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第八版)2015.01.20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第八版)2015.01.20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第八版)2015.01.20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教研室:神经病学教研室开课院(系、部):临床学院

课程中文名称:神经病学课程英文名称:Neurology

课程编码: 0210102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

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

学分: 2.0 ;总学时: 30 ;理论课学时: 26 ;实验学时: 4 先修课程:基础医学

教材:书名:《神经病学》,编者:贾建平、陈生弟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月:2013.03,版次:第7版

参考资料:【1】书名:《神经病学》,编者:吴江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月:2005.08,版次:第2版

【2】书名,《临床神经病学定位(第5版)(神经科医生案头书系列)》,作者:(美国)Paul W.Brazis ,译者:王维冶王化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年月:2009.01,版次:第1版【3】https://www.360docs.net/doc/846672023.html,/professionals/index.cfm

【4】https://www.360docs.net/doc/846672023.html,/AANLIB/home.html

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

神经病学是内科学的派生学科,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临床学科。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和骨骼肌由于感染、血管病变、外伤、肿瘤、中毒、变态反应、变性、遗传、代谢障碍和先天性异常等原因引起的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机能障碍,原因包括感染、中毒、外伤、肿瘤、变性、遗传因素、血管改变、代谢障碍、免疫异常、先天畸形等。神经病学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是掌握采集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法;学习神经病的诊断原则和方法;掌握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病的防治原则和措施。学习方法应重点复习神经解剖、生理、病理等有关基础知识,并联系临床实际,以达到融会贯通。

本教学大纲是《神经病学》授课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增减。

本大纲供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学用,精神医学方向、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可参考使用。

先修课程要求:基础医学

课程计划临床专业30学时,2.0学分,其中理论26学时,见习4学时,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设;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26学时,1.5学分,均为理论学时,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设。

选用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7版,贾建平、陈生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上大课,课后见习对重点疾病、常见疾病临床示教,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初步了解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和处理方法。示教采用分组并有临床医生带教。

考核方法:考查

二、课程学时安排

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表

注:临床医学专业26学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6学时。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自学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一)基本内容

掌握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二)重点、难点提示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

2.脊髓半切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3.走行内囊的纤维有哪些?内囊不同部位病损的表现如何?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本章自学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一)基本内容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基本方法、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方法。

(二)重点、难点提示

神经系统疾病的体格检查基本方法。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肌力分几级?各级的表现?

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本章自学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一)基本内容

熟悉神经系统常见的诊断方法和原则。

(二)重点、难点提示

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意识障碍(意识水平下降)的临床分级?

2.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有哪几个类型,表现是什么?

第七章头痛

(一)课程内容

第一节偏头痛掌握偏头痛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熟悉偏头痛的定义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紧张型头痛掌握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熟悉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丛集性头痛熟悉丛集性头痛烦人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重点、难点提示

1.头痛的诊断思路。

2.伴典型先兆的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有先兆的偏头痛的临床分期及表现?

2.试述偏头痛的治疗?

3.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4.低颅压头痛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

第八章脑血管疾病(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掌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表现临床。

熟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

第二节脑梗死

掌握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不同脑血管闭塞的临床特点,特殊类型的脑梗死。

了解CT和MRI在临床诊断上意义。

第三节脑出血

掌握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脑出血的发病病因、发病机制和影像学检查方法。

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

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手段。

(二)重点、难点提示

1.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定义。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

2.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3.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静脉溶栓的适应症是什么?

4.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5.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6.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7.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如何治疗?

8.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有哪些?

9.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一)基本内容

掌握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熟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包括疾病的种类。

熟悉多系统萎缩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了解痴呆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二)重点、难点提示

1.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表现。

2.多系统萎缩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表现?

2.多系统萎缩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Onuf核是指人脊髓前角灰质柱中,位于1和2骶节处的腹外侧核团,是支配会阴横纹肌的脊髓低级中枢。在脑桥顶盖外侧有M-和L-区两个排尿中心,始自M-区的纤维支配逼尿肌;始自L-区的纤维终止在Onuf核,Onuf核发出的纤维支配骨盆底部肌肉和肛门及尿道的括约肌。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病毒感染性疾病

掌握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病毒性脑膜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

第二节细菌感染性疾病

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掌握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

熟悉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病理生理。

(二)重点、难点提示

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2.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要点。

3.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何谓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

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

3.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特点?

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多发性硬化

熟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分类、病因、病理。

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了解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视神经脊髓炎

了解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MS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三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了解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六节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了解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二)重点、难点提示

1.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多发性硬化的辅助检查手段。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特点?

2.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3.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鉴别要点?

4.脑桥中央髓鞘症的病因?

第十二章运动障碍性疾病(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帕金森病

掌握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

熟悉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

了解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肝豆状核变性

熟悉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第六节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

了解原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鉴别诊断。

(二)重点、难点提示

1.脑的多巴胺代谢及帕金森病的生化病理。

2.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何谓运动障碍疾病、临床类型及特征?

2.帕金森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3.试述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4.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

第十三章癫痫

(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癫痫的分类

熟悉癫痫的分类。

了解癫痫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影响发作的因素。

第二节癫痫的诊断

掌握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表现和癫痫诊断要点。

熟悉与癔病、晕厥、偏头痛等发作性疾病的鉴别。

第三节癫痫的治疗

熟悉癫痫用药原则和防治要点。

第四节癫痫持续状态

掌握癫痫的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抢救。

(二)重点、难点提示

1.癫痫的分类和药物治疗。

2.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试述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表现?

2.典型失神与不典型失神发作的临床表现?

3.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临床表现?

4.癫痫的药物治疗一般原则?

5.什么是癫痫持续状态?

6.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原则?

第十四章脊髓疾病

(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急性脊髓炎

掌握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

熟悉脊髓的解剖特点。

第二节、第四节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熟悉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二)重点、难点提示

1.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

2.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急性脊髓炎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3.髓内病变、髓外硬膜内病变和硬膜外病变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

第一节脑神经疾病

一、三叉神经痛

掌握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掌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第二节脊神经疾病

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GBS)

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及治疗。(二)重点、难点提示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运动障碍的特点及脑脊液改变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特点?如何治疗?

2.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如何与脑卒中的面瘫鉴别?

4.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一)基本内容

第一节重症肌无力

掌握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

熟悉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二节周期性瘫痪

掌握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

第三节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熟悉多发性肌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重点、难点提示

1.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与治疗。

2.重症肌无力的危象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三)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试述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2.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3.哪些辅助检查有助于确诊MG?

4.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表现?

5.多发性肌炎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四、实验安排

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

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无课内实验安排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坚持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反映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诊断性思维培养情况。通过阶段性测验、新教学方法(TBL、CBL、道具演示、翻转课堂等)的应用的方式实施课程的形成性评定。

课程成绩 =期末成绩(60%)+实验考核成绩(20%)+过程考核成绩(20%)

实验考核:指操作考核(70%)+学习表现(30%)

过程考核:随堂作业(40%)+课外拓展性作业(50%)+学习表现(10%)

期末考核:闭卷笔试。

神经病学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 英文名称:Neurology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 编写人员(签字): 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员(签字): 日期:年月日 神经病学 Neurology 一、课程简介和任务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以及预后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神经病学作为神经科学的一部分,与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病因和病理的诸多神经科学基础学科息息相关。这些基础学科包括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免疫学和神经药理学等,神经病学与这些学科互相渗透,互为推动。 神经病学的教学任务是充分利用教材、图表、模型、标本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接诊及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程序、临床资料收集、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运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结合临床实际,贯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诊治神经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知识 1、绪论 掌握内容: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神经病学的目标;神经系统疾病的种类、症状分类;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及诊断方法的名称。 了解内容:神经病学的特性;神经病学的发展。 2、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本部分神经解剖学内容已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中涉及并需掌握,需要学生课前复习解剖学相关内容。 (1)中枢神经 掌握内容:额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顶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颞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枕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边缘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内囊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基底节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脑干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小脑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脊髓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了解内容:间脑(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及岛叶的解剖特点、生理功能、病损表现; (2)脑与脊髓的血管 掌握内容: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口腔医学教学改革试点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道路的办学理念,顺应口腔医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遵循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规律,以大医学整体改革为基本依托,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为核心内容,以发达国家口腔医学教育先进经验为对照借鉴,以创造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改革动力,以突出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为鲜明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口腔医学人才。 (二)原则 1.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的原则,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2.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原则,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坚持产学研结合,将教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及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优化。 4.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5.坚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原则,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激励作用。 6.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改革需要,重点突破,争创特色。 三、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 改革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在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由“一次性教育”向“终生教育”的转变,由“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的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转变,明确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组织开展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深入分析,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主线,邀请医药卫生单位的专家共同参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修订和逐步完善,稳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三)深化完善三级课程建设体系 以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核心,以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为主线,以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为依托,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推动完善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课程建设,在已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使专业必修课程在2008年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专业主干课程到2010年达到优质课程标准,争取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建立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推动课程标准的建立,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提升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根本,以“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为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技能,反映学科的新进展,兼顾就业的多样化,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培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五)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1. 根据岗位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神经病学》(第5版)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门类。通过教学,学生应具备应用神经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释临床资料的能力,掌握应用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去推测病变部位,并能借助检查资料获得完全诊断,依据诊断进行合理治疗。 二、课程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和临床诊断思路,掌握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常用的辅助检查 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 2.掌握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原则,掌握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急性脊髓炎的 临床表现,掌握脊髓压迫症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 3.掌握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鉴别和治疗原则,了解急性脑血管病的分类。 4.熟悉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的诊断与治疗,熟悉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熟悉常见病毒性脑炎(单疱病毒)及脑膜 炎的临床表现,并掌握其处理原则。 5.掌握癫痫的防治要点与癫痫持续状态的抢救,熟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了解病因、分类与发作原因。 6.掌握震颤麻痹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抗震颤麻痹药物的应用,掌握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掌握重症肌无力和周期性瘫痪的临 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熟悉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一)、绪论(0.5学时) 1.了解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熟悉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和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掌握学习神经病学的思维方式及学习方法。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4学时) 1.掌握各种意识障碍的概念,熟悉昏迷的鉴别诊断。 2.掌握失语症的概念、分类、临床特点与对应的病灶部位,了解失用症及失认症的概念、临床类型及表现、对应的病灶部位。 3.*智能障碍和遗忘综合征 4.了解视力障碍的病因,掌握视野缺损的概念及对应的病变部位。 5.掌握复视、核性眼肌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反射和霍纳征的概念,熟悉不同类型眼肌麻痹的鉴别诊断、相应的病变部位,了解一个半综合征的概念。 6.掌握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7.熟悉耳聋的临床类型与鉴别诊断,熟悉眩晕的临床类型与鉴别诊断。 8.掌握延髓麻痹的概念、分类、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9.掌握晕厥与痫性发作的概念,熟悉晕厥的分类及临床特点,熟悉晕厥与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

口腔护理学教学大纲

★★★★★ 口腔护理学教学大纲 (供临床护理专业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护理学(Nursing of Stomatology) 课程号(代码):503020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16 学分:1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护理学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基础,以其独到的口腔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集多种交叉学科与实用技能于一体的实用性护理学科。本课程通过对牙体解剖、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内科护理、口腔修复科护理、口腔颌面外科护理以及口腔医院感染管理的讲授,结合口腔护理中所使用的实物教具、以及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口腔卫生保健及健康教育,熟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以及口腔医院感染的预防。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备课,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讲授与启发提问相结合,深入浅出,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口腔护理基本理论与技能的认识与掌握,并适当介绍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学生通过听课、电教录相观摩、课堂讨论、自学、教师辅导等形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表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表示熟悉内容,句尾的“*”表示教学难点) (一)大课讲授部分 第一章口腔解剖生理 第一节牙体解剖生理学 前言;牙的演化;牙演化的规律。 第二节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牙的外部观察*;牙的内部观察*;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停留的久暂分类;牙的功能。 第二章口腔预防保健 第一节龋病的预防

龋病的流行病学(龋病的相关指数*、龋病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龋病现场调查及护理);龋病的预防(高危人群的检测、预防措施及方法)。 第二节氟化物与龋病 氟的防龋机理*;氟在龋病预防中的应用;预防网点防龋法的护理。 第三节窝沟封闭 适应症;作窝沟封闭的最佳时间*。 第四节牙周病的预防 牙周疾病指数*;牙周疾病流行特征及有关因素;牙周疾病的预防*;牙周现场调查的护理;预防牙周疾病的健康教育*。 第三章口腔内科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龋病 龋病的病因;龋病的分类;龋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特征;龋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窝洞分类法;牙体修复术的定义及术后健康指导;龋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龋病的护理措施;牙体修复术的术后健康指导。 第五节牙周病 牙周病的定义;牙周病的分类;牙周病的临床表现;牙周病的常规治疗方法;牙周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问题*;牙周病的护理措施。 第六节口腔黏膜病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第四章口腔修复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口腔修复学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发展简史。 第二节牙体缺损修复学基础 牙体缺损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修复体类型(嵌体,全冠,桩冠的定义)。 第三节牙列缺损修复学基础 牙列缺损定义*;病因;不良影响;修复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固定义齿修复学基础 固定义齿的定义*;特点;固定义齿的构成和类型;固定义齿的适应第五节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学基础 可摘局部义齿的定义*;可摘局部义齿适应范围*;可摘局部义齿的构成和作用 第六节各类修复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指导(固定义齿及可摘局部义齿的正确使用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Ⅰ 总学时:32学时(理论授课:30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 学分:2.5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课考 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网络课程 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Ⅰ》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通过《急诊医学Ⅰ》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 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

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 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 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二)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 1. 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初步处理、止血、评估、搬运、制动、转运。 2. 掌握心脑肺复苏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复苏种类和剂量。 3. 掌握气道开放、静脉开放基本操作技术及呼吸机的基本使用。 4. 掌握常用急诊操作技术:洗胃、导尿、胸穿、腹穿、心包穿刺、颈托的使用。 (三)掌握各类急症的抢救流程与治疗原则,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加强本科学生的“三基”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急救医学Ⅰ》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 见习课2学时。教学内容以现代医学所需要的急救医学基础为主,力求反映现代医学技术所涉及的急救医学临床思路及基本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10040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Neurology) 学分:2.5学分 总学时数:45学时 理论课:30学时 见习课:15学时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等。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教材: 1.主编:贾建平,《神经病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 参考教材: 1.主编: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6。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而《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神经病学教学和临床见习及实习,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中突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方法;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思维;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各种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CBL教学,并引导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较扎实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最终能独立防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促进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神经病学》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 (3)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 2.基本技能 (1)熟悉十二对颅神经的检查方法。 (2)熟悉各种反射:包括浅、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的检查方法。 (3)熟悉肌力、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三、课时安排总学时45节(30/15),理论与实践比例为 1:0.5 (临床技能学包括神经病学的实验操作) 授课内容理论课时见习课时

公选课《口腔疾病与保健》教学大纲

《口腔疾病与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供全院学生使用)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口腔科学是一门研究口腔及口腔颌面部相关疾病的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开设《口腔疾病与保健》,主要是针对目前大学生对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知之甚少,获得口腔医学知识的途径虽然很多,但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都欠缺的状况,加强口腔健康教育,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提高大学生人群中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口腔疾病与保健》将通过一个个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生活中常见的口腔问题为主要内容,阐述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口腔卫生保健、牙体牙髓常见疾病、牙周组织常见病、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牙拔牙术、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颌面部感染、唾液腺常见疾病、颞下颌关节常见疾病、口腔颌面部常见肿瘤、口腔修复概要、口腔正畸概要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等内容。通过学习《口腔疾病与保健》,学生将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必要的口腔基础理论和口腔疾病知识,为提高口腔自我保健意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搭建一个良好的口腔知识平台。《口腔疾病与保健》为全院学生(教学计划中无《口腔科学》课程者)的公共选修课,

教学总时数为36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2学分,以考查作为考核形式。参考教材列表如下:1、《口腔科学》第六版,张志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口腔解剖生理学》第六版,皮昕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3、《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六版,于世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4、《口腔正畸学》第五版,傅民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5、《口腔修复学》第六版,马轩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6、《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版,邱蔚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7、《口腔粘膜病学》第三版,陈谦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8、《牙体牙髓病学》第三版,樊明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9、《牙周病学》第三版,曹采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0、《预防口腔医学》第五版,卞金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1、《儿童口腔医学》第一版,邓辉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2、《临床医学概论》第一版,陈垦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3、全 国爱牙日及世界爱牙日的宣传材料。二、课程基本内容与学时分配一、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2学时)【熟悉】1、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的结构。 2、牙齿的名称、记录方法、萌出的时间和顺序。【了解】1、口腔的表面形态和组织器官。2、口腔

急诊灾难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灾难医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灾难医学 【课程类型】必修课 【授课对象】研究生教育培养计划三年制急救医学专业 【学时学分】10学时,1学分 一、课程简介 灾难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社会、经济、管理、理工科学等多个学科,可谓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理工农医均有涉及。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灾难医学的基本理论、灾难救援指挥管理、各种灾难损伤的急救以及灾难心里障碍救援技术。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既懂灾难医学救治,又懂灾难施救指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我国地广辽阔,人口众多。地震、泥石流、洪灾、旱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除上述自然灾害之外,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火灾交通事故、矿难、踩踏、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也常有发生。中国已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灾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灾难一旦发生,医护人员总是救援的主力军。 现代灾难医学救援“三七分”理论强调“三分研究,七分教育”的原则。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开设灾难医学的课程,教授灾难医学救援的知识和技能,有部分院校还成立了灾难医学学系。经过近5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灾难医学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诸方面取得成效,得到医学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本课程旨在对我国灾难医学及其研究生教育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教学时数分配 安排学时:理论课10学时 学分:1学分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灾难医学》刘中民主编。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灾难医学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灾难医学范畴和特点,全面了解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了解我国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熟悉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 1.灾难医学概论 2.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 3.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 4.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问题 5.灾难医学救援的合作与交流 掌握:灾难的概念和分类,灾难医学的范畴和特点。灾难医学的新理念。 熟悉:人道医学、灾难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灾难医学救援的伦理学问题。 了解:灾难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史。灾难医学救援的国内外交流。 第二篇灾前准备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灾难医学救援法制体系,灾难医学救援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救援预案。掌握灾害救援对的分类、救援队伍的组织和管理。掌握医学救援装备的特性和配置,医学救援装备的分类和组成。熟悉医学方航的概念、组成、类型和功能。了解灾难医学救援培训方案和灾难医学救援通讯和信息管理。 (二)教学内容 1.灾难医学救援法制内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预案。 2.多媒体形式详细讲解灾难救援队的分类、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组建原则和组成结构。列举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技能培训,从灾难医学救援队伍演练的分类、形式、实施三方面讲解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演练过程。 3.多媒体讲解灾难医学救援队伍的后勤保障内容。 4.重点讲解医学救援装备的特性、配置要求及配置原则。 5.多媒体形式详细讲解医学救援装备的分类和组成,以及医学救援装备的管理。 6.多媒体讲解医学方航的概念、特点和发展概况。讲解医学方航的分类和组成。详细讲解医学方航的功能、设备使用、维护和运作管理方式。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Neurolog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 48学时讲课学时:42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 先修课程:中西医各基础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神经病学教学目的应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疾病的临床问题,接诊及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程序,如临床资料收集、神经系统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等,运用定位诊断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确定疾病性质,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CAI课件、图表、模型、标本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各种神经疾病常见的临床问题,运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及病理知识,结合临床实际,培养神经疾病独特的临床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要把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各环节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方式,临床实习应尽量多采用临床病案分析等方法,突出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增强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社会-心理-生物学”医学模式。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病学的特性。 2、了解神经科学的目标、实践和发展。 【教学内容】 1、神经病学的目标 2、神经病学的特性 3、神经病学的实践 4、神经病学的发展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病损的定位诊断。

2、熟悉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 【教学内容】 1、中枢神经 2、脑与脊髓的血管 3、脑神经 4、周围神经 5、肌肉 6、运动系统 7、感觉系统 8、反射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教学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的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意识障碍 第二节认知障碍 第三节头痛 第四节晕厥与痫性发作 第五节眩晕 第六节视觉障碍 第七节听觉障碍 第八节眼球震颤 第十节肌肉萎缩 第十一节躯体感觉障碍 第十二节共济失调 第十三节步态异常 第十四节不自主运动 第十五节尿便障碍 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教学要求】 1、掌握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内容。 2、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病史采集。 【教学内容】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内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是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粘膜病及儿童牙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的一门学科。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合格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2)理解常见病的基本概念。 (3)掌握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口腔内科的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一般检查。 (2)能对口腔内科学的常见病做出初步诊断和选择正确的治疗计划,且能规范操作。(3)能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提出预防保健措施。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2)培养认真、务实、严谨的工作作风。 (3)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验两部分,总学时160,其中理论80学时、实践80学时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定义。 【教学内容】 口腔内科学的定义、发展的历史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二章口腔检查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方法,并能书写完整的口腔门诊病历。【教学内容】 一、口腔检查前的准备 工作室准备、医师的准备、器械准备 二、口腔检查 一般检查(问诊、视诊、探诊、叩诊、触诊、咬合检查、嗅诊) 特殊检查(牙髓活力检查、局部麻醉检查、诊断性备洞、穿刺检查、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三、病历书写 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和家族史、口腔检查记录、诊断、治疗计划、知情同意书、治疗过程记录、牙位记录法 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的方法,并能书写完整的口腔门诊病历【教学时数】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45/2.5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北京远郊定向) 急诊医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必修专业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急诊医学基础理论、急危重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思维方法、诊疗流程和抢救技术等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逻辑严密的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急诊医学常见的急危重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诊断及鉴别诊断,急诊抢救治疗流程,同时尽可能针对病因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学生将来在农村基层医院独立工作、对急危重症患者的初步抢救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法,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兴趣,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临床。理论课以课堂授课为主,采取病例导入方法教学,结合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部分章节组织自学和课堂讨论。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辅以视频、多媒体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实践课结合临床患者,学生问诊、查体并提出诊断,进行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加强急救技术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 本课程是考查课程。考试成绩由两部分组成:期末理论考试和平时成绩。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评卷办法以试卷的标准答案为依据,统一阅卷;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占10%、课后作业占10%、技能考核占2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急诊及灾难医学,沈洪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117171441 参考书: 急诊医学,李春盛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2 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 9787117173148 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9787117170222 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牙周病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20修订)

附件1 河南大学东京临床学院口腔医学专业 《牙周病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牙周病学课程编号03200043 英文Periodont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 课程学时 总学时54 课程学分 总学分 2 实验项目数 项目总数 6 理论学时36 理论学分 1.5 演示性、验证性0 实验学时18 实验学分0.5 综合型、设计性 6 开课学期8 开课单位东京临床学院开课实验室口腔医学专业实验室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对牙周病学最基本的检查和治疗技术,并且了解牙周手术、牙周洁治等技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将来的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任务 1.使学生逐步掌握牙周病学专业的基础操作技能; 2.理论联系实践,缩短学生初上临床的不适期; 3.初步接触各种临床操作,并通过模型实验的方式使学生进行操作并逐步掌握。 四、本课程实验项目设置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 类型 实验 学时 每组 人数 备注 0320004301 牙周病的检查和病历书写综合 3 17 0320004302 口腔卫生指导综合 3 17 0320004303 龈上洁治术综合 3 17 0320004304 龈下洁治术综合 3 17 0320004305 松牙结扎固定综合 3 17 0320004306 牙周手术基本操作综合 3 17

五、教材(实验指导书)选用 教材 (实验指导书)名称主编出版社 出版 时间 教材层次 主讲教材牙周病学孟焕新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国家级规划教材参考教材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技能考核。 2.书面报告; 实验一:牙周病的检查和病历书写 一、目的和要求 1、认识健康和病理状态牙周组织的临床表现。 2、初步掌握牙周病的检查方法和病历书写。 二、教学内容 1、教师讲解和示教牙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2、同学互相检查。 三、实验器械 1、口腔检查盘(包括口镜、镊子和尖探针)及口杯。 2、牙周探针。 3、菌斑显示剂。 4、牙周炎患者X线片(全口牙根尖片、曲面断层片)。 实验二、口腔卫生指导 一、目的和要求 1、认识口腔卫生指导的重要性、必要性。 2、学会并掌握控制菌斑的方法。 3、掌握口腔卫生宣教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讨论和讲解个体口腔卫生指导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2、练习菌斑控制的方法:刷牙及牙线、牙签的使用。 3、个体口腔卫生指导演示(学生或教师演示)。 三、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盘(包括口镜、镊子和尖探针)及口杯。 2、宣教用牙模型及牙刷。 3、学生练习用牙刷、牙线、牙签。 4、镜子及菌斑显示剂。 5、菌斑记录表。 实验三、龈上洁治术 一、目的和要求: 1、明确认识龈上洁治术在牙周病治疗和在口腔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2、认识并正确选择和使用龈上洁治器械。 3、识别龈上牙石与菌斑。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新

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影像医学专业用) 前 言
神经病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临床课程之一, 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有重要作用, 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影响着其它课程的学习。神经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首 先与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神经免疫等基础学科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其次又与其它临 床学科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可导致其它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如丘脑出血常引起消化道 溃疡,重症脑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而其它系统疾病同样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高血压、糖尿 病、高脂血症均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因此,神经病学与基础、临床多门学科密切相关。 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学科。学习本学科的目的在于:掌握神经病学的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法和神 经科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危重病的诊治原则,熟悉神经病学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贾建平主编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第 6 版配套使用,适用于临床、影像等专业的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 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本大纲指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它为普通熟悉 及一般了解的内容。理论课总学时为 30 学时。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 60%。平时成 绩占 40%。 各章的参考学时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合计 内容 绪论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损的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头痛 脑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运动障碍疾病 癫痫 脊髓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 神经系统遗传性病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 睡眠障碍 内科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学时数 0.5 自学 4 1 1 0.5 1 6 2 2 1 1.5 1.5 2 2 自学 2 自学 自学 1 1 30
1

最新牙周病学题库及答案3

217、抗菌疗法对牙周病有效果,其中下列哪一种抗菌素不是必要的 A、螺旋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洗必泰 E、灭滴灵 218、下列物质中哪一种不存在于龈上菌斑中 A、唾液 B、磷水化合物 C、兼性厌氧菌 D、龈沟液 E、丝状菌 219、非附着菌斑中最具有特征的细菌是 A、G+杆菌 B、G—杆菌 C、可动菌 D、G—球菌 E、丝状菌 220、附着菌斑中最常见的细菌是 A、G—杆菌、球菌和丝状菌 B、G+杆菌、球菌和丝状菌 C、可动菌、G—杆菌和球菌 D、G+球菌、G—球菌和丝状菌 E、丝状菌、G—球菌和G+杆菌 221、当牙周病处于活动期时,菌斑中优势菌为 A、G+链球菌、丝状菌 B、G+细菌、可动菌 C、G—细菌、可动菌 D、G+杆菌、G—杆菌 E、丝状菌 222、龈下菌斑中可产生白细胞毒素的细菌为 A、唾液链球菌 B、内氏放线菌 C、中间普氏菌 D、牙龈紫卟林菌 E、伴放线放线杆菌 223、能够产生抗中性白细胞因子的牙周细菌是 A、内氏放线菌 B、中间普氏菌 C、牙龈紫卟啉菌 D、伴放线放线杆菌

E、嗜二氧化碳纤维菌 224、在健康的牙周部位球菌所占比例可高达 A、74% B、75% C、70% D、50% E、60% 225、牙石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 A、影响美观 B、机械刺激 C、菌斑附着 D、口臭 E、影响再附着 226、一患者40 岁自诉近一周,左上牙咬牙合痛,胀痛,口臭明显查体,7 叩(±) 67 牙间隙龈红,7 远中牙周袋4mm,x-ray 显示凹形骨吸收,最 有可能诊断为 A、咬牙合创伤 B、根尖周炎 C、牙龈炎 D、食物嵌塞 E、牙髓炎 227、在牙齿及骨组织周围中最易受到创伤性牙合力的区域为 A、根分岐处 B、根炎处 C、牙周膜区 D、骨嵴 E、骨硬板 228、咬牙合创伤是牙周病病因学中重要的因素,主要原因是 A、它是始动因子 B、没有它就不会发生牙周炎 C、促进牙周炎破坏深度加重 D、它促使骨组织吸收 E、它与炎症扩展至牙周支持组织的途径和使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程度相关229、牙龈是性激素的靶组织,其主要机理为 A、牙龈对性激素敏感 B、牙龈含有特殊的激素受体 C、性激素使牙龈血管扩张 D、性激素促使管吸收 E、性激素刺激造骨细胞的活性 230、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一系列口腔症状,其主要原因为 A、糖尿病与牙周病具有双向关系,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B、血糖增加导致牙周组织内的小血管壁和基低膜增厚 C、糖尿病越重,牙周病越轻两者负相关

(完整word版)神经病学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11150401(第一临床医学院)、11160601(第二临床医学院)、11480017(附四院)、11490016(附属延安 医院)、11500018(附属甘美医院)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Ⅰ 英文名称:NeurologyⅠ 总学时:28学时(理论授课:22学时;见习课:6学时) 学分:1.5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实习考核(10%)、 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课程网络阶段考核/ 期中考核(10%)。 《神经病学Ⅰ》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神经病学》教学必须用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和我省的实际、系统阐述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以培养同学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同时还要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临床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通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以达到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剖问题的能力。 《神经病学Ⅰ》是一门具有高度逻辑性和理论性的临床学科,由于学科发展,专业学科的形成,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已由内科分出成为独立学科,目前神经病学重点讲述神经系

统常见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此外,解剖学、病理学、诊断学、免疫学等方面内容也与神经病学课程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但神经病学教材中仅简要加以叙述,更详细的知识由专业教材加以阐述。总学时数为28学时。理论授课:22学时,见习:6学时。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 1. 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 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及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 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神经病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简要说明神经病学发展史及现状。 2. 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各学科的关系及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3. 学习神经病学的目的、态度、方法。 第二章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规检查方法。 二、熟悉: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症状与体征。熟悉常用的辅助检查。 三、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原则。 学时安排:理论授课:5.0学时。见习课3.0学时。 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或关键词:意识障碍,失语症、失用症及失认症,眩晕,感觉障碍,瘫痪,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反射。 二、主要教学内容: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内科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和主干学科。目前在国内它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三门课程,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等内容,紧密结合临床,讲述口腔内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0.76:1。即讲课52学时,实验68学时。四教材: 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樊明文,2版,2003年。 2.《牙周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曹采方,2版,2003年。 3.《口腔粘膜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李秉琦,2版,2003年。II正文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篇龋病概述第一章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的历史及龋病危害的基础上,学习龋病的概念及 龋病的特征。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龋病的定义、特征及好发部位。(二)熟悉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熟悉龋病流行评价方

法。(三)了解龋病的历史,龋病学的研究内容。三教学内容龋病的概念 1 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病因学说的基础上,学习龋病的病因。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及三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唾液与龋病的关系、Miller化学细菌学说(先进性与局限性)和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二)熟悉不同牙面菌斑的组成、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菌斑微生物学、牙菌斑的物质 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胞内混合物,胞外聚合物)、蛋白质对牙齿发育和龋病发生的影响、磷酸盐的抑龋作用、探讨矿物质、唾液的 基本组成;熟悉龋病与免疫的关系。(三)了解细菌的附着和聚积;熟 悉菌斑微生物学、微量元素与痕量元素、脂肪和其他物质与龋病的关系、 唾液的几种主要蛋白质的功能;掌握唾液与龋病的关系;龋病与年龄、 种族、性别和遗传的关系、内源性理论、外源性学说、蛋白溶解学说、 蛋白溶解-鳌合学说。三教学内容(一)牙菌斑(二)饮食因素 (三)宿主(四)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其他因素(五)病因学说 临床特征和诊断第三章一教学目的在认识龋病的临床病理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临床表现和分类。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龋病的好发部位 及其规律,好发牙,好发牙面,牙面好发部位;掌握龋病的临床分类; 掌握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掌握浅、中、深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 诊断。(二)熟悉龋病的检查方法,熟悉早期龋的检查方法。(三)了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神经病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分与学时:45学时(理论课30学时,见习课15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神经病学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与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症状、诊断、治疗、预后以及预防的一门科学。 本大纲系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神经病学)并结合职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的,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之用。本学科的讲授内容,以现代医学科学的最新成就结合我国资料,系统地阐述神经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神经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与防治知识,教学时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讲课与示教,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神经系统精细而复杂,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结合神经解剖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纷杂的临床表现做出定性诊断及定性诊断。并应有整体观念,注意到患者的全身情况。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神经病学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熟悉各种常用的诊疗操作。 理论课讲授时数及分配总表

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与范围,它在临床各科中的地位,如何才能学好神经病学。【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0.5学时 【教学内容】 一、神经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二、临床神经病学与基础及临床各学科的关系,它在临床各学科中的地位。 三、学习神经病学的方法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定位诊断 【目的要求】 一、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临床常用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二、熟悉神经系统解剖及损害时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三、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原则,了解与诊断有关的常用的辅助检查。【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8.5学时 【教学内容】 脑神经 1.详细讲解十二对脑神经的解剖及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