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肾精不足型眩晕的辨证施护

合集下载

中医院五病区眩晕的辨证施护 (1)

中医院五病区眩晕的辨证施护 (1)
三级护理查房
眩晕的辨证施护
南通市中医院五病区 2015年04月14日
主要内容
相关知识 病史汇报 护理计划 健康教育
2
相关知识
概述
眩晕的辨证施护
眩晕是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的脑窍失养,脑髓
不充。临床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临床辨证分为虚 实两类:气血亏虚、肝肾阴虚为虚证,风阳上扰为本虚标实,痰 浊上蒙为实证。西医学中高血压病、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
• 本虚标实证,以虚证居多,肝肾阴虚,气血亏虚致脑髓失充,清窍 失养为本虚;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淤血内阻,则为标实
相关知识
辨证分型
眩晕的辨证施护
肾精不足
痰浊中阻
肝阳上亢
气血亏虚
淤血内阻
主要内容
相关知识 病史汇报 护理计划 健康教育
病史汇报
资料收集
眩晕的辨证施护
姓名:薛扬福 职业:退休 文化:初中 籍贯:江苏南通
婚姻:已婚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年龄:78岁
入院时间: 2015-04-04
发病节气:春分 入院主诉:反复头昏、胸闷心慌八年,
加重一天
病史汇报
望诊 闻诊
四诊检查
眩晕的辨证施护
神色如常,面色欠荣,双目有神,白睛不黄,唇色淡红,四肢活 动自如,爪甲尚红润,关节无肿胀,舌质淡紫,苔薄白。
刻下:患者头晕明显,时有视物旋转,无恶心欲吐,伴有心悸、胸闷,纳谷不多,二便正常,夜寐安。
病史汇报
四诊检查
既往史:有"冠心病"病史 过敏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无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史 婚育史:23岁结婚,育有一子,儿子及配偶体健。 心理社会方面:家庭和睦,社会适应能力一般

眩晕的辨证施护

眩晕的辨证施护
通窍活血之品。 (3)如眩晕严重,不省人事,急按人中穴,并
立即报告医生。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 发,面色咣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
纳差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不宜长期过度疲劳、散
步、气功等体育锻炼。 (2)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如猪骨、鸡蛋、红枣、
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邪能力。
专科特色:(1)穴位按摩:通过局部刺 激,疏通经络,改善症状。取穴:选择百 会、太阳、印堂、三阴交、内关等穴位。 (2)耳穴贴压:疏经通络,调节脏腑功 能。取穴:肾区、神门、内耳、枕。 每次按压1-2分钟。每日3-5次。
【 健康指导】
1. 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2. 注意劳逸结合,切忌过劳和纵欲过度。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为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变色眼镜。 5. 不宜从事高空作业。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日测血压、体温2次, 高血压病患者,每4~6h测血压1次,并记录; 如发现患者言语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便、 口眼斜斜等,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并立即报告 医生;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可多食水果、 蔬菜、豆类、海带,体虚者可多食血肉有情之 品,尽量少食辛辣、肥腻、生冷、酒烟及钠盐; 发作时呕吐严重不能进食者,可输液以从静脉 供给营养,稍缓则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阴虚阳亢证:头晕目涩,心烦失眠,多梦, 面赤,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
苔,脉细数或弦细。 (1)注意保暖,保持充足的休息,不熬夜。 (2)不宜吃过多寒凉的食物,可食银耳、百 合、猪蹄、蜂蜜等清补之品。对口苦、口干者, 可用麦门冬、菊花煎水服。耳鸣者常食豆制品,
鱼类。
3.肝火上炎证:头晕且痛,其势较剧,目赤 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小便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

2024年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施护一、眩晕的中医分型眩晕,古称“眩冒”,是一种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眩晕的成因多端,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多个方面。

中医对眩晕的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肝阳上亢型: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失眠多梦,遇烦劳郁怒而加重,甚则仆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气血亏虚型: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晄白,神疲乏力,倦怠懒言,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纳少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肾精不足型: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遗精滑泄,耳鸣齿摇,或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尺甚。

痰浊中阻型:眩晕,头重昏蒙,或伴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呕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瘀血阻窍型: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二、中医施护原则对于急诊眩晕患者的中医施护,应首先明确其分型,然后根据分型特点采取相应的施护措施。

整体护理原则为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以及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

针对不同分型,护理原则如下:肝阳上亢型: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忌辛辣烟酒,可用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明目之品泡水饮用。

气血亏虚型:宜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保持病房温暖舒适,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可用黄芪、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炖汤饮用。

肾精不足型:宜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保持环境温馨安静,避免房事过度,饮食可多食用黑豆、黑芝麻、核桃等补肾之品,也可用枸杞、女贞子等泡水饮用。

痰浊中阻型:宜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保持病房通风透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可用陈皮、茯苓等化痰祛湿之品煎汤饮用。

瘀血阻窍型:宜活血化瘀,通络开窍。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当活动身体,饮食可加入山楂、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眩晕的辩证施护

眩晕的辩证施护

眩晕的辩证施护眩晕是指以头晕眼花为主的一种病证。

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即可缓解;重者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

临床多见于美尼尔氏综合征、动脉硬化、贫血、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

眩晕的病变虽主要在肝,但亦可涉及肾和心脾,而且患者的情志失调、饮食偏嗜、虚体劳欲等因素常常影响到治疗效果。

几年来,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医辨证施护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眩晕的辩证首辩证候虚实,实证有肝阳上亢,痰浊中阻,虚证有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

眩晕病患者临床常见,临沭县中医院自2004-2008年共收治22例眩晕患者,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27~78岁,均有典型的眩晕症状,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目眩或视物有旋转感,自觉头晕,昏沉或昏胀不适,且有反复发作史。

1 一般护理1.1 病室内环境宜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室内光线宜柔和稍暗,温湿度适宜。

1.2 重症患者宜卧床休息,轻症者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重者坐轮椅,床铺避免晃动。

1.3 每日测血压1次,平稳后改为每周1~2次,或遵医嘱。

1.4 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问、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舌苔、脉象的变化,做好记录。

若见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立即报告医师。

1.5 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眩晕伴呕吐者,服药宜少量频服。

1.6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肥腻、生冷、烟酒等物。

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半流食。

1.7 加强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使其心情舒畅,给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经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 辨证施护2.1 肝阳上亢型本组该型有8例。

患者素体阳盛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内动, 皆可上扰清空而致眩晕。

故临床多表现为眩晕、耳鸣、头胀痛,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皆为肝阳上亢之证。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案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气亏虚证: 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 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

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肝火亢盛证: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 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一)眩晕 1.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 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 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 每次20 分钟,每晚睡前 1 次。

6. 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 1 次。

7. 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 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 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 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 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

隔日更换 1 次,双耳交替。

眩晕中医辨证施护单

眩晕中医辨证施护单

眩晕辨证施护记录单
护士长签名:
出院医嘱:
1.保持心情开朗愉悦,
2.饮食有节,注意养生保护阴精,有助于预防本病。

宜用清淡饮食(低盐低脂)不宜辛辣刺激之品,不可暴饮暴食,忌过食肥甘,禁咖啡与浓茶,宜戒除烟酒.
3. 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平时生活工作宜注意安全,不要登高,不要在拥挤的马路上及江河塘水边骑车。

另外患者最好不要从事责任性强,容易出危险的工作。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根据身体情况制定合适的锻炼方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

一般说来,患者的锻炼方式可选择跑步、散步、打球、舞剑、太极拳、气功等。

病人平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睡眠要保持充足、避免情绪波动、着急、恼怒、紧张、恐惧、焦虑等。

都有可能引起眩晕、饮食要清淡、少饮酒、眩晕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头部不要左右摆动。

中医按摩:
1小脑:位双脚大拇指指腹有两条横纹线的中间都是小脑反射区,刚好与颈项相邻。

按摩时方向要从外往内方向扣按后再由内往外扣按。

2.大脑:位双脚大拇指整个趾腹都是。

按摩方向是从上面往下按摩。

3.三叉神经:位双脚大拇指外侧骨缘下方的肌肉。

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4.额窦:在双脚五个脚拇趾末端处,刚好在脚趾甲下方。

按摩方向是由下往上按摩。

5.内耳迷路:位于双脚脚背的脚小趾下方,脚掌第一骨头边缘处,触摸时有颗粒微凸感觉。

找到微凸的小颗粒,用手按住后定点揉按。

6.耳朵(反射区有交叉):在双脚脚底的四、五趾与脚掌相交处下方的肌肉。

按摩时要由上往下扣住后,往内侧按摩。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肾气亏虚证: 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 胫酸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 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 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痰瘀互结证: 头如裹,胸闷, 呕吐痰涎,胸痛( 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 脉络瘀血,皮下瘀斑, 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

舌胖苔腻脉滑, 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三) 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 溲赤。

舌红苔黄, 脉弦数。

(四)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 健忘。

舌红少苔, 脉弦细而数.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眩晕1。

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 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 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 并做好抢救准备。

4。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 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 分钟,每晚睡前1 次。

6。

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 每日1 次。

7. 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1. 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 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

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 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 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 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

遵医嘱耳穴贴压( 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 次,双耳交替。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28/105
降压操
1.预备动作:坐在椅子或沙发上,姿势自然 端正,正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手掌 放在大腿上膝关节呈90度角,两足分开与 肩同宽,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均匀。
2.按揉太阳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 做32拍。
3.按摩百会穴:用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 周为一拍,共做32拍。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12/105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2.注射给药 (1)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
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效等改变, 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迟缓,预防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如出现头晕、眼花、 恶心等应马上平卧。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13/105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五音疗法
据不一样证型选择不一样音乐,如肝火亢 盛者,可给予有商调式音乐,有良好制约 愤恨和稳定血压作用,如《江河水》、《 汉宫秋月》等;如阴虚阳亢者,可给予羽 调音乐,其柔和清润特点可有助滋阴潜阳 作用,如《二泉映月》、《寒江残雪》等。
6.摇头晃脑:头向左一前一后旋转5次,再 反方向旋转5次。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36/105
眩晕康复操
7.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 头颈,头颈应向后用力,相互抵抗5次。
8.翘首望月:头用力左旋、并尽可能后仰, 眼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旋向右,看 右上方5秒钟。
9.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 视手背5秒钟。
7.揉曲池穴:按揉曲池穴,先用右手再换左 手,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
眩晕病中医护理方案
30/105
降压操
8.揉关宽胸:用大拇指按揉内关穴,先揉左 手后揉右手,顺时针方向按揉一周为一拍, 共32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