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教学随笔

合集下载

最新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随笔

最新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随笔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随笔导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

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随笔》,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随笔【第一篇】:数学学困生转化随笔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

让每个学生都全面地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考验着我们教育的责任心和能力。

这里,我结合自己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作为学困生,由于成绩欠佳,因而备受外界的冷落、薄待甚至岐视,内心十分缺乏自信,有的还出现自卑和逆反心理。

在这种阴影下,学困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喜悦,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始终强烈,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而受到影响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上给予关照。

“亲其师,信其教。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对学困生关心和照顾,必然受到学困生的亲近和信任,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转化工作打好基础。

教师在教学要求上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学生,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毕竟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较差,要求他们同优等生一样学习以及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既不可能实现,又加深他们的“挫折感”。

因此,对于学困生的教学要求,要适当降低标准,实行分层教学的策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学困生重在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教师在作业练习的设计上要善于顾及学困生的接受能力,降低学困生作业练习的难度,让他们做简易的习题。

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进步。

衡量学困生的进步,教师不能采取优等生的评价标准,要认识到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且会有反复进退的现象。

教师要让学困生自己与自己比,过去与现在比,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地鼓励。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随笔【第二篇】:小学学困生转化随笔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改进课堂教学策略能够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心得体会(通用3篇)

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心得体会(通用3篇)

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心得体会(通用3篇)数学教学转化学困生篇1从教十几年,我深刻体会到,学困生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有智力和非智力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的原因。

但大多数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学困生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模糊不清。

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和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清楚概念,更不能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

2.学生自学能力差。

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会回答教材中的问题;不清楚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哪些没有掌握;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更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上缺少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教师布置的练习也不主动完成;解决问题没有思路,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能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不按时完成,总是拖拖沓沓。

课前也不预习,课后又不愿复习。

即使做作业也只是应付差事一样,没有想完成好的想法。

总之,他们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意志力不坚定。

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自我放弃。

为了要应付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学习。

死记硬背,不求甚解。

正是因为他们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所以严重影响学困生的智力以及能力的发展,阻碍了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科学性都非常严密的学科,数学虽然来自于生活生产实践,但是又特别的抽象。

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让学困生学习数学时感到特别的难懂。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困生理解。

最新小学生学困生转化过程随笔

最新小学生学困生转化过程随笔

小学生学困生转化过程随笔以下就是来自随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学困生转化过程随笔,欢迎阅读和借鉴。

小学生学困生转化过程随笔【第一篇】:学困生转化记录后进表现及原因基本表现:该生主要是行为规范上存在问题,主要表此刻上课喜欢插嘴,讲话,下课追逐打闹等原因分析:该生个性比较开朗,心直口快,喜欢讲话,好表现,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老师在讲课时总是要插嘴教育措施1.常找他谈话,让他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构成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2.找闪光点。

李木澜喜欢跳舞,跳舞跳得不错,抓住这点,我让他负责班级的文娱工作,发挥其长处尽可能加以任用,进而启发他克服自己的弱点,力争各方面都有所进步。

3.心而不急躁。

虽然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但不可能一下子就改掉,课堂纪律时好时坏,思想上反复多。

对此,需要经常分析出现反复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反复抓。

4.与其家长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效果每一天能按时完成作业,跟班长两个人把班里的课余生活搞的有声有色,再次过程中也学会了尊重别人,老爱插嘴的坏习惯也正在改正。

小学生学困生转化过程随笔【第二篇】:学困生转化记录后进表现及原因基本表现:该生学习成绩比较差,而且在行为规范上也存在问题,如喜欢说脏话,骂同学,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下课追逐打闹等原因分析:该生成绩差主要是上课不认真听讲,总是开小差,不认真看书。

教育措施1.经常找他谈话,让他认识到骂人,说脏话在班级构成了很坏的影响,而且让他认识到经常骂同学的话同学也不愿意跟他交往。

2.施加压力,务必让他认识到就其目前的学习状态考试肯定不会有理想的成绩,并帮他制定学习目标,经常督促他。

3.利用课余进行补差工作。

4.与其家长联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效果据同学反映他骂人的习惯已经改了很多,同学也愿意跟他交往了;补差的两门功课也提高了不少。

小学生学困生转化过程随笔【第三篇】:学困生转化记录后进表现及原因基本表现:该生上课经常开小差,不按时完成作业;自控潜力较差,个性是在家,经常缠着家长不想写作业。

第四周教育随笔--学困生转化规划(计划)

第四周教育随笔--学困生转化规划(计划)

从专业阅读中找到课堂的有效性----教育随笔(二)李宏在这一个月,在新教育实验组的老师的带领下,全校的老师都在读《给教师的建议》中的关于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这不是教育遗留问题,这是新问题中的老问题。

之所以说他老,是因为,只要有教育的存在,就会有学困生的存在。

说它新,是因为,不同时期,学困生的问题各不相同。

不过,作为老师,这样的学生不能放弃,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在最近的研读过程中,发现班里谁也像学困生。

经过认真的研究,最终确定了几名同学。

贺娟娟,女,小儿麻痹症患者,写字时,不能以正常速度来完成,写一个字总得抽搐好几下,才能稳定下来。

刚入学,学习成绩不错,因为低年级写的字比较少,在学习上也没有压力。

尤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没有,或是不敢对她产生歧视心理。

随着年级的升高,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书写的东西较多,她的成绩显直线下降。

所以,我越来越着急,有时还冲她发火。

由于畏惧,致使她自闭心理越来越强,有时都不敢用正眼看我。

甚至对学习语文失去了信心。

在最近对《给教师的建议》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身这样的孩子就缺乏信心,作为老师的我们更不能给他们太多的压力。

即使她做的不到位,我们也不能给他鄙视的丝毫眼神,即使你内心有多么的着急,最终传达给他们的表情信息也是“你是最棒的!”“你又进步了!”当然除了这些,还需要和他们多一点心与心的沟通。

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你。

你在老师心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学习上看到光明,才不会放弃对学习的不懈追求。

在《给教师的建议》的正确指导下,让我将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恶性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

所以我认为对于学困生的恶性循环很轻而易举的变成良性循环,就看老师如何面对,如何处理了!只有这样,老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学生才能注射新鲜血液,才能生成有效的课堂行为。

所以,有效课堂的有效性应该多关注弱势群体,找到弱势群体的突破口和提升有效环节。

小学转化学困生教学随笔5篇范文

小学转化学困生教学随笔5篇范文

小学转化学困生教学随笔5篇范文小学转化学困生教学随笔1从教十余年,我深切感到: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有人认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小,对于预习就免了吧,其实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预习辅导,为高段的学习打基础。

一、二年级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预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教师把的内容写清楚,便于学生知道要干什么,比如学习《认识钟表》可以布置让学生在家先认识一下时针、分针,怎样拨钟。

二年级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前让学生先看看书,然后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也许学生收集到的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可以把收集到的图形放在课堂上对比,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另外可以做题。

留两三道典型的简单习题作为作业,可和新课知识类型相同,或稍有点拓展的,题不要多要精。

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解决。

这样学生预习的时候就能认真地去思考和理解新知识,并且也能真正的检验预习的效果。

预习最忌讳的就是只说一句预习新课而不做任何具体的要求,那学生就只会流于空泛的看,仅仅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

当然如果在课堂中对于预习的学生能够及时表扬或有更积极的评价制度,有效预习就会更锦上添花。

小学转化学困生教学随笔2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过暑假的学习已经会背乘法口诀,对5的乘法口诀甚至能脱口而出,剩下的大部分学生也已经能非常熟练地5个5个地数,所以我就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

在尝试编口诀,交流整理5的乘法口诀时,应该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编?巧妙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从各方面思考,比如“一只手有5个手指”所以一五得五。

学困生转化随笔反思

学困生转化随笔反思

学困生转化随笔反思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

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这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

现就我如何把握学生的闪光点谈一些做法。

一、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

在推进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是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人兴趣,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材。

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长处,恰如其分地表扬,使他对自己有了自信,对未来有了希望。

在这时,老师再提高点要求,他会乐于接受,并且愿意努力。

例如:我一次上数学课时,一位同学却津津有味地在下面画图画,以至于我走到身边也未发觉。

看他画面内容,是教师我捧着书本在上课,我想撕掉它,但看他画得也真好,又不忍心。

这时同学们的眼睛都注视着我,我心平气和地表扬他画得还真不错,并当场把他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但同时也婉转地指出,画得好固然好,但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的学习也不能丢啊!这位同学是个有名调皮鬼,也许是第一次受到老师表扬的缘故吧!他呆呆地望着我,是悔恨还是激动很难说得清。

课后我找他谈心,并指出:“你画画这方面很有天赋,课余时间多练习画画,今后争取考上美术学院去深造,一定会很有作为,但现在语、数学科也不能落下,不然,这美好的理想就会泡汤的。

”通过这次谈话,他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对,并当场表示他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于是我把班级刊头设计的任务交给他完成,他很尽职,每一期都完成得很好,受到同学们的赞扬。

从这以后,这个学生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创造机会,激发进取。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都有需要表现和展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特别要关注那些学困生,要创造机会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转化随笔

学困生转化随笔

教学反思为了一切学生刘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在最近地仔细观察研究中,我发现陈钢山于承受打击的能力差,克服困难的意志薄弱,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原因是他们成绩差,经常遭到教师的批评训斥。

今天班主任陈老师让让去倒垃圾,竟然直到下早读课才回来,问其原因,一句话也不说。

看着他一脸无所谓。

我觉得教师得注意教育方法,如果一味地批评或说教,是行不通的,棋至适得其反。

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学困生的心理。

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否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通道,使教育的影响进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清除心理障碍,心情舒畅, 树立信心。

下面就学困生的转化问题,谈谈自己的儿点看法:—、鼓信心学困生在一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或是信心不足,学习不求上进,或是经常调皮捣蛋,不受纪律约束,或是惰性十足,自暴自弃。

然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发掘出学困生的闪光点,然后扬其所长,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使他们明白自己并非“朽木”,而是“可雕” 的,从而产生自信向上的力量。

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成功才有保障。

如我班学生张盼,因其父母整天忙于做工,平时疏于管教,所以这个孩子经常去游戏场所,经常不做作业,学习成绩很差。

我了解到这一情况,我想不能光盯着他的短处,而要找到他身上可爱的地方。

在劳动大扫除中,我发现他比同龄的孩子能干,而且能吃苦。

于是我让他担任了班干部——劳动委员。

自从他当了班干部后,精神面貌也有了劲头,作业也不再拖拉了。

他觉得自己当了班干部,应该表现比别人好。

在集体交流时,我经常有意让他代表自己地小组进行交流,这下可把他乐坏了,学习热情更加高了。

二、施爱心一般来说,学困生往往不被人关心,不被人重视,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有着较重的自卑心理,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教师的爱是一种“催化剂”, 能有效催化学生身心的良好变化,滋润学困生干枯荒漠的心田。

小学教育随笔 “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教育随笔 “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教育随笔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使用丰富的体态言语赞扬:比方说会心的一笑,竖起大拇指,鼓掌或摸摸头,随手拍拍学生的肩等。

我们肯定要微笑着并发自内心的去赞扬他们,让他们生活在被肯定和认同的环境中,重拾自信。

笔者在这里强调微笑是有肯定意义的。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20多年前的美国曾发生了一件轰动性的新闻:有个路人把4万美元现款给了加州一个6岁的小女孩,而这个路人与小女孩素不相识,并且大脑也没什么问题。

后来,小女孩在家人的再三追问下,总算假设有所悟地说:“他好似说了一句话——你天使般的微笑,化解了我多年的苦闷!〞一个微笑价值4万美元!这在人们眼中简直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其实并不奇异,世界上最好的言语莫过于微笑。

“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为了完成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学会关怀,学会爱,学会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微笑地面对每一位学生。

人言溢于表,老师带有鼓舞性的微笑会让这些“学困生〞充满信心,同时也会让教师的课堂焕发出生机,充满幸福与温馨、自信和期望。

当学生犯错时,不能“一棍子打死〞,不妨绕个弯,先表扬他们做的好的地方,让学生自笔者反思自己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的内部状态〔心理状态〕不是自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困生转化教学随笔
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

让每个学生都全面地发展,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考验着我们教育的责任心和能力。

这里,我结合自己转化学困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上给予关照
作为学困生,由于成绩欠佳,因而备受外界的冷落、薄待甚至岐视,内心十分缺乏自信,有的还出现自卑和逆反心理。

在这种阴影下,学困生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喜悦,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始终强烈,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而受到影响。

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上给予关照。

“亲其师,信其教。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态度是相互作用的,教师对学困生关心和照顾,必然受到学困生的亲近和信任,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转化工作打好基础。

二、学困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要求上降低标准
教师在教学要求上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位学生,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毕竟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较差,要求他们同优等生一样学习以及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既不可能实现,又加深他们的“挫折感”。

因此,对于学困生的教学要求,要适当降低标准,实行分层教学的
策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学困生重在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教师在作业练习的设计上要善于顾及学困生的接受能力,降低学困生作业练习的难度,让他们做简易的习题。

如在作文教学中,我要求优等生的日记100字以上,周记400字以上,而学困生的日记50字以上,周记200字以上。

当学困生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他们就会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对学习更有兴趣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所进步。

衡量学困生的进步,教师不能采取优等生的评价标准,要认识到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且会有反复进退的现象。

教师要让学困生自己与自己比,过去与现在比,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地鼓励。

如一个学困生上次考30分,这次考40分,这时教师不能批评这都是低分,而要表扬他经过努力进步了10分。

可见,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学困生与优等生存在的差距,区别对待。

以促使学困生取得新的进步为预期目的。

三、学困生需要教师在课外辅导上多下功夫
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改进课堂教学策略能够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然而,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较低,反应速度较慢,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教授和讲解,远远不能让学困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内容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
时间里加以辅导。

面对学困生的课外辅导,教师“重在耐心,贵在坚持”。

对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帮助解决,并且持之以恒。

教师还要讲究辅导策略,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辅导巩固,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辅导运用。

但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时时顾及,面面俱到。

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来教学生,充分借助优等生的能力辅导学困生。

为此,我在班里长期开展“结对子”辅导活动,让一个优等生辅导一个或两个学困生,帮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

另外,我成立了五个“学习兴趣小组”,每组组长由组织管理能力突出的优等生担任,他们负责督促、检查和评价本组组员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外作业或练习让组员来做,然后收上来批改。

到一定时期,我就会对各组组长的辅导情况进行总结和评比,奖励表现出色的。

实践表明,让学生辅导学生的做法具有显著的“双羸”效果,不仅促使学困生获得明显进步,而且促使优等生不断提高。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互相学习中被充分地激发起来。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难、复杂和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力量密切配合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

只要我们对学困生始终付出爱心、耐心和恒心,学困生转化就必将走向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