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1. 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答:①科学思想性。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⑤表达确切。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⑥联系性。要兼顾各个学科的关系和各个年级的衔接。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第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四个统一】

9.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第一,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第二,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第四,课外辅导。第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直观启发巩固性,因材系统又量力,理论一定联实际,科学思想要统一】

11.简述影响遗忘的的因素

答:①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学习材料的位置;③学习程度的大小;④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⑤识记的方法;⑥时间因素;⑦情绪和动机(态度)

12.如何增强记忆效果?

答:①动机—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②意义—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③加工—对材料进行深度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记忆术—合理使用记忆术;

⑥复习—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⑦应用—拓展知识的联系机会,提供知识的实践机会。

13.如何进行有效复习?

答:①及时复习;②经常复习;③交错复习;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⑤多样复习。

1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①问题的特征(问题表征的方式);②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体的知识与认知结构);③思维定势(心理定势);④功能固着;⑤原型启发;⑥动机的强度;⑦迁移;⑧个性差异。

1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②注重创设个性的塑造;

③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6.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①需要—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②归因—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③自我效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④目标—目标导向与环境创设。

17.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①吸引力—增加学习内容本身的吸引力;

②动机水平—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归因—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④反馈—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18.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①学习任务的相似性;②原有的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④学习的指导。

19.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答:①学生角度—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

②教学角度—精心设置教学环节;

③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20.简述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答: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A 是诱发性事件,B 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 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艾里斯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1.简述性格与气质的主要区别

答:①气质受生理影响较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②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③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④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22.简述基本的气质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答:①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热情忽高忽低,喜欢新环境带来刺激的学习;

②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注意力易转移,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

③黏液质。安静稳重踏实,反映性地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

④抑郁质。行为孤独,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2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答: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关键词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在此基础上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算阶段(0~2 岁)。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

②前运算阶段(2~7 岁),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去自我中心的到发展,获得守恒概念;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思维发展接近成人。

24.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答: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根据上述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使得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25.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①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2~5 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②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5~8 岁:儿童的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也称为服从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和权威阶段。

③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0 岁:公正感不再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观念为特征,有了自律的萌芽,开始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

④公正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0~12 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

26. 简述智育的基本任务

(1)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2)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27. 简述体育的基本任务

(1)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2)使学生掌握运动锻炼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强运动能力;

(3)使学生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保健习惯;

(4)发展学生良好品德,养成学生文明习惯。

28. 简述美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29. 简述劳动教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

(2)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一般的生产工具;(3)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30. 简述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2)通过参加社区的工程、农村的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通过服务性劳动,尤其是社会公益劳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1. 简述劳动教育的意义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3)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2. 简述教育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

(2)观察法;

(3)实验法;

(4)行动研究法;

(5)叙事研究法;

(6)历史研究法。

33.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34. 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

(2)活动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3)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

35. 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

(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

(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6. 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7. 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

(1)社会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

(3)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

(4)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

(5)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38.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39. 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

(3)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40. 简述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1.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2.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43. 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4. 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

(2)谈话法;

(3)演示法;

(4)练习法;

(5)实验法;

(6)讨论法;

(7)参观法;

(8)读书指导法。

45.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

(1)以班为人员单位;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

(3)以课为活动单位。

46.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

局限性:

(1)学生主体性受限;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创造性不易发挥;

(4)教学内容、时间程序化,难以创新。

47. 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感觉对比,是指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联觉效应,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或同时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4)感觉后效,是指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48.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1)共同点

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

都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一旦客观事物在感官所及范围之内消失,感知也随之停止。

(2)区别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感觉只需个别器官的活动,知觉需要各种分析器协同活动产生。

49. 简述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50. 简述注意的品质与影响因素

(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51. 如何培养中学生记忆力?

(1)深度加工材料;

(2)多重编码,包括语义编码、形象编码、声音编码、动作编码等;

(3)有效运用记忆术,如直观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

(4)适当过度学习,学习程度在150%,效果最好;

(5)合理进行复习。

52.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5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5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3)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

(4)动机和情绪;

(5)原型启发。

55. 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唤起、引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2)定向功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3)维持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

56.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惩;

(7)有效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57. 简述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1)改革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

(3)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迁移意识;

(4)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58. 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

(1)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2)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外援资源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心境(努力)管理策略。

59. 简述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

(1)理解阶段;

(2)保持阶段;

(3)迁移和运用阶段。

60.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守恒、去中心、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1. 简述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本观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2)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内化说”。人的发展是个体通过内化情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展;(3)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一种儿童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62. 简述情绪的分类

(1)依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

(2)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将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63. 简述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中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人们根据审美标准来评价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文艺作品的时候产生。

64.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可以由单纯的对事物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从表达形式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具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深沉。(2)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65. 简述情绪调节的方法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66. 简述人格的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2)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

(3)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

(4)人格的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人特有的;

(5)人格的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有时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67. 简述气质的类型

(1)胆汁质——胆汁质的人以精力旺盛、粗枝大叶、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3)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4)粘液质——粘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68. 简述性格的结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69. 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1)区别

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性格的形成受社会和实践的影响较大,因此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

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也无好坏之分;性格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2)联系

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也可以影响气质的改变。

70.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生理对人格的影响;

(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3)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人格的影响;(5)自我因素。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及答案

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2、整体性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知识简答必背100题(附答案)

教育学考前必背简答100题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5) 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针对性(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键期(4)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5)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学校

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答:(1)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2)社会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其代表人物有孔子和斯宾塞、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凯兴斯泰纳等 (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9.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下半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小学教学中,哪些方法属于直观性教学?() A. 讲解法 B. 演示法 C. 谈话法 D. 练习法答案:B 解析:直观性教学的方法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演示法属于实物直观。 2、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颜元认为()。 A. 教育应定位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B. 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头等生的跳板 C. 教育应定位 于培养全才 D. 教育应定位于培养专才答案:A 解析:颜元主张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能够从事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人才,即经世致用的人才,强调实践对知识、能力形成的重要性。 3、小学生在课外最爱玩的游戏是“藏猫猫”。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主要反映了小学生()的游戏兴趣。 A. 规则性 B. 练习性 C. 情景性 D. 表现性答案:C 解析:“藏猫猫”是一种情景性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寻找和探索隐藏的地方,这种游戏兴趣主要反映了小学生的情景性游戏兴趣。 二、简答题 1、请简述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答案:小学生同伴关系的特点主

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阶段是建立同伴关系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和地位。 (2)小学生对同伴的性别角色差异逐渐有了明确的认知,他们开始根据性别特点选择合适的玩伴。 (3)小学生的同伴关系经历了从以父母为中心向以同伴为中心的转变,逐渐从家庭走向学校。 (4)小学中年级是同伴关系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开始变得复杂,会出现一些小团体,同时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会更加明确。 2、请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答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具体学科的学习兴趣向抽象的学科学习兴趣发展; (2)从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学习兴趣向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发展;(3)从直接学习兴趣向间接学习兴趣发展; (4)开始对学科以外的各种问题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用“这是……,他(她)……”的句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 能力》真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发展,其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2.“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人口功能 3.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有效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 A.遗传素质 B.学习训练 C.指导学习 D.成熟程度

4.三(2)班的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叫苦叫累,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加强学生() A.情绪情感的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的教育 D.思维品质的培养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①学会生存 ②学会认知 ③学会做事 ④学会创造 ⑤学会共同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6.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职权影响力外,更重要的表现力为() A.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人格影响力

D.知识影响力 7.眼保健操是预防小学生近视的一种保健方法,包括() ①挤按晴明穴 ②揉按四百穴 ③揉按太阳穴和闭目轮刮眼眶 ④揉按涌泉穴 ⑤按揉风池穴 ⑥闭目干洗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8.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讲授一边板书,同时留意学生反应,这种品质属于() A.注意广度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稳定性 9.小军因喜欢班主任王老师,所以喜欢她的课和她组织的各种活动。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泛化 B.强化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及答案3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及答案3 教师资格证考试作为近些年来含金量较高的一个证书,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追捧,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考生报考。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础试题 1.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霍尔 D.华生 参考答案:B【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 2.王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 A.注意分配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广度 D.注意转移 参考答案:A【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本题的D项较有迷惑性,但考生只要准确掌握了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的概念,就可以作出区分并选出正确答案。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而注意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由此可见,注意分配面向的是多个对象或活动,而注意转移面向的是一个对象或活动。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答案:B【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4.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参考答案:A【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 5.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参考答案:D【解析】“平行教育影响”是马卡连柯(苏联杰出教育家和作家)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6.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1. 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答:①科学思想性。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②基础性。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⑤表达确切。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⑥联系性。要兼顾各个学科的关系和各个年级的衔接。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第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第四,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 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索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 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能够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 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别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讲,有难有易,别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别同的因素。 (4) 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刻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热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日子热情与工作率。 3. 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 情绪消极、可怜、颓废、淡漠,失去满脚感和日子的乐趣。 (2) 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XXX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个儿,对将来 别抱多大希翼 (3) 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 身体上疲劳、失眠、食欲别振等。 4.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以为,学习别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个儿的知识的过程,学生别是被动的信息汲取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

构者,这种建构不会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别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故意义,意义是学习者经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个儿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举行编码,建构自 己的明白,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因此,学习并别简单是信息的积存,它并且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别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 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办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办法,又称ABC 理论。他以为 激发事 件A(Activating event) 不过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 的间接缘故,而引起 C 的直截了当缘故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 A 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 。情绪反应 C 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截了当决定的。 B 假如是一具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 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算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 步骤。 6. 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别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日子中, 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差不多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中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别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别是简单知识的呈现者,还应该重视学生自个儿对各种现象的明白,聆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依照,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个儿的明白。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咨询题的明白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的话取得教师资格证就可以报考教师招聘、特岗教师等等一些考试了,对于想要当老师的人获得教师资格证就相当于过了当老师的第一道门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中的( )。 A.文化选择功能 B.文化传承功能 C.文化交流功能 D.文化创新功能 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育的文化功能,考查对于细节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A选项,教育对文化的这种传承不是“复印式”的,而是选择性的。故A选项为正确答案。 B选项,文化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获得,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所以,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故B选项排除。 C选项,在全球化进程中,现代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教育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选择的文化输入,而且受教育者是年轻一代,更易吸收和接受新的文化,这种输入不仅定向,而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更易于将特定文化输入并再生。故C选项排除。 D选项,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教育者对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素材,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而是根据教育原理和各种文化素材的特点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2)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D选项排除。 综上所述,故本题选择A选项。 2.教师必须善于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各种影响,促进学

生健康、全面发展,这主要反映了( )。 A.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B.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和目的的全面性 C.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D.教育力量的多元性影响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考查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A选项,教师劳动的专业性。教师的劳动属于专业性工作,要求教师经过严格训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并不断地研究、提高。故A选项排除。 B选项,教育任务的多样性和目的的全面性。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和较为复杂的内容。故B选项排除。 C选项,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不同,个性各异。故C选项排除。 D选项,教育力量的多元性影响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虽然以个体劳动为主,但是要在学生身上形成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必须善于协调家庭、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各种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故D选项为正确选项。 综合上述,故本题选择D选项。 3.根据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来划分,教师与学生的经验是属于( )。 A.隐性课程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 C.素材性课程资源 D.条件性课程资源 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课程资源的类型,考查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A选项,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有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的风气,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经验、感受、困惑、意见等等。故A选项正确。 B选项,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有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答案】B 2.依据教育作用对象的不同,教育功能可划分为() A.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D.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答案】A 3.“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教育观点出自() 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缺失 D.《普通教育学》 【答案】B 4.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原则 B.目标一致原则 C.有利于管理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答案】A 5.若一份调查问卷的所有问题都是封闭性问题,则该问卷属于() A.结构性问卷 B.非结构性问卷 C.开放性问卷 D.综合性问卷

【答案】A 6.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身高、体重等方面有两个生长加速期。这表明儿童身体发展 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7.为预防营养不足导致的小学生缺铁性贫血,日常饮食中需要适当() A.面包 B.水果 C.牛奶 D.鸡蛋 【答案】C 8.依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严守社会秩序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答案】D 9.小龙最近总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为改变他的消极认识,徐老师对小龙说:"你还记得吗?你很多事情都做得很棒,还做过班干部呢!"这种心理辅导技术属于() A.积极暗示技术 B.行为矫正技术 C.认知改变技术 D.情绪调控技术 【答案】C 10.为记住学过的知识,小学生常常采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念、动手写等多通道协同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计划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认知策略金标尺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C 11.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澡”“燥”“躁”三个字的结构后,归纳出形声字的特点.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必背1、简述课程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对课程实施过程及其结果 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课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区分、强化和发展的功能。 2、简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这些学习方式的意义在于: (1)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责任感。 (2)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3)探究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一些建议:

(1)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肯定,通过肯定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简述班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班级管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班级管理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公正平等、整体优化、注重个性等。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制度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质量管理等。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必背题 一、什么是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供参考)

19.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育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育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育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指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育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冲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转变。20.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增进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置的质量 (6)注重温习方式,避免遗忘 21 简述德育进程的大体规律 (1)德育进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义行的培育提高进程。 (2)德育进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变的进程。 (3)德育进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进程。 (4)德育进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进程。 2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23.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

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具体表此刻以下方面: (1)成心注意逐渐发展,无心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仍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派和转移能力较弱 24.简述良好班集体的大体特征 (1)一路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一路活动 (2)健全的组织结构和顽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5.简述课程设计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按照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国家按照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6.如何激发和培育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成立踊跃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改良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5)按照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27.简述运用教学法的大体要求 (1)教学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教学应注意培育学生的学科思维 (3)教学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中擅长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熟悉活动踊跃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4)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楚、准确、精练,层次清楚、通俗易懂,音量、语速要适度,语调要抑扬抑扬,适应学生的心理节拍。28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长沙岳麓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长沙岳麓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 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它具有强制性。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C 解析:: 1986年4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 2.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理性的惧怕 B.原因不明的惧怕 C.非理性的惧怕 D.持久性的惧怕 答案::C 解析::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恐惧症可分为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境的恐惧)、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的水域、空荡荡的街道)和社交恐惧症。 3.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D.抑郁质 答案::A 解析:: 多血质的典型特征是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D.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5.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答案::C 解析:: 美国课程的实践活动和日本的综合活动都讲求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接触到事物或进行操作,从而获得直接感知的经验,反映了课程注重直接经验的趋势。 6.虽然教育现象复杂多样,不确定因素很多,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这说明教育研究获得的结论应该具有()。

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50道简答题

教资考试小学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50道简答题1、各种研究方式方法的实施步骤 (1)查找文献资料; (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 2、简述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教学与研究合一; (4)研究的循环性。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4、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6、学校教育的独特作用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8、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本国历史+外国经验)

普洱思茅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普洱思茅区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 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以下各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答案::B 解析:: 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元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主要有起止作用、变通作用和增效作用,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组织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所以本题选B。 2.小伟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在课堂上总扮鬼脸,老师和同学都不予理踩,于是他扮鬼脸的行为逐渐减少。这体现了哪种强化原理() A.消退 B.负强化 C.惩罚 D.正强化 答案::A 解析:: 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老师同学对小伟的行为不予理睬是不给予他任何强化物,属于消退原理。3.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答案::C 4.任老师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使全班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准备了“私人定制”方案。根据福勒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任老师处于(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个人 答案::C 解析:: 福勒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教师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说明其处于关注学生阶段。 5.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因素是看其能否自觉关注( )。 A.教材 B.生存 C.课堂 D.学生 答案::D 解析:: 教师成长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6.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或倾向。 A.个体心理特征 B.群体心理特征

2023上半年教资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上半年教资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论”,主张“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黄炎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考点:教育基础 - 教育学发展 - 教育理论 【答案】D 【解析】陶行知的理论和他老师杜威正好反一下,理念基本一致 2.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的。这说明()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考点:教育基础 - 教育的社会属性 【答案】C 【解析】教育与人类社会并存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 A.将教育视为本能模仿 B.忽视教育的社会属性 C.否认动物界存在教育 D.强调教育的目的性 考点:教育基础 - 教育的概念 【答案】B 【解析】生物起源沦把人和动物看成一体,并没有意识到人类教育的社会属性和人发展本身的特点。心理起源说的无意识的模仿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

4.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A.生产力水平 B.政府重视 C.人口数量 D.文化传统 考点:教育基础 - 教育与社会 【答案】A 【解析】一切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5.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荀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A.遗传的先天制约 B.教育的主导作用 C.个人主观能动性 D.环境的潜移默化 考点:教育基础 - 教育与人 - 影响人发展 【答案】D 【解析】外烁论 6.任何时代、任何形态的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技术 C.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D.教师、学生、教学计划 考点:教育基础 - 教育概念 - 三要素 【答案】A 【解析】教育三要素 7. 2001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行() A.六三分段 B.五四分段 C.四二三分段

2021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

2021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发展,其价值取向属于( )。江南博哥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答案】A 2."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生态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B 3.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有效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 )。 A.遗传素质 B.学习训练 C.指导学习 D.成熟程度 【答案】D 4.三(2)班的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叫苦叫累,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加强学生 A.情绪情感的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的教育 D.思维品质的培养 【答案】B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①学会生存②学会认知③学会做事④学会创造⑤学会共同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①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 6. 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职权影响力外,更重要的表现力为( )。 A.年齡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人格影响力 D.知识影响力 【答案】C 7.眼保健操是预防小学生近视的- -种保健方法,包括( )。 ①挤按晴明穴②揉按四百穴③揉按太阳穴和闭目轮刮眼眶④揉按涌泉穴⑤按揉风池穴⑥闭目干洗脸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⑥ 【答案】B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能够享有社会各种福利待遇。当前社会对教育十分重视,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士在全国各大书店购买书籍可享受打折优惠,并且在各大景区景点享受各种优惠福利。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题目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 )依法追究( )。 A.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民事责任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刑事责任 C.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一般责任 D.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责任 2.我国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第一个法律性文件是( )。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 )。 A.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 B.财政局责令学校退还所收费用 C.物价局重新审核定价 D.当地法院责令学校退还所收费用并收取罚款 4.学校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说到寿镜吾先生对于书本之外的知识一向不允许问,也不允许研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 )。 A.阶级性 B.等级性 C.象征性 D.刻板性 6.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儿》 D.《教育学讲授纲要》 7.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即与之化矣”这里说的是( )影响个体身心的发展。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8.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与生产力同步 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C.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 D.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9.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和儿童本位综合课程,下列课程不属于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的是(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 10.教育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1.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是指( )。 A.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B.知、情、意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 D.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12.小明既想偷懒不做作业,又怕老师批评,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3.小明在学校中对待老师和朋友十分直率热情,但他的脾气急躁且冲动,由此可判断,小明的气质类型较符合( )。 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1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的探究、研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的是 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答案:D示范性 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委会的形成 D.共同的活动 答案:A共同的奋斗目标

4.下列著作中,由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 A.《教育论》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雄辩术原理》 答案:D《雄辩术原理》 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道德意志 6.对观察内容与步骤不作限定的教育观察属于 A.结构式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非结构式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答案:C.非结构式观察 7.学龄儿童易感染麻疹病毒。该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血液 B.消化道

C.呼吸道 D.蚊虫叮咬 答案:C呼吸道 8.依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以“好孩子”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答案: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9.贾老师告诉学生:“不高兴时,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可以大喊大叫。”贾老师所使用的心理辅导技术是 A.积极暗示 B.行为矫正 C.认知改变 D.情绪调控 答案:B行为矫正 10.考试时,学生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答题速度或解题思路的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