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

儋州市八一中学朱礼

1981年1月,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当前艺术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既要重视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也要注意普通教育中的美育,各级文化教育部门必须把艺术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第35条规定:“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九条规定指出:“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进一步落实音、体、美课程,并积极在普通高校和高中阶段开设艺术选修课,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从以上条例可以看出,“陶冶情操”与“提高艺术修养”均为艺术教育的首要目的。那么,怎样真正发挥艺术教育特点进行德育?我想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艺术教育德育化――纳艺术教育入德育

把艺术教育纳入德育范畴,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确立为艺术教育的目的,而忽视了艺术教育的审美目的。在人们脑中,总认为“艺术课能陶冶学生品德,能反映现实,与政治结合,并且在思想教育上比别的课程来的快。”这样的观念,让我们感受到艺术教育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思想教育的需要,脱离了艺术的本质,成为“为思想政治教育而生”的一门教育。一位美术老师在他的一堂《革命历史画》欣赏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中写到:“革命历史画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本欣赏专题集中选择了《血衣》、《地道战》、《蒋家王朝的覆灭》、《开国大典》等四幅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作品,《血衣》是对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集中的形象概括;《地道战》反映了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的顽强斗争;《蒋家王朝的覆灭》表现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垮台的伟大史实;《开国大典》体现了中国人民共庆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宏伟场面和昂扬振奋的精神与热情。四幅巨作连起来欣赏,既有代表性,又有系统性,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体会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继承革命传统,

致力四化建设。”看了这段教学指导思想,也许更多的人会认定这是一堂思想品德课,是一堂借绘画欣赏来进行的思想品德课,而不是艺术欣赏课。

我们广大的艺术教育工作者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我们的教案或教学目的中,往往都有“结合本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么一条。在教学中,往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忽略了艺术活动的过程,没有让学生真正欣赏到艺术带来内心的震撼,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审美因素,而直接去追求德育效应。有一年校内公开课,我上了一节《小乌鸦爱妈妈》,在学完歌曲后,我就引导学生往应该如何的爱朋友、爱长辈方面表达,结果,学生说了很多以后应该如何帮爸爸妈妈做事,如何孝顺爷爷奶奶的话。一节课中,有一大半的时间就在学生发表意见中过去了,真正让学生听音乐、欣赏音乐的时间却是那么的少,在评课中,有的老师就尖锐地提出了这点意见,这种艺术教育实际上已经不再是艺术教育,忽略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而变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了。

二、德育艺术化――德育的艺术形式化

艺术,作为人民的精神财富,也完全有责任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事实表明,艺术的确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如革命战争年代,战地文工团在硝烟弥漫的前线进行文艺演出,极大地鼓舞战士们的斗志,但是,这只能说,在主观上艺术家表演的主要目的就为了激发战士们的革命激情,在客观上观众也并不是在进行艺术欣赏,因而,这样的教育显然更多的是借助艺术形式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例子启示了我们,在注重“晓之以理”的德育的同时,还要采用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感性形式来“动之以情”,这样,德育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艺术化的艺术教育――潜移默化的德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指导学生欣赏艺术时,教师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加以介绍是必要的,但不宜过多,因为美本身无需解释就可以影响人的必灵,如果光有语言而无艺术,任何道德训诫都不能在青少年的心灵中建起崇高的感情。

真正的艺术教育是作为一种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作为一种道德的教育而产生德育效应的,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必须通过审美教育这个核心环节,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悟来获得的。

德国奥尔夫学校施奈德夫人在我国上教学观摩课时,多次把童话故事《小跳蚤和小虱子》引进音乐课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当学生听到一段明朗的音乐时,她告诉学生,小跳蚤、小虱子和朋友们正过着宁静幸福的生活;当学生听到一段黯淡的、近似哀歌、丧歌的音乐时,她告诉学生,出事了!小虱子不小心掉进汤锅里淹死了!丈夫小跳蚤万分悲痛,决定离家出走,他的好朋友和邻居――桌子、门、烤盆、大树、老妇人,先后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后,决定和小跳蚤一起出走。可以想象,对于小朋友来说,这个故事、这段音乐都是感人的,欣赏了这段音乐后,定能唤起小朋友的同情心、爱心,思想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圆满达到。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化的艺术教育,注重学生对艺术本身的领悟,通过对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把握来理解艺术的思想内涵,从而获得德育效果;再者,艺术化的艺术教育,重在以情动人,较少作语言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是艺术审美方面的,德育效果的获得主要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长久的。可见,艺术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发挥,并不依赖于“说教”,而首先是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和发展,审美情感的发展,才能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为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苏联美学家斯托洛维奇说:“虽然艺术教育具有道德意义和政治意义,但是,无论艺术的道德影响还是政治影响,只有它们有机地编织进艺术的审美效用和艺术效用中,才有可能产生。”总而言之,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应遵循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艺术审美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出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育人功能,从而获得一定的德育效应!

参考文献:教育部、文化部《关于当前艺术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3年2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