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鉴赏专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鉴赏专题(上课老师:章虹)

教学活动过程

一、比较鉴赏的概念

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和赏析。

二、命题考点

1、形象意境的比较

2、思想情感的比较

3、遣词炼句的比较

4、表达技巧的比较

三、探讨思考

读懂是比较的前提,那么怎样才算“读懂”?

1、写了什么题材,什么内容,写出了什么意境。

2、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怎么表达和反映的?(方式方法)

四、课堂练习

示例一:

春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两首诗都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乡村田园生活(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是乡村田园生活?)。《春日田园杂兴》中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了诗人一觉睡醒后无聊、闲适、满足的情状(抓关键词“无一事”)。而《乡村四月》中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水乡初夏时节农人的紧张、忙碌。

示例二:

定林①所居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蜿蜒曲折(弯曲)、高的特点(读懂首联和颔联);《二月四日作》通过轻柔之风(飞蝶鸣鸠)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注意答题格式)。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规范答题模式:解释“闲”的意思,具体阐述原因,为何而生闲情?留意注释。)

示例三:春水生①杜甫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②眼俱明!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③。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鸬鹚(lúcí)是鱼鹰,鸂鶒(xīchì)是紫鸳鸯。②汝曹:你们,指水鸟。③禁当:阻挡、

拦挡。

1、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特点?迅速溢涨,水量很大(注意两首诗的首联和颔联)

2、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

“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身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规范答题模式:解释诗意,抓住“莫漫喜”和“无钱买船”,比较心情并联系全诗写出原因和处境。)

示例四:

陇西行(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陇西行》和《破阵子》都有“可怜”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陇西行》中用“可怜”一词体现了现实与梦境、悲哀凄凉的枯骨与年轻英俊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用“可怜”一词打破词人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美梦,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悲叹、壮志难酬的愤懑。(规范答题模式:可怜谁?为什么?表达了或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示例五:

山坡羊·西湖杂咏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①面。叩逋仙②,访坡仙③,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释】①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用来作画,所以也指画卷。②逋仙:指北宋诗人林逋,他曾隐居西湖,赏梅养鹤。③坡仙:指北宋文学家苏轼,他任杭州刺史时在西湖筑堤。同是表达游湖之感,元曲中的“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元曲间接抒情,虽夜深路远,还不愿返回,劝友人继续饮酒,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游西湖的喜悦和兴奋。唐诗直抒胸臆,绿荫下白沙堤的“行不足”,直接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愉悦之情。(规范答题模式:手法?解释句意?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总结

古诗词比较鉴赏策略:读得懂辨得清答得全(读懂是关键!规范表达能增分!)

1、看标题,抓题眼;(《春夜喜雨》)

2、看作者,知人论世;(诗人时代背景,个人经历,诗风特点)

3、看注解,抓暗示信息;(诗作背景,重难点字词的注解)

4、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词”;(“悲”、“愁”、“伤”、“寂寞”、“怅”、“恨”“爱”、“喜”……)

5、看(典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明月、柳枝、梅兰竹菊、红豆、大雁……但也有例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形成惯性思维。)

六、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活动反馈

本堂古诗词比较鉴赏专题课程,激发了学生探索中国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诗词魅力,在品析中揣摩诗人心境,在精选练习中掌握答题技巧,总结鉴赏方法,主题集中合理,重难点突出,教学环节紧扣,感知、理论与练习相结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引导,重视学生的回答,课堂气氛活跃。不足之处,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可以再减少一些练习内容,把思维转化成文字这个权利更彻底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自己组织答案,还原答题思路,更好地纠正问题,总结经验。

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名题精炼7(比较阅读)答案版

【备考2020】统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2 古诗词鉴赏(2)分册分篇精炼7(古诗比较阅读)答案 古诗词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两首诗,都有“看”这一动作,陈子昂用的是“见”,杜甫用的是“览”。能否把杜诗中的“览”字改为“见”字?为什么? 【示例】不能。“见”的距离较近,而杜诗中,诗人想象自己站在泰山之巅,向下、向远处看,视野开阔,用“览”字,更有一种一览无余的豪情。 2.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写“不见”,杜甫却写“终当见”。无论是“不见”,还是“终当见”,总有诗人自己的用意,你能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经历,说说你的理解吗? 【示例】陈子昂渴望遇见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但生不逢时,内心充满了怀才不遇的孤寂,所以写“不见”。杜甫登临泰山之巅时才二十多岁,又逢开元盛世,对攀登人生顶峰充满雄心壮志,所以写“终当见”。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回答问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以夸张的笔法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反衬出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迷惘痛苦之情。 B.“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用短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唱出无穷的忧虑及焦灼不安的心声。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激烈雄壮的战斗场面。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明词人的最高理想是忠君报国、建功立业。 【解析】C.这两句并不是写战斗场面。 2.这两首诗词的结尾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训练 1 ( ( 古诗鉴赏专题) ) 1.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答案:(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 分。意思符合即可)(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3 分。白诗分析 1 分,曾诗分析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 春 日(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 桃花。 【注释】 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15.这首诗通过描绘 、细雨翻萍、 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分) 16 .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答案:15.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16 . (共 2 分)通过描写小溪中 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3. 晓过鸳湖 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⑵岸欲平。长水塘⑶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的草。 ⑧长水搪: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15,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2 分) 16,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2分) 答案:15,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16,“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或“莱花”,用最寻常的莱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 4. 送客诗 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严维: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4.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2 分)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答案:14.婺江(双溪) 八咏楼 15. 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2 5. 泛吴淞江 [宋] 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惟有鹭鸶① 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鉴赏专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鉴赏专题(上课老师:章虹) 教学活动过程 一、比较鉴赏的概念 比较鉴赏:就是将语言、内容、形象、表现手法相近或相反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和赏析。 二、命题考点 1、形象意境的比较 2、思想情感的比较 3、遣词炼句的比较 4、表达技巧的比较 三、探讨思考 读懂是比较的前提,那么怎样才算“读懂”? 1、写了什么题材,什么内容,写出了什么意境。 2、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3、怎么表达和反映的?(方式方法) 四、课堂练习 示例一: 春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两首诗都以清新的笔调描写乡村田园生活(哪些意象可以看出是乡村田园生活?)。《春日田园杂兴》中通过环境描写,刻画了诗人一觉睡醒后无聊、闲适、满足的情状(抓关键词“无一事”)。而《乡村四月》中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水乡初夏时节农人的紧张、忙碌。 示例二: 定林①所居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蜿蜒曲折(弯曲)、高的特点(读懂首联和颔联);《二月四日作》通过轻柔之风(飞蝶鸣鸠)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注意答题格式)。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规范答题模式:解释“闲”的意思,具体阐述原因,为何而生闲情?留意注释。) 示例三:春水生①杜甫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②眼俱明! 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③。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鸬鹚(lúcí)是鱼鹰,鸂鶒(xīchì)是紫鸳鸯。②汝曹:你们,指水鸟。③禁当:阻挡、

中考古诗词阅读赏析题附答案

中考古诗词阅读赏析题附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中押韵的字有_______,本诗押_______韵。 2.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B.“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3.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本诗尾联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 A.对比B.照应C.联想D.想象 二、《赤壁》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作者_______生活在晚唐,诗中涉及的战争是_______。 2.请结合诗句,说说诗的首联中暗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曾有人将末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试分析其合理之处与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王安石《登飞来峰》鉴赏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呜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作者诗文俱佳,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写景部分中运用虚写的一句是:_______。 3.请根据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第三、四句所包含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祜二年(公元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任知县期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 四、龚自珍《己亥杂诗》鉴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找出诗中直抒胸臆的一个短语:_______。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及比较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13.这首词气势豪迈,以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的“狂”是实写出猎(或打猎),下片的“狂’是虚写征战杀敌的愿望。 14.下片两个注解处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 答案:①表达了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②表达了作者要尽全力抵御外敌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 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3)“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 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即“狂”)。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勾 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5.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 的豪情壮志。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 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8、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 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⑴这首词主要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主要抒写词人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⑵这首词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具体说明。 虚实结合。词的上片是写现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可以说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写出了词人在梦中看见亡妻的样子,词人多少的相思苦痛蕴含其中;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 《江城子密州出猎》《东栏梨花》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4题(8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乙】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甲】词从表达方式上看,上片重在叙事(描写);下片重在抒情。 2.【乙】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花开繁茂(“满城”)的特点。 3.【甲】词中的“亲射虎”“遣冯唐”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亲射虎”在这里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遣冯唐”在这里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4.【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甲】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乙】诗流露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感叹人生短暂、美景易逝的思想感情。 比较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乙】《定风波》①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作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三年。 9.请你将“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有一点点寒意,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浙江省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12古诗词鉴赏与对比新人教版 含答案

专题训练(十二) 古诗词鉴赏与对比 |真题精选| 一、[2018·攀枝花]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4分) 乙卯重五①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②,艾束著危冠③。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 ①乙卯:指1195年,这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农历五月五日,即端午节。②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③艾束著危冠:高高的帽子上插上艾枝。 1.诗句“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运用了修辞方法,写了端午节的习俗。(2分) 2.请结合全诗内容,概括诗人“笑”的原因。(2分) 二、[2018·随州]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5分) 蝶恋花 柳永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③凭阑④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⑤还无味。衣带渐宽⑥终不悔,为伊消得⑦人憔悴。 [注释] 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理解。④阑:同“栏”。⑤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界。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2分)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 一、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 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__ 和 ___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_ _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 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 ú):酒家。 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 2 、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 新|课| 标|第|一| 网 三、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1、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同: _________________ 异: 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 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 )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六、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以下诗歌,与上面这首诗歌体裁完全相同的是( ) A. 《龟虽寿》 (曹操 )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C.《竹里馆》 (王维 ) D. 《月下独酌》(李白 ) 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 3、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①,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相遇,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不同,第一首:

专题09 古诗词阅读之比较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9 古诗词阅读之比较阅读 ★[考点概述] 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这类题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度高,已成为一个新的考查热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鉴赏的区别:一是阅读对象数量上有差别;二是比较阅读多了一道“作对比”的程序。未来几年的中考,可能出现的新考法是: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比较两首古诗的异或同。 1.严格按题目要求进行比较 审题时应明确:试题要求我们从哪方面展开对比,是内容、情感,还是意象、意境;是语言赏析,还是手法、技巧。此外,题目有无其他特殊的规定或限制。只有审清题意,看清了比较点,作答时才能有的放矢。 2.紧扣原作比同析异 面对古诗词比较阅读题,在审清题干信息、准确把握命题意图的基础上,还要认认真真细读原作,尤其应遵循试题导引,反复琢磨不同作品中构成比较的那些诗句。 ★[设问方式] 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 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 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 ★【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其次读注解。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三、整合归类,规范答题。 古诗鉴赏题之所以失分较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生答题不规范,没有分要点,或者没有用诗歌鉴赏的术语答题。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整合归类,用术语如虚实相生、用典等答题,可以提高得分率。 ★【方法指导】 1.内容、情感比较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读懂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境遇、心情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注意诗中的意象诗歌要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注意诗的最后两句,古人写诗常常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比较鉴赏诗歌“情感的表达”还可以是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要鉴赏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然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忧国伤时”“建功立业”“人生感慨”“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咏史怀古”“边塞征战”“隐逸闲居”“讽喻时世”“闺怨哀愁”“生活杂感”“托物言志”等方面。 2.意象、意境、形象比较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一般来看,意象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文档资料

中考古诗词鉴赏对比阅读题解析 近年来,古诗词比较阅读考查由课内走向课外进行比较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题目也将继续受到命题者青睐。题型一:思想情感的比较鉴赏类【中考真题】(2012 杭州中考卷) 送人之松江 宋·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 暮烟微雨过松江。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题目: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答题构建】答案组成要注意: 1. 这首诗词通过写⋯⋯形象或景物; 2. 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 结合比较双方分点答

题。 【参考答案】前诗通过写西风烟雨等环境和借酒消愁,来表现诗人离别时沉重、悲伤的情绪;后诗通过劝慰朋友天下到处有知己,来表现诗人离别时乐观旷达的胸襟。 题型二:表现手法的比较鉴赏类 【中考真题】(2012 扬州中考卷) 【甲】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 戏为六绝句 杜甫 王杨卢骆①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②未休。 尔曹③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讥笑。③尔曹:你们。

◇题目: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理解。做这道题目时要找到诗歌中对比的双方,分析出双方对比所突出的内容,显然要联系诗的后两句,乃至全诗。例如甲诗前两句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就说出古今之人对“李杜诗篇” 的认识,突出了诗歌创作要创新,才能引领风骚。同样的道理可理解乙诗的“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万古流传。 【答题构建】答案组成要注意:1. 点明手法;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阐述;3. 视题目实际情况分析效果(如,采用表达效果+ 情感效果的形式)。4. 比较双方分点答题。 【参考答案】甲诗:古今对比,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度对比,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的观点。 乙诗: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观点。 题型三:景象与心境比较鉴赏类 【中考真题】(2012 盐城中考卷)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语文中考历年真题诗歌鉴赏专题有答案

专题10 诗歌鉴赏 【2020年中考北京卷】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之情。 2.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白日西斜,广阔天涯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2.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解析】 1.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1)首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2)“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 2.本题考查诗歌主题。(1)龚自珍的诗。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自比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2)孟浩然的诗。翻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第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联则从视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写出了对春花凋零的怜惜,作者喜爱春天,可是春天的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下面结合中考题关于如何把握意旨谈谈看法,以期有所帮助。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这些诗歌所抒发的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但也可以按照诗歌的特点,找到一些规律,大体上思想感情可以分为这几种: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建功立业: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破阵子》。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石壕吏》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等。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望江南》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杜牧《赤壁》。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方法指导: 1、第一个方法:看题目。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诗,一题目中有送字,一题目中有忆字,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句,这两首诗的情感就容易把握了。分别表达了对友人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古诗词鉴赏(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古诗文阅读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词,其中考查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古代诗词的基本常识的掌握,对作品中词语及句子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的阅读浅易,也就是初步鉴赏,主要就是针对诗词本身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表达技巧做概要、粗浅的赏析。 【中考真题练手】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千里思 郑锡①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答案】1.D 2.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身在他乡,真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递给家人。“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D.有误,“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的意思是:只剩下两地乡思之情,想一天晚上快速度关山。因此,“一夕度关山”写出了诗人想快速回到家乡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写诗人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意思是旅人的思乡之梦被虫鸣声打破了,身在边关而心在家乡,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给家人。两句中“旅梦”指旅人的思乡之梦;“虫催晓”指虫鸣,天已破晓;“边心”指身在边关而心在家乡;“雁带还”指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给家人。据此概括出答案即可。 (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对比)”题型分析及应试锦囊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对比)”题型分析及应试锦囊 中考导向 近年来所考查的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不仅是单一的一首古诗词,趋向于两首古诗词或诗文结合的互文阅读。在这一节里,主要讲一讲古诗词的对比阅读。诗作大都一篇来自课内,一篇来自课外。也有两篇均来自课外,或只出现课外的诗篇,课内的内容不呈现。从两首诗歌的相关性来说,可以是同一作者、题材,或时有同一意象、关键词等。从比较的方式来看大致有两种:相同点或不同点。从比较的内容来说,主要是比较两诗意象、意境等内容上的异同,比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比较字词锤炼及其效果的异同,比较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异同等。 题型解析 题型一比较诗歌的内容 (一)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例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这从“”一词可以看出。 【解析】此题着眼对两诗内容的比较。题目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山行》中”,研读诗句“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抓住关键词“不识”,再结合题干中“《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 ....”不难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山行》中的主人公“初来乍到”“初到此地”。【答案】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不识。 (二)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①南斗斜。今夜偏知②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例2.《月夜》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象。 【解析】我们根据题意找出诗中相应的关键词“春气(暖)”“虫声新透”和“露侵”“晓寒轻”。由此可以看出这两首诗描写的分别是春天和秋天。【答案】春天秋天 比较理解诗歌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字词句的对比理解,对内容(意象、意境等)的对比性归纳概括等。解答时可根据题干的要求分别筛选信息,找出两诗中相应的关键词、句,思考并解答。 题型二比较诗歌的情感 (三) 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游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曲鉴赏:课标内古诗词曲对比阅读

、(2017 •湖北黄冈)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26. 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 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 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悟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 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针对每一项对诗歌的分析,结合诗歌内容仔细 比对,找出错误之处。B项错误在于,这种愁情不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至”,因为前面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诗人的愁情是忧国思亲。 27. 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 “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 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2分) 【答案】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的喜 悦心情以及迫切希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赏析。先要看到这四个地方本来相距遥远,然后要明确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它巧妙地把这几个地方贯穿在一起,表现诗人行动迅速,从中要分析出诗人的喜悦和迫切归乡的心情。28. 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 们各自蕴含的情感。(4分) 【答案】甲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朽景象, 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眼泪是因为诗人听到官军取得 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思想感情的分析。解答的时候,要联系诗歌内容,甲诗写于安史 之乱前,从诗人描述的眼前所见之景,借景抒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能分析出诗人因国家沦丧,骨肉分离的伤心之情。乙文写于安史之乱后,突出的是一个“喜”字, 从“漫卷诗书喜欲狂”可以看出。因此,这里的泪是欣喜的泪。 (2017 •四川眉山)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A. 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 B. 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 《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 “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

古诗词的比较鉴赏

古诗词的比较鉴赏 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鉴赏古诗词。这种题型因其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特点。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 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 仔细地分析其异同, 准确地“ 同中求异” 或“ 异中求 同” 。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 做到“ 知人论世”。比较鉴赏古诗词的命题角度总体上大致有如下几种: 【命题角度一】比较意象、意境 【类题支招】 因诗歌中的意象包括景象、事物、人物,故而,此类包括四小类。通过被足翻译读懂诗歌后,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察。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即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意象间的色彩情况。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

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的“四品”。答题时,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找出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所表现的内容。第三步,分析这些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最后,紧扣题目要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 【类题导引】 (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题思路:首先要读懂诗歌。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之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之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 40 分) 1.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孟浩然 我行穷水国①,君使入京华②。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注释】①水国:南方水乡。②京华:京都,指长安。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既写出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B.乙诗将自己与崔国辅的行程作对比,流露出仕途失意的怅然无奈 C.两首诗都包含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感 D.两首诗的颈联,都寓情于景,巧妙设喻,动静结合,对仗工整。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D.【乙】诗颈联“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意思是:我躺下听到海潮到来的声音,起来看到江月斜挂在天边。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①柳毵毵②,不那③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漠漠:弥漫。②毵毵:sān,柳条下垂的样子。③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选出对下面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甲】诗一改送别诗的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B.“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意境开阔。 C.【乙】第四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春色宜人,尽是欢笑的美景。 D.【乙】诗虚实相生,成功的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把离人的悲苦之情表达得含

2021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13.5古诗词曲鉴赏对比阅读 真题精练 答案版

2021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13.5古诗词曲鉴赏对比阅读真题精练 (一)(2020·黄冈)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823)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开怀畅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C.“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表述有误诗中并未明确提及春宵畅饮的原因。2.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3.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与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