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

合集下载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湛的叙事技巧而闻名于世。

他的小说具有简洁明快的语言,充满现实主义与冷静理性的精神,以及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描写。

本文将解析海明威小说中独特的叙事艺术,深入探讨其创作手法与内核。

首先,海明威小说的叙述风格简洁明快。

他的句子短小有力,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事物的准确把握和简洁深刻的表达。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使得故事情节紧凑,而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沉浸其中。

海明威“冰山理论”是他独特叙事的代表,他倡导通过减少冗余来使故事更加有力。

他相信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填补故事的缺失部分,这种留白的手法恰到好处地激发了读者的参与感。

其次,海明威小说中常见的对话描写也是其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善于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情感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他的对话简洁而真实,充满戏剧性,往往透露着潜在的思想和情感,赋予人物生动而立体的形象。

他通过对话的转折、间接和暗示,展示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不仅表达了两者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海明威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

另外,海明威小说中的时空处理也是他叙事艺术的一大特色。

他善于运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来塑造故事的节奏和张力。

他常常通过回忆、闪回和前后衔接的手法,将故事片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小说透露出浓厚的时间感,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巴黎的节日》中通过将跳跃的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错综复杂而又真实的情节发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海明威小说中的描写也是其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简短而生动的描写,创造了独特而具体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与氛围。

老人与海的语言特点

老人与海的语言特点

老人与海的语言特点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古巴渔夫和他与巨大马林鱼的孤独斗争。

这部小说的语言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简洁明了的语言:海明威的语言风格简洁明了,用词精练,不做多余的描写,突出主题。

他使用简单直接的句式和词语,以表达故事情节和主角的心理状态。

2.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来表达主题和角色的情感。

例如,老渔夫和他的小船被比喻成一个人与他的命运的比喻,巨大的马林鱼则被赋予了人的特征,象征着困难和挑战。

3.现实主义的描写:小说对古巴渔民的生活和渔业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主义文学的推崇。

作者通过对渔民和渔业的描写,呈现出了生活的艰辛和挣扎。

4.内心独白和思考:小说中不仅有角色的行为和言语,也有他们的内心独白和思考。

通过老渔夫的内心独白,读者可以了解到他的恢弘和坚定,以及他对生命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总之,海明威的语言特点包括简洁明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现实主义的描写以及内心独白和思考。

这些特点让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阅读价值。

1/ 1。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

·文化艺术·《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也是他自认为最好的一部小说,体现了海明威鲜明的写作手法,该小说让海明威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最能体现海明威的“冰山”写作风格,极具语言特色,是值得深入解读的优秀作品。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来源于海明威的亲身经历,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创作中,海明威在古巴生活期间,结识了渔民,与渔民一起出海时捕获了大马林鱼,由于大马林鱼体型庞大捕获时耗费大量精力,后来又遇到鲨鱼袭击,归途时只余下一副鱼骨。

海明威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老人与海》,故事的主人公是桑提亚哥,他连续出海84天没有捕到鱼,后来他经过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但是又遭到了鲨鱼群的袭击,筋疲力尽、 失去武器的他没有放弃,他奋力搏斗回到海岸时,只余下一副巨大的骨架了。

海明威的这部小说通过人与自然斗争的故事,借助精炼的语言展示了一个感染的故事,将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内心深处受到不妥协精神的鼓舞。

修辞手法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海明威采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反复、反衬等修辞手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象征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加了小说的语言魅力,使得塑造的形象更加生动,寓意更加深远。

象征手法在作品中很常见,甚至有人说海明威是象征主义的作家,他运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凸显重点。

主人公桑提亚哥被赋予了生命英雄的象征意义,他敢于挑战、迎难而上。

当他84天一无所获时,他没有气馁,而是坚定的向着远方前进,这是人类征服自然、追求理想的象征;狮子是生命力的象征,老人历经磨难回家后做了一个梦,梦见了狮子,这象征着他和狮子一样是无所畏惧的,是永不服输的;鲨鱼是破坏力的象征,它们围攻桑提亚哥和大鱼,桑提亚哥一直坚持斗争,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搏斗,也凸显了桑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撰文/王仲轲亚哥的硬汉形象。

此外,整篇文章基调也是象征性的,桑提亚哥热爱大海及捕鱼经历象征着整篇文章的情感;桑提亚哥捕鱼后的喜悦凸显了“虽然艰辛但总会有希望”的象征意义。

历史趣谈海明威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

历史趣谈海明威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海明威语言风格是怎么样的
导语:海明威是昔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之所能够斩获诺奖,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海明威在创作小说时,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
海明威是昔日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之所能够斩获诺奖,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海明威在创作小说时,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他能够做到含而不露,给读者非常深刻的想象空间。

海明威语言风格主要有:文笔清新自然不做作;叙述简洁凝练不赘余;描写细致入微不浮夸;对话入情入理不矫饰。

他的这种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在多部小说中都有体现,其中尤以《一天的等待》以及《老人与海》为最。

海明威图片
海明威语言风格的形成是很艰难的,他曾经饱读群书,最终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

他追求文章的自然美,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很少用浮华的字眼去点缀描写,而是用略带小清新的笔墨创作,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海明威非常注重故事的连贯性,但是他笔下的对话却非常言简意赅,以至于人们不得不重复阅读,才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海明威语言的冲击感染力。

海明威认为运用华丽的辞藻并没有很大意义,既然能够懂得小说的要义,自然不需要浓墨重彩地铺陈故事。

海明威凭借独特的语言风格,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道路,并且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

此后,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也曾遭到众多人的模仿,但是却从来没有任何能够真正懂得海明威独特语言风格带来的魅力。

海明威能够使用普通的文字勾勒出一段精彩绝伦的故事,而他的语言魅力将一直活跃在世界文坛中。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老人与海》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明威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莫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

本文试着从作品的、象征手法、语言风格和意识流手法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其艺术价值。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成的小说,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

作品丰富的象征寓意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例如:《老人与海》,这一标题本身就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一个年迈、孤独的老人,驾一叶扁舟搏击于充满险风恶浪、茫茫无助的大海,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一种象征。

此时的桑提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

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

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硬汉精神,而它象征着一种人类精神,即人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毁的。

在困难面前坚毅不拔的毅力、冰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人类取得美好未来的保证。

大马林鱼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它象征着人们所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

老人追捕大马林鱼的过程,就是他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

对于一名作家而言,大马林鱼则离意着一部非凡的杰作,是作者不屈不挠、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小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象征物,是圣地亚哥魂系梦萦的“那群狮子”,它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都给老人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间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

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

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孩子心痛地哭了,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干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和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

赏析《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

赏析《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

《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特点分析《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其语言风格具有独特的特点,使得该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对该作品语言风格特点的详细分析:一、朴实自然,贴近真实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一种朴实自然、贴近真实的语言风格。

他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而是采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叙述故事。

这种朴实的叙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人物的真实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二、简练明快,节奏紧凑海明威的语言风格以简练明快、节奏紧凑著称。

在《老人与海》中,他运用短句和紧凑的节奏来展现老人与鱼之间的激烈搏斗。

这种简练的叙述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紧张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老人与鱼之间的斗争的激烈程度。

同时,海明威也善于运用省略和跳跃的叙述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作品更加紧凑有力。

三、象征隐喻,深刻内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作品的深刻内涵。

他通过对老人、鱼、海洋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和依存关系。

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例如,老人与大鱼的搏斗可以看作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而老人最终战胜大鱼则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胜利。

四、心理描写,细腻深刻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进行了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他通过对老人的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的描绘,展现了老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这种心理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老人的性格、经历和信仰。

同时,海明威也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了作品的张力和表现力。

五、口语化风格,亲切感人海明威的语言风格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这使得他的作品更加亲切感人。

《老人与海》中的对话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之间的真实交流和情感交流。

这种口语化的风格也使得作品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整个人生艺术写照总结,文中集中体现了他的“冰山原则”的写作技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希望能帮到大家。

浅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1《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曾凭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

小说讲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出海捕鱼,在第八十五天捕获了一条大马林鱼,返航中遇上凶猛的鲨鱼与其艰难搏斗,最终成功摆脱鲨鱼却只剩下一具鱼骨架的故事。

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隐含着强烈的象征意蕴,具有多层深度寓意的启发人们思索的力作。

作品表现手法多样,结构独具一格,语言简洁凝练,完美体现了海明威客观、简洁、朴实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

本文试从独特的结构形式、简洁的语言风格、独特的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一、独特的结构形式。

《老人与海》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运用了纵式结构、轮辐式布局,具有缓急相间的节奏感。

纵式结构海明威采取纵式结构的方式,凭借自己兑大海对捕鱼的热爱与熟悉度,以一个独特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为主角;一个热情、好学,对生活充满好奇、对老人有独特情感的小男孩曼诺林为配角,借助深蓝大海、马林鱼促进故事发展,用两天时间将一系列的情节发展按自然的时空顺序进行,巧用“冰山原则”,让作品只展现八分之一,给读者广阔的思考、想象空间,由此歌颂主人公“硬汉”形象里独特人文精神,在作品的背后品出深厚的寓意。

以此集中的体现了海明威创作主题:“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轮辐式的布局通篇作品时间紧凑,只用四天时间久将全部事件交代清楚;老人出来的前一天,以其从海上归来为引子引出周边人物,并交代了他们与老人的关系:一个跟他学钓鱼技巧、热爱他、常给他安慰与鼓励的小男孩曼诺林;一对吝啬、自私的父母;一群敬爱他却无法跟他产生心灵相通、永远不能理解他的渔夫们和一个关心他的酒店老板。

老人自信乐观、热爱生活,心胸开阔、勤劳勇敢,具有高度的冒险精神;是一位纯朴、独特的古巴渔民。

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_焦恩红

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_焦恩红

作品评述论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焦恩红(开封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4)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新闻体”小说创始人,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称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小说语言独树一帜,风格以简洁、朴实著称,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结合海明威代表作品中具体语言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作家自身经历和性格剖析“海明威”语言形成的原因,以期从一角窥探这座巨大冰山全貌的迷人风景。

一、语言的简洁性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句名言:“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言以洁为贵。

)海明威正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成了莎士比亚提出的这一原则的实践。

[1]海明威的作品以简洁、凝练著称,简洁性也构成了其小说作品最主要的语言特征。

海明威小说语言的简洁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一)象征意义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

正是因为文学的象征意义,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能够千百年来传唱不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能够从中感悟到新的适合自己的意义。

海明威的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如《老人与海》中老人代表了“硬汉”这一家喻户晓的形象,而大马林鱼则象征着那些貌似强大到不可战胜的敌人或困境;[2]《一天的等待》中父亲在冰雪天气中打猎,象征了人类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的不屈和无畏;《永别了,武器》的书名中“arms”本身同时有“武器”和“怀抱”两种意思,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象征着告别战争和失去爱情两种主题。

当然,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一个读者可能都对这些象征意义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这也正是这些作品永恒价值的体现。

(二)巧妙运用省略海明威说:“我总是按照冰山原则来写作,那就是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还有八分之七藏在水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
作者:陈志明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6期
摘要: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在于简约的语言富含深刻的情感深邃,精炼的口语化语言赋予事物情节的生动与逼真,增强读者的情感体验,象征手法和简约含蓄的语言赋予普通事物深刻的思想内涵,内心独白的语言艺术手法突出了小说的主体思想,可视化语言艺术,增强读者的感悟和思考。

笔者对海明威的小说作品的风格进行剖析,分析其简约风格的表现形式,通过小说作品的风格,感受小说家的内心思想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特色和艺术主体思想
引言
海明威是美国历史上二十世纪著名的小说作家,其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小说,其中很多部作品影响十分广泛,对当时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读者在阅读其作品时均有这样的感慨,海明威小说的语言是简单、凝练和含蓄的,其中没有冗繁的语言,人们称海明威作品是“冰山风格”。

与当时流行的繁冗文风相比,海明威的作品风格则是清新简约,这种独特的风格艺术形式后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赞扬,并有一批学者对其语言风格进行了研究,但是笔者纵观文献发展,后期针对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进行研究的理论文献均没有分析这种风格产生的原因,而风格特色概括也不全面。

二、海明威小说中的语言特色
(一)简约的语言富含深刻的情感
海明威小说的语言是简约的,这种独特的“冰山风格”语言形式实际上是集众多优秀小说家语言特长而形成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具有自我语言特色的艺术风格。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很多事物和场景都是现实生活最为常见的,形式是十分简单的,很多画面是最为普通不过的画面,可贵的是小说家正是对这些画面和情节进行真实的体现和展示,并在描述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语言简练但不简单。

小说家的情感往往又采用了隐藏式的处理手法,将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让读者发挥自我想象力,体验作品中凝聚的故事核心思想以及丰富的思想精髓,从而使读者形成一种文字简单但情感深邃的艺术宣传效果。

同样海明威在事物勾画和描述中,也主要是通过事物的简单的外在描述,但赋予事物更多的思想情感,形成事物与情感的统一,这有利于与读者产生共鸣,艺术感染力得到有效增强。

(二)精炼的口语化语言赋予事物情节的生动与逼真,增强读者情感体验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其语言形式是十分口语化的,即使对于深厚思想情感的表达,海明威也是运用了十分精简的语言,而不是采用华丽、细腻的文字进行修饰。

这种口语化的语言给读者的感觉往往是清新的,但是其语言艺术效果更加浓重。

这是因为海明威小说语言尽管平实,但是却是小说家精选和提炼的,小说写作中他经常采用省略手法,对一些选择性词语进行筛除,例如在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中,绝大多数小说家均是通过点名的方式进行划分,但是海明威并不需要这种繁琐的方式,对于复杂的人物关系他则是将其关系隐藏于口语化的对白中,日常的口语对白即使没有点名道姓,读者也清晰地了解其中的人物关系,这种理解又需要细细地阅读,严格有逻辑,即使忽略了最简单的一句对白,也有可能就会出现人物关系的混乱。

海明威正是利用这种口语化的对白,借用省略的手法,使小说语言简单但不减缩,在口语化的语言中,一些复杂的关系得到梳理,内容更加清晰,人物关系更加有序,读者阅读起来情节感觉十分生动有趣,现场是逼真的,由于自己就在对话当中,读者的体验式情感增强。

(三)象征手法和简约含蓄的语言赋予普通事物深刻的思想内涵
海明威在写作中,常常借用一些简单的事物来象征复杂的情感,这些事物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作者正是利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了普通事物的深刻思想,从而使小说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效果。

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为例,其中就是运用了多处象征。

《老人与海》讲述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故事,在整篇小说描述中,海明威所运用的语言都是朴素、简单的,但是故事却不失生动性。

这是因为小说家在其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大海无疑是当时整个社会背景,尽管具有美丽的一面,但是也存在黑暗凶险的一面;老人与海进行搏斗,象征着正义力量与旧势力的战斗;突出老人的勇敢,实际上象征着对正义力量的赞扬。

由此可见,小说家正是通过这一微小的故事折射其强大的思想精髓,赋予了这一平凡事物深刻的思想,这正是小说家语言的独特魅力。

(四)内心独白的语言艺术手法突出了小说的主体思想
海明威的小说中,往往对人物内心的活动描述十分细致,突出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内心独白的写作手法十分常见,这种手法的运用不是小说家故意的行为,而是一种十分自然的行动,内部独白手法的运用,往往使小说的主体思想更加突出。

例如在《永别了,武器》中,多处描绘了“她死了,怎么办?”这一内心独白,虽然多处运用但是并不显得重复啰嗦,正是通过这一内心独白,描述出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躁不安。

读者通过这一句又一句内心独白的灌输,产生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小说的中心主题更加明确和突出,艺术效果更加明显。

(五)可视化语言艺术,增强读者感悟和思考
海明威不是一个哲学家,因此其小说写作中没有沉淀对生活的思考,也不能像哲学家那样提出哲理性的语言;海明威也不是一个艺术学家,不能像艺术家那样对生活的抽象进行描述,因此在形成自我语言艺术风格中,他利用简约的语言,通过可视化的场景来勾勒自我的情感,
他不对读者进行直接教育和指导,而是利用简单的事物和故事带给读者以启迪,引发读者自觉的感悟和思考,让读者自我去体会。

因此海明威小说中对事物的描述就是客观的,可视的,其语言的经典即使用电视画面都没法表达其震撼效果。

三、海明威小说语言特色的形成
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海明威小说语言艺术是独特的,其用简约的语言赋予了事物和情节深刻的思想情感,阐明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海明威小说语言特色形成是在前人优秀语言技巧基础上进行提炼,并凝聚自我生活背景的沉淀。

(一)吸收前人优秀语言技巧,提炼成为自我独特的语言形式
海明威独特的语言艺术与前人优秀的语言技巧运用分不开,他在借鉴众多语言大师的成果之上,对其优秀的语言成分进行把握和提炼,形成了自我独特的语言形式,因此,海明威的语言凝聚了自我的心血,也吸收了前人优秀的语言成分。

尽管海明威对前人语言技巧进行了借鉴,但是他并没有一味地模仿,而是不断地学习和提炼,运用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形成其小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使其与其他的小说家的语言风格分开,海明威的小说语言艺术不仅造就了语言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其简约的语言形式还被后来大量的小说家所模仿和借鉴。

(二)语言艺术是其生活时代背景的体验和沉淀
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海明威小说语言艺术的形成与其生活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海明威生活的年代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生活赋予了他更多的故事原型,对其小说创造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

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在欺骗性语言引导下参与了战争,他经历了彷徨,心理有各种无奈。

然而正是这一欺骗性的语言使海明威认识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他将语言的运用技巧用于写作中,用象征、隐晦式描写手法展示现实的事物。

小说家的生活经历为其创造进行了良好的环境渲染,时代赋予了他小说语言运用的技巧,给海明威的语言艺术转化提供了灵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

(三)对小说语言的不断锤炼造就了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任何一种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者生活的背景都分不开,更与小说家自身的努力分不开。

在长久的写作生涯中,海明威深刻认识到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不需要奢华的语言,不需要刻画浮夸的外表,通过简约的语言来表现普通事物的深刻思想内涵是根本,简约并不代表简单,语言的运用更需要自我的提炼,只有运用自己的语言功底不断对语言艺术进行锤炼,向人们传递最真实的画面和故事,这才是最为重要的,海明威小说创造中对语言的运用要求也是较高的,熟练的,在不断的发展中其作品风格得以成型。


参考文献
[1]王宁.试论海明威小说创作[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2-4.
[2]陈红.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J].广西社会科学,2013(11):12-14.
[3]邓海燕.海明威小说的艺术借鉴问题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3-5.
[4]骆贤凤.弗洛伊德主义对海明威文学创作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6):67-68.
[5]沈美娟.论海明威小说的艺术风格[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34-36.
[6]沈美娟.浅论海明威小说的艺术风格[J].远程教育杂志,2014(02):23-25.
[7]邹群燕.“冰山理论”——海明威小说创作的独特艺术[J].滁州学院学报,2014(04):20-23.
[8]张笑云.从人物对话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05):35-56.
[9]宋元康.简论《乞力马扎罗的雪》的艺术特色[J].大理学院学报,20013(05):56-58.
[10]郑晓岚.海明威小说的聚集模式比较及其文体效果[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8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