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培养方案

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40121 / 040110 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专业1986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批准具有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被批准具有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包括院士1名、教授4人、副教授2人,硕士导师6人。主要设有3个研究方向:智能软件与知识服务、数字媒体技术和信息检索与语言信息处理。

本学科点设置在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大批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设备、计算机工作站和软件。

本学科与我校教育学、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等学科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二、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素养,能用辨证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和自然,积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掌握扎实宽厚的教育学和信息技术理论基础,教育软件开发技术及其最新成果,在工作中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选修另一门外国语。

三、研究方向简介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学分为20分。在职攻读者可延长1—2年,最长不超过8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①总学分为15-18学分,按17学时/学分安排教学课程教学;

②学位公共课5个学分,其中外语3学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文科)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技革命(理工科)2学分;

③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为8-11学分。

④实践环节为2学分

⑤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培养计划中增加补修本专业本科(硕士)主干课程,并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实践环节

①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参加次数8次以上,其中2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2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

②本人至少主讲2次学术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

③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考核结果在学位论文答辩前上交到研究生处,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

七、科学研究

本研究方向的博士必须至少有3篇专业学术论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其中至少有1篇学术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发表论文的研究生必须是第一作者,并且是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署名单位必须是华中师范大学,文献综述和论文摘要不计在其内。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博士研究生应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学位论文要有创新。

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1.研究生培养方式应灵活多样,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积极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2.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可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

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导师要管教管导,做好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协助院系、职能部门处理研究生的突发事件。

十、其它

每个博士生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包括选修其他专业或方向的学位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实践环节。

①每个博士生公共学位课程修满5个学分;

②每个博士生学位课程依据研究方向和内容不同进行选择,必须修满4个学分;

③每个博士生指定选修课程应修满5个学分,其中“学术研讨”是必选课程;其他课程可根据研究方向和内容不同进行选择。

④每个博士生选修课程应修满2个学分,课程可根据研究方向和内容不同进行选择。

⑤实践环节是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活动课程,必须修满2个学分。

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 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 教育技术学博士生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课程编号:123204012101 课程名称:教育信息处理

英文译名: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赵呈领刘清堂

内容简介:教育信息概述,信息论基础及教育信息熵,教材分析方法,教学分析方法,教育测量及测试理论,学生集团应答分析,教育信息的结构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马尔可夫过程预测及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

主要教材:

《教育信息处理》,付德荣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

1、《教育信息处理原理》,薛理银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教育信息工程学引论》,薛理银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

3、《信息论理论基础》,贾世楼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年

4、《教育测量》,王孝玲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5、《教育统计学》(修订版)王孝玲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课程编号:123204012102 课程名称:知识发现与可视化

英文译名:Knowledge Discovery and Visualization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刘三女牙,刘清堂

内容简介:

模块一:绪论

包括知识、知识发现、知识发现的任务、知识发现的方法、知识发现的对象等。

模块二:决策树

包括归纳学习、决策树学习、CLS学习算法、ID3学习算法、决策树的改进算法、决策树评价等模块三:关联规则

包括关联规则概述、广义模糊关联规则的挖掘、挖掘关联规则的数组方法、任意表间关联规则的并行挖掘、词性标注规则的挖掘算法与应用。

模块四、基于范例的推理

包括过程模型、范例的表示、范例的检索、相似性关系、基于例示的学习。

模块五:贝叶斯网络

包括贝叶斯概率基础、贝叶斯学习理论、贝叶斯学习模型、贝叶斯网络的建造、贝叶斯潜在语义模型、半监督文本挖掘算法等。

模块六:支持向量机

包括统计学习问题、学习过程的一致性、结构风险最小归纳原理、支持向量机和核函数等。

模块七:进化和遗传算法

包括基本遗传算法、遗传算法的数学理论、遗传算法的基本实现技术、遗传算法的高级实现技术和遗传算法的应用等。

主要教材:

1.史忠植等. 知识发现.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陈河南等译. 智能数据挖掘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课程编号:123204012103课程名称:数据库与数据挖掘

英文译名:Database System and Data Mining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计算机科学系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何婷婷,易宝林

内容简介: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扩展,其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代数据库技术涉及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实际应用和信息系统建设当中,用单一的数据库技术尤其是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往往难以胜任具体的实际要求,需要融合多种技术。现代数据库所覆盖的的范围非常广泛。本课程主要结合数据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介绍当代数据库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最新成果;了解其发展趋势与前景。具体来说,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

1.了解现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基本问题;

2.掌握现代数据库基本理论;

3.了解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技术;

4.了解现代数据库研究的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

主要教材:

1.汤庸. 高级数据库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2.Silberschatz.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刘云生. 现代数据库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A. Silberschatz. 数据库系统概念(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Raghu Ramakrishnan著. 周立柱等译.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3rd).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李昭原. 数据库技术新进展.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5.何新贵,刘云生等. 特种数据库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0

6.汤庸. 高级数据库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123204012104课程名称:智能计算

英文译名:Intelligence Computation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计算机科学系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金聪,沈显君

内容简介:

本课程由如下几大模块构成:

1、模糊计算,包括数据处理的模糊熵方法、自适应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关联分析、模糊信息优化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2、神经计算,包括神经网络的一般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RBF神经网络模型、广义神经网络模型。

3、遗传计算,包括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遗传算法的结构分析、遗传算法的参数选择、复数遗传算法、并行遗传算法以及协同进化遗传算法。

4、粗糙计算,包括粗集理论基础、等价类、知识的约简。用于文字识别的粗集算法、用于图像中值滤波的粗集方法、用于故障诊断的粗集方法。

5、量子计算,包括量子信息论基础、量子加密、量子计算与神经网络的结合、量子计算与遗传算法的结合。

主要教材:

1.熊金和、陈德军,智能信息处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丁永生,计算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4

3.史忠植,智能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曹承志,王楠,智能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褚蕾蕾,陈绥阳,周梦,计算智能的数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02

3.曾黄麟,智能计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课程编号:123204012105 课程名称:数字视音频压缩标准

英文译名:Video & Audio Compressing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赵刚朱晓亮

内容简介: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处理方法,掌握数字图象的时域、频域处理方法,掌握图象恢复和压缩的方法,理解图象各种变换(富里叶变换、余弦变换、哈尔变换、K-L变换)的基本内容、性质与应用。

主要教材:

[1]章毓晋.《图像工程一图像处理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匡敏,资丽芳.《图象处理》.科学出版社,2004

[2]容观澳.《计算机图象处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阮秋琦.《数字图象处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景晓军主编;周贤伟,付娅丽编著.《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123204012106课程名称:计算代数

英文译名:Computer Algebra 开课学期:1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张景中陈矛

内容简介: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代数的基本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了解计算代数在数学教育和相关教育软件中的重要应用价值。课程内容包括大整数和多项式的表示与基本运算、结式与子结式、模方法与多项式的最大公因、p进方法与多项式的因子分解、特征列方法、Grobner基方法和实闭域上的量词消去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学习符号计算软件的使用。

主要教材:

[1] 王东明. 《计算机代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参考书目:

[1] 王东明, 杨路. 《符号计算选讲》.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 张树功, 雷娜, 刘停. 《计算机代数基础——代数与符号计算的基本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5

[3] 周梦. 《计算代数与应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课程编号:123204012108 课程名称:网络教育标准研究

英文译名: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杨宗凯刘清堂

内容简介:

模块一:国际网络教育标准化

主要介绍网络教育标准、主要标准化组织及国际主流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等

模块二: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主要介绍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指导类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学习环境相关标准,教育管理相关标准,网络教育技术标准测试平台等。

模块三:网络教育相关技术

主要介绍XML技术、JAVA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流媒体技术、其它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以及网络教育相关技术的新发展。

模块四:网络教育标准的应用

主要包括:基于标准的互操作、整合技术、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网络教育应用平台概述、网络教育应用平台的体系结构、国内外网络教育相关产品和标准化的网络教育应用软件等。

主要教材:

1.杨宗凯,吴砥,刘清堂. 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网络教育技术标准集. https://www.360docs.net/doc/914634184.html,,2001

课程编号:123204012109课程名称:面向服务的设计方法学

英文译名:Methodology of Service-Oriented 开课学期:2

Analysis and Design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刘三女牙,刘清堂

内容简介:

本课程由如下几大模块构成:

1.知识服务模式,主要包括现代服务业、知识服务理论、电子商务模式及知识服务模式等。

2.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体系结构、SOA简介、SOA生命周期、Web Service相关标准与技术等。

3.面向服务的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SOA与知识服务模式、一般软件分析方法和面向服务的分析方法与设计原理。

4.面向服务的组件架构及设计,主要包括面向服务的组件架构、面向服务的组件架构开发平台、面向服务的组件架构编程模型、面向服务的组件架构应用程序开发。

5.面向服务设计的高级主题,主要包括面向服务体系架构的基础架构技术、服务总线、服务安全及该领域发展动态与前沿。

主要教材:

1.自编讲义

参考书目:

1.Thomas Erl.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Concepts, Technology, and Design. The

Prentice Hall,2005

2.Dirk Krafzig, Karl Banke, Dirk Slama . Enterprise SO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Best Practices. Prentice Hall PTR, 2004

3.IBM Redbooks(最新版本)

课程编号:123204012110 课程名称:机器证明

英文译名:Machine Proof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张景中、陈矛

内容简介:

本课程首先引入一些几何和代数工具,然后系统讲述机器证明中所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1)面积法,并详细介绍如何将面积法运用在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两个方面;(2)能产生传统风格证明的前推搜索法;(3)向量方法和复数方法;(4)以吴法为代表的代数方法;(5)证明不等式的杨路方法。通过大量实例来说明计算机是如何运用机械的方法解决千变万化的几何和代数问题,且自动生成可读性证明。

主要教材:

[1] Shang-Ching. Chou, Xiao-shan Gao,Jing-zhong Zhang. Machine Proofs in Geometry: Automated Production of Readable Proofs for Geometry Theorems. World Scientific,1994 [2] 杨路,张景中,侯晓荣. 非线性代数方程组与定理机器证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6

参考书目:

[1]高小山等. 方程求解与机器证明. 科学出版社, 2006.

[2]吴文俊主编. 王者之路机器证明及其应用.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3]孙熙椿. 平面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4]吴文俊. 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初等几何部分. 科学出版社, 1984.

[5]张景中,计算机怎样解几何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课程编号:123204012111 课程名称:统计机器学习

英文译名:Statistical Machine Learning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计算机科学系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戴上平,沈显君

内容简介:

本课程作为数据挖掘的数学或统计学基础而设。本课程在统计学的框架下,强调方法和概念基础,要求掌握有指导学习(预测)和无指导学习的相关内容,本课程由如下几大模块构成:

1.主题概念:回归的线性方法,分类的线性方法,正则化,核函数,模型评估与选择,过分拟合和选择模型的交叉验证方法。模型推理和平均。

2.有指导的学习方法:加法模型树和相关方法;boosting和加法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柔性判别;原型方法和最近邻。

3.无指导的学习:关联规则;聚类分析;自组织映射。主成分分析;多维定标。

主要教材:

1、范明等译. 统计学习基础:数据挖掘、推理与预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张学工等译. 统计学习理论的本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张学工等译. 统计学习理论.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课程编号:123204012112 课程名称:信息检索

英文译名:Information Retrieval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计算机科学系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刘华咏,何婷婷

内容简介:

本课程由如下五大模块构成:

1.基于文本方式的信息检索技术,包括布尔模型、聚类模型、向量模型、概率模型等方法,网络话题发现与追踪常用方法和技术。

2.图像检索技术,包括颜色、纹理等特征提取算法,图像特征相似度比较、特征性能评价,图像检索查询向量相关反馈和特征权重相关反馈。

3.视频检索技术,包括视频镜头边缘检测、关键帧提取、场景构造等理论方法。

4.音频检索技术,包括音频分割算法,音频例子识别模型技术,相似音频例子检索以及音乐检索的方法。

5.多媒体融合分析和检索技术,包括结合文本和视觉的图像检索技术以及基于多模态融合的视频结构化、视频字幕提取、内容分析等检索系统。

主要教材:

1、David A. Grossman and Ophir Frieder. Information Retrieval: Algorithms and Heuristics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Series)(2nd Edition).Springer, 2004

2、庄越挺,潘云鹤,吴飞. 网上多媒体信息分析与检索.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

1、章毓晋等. 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 科学出版社,2003

2、Ricardo Baeza-Yates and Berthier Ribeiro-Neto. Modern Information Retrieval. Addison Wesley, 1999

课程编号:123204012113 课程名称:自然语言处理

英文译名:Natual Language Processing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计算机科学系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何婷婷,刘云

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语言处理的相关基础理论、模型、算法及应用。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为从事较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打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常用的语言计算模型、常用的自然语言处理基础算法、常用的语言信息处理应用系统。

主要教材:

1.俞士汶. 计算语言学概论. 商务印书馆,2007

2.苑春法.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基础.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1.姚天顺. 自然语言理解—一种让机器懂得人类语言的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课程编号:123204012114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英文译名: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朱晓亮、谈国新

内容简介: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图象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处理方法,掌握数字图象的时域、频域处理方法,掌握图象恢复和压缩的方法,理解图象各种变换(富里叶变换、余弦变换、哈尔变换、K-L变换)的基本内容、性质与应用。

主要教材:

[1]章毓晋.《图像工程一图像处理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匡敏,资丽芳.《图象处理》.科学出版社,2004

[2]容观澳.《计算机图象处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阮秋琦.《数字图象处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冈萨雷斯. 《数字图像处理(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景晓军主编;周贤伟,付娅丽编著.《图像处理技术及其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123204012115 课程名称:应用密码学基础

英文译名:Applied Cryptography:Protocols,开课学期:2

Algorithms,and Source Code in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刘清堂

内容简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密码学及该领域全面的参考文献。课程教学内容共分四个部分,首先定义了密码学的多个术语,介绍了密码学的发展及背景,描述了密码学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协议,详细讨论了密码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如DES、IDEA、RSA、DSA等10多个算法以及多个应用实例。

主要教材:

1. 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 Bruce Schneier,吴世忠等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

参考书目:

1. 应用密码学教程,胡向东,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10月

2. 信息安全概论, 石志国等编著,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课程编号:123204012116 课程名称:虚拟现实技术基础

英文译名:3D Graphics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教育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谈国新赵刚

内容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图形生成算法(区域填充、几何变换、投影变换、线段裁剪、多边形裁剪等)和图形显示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自由型曲线及其在汽车、船舶、飞机等外形设计中的应用、三维实体的基本表示方法、以及三维真实感图形显示方法等内容,为以后深入研究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科研奠定基础。虚拟现实技术部分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过程,给出了虚拟现实的感知原理和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原理,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本课程所需要的计算机图形学原理,重点讲授了虚拟环境的几何建模和几何变换,强调了动态虚拟环境仿真技术,并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主要教材:

1.Edward Angel. 交互式计算机图形学-自顶向下的方法与OpenGL应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茂军著. 虚拟现实系统. 科学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

1.David F著. 石教英,彭群生等译. Procedual Elements for computer graphics (Second

Edi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Donald Hearn. 计算机图形学(第四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 F.S.Hill,JR. 计算机图形学(OpenGL版). 科学出版社,2004

4.石教英主编. 虚拟现实基础及实用算法. 科学出版社

5.汪成为, 高文, 王行仁. 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 清华大学、广西科学技

术出版社, 1996

6.赵沁平著. DVENET 分布式虚拟环境. 科学出版社, 2002

课程编号:123204012117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

英文译名:Pattern Recognition 开课学期:2

开课院系:计算机科学系学时/学分:34/2

任课教师:金聪,张猛

内容简介:

本课程由如下几大模块构成:

1.贝叶斯决策理论,包括分类器的设计、分类器错误率的计算、最大似然估计、非监督参数估计、总体分布的非参数估计。

2.判别函数,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判别函数、Fisher线性判别、感知准则函数、最小平方误差准则函数、多类问题。

3.特征的选取与提取,包括类别可分判据、基于K-L展开式的特征提取。

4.非监督学习方法,包括类别分离的间接方法、分级聚类方法

5.统计学习理论和支持向量机,包括机器学习的问题和方法、统计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支持向量机的理论。

6.模式识别算法在语音信号数字处理中的应用。

主要教材:

1、边肇祺,张学工. 模式识别.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王萍,杨培龙,罗颖昕. 统计模式识别.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参考书目:

1.黄凤岗. 模式识别.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曹谢东. 模糊信息处理及应用. 科学出版社,2004

2020版博士培养方案-生命科学学院

西北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黑体小四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 本学科点有长久的研究历史和良好的工作基础,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招收植物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方向的研究生。在西北大学“211工程”中一直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于2001年获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2年获批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项目),也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专业点”的主要支撑学科。本学科点拥有良好的研究平台,是“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分,拥有可进行全球变化生态、群落与种群生态、生理生态和分子生态研究的实验室

群及智能型人工气候室1座和秦岭野外研究监测基地1个。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5人。近五年来,共承担了各类课题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16项,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和中科院先导专项子课题各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4项。近五年共获得包括省部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励11项,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1项。 二、培养目标 培养博士生具有扎实、深入的生态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程及前沿动态;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能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在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有: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和进化生态学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动物生态学:秦岭被列为具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依托此自然资源优势,着重开展秦岭动物多样性、物种濒危灭绝机制、自然保护区理论及功能区确立等研究。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是对秦岭川金丝猴的社群结构和维持群稳定性机制及其生态学和保护策略进行系统研究,以及保护生物学、冬眠生理学、白蚁生理与生态研究等。 2、进化生态学:利用最新的、高效的分子技术,研究濒危种、特有种和具有重大生态经济价值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合古地质、气象、生态数

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10)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层次教育信息化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 2.掌握坚实宽广的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和本方向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为宽阔的教育学视野;熟悉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能够比较熟练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文献研究、论文撰写及国际交流;具有独立从事并承担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开展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能够承担高等院校以及研究部门的教育技术学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为人品格。 二、研究方向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2.信息技术教育 3.知识工程与教育软件 4.现代远程教育 5.教育技术与社会服务支持 三、修业年限 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基本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的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条件为:博士生在读期间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成绩优异;答辩前至少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四、培养方式 1.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学习要体现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注重培养博士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并设组长一名。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3.博士生入学两个月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4.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授课,或派出博士研究生到其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含:古人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业(070903)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需要的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人才,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并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1.硕士学位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 2.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研究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论文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 古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分类、生态、起源与演化的基础学科,而与古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地层学则研究地壳物质的形成顺序、时空更替、环境变迁和地壳发展的阶段及其规律。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是沉积矿藏勘探与开发的必备资料。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理论古生物学;(2)古生物系统学;(3)微体古生物学;(4)古生态学;(5)古生物地理;(6)生物事件与环境;(7)地层学及矿产地质;(8)古海洋与古气候;(9)沉积与古地理。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并经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的人员。《基地班》本科生入学后三年完成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学分积达到要求者,可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并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及面试均合格的人员。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硕-博连读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第一外语(4学分) B类: 大陆岩石圈动力学(3学分)

最新整理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doc

工程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适用领域 能源与环保(环境学院、核研院) 先进制造(机械系、精仪系) 电子与信息(电子系、计算机系、微纳电子系、软件学院) 二、培养目标与定位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在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应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规划和组织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应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培养方式 工程博士生的培养结合重大工程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实行校企合作、多学科交叉培养。采取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并根据研究课题组成指导小组;工程博士生的校内导师由我校认定的博士生导师担任,企业导师由重大工程技术合作企业或相关领域资深专家担任,一般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跨学科的论文研究,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作为指导小组成员。 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四、课程设置 工程博士生课程要求应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特点设置,总学分不少于10学分。可根据工程博士生的知识结构、行业背景和研究需要按需选课。 1、学位课程与环节( 不少于 10 学分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1学分考查春秋工程领域重大专题研讨课1学分考查秋企业调研1学分考查春秋工程领域前沿讲座1学分考查秋自选课程 五、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研究成果要求: 工程博士生在学期间应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并完成一项重大工程技术研究课题,作为主要撰写人完成综合性工程科技报告。公开发表的与重大专项相关的研究成果应署名清华大学,并须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得国内外已授权发明专利; (2)以排名前1/2身份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3)领域认可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 (4)设计方案已被采纳实施或研究成果鉴定通过; (5)EI检索论文1篇。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4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一、专业简介 赣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授理学学位。2006年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2009年被授予江西省特色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研究生。目前已经形成包含教育技术学本科、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学科体系。 本专业“以学生为本、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以满足赣粤闽湘周边地区尤其是赣南地区对教育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突出技术、强化实践、扎根基础教育”为办学特色,以“一技之长、一专多能”的专业建设思想为宗旨,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具有信息技术教学、网络教育管理维护和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能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电化教育机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政府宣传部门、电视台、相关企业和行业,从事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教学培训设计、企业培训设计,教育装备规划维护与管理、信息化教学环境开发与管理、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影视与多媒体作品创作、教育软件与平台设计开发、教育电子出版物编辑等工作。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所有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人。所有高级职称教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主干课。教师团队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完成全国教育规划重点课题1项,教育部教育规划课题1项,省级课题20余项,发表CSSCI 论文10余篇。建设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出版专著2部,出版教材5部。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获江西省优秀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等奖3项。 本专业学生成绩优异,曾在全国大学生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在“科讯杯”DV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江西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上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

市场营销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市场营销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Z2 授管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要求博士生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2.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理论及熟练掌握现代营销管理手段和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培养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本领域中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要求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向 1. 营销战略方向 以营销战略为对象,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使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营销战略的基本理论、营销战略行为、营销战略绩效、营销战略创新,以及新的营销战略研究方法,以达到丰富和发展市场营销战略理论的目的。 2. 组织市场营销方向 以组织间的营销活动为背景,基于经济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使用理论建模、数学建模、实证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组织市场的消费行为模式的演变、组织间的治理策略、组织市场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的创新,以及组织市场下新的市场研究方法,以达到丰富和发展组织市场营销理论的目的。 3. 消费者市场营销方向 以消费者市场营销为研究对象,基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理论,利用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探讨消费者市场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中国本土消费者特征、品牌战略与策略的创新、消费者市场研究的新方法。丰富和发展消费者市场研究理论和方法。 4. 网络市场营销方向 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背景,利用理论建模、实证分析和大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网络环境下消费行为模式的演变、网络市场下企业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的创新以及网络市场下新的市场研究方法,丰富和发展网络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网络营销理论与方法。 5. 旅游市场营销方向 以旅游市场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为背景,以旅游市场营销实践发展为依据,利用最新市场营销理论,采用定量与定性、跨学科等多样化研究方法,探究和创新旅游营销理论,建构旅游营销理论模式,拓新旅游营销研究方式方法,推动旅游营销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6.宏观市场营销方向 以社会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等科学的研究方法,探讨市场营销活动与社会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营销活动满足社会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福利,实现社会目标。 三、学习年限

博士培养方案

博士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见附表。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脱产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 、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成绩突出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允许提前答辩并申请学位;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研究生院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提出延长报告或申请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均按结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及时间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学分。 博士生学位考试课程应包括: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课程;学时:课内学时;学分:学分。 、外国语 博士外语不安排课堂教学,通过博士学位外语水平考试获得个学分。 、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教育技术学培养方案

角度分析:从各学校教育技术的人才培养方案来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 南阳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湖南文理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类)课程方案: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应能够成长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在专业实践方面,能够承担教学与培训设计,资源开发、环境建设与管理等具体工作,并能通过不断学习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胜任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师、企业培训设计师、教育网络管理工程师、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管理 教育技术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方案: 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胜任多媒体策划与制作、动画设计、音视频编辑、游戏设计、网络系统集成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教育技术系 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社会需求 华中师范把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分为六部分,分别是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媒体开发能力、构造维护物态系统的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原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子线路、微机原理、程序设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教育软件开发、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等课程。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能够从事远程教育、校园网的资源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能够从事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能够担任师范院校教育技术课程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理论前沿、应用的前景及发展趋势,具有教学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能力,掌握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方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专业2009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专业2009本科培养方案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专业2009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优良人文素质、掌握人类学基础理论、方法、技术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共组织和私有机构等对综合组织协调人才的需求,胜任相关的文化、公共事业、宣传、社会评估、宗教、民族、民政、政策研究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愿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有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规范。 2. 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既有较广的知识面,又掌握本专业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新精神,成为既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能力,又有较宽的基础、较广的适应性和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3. 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有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具有一定的国防和军事知识,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 周学时课程负责人 专业必修课 人类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3 72 1/4 周大鸣教授 张应强教授 中国民族学 Chinese Ethnology 3 5 4 1/3 吴国富副教授/刘 志扬副教授 体质人类学 Physical Anthropology 3 5 4 2/3 陈华副教授/李法 军讲师语言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3 5 4 4/3 张振江副教授 文化人类学理论 The Theory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3 5 4 2/3 朱健刚副教授/ 何国强教授 定量研究方法 The Methodology Quantitative Studies 3 5 4 4/3 社会学系老师 考古人类学 Prehistory Anthropology 3 5 4 4/3 金志伟讲师 中国民族史 Chinese Ethnohistory 3 5 4 5/3 张应强教授 刘志扬副教授经济人类学 Economic Ethnography 2 36 5/2 周大鸣教授 程瑜副教授政治法律人类学 Anthropology in Political and Juristical Sciences 3 5 4 7/3 何国强教授 朱健刚副教授 民俗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Folklore 3 5 4 5/3 邓启耀教授 朱爱东副教授宗教学与宗教人类学 Religious Studies and Authnopological Studies of Religion 3 5 4 8/3 刘昭瑞教授 王建新教授 民族志导论 Lectures on Ethnography Studies 3 5 4 2/3 王建新教授/ 刘志扬副教授亲属和社会组织 Kinship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3 5 4 8/3 麻国庆教授 杨小柳讲师人类学系列讲座 Series Lectures on Anthropology 3 5 4 1/3 周大鸣教授等 学年论文 Paper Writing(as the 3d University year study completion) 2 36 8/2 人类学、民族学、 民俗学教研室 毕业论文 Graduation Paper 8 8周11/8周 人类学、民族学、 民俗学教研室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方案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依据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校发【2011】36号)等文件精神,为保证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本专业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团结协作,身体健康,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作出贡献而奋斗。 (二)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疑难问题,能对下级技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或基本达到主管技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三)掌握临床检验诊断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临床检验专业知识。 (四)具有从事临床检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五)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临床检验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二、学制和培养方式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基础理论课学

习时间半年,临床检验诊断学相关临床专业理论及诊疗技能训练为一年半,培养方向专门研修(含论文工作)为一年。 三、研究方向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三)临床血液学检验 (四)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五)临床输血检验 (六)临床分子诊断学 四、课程体系设臵 (一)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自然辩证法 18 1.5 社会科学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3 社会科学部 3.英语 144 12 外国语言学系 4.统计学及SPSS软件应用 70 5 公共卫生学系 (二)核心课程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检验与临床 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实验室管理 30 2 医学检验系 (三)专门课程 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 1.临床免疫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3.临床分子生物学诊断原理与实践 30 2 医学检验系 4.临床血液学检验研究进展 30 2 医学检验系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云南师大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知识背景,较系统地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有持续发展潜力、项目实践能力,能够在信息化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等,并且素养全面、学识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持续发展潜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专门人才。 二、人才规格 基本规格:基础宽、口径宽、素质高。其中宽广的人文、科学素养是基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核心,综合素质是标志。 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科学与人文基本素养,形成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 2.掌握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构建教育技术学的思想、知识和技能体系,掌握解决和处理教育教学中技术性问题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开发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初步应用; 4.能利用各种教学开发软件设计和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 5.能够组建多媒体教室,并进行局域网组网、管理和维护;掌握网上教学和现代远程教学的规律、方法和手段,学习和掌握以主流技术构建的教学平台及其应用技术; 6.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较全面的教育技术素养; 7.了解教育技术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从事教学工作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答辩。 学生毕业后,可在教育部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及在省市各级的电化教育机构、学校电教中心、电子出版部门、信息技术公司、广播电视部门等单位从事教育技术工作。

美术学学科(1304)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美术学学科(1304)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 美术学博士研究生应具备扎实的美术学科基础理论功底,熟悉本方向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邻近学科的相关知识,善于发现本研究方向的前沿性问题,并对之进行深入的原创性研究。同时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对本方向的某一研究领域有深入的了解,能独立从事本方向重点、难点课题的研究。 具体要求: 1.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 2.有较强的美术研究能力,并且在系统掌握美术学理论的前提下有专业特长和较强的适应性。 3.能胜任美术研究、教学、编辑、出版、策划管理等工作、满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及相关部门对高层次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运用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研究方向名称:中国美术史 本方向博士研究生在通晓中国美术史各门类知识及相关学术史的基础上,对中国美术史某一专题研究达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初步形成自身的特色。本方向既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又具有较强研究能力。 (2)研究方向名称:汉藏佛教美术研究 本方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完备的艺术史学理论和汉藏佛教美术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要求的佛教义理与图像学知识、具有使用专业文献的能力、掌握田野调查方法。既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发现、钻研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能够胜任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佛教艺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3)研究方向名称:美术教育学 美术教育学是建立在美术科学基础上的教育门类,定位于教育学一般原理和美术教学法之间的区域。美术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美术教育在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尤其是美术素质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这种基本规律由美术教育的诸种因素在一定环境中的互动性揭示出来。因此,美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美术教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目的、美术教育的学习问题、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课程问题、美术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方法问题、美术教育的教师问题,甚至包括美术教育的国际比较以及美术教育的环境与管理问题等。理论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是美术教育学的基本特征。 (4)研究方向名称: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是美术学科中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学科方向。

西南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南大学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有效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的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对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扎实宽广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复杂问题,胜任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实际工作。 二、招生对象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是具有硕士学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 三、学习年限及培养方式 教育博士培养采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4至6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学习,在2年内完成,学员脱产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第二阶段为学位论文的撰写,在2~4年内完成。 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综合考试、论文写作与答辩等环节。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课程学习阶段导师小组集体指导,论文阶段导师负责。 四、课程设置和教学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应符合教育发展对专业化管理者和决策者、专家型教师及教育家培养的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水平;课程结构应体现综合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课程教学采用模块课程和学分制;课程教学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专题研讨、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及教育调查等方法,并加强课前自学、课后作业和网上辅导等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的课程总量应不少于20学分。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版) [专业代码()]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较高水平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具体包括: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一)具有敏锐的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判断研究问题的价值,跟踪学术前沿,进行理论和知识创新。 (二)具有学术研究的感悟力,理解学术研究的真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并做出自己的创造性贡献。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对体育相关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并能提炼形成科学问题,进行理论升华与创新。(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好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二、研究方向 .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学校体育与青少年健康教育 . 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 . 运动康复与损伤防治 . 体育史与体育文化传播 . 体育改革与西部体育产业 . 武术与西南民族传统体育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至六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四至六年),未按时毕业的博士生,以肄业处理。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四、培养方式 (一)博士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全面负责博士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二)博士研究生在入学三个月内,由导师和博士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经教研室、系批准报研究生部备案。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三)博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在第三学期结束前,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博士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社会实践和健康状况等做出综合评价,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组成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非学位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实行学分制(学时为学分)。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取得学分(见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结构表)。其中学位课程学分,即公共课学分,专业基础课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学分,即选修课学分、必修环节学分(具体内容参看各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表)。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分结构表 课程性质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 总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必修环节 学分 比例 根据本专业和研究方向需要,我校暂时不能开设的课程,博士研究生可到有条件的高校选修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教育类) 一、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的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较高的文化素养与艺术修养,能够在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领域从事教学资源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教育技术学专门人才以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形成基本的专业素养和从事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敬业精神与心理素质。 2. 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前沿,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 3. 掌握信息化教学系统设计、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网络技术及教育应用、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 4.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熟悉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各类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 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学分:学生毕业总学分不低于167+6(素质教育活动课程)学分。 四、授予学位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 (二)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表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周学时计划分配表 (四)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及学分分配表

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经典诠释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专业代码:0501Z1) 一、学科概况与学科范围 经典诠释学是对经典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义理诠释为特点的学科。经典诠释学的学科内涵是指,综合采用文史哲多学科知识,用梳理、注解、还原、重构、解构等方法,对东西方文明中的经典文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诠释的实践活动和诠释方法论研究。 经典诠释学的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经典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人类文明中的经典文本都是往圣先贤在其生活世界中获得的生命体验的凝结。这些文本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内涵、形上学内涵和人性论内涵。在历史的筛淘中,这些文本之所以成为经典,又是因为它们通过解释者与文本的参与互动,塑造着特定的文化系统。基于经典文本在文化体系中的根本性地位,对它们的诠释势必以凸显其中的人文精神为特征。第二,综合性是经典诠释学的重要特征。经典诠释学强调综合利用文史哲多学科的知识来服务于经典文献的注解和释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将有助于克服这种现代视域的局限,有助于整体理解和阐释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最后,时代性是经典诠释学的又一重要特征。经典诠释学是以东西方文明传统中的经典原著为研究对象,通过阐发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为当下问题提供思想资源的一门学科。在价值多元化、思想流派纷杂的当下语境中,充分发挥诠释者的主动性,对经典文本进行与时俱进的研究和诠释,是经典诠释学为现实生活提供合理参照和依据的作用机制。与西方古典学“复活古典世界”的学术理想不同,也与清代考据学“为学问而学问”(梁启超语)的治学路径不同,注重时代性构成了经典诠释学的重要特征。 经典诠释学的理论基础是古典学、诠释学和意义理论。 汉语学界的“古典学”一词,译自英语中的classics或classical studies,古典学的特征:第一,古典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古典语文学,它包括古典语言和文献学,涉及语法、词汇、方言、格律;校勘、考证、作品真伪、创作年代、作者身份等方面。第二,在古典语文学的基础上,进行经典文本的诠释,这种诠释必须置于文本所属的历史和文化情境,它强调在学者身上培养“百科全书精神”。第三,古典学的目标在于用学术的方法来复活那个已逝的世界。 诠释学,亦可称为解释学、阐释学、释义学,译自hermeneutics,词根hermes源自古希腊语,含义是神的消息。广义上讲,诠释学是指对于文本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涉及哲学、语言学、文学、文献学、历史学、宗教、艺术、神话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狭义上讲,诠释学指局部诠释学、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等学术流派。局部诠释学泛指各个文本的注释,包括法律、《圣经》、文学作品等等。一般诠释学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的一般方法论研究,其目的是建立普遍的方法论。哲学解释学泛指对理解和解释现象的各个层次的研究,是对方法论、对理解中的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及对不同形式的解释的范围和假定的哲学反思。 意义理论。意义问题的探究开始,语言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义理论。现代西方哲学更是将意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根本问题,英美分析哲学从弗雷格开始,一直到后来的语用学转向,不论是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证实论还是真值条件论等,都是围

博士生培养方案

数学物理专业(0701Z1)培养方案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 Mathematical Phys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 数学物理学科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针对物理学研究已提出的重大原则问题,使用解析方法和半解析方法进行研究,定量地得到问题的结果,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案。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促使数学本身在理论、方法和技巧上的发展。数学物理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数学分支,而是能掌握多种数学技能,并擅长于建立物理世界的数学模型,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交叉人才。 5. 在数学物理学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并具备独立科研能力,成为受欢迎的教学与科研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6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 (一)研究方向 1.引力与宇宙学。 2.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 (二)导师简介 李新洲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天体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曾被聘任为第15届国际引力与广义相对论学会学术委员,曾任第五届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理事长,现任国际刊物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编委。已在Phys. Rev.,JHEP,JCAP,Phys. Lett.,Class. Quantum Grav.,Nucl. Phys.等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13部,论文已被40多个国家的学者他人引用2000多次。他首创的广义采他函数正则化方法,得到国际学术界同行公认;他对国际著名学者提出的“正质量猜测”给出的反例,得到原提出者的认同,并修正了猜测的叙述。他在数学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等学科领域内均有建树,曾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在内的9项省部级奖项,由他培养的一位博士成为科学大师霍金的博士后。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具备扎实的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教学系统设计能力,教学媒体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能从事教育技术开发和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导轮,现代设计美学、多媒体平面设计、动画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计算机网络及教育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教育网站开发与设计、Web应用技术等课程,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系统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有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3.掌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具有教育信息获取、处理、传递和运用的能力、CAI课件设计开发能力和相关网络系统工程实践能力; 4.掌握教学媒体的原理、知识、技能,具有较强的媒体加工与整合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专业外文阅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和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方法; 7.具有创新、工程和经济的意识和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现代设计美学、多媒体平面设计、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及教育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Web应用技术、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动画制作课程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教育技能训练、电视教材编导制作课程设计、教育实习与调查(模块二学生参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立足当前教育技术学专业要求和长江大学的实际状况,突出“厚基础、重实践与强能力”的办学特色,培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具有信息技术教学、网络教育管理维护和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运用、管理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4.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学分101.5学分,实践教学35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38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187

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人类学 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族群与族群文化研究方向) 徐杰舜 一、专业简介 人类学( Anthropology )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国际社会科学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系统中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主要分为文化人类学与体质人类 学两大分支,分别从文化与生物两个方面研究人类自身。本专业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文化 人类学主要研究不同民族、社区、人群的文化,探讨其文化的特点,解释其特点形成的原因,强调 文化多样性。人类学从事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地调查 (或称田野调查 行解释时往往使用比较的方法。 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 本专业于 研究生。 b5E2RGbCAP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 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业务目标:培养能遵守学术规范,治学严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熟练掌握人类 学的理论与 方法,通晓人类学史,具有较高的研究族群和族群文化的能力,以及从事田野工作的动手能力、沟 通能力、参与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提炼能力、升华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DXDiTa9E3d 就业目标:为高等院校、政府机关、文化团体、医药单位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研究人才、咨询人 才、教学人才、策划人才及领导人才。 RTCrpUDGiT 三、授予学位:法学博士 四、研究方向:族群与族群文化研究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 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 23 学分,其中: 9 学分、学位核心课程 9 学分、选修课不少于 4 学分、实践调查 1 学分。 5PCzVD7HxA 六、培养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100 本专业经典著作, 求学生撰写田野日记, 定期与教师进行讨论式的互动教学; 七、论文撰写 第 一、二学年末分别提交 1 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 八、课程设置 ),同时在对不同的文化特点进 1997 年开始招收攻读博士学位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 p1EanqFDPw 公共必修课 80? 12 个月;要 要求学生多读书,多下田野,多写作,多讨论,多参与。指导学生阅读 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著作;要求学生在三年内的田野时间不能少于 以及一年两篇学期论文,一篇书评,一篇与本人研究方向有关问题的综述; 适当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jLBHrnAILg 篇学年论文;在读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核 2 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不少于 10 万字。 xHAQX74J0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