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5篇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5篇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5篇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1)

张迁碑全文及译文

1汉故谷2城长荡3阴令张4君表颂

5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已吾人也。君之先6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7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8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9里之外,析珪(guī同“圭”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于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10建忠弼之谟(mó计谋)。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11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12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13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14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15开定畿(jī靠近国都的地方)宇,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16狄,东勒九夷,荒远既宾,各贡所有。张是17辅汉,世载其德,爰(曰)暨(到达)于君,盖其繵縺(蝉联),18缵(zuǎn继承)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19家,中謇(jiǎn正直)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20从畋(tián打猎)。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21为从事,声无细闻。徵拜郎中,除谷城长。22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23贺。八月算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24高年。路不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25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26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27于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28双其勋。流化八期,迁荡阴令。吏民颉颃(xiéháng 对抗),29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30鲁,考父颂殷。前哲遗芳,有功不书,后无31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32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33于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34仁。纪行求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35有勋。利器不觌(dí相见),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36爱在民。蔽芾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37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38疆,子子孙孙。惟中平三年,39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40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qiān全)然同声,赁41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

昆。共享天祚,亿42载万年。

碑阴文(上列十九行)

故安国长韦淑珍钱五百;

故从事韦少口钱五百;

故从事韦元雅钱五百;

故从事韦元景钱五百;

故从事韦世节钱五百;

故守令韦叔远钱五百;

故守令范伯犀;

故吏韦金石钱二百;

故督邮范齐公钱五百;

故吏范文宗钱千;

故吏范世节钱八百;

故吏韦府卿钱七百;

故吏范季考钱七百;

故吏韦伯台钱八百;

故吏范德宝钱八百;

故吏韦公携钱五百;

故吏汜定国钱七百;

故吏韦闰德钱五百;

故吏孙升高钱五百;

(中列十九行)

故吏韦公逴钱七百;

故吏韦排山钱四百;

故吏范巨钱四百;

故吏韦义才钱四百;

故吏韦辅节钱四百;

故吏韦元绪钱四百;

故吏韦客人钱四百;

故从事原宣德钱三百;

故吏韦公明钱三百;

故吏范成钱三百;

故吏韦辅世钱三百;

故吏范国方钱三百;

故吏韦伯善钱三百;

故吏汜奉祖钱三百;

故吏韦德荣;

故吏范利德钱三百;

故吏韦武章;

故吏驺叔义;

故吏韦宣钱三百;

(下列三行)

故吏韦孟光钱五百;

故吏韦孟平钱三百;

故守令韦元考钱五百。

简介:

此碑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l86年),为谷城旧吏韦萌等为张迁立的去思碑。碑高292厘米,宽l07厘米,厚20厘米。碑阳文l5行,满行42字,凡567字,字径3.5厘米,隶书。碑阴刻立碑故吏41人衔名及出资钱数,计3列41行323字,字径3.5厘米,隶书。额篆书阴刻“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2行12字,字径9.5厘米。形制丰满,文辞淳古,隶法朴茂,为汉碑中之佳作。铭文着重宣扬张迁及其祖先张仲、张良、张释之和张骞的功绩,并涉及到黄巾起义军的有关情节。张良、张释之和张骞,《汉书》皆有传,但看不出他们之间有家族关系。

此碑于明初掘地发现,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铭文尚完好可读。至明正德年间,“东里润色”4字尚完好,仅残缺五字。清乾隆间,“东里润色”的“东”字泐半,“润”字的“水”旁仅存中点,“色”字与下“君”字皆泐大半。光绪十八年碑毁于火,常熟翁氏就原碑重新剔刻,但神气全非,幸碑阴文尚完好如旧。

解放后,在东平县府院内建亭,将碑置于亭内。l965年移岱庙炳灵门内,外置玻璃罩保护。l983年9月移岱庙碑廊。现残泐68字,其中22字全泐。兹将现状详记于下:

第1行:“君之先”的“先”字泐下半部;“以孝友为行”的“为”字泐下面4点;“焕知其祖”的“焕”字全泐,“知”字泐右半部。

第2行:“决胜”的“胜”字泐右上部;“张释之”的“之”字全泐;“建忠弼之谟”的“弼之”2字全泐。

第3行:“释之议为不可”的“释”字泐右上部,“可”字泐上半部;“苑令”的“苑”字泐。

第4行:“风俗”的“俗”字泐右上部;“开定畿宇”的“畿”字泐上半部;“八蛮”的“蛮”字全泐;“六戎”2字皆泐右半部;“五狄”的“五”字泐右半部。

第5行:“爰暨于君”的“爰”字泐上半部;“牧守相系”的“牧”字泐右半部,“系”字泐右半部;“不殒”的“不”字全泐,“殒”字泐左半部;“孝弟于家”的“于”字泐右半部。

第6行:“声无细闻”的“无”字泐大半;“徵拜郎中”的“徵”字全泐,“郎中”2字全泐。

第7行:“蚕月”的“蚕”字泐右上部;“休囚归贺”的“囚”字泐下半部;“存恤高年”的“存”字泐大半,“高”字泐左半部,“年”字全泐;“路不拾遗”的“路”字泐右上部,“遗”字泐左半部。

第8行:“烧平城市”的“城”字泐大半;“其道区别”的“其”字全泐;“尚书五教”的“教”字泐大半;“诗云恺悌”的“恺”字泐右半部;“君隆其恩”的“君”字泐下半部,“隆”字泐大半,“其”字泐下半部,“恩”字泐左下部;“东里润色”的“东”字仅存右上角,“里”字全泐,“润”字泐右部大半,“色”字及以下“君”字全泐。

第9行:“西门带弦”的“带”字泐下半部;“流化八期”的“流化”2字全泐,“期”字泐下半部;“迁荡阴令”的“迁”字泐大半,“荡”字全泐;“颉颃”的“颃”字泐右半部;“随送”的“送”字泐下部大半,“于是”的“于”字泐左半部;“铭勒万载”的“勒”字全泐,“万”字泐上半部。

第12行:“纪行求本”的“行”字泐右半部;“绥御”的“御”字全泐;“出渊”的“渊”字全泐。

第13行:“佥然”的“佥”字泐下半部;“孙兴”的“孙”字泐右半部;“万年”的“年”字泐左上部。

碑阴第1列第2行衔名全泐;第8行“钱八百”的“百”字全泐;第2列第18行“驺叔义”的“义”字泐右半部。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2)

多宝塔感应碑释文及翻译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大唐西京(今西安)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粤,《妙法莲华》, 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 证经之踊现也。粤,《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发明资乎十力, 弘建在于四依。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菩萨。有禅师法号楚金, 姓程, 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楚金禅师,无疑是菩萨的化现。禅师俗姓程,广平人氏,祖、父两代都醉心于释迦法门,庆归法胤(yìn 后代)。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欢喜皈依而成为佛门后代。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就有了妊娠。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 这样的殊胜瑞像,预示了龙象将诞生,绝非熊罴入胎的征兆。禅师坠地后,刚刚满月,炳然殊相。歧(qi)嶷(ni)绝于荤茹,髫(tiáo)龀(chèn)不为童游。相貌就光彩照人,与众不同。他秉性奇特,拒绝荤腥。童年时期,也不做小孩子的游戏。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quǎn)浍(kuài), 涵巨海之波涛。佛道之树,早早萌芽,树干就有香樟的英姿,伟岸挺拔;禅定之池,小如水田,却涵摄了大海的汹涌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年方七岁居然厌离世俗自己发誓要出家。他礼拜经藏、探求奥义。《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一部《妙法莲华经》到手,就暗暗地悟见了宿世的因缘,如同金刚连环,历历在目。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定慧总持,精义不

失,就像瓶中注水,念念不断。九岁时,正式落发为僧,住长安龙兴寺,从僧箓(lù )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隶属于僧箓司。受具足戒(约20岁)那年,就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 禅师顿悟真诠,全收如来宝藏,不象小根机人见了大乘法赶快逃跑,不接受大乘法的教化;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直登宝顶不攀凡夫阶梯,迥异于以佛陀化现的城池为如来境界的小乘人。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后来,在夜深人静时诵读《法华经》,至“见多宝塔品”(《妙法莲花经》第十一品)时,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 身心淡泊宁静,仿佛进入禅定,忽然看见宝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释迦牟尼佛的分身,遍满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 遍满十方虚空。禅师精进行持,故有圣境显现;业障净除,因而感应悠远。不禁悟中生悲,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 泪如雨下。从此更精严持戒,只穿粗布衣服、每天吃一顿斋饭,足不出户,整整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李)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发誓要建定中所见的多宝塔。不久许王李瓘、居士赵崇和信女普意等,心契善缘,前来叩见,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kǎi 地势高而燥)之地他们都施舍珍宝财物,助修宝塔。禅师认为,具备庄严清净的胜因、高峻干爽、可资建塔的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 宝地,在千福寺内。他心知肚明,却默而不宣。就在此时,千福寺中的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忽然在半夜看到一泓清流,从龙兴寺发源,浩浩荡荡地流入千福寺。这一水流,清澈可人,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 波光潋滟,水上还泛着一叶方舟。又看到宝塔从天而降,伫立空中,许久方才消失。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 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建塔之处。还有一个守护寺院、担任杂役的俗人,名叫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已经先在此地多次见到灯光。这灯光颇为奇特,远望时非常明亮,到近处寻找,却一无所得。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 笔者揣度,水流来源于法性,方舟象征菩萨慈悲驾驭的航船。塔的出现,预兆佛事的成功;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灯的明灭,表明功德无量无边。若不是禅师德行崇高、精诚至极,怎么能有这样的感应?!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 当禅师提出修建多宝佛塔时,众人无不欢呼雀跃,叽叽喳喳,议论纷纷。负畚(běn)荷插, 于櫜(gāo)于囊,登

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于是大家拿起畚箕,扛上铁锹带上布袋,劈劈啪啪地筑起了墙壁。还洒上了香水,遮起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 禅师心想:我能竭尽全力地虔诚诵经,工人就会不遗余力。于是他每夜都到建筑工地,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精诚念诵,勤谨行持。众人都听到了天籁,都嗅到了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圣人、凡人,都异口同声,连连赞叹,声音夹杂,传遍天上人间。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 感通帝梦。到了天宝元 (742)年,禅师购置了材料,计划安装相轮。禅师深达佛理,会通佛心,功德昭彰,玄宗皇帝因而有所感应。他不仅梦到了修塔之事,而且知道了建塔法师的名讳中有个“金”字。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 7月13日,皇帝敕令内侍赵思侃到各寺庙宝坊,验证其梦。刚进入千福寺多宝塔便跃入眼帘。礼问禅师,圣梦有孚, 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 他赶忙礼拜禅师,详细询问,竟同圣梦相符,法号也十分吻合。皇帝当日就赐钱50万,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绢1000匹,共襄盛举。由此可知,精诚专一的行动,虽先于皇上,也不违背其意愿:纯真一如之心,应当获得后来成佛的授记。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遥想东汉永平年间,明帝白天休息时梦见佛陀,引来佛经,创建白马寺,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大化”之始。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而今我大唐天宝年间,多宝佛塔,巍然建立,二者同为千古盛事,彪炳史册。于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pǐ具备,治理)徒度财,功百其倍矣。而此次道俗参与之众,布施财物堆积之多,计算起来,超过那时,何止百倍! 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禅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至天宝2年,圣上又敕令中使杨顺景宣旨,命禅师在花萼楼下迎接多宝塔匾额。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 禅师于是总摄僧团规矩完备法规仪式,隆重迎接。皇亲国戚,亲临千福寺,颁赐多宝塔匾额,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又赐绢100匹。圣旨翰墨飞舞,大有云龙气象;天书挂在塔上,留住了日月光芒。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至天宝4年,塔事将要竣工,禅师上表请求庆祝,将大功归于皇上。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一时,僧道四众,纷至沓来,万人空巷。有五色云团旋绕塔顶,

仿佛在礼拜。众人争相观看,欢悦之声,犹如山崩地裂。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啊!太伟大了!仔细观察,神奇的佛光,就像一个盛大的仪式,用来迎接佛陀的降临。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网之能加?禅师对同修们说:“大鹏翱翔天地之间,不可在云彩上停留;修行人心游于寂灭之境,爱网也不能缠缚。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佛陀的法门是勇猛精进,菩萨们啊,要自强不息!本来就期盼共同修行,回归我们本来清净的佛心。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如凿井时见到了稀泥,就知道离水已近;钻木取火时尚未发热,离火苗迸发岂不是还有距离?凡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凡夫、僧众七个部众,要秉承同一意志,不分昼夜,集于塔下,诵读《法华经》,行法华三昧。只要香烟不断,经声就要持续下去。化奇特为平常,生命不息,念诵不止!”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从天宝3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汇集同行高僧49人,行法华三昧。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很快得到圣旨褒奖,成为制度。前后两个道场,因修行感应,得到舍利共3070粒。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天宝6年,欲葬舍利,庄严道场时,又降下舍利108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画“普贤变”时,在笔锋上又接连得到19粒。这些舍利,无不晶莹圆润,玲珑剔透,光滑灵动。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 禅师以无我的精神对待自已的身体,以空性的觉悟契入佛法。他自刺身体用血写成《法华经》1部、《菩萨戒》1卷、《观普贤行经》1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又取舍利3000粒,盛在石函之中。还造了自己的石像,顶戴石函,跪对诸佛。一同放入塔下,以表示至高的敬意。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自誓:即便深夜行船,进入了深沟巨壑,无比艰险,也不改变航向;即使经历长劫,数目如滚滚黑尘,不可计量,也要垂范后世。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奉命为圣上和苍生写《妙法莲华经》1000部、用“金字”抄写36部,用作镇塔之宝。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又写了1000部,布施给持诵者。

有关楚金禅师灵验感应的事迹尚有很多,不可胜计,可参见他的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皇上还敕令内侍吴怀实赐给金铜香炉1个,高1丈5尺。禅师上表致谢,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皇上(唐玄宗)亲笔批示:“禅师弘法济世的大愿,感动人天;庄严国土的意志,彰显了不可思议的因果之理。行菩萨行,应以法布施、财布施为先,此理真实不虚!”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慧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皇上掌握着圣道灵应的符箓,以及如来佛法的印玺。若非禅师具有超常的大慧大悟,无法感动皇上;不是皇上英明睿智,也不会识别禅师的精诚。倬(zhuō)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qí),克成之业,圣主斯崇。这雄伟壮丽的宝塔,为佛寺平添了庄严。经营、创始的功绩,应归于禅师的真愿实行;使这一大业圆满完成,则应尊崇圣主的贡献。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xū)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宝塔的形状,如山岳高耸,莲瓣争奇;如彩云下垂,华盖俯覆。从下面看,宝塔从地中踊出,崛起挺立,不动如山;往上面瞧,塔身轻盈,把天空映衬得更加美丽;塔心中空,暗中浮光,静默而深沉;塔表坚实,光焰赫赫,恢弘而宽敞。礝(ruǎn)磩(qì)承陛,琅(gān)(cuì)槛,玉瑱居楹,银黄拂户,重檐叠于画栱,反宇环其璧珰。台阶用似玉的美石砌成,栏杆以炫目的雕刻装饰。柱子上镶嵌着美玉;户窗上晃耀着金银。彩画的抖拱承载巍峨的重檐,玉璧的瓦当环饰整齐的椽头。坤灵赑(bì)屃(xì)以负砌,天祇(qí)俨雅而翊(yì)户。神赑屃承负着沉重的塔身,天神优雅地装饰着门户。或复肩 ?(上加下手,qia,捉拿)挚鸟,肘擐(huàn)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shì盛也)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他们或肩驾挚鸟,或肘环长蛇,或头盘巨龙,或帽饰猛兽。精神昂扬,犹如战事临近,阵容十分盛大。这些都笔法精到,穷尽了绘画的能事,偈赞均出自当朝精英。若乃开扃(jiōng)鐍(jué),窥奥秘。二尊分座,疑对鹫山;如果打开门锁,探视塔中的奥秘,可见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并肩而坐,似乎正面对着灵鹫山,为大众讲法。千帙发题,若观龙藏。金碧炅晃,环珮葳蕤。成千的经匣,经题醒目,仿佛龙宫里陈列的宝藏,供学者精研。其中的人们,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令人眼花缭乱;戴着繁复多样的璎珞,往来环佩叮当。至于

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他们可列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可分为天龙八部。圣徒们聚集一处,研习佛法,佛事罗列森严。方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须弥之容, 欻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画事、雕刻工艺精湛,可在方寸之内容纳千人,一尺之中纷呈万象。佛菩萨的大身可现于小孔,圣贤们的高座可安到低处。须弥山的体量只可放入一粒芥子,宝盖的形状却可覆盖三千大千世界。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从前,衡岳慧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授于天台智者禅师,使其开悟。可惜的是,后继者中很少有人契会真如,光大者更是凤毛麟角。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佛法不可长久荒废,因而天生我们的楚金禅师,他承担了天台宗的家业,传承二位祖师的衣钵。前后呼应,相隔百年。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为法侣;《法华经》开示的修行方法,是在一念之间洞开玄秘之门,十方世界现于大圆镜智。以五蕴为众妙之门,转烦恼为佛法伴侣。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聚沙之功能成佛道,合掌之际跻身圣流。三乘教门归于一佛乘;八万法藏,此经称雄。譬尤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dié)群峰。好比圆月漫天放光,群星顿时黯然失色,只如萤火。又如高山之王与大海相辉映,众山立显矮小,就像蚂蚁窝。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已经沉睡得太久!佛陀以《法华》为警铃(木铎),这一点只有禅师从深悟中得到。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面。禅师的形貌,如五岳一样秀颀,有冰雪的风姿,唇吻丰厚像水果,牙齿洁白似玉贝,眼睛纯净像莲花,脸盘圆满似月亮,望之厉,即之温,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远望很严厉、近看很温和,见面尚未谈话,心已折服了大半。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zhú),传止观之精义。一同修行的抱玉、飞锡等禅师,承袭衡岳慧思、天台智者禅师的秘藏,传承止观双修的精义。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之宗,尽契圆常之理。有人久负盛名而被皇帝选入宫中供养,有人因为行为缜密而成为众徒之师。他们共同弘扬“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的天台宗旨,完全契合了圆满、恒常的佛理。门人苾(bì)萏(d àn)、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为刚柔,含朴玉之

光辉,等旃(zhān)檀之围绕。门人苾萏、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人,以禅定、智慧为文质,定慧双修,以持戒、忍辱为刚柔,刚柔相济。他们有璞玉般的美质,但外面被毡毯所包裹,光辉内含,不为一般人知晓。夫发行者因, 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 相遣则慧深。凡行为必有起因,因地圆满,果地的福德就广大。“因”由“相”引起,遣除了对名相的执着,智慧就深远。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字。举事征理,含毫强名。佛法以有为通达无为,以文字通达解脱。以上所举楚金法师建塔之事,可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故强言不可说之法,笔之于书。偈曰:

颂词如下:佛有妙法比象莲华佛之妙法不可言,犹如出水之青莲。

圆顿深入真净无暇圆顿快捷底蕴深,真实清净无垢染。慧通法界福利恒沙智慧高明通法界,福利多如恒河沙。直至宝所俱乘大车直指宝所越化城,俱乘大车入宝山。其一于戏上士发行正勤伟哉上根利器人,发心恳切行正勤。缅想宝塔思弘胜因正念缅佛感塔现,苦心经营集胜因。圆阶已就层覆初陈玉阶初圆轮相构,一层塔身复初陈,乃昭帝梦福应天人精诚所至昭帝梦,福德感应天与人。其二轮奂斯崇为章净域

美轮美奂崇且丽,净域因塔彰佛意。真僧草创圣主增饰真僧愿弘创奇构,帝王随喜增华饰。中座眈(dān)眈飞檐翼翼中座坚实显威重,飞檐翼翼示轻灵。荐臻灵感归我帝力师荐至诚有灵感,帝力弘深克大业。

其三念彼后学心滞迷封念尔后生二障重,心思迟滞遭迷封。昏衢(qú)未晓中道难逢昏暗通衢尚未晓,中道艰辛更难逢。常惊夜杌(wù) 还惧真龙夜迷杌子常惊惧,还笑叶公怕真龙。不有禅伯谁明大宗若非幸遇此禅伯,于今谁可明大宗?其四大海吞流崇山纳壤大海无边吞细流,高山纳土耸真空。教门称顿慈力能广天台教门称圆顿,慈悲广大此最雄。功起聚沙德成合掌聚沙之德成佛道,合掌之际竣圣功。开佛知见法为无上开悟示入佛知见,无上灵台方寸中。其五情尘虽杂性海无漏七情六尘虽杂染,性海无漏纳三千。定养圣胎染生迷鷇(k òu) 安住不动养圣胎,随染沉浮生迷乱。断常起缚空色同谬断见常见均起缚,住空住色皆戏言。薝(zhān) 蔔(fú)现前余香何嗅余香何用着意寻,薝葡名花现眼前。其六彤彤法宇繄(yī语助词惟)我

四依法宇彤彤消息远,四依倒驾慈悲船。事该理畅玉粹金辉事事无碍理圆畅,玉粹金辉塔踊现。慧镜无垢慈灯照微慧镜无垢照无边,慈灯烛微遁迷乱。空王可托本愿同归空王无上可依托,本愿同归灵鹫山。其七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丁丑朔,廿二日戊戌建碑。敕捡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敕检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捡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检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字。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3)

多宝塔碑

(字帖)

01 右点左点

02 侧点竖点

03 撇点反捺点

04 相向点长横

05 短横长弓横

06 悬针竖左垂露竖

07 中垂露竖斜撇

08 长斜撇新月撇

09 柳叶撇短斜撇

10 回锋撇平撇

11 平捺斜捺

12 横钩竖钩

13 竖平钩竖弯钩

14 背抛钩斜钩

15 长挑短挑

16 挑点横折

17 撇折单人旁

18 双人旁三点水

19 绞丝旁竖心旁

20 示字旁言字旁

21 提土旁金字旁

22 王部木部

23 禾部米部

24 火部车部

25 弓部足部

26 立刀旁力部

27 斤字旁反文旁

28 见部佳部

29 页部欠部

30 犬部人字头

31 京字头宝盖头

32 草部爪部

33 竹部常字头

34 雨部四部

35 羊字头春字头

36 双火部山部

37 广部尸部

38 八部心字底

39 儿字底寸部

40 日字底皿部

41 走之底走部

42 同字底门部

43 国字框女部

44 巾部贝部

45 石部马部

46 食部耳部

47 羽部将部

48 戈部彡部

49 左右同宽左窄右宽

50 左宽右窄左高右低

51 左低右高左大右小

52 左大右小左中右同宽

53 左右宽中窄中宽左右窄

54 上大下小上小下大

55 上下等高上中下等高

56 中间宽中间窄

57 上左下右上右下左

58 形体宽形体窄

59 形体长横偏形正

60 偏者正之结字平正

61 点竖对齐二横中断

62 竖画对应横画多的字

63 竖画多的字天覆之字

64 地载之字正方形

65 菱形字扁形字

66 结构简单笔画少

67 笔画繁多笔画疏

68 笔画密重复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4)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5)

多宝塔碑的介绍

多宝塔碑的介绍《多宝塔碑》是唐代重要碑刻,是书法中楷书代表作品。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

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颜真卿代表作品评价一、《多宝塔碑》(752年)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为颜真卿44岁时书,寸楷,是迄今所见颜真卿传世书法最早的一件,极为世人所重,故学颜书未有不习此碑者。碑文写的是西京千福寺沙门楚金夜读《法华经》,常见多宝佛塔,遂立志建塔之事。颜真卿和唐代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是正统儒家,也信佛教,书写此碑,自然恭谨诚恳。此碑已初步形成了“雄媚”的风格。其起、行、止都有明显的交代。笔力贯注厚重,行笔映带丰腴,笔画粗细相衬,结体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匀称缜密,墨酣意足,在笔墨流动处颇显媚秀之姿。此书保留晋和初唐楷书的风韵,与唐代经生手楷书之迹相近,可见颜真卿注意从民间书艺中汲取营养;同时在笔法上可以看出从张旭《郎官石柱记》胎息而来,亦与徐浩暗通脉络。清王澍跋此碑说:“鲁公书多以骨力健古为工,独此碑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也有人认为此碑“最为窘束”,“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二、《东方朔画赞碑》(754年)

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为颜真卿46岁时所书,大楷,字径三寸。颜真卿书写此碑正值壮年,故神明焕发,意气干云,颇为后世珍重。此碑笔墨酣畅淋漓,点画刚峻丰厚,如浇如铸,笔画中段每以中锋铺毫,沉雄深稳,点画起收、转折多出于峭劲的方笔。这些都可以看到颜氏对于汉碑笔意的熔冶。从用笔看,此碑在线条的形质与意蕴上已经突破羲、褚风范而以壮美厚重为其审美特质,奠定了“颜体”的基础。从结体看,端庄雄伟的体势,充溢着恢宏的力量。“颜体”独特的结体,在此已初具规模:其一是字内大胆留白,笔势不向旁溢,亦即宏中而敛外,气象开阔,劲力内充;其二是字势满格,并由此造成“字间栉比”,章法茂密;其三是动有姿态。这姿态也独具“颜体”特征:不少字已开始变化左右结构单位所占空间的常规比例,以正面形象示人。由于上述种种变化,此碑已略见“拙美”的意味。但总体结字仍基本取左右相背之势,未用“颜体”成熟期最具特征的左右相向内抱之势。而这是与此碑涵蕴隶意的特征相联系的。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此本,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值得注意的是,此碑碑阳有篆书书额,碑阴有隶书书额,古雅峻拔,俊秀飞动,为当时很多篆隶高手所不及。

三、《鲜于氏离堆记》(762年)

楷书,字大三寸,为颜真卿53岁所作,正值其书法艺术中期,书风渐熟。其用笔雄逸,字画刚健,结体宽博挺然,形势精绝,斩金截铁。且是摩崖大字,丰硕伟岸,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为颜书大字的杰出代表。可惜只残存47个整字和

7 个残字。

四、《郭氏家庙碑》(764年)

又名《郭敬之家庙碑》,全称《有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铭》。颜真卿56岁时书写。此碑笔画一丝不苟,庄重雍容,用笔流畅爽朗,圆劲雄健,左右竖笔略向内弯,间架宽博中疏,丰腴恬适,气骨风流,且具清灵古拙韵趣,诚为其中晚期书法艺术典型作品。清王澍跋此碑说:“今观此书,与《自书告身》略同,而朗畅处更出《自书告身》之上。”(《虚舟题跋》)

五、《逍遥楼刻石》(770年)

书时,颜真卿已是62岁的老人。但是“逍遥楼”赫赫三个楷书大字,字近三尺,原大书写,一丝不苟,可见其气盛魄强。书体端庄浑厚,茂密雄强,正不拘窘,庄不板滞,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颜书,也是“颜体”中风格独特的一幅匾书。

六、《麻姑仙坛记》(771年)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颜真卿时年63岁,正值仕途失意之际,此作反映其有问道向禅的心境。楷书大字本,字径约五厘米,为颜真卿变法初具规模时的代表作。与早期的《多宝塔碑》相比,面目完全不同。此作打破横细竖粗、四平八稳的规范,碑中不少字一反常态,横粗而竖细。“麻”字“林”的捺笔几乎无波脚,显得含而不露,近乎篆法。这时,“颜体”正趋于成熟,笔法、结构随机应变,有许多字的结构和用笔近乎丑怪,这是颜真卿有意追求朴拙之美,有助于丰富书法的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历代书法家偏好此记。宋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此记遒峻紧结,尤为精悍,此所以或者疑之也。余初亦颇以为惑,及把习久之,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鲁公不能书也。”宋朱长文评为“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续书断》)。清何绍基独爱此碑。他认为此记“神

光炳峙,朴逸厚远,实为颜书各碑之冠”(《跋黄瀛石大字麻姑仙坛记摹刻本》)。传世的小字本《麻姑仙坛记》,至为精彩。犹远山入眼,虽其形小,其巍峻之态未变。清王澍评道:“颜鲁公书,大者无过《中兴颂》,小者无过《麻姑坛》。然大小虽殊,精神结构无毫发异。熟玩久之,知《中兴》非大,《麻姑》非小,则于颜书思过半矣。”(《虚舟题跋》)

七、《大唐中兴颂摩崖》(771年)

简称《中兴颂》,为颜真卿63岁时摩崖擘窠楷书。竖写左行。其文古雅豪放,其书宏伟轩昂,气格雄奇,沉著痛快,足与唐中兴功德之盛相匹配。对此书法历来评价很高。宋欧阳修《集古录》说此刻石“书字尤奇伟而古雅”。黄庭坚有诗赞称:“大字无过《瘗鹤铭》,晚有名崖《中兴颂》。”(《论书》)董《广川书跋》说:颜太师“以书名时,而此尤瑰玮,故世贵之。今数百年藓封莓固,远望云烟外,至者仰而玩之,其亦天下之伟观者耶! ”明王世贞《州山人四部稿》说此刻“字画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当是鲁公法书第一”。清杨守敬《学书迩言》说:“《中兴颂》雄伟奇特,自是笼罩一代。”

八、《八关斋会报德记》(772年)

此记书法雄伟刚劲,体方笔圆,行笔兼有篆隶笔意,巧运藏锋和中锋,写出“蚕头燕尾”之态。为颜真卿64岁时所书,是“颜体”的典型之作。此碑与其他颜书大异,笔画如刀斧之利,不见通常的凝重,别有一番姿态和风度,显现了颜体楷书的多种风格。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八关斋》骨肉匀停,绝不矜才使气,昔人以为似《鹤铭》,诚为近之。”

九、《元结墓碑》(772年)

又称《元次山铭》或《元结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此碑为颜真卿64岁所书,他极重元结的为人,故为其精力倾注之作。宋朱长文《续书断》说:“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清翁方纲谓:“《元结碑》乃鲁公正书上品。”

十、《宋碑》(772年)

又称《广平文贞公宋公碑》,全称《有唐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此碑从刻到立,经历四十年,颜真卿为其三次撰

书。正文为64岁所书,是“颜体”成熟后的典型书风,方整虚和,奇伟秀拔。碑侧为其70岁所书,此时颜书已臻人书俱老之境,高浑绝俗,雍容闲雅,迹化天然。书法似从《瘗鹤铭》中来,纡徐蕴藉,传达出古朴高浑之风流,雍容秀拔之气骨。宋黄庭坚《论书》说此碑:“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说:“颜楷以《宋广平碑》为最善,而其碑侧小楷书古朴淡远尤颜楷所罕见。”

十一、《李玄靖碑》(777年)

全称《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简称《颜书茅山玄靖先生碑》或《李含光碑》。颜真卿书时69岁。李玄靖是神仙道教上清派陶弘景的五代传人。颜与李相知几近十年,所以极称其德,谓之“天下道学所宗”。故书此碑激情相倾,为颜书代表作品之一。明王世贞《州山人四部稿》称:“结体与《家庙》同,遒劲郁勃,故是诚悬(柳公权)鼻祖。”清王澍《虚舟题跋》谓:“跌宕莫如《宋广平》,肃恬莫如《家庙碑》,此碑风格正在《广平》、《家庙》之间,信是鲁公极笔。”此碑笔力坚苍,笔质圆浑,朴多于华,拙多于巧,古意可掬。

十二、《颜勤礼碑》(779年)

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此为颜真卿71岁时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书。书体大气磅礴,雍容华美,为颜真卿晚年书风代表作之一。此碑是颜真卿书法进入完全成熟时期的作品。从字形上看,改变了“二王”以来右肩微耸的欹侧结构,而借鉴篆隶书法,用较为平正的笔画,左右基本对称,示之以正面形象。从用笔看,他注重一个“筋”字,有“颜筋柳骨”之称。所谓“颜筋”,即字外显出肌肉丰满的力感,内里却骨骼健强。颜书用笔多以篆法为之,每一笔均凝神静气,使毫摄墨,不令溢出笔画之外。因用中锋书写,故圆厚而有立体感。他用笔涩而不滑,如同屋漏痕,自然含蓄,骨气内蕴而又刚劲不挠。在结体上既有规矩而又不为法度所囿,因字设体,随类赋形,根据字的不同结构作巧妙处理,显示出楷书的重心安稳,结构停匀,四外撑足,外密中疏,展蹙分明,避让有序,形成豁达端庄、大方雍容、遒劲豪宕、舒展开阔的特点。《颜勤礼碑》在布局上也显示出“颜体”的气势美。整篇如排兵布阵,戟戈森森,纵横成列,整齐大度,浑然一体。在庄严整齐的前提下,做到了黑白互用,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总之,此碑的书法集中了一切圆、厚、重、稳、拙、大等特点,

创造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二王”的新的风格和境界:浑厚、刚劲、方正、庄严,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米芾《海岳评书》)。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

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的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格,称为“颜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多宝塔简体译文

《多宝塔碑》简体释文 (说明:此释文按影印件分为42小段,原碑文字以红颜色区别,部分生僻字加了拼音。恐仍有错漏,仅供参考。) 1、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朝散大 2、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zang)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 3、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征,无取 4、熊罴(pi)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岐嶷(qiyi,)绝于荤茹(ru),髫龀(tiaochen)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quan)浍(kuai),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 5、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箓(lu)也。进具之年,升座 6、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bo)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

7、释迦分身,遍满室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瓘(guan)及居士赵 8、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xian)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 9、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 10、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 11、杂然欢惬。负畚(ben)荷插,于橐(tuo)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 12、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zhao)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chi)内 13、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fu),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 14、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昔汉明永平

多宝塔碑译文

多宝塔(译文) 大唐西京(今西安)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 勋撰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 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 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 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 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y in后代)。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qi)嶷(ni)绝于荤茹,髫(ti co)龀(ch 6)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qu a n)浍(ku①,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 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 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 期满六年, 誓建兹塔。 译文:粤,《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菩萨。楚金禅师,无疑是菩萨的化现。禅师俗姓程,广平人氏,祖、父两代都

醉心于释迦法门,欢喜皈依而成为佛门后代。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就有了妊娠。这样的殊胜瑞像,预示了龙象将诞生,绝非熊罴入胎的征兆。禅师坠地后,刚刚满月,相貌就光彩照人,与众不同。他秉性奇特,拒绝荤腥。童年时期,也不做小孩子的游戏。佛道之树,早早萌芽,树干就有香樟的英姿,伟岸挺拔;禅定之池,小如水田,却涵摄了大海的汹涌波涛。年方七岁居然厌离世俗自己发誓要出家。他礼拜经藏、探求奥义。一部《妙法莲华经》到手,就暗暗地悟见了宿世的因缘,如同金刚连环,历历在目。定慧总持,精义不失,就像瓶中注水,念念不断。九岁时,正式落发为僧,住长安龙兴寺,从僧箓(I U )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隶属于僧箓司。受具足戒(约20 岁)那年,就升座讲法。禅师顿悟真诠,全收如来宝藏,不象小根机人见了大乘法赶快逃跑,不接受大乘法的教化;直登宝顶不攀凡夫阶梯,迥异于以佛陀化现的城池为如来境界的小乘人。后来,在夜深人静时诵读《法华经》至“见多宝塔品” (《妙法莲花经》第十一品)时,身心淡泊宁静,仿佛进入禅定,忽然看见宝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释迦牟尼佛的分身,遍满十方虚空。禅师精进行持,故有圣境显现;业障净除,因而感应悠远。不禁悟中生悲,泪如雨下。从此更精严持戒,只穿粗布衣服、每天吃一顿斋饭,足不出户,整整六年,发誓要建定中所见的多宝塔。 既而许王(李)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kci地势高而燥)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多宝塔碑全文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

多宝塔碑全文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此碑就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得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得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得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她后来所书得《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就是颜书得第一篇,就是颜楷成功得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就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

关于多宝塔的常识、碑文及译文

关于《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的常识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 厘米,宽102 厘米,文34 行,行66 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 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北宋拓本,31 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 行" 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译文 (根据无我居士翻译本整理) 【注】方括号内为潮汕话注音 南阳岑(Cen)[吟]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译】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注】朝议郎是正官本位,判是加官,临时的意思,判尚书即加官尚书衔。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祕(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译】哦,《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 四依"原则的菩萨。 【注】四依四不依:修学佛法所应遵循的原则标准。如《维摩诘经?法供养品》中云:" 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y In后代)[延]。母 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征),无取熊罴(pi2)[疲]之兆。 【译】楚金禅师,无疑是菩萨的化现。禅师俗姓程,广平(今陕西周至)人氏,祖、父两代都醉心于释迦法门,欢喜皈依而成为佛门弟子。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就有了妊娠。这样的殊胜的瑞像,预示了龙象的诞生,绝非熊罴入胎的征兆。 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qi)[支、其]嶷(yi)[疑]绝于荤(hun)[昏]茹(ru2)[如],髫

最新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5篇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5篇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5篇 多宝塔碑全文及译文(1) 张迁碑全文及译文 1汉故谷2城长荡3阴令张4君表颂 5君讳迁,字公方,陈留已吾人也。君之先6出自有周,周宣王中兴,有张仲,以孝友7为行,披览《诗·雅》,焕知其祖。高帝龙兴,有8张良,善用筹策在帷幕之内,决胜负千9里之外,析珪(guī同“圭”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于留。文景之间,有张释之,10建忠弼之谟(mó计谋)。帝游上林,问禽狩所有。苑11令不对,更问啬夫,啬夫事对。于是进啬12夫为令,令退为啬夫。释之议为不可,苑13令有公卿之才,啬夫喋喋小吏,非社稷14之重。上从言。孝武时有张骞,广通风俗,15开定畿(jī靠近国都的地方)宇,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16狄,东勒九夷,荒远既宾,各贡所有。张是17辅汉,世载其德,爰(曰)暨(到达)于君,盖其繵縺(蝉联),18缵(zuǎn继承)戎鸿绪,牧守相系,不殒高问。孝弟于19家,中謇(jiǎn正直)于朝,治《京氏易》,聪丽权略,艺于20从畋(tián打猎)。少为郡吏,隐练职位,常在股肱。数21为从事,声无细闻。徵拜郎中,除谷城长。22蚕月之务,不闭四门。腊正之祭,休囚归23贺。八月算民,不烦于乡。随就虚落,存恤24高年。路不拾遗,犁种宿野。黄巾初起,烧25平城市,斯县独全。子贱孔蔑,其道区别。《尚书》五教,君崇其宽;《诗》云恺悌,君隆其26恩;东里润色,君垂其仁。邵伯分陕,君懿27于棠。晋阳佩玮,西门带弦,君之体素,能28双其勋。流化八期,迁荡阴令。吏民颉颃(xiéháng 对抗),29随送如云。周公东征,西人怨思。奚斯赞30鲁,考父颂殷。前哲遗芳,有功不书,后无31述焉。于是刊石竖表,铭勒万载。三代以32来,虽远犹近,《诗》云旧国,其命惟新。33于穆我君,既敦既纯,雪白之性,孝友之34仁。纪行求本,兰生有芬,克岐有兆,绥御35有勋。利器不觌(dí相见),鱼不出渊,国之良干,垂36爱在民。蔽芾棠树,温温恭人,乾道不缪,37唯淑是亲。既多受祉,永享南山,干禄无38疆,子子孙孙。惟中平三年,39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40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qiān全)然同声,赁41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

多宝塔碑译文

《多宝塔碑》白话译文 大唐国长安城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碑文 南阳人岑勋撰文。朝议郎、加尚书衔、兵部员外郎、琅琊人颜真卿书丹。朝散大夫、代理尚书、都官郎中、东海人徐浩题写匾额。 咦,《妙法莲华经》,乃是佛家深奥秘密之大乘要法。多宝佛塔的出现,即为妙法之明证。此经义的启明和开释,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法师。 有这样一个姓程的禅师,法号楚金,广平人。其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佛祖,最后均皈依佛门。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后就有了妊娠。这样的瑞像,预示了龙象的诞生,而非熊罴入胎的征兆。楚金出生刚满月,就鲜明地与众不同。他幼年聪慧又秉性奇特,拒绝食用荤腥,童年时期,也不做小孩子的游戏。佛道之树,抽枝散芽,就会有樟木般参天挺拔的英姿;禅院水池,小若沟渠,却能蕴涵大海似的波涛。楚金年届七岁,居然就开始厌弃红尘俗世,自己发誓出家伴佛。他虔诚地钻研佛经,爱不释手的《妙法莲华经》,使他悟到宿世的佛缘,如同金刚连环,历历在目。他博览群经,把握佛之精义而无遗,就如同往瓶中注水一般。九岁时正式剃度落发,住长安龙兴寺,正式成为一名在册僧人。楚金禅师20岁那年,就开始升座讲法。禅师以聪颖天资精妙释法,受众顿悟如来宝藏。他引导许多人少走弯路,直登大乘佛法宝顶,而不是停留在小乘佛法的境界。 后来,由于楚金在静夜时诵读《妙法莲华经》,诵至“见多宝塔品”这一章节时,身心淡泊无念,仿佛入禅入定。惚惚中出现一座宝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释迦牟尼佛的化身,遍满禅室。潜身修行,故有圣像显现;业障净除,因而感应悠远。不禁悟中生悲,泪如雨下。从此禅师就只穿粗布衣衫,每天吃一顿斋饭,足不出户,为期整整六年,发誓要建起禅定中所见的多宝佛塔。紧接着,大唐许王李瓘、及居家修行的赵崇、普意等各方善男信女,都心契善缘,纷纷前来叩见禅师,他们都施舍珍宝财物,助修宝塔。禅师认为,具备庄严清净的胜因,高峻干爽,可资建塔的宝地,是在千福寺内。他心知肚明,却默而不宣。 当时千福寺有位怀忍禅师,忽然在半夜看到一泓清流,从龙兴寺发源,浩浩荡荡地流入千福寺。这一水流,清澈可人,波光潋滟,水上还泛着一叶方舟。又看到宝塔从天而降,伫立空中,许久方才消失。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建塔之处。千福寺还有一个名叫法相的杂役,早先就在此地多次见到灯光。此光远望时非常明亮,近寻却一无所有。窃以为:流水在于引导人们的法性,水上方舟象征着慈航普度,宝塔出现预兆了佛业之大成,明灯昭示出佛法的无边与永恒。若不是禅师德行崇高、精诚至极,怎么能有这样的感应呢? 到禅师正式提出修建多宝佛塔时,众人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响应。大家端起畚箕,扛着铁锹,带上布袋,红红火火地就开工干起来了。立板的立板,夯筑的夯筑,洒香水,藏金锤,用壮工,尽全力。楚金每天夜里都要呆在建塔工地上,虔诚诵经,勤谨行持。众人齐闻天籁之音,同嗅灵异之香,僧俗圣凡各界,尽沐浴在喜悦与感叹之中! 到大唐天宝初年,各种建筑材料齐备,开始进行宝塔的主体建设安装。楚金虔诚礼佛建塔的行为,上天为之感动,大唐玄宗皇帝梦到了此事。七月十三日,皇帝派内侍赵思侃到千福寺,验证所梦是否属实。他一进千福寺就看到建设中的宝塔,礼拜楚金禅师询问之下,果然同皇上所梦相符,连法号都吻合。当天,就赐钱50万,绢1000匹,以资建塔。 由此可知,精诚执着的善举,虽先于皇上,却不违背其意愿;纯真一如的佛心,就应当获得后来成佛的授记。当初汉明帝永平之时,佛的教化才刚刚开始;到我大唐天宝之年,就修建了弘扬佛法之佛塔。二者同为千古盛事,彪炳史册,光耀千秋。而此次道俗参与之众,布施财物攒积之多,相较彼时,又何止百倍矣!

颜真卿《多宝塔碑》简化字全文

颜真卿《多宝塔碑》简体全文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籙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

,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备法仪,宸眷俯临,额书下降,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象,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力。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大哉观佛之光,利用宾于法王。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心游寂灭,岂爱纲之能加。精进法门,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凡我七僧,聿怀一志,香烟不断,经声递续,昼夜塔下诵持法华,炯以为常,没身不替。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算墨尘,永垂贞范。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之法印,非禅师大惠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倬彼宝塔

多宝塔碑全文

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呼十力,弘建在于四依;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释门;庆归法胤;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是生龙象之徵,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炳然殊相,歧嶷绝于荤茹,髫龀不为童游,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浍,涵巨海之波涛,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从僧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身心泊然,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遍满室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誓建兹塔,既而许王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

颜真卿多宝塔原文及翻译 (2)

《多宝塔》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 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

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负畚荷插,于橐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 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 自三载,每春秋二时,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画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乃取舍利三

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灵应既多,具如本传。 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手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 ) ](契)真要。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于法侣。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譬犹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群峰。

多宝塔碑译文

多宝塔碑译文LT

既而许王(李)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咸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kǎi 地势高而燥)之地,利见千福,默议于心。 译文:不久许王李瓘、居士赵崇和信女普意等,心契善缘,前来叩见,他们都施舍珍宝财物,助修宝塔。禅师认为,具备庄严清净的胜因、高峻干爽、可资建塔的宝地,在千福寺内。他心知肚明,却默而不宣。 时千福有怀忍禅师,忽于中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 即今建塔处也。寺内净人,名法相,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 译文:就在此时,千福寺中的怀忍禅师,忽然在半夜看到一泓清流,从龙兴寺发源,浩浩荡荡地流入千福寺。这一水流,清澈可人,波光潋滟,水上还泛着一叶方舟。又看到宝塔从天而降,伫立空中,许久方才消失。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建塔之处。还有一个守护寺院、担任杂役的俗人,名叫法相,已经先在此地多次见到灯光。这灯光颇为奇特,远望时非常明亮,到近处寻找,却一无所得。笔者揣度,水流来源于法性,方舟象征菩萨慈悲驾驭的航船。塔的出现,预兆佛事的成功;灯的明灭,表明功德无量无边。若不是禅师德行崇高、精诚至极,怎么能有这样的感应?!

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 负畚(běn)荷插, 于櫜(gāo)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喜叹之音,圣凡相半。 译文:当禅师提出修建多宝佛塔时,众人无不欢呼雀跃,叽叽喳喳,议论纷纷。于是大家拿起畚箕,扛上铁锹带上布袋,劈劈啪啪地筑起了墙壁。还洒上了香水,遮起金锤。禅师心想:我能竭尽全力地虔诚诵经,工人就会不遗余力。于是他每夜都到建筑工地,精诚念诵,勤谨行持。众人都听到了天籁,都嗅到了异香。圣人、凡人,都异口同声,连连赞叹,声音夹杂,传遍天上人间。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 感通帝梦。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礼问禅师,圣梦有孚, 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 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译文:到了天宝元 (742)年,禅师购置了材料,计划安装相轮。禅师深达佛理,会通佛心,功德昭彰,玄宗皇帝因而有所感应。他不仅梦到了修塔之事,而且知道了建塔法师的名讳中有个“金”字。7月13日,皇帝敕令内侍赵思侃到各寺庙宝坊,验证其梦。刚进入千福寺多宝塔便跃入眼帘。他赶忙礼拜禅师,详细询问,竟同圣梦相符,法号也十分吻

《多宝塔碑》原文及翻译

《多宝塔碑》原文及翻译 【原文】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注释】西京:即长安(今西安)。 感应碑:奉皇帝的敕令、感应皇帝的圣德而立的碑。 【译文】(这是此碑的碑额)为纪述大唐西京千福寺内修建多宝 佛塔而立的碑文。 【原文】南阳/岑(cén)勋/撰。朝(cháo)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láng yá)/颜真卿书。朝散(cháo sàn)大夫/捡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注释】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均为官名。 琅琊(láng yá):地名。 朝散(cháo sàn)大夫、捡校尚书、都官郎中:均为官名。 捡:通“检”。 东海:地名。 【译文】南阳人岑勋撰文。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 人颜真卿书丹。朝散大夫、捡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人徐浩题 额。 【原文】粤(yuè)《妙法莲华(huā)》,诸佛之秘藏(zàng)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注释】粤(yuè):古同“聿”、“越”、“曰”,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诸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之佛。 秘藏(zàng):佛教语。秘而不宣的妙法。隐而不传于人,称为秘;蕴蓄于内,称作藏。秘藏者,谓诸佛之妙法,以诸佛善为守护,不妄宣说。 踊现:冒出,突现。 发明资乎十力:(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来源于如来的十力。发明:启发和阐明。资:给予。十力:如来之十力也。 四依:佛法语。《维摩诘经·法供养品》:“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译文】曰《妙法莲华经》,乃是诸佛秘而不宣的妙法;多宝佛 塔,是为了证明《妙法莲华经》才出现的。(这些)启发和阐明 来源于如来的十力,弘扬和建树在于要奉行“四依”的原则。 【原文】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祖、父并信著(zhuó)释门,庆归法胤(yìn)。 【注释】信著(zhuó)释门:信奉并依附于佛门。信著(zhuó):信奉并依附于。著:通“着”,附着、依附。释门:佛门;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省称,后泛指佛教。

颜真卿多宝塔的常识碑文及译文V101

颜真卿多宝塔的常识碑文及译 文W.01 简介:《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 厘米,宽102 厘米,文34 行,行66 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

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北宋拓本,31 行“归我帝力” 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 行“凿井见泥”之“凿” 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文物出版

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译文 (根据无我居士翻译本整理) 【注】方括号内为潮汕话注音 南阳岑(c e n)[吟]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译】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注】朝议郎是正官本位,判是加官,临时的意思,判尚书即加官尚书衔。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祕(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译】哦,《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

颜真卿多宝塔的常识碑文及译文V1.01

颜真卿多宝塔的常识碑文及译文V1.01

关于《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的常识 简介: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楷书,高285厘米,宽102厘米,文34行,行66字。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北宋拓本,31行“归我帝力”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南宋拓本,15行“凿井见泥”之“凿”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文物出版

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译文 (根据无我居士翻译本整理)【注】方括号内为潮汕话注音 南阳岑(cén)[吟]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译】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注】朝议郎是正官本位,判是加官,临时的意思,判尚书即加官尚书衔。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祕(秘)藏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译】哦,《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