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二元对立
浅谈索绪尔二元对立的语言观

浅谈索绪尔二元对立的语言观索绪尔的二元对立的语言观是一个在20世纪受到极大认可的语言描述模型。
它展示出一种在语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许多核心语言学问题的观点。
这项理论指出,语言是由两个重要因素组成的:它们各自也可以被称为一元和二元因素。
一元因素指的是某一句话的语言形式,也就是可以分析出它的词序,词形,谓语系统和句子结构等;而二元因素指的是某一句话语义内容,包括它的对象,时间,空间和情感等,以及它所表达的意义。
索绪尔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一元和二元因素,例如英语中有动词,介词,形容词,连接词等等,而汉语中则有助词,动词,量词等等,它们各自构成了不同的语言系统。
此外,每一种语言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二元因素,这些因素负责指涉如何描述不同事件和主题的语义内容和语义关系。
例如,英语在描述时间关系时会用将过去分成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汉语则分成“过”,“将”,“在”,“现”等词语来描述时间关系。
索绪尔认为,通过深入研究一元和二元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话语交流的实际目的,以及人们之间沟通过程中的错误和歧义等问题。
这种研究从而强调了更加仔细地观察语言,并且从多个层面去探究它的构成,已经受到了不少语言学家的重视,并且发挥了重要的研究作用。
不仅如此,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还为一些其他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研究等。
它们以更加细腻的方式描述了语言的结构,并且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话语交流的过程,研究它们造成的效果。
此外,索绪尔的语言理论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一些复杂的语言问题,比如语言的迁移,翻译,跨文化交流和语言转换等问题。
它们有助于将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复杂关系提取出来,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它们。
索绪尔的二元对立语言观对于理解语言的结构、运用和使用意义都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每一种语言中所具有的一元和二元因素,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加复杂的语言解释框架。
二元对立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二元对立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东北师大附中郑璐孙立权二元对立型材料是指在材料中有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这种“对立”往往不是绝对对峙、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在对立中包含着统一关系。
此类材料作文带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尤其是对矛盾之间的关系建构能力。
因此,学生在写这类作文时,要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论证说理等方面下功夫。
矛盾中的对立在本质上都具有统一的关系,彼此间是紧密相连的。
“对立”是表象,“统一”与“中和”才是实质。
针对材料中给出的矛盾概念,考生既可以选择其中一方作为重点展开论述,也可以选择将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辩证统一地进行论述。
选择一方论述,虽然立意准确,但是不够深刻,思维深度较浅。
而将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论述,立意易深刻,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但是,如果材料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则建议考生以材料中倾向的那个概念为主进行论述,同时兼顾对立的另一方。
以后文的材料“鬣狗难过岔路口”为例,材料中针对“得”与“失”两个对立概念,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鬣狗的毁灭是因为太过贪婪,只要“得”,不想“失”。
所以,考生在立意时,应以论述“失”为重点,同时兼顾“得”。
如果考生进行反向立意,以论述“得”为主,中心论点为“应该执着追求自己想要的,即使付出一切也无怨无悔”,对鬣狗的行为持肯定态度,这样的立意虽符合材料话题,但绝不是最佳立意。
同时,二元对立概念往往可以转化为一些带有明确褒贬色彩的具体概念。
如“得”可以具体转化为“索取”“欲望”“追求”等,“失”可以转化为“放弃”“知足”等。
在将对立概念转化成具体概念之后,再从这些具体的概念中选择对立的两个展开论述。
在矛盾对立的概念中,考生通常选择其中“一端”为主,围绕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设置分论点,在结尾处由此及审题立意一杭州学军中学汪洁. All Rights Reserved.彼,论述“此端”的正向价值的同时指出一味坚持“此端”的弊病,兼顾对立方,写出对立概念之间的统一关系。
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及其超越

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及其超越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传统社会学方法论面临着整体论与个体论之间、宏观与微观之间及结构与活动之间对立的困境,这种困境的对立有其深刻的哲学根源,即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
本文还论述了随着人们对实证主义的不断质疑,对社会学本身的不断反思与批判。
关键词:社会学方法论;二元对立;超越社会学自孔德提出,得以建立并且发展至今,其理论与方法取向一直存在着分离与对立,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方法论集体主义)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理解主义(方法论个体主义)这两大社会学方法论传统,它们的矛盾冲突导致的二元对立主要体现在整体论与个体论之间、宏观与微观之间及结构与活动之间的对立。
这三种对立中,整体论与个体论的对立是后两种对立的基础。
随着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欧美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兴起,他们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及消除社会学方法论二元性的主张,西方社会学界出现了许多强调多元综合的全新理论范畴。
著名的有卢曼的功能结构主义、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以及布迪厄的建构结构主义理论。
尽管这些理论具有不同的基本特征,但它们却基于一个共同认识,那就是试图通过对存在于社会学领域内部各种二元论式思考方式的批判,打破迄今为止相互对立的社会学理论传统,克服并超越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的对立并实现它们的统一。
一、二元对立的哲学基础:唯名论与唯实论在西方哲学史上,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在有关“一般”(共相)与“个别”(殊相)关系的看法上产生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形成了“唯名论”与“唯实论”两大派别的长期对立和斗争。
“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的事物(特殊)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概念和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是逻辑的对象。
”[1]唯实论则与唯名论的观点相反。
唯实论认为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
一般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个别事物不过是一般派生出来的,个别情形、偶然现象,并不真实存在。
二元对立论英语

二元对立论(Binary Opposition) 是一种语言和思维的分析工具,用来描述两个相对和对立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英语词汇,表示二元对立的概念:
1. Good vs. Evil: 善恶对立
2. Light vs. Darkness: 光明与黑暗对立
3. Right vs. Wrong: 正确与错误对立
4. Male vs. Female: 男性与女性对立
5. Big vs. Small: 大与小对立
6. Day vs. Night: 白天与夜晚对立
7. Active vs. Passive: 主动与被动对立
8. Hot vs. Cold: 热与冷对立
9. Positive vs. Negative: 正面与负面对立
10. Life vs. Death: 生与死对立
以上词汇是二元对立论中常见的例子,用于描述对立的概念,它们在英语中常用于比喻、辩论和文学作品中。
请注意,这些概念往往是在特定语境中理解的,并不一定是绝对的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方法论预设的困境及其超越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01
深入研究二元对立方法论的根源和本质,揭示其内在矛盾和困境,为 超越该方法论提供理论支持。
02
关注多元文化和跨学科视野下的方法论创新,探索超越二元对立方法 论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03
加强实证研究,将超越二元对立方法论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实际研究中 ,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04
推动方法论研究的国际化合作与交流,促进不同文化和方法论之间的 对话与融合,为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论体系贡献力量。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1
二元对立方法论在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具有广 泛应用,但其预设的困境也日益凸显,如主客体 对立、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2
超越二元对立方法论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对立 走向对话,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主客体、理论 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3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引入主体间性、实践理性等 概念,以及采用辩证法、解释学等方法来超越二 元对立方法论的困境。
05
案例分析:超越二元对立的成功 案例
案例一:某企业组织变革中的二元对立超越
企业背景
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传 统与创新、稳定与变革的二元
对立问题。
超越方式
通过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对 企业进行全面诊断,制定了一 套融合传统与创新、稳定与变
革的组织变革方案。
实施效果
企业成功实现了从传统到创新 的转型,同时保持了组织的稳 定性,实现了二元对立的超越
动态平衡的实现与维持
把握动态变化过程
01
关注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把握其内在规律和趋势,避免
静态、片面的认识。
寻求平衡发展路径
02
在动态变化中寻求平衡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利益,也要兼顾长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二元对立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课件27张

全面地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避免走向极端。这种 辩证分析方法称为“一分为二”。辩证地分析应力避说 “过头话”和偏执一词,
在议论时,只有注意辩证地看待问题,才有可能使所议论 的问题深刻、全面、客观、有理,使议论有较强的说服力。
2024年新高考1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 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高考作文专题复习
“二元对立”关系作文写作指导
学习“一分为二”辩证思维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分为二的辩证概念 2、掌握二元对立关系作文的写作模式
读名句,认识辩证分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优点和缺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利弊
一、了解概念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又有反面;既有主流, 又有支流;既有成绩,又有问题;既有长处,又有短处。
虽说“送礼”能表达情感、维系关系,但从古至今,都有不少人以“送礼” 为名头,做着危害社会的行为。古有大肆敛财的贪官和坤,今有求之不得的 综艺收礼。这种行为应该被制止及谴责,人们不应仗着权势而笑纳各类奇珍 异宝。因为他们所做的都是职责范围之事。而送礼是为了表达情感,而不是 给阿谀奉承一个好听的名字。
人们应该从本心思考所赠的礼物,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礼物的物质价值,又 或者是博取送礼带给自己的好处。我们要做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使礼能返璞归真,达到它最初维持关系,表达情感的目的。
人们生于太平盛世,远于枪林弹雨,这一代年轻人,也正以同样和谐与温 柔回馈着这个世界。我们看到夕阳下坚守与流浪猫一起的“红帽子”;我们看到 冰演上不同肤色的选手扶起摔倒的“冰墩墩”;看养老院年轻的他们俯下的膝盖 ……“圆”,是收起偏见之刺,自私之芒,是当世界需要你之时,给他们“最大 面积”的拥抱——让畏葸者不迷茫,让深冬不寒冷。
(2)二元对立思维(即一元思维)之中西对比(ZT)

(2)二元对立思维(即一元思维)之中西对比(ZT)二元对立思维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的形成是由西方哲学、宗教与语言的特点所共同决定的。
西方哲学的范本是几何。
几何遵循严格的形式逻辑,尤其是矛盾律和排中律,在几何推理的训练过程中,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得到了极大强化。
然而几何涉及的是抽象化的符号世界,把几何的思维运用到复杂的现实领域,必然会导致严重的问题。
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建立强化了这种思维。
天国/地狱,上帝/撒旦,基督徒/异教徒,正义/邪恶,一系列笼罩在神圣光环中的对立项规定了人们的思想。
西方的语言也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
西方语言都是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现不同的词性。
"真"、"善"、"美"、"假"、"恶"、"丑"之类的形容词本来描述的是一种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并且包含了程度的因素,但由于它们在西方语言中有对应的抽象名词形式,结果这些名词的所指就从具体的感受和判断中脱离出来,成为绝对的理念和实体,形容词所包含的程度差异就转换成了名词所包含的性质对立,语言学问题也转换成了哲学问题。
(注:二元对立,其实是人类语言机制的局限,中西方皆然,只不过西方语言文化更突出此,语言名相的局限,用佛学说,一说即乖。
)十九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二元对立思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它所标举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原理过分地强调了自然界中物种对立和冲突的一面,尤其是当它演化成社会达尔文主义之后,危害就更为明显。
按照文明/野蛮、先进/落后的二元对立观念对世界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进行粗暴定位,使得"文明"、"先进"的群体在对待他们所认为的"野蛮"、"落后"的群体能够心安理得地使用暴力。
索绪尔二元对立语言观及其启示

索绪尔二元对立语言观及其启示李瑞红【摘要】索绪尔在1906年开始讲授普通语言学,到1911年连续讲了三个教程.这三个教程都没有完整的讲稿.1913年索绪尔逝世后,他的学生巴利和塞什艾根据很多同学的笔记整理成《普通语言学教程》.文章拟从“下棋”的比喻及其所关涉的诸如语言与言语、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共时态与历史态的二元对立思想以及语言价值论的思想等方面来探讨索绪尔的语言观.【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2【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索绪尔;普通语言学;二元对立【作者】李瑞红【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03一、语言与言语索绪尔在谈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时,提到了言语活动,而言语活动包括语言和言语。
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唯一对象是语言,要站在语言的阵地上来研究。
这就涉及到了要正确区分语言和言语,充分理解语言和言语这一二元对立的概念。
(一)二者的“下棋”比喻对于这样抽象的概念,索绪尔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当论及到语言和言语时,“下棋”的比喻则会更好地说明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索绪尔将语言比作下棋的规则,而言语则是执棋者按规则所走出来的一个个的棋步。
同时这里也关涉到了语言价值理论,语言的价值取决于棋子所在的棋盘位置与棋子本身的材料并无多大关系。
也就是说无论棋子是木质的还是陶质的,与它自身的价值没有关系,而它的自身价值只与它所处的位置有关。
所以在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中,语言是指导言语的规则,语言这一“下棋规则”指导着人们使用这个规则去进行言语实践,而言语实践这一“下棋”的过程则是遵从语言“下棋规则”而进行的。
而他们与“棋子”的质地没有任何的关系。
(二)索绪尔关于语言与言语关系的结论从“下棋”的比喻中我们能够分清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言语活动的研究包含着两部分,一部分即语言,它是主要的,以实质上是社会的、不依赖于个人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种研究纯粹是心理的;另一部分是次要的,它以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即言语,其中包括发音,为研究对象,它是心理—物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对立(binary opposition)
“一个源于结构主义的分析范畴,用来说明意义如何在二元对立的词语系列中产生。
”(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具体地说,在语言学中表示“一个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它可以用来把各成分区分开。
对立可以是语法对立(如单数对复数、现在时对过去式),或者是语音对立。
语音对立是由于语音上的差别而使得不用音位能得到区别的结果”(R.K.哈特曼、F.C.斯托克《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索绪尔语言学被认为是建立在二元对立的原则的基础上的,他对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共时性和历时性,以及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区分等等都被看做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它的基本观点是要说明“意义产生与二元对立”,“在他看来符号或词语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与其他符号或词语相对立——其最确定的特征就是其他符号或词语所不具备的特征”。
(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
在解构主义批评中,二元对立不仅被视为语言符号系统的规律,而且被视为人类文化活动的各个符号系统的规律。
乔纳森·卡勒说:“的确,结构分析中最重要的关系也是最简单的:即二元对立、无论语言学的典范还齐国什么别的作用,毫无疑问的是它鼓动了结构主义者以二元对立的方式思考,无论他们研究什么材料,都在其中去寻找功能上互相对立的两面。
”(《结构主义诗学》)在结构主义的批评实践中,罗曼·雅各布森的语音元素辨析,采用的基本上是二元对立的方法。
列维-斯特劳斯将其属关系、饮食方式等放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中加以考察,以求得其内在结构的建立。
法国批评家 A.J.格雷马斯认为,人们对诸如上/下、男/女这类二元对立的感觉,构成了“符号指示的基本结构”;“我们感觉到差异,正是由于这种感觉,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为我们的目的而存在”。
他提出:最低层次上的基本“语义素”的差异包罗了四种要素构成的两组二元对立:A/B=-A/-B,并将它们用于叙事分析中。
(《结构主义语义学》)特伦斯·霍克斯解释说:“格雷马斯认为,这些二元对立面形成隐藏得很深的‘行动素模式’的基础。
单独的故事的表层结构即使从这种模式的结构中派生出来并发挥作用的。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罗兰·巴特也用典型的二元对立结构模式来分析拉辛的剧作,指出拉辛的人物之不同,不在爱与他们在社交中声名和地位的差异,而取决于他们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从而形成父与子、男与女、卑微的人和自由的人等等的对立。
他说:“拉辛的区分方法完全是二元的,除了发生矛盾和对立之外,
绝无其他可能。
”(《论拉辛》)约翰·哈特利就此评述道:“这种二元对立是一种文化的而非自然的特征,它们产生于表意系统及其功能,即把我们对戏然与人类世界的感知经验建构得有条理并富有意义。
”(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
后结构主义批评对二元对立的解释又不同于结构主义。
雅克·德里达指出,二元对立是传统的形而上学把握世界的一个基本模式,自柏拉图以来的哲学家“因此都认定善先于恶,肯定先于否定,纯先于不纯,简约先于繁复,本质先于意外,本原先于模仿等等。
它并不仅是众多形而上学姿态中的一种,它仍是形而上学的迫切之需,那是最恒久、最为基本、最有潜力的程序”。
(《有限公司》)他认为这是一个亟待打破的传统模式,因为“在一个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中,唯见一种鲜明的等机关系,而绝无两个对立项的和平共处。
一个单项在价值、逻辑等等方面统治着另一个单项,高踞发号施令的地位。
解构这个二元对立,便是在一特定时机将这一等级秩序颠倒过来”(《多重立场》)。
德里达本人对文字先于语言、文明与自然共生的论证,都是朝这一方向的努力,但他也认为,颠倒二元对立的等级秩序本身并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要通过这一步骤,来全面置换西方的理性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