识,却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而真正的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点燃自己智慧的火花,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照亮学生心灵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和压力,他们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引导。
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只关注学术成绩和知识传授。
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心灵变得麻木,甚至是焦虑和压抑。
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尊和健康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智慧的光芒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点燃智慧火花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
传统的教育往往将学生一视同仁,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
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智慧的光芒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风采。
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注重情感教育和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内心的智慧之火,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点燃智慧火花 照亮学生心灵

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摘要】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是教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任务。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教育目标。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教育的本质在于点燃学生内心的激情和欲望,引导他们不断前进。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智慧和担当的人才。
【关键词】关键词:智慧火花、学生心灵、教师作用、创造力、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自主学习、综合素质、教育目标、学习氛围、潜能发展、教育工作1. 引言1.1 为什么要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为什么要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这是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
只有通过点燃他们的智慧火花,才能让他们真正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潜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当学生们被点燃了智慧火花,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敏锐和活跃,创造力也会不断得到释放和发展。
他们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愿意去探索和挑战未知的领域,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学习方式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感受到思维的乐趣和成就感,才能让他们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1.2 教师在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中的作用教师在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和启蒙者。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学识和教育理念,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世界,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
教师用智慧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

教师用智慧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教育是一项神圣而重要的事业,而教师作为这项事业中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
然而,传递知识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信息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用智慧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第一部分: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为了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教师首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是舒适、和谐的,有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富有创意的教室来营造激发求知欲望的氛围,如贴上有趣的启发性海报,摆放一些激发想象力的学习工具。
对于中学生和大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从而建立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
第二部分:灵活教学方法除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传统的讲解式教学虽然有效,但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各种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问题解决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趣味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验、观察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需要好奇心的推动,而好奇心是激发学生求知的重要动力。
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入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开头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提供一些有趣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重视学生的疑问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地去追寻更深层次的探索。
第四部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除了求知欲望,创造力也是教师需要激发的重要能力之一。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建设性的评价,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创造性的任务和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点燃智慧火花 照亮学生心灵

点燃智慧火花照亮学生心灵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但是,教育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启发学生智慧、开阔视野、照亮心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是点燃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能够接受到足够的信息,开拓眼界,扩大知识面。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将知识讲解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例如,适当地使用课外文学读物、电影电视、实地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在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与学生多交流、多互动,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照亮学生心灵。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微笑、赞美等方式,传达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同时,教师也可以做一些关于爱、友情、亲情等的话题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声和感受,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现实情境的感性体验,让学生深入感受社会的多彩与丰富,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
不仅如此,教师也应该实现自我提升,不断成长。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并且在教育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一个知识更新迭代、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注重点燃学生智慧与照亮学生心灵,切实做到教书育人、身教重于言传。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打造出一支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教师队伍,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建设美好中国贡献力量。
怎样在思想品德课中点燃学生智慧火花论文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注重“积极”“有效”“高质量”的课堂动态生成,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命气息,充满活力是我们的追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动态生成活力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但是随着初中思想品德实行开卷考试以来,大多数同学对思想品德这门功课失去了兴趣。
学生对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知识理解不透、体验不深,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课堂上呈现的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恹恹欲睡”的情景。
如何来改变这种现象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探讨出了一些经验,并且也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转换自己的角色,把关注点真正放在学生的身上,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彰显生命的力量,注重“积极”“有效”“高质量”的课堂动态生成,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就能充满生命气息,充满活力,也能收到极高的效果。
一、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推动学生去寻找知识的精神力量。
在课堂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展示一副幽默风趣的漫画,讲述一则意味深长的典故,播放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课堂丰富多彩,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习的内容“有趣”,这样使学生在快乐中感受知识,才会对思想品德课从爱学到乐学最后学好。
例如,在《丰富多彩的情绪》一课中,在讲到我们每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则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古代有个国王,有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
他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于是他很着急,因为他不知道这个梦是好是坏,暗示他什么。
国王就到处找巫婆给他解梦,巫婆说完国王心情非常糟糕,吃不好,睡不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每一个学生是一朵花,那它必须经过园丁们的精心呵护与培养才能绽放。
如果说学生的思维就是一个个礼花,那么必须把它点燃,它才能火花四射。
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课堂教学就应成为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
我们的教学既可以成学生的发展动力,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光芒四射,也可能使之缓缓熄灭,甚至阻碍和扼杀其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鉴于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说在前,做在前,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鼓励每个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在师生互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而我们只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含沙射影,旁敲侧击的给予引领,真心实意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言简意赅的给予总结,那么我们才会在不经意间获得意外的收获。
一、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开始。
朱嘉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科学家的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
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正确的质疑往往还是成功的开始。
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悉心
爱护学生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勇于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肯定,并及时让它展示自己的思索和提问的过程。
由于种种原因,或是性格的因素,或是年龄增长心理发生变化,或是有心理障碍,或是缺乏兴趣和热情,学生往往不愿意主动发言和提问。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弄清原因区别对待,不能急于求成。
一般来说,教师若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放下为人师的架子,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形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其积极性,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一种“心理安全”和一种学习上的自由空间,才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长足的发展。
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18厘米,宽15厘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和面积有变化吗?”如图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一位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说“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这时底下同学们都在窃窃私语着,我没有正面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而是顺势把问题转嫁给其他学生,“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有学生说:“长方形的四个木条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木条,长度没有发生变化啊,怎么能说周长不相等呢?而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虽然同底但是高度变矮了,面积也不能说是相等的”其他同学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之间
的质疑中得到解决,可以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合理贴近生活的情境,点燃学生智慧之火花。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为途径,旨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而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去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就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而言,有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其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身边的事情创设一些情境,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的情感最易于被激起,一旦创设的情境引起了他们情感的共鸣,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老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首先老师出示一张组合图形图(如下图所示),
告诉学生老师遇到了一个困难,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这是老师的新房子的客厅的平面图,老师准备给它铺上地板,你能帮老师算算它的面积吗?学生在得知可以帮助老师解决困难积极性高涨,纷纷思考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学生的一一汇报,得出了多种方案如图所示
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在老师的鼓励声中,智慧的火花得到了充分迸发。
三、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把课堂教学的主角还给学生,从
而达到点燃学生智慧之火花。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就是为了不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因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学是不能被老师的教所取代的。
如果被取代那无疑就是扼杀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和声音,我们应该洗耳恭听,然后对这他进行因势利导,把学生从错误想法上拉回来,或者是就学生的回答对问题进行深层的探究。
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舍得把探究的机会和探究的时间留给学生。
如有这样一道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平行。
)”如图所示
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有关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知道在同底等高的情况之下两个形状不相同的三角形面积是相等的。
所以不少学生一口就能回答出三角形abc和三角形bcd,此时有一名学生他另辟蹊径举手回答道:如果把ad用实线连接起来,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cd也是相等,理由是同底等高。
之后又有一名学生激动的说:我感觉三角形abe和三角形cde也是相等的,理由是等底等高。
这时我为这位学生送上了我掌声,之后说:我可以肯定你的结论是对的,但是理由不够充分,课后同学们都去考虑考虑,它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看谁第一个考虑出来,回答正确的我将给与奖励。
课后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不久就纷纷争先恐后的来找我回答理由。
教材编排这样一道题的用意是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相等的基本条件是等底(两个三角形共底)和等高(平行线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
也就是三角形abc和三角形bcd这两个三角形相等。
但正是由于这个条件才导致可以推导出三角形abe和三角形ced的相等。
正是因为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让学生把自己大胆的想象和探究的结果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把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还给了学生,学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积极思考探究,积极发表不同的意见,而我只是尽可能的做好自己配角的角色,该听时则听;该激时则激;该点时则点,把握分寸,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就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思维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
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尊重学生、淡化权威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火花得到绽放,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