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

合集下载

强项令

强项令

现代与古代的“法”与“执法” 不同,现代法律 分公安、检察、法院三个部门,三权分立,各司 其职。
字词总结:
1、通假字
①流血被面 ②臧亡匿死
“被”通“披”,盖,覆 盖“臧”同“藏”,隐藏
③宣悉以班吏 “班”通“颁”, 2、古今异义词:分发
古:特例征召
①特征
今:作为事物特点的标志
②妻子 古:妻子和儿子 今:男子的配偶

廉洁
侧面烘托
2、汉光武帝刘秀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态度:先是“怒”(表现在“召宣”欲箠杀之);接着 听了董宣的陈述,改为“笑”(表现在“因敕”“赐钱 三十万”);最后,当董宣卒于官时,帝伤之(表现在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3、董宣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和美德?
执法严明,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廉洁
5、一词多义:
①因 ②叩 ③被
①因匿主家 ②因格杀之 ③因敕
因为 接着 于是,就
①乃驻车叩马 拉住,勒住 ②使宣叩头谢主 磕
①流血被面 动词,通“披”,盖,覆盖 ②唯见布被覆尸 名词,被子
5、一词多义:
④数 ①大言数主之失 动词,列举(罪过或过失) ②有大麦数斛 数词,几
①帝令小黄门持之 动词,命令
4.湖阳公主大发雷霆。董宣没有被吓倒,他拔出宝剑往地下一划, 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纵仆杀人。
5.湖阳公主骄横地搬出皇帝弟弟来压制他,董宣丝毫没有畏惧, 吩咐手下立刻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就把他处决了
6.湖阳公主差点儿气昏过去。她马上赶到宫里,哭哭啼啼地向 光武帝告状,说董宣欺负她。
7.光武帝一听,也很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侍卫当着湖阳 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出气。
公主说:“过去弟弟你是平民的时候,隐藏 逃亡犯、死刑犯,官吏不敢到家门。现在做 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皇帝 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 于是命令道:“硬脖子县令出去!”赏

强项令典故

强项令典故

强项令典故当时啊,湖阳公主那可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这身份可尊贵着呢。

她手底下有个家奴,这家奴仗着自己主子的势力,那是胡作非为,在外面干了不少坏事,最后还犯了命案。

可这湖阳公主呢,就护着自己的家奴,把他藏在自己的府里,这官府的人想抓人都进不去啊。

董宣知道这事儿后,心里就想,这还得了,天子脚下还能让你这么嚣张?他就一直在湖阳公主府外等着。

嘿,终于有一天,湖阳公主出门了,还让那个犯事儿的家奴陪着。

董宣瞅准机会,一下子就冲上去,拦住了公主的马车。

这可把公主吓了一跳,也把周围的人都惊到了。

董宣也不客气,对着公主就说,您这府上的家奴犯了命案,得跟我走。

那湖阳公主哪能愿意啊,就跟董宣吵起来了。

可董宣不管那些,他直接就把那犯事儿的家奴给拽下车来,当场就把那家伙给处决了。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了。

湖阳公主那个气啊,就跑到光武帝刘秀那儿去告状,说董宣欺负她。

刘秀一听也很生气啊,就把董宣叫了过来,想要严惩他。

董宣被带到刘秀面前的时候啊,他也不害怕,就很诚恳地对刘秀说,陛下啊,您是圣明的君主,想要让国家太平。

可要是纵容这权贵家的奴仆随便杀人,那这国法还有什么用呢?我知道我冒犯了公主,您要杀要剐我都认了。

刘秀一听,心里就有点动摇了。

他想啊,董宣说的好像也有点道理。

但是姐姐在这儿看着呢,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啊。

于是他就想了个办法,让董宣给湖阳公主磕头赔罪,这事儿就算了。

董宣呢,他可真是个硬骨头。

他说我没错,我不磕头。

旁边的人就使劲儿摁他的脑袋,想让他给公主磕头。

董宣呢,就两手撑着地,梗着脖子,就是不低头。

湖阳公主就在旁边看着呢,对刘秀说,你当年还是老百姓的时候,还能收留逃亡的罪犯呢,现在当了皇帝,怎么连个县令都管不了了?刘秀就笑着对公主说,正因为我现在是皇帝了,所以才不能像以前那样任性了。

最后啊,刘秀不但没有惩罚董宣,还很佩服他的刚正不阿,赐给他一个“强项令”的称号。

这董宣啊,就因为自己的坚持和正直,成为了大家口中的英雄。

在那个时候啊,他就像一道亮光,告诉大家,不管你权势多大,都得遵守国法,这国法面前,人人平等啊。

强项令教案

强项令教案

强项令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强项令的概念、相关定律和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强项令的概念和相关定律的理解。

2.强项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强项令的概念强项令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可以用来描述两个边长之和大于第三边长的三角形性质。

简单来说,对于一个三角形ABC,如果存在三个非负实数a、b 和c,满足 a+b>c、b+c>a 和 c+a>b,那么这三条边所代表的线段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2. 强项令的定理强项令的定理是指:对于一个三角形 ABC,有以下三个条件等价:•a+b>c•b+c>a•c+a>b其中 a、b、c 分别代表三角形 ABC 的边长。

3. 强项令的应用3.1 判断三角形通过强项令,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三边长来判断是否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

如果满足强项令的条件,那么这三条边所构成的线段就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

3.2 求解三角形的边长通过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和夹角,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余弦定理公式如下:c^2 = a^2 + b^2 - 2ab * cosC其中 a、b 分别代表已知的两边长,C 代表已知的夹角,c 代表待求的第三边长。

3.3 求解三角形的角度通过已知三条边的长度,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来求解三个角度的大小。

余弦定理公式如下:cosA = (b^2 + c^2 - a^2) / 2bc cosB = (c^2 + a^2 - b^2) / 2ac cosC = (a^2 + b^2 - c^2) / 2ab其中 a、b、c 分别代表已知的三边长,A、B、C 分别代表三个角度。

正弦定理公式如下:a / sinA =b / sinB =c / sinC通过这些定理和公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测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距离、角度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强项令的概念通过举例引入强项令的概念,让学生对强项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了解强项令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强项令》教案课标要求

《强项令》教案课标要求

《强项令》教案课标要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强项令》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3)能够运用文中的词句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强项令》;(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3)通过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强项令》的文化背景和人物形象;2. 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1. 《强项令》的深层含义和主旨;2. 文中的典故和成语的理解;3.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强项令》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写作;3. 教学设施准备,如黑板、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强项令》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激发学生对《强项令》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强项令》,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深入解读《强项令》的深层含义。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

4. 分析比较:(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强项令》中的修辞手法;(2)学生通过比较,掌握并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5. 模仿练习:(1)学生根据《强项令》的文风和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写作;(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强项令》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强项令》教案课标要求

《强项令》教案课标要求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强项令》,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强项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能力,以及欣赏古文文学价值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强项令》,使学生领会到坚持原则、勇敢面对强权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强项令》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特点和主旨思想。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古代礼仪、官职名称以及特殊句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强项令》的作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3 课堂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重点词语、句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课后作业4.1 翻译课文,巩固古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5.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古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古代生活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3 比较教学:将《强项令》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7.1 教材:《强项令》文本及相关注释。

7.2 网络资源:古代礼仪、官职名称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时参考。

7.3 课外读物:推荐与《强项令》相关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8.1 第1周: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课堂讲解。

强项令董项文言文翻译

强项令董项文言文翻译

董宣,字少平,东汉人。

性刚直,善断决。

为洛阳令时,有豪族张敬者,家富势大,为恶不悛。

宣察其奸,收捕之,欲加其罪。

敬党与知宣将至,乃怀金十斤,往谢宣。

宣不受,曰:“贫贱,我固所欲也;富贵,汝不能移我。

”遂斩敬,悬首洛阳城门,威震百姓。

后宣迁河南尹,有百姓陈元者,为县吏所冤,诬以盗贼。

宣闻之,立召县吏,诘问其事。

吏惧,不能对。

宣怒,命杖杀之。

元得白,感激宣,誓报其德。

宣在官,常以法自守,不挠于权贵。

时有大将军梁冀,权倾朝野,宣虽尊其位,而不畏其势。

冀尝欲见宣,宣辞以疾。

冀怒,遣刺客往杀之。

宣觉,匿民间,冀终不得害。

宣性刚直,不曲意逢迎,故人皆畏之。

时人有语曰:“宁为董宣死,不为梁冀生。

”宣闻之,曰:“吾生为忠臣,死为烈鬼,有何惧哉!”宣居官数十年,清正廉洁,百姓爱戴。

及宣卒,洛阳人士无不痛哭流涕。

汉桓帝闻之,乃赠宣谥曰“刚毅”。

译文:董宣,字少平,东汉时期的人物。

性格刚直,擅长断案决断。

担任洛阳令时,有一位名叫张敬的豪族,家财万贯,势力庞大,作恶多端,毫无悔改之意。

董宣察觉他的罪行,将其逮捕,准备对他进行惩罚。

张敬的党羽知道董宣即将到来,于是带着十斤黄金前来贿赂董宣。

董宣不接受,说:“我固然愿意过贫贱的生活;但是富贵,你却无法改变我的志向。

”于是斩杀了张敬,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洛阳城门上,威慑了百姓。

后来,董宣升任河南尹,有一位名叫陈元的百姓,被县吏冤枉,被诬陷为盗贼。

董宣听闻此事,立即召见县吏,质问他事情的真相。

县吏害怕,无法回答。

董宣愤怒,命令杖杀县吏。

陈元得以昭雪,对董宣感激涕零,发誓要报答他的恩情。

董宣在官场上,始终以法律自守,不向权贵低头。

当时有大将军梁冀,权势倾覆朝野,董宣虽然尊敬他的职位,但并不畏惧他的权势。

梁冀曾想见董宣,董宣以生病为由推辞。

梁冀愤怒,派遣刺客前往杀害董宣。

董宣察觉到刺客的意图,躲藏在民间,梁冀最终未能得逞。

董宣性格刚直,不曲意逢迎,因此人人敬畏。

当时有人传言:“宁愿为董宣而死,不愿为梁冀而生。

强项令文言文翻译

强项令文言文翻译

强项令文言文翻译翻译节选: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县)人。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

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在今河南县)人。

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

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

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

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

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

”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董宣说:“皇帝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等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

《强项令》教案课标要求

《强项令》教案课标要求

《强项令》教案课标要求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强项令》的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达技巧。

(3)能够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强项令》的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强项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通过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坚守信念的品质。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公正无私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2.1 《强项令》的文言文词句理解和翻译。

2.2 分析并欣赏《强项令》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表达技巧。

2.3 了解《强项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3.1 《强项令》中的一些生僻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和翻译。

3.2 对《强项令》主题思想的深入挖掘和理解。

3.3 运用《强项令》中的成语和典故,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4.1 讲解法:讲解《强项令》的文言文词句、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

4.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强项令》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4.3 实践法:模仿练习,运用《强项令》中的成语和典故进行写作。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强项令》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强项令》,理解文意,体会人物形象。

5.3 讲解解析: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讲解《强项令》的文言文词句、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

5.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对《强项令》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1)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强项令》文言文词句、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大言: 大声说 数: 叱: 列举
呵斥
格杀: 打死
用刀在地上画,大声数说公主的 过失,大声呵斥着家奴让他下车, 于是打死了家奴。
主即还宫诉帝。 还: 回 诉: 告状 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 告状。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箠杀:
用鞭子打死
光武帝大怒,召见 董宣,准备用鞭子 打死董宣。
一读课文熟悉文意。
二读课文,讲讲课文主要记叙 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
1.记叙“董宣执法”的故事。 2.记叙董宣去世后家中贫困的景况。
1.课文又是怎样记叙“董宣执法”的呢?请你找 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1)起因(开始至“吏不能得”):湖阳公主家奴白日杀人, 隐匿主家,官府抓不到。
(2)发展(至“因格杀之”):董宣寻机,斥责公主,格杀家奴。
光武帝笑着说:“皇帝跟百姓不同。”因此命令: “硬脖子的县令退下!”赏赐三十万钱。董宣全部 分发给各位差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欺人的权 贵,使他们都害怕得发抖。京师称之为“卧虎”。 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少平。” 董宣任县令五年。七十四岁时,死于任上。皇 帝派大臣前去察看,只看见用布裹着尸体,妻子儿 女相对哭泣,家中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皇帝 很伤心,说:“董宣廉洁,直到他死后才知道。” 因为董宣曾经做过二千石的官,赏赐给他一条绿色 丝带,按照葬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苍头: 家奴 匿: 躲, 藏
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 了一个人,因为家奴躲藏在 公主家,差吏抓不住他。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 车叩马,
及: 等到 骖乘: 陪乘 驻车叩马: 拦住马车 驻:停留 叩:拉住,勒住 等到公主出行的时候,公主用家奴陪乘。董宣在夏 门外的万寿亭等候他们,董宣拦住马车,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 须箠,请得自杀。”
Hale Waihona Puke 愿: 希望 圣德中兴: 圣明有德 而复兴 良人: 平民,百姓 理: 治理
董宣叩了个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 想说什么呢?”董宣说:“陛下您因圣明有德而复兴,但放纵家 奴杀死平民,您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我不需要您用鞭子打死 我,我会自杀了断的。”
5.汉光武帝为什么说“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这对表现董宣的品质有何作用?
刘秀的这番话更加从侧面烘托出董宣的廉洁。
6、文中董宣、湖阳公主、光武帝各有什么性格?
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清正廉洁
湖阳公主: 仗势欺人、骄横 光武帝:开明、知错就改
1、文段结尾引用“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的作用是什 么? 2、请用三个词语概括董宣的性格特点。 3、“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 赐钱 三十万。”这些言行表明光武帝刘秀是个怎样的君王? 4、在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有许多。请举出一 个 历史人物,并简要写出其事迹。
被 圉 yŭ 敕 匿 nì 骖乘 cān shèng 枹 斛 叱 chì 敝 箠 chuí 臧 楹 yí ng

chì

hú bì
cá ng
强项令
硬脖子的县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 阳令。 特征: 特例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标志等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地人。„„后来被特 例征召做洛阳县令。
因敕:“强项令出!”
敕: 命令
因此命令:“硬脖 子的县令退下!”
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悉: 全,全部 班: 分发 搏击: 捕捉打击 豪强: 倚仗权势欺人的权贵 震栗: 害怕得发抖
枹: 鼓槌(chuí)
赏赐三十万钱。董宣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从此 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使他们都害怕得发抖。 京师称之为“卧虎”。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 是董少平。”
书·酷吏传》。
1、认真跟读,注意节奏和停顿,特别 是注意听清红色字体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 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 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 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 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 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 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 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 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 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 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 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 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 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 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白衣: 平民,百姓
臧: 同“藏”, 隐藏
行: 施行,施加
公主说:“皇帝您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和死刑 犯,差吏不敢上门抓捕,您现在是天子,威严不能施加给 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皇帝跟百姓不一样。”
一、给下面画线字写拼音 1、枹鼓 2、数斛 3、而以奴骖乘 4、欲箠杀之 二、文学常识填空 《强项令》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南朝宋史学家。 三、解释画线字词。 1、宣悉以班诸吏 2、使宣叩头谢主 3、臧亡匿死 4、欲箠杀之 5、流血被面 6、后特征为洛阳令 7、大言数主之失 8、而纵奴杀良人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2、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3、宣悉以班诸吏 4、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楹: 柱子
被: 盖,覆盖
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 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小黄门: 谢: 认错 顿: 叩头 据: 按, 撑 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向公主叩头认错。 董宣就是不肯;强迫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 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小太监
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 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皇帝很伤心,说: “董宣廉洁,直到他死后 才知道。”因为董宣曾经 做过二千石的官,赏赐给 他一条绿色丝带,按照葬 大夫的礼节埋葬了他。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地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 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一个人,因为家奴藏匿在公主家,差吏抓不住他。 等到公主出行的时候,公主用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他们, 董宣拦住马车,边用刀在地上画,边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大声喝斥着家 奴让他下车,于是打死了家奴。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将这事告诉了皇帝。 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准备用鞭子打死董宣。董宣叩了个头,说:“希 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呢?”董宣说:“陛下您 因圣明有德而复兴,但放纵家奴杀死平民,您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我 不需要您用鞭子打死我,我会自杀了断的。”当即用头撞击柱子,血流满 面。光武帝命令太监强拉住他,让他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小太 监用强力使他叩头,董宣两只手撑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皇 帝您是平民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差吏不敢上门抓捕,您现 在是天子,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 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卒: 死 妻子:妻子和孩子 今义:专指成年男性的配偶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
敝:破旧 董宣任县令五年。七十四岁时,死于任上。皇帝派 大臣前去察看,只看见用布裹着尸体,妻子儿女相对哭 泣,家中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
(3)高潮(至“终不肯俯”):公主告状,皇帝令董宣谢罪, 董宣死不从。 (4)结局(至“赐钱三十万”):汉光武帝明白了道理, 重赏董宣。
2.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变化:刘秀一开始听了公主的告状,怪罪于董宣,要用鞭子 打死他, 但后来却不杀他,而奖励钱三十万。
一、注音 1、fú 2、hú 3、cān shèng 4、 chuí 二、填空 《后汉书.酷吏传》范晔 三、解词 1、分发 2、认罪 3、隐藏 4、用鞭子打死 5、覆盖 6、特别征召 7、列举 8、百姓 四、翻译 1、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欺人的权贵,使他们都害怕得 发抖。 2、陛下您因圣明有德而复兴,但放纵家奴杀死平民,您 凭借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3、董宣全部分发给各位差吏。 4、用刀在地上画,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
1、借百姓的口碑和歌谣来突出董宣执法公正,以及 他治理的地方政治清明。 2、不畏权贵、执法公正、清正廉洁。 3、能正确听取意见,勇于改过,是个较英明的君主。 4、文天祥,岳飞等。 示例:①文天祥被俘,英勇 不屈,誓死不降,光荣就义。②岳飞面对“莫须有” 的罪名,不肯屈服,最后被杀害。
俗话说“打狗看主人” , 却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县令,竟 敢当街拦住皇帝姐姐的车驾, 将无故杀人而藏于车中的凶手 当街“格杀”。他是谁,他的 命运会怎样呢?
范晔(398-445) 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阳人。

关于《后汉书》 我国史学名著,南朝宋范晔撰写。今 本120篇,分130卷。纪传体东汉史。 本书汇集一代史事,是研究东汉历史 的重要资料。本文节选自《后汉
①从中看出光武帝是一个识别人才,知错就改的明君。 ②光武帝明白了个中道理,明白了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 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