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建模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运筹学建模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运筹学建模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炼油厂生产计划的优化问题,在该厂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条件的限制下,通过对炼油厂生产流程的分析,得到了总利润与成品油产量的函数关系,以及成品油产量所需满足的约束条件,从而将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然后转换建立了一个模型。模型将总利润作为目标函数,将炼油厂生产所受到的生产能力、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方面的限制条件转化为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最后利用lindo 软件编程实现求解。

一、问题的提出

炼油厂通过不同渠道购买原油1和原油2,原油经过分馏、重整、裂解和调和处理,所得到油和煤油可以直接用于销售。

(1)分馏

分馏是将每一种原油根据沸点不同分解为轻石脑油、中石脑油、重石脑油、轻油、重油和残油。每桶原油可以产生的各种油分馏见表1。

原油1 0.10 0.20 0.20 0.12 0.20 0.13

石脑油进入重整过程产生辛烷值为115的重整汽油,经过重整得到的重整汽油见表2。

表2 石脑油经过重整后提到的重整汽油(桶/桶)

轻石脑油中石脑油重石脑油

重整汽油0.6 0.52 0.45

(3)裂解

轻油和重油经过催化裂解过程而产生裂化油和裂化汽油,轻油和重油裂解产生的产品见表3。

表3 轻油重油裂解产生的产品(桶/桶)

裂解油裂解汽油

轻油0.68 0.28

重油0.75 0.20

(4)调合

汽油、航空煤油和煤油都可以利用石脑油、轻油、重油和裂解油等调合而成,而航空煤油的蒸汽压必须不超过每平方厘米1公斤,而轻油、重油、裂解油和残油的蒸汽压见表4。

表4 各种油品的蒸汽压(公斤/平方厘米)

渣油

轻油重油裂解

1.0 0.6 1.5 0.05

蒸汽

煤油的相关数据如下:假定煤油由轻油、裂解油、重油和渣油按10:4:3:1调合而成。

①每天原油1的可供应量为20,000桶;②每天原油2的可供应量为30,000桶;

③每天最多可分馏45,000桶原油;④每天最多可重整10,000桶石脑油;

⑤每天最多可裂解处理8,000桶;⑥每天生产的润滑油必须在500桶到1,000桶之间;

⑦高档发动机油的产量必须是普通发动机油产量的40%。

各种产品的利润见表5所示。

动机油动机油油

利润0.7 0.6 0.4 0.35 0.15

提出问题:应如何制定炼油厂的生产计划,以得到最大利润。假定所有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均为线形关系。

二、模型假设

(1)该炼油厂的所有原材料和产品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忽略不计;(2)由原料加工成产品时,产品的体积是原料体积之和;

(3)生产普通发动机油和高档发动机油时,只要辛烷值达到要求即可,5种原材料不需要都用到;

(4)生产飞机燃料时,只要蒸发压达到要求即可,4种原材料不需要都用到;(5)该炼油厂生产的所有产品品质都是一样的,不生产不同品质的产品;(6)该炼油厂所生产的最终产品都能够卖得出去;

(7)该炼油厂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利润是稳定的。

四、模型建立1:问题整合

原料油和中间产品到最终成品油的过程流程图如下:

炼油厂通过不同渠道购买原油1和原油2,原油经过蒸馏、重整、裂解、调和处理,所得到的产物可直接用于销售。

(1)蒸馏

原油先进入蒸馏装置,每桶原油经蒸馏后的产品及份额见表1

(2)重整

石脑油部分直接用于发动机油混合,部分输入重整装置,可得辛烷值为115的重整汽油。经过重整的重整汽油见表2 。

(3)裂解

蒸馏所得的轻油和重油,一部分直接用于煤油和燃料油的混合,一部分经

(4)调和

发动机油,煤油,燃料油等可以利用石脑油、轻油、重油、裂解油等调和而成,而煤油的蒸汽压必须不超过1kg/cm2. 。轻油,重油,裂解油、渣油及煤油的蒸汽压表见表4。

其他相关数据如下

①燃料油中,轻油、重油、裂解油和渣油的比例应为10:3:4:1。

②每天原油1可供应量为20000桶。

③每天原油1可供应量为30000桶。

④蒸馏装置能力每天最大为45000桶。

⑤重整装置每天最多重整10000桶石脑油。

⑥裂化装置能力最大为8000桶。

⑦润滑油每天产量为500—1000桶之间。

⑧高档发动机油产量不低于普通发动机油产量的40%。

2:目标函数的建立

Max=700y1+600y2+400y3+350y4+150y5;

3:约束条件分析

①各装置投入产出关系

如蒸馏装置有 x1=0.7z1+0.15z2,

x2=0.2z1+0.25z2,

x3=0.2z1+0.18z2,

x7=0.12z1+0.08z2,

x8=0.2z1+0.19z2,

x9=0.13z1+0.12z2

又 x1=x11+x12+x13,

x2=x21+x22+x23,

x3=x31+x32+x33,

x7=x71+x72+x73,

x8=x81+x82+x83,

x9=x91+x92+x93

对重整装置有 x4=0.6x13+0.52x23+0.45x33

x4=x41+x42+x43

对裂解装置有 x5=0.28x73+0.2x83,又x5=x51+x52

x6=0.68x73+0.75x83,又x6=x61+x62

对渣油处理装置有 y5=0.5x93

对发动机油混合装置有 y1=x11+x21+x31+x41+x51

y2=x12+x22+x32+x42+x52

对煤油、燃料油混合装置有

y3=x61+x71+x81+x91

y4=x62+x72+x82+x92

②各装置能力限制

z1+z2≤45000,

x13+x23+x33≤10000

x73+x83≤8000,

③发动机油辛烷值限制

90x11+80x21+70x31+115x41+105x51≥94(x11+x21+x31+x41+x51)

90x12+80x22+70x32+115x42+105x52≥84(x12+x22+x32+x42+x52)

④煤油气压的限制

1.5x61+1.0x71+0.6x81+0.05x91≤x61+x71+x81+x91

⑤燃料油比例的限制

⑥原油供应限制

⑦最终产品数量限制

⑧变量非负限制,所有变量均0

4:根据约束条件建立表达式

Max=700y1+600y2+400y3+350y4+150y5

S.T.

x1-0.1z1-0.15z2=0

x2-0.2z1-0.25z2=0

x3-0.2z1-0.18z2=0

x7-0.12z1-0.08z2=0

x8-0.2z1-0.19z2=0

x9-0.13z1-0.12z2=0

x1-x11-x12-x13=0

x2-x21-x22-x23=0

x3-x31-x32-x33=0

x7-x71-x72-x73=0

x8-x81-x82-x83=0

x9-x91-x92-x93=0

x4-0.6x13-0.52x23-0.45x33=0

x4-x41-x42-x43=0

x5-0.28x73-0.2x83=0

x5-x51-x52=0

x6-0.68x73-0.75x83=0

x6-x61-x62=0

y5-0.5x93=0

y1-x11-x21-x31-x41-x51=0

y2-x12-x22-x32-x42-x52=0

y3-x61-x71-x81-x91=0

y4-x62-x72-x82-x92=0

z1+z2<=45000

x13+x23+x33<=10000

x73+x83<=8000

4x11+14x21+24x31-21x41-11x51<=0 -6x12+4x22+14x32-31x42-21x52<=0 0.5x61-0.4x81-0.95x91<=0

x62-4x92=0

x72-10x92=0

x82-3x92=0

z1<=20000

z2<=30000

y5>=500

y5<=1000

y1-0.4y2>=0

五、模型求解

本题使用LINDO解题。

一、解题数据输入:

二:结果如下

三、结果分析

1.根据第一部分(Objective function value 目标函数值

2.根据第二部分(RANGES IN WHICH THE BASIS IS UNCHANGED 最优基不变的范围)灵敏度分析结果的第一列是目标函数中的变量系数范围,目标函数中各变量的系数在可行增量和可行减量之间变动可保证最优解不变,以Y1为例,其当前系数为700,可行增量是18.067978,可行减少量是892.088684,所以在最优解不变的前提下Y1的系数可以变化的范围是(-192.089,718.067978),其他分析情况同上,注意,在临界值处可能会出现奇异性。第二部分结果的第二列是限制条件中右边系数的变化范围,右边系数在可行增量和可行减量之间变动可保证最优基不变,以第25个限制条件为例,其当前系数是45000.000000,可行增量是5000.000000,可行减少量是13412.202148,所以在最优基不变的前提下该限制条件可以变化的范围是(50000.000000,31587.797852),其他分析情况同上,注意,在临界值处可能会出现奇异性。

四、最优生产方案

每日使用的原油1和原油2的桶数分别为15000、30000,可分别得到轻、中、重石脑油,轻、重油,渣油,重整汽油,裂解汽油,裂解油6000、10500、8400、4200、8700、5550、2433、1936、5706桶,以及最终产物高档、普通发

六、模型评估

1.模型的优点:

(一)模型结果合理性。通过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的结果符合题目要求,也符合实际情况。

(二)模型的可扩展性强。本模型可借鉴到用于求解其他关于线性规划的问题,在实际的生产安排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2.模型的缺点:

由于lindo软件不能画图,不能形象地展现总利润与单个产品利润之间的关系。

七、参考文献

[1] 熊伟. 运筹学[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廖克俭,戴跃玲,丛玉凤. 石油化工分析[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运筹学建模-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运筹学建模-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炼油厂生产计划的优化问题,在该厂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条件的限制下,通过对炼油厂生产流程的分析,得到了总利润与成品油产量的函数关系,以及成品油产量所需满足的约束条件,从而将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然后转换建立了一个模型。模型将总利润作为目标函数,将炼油厂生产所受到的生产能力、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方面的限制条件转化为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最后利用lindo 软件编程实现求解。 一、问题的提出 炼油厂通过不同渠道购买原油1和原油2,原油经过分馏、重整、裂解和调和处理,所得到油和煤油可以直接用于销售。 (1)分馏 分馏是将每一种原油根据沸点不同分解为轻石脑油、中石脑油、重石脑油、轻油、重油和残油。每桶原油可以产生的各种油分馏见表1。 油 原油1 0.10 0.20 0.20 0.12 0.20 0.13 ( 石脑油进入重整过程产生辛烷值为115的重整汽油,经过重整得到的重整汽油见表2。 表2 石脑油经过重整后提到的重整汽油(桶/桶) 轻石脑油中石脑油重石脑油 重整汽油0.6 0.52 0.45 (3)裂解 轻油和重油经过催化裂解过程而产生裂化油和裂化汽油,轻油和重油裂解产生的产品见表3。 表3 轻油重油裂解产生的产品(桶/桶) 裂解油裂解汽油 轻油0.68 0.28 重油0.75 0.20

(4)调合 汽油、航空煤油和煤油都可以利用石脑油、轻油、重油和裂解油等调合而成,而航空煤油的蒸汽压必须不超过每平方厘米1公斤,而轻油、重油、裂解油和残油的蒸汽压见表4。 表4 各种油品的蒸汽压(公斤/平方厘米) 轻油重油裂解 油 渣油 蒸汽 压 1.0 0.6 1.5 0.05 煤油的相关数据如下:假定煤油由轻油、裂解油、重油和渣油按10:4:3:1调合而成。 ①每天原油1的可供应量为20,000桶;②每天原油2的可供应量为30,000桶; ③每天最多可分馏45,000桶原油;④每天最多可重整10,000桶石脑油; ⑤每天最多可裂解处理8,000桶;⑥每天生产的润滑油必须在500桶到1,000桶之间; ⑦高档发动机油的产量必须是普通发动机油产量的40%。 各种产品的利润见表5所示。 表5 各种最终产品的利润(元/桶) 高档发动机油普通发 动机油 燃料油煤油润滑油 利润0.7 0.6 0.4 0.35 0.15 提出问题:应如何制定炼油厂的生产计划,以得到最大利润。假定所有变量之 间相互关系均为线形关系。 二、模型假设 (1)该炼油厂的所有原材料和产品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忽略不计; (2)由原料加工成产品时,产品的体积是原料体积之和; (3)生产普通发动机油和高档发动机油时,只要辛烷值达到要求即可,5种原材料不需要都用到; (4)生产飞机燃料时,只要蒸发压达到要求即可,4种原材料不需要都用到;(5)该炼油厂生产的所有产品品质都是一样的,不生产不同品质的产品; (6)该炼油厂所生产的最终产品都能够卖得出去; (7)该炼油厂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利润是稳定的。 三、符号说明 变量名物品名变量名物品名变量名物品名

某机械厂年度生产计划的编制

目录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1.1 设计题目 (1) 1.2 设计任务 (1) 1.3 设计要求 (1) 1.4 设计具体内容 (1) 1.5 原始数据 (1) 2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4) 2.1 综合生产计划概述 (4) 2.2某机械厂2018年度策略分析 (4) 2.3 综合生产计划的决策 (8) 2.4 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8) 3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测定 (12) 3.1 生产能力概述 (12) 3.2 生产能力测定(计算)分析 (12) 4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14) 4.1 主生产计划概述 (14) 4.2 主生产计划编制分析 (14) 5 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排序 (18) 5.1 作业排序概述 (18) 5.2 作业排序规则 (18) 5.3 十张订单作业分析 (18)

1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题目 某机械厂2018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2 设计任务 1、编制主流产品的综合生产计划与主生产计划(全年); 2、编制机加工车间甲、乙、丙三种主要产品(零件)的生产作业排序。 1.3 设计要求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设计任务要求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并在2周内独立完成1份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 1.4 设计具体内容 1、编制综合生产计划,运用三种策略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2、计算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3、编制主生产计划; 4、计算1-12月每周的现有库存; 5、十张订单在单台机器作业顺序的安排。 1.5 原始数据 1、该公司主要产品主流型机械的有关资料: ⑴该产品2018年度各月出产计划见表1。 ⑵该产品的投入批量为600,期初库存为400,设备组车床数15台。 2、机加工车间主要产品甲、乙、丙、丁四种零件的有关资料: ⑴四种零件结构、工业和劳动量构成差别较大,月产量分别为200,300,400和100件。 ⑵四种零件在主要工序的加工时间见表2。 ⑶每月工作天数见表1,每月份后面括号内为实际工作天数。 3、其他相关数据 ⑴有关于成本的数据见表3。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

第二十五章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生产计划是保证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中心环节。为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保证公司合同及时交付,均衡调节生产进度,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节分工与授权 第二条(一)生产计划的编制必须保证公司销售合同、新产品试制任务的完成。 (二)制定先进合理的“期量标准”,严格按生产周期组织生产,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确保生产均衡进行。 (三)生产计划的编制需有可靠的物资保障和技术组织措施保证,技术研发部及物资保障部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物资采购。 (四)各车间作业计划要经过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 第三节实施与执行 (一)生产计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条编制生产计划必须掌握可靠的依据并正确运用,以提高生产计划的编制质量。具体提供资料:产品订货合同和技术协议、新产品试制计划、设备大修计划、关键材料配套情况、产品工时定额。 第四条“期量标准”也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期量标准”应根据公司生产体制和工艺调整因素及时进行修订。 (二)生产计划工作的任务

第五条根据公司年、月生产计划指标,把公司月份任务按日历进度计划要求,具体地、合理地分配到车间,使之相互配合、衔接,保证全面落实,按期、按质、按量全面均衡地完成。 第六条根据已确定的任务量进行劳动力和设备能力、作业面积的平衡,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缩短生产周期,压缩生产资金占用,提高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第七条按生产计划量规模控制半成品库存,减少在制品和外协的资金占用。 (三)生产计划的程序 第八条每月十日前下达下月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下发至销售部、物资保障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检验部、生产车间并上报有关领导,以便各部门了解合同投产安排。 第九条根据合同资源对急于交付未列入计划的工程项目,制定临时生产计划,合理调节车间进度,确保合同要求。 第十条每周早会,生产计划部将一周生产计划及合同进度情况作以总结,并提出需调度及协调问题,使各部门了解生产动态。 第四节监督与检查 第十一条生产计划人员要及时同设计、工艺及供应销售等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满足用户要求。 第十二条接受主管领导的监督检查,按需要调整进度计划,满足市场需要。 第十三条计划变更或调整要履行有关手续,相关人员要签字盖章备案。 第五节附则 第十四条本制度由生产计划部负责解释。

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企业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一、主生产计划 (一) 主生产计划的定义 主生产计划,即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简称MPS。主生产计划(MPS),是预先建立的一份计划,由主生产计划员负责维护,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 这里的最终产品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要出厂的完成品,它要具体到产品的品种、型号。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日、旬、月。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生产什么、什么时段应该产出,它是独立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把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使之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起到了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主生产计划必须考虑客户订单和预测、未完成订单、可用物料的数量、现有能力、管理方针和目标等等。因此,它是生产计划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主生产计划的作用 主生产计划对于企业顺利生产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每个阶段做好相关的计划,企业才能正常的运营和发展。 主生产计划是按时间分段方法,去计划企业将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主生产计划是一种先期生产计划,它给出了特定的项目或产品在每个计划周期的生产数量。这是个实际的详细制造计划。这个计划力图考虑各种可能的制造要求。 主生产计划是关于“将要生产什么”的一种描述,它根据客户合同和预测,把销售与运作规划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确定出厂产品,使之成为展开MRP与CRP(粗能力计划)运算的主要依据,它起着承上启下,从宏观计划向微观过渡的作用。 主生产计划是计划系统中的关键环节。一个有效的主生产计划是生产对客户需求的一种承诺,它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协调生产与市场,实现生产计划大纲中所表达的企业经营目标。主生产计划在计划管理中起“龙头”模块作用,它决定了后续的所有计划及制造行为的目标。在短期内作为物料需求计划、零件生产计划、订货优先级和短期能力需求计划的依据。在长期内作为估计本厂生产能力、仓储能力、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需求的依据。 (三)粗能力计划(RCCP) 主生产计划的可行性主要通过粗能力计划进行校验。粗能力计划是对关键工作重心的能

2019年炼油厂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20XX年炼油厂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 18年,装置在厂部、厂党委正确领导及各职能部室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借鉴镇海石化精细化管理经验,深入开展“环保达标,责任在我”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抓好岗位练兵和应急程序演练为核心内容的“三基”工作,认真落实突发情况下“五及时”原则,精心塑造环保品牌,全年各项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开展和落实,达到了预期目标,主要工作小结如下: 一、HSE管理 本年度,装置HSE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体系建设为基础和指导,围绕H2S 防治和雨水污染两大重点工作,突出抓好职工应急程序演练和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同时,开展以“防坠落,防跌伤”为重点的现场安全隐患整治,确保了安全生产。 1、H2S防治 由于炼油装置掺炼高硫原油比例不断增高,污水及污泥中含有大量H2S,由于污水装置多为密闭结构及H2S比重大,不易挥发的特点,目前,H2S防治已成为装置的第一安全隐患,不仅产生强烈的恶臭,而且直接影响到各个作业环节的人员的安全。为此,装置为落实厂部关于H2S防治的各项指示,集中精力做了以下工作: ①对H2S富集的预处理岗位进行了岗位搬迁。 ②在关键部位增设在线监测及报警系统,完善了安全警示标志。 ③为岗位人员配发了便携式H2S报警仪有防护装备。 ④对岗位人员进行全员H2S防治教育,完善巡检制度并反复多次组织应急状态下的反事故演练。 2、雨水污染防治 “吉化11.13”特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警钟,引起各级领导对此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为确保公司水体污染最后一道防线,装置采取以下措施。 ①完成了雨水池污染雨水返回装置处理的技术改造。从硬件上初步具备了处理污染雨水的条件。 ②增设了隔油围堰,配置了吸油机,撇油工具,收油桶。 ③编制了雨水池污染状况下的二级反事故应急程序并组织岗位人员多次演练。

生产计划编制步骤

生产计划编制步骤 生产计划,是对企业生产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和预测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计划方法、正确制定生产计划、库存计划、生产进度计划和计划工作程序、以及计划的实施与控制工作。 生产计划的编制程序一般分为如下步骤: 1、了解生产状况、掌握市场信息。 销售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基础,但不等于生产计划,还要根据企业生产能力、企业的资源及客户需求的情况做修正;而生产计划于生产计划也有影响,初步制订的销售计划也要根据企业的能力和资源做进一步修改。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都是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具体体现。 2、结合生产状况和外部市场条件,分析研究,提出初步生产计划指标。 生产计划是为生产处符合市场需要或顾客需求的产品,所确定的在什么时候生产,在哪个车间生产以及如何生产的总体计划。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销售计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包括品种、产量、质量水平和交货期等。 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将初步制定的生产计划指标与生产能力、劳动力、技术准备工作、物资供应和资金占用等企业内部条件进行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4、编制生产计划大纲,组织实施生产作业目标。 生产计划大纲的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的主要指导思想、生产计划指标、完成计划的难点及重点环节、采取的关键措施,以及生产计划表。 在编制生产计划的过程中,要使编制计划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①要多方收集资料,掌握企业生产现状,要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编制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②要搞好预测,主要是市场预测、外部主要生产条件预测,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准确掌握产品的市场供求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企业效益。 ③要进行综合平衡,通过综合平衡,确定计划指标。综合平衡要从需求与实际生产能力出发,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合理安排。 宏智瑞达企业生产管理咨询总结评论: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是调度工作的重点,调度要围绕计划所制定的目标来组织均衡稳定的生产,完成目标计划。生产计划统计与分析工作,属于生产的事后总结提高阶段。通过对计划的实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及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计划拟定提供改进依据。 生产计划管理是工厂管理内部运作的核心。一个优秀的工厂,其内部管理应该是围绕着生产计划来进行的。生产计划有月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不过随着MRP的使用,“主生产计划”成为控制工厂内部运做的核心了。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开始,当前,制造业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唯有提升管理,方能在大浪淘沙般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客户订单变更、插单、改单等情况时有发生,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无疑成为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生产计划的计划对象主要是把生产规划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以后的出厂产品,通称最终项目,所谓“最终项目”通常是独立需求件,对它的需求不依赖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而独立存在。但是由于计划范围和销售

生产计划部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部职责 1、负责编制集团公司年度、季度总计划及各子公司、各建设项目各阶段目标管理计划安排和重点控制环节的说明。 2、负责收受、索取、审查各子公司、各建设项目上报的各阶段目标管理计划安排和完成的实绩指标数据及说明。包括专业专项承包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及本集团公司内部的其他资源需求的单位按期上报的各项计划和满足程度的说明文件。 3、必须保证生产要素和技术控制组织与个子公司、各项目总体 计划实现有利,有利于合同关系的准确衔接并与集团总体计划实现相适应。 4、负责监督、指导各子公司、各项目的阶段性生产状况,包括质量、进度及其它目标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 5、对生产过程的流程、操作规程管理、成本管理、财产管理及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巡检或随机抽查,记录和汇总检查结果并提出处置意见或建议,及时上报、按上级审核结果和要求转达或公示。 6、负责对计划执行状况进行跟踪、识别、分析、鉴定,并进行数据统计,为绩效考核和提高效率及纠偏提供准确依据。 7、参与在生产组织、实施过程中对总体计划进行优化、调整,确保科学、缜密、专业、可行。 8、负责各类计划审核结果的申报和编制专项执行报告,负责月报汇总资料的编制、上报。

9、负责与各子公司、各项目的各专业生产管理人员机一线岗位 工作人员充分沟通,使合同、计划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实施与 集团公司制定的原则、范围及目标保持一致。 计划管理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计划管理工作的任务: 1、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提供依据,制定公司的长远规划,并通过工作内容和时间计划分解组织实施。 2、根据市场需要和公司能力,已签订的各项经济合同和拓展经营的潜力,编制公司的年度、季度计划,使公司各合同项目的管理和市场经营活动及各项工作在公司统一的计划下协调进行。 3、充分挖掘及合理利用公司的一切知本、信息、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明确各项计划技术经济指标,努力争取最佳的经济成果和管理提升。 第二条公司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应放在各种计划的编制、执行、检查和考核上。 第三条公司的计划管理根据“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各个职能部门,都分别是各种职责范围专业计划的归口部门。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与意义 保证客户的订单产品顺利完成生产,按时出货,达成公司对客户的承诺. 合理调动公司各项资源,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 生产计划编制中的常见问题 1.订单量不足或后续无订单可排生产; 2.有订单但物料供应不上; 3.订单量过大,人力,物力及设备等资源不足; 4.生产线之间的产品类型订单量分布不均匀,造成各拉别生产任务不平衡; 5.前工序(如装配)的产能低于后工序(如包装)产能(产能不平衡);前加工部门生 产计划及进度的影响; 6.本周排程未能100%执行,下周排程如何衔接; 7.排程发出后信息(订单量,交货期,物料用料及返料,工艺,人员等)异常变动, 造成排程修改频次过高; 8.订单变更频繁,紧急订单插入过多; 9.生产计划中出现重,错,漏的情况; 10.生产计划编制手法单一,不能视订单量的变化而变化; 11.排计划时不能综合考虑物料,工艺,设备,人员以及各部门间的衔接情况等; 12.计划与物料信息脱节; 13.生产计划与实际脱节,徒具形式; 14.验/出货计划与生产计划不同步; 15.生产中各种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人力需求分析与计算 ◆ A 依据订单量,标准产量(每个人每个小时的产量)计算所需总工时=订单数÷人均 标准产能; ◆DB:8888 TMO-52A-OS 数量;50K 标准产量:50PCS/人/H ◆需求总工时:50K÷50=1000H ◆ B 假定计划生产天数为10天,每天的工作时间:8H,则人员需求=总工时÷(每天工作 时间X计划生产天数)X(1+10%) ◆时间宽松率=1-工作时间目标百分比(假设为90%)=10% ◆人员需求=1000H÷(8HX10天)X(1+10%)=13.75 人 ◆将所有订单人力需求计算后汇总,如人数不够,则要求生产部提出人力需求申 请。如人数满足仍不能保证生产及时完成,则应考虑其他方法安排生产。

对策论_运筹学

习题解答 1. 已知矩阵博弈局中人I 的赢得矩阵如下,求最优纯策略及博弈值。 (1) ?? ??????? ???83 54 66756544 3494 (2) ????? ? ??? ???------------21221405126331222 210 解: (1) () 8 695 354 38354667565443494? ???????? ??? 所以),(13βα,V=5 (2) 2 - 3 2- 2 2 2562)2(1)2(214051263312)2(2)2(10----??? ?????????------------ 所以 ),(31βα,),(51βα,),(33βα,),(53βα,V=-2 2. 甲乙两国进行乒乓球团体赛,每国由三个人组成一个队参加比赛。甲国的人员根据不同的组合可组成4个队,乙国的人员可组成3个队,根据以往的比赛记 解: 6 282 8276128184)2(3715---??? ?????????------ 所以),(22βα,V=2 答: 双方应均派第2队出场 3. 对任意一个m 行n 列的实数矩阵A=(a ij ),试证有下式成立

ij m i n j ij n j m i a a ≤≤≤≤≤≤≤≤≤1111max min min max 证: ij m i n j ij n j m i ij m i ij n j m i ij ij n j a a a a j a a n j m i j i ≤≤≤≤≤≤≤≤≤≤≤≤≤≤≤≤≤∴≤?∴≤≤≤≤≤?11111111max min min max max min max ,min : 1,1,,有有 4. 某城区有A 、B 、C 三个居民小区,分别居住着40%,30%,30%的居民,有两个公司甲和乙都计划在区内建造超市,公司甲计划建两个,公司乙计划建一个,每个公司都知道,如果在某个小区内设有两个超市,那么这两个超市将平分该区的消费,如果在某个小区只有一个超市,则该超市将独揽这个小区的消费。如果在一个小区没有超市,则该小区的消费将平分给三个超市。每个公司都想使自己的营业额尽可能地多.试把这个问题表示成一个矩阵博弈,写出公司甲的赢得矩阵,井求两个公司的最优策略以及各占有多大的市场份额。 解: 甲公司的策略集为{(A,B), (A,C), (B,C)} 乙公司的策略集为{A,B,C} 甲的赢得矩阵为: 75 .075.07.06 .07.07 .0717.0717.06.075.07.0)7.0(7.075.0)7.0(),(),(),(?? ????????C B C A B A C B A 所以甲选(A,B)或(A,C),占70%份额。乙选A,占30%份额. 5. 一个病人的症状说明他可能患a ,b ,c 三种病中的一种,有两种药C ,D 可 解: 8.04.07.01.04 .08.01.07.06.0)4.0(5.0?????? 最优策略为),(21βα 答:应开C 药较为稳妥. 6.设矩阵博弈局中人I 的赢得为 A=?? ?? ? ?????--203233

运筹学案例分析一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运筹学案例分析报告 —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班级:1516122 组号:6 姓名、学号 (组长、分工):吴锴楠151612219、建立数学模型(组员、分工):张灿龙151612220、编写报告 (组员、分工):游泽锋151612222、编写lingo程序

一.案例描述 某炼油厂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 炼油厂输入两种原油(原油1和原油2)。原油先进入蒸馏装置,每桶原油经蒸馏后的产品份额见表1,其中轻、中、重石脑油的辛烷值分别为90、80和70。 表1 轻石脑油 中石 脑油 重石 脑油 轻油重油渣油 原油1 0.1 0.2 0.2 0.12 0.2 0.13 原油2 0.15 0.25 0.18 0.08 0.19 0.12 石脑油部分直接用于发动机油混合,部分输入重整装置,得辛烷值为115的重整汽油。1桶轻、中、重石脑油经重整后得到的重整汽油分别为0.6、0.52、0.45桶。 蒸馏得到的轻油和重油,一部分直接用于煤油和燃料油的混合,一部分经裂解装置得到裂解汽油和裂解油。裂解汽油的辛烷值为105。1桶轻油经裂解后得到0.28桶裂解汽油和0.68桶裂解油;1桶重油裂解后得到0.2桶裂解汽油和0.75

桶裂解油。其中裂解汽油用于发动机油混合,裂解油用于煤油和燃料油的混合。 渣油可直接用于煤油和燃料油的混合,或用于生产润滑油。1桶渣油经处理后可得0.5桶润滑油。 混合成的发动机油高档的辛烷值应不低于94,普通的辛烷值不低于84。混合物的辛烷值按混合前各油料辛烷值和所占比例线性加权计算。 规定煤油的气压不准超过1kg/cm2,而轻油、重油、裂解油和渣油的气压分别为1.0、0.6、1.5和0.05kg/cm2。而气压的计算按各混合成分的气压和比例线性加权计算。 燃料油中,轻油、重油、渣油和裂解油的比例应为10:3:1:4。 已知每天可供原油1为20000桶,原油2为30000桶。蒸馏装置能力每天最大为45000桶,重整装置每天最多重整10000桶石脑油,裂解装置能力每天最大为8000桶。润滑油每天产量应在500~1000桶之间,高档发动机油产量应不低于普通发动机油的40%。 又知最终产品的利润(元/桶)分别为:高档发动机油700,普通发动机油600,煤油400,燃料油350,润滑油150.试为该炼油厂制订一个使总盈利为最大的计划。 二.问题分析 首先,分析题目易得,题意要求我们求最大的总利润,结合题目中各种条件,我们确定采用线性规划这种方法来进行建模求解。该炼油厂的最终生产产品是普通汽油、特级汽油、飞机燃料、燃料油、润滑油这5种成品油,用的最初原料是原油c1和原油c2,中间产品有重整汽油、裂化油、裂化汽油等。由于各种成品油利润不同,所以这5种产品各生产数量,相互间的生产比例都会影响到总利润。现在,本题的目标是求出这5种成品油各生产多少时获得总利润最大。为了求出5种成品油各生产多少时获得总利润最大,总的求解思路如下:第一,求出总利润与5种成品油各生产数量的函数关系; 第二,找出生产这5种成品油所需原材料,以及各原材料在生产时的使用比例; 第三,由于炼油厂的生产实际能力有限,以及市场需求的原因,该炼油厂的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77398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8-01-12 发布部门:总裁办版本:PS-01-2014A 1 目的 为保证订单的评审过程流程环节缩短、沟通有效、效率提高;确保生产有序和高效运转,满足客户要求。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计划运作。 3 职责 3.1公司高层:负责审核、批准年度生产计划、产能需求计划。 3.2营销中心:负责录入订单;提供年度销售计划、每月提供销售T+3滚动预测;提供订单资料信息;协调处理订单异常事项。 3.3生产中心生管部:负责编制生产中心年度/月度生产计划、资源需求计划;组织订单评审;编制生产作业计划;协调处理生产异常事项;做好报表的统计与分析。 3.4生产中心事业部/公司:按照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和落实;产能需求计划的实施;协调解决生产异常问题。 3.5质量管理部:负责品质的归口管理,质量争议的仲裁。 4 过程及要求 4.1生产计划

4.1.1销售预测 a)营销中心每年11月份提供确定的《年度销售计划》给生产中心生管部; b)营销中心每月20日前提供确定的《销售T+3滚动预测》给生产中心生管部。 4.1.2生产计划及产能需求计划 a)生管部在收到《年度销售计划》后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和《年度产能需求计划》,经各事业部审核后报公司高层进行审批; b)生管部根据订单接单及收到《销售T+3滚动预测》后编制《月度生产计划》和《月度产能需求计划》,经各事业部审核后实施并跟进产能需求计划的落实; e)备产计划,业务方面根据市场情况可提出备产需求,经营销中心领导和生产中心领导批准后,生管部向事业部下达备产生产计划。 4.2订单评审 a)业务员在接到客户订单产品的需求后,传递到生管部,生管部根据事业部提供的产能进行订单评审,从原材料采购、半成品到位周期、表面处理、装配、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进行预排期,确定后1天内回复业务员生产完成交期; b)订单变更的评审,涉及订单的变更业务员在OA中填写《订单修改单》,提交后交给各相关评审部门评审,评审完成后由业务员下发备案; c)订单评审通过后,业务员在全顺系统中按照要求描述清楚输入订单,生管部计划员在供应链平台中查找订单并确认,订单确认通过后系统直接导入ERP中,要求订单评审通过后2天内导入ERP系统。 4.3订单生成

生产计划编排原则

生产计划编排原则 1、紧急度原则:根据交货期的要求和产品的加工时间的长短决定产品的紧急程度,越紧急的排在前面; 2、饱满性原则:根据工作中心的工作时间,只要有产品可生产,当天的工作量要尽量饱满; 3、设备的多用途可能原则:系统考虑设备的多用途可能。但是当同一台设备有两个或多个工作中心使用时,设备的使用时间应该交错开,不能有冲突; 4、有限资源原则:编排以设备的产能和工作中心的工作时间为资源限制条件; 5、设备数量分配限制性原则:同一款产品(部件)在同一工序生产时所可以使用的设备数量应该加以限制,并以设定的数量为限制进行计划编排; 6、“准备时间”划分原则:同一款产品在同一台设备上同一天内连续生产时,只有第一个WO 需要“准备时间”,其余不需要该时间;但是如果中间有停产时间,则重新开始生产时仍然需要SETUP时间;虽然同一款产品在同一台设备上是连续生产,但是如果生产时间跨越了同一天,则第二天的生产时第一个WO仍然需要SETUP时间; 7、“处理时间”划分原则:在连续生产状态下产品对关键设备(瓶颈设备)占用的时间作为产品需要的处理时间; 8、“等待时间”划分原则:“准备时间”、“处理时间”系统设定为需要占用生产资源,而“等待时间”系统设定为不需要占用生产资源。因此,只要一个WO在某一工序完成了“处理时间”,则不管该工序是否还在上班,只要再经过规定的“等待时间”,该WO就被系统判定为可以交货给下一个工序(当然,如果下一个工序不在上班时间,则只能在第二天上班后才能实际交送该WO); 9、周期式生产和非周期式生产的划分原则:通过具体实际例说明:如钻孔,如果一个6钻头的钻机,一次可以钻30PNL的产品,需要时间30分钟,这个30分钟就是生产的周期时间,钻孔作业则是属于周期式生产,而且无论你一次钻30PNL还是1个PNL,都需要固定的时间30分钟;同钻孔作业特点类似的生产作业应作为周期式生产,否则作为非周期式生; 10、工序生产负荷横向平衡原则:考虑各工序生产压力的横向平衡,即尽量使所有工序的生产都相对饱满,不能有的过于饱满,有的则严重不足;因此在编排生产时,当同一个工序存在有两个后工序时,如果一个后工序的产品积压比另外一个高出达到特定的工作量(由用户具体设定)时,应优先生产后一个后工序所需要的产品; 11、优先级原则: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系统优先编排优先级高的WO; 12、工序可重复经过原则:系统允许在同一产品部件的生产流程中两次或多次经过同一个工序,编排的生产计划中会清楚的加以标示是在第几个步骤经过的该工序以及对该步骤的作业编排;

炼油厂工作小结暨明年计划

炼油厂工作总结暨明年工作计划 炼油厂工作总结暨明年工作计划 炼油厂06年工作总结暨07年工作计划06年,装置在厂部、厂党委正确领导及各职能部室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借鉴镇海石化精细化管理经验,深入开展“环保达标,责任在我”主题教育活动,突出抓好岗位练兵和应急程序演练为核心内容的“三基”工作,认真落实突发情况下“五及时”原则,精心塑造环保品牌,全年各项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好的开展和落实,达到了预期目标,主要工作小结如下: 一、HSE管理本年度,装置HSE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以体系建设为基础和指导,围绕H2S防治和雨水污染两大重点工作,突出抓好职工应急程序演练和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同时,开展以“防坠落,防跌伤”为重点的现场安全隐患整治,确保了安全生产。 1、H2S防治由于炼油装置掺炼高硫原油比例不断增高,污水及污泥中含有大量H2S,由于污水装置多为密闭结构及H2S比重大,不易挥发的特点,目前,H2S防治已成为装置的第一安全隐患,不仅产生强烈的恶臭,而且直接影响到各个作业环节的人员的安全。为此,装置为落实厂部关于H2S防治的各项指示,集中精力做了以下工作: ①对H2S富集的预处理岗位进行了岗位搬迁。 ②在关键部位增设在线监测及报警系统,完善了安全警示标志。 ③为岗位人员配发了便携式H2S报警仪有防护装备。 ④对岗位人员进行全员H2S防治教育,完善巡检制度并反复多次组织应急状态下的反事故演练。 2、雨水污染防治“吉化

11.13”特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警钟,引起各级领导对此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为确保公司水体污染最后一道防线,装置采取以下措施。 ①完成了雨水池污染雨水返回装置处理的技术改造。从硬件上初步具备了处理污染雨水的条件。 ②增设了隔油围堰,配置了吸油机,撇油工具,收油桶。 ③编制了雨水池污染状况下的二级反事故应急程序并组织岗位人员多次演练。 ④强化了雨水池工艺指标的监控及考核,加强了岗位的管理。 3、H2S体系建设 ①完成了装置三大要害部位的警示标志及管理程序编制 ②完善了现场紧急疏散标志、污污分流标识,风向标识等安全警标及标志。 ③对装置平台、栏杆、扶梯、管廊进行全方位排查并进行加固防腐,消除安全隐患。 ④以HSE体系内、外审为契机,完善HSE体系相关文稿的编制及学习。 4、加强职工HSE基本功训练今年装置把提高班组HSE学习质量作突出重点来抓,装置主管理领导直接参与组织班组HSE学习,从以往在会议室集中理论学习为主,逐渐改变在现场开展活动为主,紧密结合安全生产主题,强化应急程序演练,改动口为动手,全面提高职工HSE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每月坚持一轮全员HSE知识考问并纳入绩效考核,通过以上活动,提高了职工参与班组HSE活动的热情,收到了良好效果。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2016)

为使公司的生产计划安排合理,生产目标顺利达成,特制定本制度。 2.0、适用范围: 计划部根据销售订单安排生产计划及设定生产目标时适用本制度(整个公司)。 3.0、职责: 3.1、商务部接受客户订单,并审核及组织评审,以及协调订单变更的事宜; 3.2、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落实、生产进度控制、督导和执行生产计划管理; 3.3、采购部负责生产物料的采购及物料交期进度的控制; 3.4、仓库负责物料存储,提供收货报表及仓储数据; 3.5、开发部提供审核过的准确的产品明细、相关的图纸、加工模具、工艺流程以及保障生产流程条件的正确性; 3.6、车间负责本车间领用材料、生产指令安排、进度控制及品质保证; 3.7、计划部负责生产计划编制、下达及本制度编制、确认; 3.8、质量部负责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3.9、厂长负责本制度审核; 3.10、总经理负责本制度批准执行。 4.0、作业流程: 4.1、接收订单:商务部按《业务接单排产作业流程》规定,暂时接受客户订单,填写(销售订单),交给计划部进行交期评审。商务部每月月底整理销售预测计划交给计划部做生产排程依据。 4.2、生产预测排程作业: 4.2.1、接受销售订单或销售预测计划进行统筹,结合公司产能负荷、物料存货等因素作为生产计划编排依据,模拟安排生产主计划。 4.3、生产负荷评估: 4.3.1、生产能力评估:每季度各车间主任根据人员配置、设备配置、工装夹具、新产品、淡旺季等进行提供《车间产能分析表》,经部门经理审核,厂长审批后,一式四联:一联存根、二联部门经理、三联计划部、四联厂长; 4.3.2、计划部经理依据销售提供的(销售订单)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员根据《车间产能分析表》上所显示的生产能力,组织进行生产能力负荷评估; 4.3.3、如评估确认生产能力与交期无冲突,则计划员与采购人员确认物料是否可以满足生产。如不能满足,计划员填写(物料需求计划表)通知采购人员,具体参照《物料需求分析及请购作业流程》; 4.3.4、采购人员根据(物料需求计划表)询问有关供应商是否能满足交期,将供应商回复的结果反馈至计划部经理或者计划员; 4.3.5、计划部经理收到(销售订单)后,如生产工艺流程、产能负荷表、请购到料前置时间及(销售订单)的交期、交量等等要求可以满足,则编制(生产计划表);如不能够满足要求,则与商务部进行沟通。 4.4、产销协调实施规定: 4.4.1、生产部依据各车间设备、人力等状况作车间产能分析,具体参照(车间产能分析表); 4.4.2、每周六09:00由计划部经理组织召开产销协调会。展开报告或讨论的内容有交期、完成日期、品质状况、工艺要求、生产能力状况等。并现场就生产计划与商务部的订单进行协商,以利于双方确定合

运筹学课程设计——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运筹学课程设计2013/11/23

炼油厂生产计划安排 2010062037 张靖2010062036 张磊2010062035 刘宏 1 问题的提出 炼油厂输入两种(原油1和原油2).原油先进入蒸馏装置, 每桶原油经蒸馏后的产品份额见表1-29, 其中轻、中、重的分别为90、80和70. 石脑油部分直接用于发动机油混合, 部分输入重整装置, 得辛烷值为115的重整汽油.1桶轻、中、重石脑油经重整后得到的重整汽油分别为0.6、0.52、0.45桶. 蒸馏得到的和 , 一部分直接用于燃料油和燃料油的混合, 一部分经裂解装置得到和裂解油.裂解汽油的辛烷值为105.1桶轻油经裂解后得到0.28桶裂解汽油和0.68桶裂解油;1桶重油裂解后得到0.2桶裂解汽油和0.75桶裂解油.其中裂解汽油用于发动机油混合, 裂解油用于燃料油和燃料油的混合. 渣油可直接用于燃料油和燃料油的混合, 或用于生产润滑油.1桶渣油经处理后可得0.5桶润滑油. 混合成的发动机油高档的辛烷值应不低于94, 普通的辛烷值不低于84.混合物的辛烷值按混合前各油料辛烷值和所占比例线性加权计算. 规定燃料油的气压不准超过1kg/cm2, 而轻油、重油、裂解油和渣油的气压分别为1.0、0.6、1.5和0.05kg/cm2.而气压的计算按各混合成分的气压和比例线性加权计算. 燃料油中, 轻油、重油、裂解油和渣油的比例应为10:3:4:1. 已知每天可供原油1为20000桶, 原油2为30000桶.蒸馏装置能力每天最大为45000桶, 重整装置每天最多重整10000桶石脑油, 裂解装置能力每天最大为8000桶.润滑油每天产量应在500至1000桶之间, 高档发动机油产量应不低于普通发动机油的40%. 又知最终产品的利润(元/桶)分别为:高档发动机油700, 普通发动机油600, 燃料油400, 燃料油350, 润滑油150.试为该炼油厂制订一个使总盈利为最大的计划. 2 建立模型

如何制定生产计划

如何制定生产计划 一,制定生产计划的原则 1.最少项目原则:用最少的项目数进行生产计划的安排。如果生产计划中的项目数过多,就会使预测和管理都变得困难。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选取产品结构不同的级,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在产品结构这一级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产品(或)部件选型的数目最少,以改进管理评审与控制。 2.独立具体原则:要列出实际的、具体的可构造项目,而不是一些项目组或计划清单项目。这些产品可分解成可识别的零件或组件。生产计划应该列出实际的要采购或制造的项目,而不是计划清单项目。 3.关键项目原则:列出对生产能力、财务指标或关键材料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生产能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是指那些对生产和装配过程起重大影响的项目。如一些大批量项目,造成生产能力的瓶颈环节的项目或通过关键工作中心的项目。对财务指标而言,指的是与公司的利润效益最为关键的项目。如制造费用高,含有贵重部件,昂贵原材料,高费用的生产工艺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件项目。也包括那些作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的,相对不贵的项目。而对于关键材料而言,是指那些提前期很长或供应厂商有限的项目。 4.全面代表原则:计划的项目应尽可能全面代表企业的生产产品。反映关于制造设施,特别是瓶颈资源或关键工作中心尽可能多的信息。 5.适当裕量原则:留有适当余地,并考虑预防性维修设备的时间。可把预防性维修作为一个项目安排在生产计划中,也可以按预防性维修的时间,减少工作中心的能力。

6.适当稳定原则: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生产计划制订后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那种只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改动的做法,将会引起系统原有合理的正常的优先级计划的破坏,削弱系统的计划能力。 二.生产计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流程 生产计划的实质是保证销售规划和生产规划对规定的需求(需求什么,需求多少和什么时候需求)与所使用的资源取得一致。生产计划考虑了经营规划和销售规划,使生产规划同它们相协调。它着眼于销售什么和能够制造什么,这就能为车间制定一个合适的生产进度计划,并且以粗能力数据调整这个计划,直到负荷平衡。 生产计划编制过程包括:编制生产计划项目的初步计划;进行粗能力平衡;评价生产计划这三个方面。涉及的工作包括收集需求信息、编制主生产计划、编制粗能力计划、评估主生产计划、下达主生产计划等。制订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思路,可表述为以下程序: 1、根据生产规划和计划清单确定对每个最终项目的生产预测。它反映某产品类的生产规划总生产量中预期分配到该产品的部份,可用于指导生产计划的编制,使得生产计划员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能遵循生产规划的目标。 2、根据生产预测、已收到的客户订单、配件预测以及该最终项目的需求数量,计算毛需求量。需求的信息来源主要为:当前库存、期望的安全库存、已存在的客户订单、其他实际需求、预测其他各项综合需求等。某个时段的毛需求量即为本时段的客户订单合同以及预测之关系和。“关系和”指的是如何把预测值和实际订单值组合取舍得出的需求。这时,生产计划的毛需求量已不再是预测信息,而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生产信息了。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生产计划是保证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中心环节。为了科学、合理组织生产,保证公司合同及时交付,均衡调节生产进度,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节分工与授权 第二条(一)生产计划的编制必须保证公司销售合同、新产品试制任务的完成。 (二)制定先进合理的“期量标准”,严格按生产周期组织生产,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确保生产均衡进行。 (三)生产计划的编制需有可靠的物资保障和技术组织措施保证,技术研发部及物资保障部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提供技术支持和组织物资采购。 (四)各车间作业计划要经过综合平衡、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各生产车间的加工能力。 第三节实施与执行 (一)生产计划编制的依据 第三条编制生产计划必须掌握可靠的依据并正确运用,以提高生产计划的编制质量。具体提供资料:产品订货合同和技术协议、新产品试制计划、设备大修计划、关键材料配套情况、产品工时定额。 第四条“期量标准”也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期量标

准”应根据公司生产体制和工艺调整因素及时进行修订。 (二)生产计划工作的任务 第五条根据公司年、月生产计划指标,把公司月份任务按日历进度计划要求,具体地、合理地分配到车间,使之相互配合、衔接,保证全面落实,按期、按质、按量全面均衡地完成。 第六条根据已确定的任务量进行劳动力和设备能力、作业面积的平衡,充分发挥生产能力,缩短生产周期,压缩生产资金占用,提高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第七条按生产计划量规模控制半成品库存,减少在制品和外协的资金占用。 (三)生产计划的程序 第八条每月十日前下达下月生产计划,并将生产计划下发至销售部、物资保障部、技术研发部、质量检验部、生产车间并上报有关领导,以便各部门了解合同投产安排。 第九条根据合同资源对急于交付未列入计划的工程项目,制定临时生产计划,合理调节车间进度,确保合同要求。 第十条每周早会,生产计划部将一周生产计划及合同进度情况 作以总结,并提出需调度及协调问题,使各部门了解生产动态。 第四节监督与检查 第十一条生产计划人员要及时同设计、工艺及供应销售等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满足用户要求。 第十二条接受主管领导的监督检查,按需要调整进度计划,满足市场需要。

生产计划的制定原则

生产计划的制定原则 生产计划是根据销售计划和利润计划编制的,规定了企业在计划期内根据企业的能力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要求以及投入产出日期等计划安排。生产计划既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产系统的产能配置、物料管理起到统领作用,对于发挥生产能力、组织均衡生产、满足市场需要、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应遵循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1. 最少项目原则:用最少的项目数进行主生产计划的安排。如果MPS中的项目数过多,就会使预测和管理都变得困难。因此,要根据企业制造环境,选取合适的产品结构,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 2. 独立具体原则:列出实际的、具体的生产项目,而不是一些项目组或计划清单项目。这些产品可分解成可识别的零件或组件。 3.关键项目原则:列出对生产能力、财务指标或关键材料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对生产能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是指那些对生产和装配过程起重大影响的项目。如一些大批量项目,造成生产能力的瓶颈环节的项目或通过关键工作中心的项目。对财务指标而言,指的是与公司的利润效益最为关键的项目。如制造费用高,含有贵重部件,昂贵原材料,高费用的生产工艺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件项目。也包括那些作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的,相对不贵的项目。而对于关键材料而言,是指那些提前期很长或供应厂商有限的项目。

4.全面代表原则:计划的项目应尽可能全面代表企业的生产产品。MPS应覆盖被该MPS驱动的MRP程序中尽可能多数组件,反映关于制造设施,特别是瓶颈资源或关键工作中心尽可能多的信息。 5.适当裕量原则: 留有适当余地,并考虑预防性维修设备的时间。可把预防性维修作为一个项目安排在MPS中,也可以按预防性维修的时间,减少工作中心的能力。 6.适当稳定原则: 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主生产计划制订后在有效的期限内应保持适当稳定,那种只按照主观愿望随意改动的做法,将会引起系统原有合理的正常的优先级计划的破坏,削弱系统的计划能力。(重庆诚文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