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 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 学生自主

B. 教师主导

C. 教学相长

D. 因材施教

2.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 公共性

B. 明主性

C. 免费性

D. 强制性

3. 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阶段性

B. 整体性

C. 顺序性

D. 差异性

4.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 少先队活动

C. 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 班主任工作

5. 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 专制型

B. 民主型

C. 放任型

D. 对抗型

6. 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 沟通与合作能力

B. 激励与评价能力

C. 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 组织与实施能力

7. 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 肥皂水

B. 蒸馏水

C. 食用醋

D. 稀盐酸

8. 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 直觉

B. 错觉

C. 幻觉

D. 联觉

9. 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10. 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A. 监督策略

B. 复述策略

C. 计划策略

D. 组织策略

11. 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A. 概念学习

B. 符号学习

C. 表征学习

D. 命题学习

12. 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A. 激情

B. 共情

C. 热情

D. 反移情

13.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思想性原则

14. 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 实验法

B. 练习法

C. 演示法

D. 探究法

15. 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 知识与技能

B. 思维与创新

C. 过程与方法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 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 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 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7. 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

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知识。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A. 忠实取向

B. 创生取向

C. 技术取向

D. 相互适应取向

18. 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特朗普制

B. 文纳特卡制

C. 道尔顿制

D. 贝尔-兰卡斯特制

19. 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 知识、技能与情感

B. 难度、广度与深度

C. 社会、儿童与学科

D. 政治、经济与文化

20. 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A. 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 隐性课程

D. 分科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21. 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 分)

22. 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10 分)

23. 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10 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24. 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不干家务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也发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劳动意识,甚至厌烦劳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10 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10 分)

25. 材料: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他读的时候,大家闭上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们是不是感觉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数学生很犹豫。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来。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着示范的读了一遍,然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学生都点头说:“走了。”沈老师继续说道:“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得更好。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段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10 分)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10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1 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 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

26.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20 分)

(3)设计本课板书。(10 分)

27.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术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8 分)

(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2 分)

28.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10 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分)

29.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 分)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时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

30.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右手运球向左侧变向突破时,突然改变球的方向,拍按球的右侧上方,使球从身体右侧弹向左前侧,右脚迅速向左侧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前倾并探肩,换左手拍按球的左后侧继续加速前进。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 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学生练习,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目标,设计不少于两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 分)31.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有哪几大画科?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墨分五色,是哪五色?(10 分)(2)如指导中年级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名作欣赏、技法练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 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 D

解析:本题考查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学生个性虽然千差万别,但又有共性。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错综复杂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

教,要把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以使学生的共性与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2. A

解析:义务教育的公共性也称国民性,指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供普遍的无差别的公共教育服务。题干中的实现城乡区域和校级的均衡发展正是公共性的体现。

3. C

解析:顺序性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从低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不可逆、不能逾越。题干说法体现了顺序性。

4. C

解析:品德课和各科教学是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其他选项是小学德育的途径但不是基本途径。

5. B

解析:班主任李老师与学生协商处理班级事务,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调动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善于与学生沟通,属于民主型的班级管理方式。

6. A

解析:沟通与合作能力其中的一个要求是“与同事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

7. A

解析:蜜蜂毒液为酸性,被蜜蜂蛰伤可用肥皂水、3%氨水或5‰碳酸氢钠液凃敷蛰伤局部,故本题选择A。黄蜂蜂毒与蜜蜂蜂毒不一样,为弱碱性,被黄蜂蛰伤局部可用食醋或1‰醋酸擦洗伤处肥皂水。

8. D

解析:联觉,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现象。

9. C

解析:趋避冲突指目标既有吸引人的一面,又有让利力图回避的一面。题干中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符合趋避冲突的定义。

10. B

解析:“反复”是复述的学习策略。复述策略就是对材料进行不断地加工,从而达到记忆的效果的一种学习策略。

11. D

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命题学习是指获得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一般的规则、原理、定理、公式等都属于命题学习。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属于命题学习,故选D。

12. B

解析:共情指的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即换位思考。

13. B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助产术,在沟通过程中启发人们自己思考并得出答案。

14. A

解析: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题干中教师让学生分工合作观察木炭的变化,属于实验法。所以该题选A选项。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题干中没有强调反复练习的过程,排除B选项。题干中强调学生自己操作,所以排除C项演示法。探究法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排除D选项。

15. D

解析:题干中对伽利略追求真理精神的把握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6. C

解析: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形式,但不是不可或缺的,是可以被取代的,它的使用同样需要注意适当和恰当,有利也有弊。

17. D

解析: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题干中根据学生特点适当删减,增加趣味性,体现的是相互调适的特点。

18. A

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 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19. C

解析:社会、儿童与学科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20. B

解析:校本课程的主体是学校,题干中学校开发的因地制宜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因此本题选B。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21. (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4)建立教师威信;(5)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7)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22.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相似性1.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 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3.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1.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3. 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

(三)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3. 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以下几点要求:

1. 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适当的问题类型,问题的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用词上,要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晦涩的词汇以及方言等。

2. 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一份问卷作答时间一般以20—30 分钟为宜。

3. 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顺序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通常情况下是:第一,在指导语之后,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的问题。第二,先简单熟悉的问题,后复杂陌生的问题。第三,先一般问题,后具体问题。第四,先封闭式问题,后开放式问题。第五,

先普通问题,后敏感问题。第六,如果问卷含有检验性问题,要把这些问题分开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则易被识破,影响所获信息的准确性。第七,对于涉及时间顺序的问题,要依据一定顺序排列,如先近后远。第八,对非等级问题选项的排列必须保证是随机的,否则容易造成被调查者的活动定势,不认真作答。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 分)

24. (1)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①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材料中家长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劳动中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将会应用到学习中去。

②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材料中的家长不让学生干家务活,使学生缺乏劳动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获得更多的知识,锻炼身体。

③通过劳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材料中有些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们劳动习惯的形成。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爱劳动的意识,激发对不劳而获的厌恶感,能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总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①通过节日、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②家校配合共同开展劳动教育;

③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劳动;

④开展劳动课程,有效搭建活动载体;

⑤通过激励评价,激励学生热爱劳动;

总之,我会通过多种方式,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开展劳动教育。

25. (1)沈老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具体分析如下:

①创设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中沈老师让学生自己体会走在雪景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

②沈老师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材料中的沈老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情感共鸣。

③沈老师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材料中,沈老师在课堂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规范和评价学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①决定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发挥作用;

③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④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质量的检查者。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1 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 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

26.(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7 个生字,会写8 个字,理解“甚至”“在乎”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珍惜生命的意识,树立保护小动物的人生观。

(2)一、初步把握

教师设疑: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呢?(我在海边散步,发现被困的小鱼)

方法:默读课文

二、找出句子

教师设疑: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小鱼的呢?(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方法:同桌交流

三、找出词语

教师设疑:这个句子能体现出鱼怎样的特点呢?(很多)

哪个词语准确地说明了鱼的多呢?(甚至)

那“甚至”是什么意思呢?

方法:联系生活,谈谈对于“甚至”的理解。

四、情感体会

教师设疑:如果此时你的面前就有这么多小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惊讶的)

那么,我们该用怎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惊讶)

如果此时你的面前就有这么多小鱼,你会怎么做呢?

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口语交际

(3)板书:略。

27. (1)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变,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算术的基本对象是数,包括数的表示、数的意义、数之间的关系、数的运算等,代数中的基本对象除了数,还有更具广泛意义的基本对象——符号,这是代数不同于算术的典型特征。本节课用字母表示数,就是在学生认识数,计算数与数之间的运算的基础上,用符号来代替数,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习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3)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上课伊始在大屏幕中展示动画,动画中显示字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向学生提问: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呢?提问学生。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向全班汇报,像广告牌里的字母,视频里的字母等等。

字母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字母在数学中也有特殊作用,板书题目: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里,从而引出今天课题。

2.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大屏幕里出示表格,提问学生:今年几岁了?知道爸爸的年龄呢?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填写表格,同时请一个小组汇报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跟同桌交流

学生1:我今年12 岁,爸爸39 岁;

学生2:我今年11 岁,爸爸40 岁;

设计意图:提问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之后知识的讲授做铺垫。

教师活动:向学生提问,如果小红今年1 岁,爸爸比小红大30 岁,那爸爸的年龄是多大?如果小红是2 岁,3 岁,10 岁,爸爸的年龄呢?你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走下讲台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学生1:小红1 岁,爸爸30+1 岁,小红 2 岁,爸爸30+2 岁;

学生2:小红10 岁,爸爸30+10 岁;

学生3: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学生4:A+30=爸爸的年龄;

从而讲授出重要知识点,用字母表示数,突破重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带领学生循序渐进探究新知,从熟悉的知识引出字字母的表示方法,渗透本节的重点。

3. 巩固练习

问题:

1.父亲的年龄比儿子大28 岁,如果用x表示儿子现在的年龄,那么父亲现在的年龄为()岁。

2.设奶粉每斤p元,橘子每斤q元,则买10 斤奶粉和6斤橘子共需()元。

设计意图:基础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新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我总结概括,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5. 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课本习题以及大屏幕中的选做提高题;

设计意图:设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6. 板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略。

设计意图:简洁明了,清晰呈现本节重难点。

28. (1)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过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够读懂课文中的五个小片段,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节时间;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句型:In …, Children's Day is on …

②完成本节课的true or false习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对话练习等方式,学会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In …,the Children's Day is on …来谈论不同国家儿童节的日期的话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3)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

1. 歌曲热身

师生互致问候并共同演唱“If you are happy”进行热身。

T:hello,everyone, how are you today? I'm very happy. I know you are happy too. So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If you are happy And you know it, clap your hands……”

2. brain storm 运用头脑风暴游戏进行导入

教师出示“长城”“五星红旗”等标志性物质的图片,并提问学生,这些图片代表哪个国家?引导学生说出China并由此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头脑风暴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国家。

T:dear class, which counry is it?

Ss:China

T: Yes,it’s our Country China. Can you say more countries?

Group boys and girls, let’s have a brain storm and see how many countries you konw.

Group boys: UK…

Group girls: the US, Japan…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热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较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能够融入迅速融入到接下来的英语教学中;同时运用了图片和头脑风暴游戏进行导入,复习不同国家的名称的说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富有趣味性,便于引出新授内容。

一、新授

1. 创设情景:全世界的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是儿童节,出示课文中不同国家庆祝儿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分别是哪个国家。

第一次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出现的国家名称。

T: Children's Day is the happiest day for the kids all over the world. Look at the pictures. Can you guess what countries they are ?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them out.

学生默读课文和true or false的问题,并完成true or false的问题

核对答案,并给予适当的纠错和鼓励。

2. 第二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当中的信息完成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之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核对表格,学生运用表格当中的信息进行回答。通过问答,帮助学生掌握句型In …,the Children's Day is on ….

Eg. T:When is Children's Day in China?

S: In China, Children's Day is on the first of June.

……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根据课文和表格内容进行问答练习,巩固句型的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能够在情景对话中感知理解并学习本节课的目标语言和重点知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练习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进一步强化。

29.(1)《开火车啦》这首儿歌整体主题突出,形象鲜明;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细节生动,结构完整。

①节奏:歌曲节奏主要以八分音符组成,凸显出来火车开动规律的节奏。(2)旋律:旋律以级进或三度平稳进行为主,后八小节整体音高升高,营造出小火车由近到远的音乐情境。

②旋律:旋律以级进或三度平稳进行为主,后八小节整体音高升高,营造出小火车由近到远的音乐情境。

③乐句: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全曲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形成重复乐句,最后一个乐句再现第一乐段的音乐主题材料,形成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④结构:短小,且为方整形,便于学生歌唱。

⑤音域:八度以内,音程跳度不大,适合儿童歌唱。

(2)三维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验歌曲《开火车啦》,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并对快乐美好的童年记忆产生共鸣。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态律动,感受歌曲八分音符小火车的恒排感觉。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模仿火车鸣笛的声音用“wu”感受 2 分音符,火车启动的声音hong-long-hong-long感受4 分音符节奏和火车行驶过程的声音ka-cha、ka-cha 感受8 分音符的时值。

(3)初步体验

通过多媒体播放火车从准备到开动的视频,学生初步感知节奏的不同。

设计意图:初步聆听与感知,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火车不同阶段运行的节奏有个大概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

探索感知

①老师引导学生将听到的三种声音模仿出来(wu---、hong-long、ka-cha),学生对三种声音对火车运行的三个阶段归类。

②师生共同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及节奏,共同体会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不同及特点。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善于模仿声音和动作,对火车运行和声音进行模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由此引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不同。

拓展创新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拍手拍腿捻指和跺脚的随意组合的方式,对火车开动的声音进行表演,并随后对表演进行自评、互评,老师最后作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探索性的学习,表演过后进行评价也是体现了新课改中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并且,丰富了课堂环节,增添了课堂气氛。

30.

(1)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变向有节奏、运球部位正确。

教学难点:下肢和上肢协调配合。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要点,了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重点、难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够做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动作,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协调、灵敏等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练习方法

①原地变向运球,学生进行原地左右手变向运球练习,体会突然改变方向和手触球的感觉,教师进行口令提示。

②进行体前变向练习,学生进行慢速向前运球,当运球接近标志桶时,突然变速,绕过标志桶,体会蹬地、变向动作,教师进行击掌提示。

③体前变向运球过杆接力,将同学们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同,排头同学进行体前变向运球过杆后接力排头同学,看哪一组速度快,哪一组为胜利方。

理由: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体育游戏感兴趣,但身体素质薄弱,意志不坚定,针对学生发育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方式进行,由原地变向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

球和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31.

(1)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和题材的不同来划分的。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工笔、写意两类。“墨分五色”指的是焦、浓、重、淡、清。(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动物面部的特点,掌握笔墨浓淡、干湿的变化,并能够用彩墨来画动物的脸。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动物面部及彩墨作品的观察、欣赏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彩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之情,感受彩墨画的艺术美感,激发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3)新授

活动一: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并出示花猫的现实生活图片和黄胄的作品《花猫》,学生在观察的同时说一说:“花猫的面部有什么特征?画家笔下的花猫面部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脸部特征,说说眼睛、嘴巴、鼻子等细节特征。总结画家所画的面部:夸张、概括、形象生动。

活动二:深入探究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继续欣赏黄胄《花猫》,在欣赏的同时思考问题:“花猫的皮毛、花纹如何用墨色表现?画胡须该怎样用笔?”

结合课本内容,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总结得出:用侧锋干笔浓墨表现皮毛,花纹用湿笔不同墨色来表现,用中锋浓墨细笔勾出胡须。

活动三:审美提升

出示其他美术作品,如韩美林《猴》、黄永玉《猫头鹰》,引导学生体会:他们的作品是如何运用浓淡、干湿的笔墨来表现动物脸部的?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学生畅谈用彩墨画动物脸部的想法。

活动四:教师示范

以猫脸为例:①用墨勾画眼睛、鼻子、嘴和胡须;②用干笔浓墨擦抹出脸部的绒毛;③用湿笔淡墨渲染整个脸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现等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通过欣赏相关的图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D.抓关键期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故本题选B。 2.“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B.康德 C.杜威D.培根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题干中体现的正是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故本题选C。3.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A.班主任工作职责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工作中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故本题选D。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陶冶教育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是让学生在学校的良好环境中耳濡目染不断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故本题选A。 5.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A.继承功能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D.创新功能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的标准之一是选择有价值的文化精华,剔除文化糟粕,传播文化中的真善美。题干中的表现正是体现的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故本题选C。 6.根据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相关规定,小学实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 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 学生自主 B. 教师主导 C. 教学相长 D. 因材施教 2.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 公共性 B. 明主性 C. 免费性 D. 强制性 3. 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阶段性 B. 整体性 C. 顺序性 D. 差异性 4.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 少先队活动 C. 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 班主任工作 5. 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 专制型 B. 民主型 C. 放任型 D. 对抗型 6. 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 沟通与合作能力 B. 激励与评价能力 C. 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 组织与实施能力 7. 如果学生被蜜蜂蜇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 肥皂水 B. 蒸馏水 C. 食用醋 D. 稀盐酸 8. 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 直觉 B. 错觉 C. 幻觉

D. 联觉 9. 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10. 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A. 监督策略 B. 复述策略 C. 计划策略 D. 组织策略 11. 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A. 概念学习 B. 符号学习 C. 表征学习 D. 命题学习 12. 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A. 激情 B. 共情 C. 热情 D. 反移情 13.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思想性原则 14. 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 实验法 B. 练习法 C. 演示法 D. 探究法 15. 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理解。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A. 知识与技能 B. 思维与创新 C. 过程与方法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 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 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 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7. 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挑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进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进展的个不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以为人口、财宝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以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刻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谢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连续性 C.制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连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别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阶段,还会妨碍到学生毕业往后。 4.在小学生品德进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青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进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具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别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身边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淌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经过对故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日子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办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解析】D。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 8.对于儿童“最近进展区”的观点,别正确的是( )。 A.进展要先于教学,以更好的举行教学 B.教学内容应略高于儿童的现有进展水平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解析(小学)

2023年(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答案】B 2.依据教育作用对象的不同,教育功能可划分为() 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D.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答案】A 3.“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教育观点出自() 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 D.《普通教育学》【答案】B 4.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原则 B.目标一致原则 C.有利于管理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答案】A 5.若一份调查问卷的所有问题都是封闭性问题,则该问卷属于() A.结构性问卷 B.非结构性问卷 C.开放性问卷 D.综合性问卷 【答案】A 6.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身高、体重等方面有两个生长加速期。这表明儿童身体发展 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7.为预防营养不足导致的小学生缺铁性贫血,日常饮食中需要适当() A.面包 B.水果 C.牛奶 D.鸡蛋 【答案】C 8.依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严守社会秩序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答案】D 9.小龙最近总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为改变他的消极认识,徐老师对小龙说:"你还记得吗?你很多事情都做得很棒,还做过班干部呢!"这种心理辅导技术属于() A.积极暗示技术 B.行为矫正技术 C.认知改变技术 D.情绪调控技术 【答案】C 10.为记住学过的知识,小学生常常采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念、动手写等多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解析】D。题目是叙事研究的定义。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具有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差异性 D.连续性 【答案】B。 2.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答案】B。专家解析: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3.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答案】C。专家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4.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 )水平。 A.前习俗 B.中习俗 C.习俗

D.后习俗 【答案】A。专家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可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前习俗水平。 5.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模式再认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D。 6.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答案】D。专家解析:选修课不属于课外活动,它属于课堂教学。旨在考查课外活动定义。 7.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 )。 A.技术小组 B.学科小组 C.艺术小组 D.体育小组 【答案】A。专家解析: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8.班级管理方法中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 )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精 选附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到()中来。 A.阶段性班级活动 B.日常性班级活动 C.课外班级活动 D.校外班级活动 【答案】 B 2、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答案】 C 3、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A.掌握学习 B.合作学习 C.探究学习 D.发现学习

【答案】 B 4、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评价。 A.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B.立足学生,促进成长 C.重视过程,促进发展 D.立足过程,促进改革 【答案】 A 5、小明最近一个周的情绪一直不高,他的班主任王老师为了了解情况去小明家进行家访,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答案】 D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的观点。 A.外铄论 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内发论 D.本能论 【答案】 C

7、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答案】 B 8、下面情况发生了学习的是(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D.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答案】 C 9、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答案】 C 10、如果一个老师经常担心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如何看我,花很多时间努力想和学生搞好关系,这说明该老师处在教师成长的哪一阶段?()

2023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卷及答案

2023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1.【答案】B《学记》 2.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不同,教育功能可划分为()。 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 D.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2.【答案】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B项,根据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C项,根据作用的呈现方式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功能

是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隐性功能是指伴随显性功能而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3.“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教育观点出自()。 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答案】B《教育漫话》 4.班级组织构建的首要原则()。 A.有利于教育原则 B.目标一致原则 C.有利于管理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4.【答案】A有利于教育原则 5.若一份调查问卷的所有问题都是封闭性问题,则该问卷属于()。 A.结构性问卷 B.非结构性问卷 C.开放性问卷 D.综合性问卷 5.【答案】A结构性问卷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 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D 促进人的发展 2.英国教育家沛西能认为,教育是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是扎根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一观点属于()。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答案:B 生物起源说 3.白老师在班会上声情并茂地讲述了钱学森历艰辛回到祖 1/ 14

国、投身科学的故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这种班会活动类型属于()。 A.叙事型 B.讨论型 C.表演型 D.体验型 答案:A 叙事型 4.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 C.人类文化传承的需要 D.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 答案:A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点是()。 A.道德知识的传授 B.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C.道德信念的培育 D.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答案:B 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 6.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病情传播的首要措施是()。 2/ 14

A.查找传染病源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授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A 查找传染源 7.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答案:B 教育年鉴 8.欣欣解决了一个困惑已久的数学难题,心里很高兴,美滋滋地给自己点了个ZAN。这种情感属于( )。 A.美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答案:C 理智感 9.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现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 3/ 14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2年-2023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 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单选题(共35题) 1、学习和升学压力会导致学生过度焦虑,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家长就连吓带逼,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使其畏惧学习 B.这种焦虑会导致学生的感情淡薄 C.这种焦虑可能会使学习尚可的学生在考场上思前想后而发挥失常 D.很多高中学生因担心考不上大学无法向父母交代,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 【答案】 B 2、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答案】 B 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这里他强调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中必须包括()。 A.文化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本体性知识

【答案】 B 4、在讲“鸟是有羽毛的动物”这个概念时,列举会飞的蝙蝠、蝴蝶来突出“有羽毛”这个本质特征。这是用了()。 A.变式 B.范畴 C.命题 D.推理 【答案】 A 5、“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做此解释的是()。 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答案】 A 6、下列不属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 A.专业理想的建立 B.专业知识的拓展 C.专业能力的发展 D.专业方向的形成 【答案】 D

7、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属于( )。 A.松弛训练疗法 B.肯定性训练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合理情绪疗法 【答案】 C 8、下面对于差生的教育方法中,正确的是()。 A.差生被安排在远离教师的座位上,或者安排在近处的便于控制的位置上 B.教学过程中很少注意差生,当课堂出现干扰时,教师倒是经常向差生望去 C.对差生回答问题出错的时候,少直接批评 D.差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没等其说完 【答案】 C 9、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 A.选修课程 B.必修课程 C.活动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 B 10、学习策略的核心是()。 A.计划性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第1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共4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的是()。 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这个体现了教师行为的示范性。 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委会的形成 D.共同的活动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按集体主义原则组建起来的学生群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4.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 A.《教育论》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雄辩术原理》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的昆体良所编撰的,这本书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教育论》的作者是英国的斯宾塞,《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漫话》的作者是洛克。故本题选D。 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真 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历年真题及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 1.古代思想家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句话说的是教师劳动具有() a.全面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d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长期性 2.陶行知说过:“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a.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从做中学 b.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 c.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d.学习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答案】c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制定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b 癸卯学制 4.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一个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其队旗上的图案是() a.火炬加斧头 b.镰刀加斧头 c.五角星加镰刀 d.火炬加五角星 【答案】:d 火炬加五角星 5.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可将教育实验分为() a.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b.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c.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d.探索性实验、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答案】d 探索性实验、鉴别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6.小学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成立班委会

b。形成正确舆论 c。确立班级工作计划 d。开展班级工作 【答案】b 形成正确舆论。 7.琳琳参加学校活动时,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现象。此时,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a。将她送往医院 b。让她躺下,垫高头部 c。让她休息一下,不用特别处理 d。带她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冷敷头部 【答案】d 带她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冷敷头部 8.识字教学中,教师将“辩”“辫”“辨”“辧”的不同部件标成红色,以帮助学生更好区别, 这一做法符合()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整体性 【答案】a 知觉的选择性 9.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又会妨碍问题的解决,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属于()

2023年上笔试真题小学科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上笔试真题小学科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的是 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C 【参考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端正,

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这个体现了教师行为的示范性。 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委会的形成 D.共同的活动 【答案】:A 【参考解析】: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按集体主义原则组建起来的学生群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4.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 A.《教育论》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雄辩术原理》 【答案】:D

【参考解析】:《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的昆体良所编撰的,这本书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教育论》的作者是英国的斯宾塞,《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漫话》的作者是洛克。故本题选D。 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参考解析】:A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抉择。 B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或是他人、个人的行为,凡是符合自己的认识或自己所维护的道德观念时,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C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意志行动过程包括:头脑中产生各种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预测各种行动方案的结果;衡量行动后的利弊得失;按自己的决定行动;现实生活中结果的C出现;接受行为结果的反馈;反馈影响心理结构。根据题干他想改掉,但是又忍不住,得出他应该着重培养

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小学教学中,哪些方法属于直观性教学?() A. 讲解法 B. 演示法 C. 谈话法 D. 练习法答案:B 解析:直观性教学的方法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演示法属于实物直观。 2、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颜元认为()。 A. 教育应定位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B. 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头等生的跳板 C. 教育应定位 于培养全才 D. 教育应定位于培养专才答案:A 解析:颜元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能够从事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人才,即经世致用的人才,强调实践对知识、能力形成的重要性。 3、小学生在课外最爱玩的游戏是“藏猫猫”。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主要反映了小学生()的游戏兴趣。 A. 规则性 B. 练习性 C. 情景性 D. 表现性答案:C 解析:“藏猫猫”是一种情景性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寻找和探索隐藏的地方,这种游戏兴趣主要反映了小学生的情景性游戏兴趣。 二、简答题 1、请简述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答案: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主

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阶段是建立同伴关系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 (2)小学生对同伴的性别角色差异逐渐有了明确的认知,他们开始根据性别特点选择合适的玩伴。 (3)小学生的同伴关系经历了从以父母为中心向以同伴为中心的转变,逐渐从家庭走向学校。 (4)小学中年级是同伴关系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开始变得复杂,会出现一些小团体,同时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会更加明确。 2、请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答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具体学科的学习兴趣向抽象的学科学习兴趣发展; (2)从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学习兴趣向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发展;(3)从直接学习兴趣向间接学习兴趣发展; (4)开始对学科以外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用“这是……,他(她)……”的句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的是 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C 【参考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意思是: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这个体现了教师行为的示范性。 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委会的形成 D.共同的活动 【答案】:A 【参考解析】: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按集体主义原则组建起来的学生群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4.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 A.《教育论》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雄辩术原理》 【答案】:D 【参考解析】:《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的昆体良所编撰的,这本书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教育论》的作者是英国的斯宾塞,《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漫话》的作者是洛克。故本题选D。 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参考解析】:A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它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作出缜密的抉择。 B道德情感就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一般地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各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 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发展,其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2.“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人口功能 3.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有效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 A.遗传素质 B.学习训练 C.指导学习 D.成熟程度

4.三(2)班的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叫苦叫累,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加强学生() A.情绪情感的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的教育 D.思维品质的培养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①学会生存 ②学会认知 ③学会做事 ④学会创造 ⑤学会共同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6.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职权影响力外,更重要的表现力为()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人格影响力

D.知识影响力 7.眼保健操是预防小学生近视的一种保健方法,包括() ①挤按晴明穴 ②揉按四百穴 ③揉按太阳穴和闭目轮刮眼眶 ④揉按涌泉穴 ⑤按揉风池穴 ⑥闭目干洗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8.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讲授一边板书,同时留意学生反应,这种品质属于() A.注意广度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稳定性 9.小军因喜欢班主任王老师,所以喜欢她的课和她组织的各种活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泛化 B.强化

2021-2022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1-2022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精选附答案 单选题(共80题) 1、下列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短期的、直线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答案】 C 2、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 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答案】 C 3、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觉(??)。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答案】 D

4、教学应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斯基 D.埃里克森 【答案】 C 5、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 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答案】 A 6、老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甄别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D 7、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用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的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非正式评价 【答案】 A 8、通过复习导入新课时,杨老师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牢固,于是针对性地进行了补充讲解。这一教学过程具有()。 A.预设性? B.生成性? C.启发性? D.随意性 【答案】 B 9、高中学生为了考上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而刻苦学习,这是人的()的具体表现。 A.能力 B.品质 C.意志 D.气质 【答案】 C 10、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2023小学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题及答案

2023小学教资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题及答案 1.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 A.劳动 B.模仿 C.学习 D.本能 【答案】B 【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A.学生的主体性 B.学生的差异性 C.学生的创造性 D.学生的发展性 【答案】A 【解析】题干中老师引导学生做出选择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学校领导通过随堂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情况,这属于() A.参与观察

B.非参与观察 C.直接观察 D.间接观察 【答案】B 【解析】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作为被观察者的一员,将所见所闻随时加以记录。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随时观察并记录其所见所闻。 4.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B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色笔标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5.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答案】D 【解析】命题学习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题干描述的是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概念的关系。 6.家庭教育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 (1)环境和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2)方法科学——家长教育子女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3)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4)爱严相济——家长要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紧密结合; (5)要求一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统一,前后一贯; (6)全面关心——要对孩子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等多方面给予全面关心,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7.在教授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拟定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