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中的童话意象

顾城诗中的童话意象
顾城诗中的童话意象

顾城诗歌中的“童话意象”

毕节学院中文系08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黄海

学号:11110801004

内容提要: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童话般的诗作中洋溢着他纯净的童心。他总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乌托邦式的童话国度中,希望那里有彩云、有湖泊、有一片纯静的天空,能够容纳沾满尘埃的心灵。顾城的诗歌创作体现这样的一个审美特征:诗人由于种种原因从成年人的现实生活中逃离了出来,躲进自己儿童时代的亲历和体验中,又借用儿童的眼睛和心态来直觉地把握成年人的生活,感悟现实的世界。这样就使诗歌的意象染上孩子的稚气与纯真,却又暗藏着诗人思想成熟而深邃的美,构成顾城那奇特的梦幻般的诗歌童话意境。关键词:

童话诗人创作阶段童话世界孩子视角

正文: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他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顾城的诗致力于营造自己的童话世

界,他总是以一个任性孩子的固执来憧憬美,去构造一座诗的童话花园,并以此表达对人类的精神困境的终极关怀,希望每一时刻都像彩色蜡笔一样美丽,用诗来弥合世界的一切不公平,不和谐,不圆满。顾城成为“童话诗人”,他的心理机制对他的创作追求与诗歌美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天赐予他一颗充满灵气,朴素活跃的童心,而且在顾城童年时代他就因十年动乱就被放逐到农村,与白云、沙滩、野花为伴,这使他得以逃避和掠过现实这一令人惊恐的世界。早在文革初期,顾城就已经“越来越想躲开人,躲开眼睛,躲开喧嚣,激越的声音,只想去那没有人只有天籁的世界。”他曾固执地说:“我是在一片碱滩上长大的孩子。”“我是个放猪的小孩,没受过教育”他忘情于无忧无虑的童年和自在的自然,并使记忆固执地停留在那个时代。由于他一直有意无意地游离于人群、游离于社会,他的心理层次中具有主观性、幻想性的下层仍然没有被现实层所压迫,从而导致上下两层的混成。在王国里,他永远是一位拥有不衰童心的“王子”。就是凭着这不衰的童心,他的成功早已据有先天的优势了。

走进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不难发现,“孩子”的愿望遥远地处立在灰暗现实和苦难人生的对岸。童话的纯净、美好和梦幻般的理想主义色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那个“世外桃源”。事实上,顾城诗歌的童话世界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一样,都是诗人避世愿望的艺术伪装。顾城创造诗歌童话的实质与陶渊明创建“世外桃源”的实质很相似。根椐王安忆回忆,“顾城从小时候就想要一块地,然后在上面耕作”。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顾城自己去种菜了。“他每天扛着锄头去开荒,锄子扎进泥土又翻起泥土的一瞬间,他喜不自禁。”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精神不能存放在现实的“田园”中。于是,像陶渊明那样,在逃离现实后,诗人必须在诗歌中开辟一片存放本我的“田园”。顾城诗歌中的童话世界就是诗人独出心裁开辟出来的种植自我精神的“田园”。

顾城诗歌创作可分为四个阶段:“自然的我”(1969~1974)、“文化的我”(1977~1982)、“反文化的我”(1982~1986)、“无我”(1986~1992)。“自然的我”时期是诗人的外部生活最黑暗的时期。父亲受红卫兵冲击,一家人随父亲关进牛棚接受改造。诗人童年、少年的人生经历中分布着太多的心理阴影,形成顾城少年时期的忧郁情结。但从小就接受诗歌熏陶的温暖湿润的家庭文化环境,开启了顾城的灵性,让他不仅学会用“孩子”那双“黑色的眼睛”来感知世界,还学会了用自己的心灵去和世界对话。而当时的社会粗暴地拒绝与他对话。世界中只有大自然才像母亲一样,可以平静、平等地倾听他的心声。这个时期,顾城的诗歌大都是写大自然的。诗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表达了诗人追求回归自然的热切愿望。《我赞美世界》这首诗就表达了诗人这一愿望和追求。诗人用蜜蜂的歌,蝴蝶的舞,和花朵的诗来赞美世界。又把月亮当作一枚卵石,把星群当作散落在黑夜里的细小的金沙收藏在自己的诗里。还把全天下的海洋、高山、平原、江河,把七大洲的早晨、傍晚、日出、月落,从生活中,睡梦中,投入思想的熔岩,“凝成我黎明一样灿烂的——诗歌”。在《生命幻想曲》里,诗人表示:即使“时间的马/累倒了/黄尾的太平鸟/在我的车中做窝”,“我仍然要徒步走遍世界——沙漠、森林的偏僻的角落。”诗人认为:“我把我的足迹/像图章印遍大地/世界也就溶进了/我的生命”。

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

然中流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北岛呐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让“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顾城用未涉世的孩童的眼和心灵感受着成人世界,构建着自己的童话家园。在国外接受采访时,他曾专门对“童话”作过解释,他特别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儿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诗中住着“不会流泪的眼睛”,“天空和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它们拥有“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的时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黑夜”对现实状况的一种象征。“黑”是一种反面的力量,是诗人灵魂压力的来源。“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这是社会、现实对我的异化,使我的眼睛也变黑了。而“我”又被夹在“黑夜”与“黑眼睛”两个意象的中间,“我”受困受伤害的状况是可以想象出来的。但诗人却表态,“不用说了,我不会屈服”。这已经体现出人与环境的不可调和的悲剧,但更具有悲剧意味的是,“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黑夜”本来就没有光明,诗人却偏要固执地在“黑夜”里寻找光明。这就陷入了自身逻辑性的背反。悲剧的美就在这里诞生。诗人笔下的“光明”可以是现实的光明,也可以是诗人理想中的光明。当在现实中找不到光明时,诗人就自然而然地站在现实生活的遥远的对岸,以自己的梦幻为材料,编织理想的光明。这就是诗人为什么在“没有领到蜡笔/ “没有得到一个彩色的时刻”的时代里会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的心理动机。“黑夜”的现实对顾城心灵的过度挤压,迫使诗人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逃离现实,“出世”的民族无意识在冥冥中不断呼唤诗人的灵魂回归自然。外部势力的逼迫和内心的无意识愿望的痛苦呼唤,共同把诗人推向现实生活的苦难边缘。生命的悲剧意识,促使诗人沿着陶渊明式那种“田园”式的民族集体无意识走进自然,走进梦幻,走进超验的感觉,并用自然、梦幻和超验感觉中的意象,在现实生活的中编织一个纯净的诗歌童话,创造了属于诗人自己的一个精神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江晓敏.顾城.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2江晓敏.新诗评论.中国文学出版社.

3江晓敏.生如蚁美如神.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高中语文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导学案(教师版)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及其特有的内涵。 2、学会从把握意象入手来把握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的主旨。 3、养成注意积累的好习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一、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二、掌握“意象”这把钥匙,打开诗歌世界的大门,能够自主阅读、感悟、探索。 【高考试题】 09年浙江省1B高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5个意象中选取了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 【意象概念】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带有主观情感的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积累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送别诗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茂盛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雪大貌)”。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芳草、春草。在古诗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怀念。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孤鸿、断鸿)。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长久寄居他乡)伤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 1

顾城诗歌赏析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顾城,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早期的诗歌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后期隐居激流岛,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杀死妻子谢烨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主要作品集有《黑眼睛》《英儿》《灵台独语》等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诗人是天生的忧郁者,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他们有着比常人更为细腻的感觉,更灵敏的触觉。快乐更纯粹,忧伤也更直接。对待生活更热情,也更偏执。他们的世界,自成一个王国。于是在顾城的笔触里,我们读到一个明亮宽广的世界,也读到一片永远来不及长出草的牧场;读到一个孩子的任性和张狂,也读到他面对现实的忧伤和迷茫;读到坚持,读到慌张;读到梦想,读到绝望;读到天黑,读到天亮。最终,他用他行云流水般的疯言疯语,用一个孩子般的固执天真,紧握住手中的力量,直面绝望,坚持希望。 接下来我们欣赏几首顾城的小诗。 【赏析】《小花的信念》 有很多人喜欢顾城这位诗人,喜欢他在《一代人》当中,写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他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总喜欢仰着头看树,低着头看花,蹲着身子看蚂蚁。这首诗也许就是他一个人走山路的时候,看到一片黄色的小花,写下来的吧!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一读这首诗,找找诗带给你的与众不同的感觉。(学生齐读) 你有什么感觉?你一时说不上来,是吧?我也和你一样。一开始读,我们就被带入了一条“山石组成的路”,我们边读,边驻足,因为文字组成的诗句总让我们要停一停,要想一想,例如想:“小花遇到石头怎样的冷遇呢?”“石头真的会发芽吗?”“令它发芽的力量是什么?” 读这首诗,让我们学会了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很奇怪,在脑海里是接连不断席卷而来的,当你读完整首诗,我们又会继续思考下去:小花的信念究竟是什么?是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吗?小花,它像我们身边的哪些人呢?……这样的思考,就使得读诗有价值了,也使得你有长进了。你还可以模仿着写写《小草的信念》《小树的信念》《小雨的信念》,同样在写的时候,要学着边写边思考哦。 这首诗不长,仅仅只有9句,但是却通过石头的变化巧妙地写出了小花的信念: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真诚地期待真诚,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谢谢那片长在山石上的小花,带给了我们这么多可贵的思考! 【赏析】《星月的来由》是顾城12岁时写的诗。星星和月亮是我们太常见的事物了,我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它们从哪儿来的?我们已经忽略。但诗人以它永远好奇而敏感的心去感受世界,体悟生活,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顾城的这首儿童诗,用清澈透明、亲近自然的语句,表达他奇异的想象,给我们一个神奇而纯粹的世界,因此,读来让人感到纯净、透明,充满孩子的童趣与好奇。现在,我们的世界,我们孩子的世界,还有这么美丽吗? 【赏析】《调》表达作者对于自由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土块》对新生活的期待。 在诗里,我们看到了自然界的一切,太阳、月亮、星光、树林、花草……都充满着和谐的美。我们也明白了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相信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顾城经典语录大全

顾城经典语录大全 1、山影里出现远古的武士挽着骏马路在周围消失他变成了浮雕变成纷纭的故事今天像恶魔明天又是天使——顾城《山影》 2、吹号/为了使母亲痛哭/为了使孩子骄傲——顾城《古代战争》 3、上帝说:“地球是一个苹果”,太阳说:“我会把它晒干”。于是,海枯了,绿野化为了飞尘——顾城 4、一个人,生活可以变得好,也可以变得坏;可以活得久,也可以活得不久;可以做一个艺术家,也可以锯木头,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不能面目全非,他不能变成一个鬼,他不能说鬼话、说谎言,他不能在醒来的时候看见自己觉得不堪入目。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顾城 5、路也许很窄但总是会有路也许很长但总会到头马不是好马那就能走就走马不听指挥那就随处停留——顾城 6、鸟都不知该往哪飞好了你的笑更像一些会飘的白云——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7、活得钝了也有危险像小杯子一样忽一日周围都是石头—

—顾城《结果》 8、《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顾城《顾城诗集》 9、呵,南方这是你的童年也是我的梦幻——顾城《水乡》 10、平常人是一个钟,哑了,灵魂荡起来的时候,生命就响了,都是回声,传到很远的地方去。——顾城《英儿》 11、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顾城《杨树》 12、我想,到空旷的海上只要说,爱你鱼群就会跟着我游向陆地。——顾城《分别的海》 13、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顾城 14、你在阳光里,我也在阳光里。——顾城 15、爱情的美好总是引人无限遐想,如云一样,而云成其为云,

浅论顾城诗歌艺术特点

浅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顾城的诗, 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 代人 , 短短的两行诗句, 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 人独特的想象, 呈现在我们面 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 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 人们总能找到一种 与众不同的感觉。 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便是意象的呈现。而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 法: 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 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 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 诗 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 也无所指, 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 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 早期象征主 义大师马拉美反复强调( 2)诗只能暗示, 如直呼其名, 诗的享受便减去四分这三。是的, 诗的魅力不体现 在直观和如实地描绘, 也不是在证明什么, 它总是在暗示什么, 象征性的加以启迪也是现代诗的一个重要 特点。象征手法与古典诗歌由此至彼, 言此意它的比兴手法极其相 近, 从根本上说, 象征也是一种比 兴, 或者比兴是象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比是求诗的形象化, 兴是求诗的言外之意, 所不同的是象征手法经常 巧妙地隐去被比事物, 诗歌主题也就呈现了多义性。例如开头出现的小诗一代人 , 它是由黑夜 , 我 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 它们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 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又都超越了这 些词汇固有的客观意义, 加上题目的指示, 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 即黑夜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 的阴影, 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 双是渴望光明的眼睛, 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由此我们 能够看出, 诗歌象征的审美特性, 实际上就是意象的一种内在的美学特性。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分类及作用 一、概念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意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二、常见的诗歌意象分类题型 1、诗中有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分析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意象?有什么作用? 3、诗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第一句写景,写了什么意象?请简要分析。 三、常见意象分类 类别意 象 原因例句情感 羁旅怀乡诗猿 猴 猿猴:猿猴的啼叫声哀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 甫《登高》 表达 忧 愁、 悲 伤、 思乡 的感 情。子 规 子规:即指杜鹃鸟,杜鹃啼血的典故。 "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 难》。 斜 阳 斜阳:日落感伤。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黄庚 《暮春》 流 水 流水:一去不复返。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帘外 雨潺潺》 梧 桐 梧桐:落叶悲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 清照《声声慢》 月 亮 月亮:月圆时节人们易联想到团圆,思 念家乡和亲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鸿 雁 鸿雁:信使。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 送别怀人诗杨柳杨柳:“柳”谐音“留”,留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故园情。依依不舍,别后思恋 的情感。 长亭长亭:送别的常用地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

酒酒:离别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类别意象原因例句情感边塞征战诗长城长城:最长的防御城墙。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厌恶战争、保家卫国、向往和平的情感。楼兰楼兰:古代的少数名族居住的地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羌笛羌笛:军旅中的乐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以李白为例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到处是产生诗歌的理想土壤。放眼望去,每座山每处水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篇篇精美的诗章。放眼望去,慢慢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说起汨罗江,谁都会想到五月端阳,诵读屈原的《离骚》、《橘颂》等;说起古浔阳,谁都会想到枫叶芦花,看到琵琶声中白居易湿透的青衫;说起黄河,谁都会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万里黄河绕黑山……忆秦汉,说唐宋,游长城,渡乡关,饮美酒,唱幽情,抒抱负,谁都会看到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歌,“靖康耻,犹未雪”时的岳飞冲起的帽冠,水调歌头苏东坡多情的婵娟,王维渭城客游时青青的柳……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载体,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形成了一种大美诗体。其意境之深邃,思想之丰富,情感之深切,操守之坚贞,品格之高雅,普及之广泛,流传之久远,影响之巨大,是世界许多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歌所难以比拟的。下面我以诗仙——李白为例,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之所在。 一、美在感染力和说服力上。有人概括说诗美在形象上。诗是情感的象征性图画,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形象的可感性。通过物象的塑造,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再心灵上达到共鸣。《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心雕龙》中也有“神与象通、神与物游”的主张。我国古代诗人善用形象思维者,三李也。这三李即为李白、李商隐、李贺。其中李白的形象塑造更是出神入化,例如:“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郢门秋怀》)运用不同空间的山衔落日、江汉晚天烘托秋景,又把洞庭湖上的游客与南飞的大雁映衬对照,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漂泊的孤苦情怀。犹如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唱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蜀巴。”子规鸟又名杜鹃,而映山红因杜鹃啼叫时开放而名杜鹃花,诗人巧妙的将不同性质的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两地相思,委婉动人,给人以尺幅千里之感,意蕴深远。 二、美在情感上。黑格尔说过“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自在自为地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力量……”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缺少情感因素,而诗词的情感因素,比起其他体裁来说,显得更集中,更浓郁,更强烈。诗的本质是抒情,是思想感情的抒发。“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精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就可以看出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能感受到诗人坚定不移的冲破重重阻碍的意志。 三、美在风格上。中国诗词有直与曲,露与藏的风格之分。直露型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刚健质朴,其诗风往往是阳刚豪放,其诗以阳刚美取胜。曲藏型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委婉曲折,其诗风往往是含蓄细腻,以阴柔美取胜。当然,无论是阳刚美的诗,还是阴柔美的诗,其风格审美效应是可以并存于一体的,古今往来的一些诗人也往往做到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兼济互补,实现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风格的完美统一。如豪放派代表人物李白写了不少美诗,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洒

门前顾城赏析

门前顾城赏析 导语:顾城 (1956—1993),北京人,当代诗人,朦胧诗人代表之一。著有诗集《黑眼 睛》、《顾城诗集》、《顾城童话 寓言 诗选》、《城》等。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门前顾城赏析,希望可以帮助 到大家! 门 前 顾 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我们需要 土地,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用木鞋挖着 泥土,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 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 它只用指尖,触了触阳光 选自《八十年代诗选》,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 年版 门前顾城赏析 《门前》是一首童心外溢的诗,写于 1982 年 8 月,词句平淡明白,以儿童 般的遐想完成节律与意境上的天然纯真。 然而,这毕竟是一篇成年人的童话,它不是把美好寄托在遥远地方,它也不 敢如孩子般坚定不移地幻想着未来,而是把希望放在一个“门口”、一个“早 晨”。这个狭小的地域“门口”,这段短暂的时光“早晨”,在我们看来,似乎 并不象征着童年, 并不象征着蓬勃的生机, 而只是带着这样的一种童年的幻想在 漫长的纷繁生活中,随时可以出现的短暂的“美好”。 顾城是从“文革”中泅游过来的诗人, 他如同从沼泽中起来的麋鹿一般, 不 会为遍地鲜花的大地所迷醉。 因而他对存身的时空不敢有丝毫的慷慨, 而是将经 过的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抓住细细地咀嚼一番。 我们看到:“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我们看到:“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 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诗人给了我们一个狭狭的场 景,一段短短的时间,一种几乎是静止的运动。他嚼得这样细,这样有滋有味。 他在这几行恬静的笔触中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呢?展现了饱尝甜酸苦辣的童心未泯 的成年人,对生命中偶尔呈现的短暂美好的极其珍惜。 片刻美好时光, 也许要用几十年的等待和挣扎来换取, 头脑清醒的人决不会 天真地去崇拜未来。一旦拥有,就要好好把握,也许,这一瞬间的美好在生命中 只有一次。因而诗人写道:“有门,不用开开/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因而诗 人说: “早晨, 黑夜还要流浪/我们把六弦琴给他/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我们要乘着它/度过一生”。 诗中以对失去美好的恐惧来拒 绝时空的扩展, 这是用心的首饰盒收藏了人生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我们大概不会 再去指责这几行诗中, 透出的保守和消极吧, 我们不难理解, “有门不用开开”、 “把六弦琴给他”并非是对生活的叛逆,而是对美好的至爱与依恋。对于土地, 诗人却用一个“乘”字, 读者会自然联想到阿拉伯童话世界中那一张飘越天空的 神奇地毯。 所有诗人, 都是具有儿童情结的, 因而一旦那种童年的梦想在现实中被我们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55句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 55 句 顾城 诗集经典句子 一 1) 平常,人是按社会的幸福在生命上划来划去,像裁纸刀。 ——顾城 2)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 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3) 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 ——顾城 4) 一个人,必须有太阳。 ——顾城 《我喜欢在路上走》 5) 人的责任 是照顾一块屋顶 在活的时候让它有烟 早上有门 ——顾城 《时辰》 6) 我要在最细的雨中 吹出银色的花纹 让所有在场的丁香 都成为你的伴 娘 我要张开梧桐的手掌 去接雨水洗脸 让水杉用软弱的笔尖 在 风 中写 下婚 约 — — 顾城 《南国之秋》 7) 我只要装满小小的花籽 我要知道她们的生日 ——顾城 《生日》 8)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 活。 ——顾城 《错过》 9)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顾城 《门前》 10)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一代人》 顾城诗集经典句子二 1) 推开门 带上最合法的表情 不要看见别人 也藏好自己的心 ——顾城 《世界和我()》 2) 好久没看见雪了 只有春天和绣球花 开得盛呢盖着 我薄薄的屋顶 有人 爱花有人爱人 有人爱雪 而我 却爱灰烬的纯洁 提 水 看山 看火被 烟 带走 落叶纷纷绿荫长长 光束累累 阳光水和灰烬 一朵花的颜色 爱的三个季节 —— 顾城 《岛》 3) 人时已尽,人世还长,我在中间,应该休息 ——顾城 4) 像三月的风扑击明亮的草垛 春天在每个夜晚数她的花朵 ——顾城 《我 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5) 一个小纸风车 丢在发白的草上 它被微风欺骗 徒劳的追赶夕阳 ——顾

浅析顾城诗歌中的基本特色

浅析顾城诗歌中的基本特色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大陆新诗坛上崛起的朦胧诗派,以思想上的叛逆和艺术上的反动向中国传统诗歌提出了双向挑战,以新的审美态势冲击了民族文化积淀的超稳定惰性。这无疑是中国新时期诗坛上最深刻的事件。而作为点燃朦胧诗之争导火线的顾城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深刻事件中人们所关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不论是被称为“童话诗人”.(舒婷语)还是“城堡诗人”(黄凡语)的顾城在他的诗歌和诗学中,都一直在不懈地追求着自然和纯粹,这使他的诗歌“获得了一种更高层次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一种面向未来的特质,·····一种堪成禅悟的明慧”,他的简洁而充满神秘的诗风是他对新诗潮无可替代的贡献,他的诗在新时期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1987年他出国以后,曾在德国、美国、新西兰、法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罗马尼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接受过多次采访,并受聘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国外有的汉学家称他为“东方的明珠”。如此骄人的成就与荣誉,足以让世人钦佩不已。然而,荣耀的背后是些许无奈。米歇尔·福柯曾说,“纯洁的行为包含着病态的痕迹。”顾城诗歌的童话特色及其他艺术特色。在这方面多以纯真的童话与顾城最后不纯真的暴力事件相对照来探讨事件成因或对其做出批评。如张捷鸿的《童话的天真—论顾城诗歌的创作》,张颐武的《一个童话的终结—顾城之死与当代文化》等 纯净 他喜欢纯净的东西,他固执地认为成长是一个失去纯净的过程,是一种堕落,因此,当他真正长大之后,一直用拒绝的态度与外在世界对抗,固执地坚守着“孩子”的阵地,坚守着自己的童话理想,将自身以外的整个世界都视为异己的成人世界,而后又上升为将人异化的物质世界。他始终不渝地抵抗着这个世界对自己的影响,直到1981年他还借一个孩子的口吻表达了他对成人世界的不友好不信任的态度:“在梦里/我的头发白过/我到达过五十岁/读过整个世界/我知道你们的一切/.··…出生入死/你们无事一样”(((十二岁的广场)))此时他己经25岁,可他仍用“你们”来称呼成年人。这种拒绝长大的心理定势左右了顾城一生的生活和创作。在这之中,我们也能够清楚地看到他拒绝被污染、固守童真的纯洁,不向世俗社会妥协的一贯姿态。顾城一生一直象教徒一样地崇拜童话作家安徒生,在《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一》中他赞美到:“你运载着一个天国/运载着花和梦的气球/所有纯美的童心/都是你的港口”。与其说这是写给安徒生最诚挚的礼赞,毋宁说这是诗人对自己理想、信仰、人格的写照与追求。在倾轧践踏、屈辱暗算的岁月里,他就悄悄描画自己小小的纯洁的愿望,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象彩色蜡笔那样美丽,希望“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在远离污染,充满田园韵味的净土上,精心构筑自己的天堂;木锯的节拍,稽的歌,拱桥和兰叶弧形的旋律奏起明快的乐章,既流露出对阴郁现实生活的脾院,同时也是对都市“文明病”蔓延的阻击。他把所有的爱都撒向世界,无论高山大海,抑或小草小花。他要让小河和丘陵挨得很近,“让他们相爱/让每一个默许/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是那样不知疲倦地精心设计自己的“童心”家园,以致认为“灰烬变得纯洁,/火焰变得柔软/孩子象一群铝制的鸽子,/各种形状的叶子和日子,/都懂我们的语言”他的理想,他的“童心”家园都是基于一颗活泼好奇、生动不己的童心之上的。 郭沫若在致宗白华的信札里有一段话仿佛是专为顾城诗作而下的评语:“我们的诗,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底纯真的表现,命泉中流出来的 总之,诗人的本真童心使诗人永远处于率真而纯情的童年期,这是诗人“童心家园”得以构建的关键,也是诗人永葆创造力的一个不二法门。诚如顾城所说:最好是用单线画一条大船/从童年的河滨驶向永恒心中有座梦之城 他在十四岁时写了一首《幻想与梦》: 我在时间上排徊 既不能前进,也不想后退 挖一个池沼 蓄起幻想的流水 在童年的落叶里 寻我金色的蝉蜕 我热爱我的梦 它象春流般 温暖我的心 在这首诗里,年少的诗人想“蓄起幻想的流水”在“童年”这个诗化了的家园模式中寻找他的梦,当时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对“鉴赏评价”的要求有两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 比较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总体上还是遵循“稳中有变”的原则,“稳”是前提,“变” 是微调。 1.题型题量稳定,分值各省延续。绝大多数省市采用简答题的题型,设置两道小题,各省保持自己的特色。 2.试题选材来源依然是以唐宋诗词为主,但不拘于唐宋。从这两年的试题情况看,唐宋诗词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但从先秦到近代都在命题人的范围之内。至于体裁,诗词曲都在被选之列。诗歌鉴赏的出发点就是考查真实的鉴赏能力。 3.命题形式在稳定中更趋于灵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 2. 表达方式 3. 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 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顾城的经典诗句赏析

顾城的经典诗句赏析 导读:诗句大全顾城的经典诗句赏析 1、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顾城《早发的种子》 2、在新鲜的泥土墙上,青草开始生长,每扇木门,都是新的,都像洋槐花那样洁净。窗纸一声不响,像空白的信封。不要相信我,也不要相信别人。——顾城《初夏》 3、你应该是一场梦,我应该是一阵风。——顾城《你和我》 4、我离开了墓地,只留下,夜和失明的野藤,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摸索着你们的一生,远了,更远了,墓地,愿你们安息,愿那模糊的小路,也会被一个浅绿的春天悄悄擦去。——顾城《永别了,墓地》 5、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顾城《杨树》 6、星星打扮好了都在下山,月亮犹犹疑疑却不孤独。——顾城《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7、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顾城《避免》 8、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没有痛苦的爱情。——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9、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10、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顾城《忧天》 11、生命是闪耀的此刻,不是过程,就像芳香不需要道路一样。——顾城《一个人应该活得是自己并且干净》 12、我相信,那一切都是种子。只有经过埋葬,才有生机。——顾城《给我的尊师安徒生》 13、阳光在天上一闪又被乌云掩盖,暴雨冲洗着我灵魂的底片。

浅析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

浅析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 顾城 ,被称为“童话 诗人”,在他用诗歌 营造的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总是有许多外表美丽、纯净,又充满灵性和 蕴藉的审美意象。 一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给许许多 多经历过文革伤痛的人以莫大的精神鼓舞, 也让顾城一下子站到了中国当代诗坛 的中心。诗人凭借着他的聪慧,独到的心灵感悟,创作了许多让人感动、给人慰 藉的诗歌, 他的诗歌是一片“花与梦”的海洋, 这其中有着许多独特 的审美意象。 一独特的审美意象 一、审美意象的选取视角 朦胧诗人舒婷曾为顾城写了一首《童话诗人》:“你相信了你编写的 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在顾城营造的艺术世界里,有着独 特的审美意象。 顾城曾深受法国的法布尔和丹麦的安徒生的影响,法布尔的《昆虫记》向童 年的顾城打开了活泼生动富有诗意的昆虫世界, 以至于他时常如痴如醉地翻阅那 本《昆虫记》,甚至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小小的昆虫。 顾城是一个唯美主义者, 唯“灵”者, 他认为要达到对本质的认 识就应该剔除所有外在物质的假相与诱惑, 唯有至真才能达到至美, 而美的极致 就是“自然”, 顾城很欣赏“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也很崇尚“文章本天成, 妙笔偶得之”, 最好的诗应该是来自自然的, 自然会赋予你灵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捕捉。他说“人可生如蚁而美 如神”,这里的“神”应该是指“精神、灵性、纯粹、信 仰”。精神与物质相对,当人逐渐剥离了物质性,脱离了物质而存在,就 会变得如玻璃般剔透,成为没有杂质,不受污染的一种灵性,一种绝对的纯粹。 二、审美意象的内在寓意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 【内容摘要】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的关键。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意境”所涉及到的领域或范围是很广泛的,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绘画、文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意境美感,意境美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反复的,多方面的和异常丰富的。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情景交融;含蓄;动态;虚实结合 【正文】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好坏的的关键。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意境”所涉及到的领域或范围是很广泛的,音乐、戏剧、美术、体育、绘画、文学等等很多方面都有其自身的意境美感,意境美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反复的,多方面的和异常丰富的。本文结合诗人创造意境的艺术经验,探索古典诗歌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一、意境定义的界定 意境是中国文艺理论和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一种重要的审美形态。刘禹锡曾经对意境下了一个比较贴切的最基本的定义——“境生于象外”,也就是说,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象”,但它又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无限延伸的“象”。司空图进一步指出“思与境偕”,标举意境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这些古代学者对意境的认识都被后来的学者很好地继承下来。象“境生于象外、意外之象、味外之旨”都是经典的看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是我们还是要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意境的概念虽然众说纷纭,难以形成比较统一的看法,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意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比如《辞海》就是这样给意境下定义的,“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欣赏者通过想

(完整版)顾城《一代人》的赏析

顾城
顾城《一代人》的赏析
《一代人》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 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顾城《一代人》 的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赏析一
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 眼睛、光明。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这一首诗歌
具有了深思的魅力。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 性。
这是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这一种相悖是在两个层面 上的。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
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里,眼 睛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 却是“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 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 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个时代的背景。
第二个层次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这主要集中在“光明”这一意象上。 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诗人正要用那黑 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这个层次也是这首诗 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中的苦痛,更要寻觅。
所以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但 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了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

论顾城诗歌意象中的生命意识

论顾城诗歌意象中的生命意识 提要: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含蓄、温婉的诗歌中表现出的童真的可爱、无奈的压抑、渴望的释放无不令人称赞和感叹。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对生命的品读融入意象中,才使得他的诗歌散发出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诗歌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在当代诗歌的创作中的价值更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顾城;意象;生命意识。 吴晓曾说:”生命意识就是由生命引发的关于人的存在问题的根本性思考。”[1]人的存在问题的最大障碍就是生命的悲剧意识,即一旦生命降临,到最终的结果必然走向死亡,但悲剧意识并不是生命的根本意识。尼斯尔曾说:”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死亡面前做些什么。”[2]可以说面对生命这一问题,每个人都是思考者,但这种思考更多地出现在童年时期,当我们意识到有生便有死这一问题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生命的思考则被琐事掩盖而被我们逐渐忽略。诗人毕生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试图用有限的生命去解读这一问题。诗人是心灵的受难者,而作为诗人的顾城用诗更是用生命诠释了这种思考。诗歌和生命对于顾城来说是一个整体,他曾说”诗可写可不写,它到人间来不由诗人决定,由它自己决定。”[3]这话似乎有点玄,但从另一个的方面来理解即诗的产生不是刻意做作的,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生命自然而然形成的。诗的产生是一种生命现象,诗创作是一种思考和存在的方式。顾城的诗歌创作从始到终一直贯穿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无论生或死,喜或悲,无不渗透着内心对生命的思考。 顾城是一位天才诗人,到七八岁,顾城就预感到:”我将来是诗人!”一次在小学班上被老师指名朗诵诗歌,顾城回忆说:”我被自己的声音震动了。我不知是怎么结束朗诵的,只记得坐下来时,必须用手按住膝盖,才制止那激动的颤抖。”[4]这是诗歌的力量与诗人天性撞击的结果,天才的诗歌原子早已潜藏在其性格、气质中,流淌在血液里。[5]而诗人的生命意识也觉醒的很早,13岁时写的一首小诗”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我的幻想》)诗人对幻想的渴望和幻想的破灭的感悟已经初露其对生命意识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参悟其作品中通过各种意象表现出的生命意识,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一)与自然为伴的童话诗人--对生命的顶礼膜拜 在顾城的诗歌尤其是早期的诗歌中无不透露着一个崭新的小生命对世界的好奇、关注以及崇拜。其诗歌中不断出现天空、月亮、云、海、树枝等意象。15岁的《无名的小花》”它没有秋菊/卷曲的金发,/也没有牡丹/娇艳的容颜。/它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把淡淡的芬芳/融进美好的春天。”诗中通过无名的小花自比,与秋菊、牡丹的对比而表达一种朴素的美好。对生命的崇拜和礼赞饱含在这些意象中。

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篇教案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第二讲:意象意境篇 学习要点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2初步鉴赏诗歌意境 3了解考查模式 4掌握答题步骤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铺垫 1理解“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及其区别。 (一) 意象:“意”是指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就是具体事物,又叫“物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指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 例: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雨时。——卢纶《送李端》 (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古典诗歌意境有: 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开阔苍凉-----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幽清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三)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区别:(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则与全篇对应,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 (2)意象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用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意象+意象=意境。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例1】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小楼深巷氛围:静谧幽邃,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 意象:春雨杏花氛围:江南早春的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及其特有的内涵。 2、学会从把握意象入手来把握诗词的内容,领会诗词的主旨。 3、养成注意积累的好习惯,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一、了解“意象”这一概念,学会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二、掌握“意象”这把钥匙,打开诗歌世界的大门,能够自主阅读、感悟、探索。 【高考试题】 09年浙江省1B高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1)从5个意象中选取了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3分)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意象: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 【意象概念】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带有主观情感的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积累意象】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送别诗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茂盛貌);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雪大貌)”。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芳草、春草。在古诗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怀念。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孤鸿、断鸿)。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长久寄居他乡)伤感之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 1

顾城诗歌门前

顾城诗歌门前 顾城 是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 顾城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 早期的诗歌 有孩子般的纯稚风格、梦幻情绪,为大家分享了顾城诗歌《门前》原文及赏 析。 《门前》 顾城 我多么希望,有一个门口 早晨,阳光照在草上 我们站着 扶着自己的门扇 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 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交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度过一生 土地是粗糙的,有时狭隘 然而,它有历史 有一份天空,一份月亮 一份露水和早晨 我们爱土地 我们站着

用木鞋挖着泥土 门也晒热了 我们轻轻靠着,十分美好 墙后的草 不会再长大了,它只用指 尖,触了触阳光 赏析 《门前》是一首童心外溢的诗,写于1982年8月,词句平淡明白,以儿 童般的遐想完成节律与意境上的天然纯真。 然而,这毕竟是一篇成年人的童话 , 它不是把美好寄托在遥远的地方, 它也不敢如孩子般坚定不移地幻想着未 来,而是把希望放在一个“门口”、一个“早晨”。这个狭小的地域“门口”, 这段短暂的时光“早晨”,在我们看来,似乎并不象征着童年,并不象征着蓬勃 的生机,而只是 带着这样的一种童年的幻想在漫长的纷繁生活中,随时可以出现的短暂的 “美好”。 顾城是从“文革”中泅游过来的诗人, 他如同从沼泽中起来的麋鹿一般, 不 会为遍地鲜花的大地所迷醉。 因而他对存身的时空不敢有丝毫的慷慨, 而是将经 过的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抓住细细地咀嚼一番。 我们看到: “门很低, 但太阳是明亮的”; 我们看到: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 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诗人给了我们一个狭狭的场 景,一段短短的时间,一种几乎是静止的运动。他嚼得这样细,这样有滋有味。 他在这几行恬静的笔触中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呢? 展现了饱尝甜酸苦辣的童心未泯的成年人, 对生命中偶尔呈现的短暂美好的 极其珍惜。 片刻的美好时光, 也许要用几十年的等待和挣扎来换取, 头脑清醒的人决不 会天真地去崇拜未来。一旦拥有,就要好好把握,也许,这一瞬间的美好在生命 中只有一次。因而诗人写道:“有门,不用开开/ 是我们的,就十分美好”;因 而诗人说:“早晨,黑夜还要流浪/ 我们把六弦琴 给他/ 我们不走了, 我们需要/ 土地, 需要永不毁灭的土地/ 我们要乘着它 / 度过一生”。 诗中以对失去美好的恐惧来拒绝时空的扩展, 这是用心的首饰盒 收藏了人生中点点滴滴的美好。 我们大概不会再去指责这几行诗中, 透出的保守 和消极吧,我们不难理解,“有门不用开开”、“把六 弦琴给他”并非是对生活的叛逆,而是对美好的至爱与依恋。对于土地,诗 人却用一个“乘”字, 读者会自然联想到阿拉伯童话世界中那一张飘越天空的神 奇地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