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沿革
塞上江南-宁夏

宁夏,简称宁,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是中国五 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自治区首府为银川。 宁夏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 南部和东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 积为6.64万多平方千米。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辖5个地级市,22个县、 市(区)。 宁夏得黄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黄河文明。[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 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 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白宝:滩羊皮 裘皮用绵羊品种,在世界 裘皮中独树一帜。有二毛、 沙毛之分,毛色有纯白、 纯黑、浅褐、杂色几种, 多为纯白色。黑色皮又叫 紫羔皮,因其少而贵。白 色皮张毛色洁白,光泽如 玉,皮板薄如厚纸,但质 地坚韧,柔软丰匀。毛穗 呈现出特有的波浪弯,好 像一湖涟漪、轻盈柔软, 美观大方,保温性极佳, 实为各类裘皮中之佼佼者, 很早以来就是传统的名牌 出口商品。滩羊毛纤维细 长均匀,绒毛轻柔蓬松, 富弹性。也是制作毛毯、 披肩、围脖等装饰品的高 级原料。宁夏产的提花毛 毯,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 特的风格驰名世界。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_唐· 王维
宁夏五宝
红宝:枸杞
木本植物,浆里呈鲜红色,形 似纺锤,更似红玛瑙坠,是宁夏 的传统名牌出口商品,以皮薄、 肉厚、籽少、品质优良驰名中外。 历史上是皇室贡品。枸杞是一种 名贵中药,营养成份十分丰富, 并有很高的药物价值,不仅含铁、 磷、钙等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 糖、脂肪、蛋白质及氨基酸、多 糖色素、维生素、甾醇、甙类等, 有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 助阳、祛风、明目、强筋骨的功 能。现应市者多为经过脱水处理 的干果,用法主要有三:入药、 泡酒泡茶、做菜。它的系列产品 有:干鲜枸杞、枸杞菜、枸杞酒、 枸杞水晶糖、鲜枸杞罐头,枸杞 蜂蜜等。
宁夏历史沿革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

宁夏历史沿革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宁夏的历史沿革源远流长,同时也是中国实施民族政策的典范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宁夏的历史沿革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
宁夏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38年的西周时期。
随着历史的演进,宁夏地区相继归属于秦、汉、鲜卑、突厥、回纥等多个民族的领地。
特别是在唐朝时期,宁夏成为中国与西亚、中亚交通的枢纽,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多民族的文明交融。
20世纪初,宁夏仍然是中国的一部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解放后,为了解决宁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95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这一举措的实施,为宁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创造了有益的先例。
在成立自治区后的几十年里,宁夏大力发展农业、工业、教育和文化事业。
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对宁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宁夏大力发展沙漠治理和农田灌溉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宁夏的民族政策以平等、团结和发展为基本原则。
中央政府通过财政扶贫、教育补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提高了宁夏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
政府还推行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鼓励保护和发展当地的语言文化遗产。
此外,宁夏还积极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如回民清真经济、民俗表演和宗教庙会等,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在教育方面,宁夏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并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还设立了一些回民学校,为回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此外,宁夏还鼓励回族学生参加全国高考,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升学机会。
总的来说,宁夏历史沿革和民族政策常识教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自治区的成立为宁夏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关于宁夏的介绍

关于宁夏的介绍宁夏,全称: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东邻陕西省,西、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西南、南部和东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为6.64万多平方千米。
自治区省会银川。
宁夏得黄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黄河文明。
1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
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
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
早在三万年前,宁夏就已有了人类生息的痕迹,公元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并形成了独特的西夏文化。
宁夏,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
南北相距约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东西相距约250公里(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宁夏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
在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划分上,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
宁夏区情简介

宁夏区情简介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面积6.64万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647.19万人,其中回族人口占35.56%,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
自然状况宁夏全境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落差近1000米,呈阶梯状下降。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地区,具有春多风沙、夏少酷暑、秋凉较早、冬寒较长、雪雨稀少、日照充足、蒸发强烈等特点,年平均降水量280毫米左右。
地理区划在地形上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北部引黄灌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二是中部干旱带。
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土地贫瘠,生存条件较差。
三是南部山区。
丘陵沟壑林立,部分地域阴湿高寒,是国家级贫困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宁夏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表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今宁夏区域为中心,建立大夏国,故元代以后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
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
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
1929年成立宁夏省。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
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资源优势比较而言,宁夏有农业、能源、旅游等三方面的优势,开发前景广阔。
一是农业优势。
现有耕地1660万亩,人均2.8亩,居全国第3位;引黄灌溉690万亩,是全国12个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有草场3411万亩,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
二是能源优势。
年可利用黄河水40亿立方米,占分配总量的10%左右;以探明煤炭储量300多亿吨,居全国第6位。
其中宁东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被列为国家6个优先开发的亿吨矿区之一;现有大中型发电厂12座,年发电量393亿千瓦小时,人均6550千瓦小时,居全国第1位;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9%,居全国第5位。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

宁夏青海的历史故事宁夏的历史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以下是宁夏的历史故事:1. 宁夏的起源•宁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当时这个地区是匈奴、羌族等游牧民族的聚居地。
•在汉朝时期,宁夏被纳入汉朝版图,并成为关中和西北地区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
2. 宁夏的繁荣时期•在唐朝时期,宁夏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西夏王朝的建立使宁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时期。
西夏王朝统治宁夏共约190年,期间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各个领域。
•在唐朝和西夏王朝的共同影响下,宁夏的艺术、建筑和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3. 宁夏的边疆地位•宁夏一直位于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之间的交界地带,因此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边疆战乱。
•在元朝时期,宁夏处于北方和南方政权争夺的焦点之上,成为战乱频发的地区。
•清朝时期,宁夏成为边疆屯垦地区,被用来防御西北方的各种入侵。
青海的历史青海地处中国西北高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青海的历史故事:1. 青海的起源•青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当时这个地区已经有人类在生活和繁衍。
•古代西域的丝绸之路中,青海是重要的节点,吸引了许多外来文化和商业往来。
2. 青海的繁荣时期•在唐朝时期,青海成为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
青海的发展主要依靠畜牧业和农业。
•藏族、回族等民族在青海定居,并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艺术。
3. 青海的变迁•清朝时期,中国政府对青海的管理逐渐加强,推行了农耕和屯垦政策,加速了青海的开发。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时期,青海受到外来势力的影响,政治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剧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海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经济和社会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
结语宁夏和青海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从古至今,这两个地区一直承载着中国西北的纳什之路,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
通过深入了解宁夏和青海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地方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关于宁夏的全面介绍

关于宁夏的全面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回族是宁夏的主体民族,全区总人口315万人,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宁夏是我国首个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与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接壤。
宁夏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黄河两岸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上游的游牧民族先后进入黄河流域定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了朔方郡、北地郡、西宁郡等六个行政机构,其中朔方郡和北地郡治所在今银川平原一带。
汉代以来,宁夏成为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随着汉文化在西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到了唐代,宁夏已是全国四大名区之一。
唐代以后,宁夏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直发展迅速。
唐代宁夏郡治称怀远镇,到了元代已经成为西北重镇和全国四大盐池之一。
明代宁夏作为边防重镇曾建有卫所和边墙。
清代宁夏卫所发展到了19个之多。
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夏又相继建立了石嘴山、固原、平罗等十余个市县。
—— 1 —1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同的沙漠娱乐项目
须弥山石窟
位于固原市境内,是中国古代佛教石 窟艺术的宝库之一,也是了解中国古
代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泾源县老龙潭
位于固原市以东约60公里 处,是一个集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和娱乐休闲为一 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在这 里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地貌 景观和了解泾源县的历史
宁夏回族自治区
1 历史沿革 3 经济概况 5 美食特色
-
2 地理环境 4 文化特色 6 旅游景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
01.
1
1958年10月25日,在银川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告正式成立宁夏回族 自治区,选举刘格平(回族)为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伯渠
出席会议,代表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向回族人民和宁夏各族人民表示祝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和国务院发了贺电
02.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 治区之一。这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一块充满活力和魅力的
2
土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
历史沿革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前身是宁夏省,成立于 1954年。1958年,宁夏省被撤销,改为宁 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设在银川市。自此,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为了中国五个少数民族 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
地理环境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 中国西北内陆,黄河 上游地区,地形复杂 多样,山脉、丘陵、 平原、沙漠、湖泊等 各类地貌齐全。宁夏 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 性气候,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适合多种 农作物生长
历史趣谈揭开宁夏回族的历史和起源?回族何时定居于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开宁夏回族的历史和起源?回族何时定居于此导语:宁夏,是我国回族最早人居的地区之一。
元朝,西域各地的穆斯林大批进入中国,宁夏回族的先辈也就是在此时开始落居于这块土地上的。
一批批信宁夏,是我国回族最早人居的地区之一。
元朝,西域各地的穆斯林大批进入中国,宁夏回族的先辈也就是在此时开始落居于这块土地上的。
一批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民以及阿拉伯人、波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徒到中国来。
当时,战争和农耕占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东来的穆斯林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编成“探马赤军”。
同时,也以工匠、商人、学者、掌教、官吏等不同身份散居到我国各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留住在宁夏,他们一概被叫作“回回人”。
据《元史》记载,至元八年(1271年)九月,元世祖忽必烈“签西夏回回军”,至元十年(1273年),元世祖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
按照规定,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
元朝驻宁夏一带的蒙古军队中,有相当多的人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宁夏回族的族源之一。
元代,宁夏一带是重要的屯垦区,行政区划归属陕西行中书省管辖。
元代著名回回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儿子纳速拉丁,曾担任陕西平章政事,他“子孙众多,分为纳、速、拉、丁四姓,居留各省,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陕西通志》)。
在《银川小志》一书中还记载,“纳速耳丁,先世回纥,仕元廉访使”。
据《蒙兀儿史记》“色目氏族表”中“回回氏”介绍,“凡名末有丁字者,皆摩诃末(穆罕默德)教徒男子之美称”。
此纳速耳丁在元时已被列为当地“乡贤”。
在13世纪初及以后的一百三四十年中,回回人已在全国许多地区取得了经济上的生存条件,并逐渐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特点。
在宁夏,回族人居住的村落和街坊的人口逐渐繁盛起来,成为宁夏主要民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建都于镐京(今西安市西)其统治中心在陕西关中,故其以北地区,包括内蒙河套,
宁夏全境及陕西、山西北部称为朔方。
春秋,今为乌氏戎所居,今银南地区以盐池为中心是朐衍戎的势力范围。
战国,秦惠文王攻取乌戎地,置乌氏县(今固原县南泾水北岸)辖今固原地区。
之后又在境
设立朐衍县、辖今银南地区。
秦朝,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后,两县划归北郡管辖,这是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
之始。
秦朝时宁夏为北地郡,郡治在甘肃宁县。
并在此地修建了秦长城和秦渠,引黄河水灌
溉农田。
汉朝属朔方史部。
西汉,将北地郡治往今甘肃环县;固原设安定郡;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
汉武帝曾两次
巡视宁夏,移民70万,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水利。
东汉,将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肃镇原县,将北地区郡治移至今西南。
十六国,为匈奴铁佛部首领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北魏、北周,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发,宁夏始称“塞北江南”。
唐朝,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6州: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警州。
755年,
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在宁夏灵武登基,为唐肃宗。
北宋,宁夏地区属秦凤路,后宁夏北部被党项族李继迁占领,北宋只控制宁夏南部,宁夏南
部改属泾原路。
1038年,李继迁之孙李元昊在宁夏兴庆建立大夏国,国土“东尽黄河,西界
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政权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1227年,成吉思汗通过发动六次战争历时23年,攻占兴庆,西夏灭亡。
公元1271年,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时期在西夏国故地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
至元二
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
明朝,初在宁夏设府,后改卫。
曾增设宁夏左屯卫,中屯卫和前卫、中卫、后卫。
后改设宁
夏镇和固原镇,长城沿线设九个防区,称九镇,为明代边重镇之二。
清朝,1648年,清朝在宁夏设巡抚,属陕西布政司,下制卫所,宁夏为准省级。
后撤,改宁
夏府,下设州县,归属甘肃,但又升宁夏总兵为提督,继增置满营将军府于宁夏,仍不失省
级格局。
中华民国一年(1912年)01月,改府为道。
因右为朔方,改为朔方道。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又改回宁夏道。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17日,民国中央政府第159次会议决议将宁夏道(即朔方道)旧属八县(即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和平远县)
和宁夏护军使辖地(即旗、额济纳旗)合并建为宁夏省,全省面积约274910平方千米。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01月,宁夏省政府成立,今宁夏为宁夏省会,称“宁夏省城”。
又
将阿拉善之巴格的磴口划置磴口县。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01月,马鸿逵受蒋介石委任宁夏省主席,马鸿逵主政宁夏。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划中卫县东部为中宁县,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1日,划宁夏、宁朔两县为永宁县,平罗县北增为惠农县、
陶乐县,并将宁夏县改名为贺兰县。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将灵武县属之吴忠镇改为吴忠市。
新的宁夏领二旗九县:阿
拉善旗、阿济纳旗;宁夏县、宁朔县、平罗县、中卫县、灵武县、金积县、盐池县、镇戎县(后改为预旺县、再改为同心县)、磴口县。
增设香山、居延、紫湖三个设治局。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4月,增设银川市。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宁夏地方政府置银川市。
此后,直到解放前夕,全区共增设
达13县,1市、3设治局。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
1949年12月23日成立宁夏省,沿用了宁夏原称。
额济纳旗划由甘肃酒泉专区代管,并于同
年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省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23日,中共宁夏省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
阿拉善旗工作委员会。
同时,调三边军分区三大队驻防定远营。
1950年01月,成立吴忠市,5月又改为吴忠镇,10月恢复为吴忠市。
1950年05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原定西专区的、海原县划归平凉专区。
1952年05月,永宁县第四、第六两区及贺兰县第四区各一部划归银川市。
8月15日,为增
进民族团结,改阿拉善旗首府定远营为“巴音浩特”,10月16日中央批复备案通过。
1953年11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通知,回族自治区10月29日正式成立,4月1日,宁
夏“金、灵、吴、同”回民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在吴忠市成立,与吴忠市人民政府合署办公。
4
月4日,宁夏省政府批准,惠农县成立两个相当于区级的回族自治区,即宝丰回族自治区和
灵沙回族自治区。
5月,中宁县耍义山乡(原四区六乡)划归同心县管辖。
7月,宁夏“金、灵、吴、同”回民自治区筹委会改名为宁夏省河东回族自治区筹委会。
1954年4月21日,宁夏河东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下辖吴忠市、金积县、灵武县和同心县。
1954年7月14日,内务部批准,银川市由6个区合并为4个区。
1954年9月,宁夏省建制
撤销,并入甘肃省。
1954年11月3日,宁夏合并于甘肃后,原河东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
治区的行政区划不变,新设银川专区。
1954年11月经内务部批准,惠农县人民政府由宝丰
城迁驻黄渠桥。
1955年4月28日,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更名为甘肃省吴忠回族自治州,领导金积县、灵
武县、同心县,并代管盐池县。
12月1日,国务院批准盐池县正式划归吴忠回族自治州管辖。
1955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
以原宁夏省行政区域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银川市、吴
忠市、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灵武县、盐池县、金积县、固原县、西吉县、海原县、、。
总面积约6.64万平方千米。
196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所辖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
区辖2市、1专区、1旗、16县,市辖县级区2个。
自治区面积由原6.64万平方千米增至17
万多平方千米。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
1979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7月1日起正式划回)。
宁夏回族自治区辖2地级市(银川、石嘴山)、2地区(银南、固原),16县,市辖县级区
7个。
1980年1月1日,取消“革命委员会”,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以“乡”名称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名称。
2001年7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和。
2002年10月19日,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将银川城区分别设立银川市兴庆区、
西夏区和金凤区;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并入大武口区。
2002年10月25日,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由银川市代管;红寺堡开发区划归吴忠市管辖。
2003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设立沙坡头区;将中宁县、海
原县划归入中卫市,随后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惠农区;撤销陶乐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徽标2008年,将海原县的徐套乡划归中宁县管辖(9月11
日正式移交),将兴隆乡划归同心县管辖,将固原市原州区七营镇、甘城乡划归海原县管辖。
2008年7月,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原州区甘城乡划归海原县管辖的决定》,原固原市
原州区甘城乡正式划归管辖。
2008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海原县政府驻地由海城镇迁至黑城镇。
分析黑城镇地
名历史和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群众、市县更名意见的基础上,自治区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确定,海原县新址驻地黑城镇更名为三河镇。
【注:海原县实行一县两城,县政府仍驻海城镇】
2009年10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
2009年12月15日,宁夏成为中国5个“省直管县”试点省区之一,同心县、盐池县列为吴忠
市扩权强县试点县。
2013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设立海兴开发区。
2016年8月19日,中卫市沙坡头区正式挂牌,标志着该区以市辖区行政建制模式独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