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与汉语‘掉’统辞·意义的对比研究
关于韩语汉字词中汉韩同义词的研究及其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认 为母语对第二外语的习得的正迁移是 十分重要 的。此类汉 字词 与韩语汉字词同形同义 , 这个 时候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学 习者从 自 身的语言习惯 出发将母语的学 习习惯正确的迁移到汉语学习中。
2 . 2字 形不 尽相 同
根据上文提到 的母语迁移 ,笔者认为这类词 的教授过程则是避免 母语 的负迁移。由于字形不尽相 同的韩语汉字词 与汉字词本身十分类 似,在学习过程中会造成母语负迁移 ,所 以要避免韩国学 习者从 自身 语言 习惯角度 出发对汉字词进行理解学习。因此这一类词语教学 的重 心在于培养学习者使用汉语 的语言习惯 ,建立起 一种属 于自己的贯通 于母语与 目 的语的语言习惯 。 1 、音节数相同 、 次序不同 词序不 同的汉韩 同义词在学习过程中是比较容 易的一项 ,需 向韩
( 2 ) 汉语与韩语汉韩语汉字词 中汉韩 同义词 的研 究及 其
在对韩 汉语教 学 中的应 用
刘虹韵 ,韩晓宇
( 吉林 华桥 外 国语 学 院 ,吉 林 长 春 1 3 0 1 1 7)
现代韩语词汇可分为三大类 , 分为 :固有词 、汉字词和外 来词。 笔者在研究 《 中国汉语水平词汇 》的基础上 ,将这些词分为韩语 汉字 词中的汉韩同义词 以及韩语汉字词中的汉韩非 同义词。本篇是对汉韩 同义词 的研究,并初步探讨如何在对韩汉语教学中利用这类词。
国的汉语学习者讲明当中的顺序关系即可。 举例如下 : ( 1 ) 汉语与韩语汉字词属于同义词 ,但词性不 同。
以 翟 ( 适合 )为例 ,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将召 ( 适合 )在 汉 、韩语 中的不同点解释清楚 ,说清楚这个词在汉语 中能用在什么地 方但是在韩语的这个地方不能用 ;然后多用这个词举一些我们常用的 例子 ,并且让学习着也都 自己举例子。 自己亲身举过例子之后学习者 对于词 的用法才会更加的清楚明白。
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汉韩语音对比方面,我们采用了音标对照、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比等多 种方法和技巧。首先,我们整理了汉语拼音和韩语罗马拼音的对照表,以便于后 续对比分析。其次,针对两种语言中对应的音素,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进行 对比,揭示其异同。此外,我们还对汉韩语音的音节结构和音变现象进行了详细 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对比分析的可靠性。
汉韩语音对比
汉韩语音体系存在一定差异。首先,从声母方面来看,汉语拼音有21个声母, 而韩语则有19个辅音声母。此外,两者在韵母和声调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 韩语中没有类似于汉语的韵母[-i]和[-n],同时韩语的声调类型也较为简单,主 要分为平调和升调。
汉字音分析
汉字音是汉语语音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分析 方法。首先,从韵律特征来看,汉字音通常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其中,韵 母又有复合韵母和单一韵母之分,且不同韵母对应不同的发音特点。此外,汉字 音还具有独特的声调类型,如平、上、去、入等四个声调。在字音结构方面,汉 字音通常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音节。
引言
随着中韩两国交流的日益密切,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不断增长。汉语和 韩语分属不同的语系,两种语言的语音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汉韩语音 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对韩汉语语音教学的方法,对于帮助韩国学生 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汉韩语音比较分析
1、汉韩语音的种类和特点
汉语语音包括韵母、声母和声调。韵母共有39个,声母共有21个。而韩语则 包括19个元音和27个辅音,且没有声调的区分。在发音上,汉语注重口腔形状和 舌位的变化,而韩语则更注重音调和音节的变化。
等积极向上的词汇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和祝福。总之,汉韩语言中的禁忌语 使用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 俗,也提醒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应该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和信仰。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

韩 国语汉字词和汉语 词 汇表 面上看 没有什 么 区别 , 际上 实 存在很大差异 。因为两者在各 自的社会 环境 中按 照各 自的发展
规 律 经 历 过 了互 不 相 同 的 变 化 过 程 , 以产 生 差 异 的 原 因 和 背 所
景也相 当复杂 。正如 韩 国语汉 字词 中有 来源 于 日语 的词 汇一
行 比较 。
一
、
韩 国语 中 的汉 字 词
汉 语 中词 汇 随 着 时 问 和 场 所 的 变 化 , 义 变 化 也 很 大 。 同 意
形 词汇在意义上可分为意义等 同词汇 , 分意义相 同词 汇 , 部 意义
不 同词 汇 。 1 .意 义 等 同 词 汇 这 些 词 汇 意 义 完 全 相 同 , 译 不 会 影 响 相 互 的 理 解 。 这 些 直
中 国汉 语 的汉 字 词 占 主 流 地 位 。 韩 国语 词 汇 中 , 很 多 汉 字 词 有 已经 占据 了基 本 词 汇 的地 位 , 是 汉 字 词 长 期 渗 透 影 响 韩 国 语 这
词汇的结果 。 二 、 国 语 汉 字 词 和 汉 语 词 汇 对 比 韩
字词 , 韩国语 中汉字词的混 用, 也给初 学者带来 了混乱 。本文 旨 在对韩 国语 中大量 出现的汉 字词进行 系统 的分类整 理 , 为韩 国
韩国开始用韩 文的字母 描绘声音 。作为表音 文字 , 国语 中使 韩
用 的 外 来 语 必 然 会 有 外 来 语 的 特 征 和 痕 迹 , 是 来 自中 国 的 汉 但
样 , 语 词 汇 中来 自 日语 的 词 汇 也 不 少 , 不 过 , 些 来 源 于 日 汉 只 这
语 的词汇已经融入 了汉语 , 成语 现代汉语 中普 遍使 用的词汇 , 因
韩语分类词与汉语量词的对比研究

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使学生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互相学习,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大胆交流,共同提高,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一贯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建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应具备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韩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推动韩语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努力探索创造性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造力是推动韩语基础课不断更新完善的重要动力。
因此,韩语课教改方向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研究探索,重新构建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素质型转变。
把握实用性、先进性、动态性、科学性等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化的弊端,给高等职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学习韩国语的启蒙阶段给与学生正确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非常重要,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为主。
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评价基础上理解自己,提高自己,实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应改革传统的“一级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标准,树立起他们学习韩国语的信心。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定期帮助和指导,采用课堂表现、日常交流、作业记录、课堂测试等手段,在自然的状态和开发、公开的环境下,主要实行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在韩国语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培养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中开展小组竞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1]王丽芬.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学期项目课程实施设计思路[J].价值工程,2012(30).[2]赵春漫,木艳,王丽芬.高职院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3).[3]王丽芬.行动研究法在高职职业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8).作者简介:陈美汝(1983-),女,山东蓬莱人,助教,学士,研究方向:韩语教学。
汉语与韩语汉字词中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wps

绪论十五世纪中叶,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集合集许多学者一起创造出了由二十八个字母组成的韩文,史称“训民正音”。
而在那之前,在朝鲜半岛所使用的文字是公元前就从中国传入的汉字。
在“训民正音”被创造出来后的几百年间,汉字的使用一直未曾被废弃。
原因有:历史原因、政治原因和文字原因。
由于地理、历史、政治、文字等原因,强大的汉字文化的影响与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得汉字词在韩语中根深蒂固,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完全的体系,从古至今一直在韩语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中国和韩国地理位置接近,自古以来就有着频繁而广泛的交流。
中国作为汉字文化圈的中心,对韩国文字有着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在两种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及两国不同语言体系的支配和影响下,形成了汉韩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是在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
同形异义词是指汉字的形态一样,但是意义部分不同或完全不同的词。
同形异义词包括:同形完全异义词和同形部分异义词。
本文对同形异义词的产生及其分类进行研究分析,举例一一说明。
这样可以加深对汉韩同形异义词的了解,也希望可以给语言学习者带来帮助。
第2章同形异义词产生的原因同形异义词也可以称为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变化是指词义的转变和新意义的产生,它是所有现存语言的共同特点。
在语义变化方面,西洋的研究比东洋的早许多。
Meillet(1905)研究认为语义变化的原因有:语言的影响、历史原因、社会原因这三方面。
Nyrop(19 13)进一步研究指出,语义的变化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文中将以Nyrop(1 913)的意见为基础,对同形异义词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2.1语言因素2.1.1汉字解释方式不同的差异如,“结束”一词由于“结”和“束”都具有“맺다”、“묶다”的意思。
因此在韩国把“结”和“束”单独进行解释并结合起来而得出“뜻이같은사람들이결함하다”、“덩이가되게묶다”等意思。
而中国的解释却与这两个字单独的解释完全不同,其在中国完全失去了本意,赋予了完全新的意义,具有“마치다”的意思。
韩汉语音对比与韩语语音教学研究

韩汉语音对比与韩语语音教学研究作者:何强来源:《成才之路》2016年第14期摘要:对比韩语汉字词与中文词汇,分析韩语与汉语的语法上的差异性是实施韩语教学的关键。
从理解韩语与汉语不同的语音系统、仔细观察难发的语音现象、及时纠正错误发音三方面研究韩语语音教学策略。
关键词:韩语;语音对比;语音教学;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21-01语音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要素,其准确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的学习效果,关系着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促进外语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与韩国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当汉字逐渐渗透到韩国的语言体系中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汉字在形态与字义同刚传入的初期相比较,只有一小部分的文字与汉字保持一致,而大部分的汉字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汉字词与中文词汇的对比将韩语的汉字词与中文词汇在意义、形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及异形同义词三种类型。
(1)同形同义词。
在韩国的汉字词中,存在与中文词汇在字形及意义双方面相同的词汇,称之为同形同义词,由于具有相同的意义及词序。
所以,对于韩语学习者而言,同形同义的词汇比较容易掌握。
例如,性格、教授、大学生、动物、警察、疾病等。
(2)同形异义词。
虽然汉字相同,但是在意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也是最容易发生误解的一类词汇。
所以,在学习韩语的过程之中,应提高认识,尽量避免受到母语的干扰与影响。
此外,同形异义词可以划分为完全异义词及部分异义词。
其中,同形完全异义词指的是完全不同的词义,虽然字形及字数是相同的,但是,字的排列顺序存在不同。
对于刚学习韩语的人来说,会因此而导致各种笑话及误解。
因此,教师在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解词汇间的不同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严格禁止滥用词汇以及用表面文字解释词汇内涵的错误做法。
例如,汽车:(中文)汽车、(韩文)火车,高等学校:(中文)大学、(韩文)高中,与之相类似的词汇,如若按照字面的汉字意思进行随意的解释,则会产生较大的误会。
韩 汉语法对比研究之研究

谢谢观看
研究方法
韩、汉语法对比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
1、语料库研究:通过建立大规模的韩、汉语料库,进行语言的统计分析, 以发现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律和特征。
2、对比分析:对比韩、汉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分析其在不同语言环境下 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从而揭示两种语言的语法异同。
3、类型学研究:从全球视角出发,将韩、汉语法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以 揭示其在语言类型学上的特点。
研究结果
通过对韩汉语语料库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种语言在语序类型上存在以下 异同点:
1、韩汉语序类型的基本特点
韩国语属于SOV型语言,即主语+宾语+谓语的语序,而汉语属于SVO型语言, 即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语言在表达顺序和信息组织方式 上的不同。
2、韩汉语序类型的相似之处
参考内容二
引言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其结构与使用规则因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巨 大的差异。韩国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具有各自独特的语法特征。其中, 语序作为语言中重要的语法手段,反映了语言背后的认知习惯和文化特征。本次 演示将通过对韩汉语语序类型的对比研究,深入探讨两种语言在语序方面的异同 点,为语言学、认知科学和文化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现状
自20世纪初以来,韩、汉语法对比研究逐渐受到。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语序、 助词和词尾等方面,力求对两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进行系统性的比较。近年来,随 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韩、汉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对 比,研究成果丰富。然而,目前在研究深度、广度和方法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 不足,需要进一步探讨。
3、深化类型学研究:通过将韩、汉语法与其他语言进行比较,深入探讨韩、 汉语法在语言类型学上的特点,为跨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韩国语单位名词与汉语量词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韩国语单位名词与汉语量词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韩国流行文化的风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学习韩国语。
但是,韩国和中国的语言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给学习韩国语者带来了困扰。
其中,单位名词和量词的对应关系就是一个难点。
韩国语单位名词和汉语的量词在语言上并不对应,因此,当韩国语单位名词被翻译成汉语时,需要选用一个与其意思相近的汉字量词,而这个过程很容易出现错误。
因此,通过对韩国语单位名词和汉语量词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翻译水平,也有助于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韩国语单位名词与汉语量词进行对比研究,探究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翻译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 对韩国语单位名词和汉语量词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2. 选取一定范围内的韩语单位名词,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对照分析。
3. 探究翻译中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并提供有效的翻译方法和建议。
4. 基于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提升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并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收集和整理韩语单位名词与汉语量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提高学习者的翻译水平,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都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韩语单位名词,在翻译中能够选用更加准确恰当的量词,避免因量词选择不当而出现歧义或误解。
其次,对于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本研究可以促进语言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有助于增进双方的友谊。
最后,作为一项基础性研究,本研究对于推动韩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语‘(?)’与汉语‘掉’统辞·意义的对比研究韩语中的辅助动词和汉语中结果补语都在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对前面的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强调作用的句法形式。
这种句型应当看做辅助成分还是合成成分成为韩·中学者争论的焦点。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韩语辅助用语‘<sub>?</sub>’和汉语结果补语‘掉’进行对比研究,发掘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
说明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相关的先行研究,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主要考察辅助动词和结果补语的普遍性特征。
通过找出辅助动词和结果补语的普遍性特征,为研究个别的辅助动词(?)和个别的结果补语‘掉’作为基础。
第三章,从句法方面分别分析了(?)’和‘掉’的特征。
句法特征从中心词的选择限制,与主语或宾语的关系,时制,代用和省略现象,否定现象,其他要素是否可以插入,是否可以连续使用等七个方面进行,通过对比,找出两者在句法方面的异同点。
第四章,从语义方面分别分析了‘(?)’和‘掉’的特征。
语义分析从语义解释,语义指向,语义制约三个方面进行。
‘(?)’和‘掉’作为实词时语义差别很大,但两者却表示相同的体意义和样态意义。
‘掉’在作为结果补语时,相比‘(?)’语法化程度更低,因而受到更多的语义制约。
本章通过语义分析,着重找出两者在语义指向和语义制约方面的差异。
第五章,结论部分。
总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总结整理‘(?)’和‘掉’的异同点,并指出研究的差异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