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云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放线菌个体为______体,根据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可以分为______、

______和______。

2、一步生长曲线的三个重要的特征参数______、______和______。

3、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微生物培养基中各营养要素的量有一定的比例,从含量最多的______开始,其他成分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4部分组成。

6、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现处于______。

7、若干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是:青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为主,链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和______为主,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属广谱抗生素,可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抗真菌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宏观到微观一般可分10个层次,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前4个层次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9、无论在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中,DNA结合蛋白有几种共同的结构形式: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些形式对于蛋白质准确地与DNA相结合是非常关键的。

10、干扰素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功能。

二、判断题

11、质粒与染色体DNA一样,失去质粒,细菌细胞就会死亡。()

12、只有营养物质的吸收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而代谢产物的分泌则不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

13、在固氮酶的两个组分中,组分Ⅱ(铁蛋白)要比组分Ⅰ(钼铁蛋白)对氧更为敏感。

()

14、噬菌体因为是细菌的病毒,所以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15、酵母菌是人类的“第一种家养微生物”。()

16、菌物界是指广义的真菌界,包括黏菌门、假菌门和真菌门(狭义的真菌)3部分。()

17、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

18、江河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受所流经两岸土壤的影响很大。()

19、转染实质上就是一种病毒间的转化现象。()

20、在补体结合试验中,指示系统中的溶血素实为一红细胞的特异抗体。()

三、选择题

21、在以下四类微生物中,有一类是我国科学家汤飞凡等最先分离培养成功的,它是()。

A.支原体

B.立克次氏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22、硝化细菌是()。

A.化能自养菌,氧化氨生成亚硝酸获得能量

B.化能自养菌,氧化亚硝酸生成硝酸获得能量

C.化能异养菌,以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D.化能异养菌,以亚硝酸盐为最终的电子受体

23、酵母菌的菌落类似于()。

A.细菌菌落

B.链霉菌菌落

C.霉菌菌落

D.蕈菌菌落

24、绒毛烟斑驳病的病原体是一种()。

A.病毒

B.类病毒

C.拟病毒

D.朊病毒

25、EMB培养基对大肠菌群有显著的鉴别力,主要是依据了()原理。A.发酵蔗糖产酸

B.发酵乳糖产酸

C.伊红、美蓝分别显色

D.伊红、美蓝结合后显色

26、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方法中,不是依据转化方式原理而进行的方法是()。

A.重组质粒载体+感受态细胞

B.重组噬菌体DNA或重组噬菌质粒+感受态细胞

C.外源DNA被包装成λ噬菌体颗粒+宿主细胞

D.酵母质粒载体+酵母细胞的原生质体

27、酿酒酵母属于()。

A.专性好氧菌

B.兼性厌氧菌

C.耐氧菌

D.厌氧菌

28、巴斯德为了否定“自生说”,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试验,其中著名的()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中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A.厌氧试验

B.灭菌试验

C.曲颈瓶试验

D.菌种分离试验

29、实验室中所需补体来源主要是()。

A.绵羊血

B.兔血

C.鸡血

D.豚鼠血

30、环境的生态平衡是指()。

A.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间的动态平衡

B.人与环境间物质转换的平衡

C.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D.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人类之间的动态平衡

四、名词解释

31、立克次氏体

32、核衣壳(tmcleocapsid)

33、代谢物回补顺序(anaplerotic sequence)

34、饰变

35、免疫应

五、简答题

36、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为什么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

37、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步骤。

38、某细菌在t0时的菌数是102个/ml,经过400分钟后,菌数增加到109 个/ml,计算该细菌的世代时间和繁殖的代数。

39、简述生物修复中的强化措施.

40、什么是学名?举例说明什么是双名法?

六、论述题

41、病毒是如何吸附到宿主细胞上的?病毒的复制包括哪些阶段?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分枝丝状;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2、【答案】潜伏期的长短;裂解期的长短;裂解量的大小

3、【答案】抗生素;生物碱;信息素;毒素;色素

4、【答案】水;碳源(能源);氮源;P、S;K、Mg;生长因子

5、【答案】核被膜;染色质;核仁;核基质

6、【答案】史前时期人类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形态学发展阶段;微生物的

生理学发展阶段;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

7、【答案】阳;阴;结核杆菌;G+;G-;立克次氏体;衣原体;两性霉素;灰黄霉素;制霉菌素

8、【答案】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分子

9、【答案】螺旋-转角-螺旋结构;锌指结构;亮氨酸拉扣结构

10、【答案】抑制病毒在细胞中增殖;增强Mφ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NK细胞的活力;增强T细胞的活力;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

12、【答案】错

13、【答案】对

14、【答案】错

15、【答案】对

16、【答案】对

17、【答案】对

18、【答案】对

19、【答案】错

20、【答案】对

三、选择题

21、【答案】C

22、【答案】B

23、【答案】A

24、【答案】C

25、【答案】B

26、【答案】C

27、【答案】B

28、【答案】C

29、【答案】D

30、【答案】C

四、名词解释

31、答:立克次体是指一类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G-原核生物。其与支原体的区别是有细胞壁和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的区别在于其细胞较大、无过滤性和存在产能代谢系统。

32、答:核衣壳是病毒的核酸和衣壳的合称,是任何真病毒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有些较复杂的病毒,其核衣壳外覆盖一层被称为包膜的、内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

33、答:代谢物回补顺序,又称代谢物补偿途径或添补途径,是指能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产物的那些反应。通过这种机制,一旦重要产能途径中的某

种关键中间代谢物必须被大量用作生物合成原料而被抽走时,仍可保证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

34、答:饰变是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其特点是整个群体中的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变化,性状变化的幅

度小,该变化是不遗传的。

35、答

答:免疫应答是指一类发生在活生物体内,从一个抗原刺激开始,经过抗原特异性淋巴细

胞识别抗原(感应)后,使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表现出相应的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效应的系列反应过程。能识别异己、具特异性和记忆性是免疫应答的3个突出特点。

五、简答题

36、答:(1)单细胞蛋白(SCP)的定义

单细胞蛋白(SCP)是指使用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而成的藻类、细菌、真菌等

单细胞个体。

(2)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的原因

①酵母菌是利用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作为菌种,如酵母或细菌于正烷烃类中培养而成;

②酵母菌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氨基酸组分齐全;

③利用原料广,能利用各种糖类,可就地取材;

④对营养要求简单;

⑤可连续发酵;

⑥生产速率高,酵母菌的倍增时间较短,因此多用酵母生产单细胞蛋白

(SCP)。

37、答:(1)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①目的明确;②营养协调;③理化适宜;④经济节约。

(2)配制培养基的步骤

原料称量、溶解(加琼脂)→(过滤)→定容→调pH值→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摆斜面)→无菌检查。

38、答:据题可知在t0时菌数x0=102,经400min后,设在t1时菌数x1=109

n(繁殖代数)=3.3(lgx1-lgx0)=3.3(lg109-lg102)=23.1

G(代时)=(400-0)÷23.1=17.3

由上述可知,该菌的代时为17min左右,400分钟内大约一共繁殖了23 代。

39、答:生物修复中强化措施主要包括:

(1)接种外源微生物,通过接种外源高效的降解微生物,改变降解微生物结构、数量,

提高降解能力。

(2)添加微生物营养盐,为降解微生物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提高微生物活性。

(3)提供电子受体,提供充足的氧和硝酸盐等作为好氧、厌氧条件下的电子受体。

(4)提供共代谢底物,为难降解有机物污染的降解提供代谢底物,促进降解。

(5)提高生物可利用性,利用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提高污染物的溶解度,促进生物降解。(6)添加生物降解促进剂,一般加入各种氧化剂推动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40、答:(1)学名的定义

学名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命名的、国际学术界公认并

通用的正式名字。

(2)双学名的定义及举例

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构成。属名的词首须大写,种名加词的首字母须小写名人(包括由人名或地名等专用名词衍生的)。出现在分类文献

中的学名,在上述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即首次定名人(正字体,用括号括住)、先定名人

六、论述题

41、答:(1)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的方式

病毒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如细胞壁的脂多糖、蛋

白质和磷壁质,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2)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复制过程有四步,分别为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①吸附

病毒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如细胞壁的脂多糖、蛋

白质和磷壁质,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②侵入

病毒的尾部借尾丝的帮助附着在敏感细胞的细胞壁上,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形成

小孔,尾鞘消耗ATP获得能量而收缩,将尾髓压入宿主细胞内,尾髓将头部的DNA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细胞外,此时,宿主细胞壁上的小孔被修复。

③复制与聚集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抑制宿主细胞内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宿主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

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如核糖体、mRNA、tRNA、ATP

及酶等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

④释放

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裂

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

10~1000个噬菌体粒子。

云南大学《微生物》 期末

同步生长(synchronous growth):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恒浊器(turbidostat):这是一种根据培养期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率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使用:当培养基速度低于微生物生长速度时,菌体密度增高,这时通过光电控制系统的调节,可促使培养基流速加快,反之亦然,以此达到恒密度的目的。 恒化器(chemostat/bactogen):其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的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的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连续培养装置,控制某种营养物的浓度。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消毒(disinfection):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 石炭酸系数(phenol coefficient):是表示表面消毒剂的相对杀菌强度,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打到同效的石炭酸最高稀释度之比。 抗生素(antibiotics):是一类有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其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效价(titre):抗生素的活力 微生物抗药性(antibiotic resistance)的表现:1、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2、吧药物作用的靶位加以修饰和改变;3、形成“救护途径”通过被药物阻断的代谢途径发生变异,变为仍能合成原来产物的新途径;4、是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5、通过主动外排系统把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延滞期(lag phase)、指数期(exponential)、稳定期(stationary)、衰亡期(decline or death) 延滞期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为零,2细胞形态变大,许多杆菌长成丝状3细胞内的RNA 尤其rRNA增多4合成代谢活跃,5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原因:缺乏分解或催化有关底物的酶或辅酶,或缺乏中间产物。指数期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最大,代时和倍增时间最短。2菌体各部分成分均匀3酶系活跃,繁殖旺盛。原因:完成生理调节,基质的培养和环境适宜。实践: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佳宿主,也是发酵工业中用作种子的最佳材料。稳定期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为零。2分裂速度降低。3活细胞数达到最大值4开始积累储藏物质5积累发酵产物。原因:1生长限制因子耗尽2营养物比列失调3酸醇毒素等有害物质的积累4ph、氧化还原势物理化学条件也越来越不适宜。实践:1产物收获期2、最佳测定时期。衰亡期特点:1c内颗粒更加明显2出现液泡、异常形态3死亡伴随自溶 SOD作用机制超氧化物歧化酶学说凡严格厌氧菌就无SOD活力,一般也无过氧化氢酶活力;所有具细胞色素系统的好氧菌都有SOD 和过氧化氢酶;耐氧性厌氧菌不含细胞色素系统,但具有SOD活力而无过氧化氢酶活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SOD的功能的保护好氧菌免受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活性氧的形式之一,因有奇数电子,故带负电荷;它既有分子性质,又有离子性质;其性质极不稳定,化学反应力极强;在细胞内可破坏各种重要生物大分子和膜结构,还可形成其他活性氧化物,故对生物体极其有害。好氧生物因有了SOD,故剧毒的O2阴离子就被歧化成毒性稍低的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H2O2又进一步变成无毒的水。厌氧菌因不能合成SOD,所以根本无法是O2阴离子歧化成H2O2,因此,在有氧存在时,细胞内形成的O2阴离子就使自身受到毒害。防腐(antisepsis)化疗(chemotherapy)干热灭菌法(dry heat sterilization) 抗代谢药物(antimetabolite):又称代谢拮抗物或代谢类似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选择毒力,因此是一类重要的化学治疗剂。 磺胺的作用机制:磺胺的结构与细菌的一种生长因子对氨基苯甲酸高度相似,故是它的代谢类似物,因此两者间会发生竞争性拮抗作用。磺胺及其增效剂TMP的作用机制:细菌利用环境中的对氨苯甲酸(P ABA),二氢蝶啶,谷氨酸在菌体内二氢叶酸合成酶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作为辅酶参与核酸前体物的合成,二核酸是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磺胺药的化学结构与P ABA类似,能与P 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了二氢叶酸的合成,而甲氧苄氨嘧啶(TMP)可以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与磺胺药合用,可是细菌的叶酸代谢收到双重阻断,因而抗菌作用大幅度提高而是细菌生长和繁殖受到抑制。 3个经典实验:经典转化实验(DNA是遗传信息提取光滑型肺炎链球菌的DNA转化粗糙型)噬菌体感染实验(在噬菌体感染过程中,蛋白外壳为进入宿主c。DNA有自身的增殖、装配能力,再其DNA中,存在着包括合成蛋白外壳在内的整套信息利用32P和35S标记获得两种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RNA是遗传物质将两种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霍氏车前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和核酸提纯,重新组合,感染植物。)3个实验证明:只有核酸才是负载遗传信息的真正物质基础。 质粒(plasmid):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dsDNA分子。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两个独立基 因组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 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technology):指人 们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自觉设计、 操纵、改造和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 体的遗传性状发生定向变异,以最大限度满足 人类活动的需要。 饰变(modification):指外表的修饰性改变, 及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 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特点:片段性;单向性; 转移机制独特而多样。包括4种主要遗传重组 形式:1、转化(transformation):受体菌直 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 传性状的现象。感受态(competence):其是 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 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感受态因子:调节感受 态的一类特异蛋白,包括三种主要成分,即膜 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 酸酶。转染(transfection)指用提纯的病毒核 酸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 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2、转导 (transduction):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 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 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 传性状的现象。转导子:由转导作用而获得部 分新性状的重组细胞。包括:普遍转导 (generalized transduction):通过极少数完全 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 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 菌的现象。局限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 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 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局限转导子的 现象。特点:1、只局限于传递供体菌核染色 体上的个别特定基因,一般为噬菌体整合位点 两侧的基因2、该特定基因由部分缺陷的温和 噬菌体携带3、缺陷噬菌体的形成方式是由于 它在脱离宿主核染色体过程中,发生低频率的 误切4、局限转导噬菌体的产生要通过UV等 因素对溶源菌的有道并引起裂解后才产生。溶 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当正常的温和 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 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是宿主 获得了除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3、接合 (conjugation mating)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 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 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 新遗传性状的现象。接合子(conjuant):通过 接合而获得新遗传形状的受体细胞。4、原生 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通过认为的方 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 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 组子的过程。 E.coli 4种接合型菌株 1、F+菌株即“雄性”菌株,指细胞内存在一 至几个F质粒,并在细胞表面着生一至几条性 菌毛的菌株。2、F-菌株即“雌性”菌株,指 细胞内无F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菌毛的菌株。 它可通过与F+菌株或F’菌株的接合而接受供 体菌的F质粒或F’质粒,从而使自己转变成 “雄性”菌株。3、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 high freguency recombination strain)在Hfr菌株 细胞中,因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成在核染色 体组特定位点上的整合态,故Hfr菌株与F-菌 株相接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单纯用 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4、F’菌株 当Hfr菌株细胞内的F质粒因不正常切离而脱 离核染色体组时,可重新形成游离的,但携带 整合位点附近一小段核染色体基因的特殊F质 粒。 艾姆斯试验(Ames test):是一种利用细菌营 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 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原理:组 氨酸营养缺陷型(his-)菌株在基本培养基[-] 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如发生回复突变成原养型 (his+)后则能生长。方法:在含待测可疑“三 致”物的试样品,加入鼠肝匀浆,经一段时间 保温后,吸入滤纸片中,然后将滤纸片放置在 上述平板中央,培养观察结果。3种结果:1、 在平板上无大量菌落产生,说明试样中不含诱 变剂。2、纸片周围有一抑制圈,其外周出现 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某种高浓度的诱变剂 存在。3、在纸片周围长有大量菌株,说明试 样中有浓度适当的诱变剂存在。优点:快速、 准确、费用省。 附加体(episome)某些质粒具有与核染色体发 生整合与脱离的功能,如F因子。 基因突变的特点:自发性,不对应性,稀有性, 可诱变性,稳定性。 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实验证明的 三个经典实验:Luria等的变量试验、Nexcombe 的涂布试验、Lederbery等的影印平板实验。 转座(transposition):DNA序列通过非同源 重组的方式,从染色体某一部位转移到同一染 色体上另一部位或其他染色体上某一部位的 现象。 转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具有转座作 用的一段DNA序列。 转座子(transposon):复合型的转座因子称为 转座子。转座噬菌体(transposable phage) 野生型(wild type):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 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 菌株。 原养型(prototroph):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 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 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某一野生型菌株因 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 子、碱基或氨基酸等能力,因而不能再在基本 培养基(MM)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 其可在加有相应营养物质的基本培养基平板 上选出。 营养缺陷型的筛选:诱变剂处理,淘汰野生型 (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检出缺陷型(夹层 培养法和限量补充培养法),鉴定缺陷型(生长 谱法)。 互生(metabiosis):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 当他们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有利于 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相互关系。 共生(symbiosis):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 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形成独特结构、 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 互关系。 寄生(parasitism):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 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体内或体表,从中夺取营 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 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 拮抗(antagonism):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 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 死他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捕食(predatism/predation) 氮素循环:生物固氮,硝化作用,同化性硝酸 盐还原作用,氨化作用,铵盐同化作用,异化 性硝酸盐还原作用,反硝化作用,亚硝酸氨化 作用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氨态氮经硝化细菌的 氧化,转变为硝酸态氮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硝酸盐转化为气 态氮化物的作用。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指水体中因氮、磷 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水体表层蓝细菌和藻类 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BOD:生化需氧量,是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 接指标。一般指在1L污水或待测水样中所含的 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 分解时,所消耗的水中溶解氧毫克数。 COD: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 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 物在用强氧化剂将他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 数。 活性污泥(activated sludge):指一种由活细菌, 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 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 机物或毒物的能力。 细菌沥滤(bacterial leaching):利用化能自养 细菌对矿物中的硫和硫化物进行氧化,使它不 断生产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并让低品位矿石中 的铜等金属以硫酸铜等形式不断溶解出来,然 后再采用电动序较低的铁等金属粉末进行置 换,以获取铜等有色,稀有金属。 污水处理过程:一级处理,也称预处理或物理 处理。二级,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去除污泥 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三级,原污水,初次沉淀, 曝气池,二次沉淀,处理后的污水。 沼气发酵3阶段:水解,产酸,产气。 传染(infection):指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 其宿主的三道防线后,在宿主的特定部位定居、 生长、繁殖,产生特殊酶和毒素,进而引起一 系列病理、生理性反应的过程。 补体(complement):存在于正常人体或高等 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在免疫 反应中,由于它具有能扩大和增强抗体的“补 助”功能。 干扰素(interferons):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 或dsRNA等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 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 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很小。抗病毒机理:病 毒侵染人或动物后,在其中复制并产dsRNA, 由它再诱导产生IFN-RNA。这时,宿主细胞死 亡。所产生的IFN对同种细胞上的相应受体有 极高的亲和力,两者结合后,可刺激该细胞合 成抗病毒蛋白A VP。这种A VP与侵染病毒的 dsDNA发生复合后,活化了A VP,由活化的 A VP降解病毒mRNA。其结果阻止了病毒衣壳 蛋白的转译,于是抑制了禀赋的正常增殖。 细胞免疫: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一类小淋巴细 胞T发生增殖分化,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 接的释放一些淋巴因子的免疫作用。 体液免疫: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来源于骨髓的 一类小淋巴细胞B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 有它合成抗体并释放到体液中以发挥其免疫作 用。 免疫分子(immunomolecule):主要指抗原及 抗体,是现代分子免疫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抗体的特点:1、仅由鱼类以上脊椎动物的浆细 胞产生2、必须有相应抗原物质刺激免疫细胞 后才能产生3、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非共 价和可逆的结合4、其化学本质是一类具有体 液免疫功能的可溶性球蛋白5、因抗体是蛋白 质,故既具有抗体功能也可作抗原去刺激异种 生物产生相应抗体即抗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一般规律:特异性、可逆性、定 比性、阶段性、条件依赖性 补体结合试验:有补体参加,并以绵阳红细胞 和溶血素是发发生溶血反应作指示的高灵敏度 的测定抗原与抗体间特异性反应的免疫学方 法。 决定传染结局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 环境因素。结局:隐性传染,带菌传染,显性 传染 内毒素(endotoxin):是G-细菌细胞壁的外层 的组分之一,化学成分为脂多糖。在活细胞中 不分泌到体外,在细菌死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是 才释放。 外毒素(exotoxin):在病原菌生长过程中不断 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 类毒素(toxoid):用0.3%-0.4%甲醛溶液对外 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但仍保留 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外毒素与内毒素对比:产生菌:革兰氏阳性菌 为主,革兰氏阴性;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 糖(LPS);释放时间:活菌随时分泌,死菌溶 解后释放;治病类型:不同外毒素不同,不同 病原菌内毒素作业基本相同;抗原性:强完全 抗原,弱不完全抗原;毒性:强,弱;引起宿 主发烧:不明显,明显;制成类病毒:可以, 不能;热稳定性:60~100℃半小时即被破坏, 耐热性强;存在状态:细胞外游离态,结合在 细胞壁上; 炎症反应(inflammation):是机体对病原体的 侵入或其他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相应部 位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炎症的 五大特征。 抗毒素(autitoxin):用类病毒注射机体后,可 使机体产生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一类发生在 活生物体内的特异性免疫的系列反应过程。特 点:识别异己,特异性,记忆性。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凡在生 物长期进行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既有,相对 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 力。四个层次:表皮和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 其吞噬作用,炎症反应,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 抗菌物质。 特异性免疫: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 物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应答。特点:获得性,高 度特异性,记忆性,个体差异性。 抗体及特点: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 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外发生 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1、仅由鱼类以上脊椎 动物的浆细胞产生2、必须有相应抗原物质刺激 免疫细胞后才能产生3、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 性非共价和可逆的结合4、其化学本质是一类具 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可溶性球蛋白5、因抗体是蛋 白质,故既具有抗体功能也可作抗原去刺激异 种生物产生相应抗体即抗抗体。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由 一系B淋巴细胞克隆已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 胞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 分子。 菌株(strain):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 细胞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 或纯分离物均可称为某菌种的一个菌株。 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 伯杰氏手侧—原核生物,系统手册—原核生物, 安贝氏菌物词典—真核生物。 数值分类法(numerical taxonomy):是一种依 据数值分析的原理,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对拟 分类的微生物对象按大量表型性状的相似程度 进行统计,归类的方法。 Bacillus subtilis-枯草芽孢杆菌,Escherichia-大肠 杆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酿酒酵母,A.niger-黑曲 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产青黄霉,Rhizopus oryzae-米根霉,B.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 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两叉双歧杆 菌,Helicobacter-幽门螺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嗜酸乳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结核分枝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绿脓杆菌,Rhizobium-根瘤菌属, Salmonella-沙门氏菌属,Shigella-志贺氏菌属, V ibrio cholerae-霍乱弧菌,Streptomyces griseus- 灰色链霉菌,S.coelicolor天蓝色链霉菌,Candida utilis产朊假丝酵母,Aspergillus flavus黄曲霉, Neurospora crassa红色面包霉

2022年云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云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生长在______上的______形状或生长在______上的 ______现象,可推测某细菌可能长有鞭毛。 2、病毒的外壳为______,核心为______,两者共同组成______;有些较复杂的病毒还含有 包膜,主要由______或______组成。 3、有些乳酸菌因缺乏EMP途径中的______和______等若干重要酶,故其葡萄糖降解需完 全依赖______途径。 4、蓝细菌的培养可用______培养基。 5、Ainsworth(1973)真菌分类系统将真菌门分成______亚门、______亚门、______亚门、______亚门和______亚门。 6、古生菌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清水中营养物浓度很低,所以清水中的微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来适应环境,比如 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进行自然转化的必要条件为______和______。 10、目前对抗体形成机制具有影响力的学说称为______,它是由______(国)的学者______提出的。 二、判断题 11、蓝细菌的链丝段具有繁殖功能。() 12、稀释测数用的无菌水通常是由自来水灭菌而成。() 13、在固氮酶的两个组分中,组分Ⅱ(铁蛋白)要比组分Ⅰ(钼铁蛋白)对氧更为敏感。

() 14、TMV衣壳是由许多衣壳粒所构成,衣壳粒是以逆时针方向螺旋排列在核心外围的。() 15、从低等真菌、酵母菌到高等真菌,它们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都是以几丁质为主。() 16、(G+C)mol%值的差别,可作为微生物系统分类工作中正确设置分类单元的可靠依据。() 17、大多数原生动物一般都可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18、在氨化过程中,气体氮转化为硝酸盐,后者供给细菌。() 19、能引起移码突变的化合物都是一些吖啶类染料,原因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与嘌呤-嘧啶对十分相似,易通过嵌合而造成DNA的复制错误。 () 20、当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其他一系列诊断、预防、治疗措施等的进步,人类会像对付天花一样,能很快消灭或控制各种严重的传染病。() 三、选择题 2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荚膜的组成成分?() A.多糖 B.多肽 C.透明质酸 D.脂类 22、硫酸盐还原细菌还原硫酸盐的最终产物是()。 A.SO32- B.SO22-

2022年云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云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放线菌个体为______体,根据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情况,可以分为______、 ______和______。 2、一步生长曲线的三个重要的特征参数______、______和______。 3、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微生物培养基中各营养要素的量有一定的比例,从含量最多的______开始,其他成分的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真核生物的细胞核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4部分组成。 6、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现处于______。 7、若干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是:青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为主,链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和______为主,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属广谱抗生素,可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抗真菌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宏观到微观一般可分10个层次,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前4个层次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9、无论在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中,DNA结合蛋白有几种共同的结构形式: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些形式对于蛋白质准确地与DNA相结合是非常关键的。 10、干扰素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功能。 二、判断题 11、质粒与染色体DNA一样,失去质粒,细菌细胞就会死亡。() 12、只有营养物质的吸收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而代谢产物的分泌则不涉及到物质的运输这个问题。()

2022年云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云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由科赫提出的确证某病原体为某传染病病因的学说称为______,它的主要内容有: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2、根据鞭毛的数目和着生位置,可将有鞭毛的细菌分为五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微生物的自发突变一般有三个主要原因: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 4、无菌室杀菌通常采用______和______相结合的方法。 5、真菌菌丝有两种类型,低等真菌的菌丝是______,高等真菌的菌丝是______。 6、病毒的存在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______。 7、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8、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9、1966年,M.J.Dilworth和R.Scholhorn等人分别发表了既灵敏又简便的测定固氮酶 活性的______,大大推动了固氮生化的研究。 10、病原菌侵入宿主后,按其间力量对比或影响大小决定了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即 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嗜酸微生物的细胞内pH接近中性,但各种酶的最适pH为酸性。() 12、培养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必须同时加入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及嘧啶。() 13、在肽聚糖的合成过程中,甲、乙两个肽尾间的交联是由转肽酶的转肽作用完成的。()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细菌的染色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鉴别染色法又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2、一般地说,动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以______和______为主,植物病毒以______为主,噬菌 体以______居多,而真菌病毒则都是______。 3、细菌的二次生长现象是指当细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时,优先利用 ______,当其耗尽后,细菌经过一段停滞期,不久在______的诱导下开始合成______,细菌 开始利用______。该碳代谢阻遏机制包括______和______的相互作用。 4、光能自养菌以______作能源,以______作碳源。 5、酵母菌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和⑤ ______。 6、采用筛选抗生素相类似的程序,筛选非抗生素的生理活性物质,发展非常迅速, ______、______、______、抗氧化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从微生物中纷纷筛选到,正逐渐 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微生物药物学。 7、若干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是:青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为主,链霉素以抗革兰氏 ______性菌和______为主,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属广谱抗生素,可抗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抗真菌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极端环境,并进化出与这类环境相适应的各种极端微生物,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遗传信息的______,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______, 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10、免疫T细胞分为许多亚群,能协助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辅助T细胞是______,TS细胞 叫______细胞,TM细胞又称______细胞。

2022年东华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东华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不同的放线菌有不同的典型形态,如______属的基内菌丝会断裂成大量的杆菌状体, ______属等可在菌丝顶端形成少量孢子,______属具有孢囊并可产生孢囊孢子,而______属 则具有孢囊,但产生的是游动孢子等。 2、噬菌体的成斑率一般均大于______。 3、有六种发酵类型可经过EMP途径并由其终产物丙酮酸出发,即① ______,代表菌如 ______;② ______,代表菌如______;③ ______,代表菌如______;④ ______,代表菌如 ______;⑤ ______,代表菌如______;⑥ ______,代表菌如______。 4、生长因子异养微生物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等。 5、霉菌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______和______等;药物上可生产______ 和______等,食品工 业上可用于______等。 6、在经典遗传学发展至分子遗传学过程中,有四种模式微生物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们是 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7、化学治疗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反应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9、在进行转化时,受体细胞必须处于______,此时细菌细胞一般处于生长曲线上的______。 10、干扰素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功能。 二、判断题 11、芽孢在细菌细胞体内的不同部位均可随意着生。() 12、以明胶作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中,明胶的含量在2%左右。() 13、环丝氨酸和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生物合成的机制,都属于代谢类似物对酶的活性中心发 生竞争性抑制作用这一类。()

2022年云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云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磷壁酸是革兰氏______性细菌细胞壁上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为______或______。 2、腺病毒的形状为______,呈______对称;它有______个角、______ 个面和______条棱; 存在两种衣壳粒,分别称为______和______;其核心部分为线状______链______。 3、在肽聚糖生物合成的三个阶段中,均会受到相应抗生素的抑制:在细胞质中时, ______可抑制L-丙氨酸消旋酶的活力;在细胞膜上时, ______和______分别有一处抑制效应;而在细胞壁上时,则______可抑制转肽酶的转肽反应。 4、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 5、真核生物是一大类______、______、细胞质中存在______或同时存在______等多种细胞 器的生物。 6、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发展期的实质为______水平研究,其主要特征是: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⑤ ______。 7、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① ______,如______等;② ______,如 ______等。 8、沼气发酵的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第三阶段的主要菌种 是______。 9、无论在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中,DNA结合蛋白有几种共同的结构形式:______、 ______和______,这些形式对于蛋白质准确地与DNA相结合是非常关键的。 10、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中主要有以下四个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二、判断题

2022年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细菌的鞭毛具有______功能,菌毛具有______功能,性菌毛具有______功能。 2、烈性噬菌体生活史可分五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TCA循环是指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循环式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______、 ______和______的过程。 4、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配比,特别是______。一般而言,当C:N≥5:1 时,有利于______;当C:N<5:1时有利于______。 5、典型蕈菌的子实体是由顶部的______、中部的______和基部的______三部分组成。 6、微生物是一切______生物的总称,其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7、常用的活菌计数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______,______和______。 9、采用紫外线杀菌时,以波长为______的紫外线照射最好。 10、特异性免疫具有的特点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古生菌是一类细胞壁上不含肽聚糖的原核生物。() 12、基团移位是借助于酶或定向酶系统实现的主动输送,因此不需要消耗能量。() 13、大量服用抗生素的患者同时要服用维生素,这是因为肠道微生物受到了抑制,减少了 维生素的合成。() 14、DNA病毒以双链为多,而RNA病毒以单链为多。() 15、真菌的菌丝都是由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并经延伸而成。()

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E.coli肽聚糖双糖亚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它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肽聚糖双糖亚单位组成的区别在于______和______。 2、最先发现噬菌体的是______,他在培养______时在菌苔上发现了透明斑点。 3、微生物生物氧化的过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4、光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的能源是______,氢供体是______,基本碳源是______,其代表 性微生物如______和______等。 5、真菌菌丝具有的功能是______和______。 6、微生物在其体制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若干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是:青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为主,链霉素以抗革兰氏 ______性菌和______为主,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属广谱抗生素,可抗___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抗真菌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例子如______、______;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的例子如______;微生物寄生于动物的例子如______。 9、外源DNA导入原核细胞可以采用以下3种方法:______方法,即重组质粒载体导入感 受态细胞;______方法,即重组噬菌体DNA或重组噬菌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______方法,即外源DNA被包装成λ噬菌体颗粒导入宿主细胞。 10、常用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剂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判断题 11、质粒与染色体DNA一样,失去质粒,细菌细胞就会死亡。()

2022年云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云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细菌的鞭毛是由______构成的,它从______长出,穿过______伸出体外。 2、纯化的病毒制备物应保持其______和______。 3、发酵工业的生产菌种主要来源:______、______和______。 4、细菌的菌落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霉菌产有性孢子、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______,其外形有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 6、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7、测微生物大小使用的主要工具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植物有益的方面有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等。 9、紫外线对微生物DNA的损伤,主要产生______,通过______和______等可修复DNA的损伤。 10、抗原与抗体间的反应遵循五个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菌毛是一部分G-细菌特有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物。() 12、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 13、凡能利用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微生物,必然存在着乙醛酸循环。() 14、P2噬菌体通常以前噬菌体的形式整合在宿主细胞中,而不会导致细胞死亡,故二者 都属于温和噬菌体。 @9、疯牛病的病原体为一种朊病毒。()

15、Mucor和Rhizopus的绝大多数有性生殖靠异宗配合形成接合孢子。() 16、菌物界是指广义的真菌界,包括黏菌门、假菌门和真菌门(狭义的真菌)3部分。 () 17、真菌菌丝体的生长一般不需要光线。() 18、当死海鱼在10~20℃下保存1~2d后,就可在黑暗处看到鱼体表面长有成片发荧光的菌苔或大量菌落,这是因为长有大量海洋光合细菌之故。() 19、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20、儿子通常能接受母亲的皮肤移植。() 三、选择题 21、下列除了()以外,均是细菌细胞膜的功能。 A.呼吸作用 B.物质交换作用 C.合成和分泌作用 D.维持细菌的外形 22、丝裂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A.抑制细胞壁合成 B.抑制蛋白质合成 C.抑制DNA合成 D.抑制RNA合成 23、酵母菌细胞壁中含有()。 A.甘露聚糖

2022年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红河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脂多糖(LPS)是革兰氏______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成分,由 ______、______和 ______三部分构成,在LPS上镶嵌着多种外膜蛋白,例如______等。 2、测定效价的方法有很多,较常用且精确的方法称为______。 3、至今采用严格厌氧菌进行大规模发酵的产品只有______一种,其产生菌是______。 4、光能有机营养型微生物的能源是______,氢供体是______,基本碳源是______和______,这类微生物的代表如______等。 5、我国自古以来就利用曲霉做发酵食品,如利用______的蛋白分解能力作酱,利用______ 的糖化能力制米酒。 6、由科赫提出的确证某病原体为某传染病病因的学说称为______,它的主要内容有: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7、利用加热和辐射的物理方法可以对______进行灭菌,______和______可用加热、辐射和 过滤进行消毒和灭菌。 8、清水中营养物浓度很低,所以清水中的微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来适应环境,比如 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λ噬菌体感染宿主后最先转录,并合成一些调节蛋白,通过调节蛋白的作用,其他基 因的转录或被激活或被阻遏,从而使它进入______或______途径。 10、T细胞在识别抗原的同时也识别自身______。 二、判断题 11、各种细菌细胞外的糖被,其化学成分都是由多糖类组成。() 12、以明胶作凝固剂的固体培养基中,明胶的含量在2%左右。() 13、在肽聚糖的合成过程中,各个肽聚糖单体间的交联仅靠转肽作用即可完成。()

2022年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目前对芽孢耐热机制较为新的解释是______假说;此外,一般认为芽孢中特有的______ 等成分也与耐热性有关。 2、最先发现噬菌体的是______,他在培养______时在菌苔上发现了透明斑点。 3、在有氧条件下,EMP途径可与______循环途径相连接,于是一个葡萄糖分子可彻底氧化,生成______分子的______和______分子的______,最终可产生______个ATP分子。 4、在液体培养基中,放线菌常以______的方式繁殖,工业上的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方式进行增殖的。 5、许多霉菌可用作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如______和______等;有的可引起 严重的植物病害,如______和______等;有的可引起人和动物疾病如______等;有的则可产 生剧毒的真菌毒素,如______菌产生的______毒素等。 6、采用筛选抗生素相类似的程序,筛选非抗生素的生理活性物质,发展非常迅速, ______、______、______、抗氧化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从微生物中纷纷筛选到,正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微生物药物学。 7、按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可将细菌分成三个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参与硫循环的微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9、艾姆斯试验中用的菌种是______的营养缺陷型______,通过回复突变可以测定待测样品中______的存在。 10、抗原与抗体间的反应遵循五个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存在于白喉棒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胞中的异染粒,其生理功能是作为碳源或能源贮藏物。()

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通过观察生长在______上的______形状或生长在______上的 ______现象,可推测某细菌可能长有鞭毛。 2、噬菌体的成斑率一般均大于______。 3、1966年,M.J.Dilworth和R.Scholhorn等人分别发表了既灵敏又简便的测定固氮酶 活性的______,大大推动了固氮生化的研究。 4、作为微生物营养要素之一的水,它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 ______以及许多优良 的物理性质,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等。 5、真核微生物执行运动功能的细胞器主要是______型鞭毛,它由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部分组成。 6、微生物在其体制等方面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常用的活菌计数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厌氧菌,如______、______和______等都是其中的优势菌群。 9、目前国际上有代表性的菌种保藏机构美国的ATCC仅使用两种保藏方法,即______和 ______。 10、特异性免疫具有的特点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血球计数板计数区每小格的体积是1/4000cm3。() 12、在EMB培养基中,伊红美蓝的作用是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 13、在微生物细胞中,其诱导酶的种类要大大超过组成酶。()

14、真病毒是一大类只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的病毒。() 15、Mucor和Rhizopus所形成的孢囊孢子无鞭毛,不能游动,通常为圆形。() 16、国际微生物分类学界的权威著作《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1 版)于1923年 问世。() 17、多数消毒剂可兼作防腐剂。() 18、嗜冷微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化机制之一是在其细胞膜组成中含有大量不饱和、低熔点脂肪酸。() 19、若转导的结果仅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形成一个微小菌落,就知道这是一种流产转导。() 20、中枢淋巴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法氏囊,它们是免疫细胞大量增殖的部位。() 三、选择题 21、在真细菌中,有一类具有细胞壁但其中却不含肽聚糖的种类是()。 A.支原体 B.立克次氏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22、面包厂、饼干厂和家庭中所用酵母主要是用酿酒酵母发面,1%~ 2%酵母加入小麦粉,加水搅合成面团,经发酵产生大量的酵母及其产物,营养物质倍增,而且同时产生的()烘烤受热膨胀,从而制成松软、细腻、香甜可口的面包。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沼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