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学生数学建模优秀论文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合集下载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评估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评估

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评估摘要:本文选取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互联网在上海统计局官方网站及其他权威网站获取相应数据,建立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影响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

论文为了更精确的衡量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先后建立了三个模型。

模型一:建立比较静态模型。

首先运用神经网络预测在无世博影响的情况下2003~2009年上海GDP的增长趋势,然后再与实际世博会的情况下上海2003~2009年GDP的增长趋势做对比,得到世博会对上海在筹办期间经济的拉动效应,并由此绘制出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图。

得到自2003年筹备开始,世博会每年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约为2%,且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对2009年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达到了3.75%。

从2003年到2009年上海GDP已累计增加到1907.2亿元。

按此趋势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达到6%左右。

这些数据都说明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当明显。

模型二:建立了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回归模型,并定量计算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模型二深入探讨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而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通过多次使用回归分析研究各产业占上海经济总量的比重变化,按照剩余标准偏差和拟合优度选定了各个产业所占比重的时间序列回归方程。

并以此绘制出各产业比重的走势图,得出世博会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有明显推动作用。

然后预测出了2010年至2012年一、二、三产业各自占上海GDP 的比重,得到2011年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大于72%,达到世界一流都市的标准。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定量计算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得到2003年到2009年上海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为0.9个百分点,进而得到世博会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上海经济的贡献。

模型三: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投资乘数模型。

根据经济学理论分别计算考虑当期收入影响的投资乘数和同时考虑预期及资产因素的投资乘数,分别为2.057和1.64。

2010年数学建模B题—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2010年数学建模B题—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快速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着眼于上海世博会促进旅游业这一侧面,提出并解决三个重要的问题。

一: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入境人数的贡献旅游业发展具有趋势性、周期性、随机性,根据这一规律建立入境人数本底趋势模型,使用内插法处理过的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数据拟合出本底趋势线,进而求出2010年4、5、6、7月的本底值,与实际人数相比得到世博会对入境人数平均贡献率为22.41%。

二:未来几个月上海入境人数走势利用第一问模型得出08-11月世博会给上海带来544815人的额外入境人数。

三: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的直接利益通过对已知的世博会入园人数进行分析,建立每天入园人数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由于人员的变动性,故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法求解。

运用趋势外推法加权拟合出长期趋势直线,综合考虑影响参观人数的随机因素,预测出上海世博会最终入园人数为7010.82万人。

门票总收入达103.88亿元。

关键字:本底趋势线内插法定量评估时间序列分析模型趋势外推法一、问题重述题目背景: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

请你们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问题提出:上海世博会促进旅游业这一侧面,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

问题一: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的入境人数有什么变化,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计算世博会对入境人数的平均贡献率。

问题二:未来几个月上海入境人数走势。

问题三:从互联网获取每天入园参观人数,建立每天的参观人数的预测模型,并预测最终入园人数并估算世博会的门票总收入。

二、符号约定三、模型假设1、忽略国家政策、军事、节假日等方面对上海入境人数的影响。

2、将世博会期间的天气情况影响限制在一定波动范围内。

2010年国赛数学建模B题论文

2010年国赛数学建模B题论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要本文根据题目要求,在合理的假设之下,主要从上海世博会对宏观经济影响力的角度,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定量评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首先通过分析往届各国举办世博会后本国经济受到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得到对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有效评价因素,然后定量评估世博会对经济领域的影响力。

模型一通过对世博会成本-收益分析以及投入产出情况分析,得出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影响的大小与其投资量有关。

世博会运营期间的产出共计123.71亿元,运营期间的投入共计106.8亿元。

在边际成本内,投资量越大,影响越大,即在整个经济领域,产出大于其投资,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模型二、三中利用凯恩斯的乘数效应理论模型分析了上海世博会对上海GDP的直接拉动,得出整个筹办至会展期8年时间将预计使上海GDP增加4175.2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521.91亿元,并导出投资模型,利用1980~2002年旅游业产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量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进行回归估计,得到上海世博会的投资对上海旅游业产业增加值的贡献为241.02亿元。

在模型四中,世博会的旅游消费拉动模型估计出旅游消费合计为805亿元,通过世博会期间的旅游消费拉动了上海市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还定量分析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就业机会的影响力。

模型五通过图表分析法将往届世博会的筹办、运营、后续三个阶段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力进行分析,明确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其现代服务业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力。

当然,世博会的影响力未必全是积极影响,因此,列举了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最后,模型六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得出了世博会的举办在综合方面“影响力较有利”,即世博会在整体上带来的影响力是较为有利的。

关键词:成本-收益分析乘数效应理论模糊综合评判后世博效应一、问题的提出1、背景提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开幕,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上海。

上海世博会的影响论文解析

上海世博会的影响论文解析

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要本文针对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选取世博会期间推行的新能源汽车这一课题来反映世博会的影响力。

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我们分为新能源汽车与普通耗油车消费比较,普通耗油车污染物的排放和预测新能源汽车未来五年的销售量这三个部分进行研究,建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微分方程建模,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模型以及灰色预测模型,很好反应了新能源汽车低消费,低污染,销售前景良好的情况。

在问题一中,我们对纯电动汽车和普通汽油车的消费进行比较。

在查询电费,油费等相关信息后,行驶相同距离时,我们通过微分方程建模比较得出普通汽油车的耗费约是纯电动汽车的6倍。

当然,考虑到纯电动汽车的成本,我们再进行这两类车消费的综合比较,由matlab的图表中发现当行驶超过15万公里时,普通汽油车的消费将超过纯电动车,并在之后随着行程的增加,普通汽油车的消费将远大于纯电动汽车的消费。

在问题二中,我们分为两步进行。

首先我们建立logistic模型对我国的汽车保有量进行拟合预测,设logistic函数式:y=L/(1+a*exp(-k*x))在该模型求解中,我们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所得到的a和k的估计值和L=20000作为Logistic模型的拟合初值,对Logistic模型做非线性回归,并用matlab作图,得到直观的汽车保有量的趋势。

接着我们在此基础上计算一天普通耗油车所排放的CO2,SO2和含氮量,采用简单的线性方程,我们计算出15万量耗油车一天排放的CO2,SO2和含氮量分别为3.86*10^8 (Kg),3.48*10^3 (Kg),2.79*10^5 (Kg),如果采用新能源汽车将大大减少这类污染气体的排放和降低治理费用。

在问题三中,我们借用灰色预测模型来对未来5年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进行预测。

首先,我们先用已有的数据对该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计算。

在该模型精度等级好的基础上,我们得出2013年到2017年的新能源汽车的预测销售量,并用matlab作图以便直观地了解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走势。

2010年数学建模赛区B题一等奖论文4

2010年数学建模赛区B题一等奖论文4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 要2010上海世博会备受世界瞩目,也影响我国各个区域,尤其对上海。

本文首先根据上海市1978年至上海申报世博会成功前期的GDP 数据,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出后期GDP 数据,并与实际GDP 作对比,接着分析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关系的九项指标数据,讨论各项经济指标的关联度,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这九项指标中的主要影响经济增长的因子,即可反映上海世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

对于模型一,由于经济数据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先采用ADF 检验时间序列的平衡性,接着通过对时间序列取对数、二次差分进行平衡化,然后运用SPSS 得到了拟合函数2(10.231)(1)ln (10.981)0.02t t B B x B ε−−=++,并通过拟合统计值检验了时间序列模型的可靠性,从而对后期数据作出较准确预测,最后通过比较预测值与实际时,得到了世博对上海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对于模型二,为了分析世博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是如何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来实现,找出引起经济增长的具有代表性受世博影响的九项指标。

利用SPSS 软件九项指标的数据做回归分析,并结合MATLAB 软件拟合得到单个指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

再综合对九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这九项指标进行关联度分析,并MATLAB 编程得到九项指标的关联系数如下图:1r2r3r4r5r6r7r8r9r0.8822 0.7667 0.8981 0.7124 0.6897 0.7417 0.6482 0.6663 0.6436 对于模型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SPSS 处理,到得影响经济的三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之和达到95.517%,主成分与各因子的关系如下234567891010.9890.9850.9930.9440.9870.9930.1860.5330.647F x x x x x x x x x =+++++−−−234567891020.0120.0180.0120.0610.0510.0140.9160.7420.286F x x x x x x x x x =−−+−+−−−−234567891030.0970.0200.0700.2380.0470.0630.0780.1540.698F x x x x x x x x x =+++++−−− 从其表达式分析可以得到,世博导致了外来总投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消费受额,外贸总额,交通,旅游总收入等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数学建模·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格式样式·附带程序

数学建模·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格式样式·附带程序

B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要本文是利用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上海世博会对中国“软实力”的影响力,由于影响的因素较多。

而且,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都不同,因此把该问题转化为多层次分析问题。

层次分析法(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而在实际问题中,在作比较、判断、评估时,文化、政治和外交等这些因素的影响力是难以量化评估的。

人的主观选择(当然要根据客观实际)会起着相当主要的作用,这就给用一般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带来了本质上的困难。

而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其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将决策。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的特点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将研究的问题分为三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目标层为世博会对中国“软实力”的影响;准则层为“软实力”所包括的五个方面的内容;方案层为世博会的参展规模(参加世博的国家、组织及人数)、世博主题及世博展馆设计。

然后,通过网上资料,评估各方案对“软实力”的影响程度,进而建立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正互反矩阵及方案层对准则层的成对比较阵。

采用MATLAB软件求出对比矩阵和正互反矩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并对二者分别做一致性检验。

当/0.1C R C I R I=<时认为A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内,可用其特征向量作为权向量或组合权向量。

最后得出定量评估结果。

然后,运用模糊数学的专家评估法中的德尔菲法(根据有专门知识的人的直接经验 ,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判断、预测的一种方法)对模型进行再一次检验。

得出三个方案对“软实力”的影响比重大小为:参展规模占30.2%;世博主题占32.6%;展馆设计占36.2%,即展馆设计对中国“软实力”的影响最大,同层次分析法得到结果一致。

全国数学建模论文上海世博会对经济影响力定量评估

全国数学建模论文上海世博会对经济影响力定量评估

全国数学建模论文上海世博会对经济影响力定量评估2010 年,上海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世界博览会。

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全球性的文化交流盛宴,更是对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定量评估上海世博会对经济的影响力,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其在经济领域所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收益。

首先,大量的游客涌入上海,带动了旅游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统计,世博会期间,上海接待的游客数量达到了数千万人次。

这使得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酒店客房供不应求,价格上涨,餐饮场所顾客盈门,营业额大幅增加。

交通方面,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出租车服务,都面临着巨大的客流量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其次,世博会的门票销售也是一项重要的直接经济收入来源。

各种类型的门票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从普通日票到指定日票,再到优惠票,多样化的门票设置吸引了大量游客购票参观。

而且,世博会期间还推出了一系列与门票相关的套餐和优惠活动,进一步增加了门票销售收入。

再者,世博会场馆内的商业活动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众多的展馆内设有特色商品销售区域,展示和销售各国的特色产品,吸引游客购买纪念品和特色商品。

这些商品的销售不仅增加了商家的收入,也为上海的商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海世博会对经济的间接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一方面,它极大地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在全球媒体的聚焦下,上海向世界展示了其现代化的城市风貌、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高效的城市管理能力。

这使得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对上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商业合作机会。

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在上海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世博会促进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迎接世博会的举办,上海加大了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新建和扩建了地铁线路、改善了公路交通网络、提升了通信设施的水平。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为世博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保障,也为上海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B题优秀论文-推荐下载

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B题优秀论文-推荐下载

1 1论文来源:无忧数模网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 要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第三世界国家举办。

本文研究有关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问题。

从不同的出发点,分别建立了如下两个模型。

模型一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模型的核心思想,以年份与的对数值的二次相GDP 关关系和上海市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与的对数值的线性关系,利用上海统计年鉴GDP 发布的数据,分别建立无世博影响的表达式,与有世博ii i x x x eQ 21210001.00862.00032.02314.81-++=影响的表达式,两式的预测误差均在3%以内。

与2008年ii ix x x e Q 21210003.00291.00019.01911.82+-+=真实值比较,用表达式预测2008年的的值可以得出世博会对2008年上海市经1Q GDP 济贡献率达到24%。

并且在得知申办世博会后第i 年上海市固定投入总额的前提下由可求出世博会对上海地区经济的持续性积极影响。

如假设2011年市%100212⨯-=Q Q Q η固定资产总投资为5600亿元,则世博会对上海经济有16%的积极影响。

模型二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综合考虑。

运用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插值拟合,加权赋值等方法,模拟出世博会影响力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影响关系。

得到上海世博会的经济效益影响力系数0.3480,社会效益影响力系数0.2521。

与大阪世博会经济效益影响力系数0.2179,社会效益影响力系数0.3229对比,得出各种效益倾向下的结论,例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0.7:0.3时,上海和大阪的综合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3192、0.2094,得出上海世博会综合影响力优于大阪。

然后对模型二里的影响力的加权表达因子1p 进行灵敏度分析,从而证实该模型的可靠性。

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数据代入,证实了该模型很好的稳定性。

最后,在模型推广中分析了世博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摘要世博会不仅能给参展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本文主要就2010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对世博会的经济方面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及社会方面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分别作了分析,最后综合各个影响力因素运用模糊评价原理得出了本届世博会的综合影响力指数,并针对以上分析对本届世博会的运营及会后维护提出了总结和建议。

主要步骤及结论:1、运用凯恩斯投资乘数及相关经济理论对本届世博会的经济正面影响进行分析,计算出了本届世博会的举办对全国GDP的贡献率为0.545%;2、对本届世博会的经济风险进行分析,计算出举办本届世博会的投资风险指数为0.0715;3、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届世博会的社会影响的正面与负面进行分析打分,其相应分数为别为3.98和2.98;4、运用模糊评价的方法,对本届世博会的综合影响力指数进行分析,其最终指数为0.713;5、总结以上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字模糊数学层次分析统计规划乘数理论加权评分大事件目录2010年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 (1)摘要 (1)关键字 (1)1.问题重述 (3)2.问题分析 (3)2.1 对经济正面影响的分析 (3)2.2 对经济负面影响的分析 (3)2.3 对社会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分析 (3)2.4 对世博会影响力的综合评价 (4)3.模型假设 (4)4.符号说明 (4)5.模型建立和求解 (5)5.1 世博对经济的正面影响 (5)5.2 世博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7)5.3 世博会对社会的影响 (8)5.4 影响力综合指标的确立 (10)6.模型检验 (14)7.模型敏感度分析 (15)7.1 对经济贡献率的敏感度分析 (15)7.2 对经济风险指数的敏感度分析 (15)7.3 对社会积极因素指数的敏感度分析 (15)7.4 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敏感度分析 (16)8.模型优缺点分析 (16)8.1 模型优点 (16)8.2 模型缺点 (16)9.模型扩展 (17)10.模型建议 (20)11.参考文献 (20)1.问题重述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

请选择感兴趣的某个侧面,建立数学模型,利用互联网数据,定量评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2.问题分析为了对世博会影响力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将世博会的影响力分为经济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两种影响力又分为正负两方面,此内容在摘要中已有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2.1 对经济正面影响的分析世博会产生的经济增长,可以看成两部分:一、国家或个人直接投资产生的经济增长,称为直接增长;二、世博会吸引大量参观者在本地进行消费产生的经济增长,及世博会吸引的外地投资造成的经济增长,统称为间接增长。

用世博会对GDP的贡献率作为衡量经济正面影响的指标。

世博会是政府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所以直接投资符合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提出的投资乘数理论,借助投资乘数公式可以计算出这些投资对全国GDP的贡献。

对于间接投资,可以通过计算游客在世博会间的花费来决定间接增长对上海GDP的贡献(吸引的外资由于缺乏数据,难以估计)。

2.2 对经济负面影响的分析世博会投资在取得巨大商业效益的同时也必然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本文用举办世博带来的投资风险作为衡量世博会经济负面影响的指标,投资风险可用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接近于1,则风险越大。

2.3 对社会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分析世博会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多方面,如有利于城市形象的提高,促进文化的交流,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等。

由于这些效益难以用金钱来衡量,如何进行量化成为最大问题,本文中采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到了居民对举办世博会后造成的各项社会影响的打分,如果调查群体及规模合理,以此分数作为世博社会影响的指标也是合理的。

2.4 对世博会影响力的综合评价世博的影响力包含多个方面,综合各方面指标,并给各方面指标分配适当的权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3.模型假设1.假设网上各国政府所给的经济数据都是准确的。

2. 假设上海市投资乘数不会随世博会的召开而发生改变。

3. 假设本文中选取的各项指标能代表相应的单一影响力。

4.假设问卷调查的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实际相符。

5. 假设各指标关于各级别的隶属范围的划分合理。

4.符号说明:上海世博会对经济的正面影响指标,在本文中是指GDP贡献率。

: 上海世博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指标,在本文中是指投资风险指数。

: 上海世博会对社会的正面影响指标,在本文中是指调查的社会积极因子的平均得分。

: 上海世博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指标,在本文中是指调查的社会消极因子的平均得分。

: 世博会对经济正负面影响以及对社会正负面影响四项指标的权向量。

: W中第i项指标的权值。

: 四项指标所属级别的得分向量。

: D中第i项的值。

5.模型建立和求解5.1 世博对经济的正面影响世博会引发的经济增长,是世博会期间产生的经济增长减去不举办世博会也会产生的经济增长。

这包括直接经济贡献:世博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以及间接经济贡献:世博会拉动的消费需求和导致的国内外贸易所带来的贡献。

因为导致的国内外贸易没有数据参考,在这里暂时不予考虑。

5.1.1直接经济贡献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下,新增加的一定量的投资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导致收入与就业量数倍的增加,或导致数倍于投资量的GDP。

用公式表达即为:下表为上海市2002-2009年GDP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

(单位:亿元)图形如下:点和曲线的相关度为:= 0.994778,:,= 0.994778指因变量的99.4778%可由模型确定,接近于0,因而从整体上看拟合效果很好。

所以,。

博会政府直接投资为286亿,这部分投资作为新增固定资产对上海经济的贡献为:亿5.1.2间接经济贡献根据官方预测,世博会期间国内外参观人数为7000万人次,其中上海市民、长三角地区游客、长三角以外地区游客、境外游客的比例将为20:30:45:5,通过查找上海统计局的数据,国内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为1548元,国外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为5163元。

而世博会门票平均价格为135.4元,参观者世博会场内人均消费51.36元。

会展经济贡献如下表:所以间接贡献为1124.1(亿元)世博会引起的GDP增长为:900.9+1124.1=2025(亿元)由预测数据知2010年全国GDP为371559.6(亿元)综上,世博会对经济的正面影响指数=世博会引起的增长==0.545%全国通过观察上表,对历届世博会的GDP贡献率进行横向比较,可知,本届世博会的经济正面影响较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5.2 世博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世博会的投入可以分为直接投入、间接投入。

世博会的直接投入主要是指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的投入;间接投入主要是指在宏观经济规划中的计划内投入。

其中间接投入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内的投入,该种投入并不是因为世博会举办才增加的,而是和历年中央政府财政拨款一样用于决定城市发展的根本性投入。

而直接投入是一种“事件”性的投入,这些投入可能会因世博会后场馆闲置、巨额维护费用等产生亏损。

因此,世博会的直接投入是一种风险投入,也是世博会举办城市可能产生经济亏损问题的根本性因素所在。

根据重大事件的定义:重大事件是指从规模和重要性来看能够使事件主办社区和目的地产生较高的旅游和媒体覆盖率、赢得良好名声或产生经济影响的事件(Getz 1997)。

奥运会和世界博览会同属于重大事件的范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我们运用奥运会的投资风险数据来研究世博会的投资风险指数。

21-29届奥运会直接间接投入结构变化资料来源:转引自《奥运会投资风险与北京奥运会投资风险控制的研究》历届奥运会数据显示,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的比值越接近于1,主办国的亏损规模越大,即经济风险越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用本届世博会的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比值作为衡量投资风险的指标。

查阅相关数据可知:本届世博会用于世博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的费用约为180亿元,用于举办期间维护的费用为106亿元,政府的间接投资为4000亿元。

其中用于场馆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费用属于直接投资,据此可计算本届世博会的投资风险指数为:=直接投资间接投资==0.07155.3 世博会对社会的影响由于社会影响包含的方面较多且难以量化,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来估计本届世博的社会影响。

问卷是以世博会影响量表为主体的,量表包括29个题项,其中有19个积极影响的题项和10个消极影响的题项,量测包括城市形象、社会影响、环境影响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等多方面内容。

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尺度(5一Point LikeaScale)来计分予以量化,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依序给予l、2、3、4、5分。

19个积极影响题项萃取了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城市形象的提高和巩固”.“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文化交流”和“环境和文化的保护”四个积极影响因素的平均值分别为4.14,3.75,4.01和3.47。

同理将10项消极影响进行因子分析后归为2类,分别为“社会和环境问题”和“文化冲突”,其两个消极影响因素的平均分分别为2.90和2.89。

问卷整理结果如下:由问卷1可以看出积极因素的总体平均分为3.895,接近4分,说明居民对世博会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是很同意(4分)的。

问卷2可以看出消极因素的总体平均分为2.895,接近3分,说明居民对世博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介于不同意(2分)与同意(3分)之间。

用问卷的总体平均分作为世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的评价指标,可知世博对社会的正、负面影响指标分别为:=3.895 =2.8955.4 影响力综合指标的确立下面我们将根据上述数据结果进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上海世博会影响力评价。

首先,定义如下:评判集V={ 1级2级3级4级5级 }因素集U={ }其中评判集级别表示随着级别的升高,对应的综合影响力变大,并且经过模糊计算可以得出相应的影响力指数,更精确地反映了影响力的大小;因素集依次为经济正面影响经济负面影响社会正面影响社会负面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前面得出的数据,制定出评判集中元素的分类和因素集中元素关于评判集的隶属范围如下:另外,用表示在第j级下的右侧临界值,表示在第j级下的右侧临界值,表示在第j级下的右侧临界值,表示在第j级下的右侧临界值。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和的变化趋势与级别大小是不一致的,所以为简便起见,规定右侧临界值均指表格中所表示范围的右侧值,而非实际范围的右侧值,如按此处的规定为0.8而不是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