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注射剂容器的种类与规格

(1)注射剂容器的种类按原材料分为玻璃容器和塑料容器。

(2)规格分为单剂量、多剂量和大剂量。

(3)注射剂容器的质量要求注射剂容器主要由硬质中性玻璃制成。玻璃应无色透明,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这种优良的耐热性;熔点较低,易于熔封;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安瓿的处理方法

处理工序为: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灭菌。在烘箱内用120~140℃干燥;灭菌170℃干热灭菌2小时,装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药液的。

安瓿的质量检查

安瓿在应用前必须经外观、清洁度、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等检查,合格品经处理后,方能使用。

注射剂的配制与滤过

(1)注射液的配制:有稀配法和浓配法。为提高澄明度和稳定性,配制时常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①水处理,冷藏;②热处理冷藏;③活性炭处理;④加入附加剂

(2)注射剂的滤过:先粗滤再精滤,精滤常用G3常压,G4减压;G6滤过除菌;微孔滤膜常用μm、μm,μm可滤过除菌。

注射剂概念及其分类

现对药剂学中注射剂概念及其分类作如下总结:

注射剂(injection)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包括:

(1)水溶液型注射剂:易溶于水或增加其溶解度后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稳定或经用稳定化措施后稳定的药物,可制成水溶液型注射剂,如氯化钠、氨茶碱、维生素C等注射剂。

(2)油溶液型或非水溶液型注射剂:油溶液性药物可制成油或其他非水溶液型注射剂,如维生素E、黄体酮等注射剂。

(3)混悬型注射剂:在水中微溶、极微溶解或几乎不溶的药物,在一般注射容量内其溶液浓度达不到治疗要求的剂量时,可制成水性或油性的混悬液,如醋酸可的松、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4)乳浊型注射剂:油类或油溶性药物,可制成乳浊型注射剂,如静脉注射用脂肪乳注射剂。

(5)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末针剂。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为药物的无菌粉末或疏松的冻干块状物,临用前加溶剂溶解或混悬后注射。

(6)输液: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人体内的大剂量注射剂。由于是大量输入静脉,若有不慎易产生严重后果。其种类主要有电解质输液,如氯化钠、碳酸氢钠、乳酸那等注射液。用以补充体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营养输液,如糖类(葡萄糖、果糖、木糖醇等)、氨基酸、脂肪乳注射液等,用以补充体液、营养及热能等;血浆代用液,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变性明胶等注射液,用以代替血浆。

药剂学辅导精华——注射给药的特点

凡病情严重需紧急处理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采用注射给药,某些不适于口服的药物可制成针剂供注射用。其优点是剂量准确、作用快。缺点是成本较高,手续繁琐,操作要求严格,家庭使用较不方便。常用方法有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等。

皮下注射较口服吸收快而完全,注射后5~15分钟即生效,仅适用于容量少(1~2毫升)而又没有刺激性的药液,故实际应用较少。

肌肉注射用量一般为1~2毫升,但也可用到10毫升。由于肌肉血管丰富,故药物的吸收较皮下更迅速完全。油剂及混悬剂均以采用肌肉注射为宜。刺激性药物亦宜用肌注,因肌肉对疼痛刺激敏感性较低。

静脉注射是将药液直接送入血液,不必经过胃肠道吸收阶段,故作用快且剂量准确。主要用于急救或不能采用其它途径给药的药物(如容量大,刺激性大的药液)。静脉注射液一般要求澄明,无浑浊、沉淀,无异物及致热原,凡混悬溶液、油溶液及不能与血液混合的其它溶液,能引起溶血或凝血的物质,均不可采用静注。有时为使药液在血液中维持较长时间或不断补充大量液体,可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静脉滴注法(简称静滴或输液)。注射给药虽有一定技术要求,但并不难掌握。如果家庭中要采用,可先在医务人员指导下练习,掌握要领,锻炼技巧。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要点是无菌操作。肌肉注射时,应熟练掌握注射部位(尤其是小孩)。常在臀部的外上1/4处(自臀裂的顶点画一横线,再在这一线上画一垂直平分线)注射,切不要伤及坐骨神经;亦可在三角肌、股外侧肌肉注射。

如何避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频频发生,进而其安全性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笔者调查发现,在中药制剂的使用过程中,以下2项常可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证不符致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虽然不像中药处方一样可随证加减,但每种中药注射剂都有其功能主治,决不可滥用。作为姓“中”的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时也不能离开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只有对疾病做出正确的中医辨证后,才能合理安全地使用该药,并使其药效得到完全发挥,毒副作用降至最低。而在临床上,“发烧用清开灵针,感染

用双黄连粉针,心血管病用香丹针(复方丹参注射液)”,这是医生(包括中医和西医)圈内形成的不成文的法则。西医医生往往是依据药品说明书使用中药注射剂,而说明书上陈述的多为实验研究及药理学研究内容,功能主治或适应症内容也大多是西医病名,缺乏中医证的描述。这样的状况也让那些想要坚持辨证论治思想的中医们一筹莫展,只能是凭借对组方药物的了解与经验来用药。众所周知,西药的适应症是由其化学结构决定的,而中药的作用取决

于药性,注射剂也不例外,中药注射剂本身属什么药性,一般情况下,在药品说明书上是看不出来的,不了解中药其结果必然是盲目使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部分大型综合性医院中95%的中药注射剂由西医生所开,这些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缺乏的临床医生在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在适应症的选择上必然就少了辨证论治,而多了“望文生义”,从而在临床上滥用中药注射液,直接导致其不良反应的增加。

对策:应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使用。

配伍不合理致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临床单独使用较少,多与其他药物(中西)联合使用,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与输液及其他药物配伍不当,会产生溶液的pH改变、澄明度变化、絮状物或沉淀出现、颜色改变等一系列变化。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特别是西药配伍应用问题也应当引起重视。

目前,临床上常将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如西药配伍应用,以达到中西药连用的协同增效作用,但如果配伍不当则容易引起注射液颜色改变等药液物理、化学反应,如复方丹参注射液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甲磺酸培氟沙星、氟哌酸等喹诺酮类药物配伍时,会立即出现浑浊,有时有絮状沉淀,有时析出结晶等。临床统计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较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尽量单独使用,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2006年发生的“鱼腥草注射剂事件”中报道的222例严重不良反应病历中,就有绝大部分病例有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应用史。因此,对临床中西药的配伍,特别是注射用药时需谨慎,

对策:尽量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

注射剂配伍变化的实际应用(执业药师药学综合辅导精华)

1.在新药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全面了解新药的特性,避免盲目配伍。

2.在不了解其他药液对某药的影响时,可将该药单独使用。

3.先加高浓度,后加低浓度,以减少发生反应的速度。一次只加一种药,待混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另一种药物。

4.有色药液应最后加入输液瓶中,避免瓶中有细小沉淀不易被发现。

5.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避免残留药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与所配制药物之间产生配伍反应。

6.根据药物性质选择溶媒,避免发生理化反应。

7.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液,应间隔给药;如需序贯给药,则在两组药液之间,以葡萄糖或盐水冲管过渡。

8.更换补液时如发现输液管内出现配伍反应时,应立即夹管,重新更换输液器,再次检查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有无异常,在输入液体时勤加巡视,观察病人的反应,有无不适表现。

中药化学总结个人

注:除习题集中所列内容或习题集中已列但需归纳的内容 P248. β为分配因子讨论液液萃取 β≥1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但100>β ≥10,则须萃取10-12次;β≤2时,要想实现基本分离,须作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完成。 分配比与pH 酚类pKa值为9.2-10.8,羧酸类pKa值约为5,故pH值在3以下时,大部分酚酸性物质将以非解离形式(HA)存在,易分配于有机溶剂中;而pH值在12以上时,则将以解离形式(A¯)存在,易分配于水中。 P256 聚酰胺色谱对鞣持的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帮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处理特别合适。 P261 液体混合物沸点差在100℃以上,可反复蒸馏法 25℃以下,则需用分馏法 P265 氢核磁共振中化学位移反映化合物中氢的种类 峰面积相同类型氢的数目 偶合常数氢与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P268-271 生物碱分类 吡啶类槟榔碱、烟碱、苦参碱 莨菪烷类阿托品 异喹啉类罂粟碱、去甲乌药碱、小檗碱、延胡索乙素、吗啡、可待因 吲哚类长春碱、利血平、马钱子碱 有机胺类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 特点:N原子不在环结构内 P279 总生物碱的提取 1.脂溶性生物碱酸水提取氯仿、乙醚萃取 醇提取氯仿、乙醚萃取 2.水溶性生物碱雷氏铵盐是常用于提取季铵型水溶性生物碱的沉淀试剂 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 P285 苦参极性大小: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 苦参碱:既可溶于水,又能溶于氯仿、乙醚、苯 氧化苦参碱:易溶于水、可溶于氯仿、难溶于乙醚 P287 麻黄伪麻黄碱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大于麻黄碱,故碱性稍强于麻黄碱,但均具挥发性 草酸麻黄碱草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水难易 氯仿不溶溶 麻黄咸、伪麻黄碱特征性反应:(1)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2)铜络盐反应 P289 黄连小檗碱属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干燥时≤80℃ 属季铵型生物碱强碱性 游离小檗碱能溶于水、热乙醇、难溶于苯、氯仿、丙酮等 小檗碱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沸水,难溶于乙醇 特征性反应:丙酮加成反应漂白粉显色反应 P290 汉防已(熟悉) 汉防已甲素、乙素均为双苄基异喹啉衍生物,亲脂性;轮环藤酚碱(丙素)为季铵型生物碱(强碱性)、水溶性。 甲素极性较小,能溶于冷苯;乙素极性较小,难溶于冷苯,溶于热苯。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中药注射剂基本知识 一、概述 (一)概念 注射剂(Injectiones)俗称针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灭菌粉末或浓缩液。 (二)类型 1、无菌溶液(如参麦、生脉等); 2、无菌乳浊液(如莪术油注射液、鸦胆子油静脉乳); 3、无菌混悬液; 4、无菌粉末(如穿琥宁)。 (三)组成 药物+附加剂+溶媒+特制容器 (四)给药途径 1、皮内; 2、皮下; 3、肌肉; 4、穴位; 5、静脉; 6、脊椎腔等。 (五)优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药物立即进入组织、血管或器官,不受消化系统及食物的影响。 2、适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如神昏、抽搐、痉厥、消化功能障碍等。 3、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如不易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具刺激性的药物;易被消化道破坏的药物,如天花粉结晶蛋白粉针等。 4、定位发挥药效,如消痔灵注射液用于痔核注射。 5、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疗效,如鱼腥草注射液,利水消肿,抗菌消炎,用于鼻炎的治疗。 6、较其它液体制剂容易贮存(因无菌、隔离空气)。 (六)缺点

1、部分药物注射时疼痛; 2、给药不方便; 3、由于不经过机体的消化吸收而直接进入静脉,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故对质量要求高; 4、制造工艺复杂,造价高。 (七)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 中药注射液已有60多年历史,最早为30年代的柴胡注射液,用于感冒、发烧的治疗。60年代研制出抗601注射液,茵桅黄注射液,201-2(板兰根)注射液等20多个品种。70年代进入大发展时期,有关资料报道总数达700多种,由于多数质量不过关,副作用大,文革后渐受冷落,给医生留下了不好印象。1977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了疗效确切的中药注射液23种,也有一些被纳入省市药品标准中,例如单方制剂莪术油、穿心莲、人参、丹参、山豆根总碱、丁公藤注射液。复方制剂用于静脉给药的,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0余种。 中药注射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的特点,是发展中医药,解决中医急症用药的方向,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根本问题是质量问题,因此,1993年卫生部出台了《中药注射剂研究指导原则》,说明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规范中药注射液的研究、生产。95版《中国药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收载了多种中药注射剂,且许多中药注射剂被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必备中成药》,如鱼腥草、生脉、参麦、清开灵、参附、灯盏花、血塞通注射液等。 二、中药注射剂的基本知识 (一)分类 1、按物态分: (1)液体注射液(包括水针和油溶液) (2)注射用粉针(灭菌粉末) 2、按给药部位分:

研究论文: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

111510 药学论文 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的价值评析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在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针对A1组与A2组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以及配伍禁忌合理性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配伍禁忌合理性几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明显优势(P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中药汤剂逐渐以注射剂的形式于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应用过程中,中药注射剂仍然表现出系列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0xx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中药注射剂报告12.7万例次,其中严重报告占6.7%[1]。与

20xx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实施药学干预后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1组(观察组);选择我院20xx年09月~20xx年09月药学干预前选择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的患者75例,作为A2组(对照组);A1组:男50例,女25例;年龄22岁~77岁,平均年龄为(59.3±11.9)岁;住院时间为6 d~2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 2.5±1.9)d;A2组:男53例,女22例;年龄23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5±12.1)岁;住院时间为7d~26d,平均住院时间为(12.6±2.1)d;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针对两组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适应症、联合用药情况以及药物配伍禁忌合理性进行对比。具体的药学干预方法为: 1.2.1将培训力度有效加大,确保用药质量针对医务人员进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以及相关宣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中药注射剂使用方法、应用剂量、药物适应症、配

中药化学重点总结归纳

强极性溶剂: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苯丙素 二、提取分离 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可 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 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 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 (三)成色反映 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红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 2.酚羟基反应 ?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与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色] 3. Gibb’s反应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 4Emerson反应 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 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醇、乙醇或水提取)。 碱溶酸沉法提取。 1. 溶剂提取法常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提取。 乙醚是多数香豆素的良好溶剂。 苷则在正丁醇、甲醇中被提出。 2.碱溶酸沉法0.5%氢氧化钠水溶液稍加热提取,冷后用乙醚除杂质,加酸调PH到中性,适当 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或苷即可析出,也可用乙醚萃取。

(完整版)五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实验五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及其操作注意事项。 2.熟悉中药注射剂常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方法。 二、实验提要 1.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为:原、辅料的准备→药料的提取、精制→配液→滤过→灌注→熔封→灭菌→质量检查→印字包装→成品。 2.中药注射剂处方组分可以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或药材,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仍以后者为多。为确保和提高质量,注射剂的原、辅料必须符合《中国药典》或卫生部(药监局)药品标准中有关规定,现已开始逐步实施指纹图谱控制注射剂质量的方法。 3.水醇法是该类注射液提取纯化常用方法之一,根据有效成分既溶于水又溶于乙醇的性质,采用水提取,乙醇沉淀,以达到除去杂质,保留有效成分。 4.注射液配液方法有浓配法和稀配法两种。经初滤、精滤、质检合格后,注射液应立即灌封。对主药易氧化的注射液,配液和灌注时可通人惰性气体。灌注时药液不能粘附在安瓿颈壁上,以免熔封时出现焦头,且应按《中国药典》规定增加附加量,以保证注射用量不少于标示量。 5.注射剂灌封后应立即灭菌。常用灭菌方法有流通蒸汽灭菌、煮沸灭菌和热压灭菌法。可根据灌装容量、成分稳定性等因素选择。 三、实验内容 (一)注射剂的制备 1.柴胡注射液 【处方】柴胡1000g 氯化钠9g 聚山梨酯80 5m1 注射用水适量

共制成1000m1 【制法】取处方量的1/2。柴胡500g,洗净,粉碎成粗粉,用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收集馏液1000m1。所得馏液重蒸馏,收集重蒸馏液475 ml。加入氯化钠4.5g、聚山梨酯-80 2.5ml,搅拌溶解,用G4垂熔玻璃漏斗滤过至澄明,灌封,100℃, 30分钟灭菌,即得。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功能与主治】升阳散热,解郁疏肝。用于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一次2~4m1,一日2-3次。 【质量要求】 (1)定性鉴别取本品2m1加品红亚硫酸试液2滴,摇匀,5分钟后即显玫瑰红色。 (2)含量测定精密吸取本品5m1置50m1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另 精密吸取本品5ml,置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发至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50m1。将两稀释 液分别置于1 ml比色杯中,以后者为空白。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40~300nm波长 之内测定吸收曲线,其最大与最小吸收峰应分别在270nm±lnm及247nm±1 nm处,在276±1 nm处的光密度应为0.45以上。 【附】 安瓿瓶的处理:切割→圆口→洗涤(以0.1 % HC1灌满安瓿瓶,流通蒸汽加热20分钟,甩去水,灌蒸馏水,反复甩洗数次,注射用水冲洗,至水呈中性)→干燥(150℃烘3小时)。2.双黄连粉针剂 【处方】金银花2500g 连翘5000g 黄芩2500g 制成1000瓶 【制法】取金银花提取物和连翘提取物,用注射用水约8000m1加热溶解,并添加注射用水至10000m1,冷藏24小时,上清液滤过,超滤,超滤液中加人黄芩苷粉末,调至Ph6.5~7.0,加热煮沸15分钟,冷藏48小时,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35(热测),分装成1000瓶,冷冻干燥,压盖,密封,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无定形粉末或疏松固体状物;味苦、涩;有引湿性。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急性扁桃

基本药物及招标基础知识

一、国家基本药物相关知识 1.1基本药物的概念(了解) “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77年提出,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主要特征是安全、必需、有效、价廉。 卫生部等9部门于2009年8月18日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卫药政发[2009]78号),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 在该文件中对基本药物的阐述如下: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与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1.2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1.2.1 遴选原则: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的原则。 1.2.2相关文件: 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卫药政发…2009?79号)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保持数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3年调整一次。 1.2.3基本药物目录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于2009年8月17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9年9月21日起施行。《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中的药品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中药饮片3部分。共307个品种。 1.3省级增补基本药物目录 为了满足基层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用药需要,避免常见病患者流向大医院,使常见病能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解决。各省根据疾病谱特点和基层用药实际,重点遴选并建立了基本药物增补品种目录。如山东省共增补216种基本药物,广东省增补244种,上海增补381种。执行政策同国家基本药物。

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及使用注意事项(最新修订)

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及使用注意事项鉴于目前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出现较多不良反应,国家于2008年12月24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并附件《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为加强我院在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现就我院现有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如下: 通用名用法用量适应症注意事项 1、丹红注射液 【成份】丹参、红花静脉滴注:一次20~4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100~500ml稀释后缓慢滴 注,一日1~2次。 活血化淤,通脉舒络。用于 淤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 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 梗塞,淤血型肺心病,缺血 型脑病、脑血栓。 1 出血倾向患者禁用,孕妇忌 用。 2 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滴注。 3 出现浑浊后禁止使用。 2、香丹注射液 (丹参、降香)。静脉滴注:一次10-20ml, 用5-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稀释后使用,一 日1-2次。 活血化淤,通脉舒络。用于 淤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 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 梗塞,淤血型肺心病,缺血 型脑病、脑血栓。 1 浑浊后不宜使用。 2 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3 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滴 注。 3、疏血通注射液 (水蛭、地龙)。静脉滴注:每日6ml或遵医 嘱,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 (或0.9%氯化钠注射液) 250-500ml中,缓慢滴入。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用于 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络急 性期,症见半身不遂、口舌 歪斜、言语蹇涩。急性期脑 梗塞。 1 孕妇忌用。 2 无瘀血症者禁用。 3 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4、注射用血栓通 【成分】三七总皂苷静脉滴注:一次250-500mg, 用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稀释。一日1次。 肌肉注射:一次150mg,用 注射用水稀释至40mg/ml。 一日1-2次,或遵医嘱。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 瘀血阻络,中风偏瘫,及视 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1 孕妇慎用。 2 连续使用不超过15天。 3 对酒精过敏的患者禁用。 4 人参、三七过敏患者禁用。 4 禁用于急性脑溢血期。 5、参麦注射液 (红参、麦冬)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用 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稀释后应用) 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 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 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 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 症。(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 疫机能,并能减少化疗药物 所引起的毒副反应--网上 查)。 1 本品含有皂苷,不要与其他 药物同时滴注。 2 该药用量过大,可引起心动 过速,晕厥等症。 3 本品含人参,不宜与含藜 芦、五灵脂的药物同时使用。 4 用药期间不宜喝茶和吃萝 卜,以防影响药效。 5 用药期间,忌烟酒,忌食辛 辣油腻之物。 6、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20-60ml, 用5%葡萄糖注射液 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作用, 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 1 寒凝血瘀胸痹心痛者不宜 应用。

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中药注射剂制备要点总结 注射剂容器的种类与规格 (1)注射剂容器的种类按原材料分为玻璃容器和塑料容器。 (2)规格分为单剂量、多剂量和大剂量。 (3)注射剂容器的质量要求注射剂容器主要由硬质中性玻璃制成。玻璃应无色透明,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应具有低的膨胀系数这种优良的耐热性;熔点较低,易于熔封;要有足够的物理强度;应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 安瓿的处理方法 处理工序为: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灭菌。在烘箱内用120~140℃干燥;灭菌170℃干热灭菌2小时,装无菌操作或低温灭菌药液的。 安瓿的质量检查 安瓿在应用前必须经外观、清洁度、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等检查,合格品经处理后,方能使用。 注射剂的配制与滤过 (1)注射液的配制:有稀配法和浓配法。为提高澄明度和稳定性,配制时常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①水处理,冷藏;②热处理冷藏;③活性炭处理;④加入附加剂 (2)注射剂的滤过:先粗滤再精滤,精滤常用G3常压,G4减压;G6滤过除菌;微孔滤膜常用0.8μm、0.45μm,0.22μm可滤过除菌。 注射剂概念及其分类 现对执业药师药剂学中注射剂概念及其分类作如下总结: 注射剂(injection)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包括: (1)水溶液型注射剂:易溶于水或增加其溶解度后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稳定或经用稳定化措施后稳定的药物,可制成水溶液型注射剂,如氯化钠、氨茶碱、维生素C等注射剂。 (2)油溶液型或非水溶液型注射剂:油溶液性药物可制成油或其他非水溶液型注射剂,如维生素E、黄体酮等注射剂。 (3)混悬型注射剂:在水中微溶、极微溶解或几乎不溶的药物,在一般注射容量内其溶液浓度达不到治疗要求的剂量时,可制成水性或油性的混悬液,如醋酸可的松、普鲁卡因、青霉素等。 (4)乳浊型注射剂:油类或油溶性药物,可制成乳浊型注射剂,如静脉注射用脂肪乳注射剂。 (5)注射用无菌粉末:亦称粉末针剂。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为药物的无菌粉末或疏松的冻干块状物,临用前加溶剂溶解或混悬后注射。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

第七章中药调剂操作的基本技能知识10分本人评估 第一节中药处方 一、处方的意义是医师辨证论治的书面记录和凭证,反映了医师的辨证立法和用药要求,具有法律意义。 三、处方的常用术语 (一)与药名有关的术语1.炮制类 2.修治类 3.产地类4.品质类 5.采时、新陈类 6.颜色、气味类 (二)与调剂有关的术语1.中药调剂 2.饮片用量 3.饮片常规用量 4.脚注 5.小包装中药饮片 (三)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1.脚注 2.煎药量 3.煎药方法 四、处方调剂的流程: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和发药 第二节处方审核 一、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 在审方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审查处方各项内容 2.药师审核处方后,认为存在用药不适宜时,如有妊娠禁忌、配伍禁忌、超剂量用药、超时间用药、服用方法有误、毒麻药使用违反规定等,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3.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拒绝调剂,及时告知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4.处方一般以当日有效,特殊情况最长不得超过3天。 5.药师不应擅自涂改医师处方所列的药味、剂量、处方旁注等。 二、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 (一)处方规范性 1.中药饮片处方书写要求 (1)体现“君、臣、佐、使”。 (2)名称、用法、用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准确使用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双签名 (3)法定剂量单位以克为单位。剂数应当以“剂”为单位 (4)对产地、炮制、调剂、煎煮有特殊要求的,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调剂、煎煮注明在药品右上方 (5)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

中药化学总结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 (一)溶剂法 1、常用溶剂及性质 石油醚、四氯化碳(Ccl4)、苯(C6H6)、二氯甲烷(CHCL2)、氯仿(CHCl3)、乙醚(Et2O)、乙酸乙酯(EtOAc)、正丁醇(n-BuOH)、丙酮(Me2CO)、乙醇(EtOH或Alc)、甲醇(MeOH)、水等、极性越来越大。 2.中药化学成分的极性 化学物质的极性就是根据介电常数计算的,介电常数越大,极性越大。偶极矩,极化度、介电常数与极性有关。化合物极性大小判断:有机化合物,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氧越多,极性越大;含氧化合物中,含氧官能团极性越大,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含氧 官能团极性羧基>羟基>醛基>酮基>酯基);酸性碱性两性极性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性极性小,解离型极性大)。比较极性(汉防己甲素(甲氧基取代)<汉防己乙素(羟基取代)。 3.溶剂提取法的基本原理——相似相溶原理(提取溶剂的选择) 4.提取方法 溶剂法提取中药成分的常用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5种。其中浸渍法与渗漉法属于冷提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但提取效率低于热提法,因此提取时间长、消耗溶剂多。含淀粉、果胶、粘液质等杂质较多的中药提取可选择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属于热提法,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渗漉法,但只适用于对热稳定的成分的提取。三法比较,煎煮法只能用水作提取溶剂,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较大,连续回流提取法节省溶剂,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二)水蒸气蒸馏法能够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中药成分必须 满足3个条件,即挥发性、热稳定性与水不溶性(或虽可溶于水,但经盐析后可被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出,如麻黄碱)。凡能满足上述3个条件的中药化学成分均可采用此法提取。如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烟碱、槟榔碱等)、小分子的苯醌与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小分子的酚性物质(牡丹酚)等。(三)升华法适用于具有升华性的成分的提取,如游离的醌类成 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以及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属于单萜的樟脑等。 (四)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特点:没有有机溶剂的残留,产品质量高,无污染,适用于对有热不稳定易氧化成分的提取,萃取速度高,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单,成本低,对有效成分的提 取选择性高(通过夹带剂改变或维持选择性),对脂溶性成分提 取效率高(在提取极性较大成分时,可以加入夹带剂),提取设备造价高,节约能源。 (五)其它:组织破碎法、压榨法、超声提取法(提取效率高,不破 坏成分)、微波提取法。 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二)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的差别,进行分离与精制 1.结晶法 结晶溶剂选择的一般原则:对欲分离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沸点要适当,不宜过高或过低,如乙醚就不宜用,不与被结晶物质发生反应, 无毒或小毒。 判定结晶纯度的方法:理化性质均一(形态稳定,颜色均一);固体化合物熔距≤2℃,熔点一定;各种色谱都能用,TLC或PC展开呈单一斑点;HPLC或GC分析呈单峰。双熔点:汉防己乙素与汉防己甲素(芫花素)。 2.沉淀法 可通过4条途径形成沉淀改变溶解度实现: 1)通过改变溶剂极性改变成分的溶解度。常见的有水醇法(沉淀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成分)、醇水法(沉淀树脂叶绿素等亲脂性成分)、醇提乙醚或丙酮沉淀法(沉淀皂苷)等。 2)通过改变溶剂强度改变成分的溶解度。使用较多的就是盐析法,即在中药水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使某些水溶性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 3)通过改变溶剂pH值改变成分的存在状态,解离状态极性变大,非解离状态极性变小。适用于酸性、碱性或两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如分离碱性成分的酸提碱沉法与分离酸性成分的碱提酸沉法,调等电点提取两性成分。 4)通过加入某种试剂与欲分离成分生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或化合物。如铅盐沉淀法(包括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雷氏盐沉淀法(分离季胺生物碱)、胆甾醇沉淀法(分离甾体皂苷)、明胶法(沉淀鞣质)等。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分配比的差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离与精制 1.液-液萃取选择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通常一种为水,另一种为石油醚、乙醚、氯仿、乙酸乙酯或正丁醇等,这些溶剂要与水分层。将待分离混合物混悬于水中,置分液漏斗中,加适当极性的有机溶剂,振摇后放置,分取有机相或水相,即可 将极性不同的成分分离。分离的难易取决于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即分离因子。分离因子愈大,愈易分离。可以通过调整溶液PH值来分离。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方法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实例分析】中药注射剂的制备 例1 热解解毒注射液 [处方]金银花134g 黄芩67g 连翘67g 龙胆67g 板蓝根67 g 知母54g 玄参107g 生石670g 地黄80g 麦冬54g 甜地丁67g桅子67g [制法] (1)金银花用水蒸气蒸馏,收集初馏液600ml,馏液中加蒸馏水200毫升,再重蒸馏,收集馏液300ml另存,药渣另存; (2)玄参、地黄按照渗漉法,用90%-95%乙醇作溶剂,浸渍4h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750ml另存,药渣备用; (3)其余黄芩等九味与上述药渣合并,加水于60℃温浸2h后,煎煮三次,每次1.5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约400ml,与上述渗漉液合并,用乙醇沉淀处理三次,第一次溶液中含乙醇量为50%,第二次为60%,第三次为75%,每次均放置24h,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约200ml,加适量注射用水,加活性炭1g,置水浴加热lh,放冷,冷藏24h,滤过,加入上述蒸馏液,搅匀,用5%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 6.5~7.0,最后加人苯甲醇20ml与适量注射用水使成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本品肌内注射,用于流感、轻型脑膜炎、外感发热等症。 例2 柴胡注射液 [处方] 北柴胡1000g 吐温80 10ml 氯化钠8.5g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法] 取柴胡(饮片或粗粉)1000g,加10倍量的水,。加热回流6h后蒸馏,收集初蒸馏液6000ml后,重蒸馏至1000ml.含量测定(276nm处光密度为0.8)后,加氯化钠和吐温80,使全部溶解,过滤、灌封,100℃灭菌30min即得。 本品为柴胡挥发油的灭菌溶液,用于流行性感冒的解热止痛。 [分析] (1)本品所用原料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 (2)柴胡根及果实中含微量挥发油并含脂肪酸约2%,挥发油为柴胡醇。 (3)柴胡中挥发油用一般蒸馏法很难提尽。故先加热回流6h后二次蒸馏,使得组织细胞中的挥发油在沸腾状态下溶于水中,提高了含量。重蒸馏后的残液还可套用于下批药材。 (4)吐温80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挥发油的增溶效果并不强,可用丙二醇代替;氯化钠为等渗调解剂。 (5)也可以将柴胡重蒸馏后的蒸馏液用乙醚抽提,乙醚液经无水硫酸钠脱水后,回收乙醚,得到柴胡油,将柴胡油溶于注射用油配成4%的柴胡油注射液。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 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 1.1 适应证不适宜; 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4 用法、用量不适宜; 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 1.6 重复给药; 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 三、分析 (一)适应症不适宜

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Ⅰ、Ⅱ、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二)用法、用量不适宜 1.选择溶媒不适宜 按照《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舒血宁注射液的溶媒宜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因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可使舒血宁注射液中的银杏内酯开环,药物稳定性降低,效价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如糖尿病患者确需用此药,在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的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可防止因溶媒造成的血糖升高。如患者***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用的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且患者无糖尿病,应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 2.单次剂量过大 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如患者**使用参附注射液单次剂量为200ml,而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范围为20~100ml,剂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

中药化学笔记汇总

第一章总论 第一章总论(一) 第一节绪论 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概念) 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 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 (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阐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3)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5)提供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据 (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7)结构修饰、合成新药 主要考试内容: 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 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课程主要内容: 内容 总论 绪论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各论生物碱** 糖和苷* 醌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 黄酮** 萜类和挥发油*

皂苷** 强心苷*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其他成分 各论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中药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从制备过程的中草药原料选取、处理以及生产过程两个方面论述了中药注射剂制备过程的常见问题,并且针对每个问题,结合笔者的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制备对策 0引言 中药的应用历史悠久,不但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中药先后也被制成多种剂型应用于临床,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中药越来越受到全球的青睐,所以,按照现代制药技术要求,结合中医药理论,研制新的适应广大患者要求的中药新剂型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巨大的社会意义。由于中药注射剂研制时间短,研制技术尚未成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质量不稳定、不良反应多等。这些问题与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1中药注射剂的定义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液体的灭菌粉末供注人体内的制剂。”[1]。从这个定义来看,中药注射剂的药品来源比西药注射剂成分多、复杂,这就使得中药注射剂的制备过程比西药的注射剂制备过程更容易出现问题,解决的难度也较大。 2中药注射剂制备过程常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2.1原料选用和处理过程虽然目前有少数人工栽培出的质量较稳定可靠的中药药材供给生产少数的中药制剂,但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多数中药生产的需要,更不用说中药注射剂的需要。天然中药材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种、产地、生长环境、生长年限、采收时间、产地加工、储存、炮制等等。所以在选用中药材制备中药注射剂时应该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的附件二《质量标准的内容及项目要求》的标准来选原料,而且,每一批原料药都应按照统一的标准筛选,以保证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中药注射液制备成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前提[2]。如果出现不合格的原料药,坚决不能采用。筛选到所需的原料药后,在制备以前,需要对中药材原料进行预处理,烘干备用。 在中药注射剂工艺设计之前,还要考虑中药原料是否含有皂甙、草酸等溶血成分,凡能产生溶血作用的中草药,不能制成供静脉注射用的注射剂,或者要除去能诱发溶血的成分[3]。其次,还要考虑其是否含有过敏原,如果有还要做除过敏原的处理。 2.2生产过程中药注射液的生产除严格按照西药注射液生产过程进行之外,达到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要求,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这就使得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稳定性、安全性等问题。 2.2.1澄明度问题:澄明度问题是整个中药注射剂质量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中药注射剂往往在灭菌后或储藏过程中产生浑浊或沉淀,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2.2.1.1除杂质:成分不明的中药注射剂按常规方法制备后,澄明度往往不易合格。因为注射液中含有未彻底清除的淀粉、树胶、蛋白质、鞣质、树脂、色素等杂质,以胶体状态存在,当温度、PH值等因素改变后,胶体老化而产生浑浊或沉淀,其中尤以鞣质与树脂对澄明度的影响较大。除去鞣质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明胶沉淀法:利用蛋白质与鞣质在水溶液中形成不溶性鞣质蛋白沉淀后将其除去的方法。②醇溶液调PH法:在水煎的药材浓缩液中加入约4倍量的乙醇,静置、滤液除去沉淀后,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 值8.0,则鞣质成盐,不溶于醇而析出,静置、过滤。③聚酰胺除鞣质法:鞣质是一种多元酚化合物,很容易被聚酰胺吸附。故可应用此原理进行吸附以去除鞣质。 2.2.1.2调节pH中药某些成分的溶解性与溶液的PH值有很大的关系,如果pH值不适,中药注射剂容易产生沉淀。为保证有效成分溶解,使注射液稳定,应选择合适的pH值。一般有效成分是碱性的,药液PH值宜调至偏碱性(pH值约4-5);有效成分为酸性或弱酸性的,药液pH值宜调至碱性(pH值约7.5-8.5)。 2.2.1.3热处理冷藏法中药注射剂中如果含有高分子杂质并呈胶体分散,且不能用一般的除杂质方法除去,则可用高温或低温均可破坏胶体的原理,先用高温处理然后在低温保存的方法,使中药注射剂凝结析出除去这种杂质。 2.2.2刺激性问题 2.2.2.1中药有效成分本身具有刺激性。药材中的挥发油可能对局部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起头痛等症状。因此,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降低药物浓度,调节PH值以及通过酌加止痛剂来解决。 2.2.2.2含杂质较多。应尽量设法除去,比如加活性炭、过滤等。 2.2.3复方配伍问题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输液或西药一起配伍时,配伍不当可造成沉淀、不溶性微粒增加、pH改变、渗透压改变等情况,故在配伍使用时要谨慎。如果出现问题可参照2中的做法处理。中药复方注射剂中,各种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往往不同,如果按常规用一种方法提取纯化,就可能影响提取结果,而使某些有效成分损失;或者由于配伍,使提取成分之间产生作用,而影响成分的质量和作用。为了避免或减少复方配伍出现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复方中药注射剂的药理毒理研究,而且还要在制备过程中不断探索,以期找到制备各种中药复方注射剂的理想工艺。 2.2.4中药有效成分的溶解问题有效成分溶解度较低不仅会给制备注射液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影响该药的临床疗效。可通过制成可溶性盐、采用非水溶媒、加增溶剂、助溶剂等方法解决有效成分的溶解问题。例如,为了增加溶解度加聚山梨酯80助溶,但在加入这些化学物质时要慎重,以避免其带来的不良反应。聚山梨酯80有轻度溶血作用,供静脉注射的注射剂最好不加。采用水提取时,其水应为蒸馏水或新鲜离子交换水,用自来水煎煮的制品,热原往往难过关,且无机盐含量较高。所用的乙醇应注意对甲醇的检查,否则会增加毒性。 总之,相对于西药注射剂而言,中药注射剂研制应用历史短、经验较缺乏,对中药的现代认识不足,这些使得中药注射剂在其制备过程中出现众多在西药注射剂制备过程中未曾碰到的新问题。而目前主要问题就是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在制备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严格控制杂质限度;②按要求进行中药注射剂的相关安全性试验;③积极进行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检测;④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药理试验及疗效观察;⑤严密监测上市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不断加强中药注射剂制备前的基础研究,合理设计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路线,通过不良反应反馈制备过程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制备,减少在制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安全,为使中草药更好地发挥防治疾病的优势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新先.中药注射剂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 [2]林育华.中药注射剂若干问题刍议.中国现代中药.2006.8(9):4-6. [3]王克山,张曙光.中药注射液在生产及临床应用中的问题.职业与健康教育.2005.21(8):1241. 中药注射剂制备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殷永新(威海职业(技术)学院) 科学实践 250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库3-2-10

临床药学基础知识题 库3-2-10

问题: [单选,A型题]影响胎盘药物转运的因素包括() A.绒毛膜的形成 B.绒毛膜数量的增加 C.胎盘循环的建立 D.胎盘成熟度不同 E.胎儿血管与绒毛膜间的厚度 很多因素都可影响药物的扩散速度,包括胎盘两边的药物浓度差,膜的厚度以及扩散面积,子宫以及脐静脉的血流速度;药物的因素包括分子量的大小(小于500道尔顿),高脂溶性,低蛋白结合率,低离解度。胎盘成熟度会直接影响胎盘膜的厚度。

问题: [单选,A型题]10个月的小儿用药剂量为成人的() A.1/18~1/14 B.1/14~1/7 C.17~1/5 D.1/5~1/4 E.14~13 小儿用药剂量的一种方法是按年龄计算:初生~1个月,1/18~1/14成人量;1个月~6个月,1/14~1/7成人量;6个月~1岁,1/7~1/5成人量;1~2岁,1/5~1/4成人量;2~4岁,1/4~1/3成人量;4~6岁,1/7~25成人量;6~9岁,25~1/2成人量;9~14岁,1/2~23成人量;14~18岁,23~1成人量。

问题: [单选,A型题]治疗三叉神经痛应首选() A.去痛片 B.卡马西平 C.阿司匹林 D.地西泮 E.吗啡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聚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首选卡马西乎(carbamazepine),主要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一丘脑系统,可抑制三叉神经系统(脊核-丘脑)的病理性多神经源反射。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好的药物。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48小时后即有镇痛效果。各人对耐受量不同,须不断调整,找出最小维持量。其次选用苯妥英钠,基于有人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周围癫痫样电发放,苯妥英钠对突触传导明显抑制,亦有人指出可提高痛阈,因而广为临床使用。开始服100mg,每日2~3次,无效时可每日增加25~50mg,最大量可达400mgd。其他药物:如氯硝安定、大剂量维生素B1。神经阻滞药物如可乐定也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止痛药如对乙酰氢基酚、曲马多、强痛定及吗啡,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疼痛。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 欧阳家百(2021.03.07) 当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注射剂本身的质量原因引起的,因而有不少医疗单位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甚至有些人全盘否定中药注射剂。其实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以及中药注射剂研发、生产等环节有关,更多的还与其在临床是否合理使用有关。有数据统计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70%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为了探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笔者对我院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进行处方点评。现将点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本次处方点评的病历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各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150份出院病历。 点评品种: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舒血宁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肾康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二)方法 对150份出院病历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嘱进行点评。 1.点评要点 1.1 适应证不适宜; 1.2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1.3 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1.4 用法、用量不适宜; 1.5 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不良相互作用; 1.6 重复给药; 1.7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2.点评依据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2012年版》、《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及药品说明书。 二、结果 三、分析 (一)适应症不适宜 根据《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如患者**临床诊断为脑动脉供血不足,医生给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而红花黄色素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为心血瘀阻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