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辞令中模糊性语言语用
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功能

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功能在政治外交的舞台上,语言如同精巧的武器,被运用得巧妙而富有策略。
其中,模糊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
模糊语言,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含义不确切、边界不清晰的语言表述。
它并非是语言的缺陷,而是一种有意为之的策略选择。
在政治外交场合,模糊语言常常被用于避免绝对化的承诺和表态。
政治外交事务复杂多变,未来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如果轻易做出绝对化的承诺,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可能会使自身陷入被动局面。
例如,在涉及到某些敏感的国际协议谈判时,一方可能会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种表述既没有明确肯定会达成某种具体的结果,又传递出了积极合作的态度,为后续的谈判和协商留下了足够的回旋余地。
模糊语言还有助于在敏感问题上保持适度的灵活性。
国际政治中,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以及意识形态的分歧。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过于明确和强硬的表态可能会激化矛盾,而模糊的语言则可以起到缓和紧张局势的作用。
比如,对于领土争端,一方可能会说“我们重视这一问题,并将在适当的时候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这种模糊的表达既没有激化矛盾,又表明了自身对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意愿。
此外,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还能起到保护国家机密和战略意图的作用。
有些政治决策和军事行动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过早地透露具体信息可能会给国家带来潜在的威胁。
通过使用模糊语言,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外界的关切,又不会泄露关键的秘密。
比如,在被问及某新型武器的研发进展时,有关方面可能会说“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这种回答既没有透露具体的技术细节和时间表,又让外界了解到该项目正在进行。
模糊语言也能够用来规避不必要的责任和风险。
在国际合作中,各方的利益和立场往往存在差异。
如果在某些问题上表态过于明确,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能会被指责为失信或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而采用模糊的表述方式,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压力。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用模糊的研究》范文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用模糊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外交交流中,语言的精确性通常至关重要。
然而,在外交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直接表达或需要委婉处理的言论。
这种外交语用中的模糊性往往体现了语言的艺术与策略性。
概念整合理论为解释这种外交语用模糊现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
本文将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外交语用模糊性的原因及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二、概念整合理论简介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是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旨在研究人类在理解复杂概念时如何将不同的心理空间进行整合。
该理论强调人们在交流中通过认知的、概念的整合过程来构建意义。
语言交际的双方不仅传递和接收信息,还进行着复杂的心理空间操作和意义构建。
三、外交语用模糊的界定与特点外交语用模糊指的是在外交交流中,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使用的含义不完全清晰、模棱两可的语言形式。
这种模糊性语言往往不具有唯一且明确的解释,具有一定的语境依赖性和不确定性。
在外交语境中,这种模糊性往往能够起到缓冲语言冲击力、避免直接冲突以及保护国家利益等作用。
四、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外交语用模糊(一)心理空间的构建与整合在外交交流中,双方通过语言交流构建不同的心理空间。
这些心理空间可能涉及国家利益、政治立场、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双方需要进行心理空间的整合,而在这个过程中,模糊性语言起到了一种桥梁作用,帮助双方在保持各自立场的同时进行交流。
(二)意义构建与解读在外交语境中,意义往往不是单一的、固定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建的。
通过概念整合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外交语用模糊在意义构建与解读中的重要作用。
模糊性语言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使得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理解。
这种灵活性有助于双方在尊重彼此立场的前提下进行交流。
五、外交语用模糊的积极作用(一)保护国家利益在外交交流中,使用模糊性语言可以保护国家利益。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用模糊的研究》范文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用模糊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外交交流中,语用模糊常常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策略,它在避免误解和保持国家形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概念整合理论作为理解和解释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在研究外交语用模糊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交际者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语用模糊进行深入研究。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了人类在理解语言和进行思维时,对不同概念和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会通过心理空间中的概念整合来构建意义。
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或多个输入空间的概念结构、跨空间关系的建立、形成类属空间等步骤。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外交语用模糊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三、外交语用模糊的定义与特点外交语用模糊指的是在外交场合中,交际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不精确、不明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种模糊性在保持外交礼仪、避免直接冲突和维持国际关系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交语用模糊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是灵活性,即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其次是适应性,这种模糊性可以帮助外交者在不同情况下灵活应对;最后是包容性,即能够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和观点。
四、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外交语用模糊研究在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外交语用模糊如何在外交交流中发挥作用。
首先,在两个或多个输入空间中,交际者通过共享的背景知识和语境来理解彼此的意图和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文化差异、政治立场等,交际者可能会选择使用模糊的语言来传达他们的意图。
其次,在跨空间关系的建立中,通过语用模糊来构建和维持良好的国际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策略。
最后,通过类属空间的构建和形成,我们能够看到这种模糊性是如何在维护国家形象和利益的同时,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
五、外交语用模糊的实证分析以下是一些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外交语用模糊的实证分析。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中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得体 、 慨 、 誉、 逊 、 致 、 情。 慷 赞 谦 一 同
例 如 :问 : 湾 以 2 0 台 0 6年 公 投 后 中 国大 陆对 其 进 行 进 攻 为 假想 , 将举行军事演 习, 对此有何评论? 用 的模 糊 语 , 而使 参 与 者 更 好 的理 解 从
发 言 人 的 意 思 是 时 间 并 不 重 要 , 果 美 国 在 这 一 问题 继 续 坚 持 如
3面 子理论 的运用
布 朗 和 列 文 森 (9 8 提 出 了 一 个 关 于 礼 貌 的 重 要 原 理 : 17) 面 子原 则 。 戈 夫 曼 首 先 提 出 了 “ 子 ” 个 概 念 , 指 出 , 子 是 人 面 这 他 面 类 的 不 可 侵犯 的 东 西 , 话 人 要特 别 注 意 面 子 问 题 , 面 子 的 给 对 而 予是 相 互 的 。 戈尔 曼 面 子 概 念 的 基 础 上 , 朗和 列 文 森 提 出了 在 布
态 , 者 再 询 问 这 个 问题 , 明 他 没 有 做 足 功 课 , 发 言 人 说 的 记 说 而
这 句 话 ,既 回 答 了 问 题 又 很 礼 貌 的 回 应 了 记 者 。 中 国 是 礼 仪 之
(0 2 5年 3月 3日外 交部 发 言人 刘 建 超 主 持 例 行 记 者 会) 0 记 者 问 何 时 开 始 中 美 新 一 轮 人 权 对 话 , 言 人 并 没 有 给 出 发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用模糊的研究》范文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对外交语用模糊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外交语言是国际交往的桥梁,它以特定的方式传达国家的立场、态度和意图。
然而,在外交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语言表述的模糊性,这既是外交策略的体现,也是外交艺术的体现。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深入探讨外交语用模糊的现象,旨在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语言运用策略。
二、概念整合理论简述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它认为人们在理解和使用语言时,会通过心理空间的构建和整合来形成意义。
这一理论强调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信息的动态处理和整合过程。
在外交语境中,概念整合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外交语言的生成、理解和交际过程,以及语言模糊性的产生和运用。
三、外交语用模糊的体现外交语用模糊是指在外交场合中,外交语言表述的不确定性、含糊性和灵活性。
这种模糊性既可以是故意为之,以实现外交策略和技巧,也可以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外交语用模糊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词汇选择:如使用“重要事项”、“积极进展”等词汇,其含义模糊,可根据语境变化而变化。
2. 句式结构:如使用委婉、含蓄的句式结构,以达到缓和语气、避免直接冲突的效果。
3. 语境理解:同一语句在不同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外交语用模糊的一种体现。
四、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外交语用模糊分析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外交语用模糊进行分析:1. 心理空间的构建:在外交交际中,各方通过构建不同的心理空间来理解和解释对方的言语。
这种心理空间的构建过程往往伴随着语用模糊的运用。
2. 概念的整合与意义形成:在外交交际中,各方通过整合各自的心理空间,形成共同的意义。
这一过程中,语用模糊起到了桥梁作用,帮助各方在保持自身立场的同时,实现有效的沟通。
3. 语用策略与意图识别:在外交交际中,语用模糊是外交策略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外交语言的语用策略和意图识别过程,可以揭示出语用模糊在实现外交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视角,对外交语用模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基于顺应论的外交模糊语语用功能

科技信息一、外交模糊语言的存在形式模糊语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
1965年,美国加利福尼大学数学家Lofit.A.Zadeh在其发表的名为《模糊集》的论文中首次把“模糊”的概念引入数学领域。
随后,这一理论又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理论研究领域。
1979年,由伍铁平教授在《模糊语言初探》中提出探讨语言学问题,随后许多语言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对模糊限制语的界定、类型及功能的研究等。
模糊语可以使交流变得顺畅有效。
因外交场合的特殊性与敏感性,外交模糊语言似乎更受外交官们的青睐,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领导会晤以及外交文件中,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环节,模糊语在其中是一个广泛被应用的语言现象,并有其深远的实用影响,其存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类,带有模糊意义的词语词汇层面的模糊通过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等来体现。
如:模糊名词表示特点的有:warmth,generosity,peace,friendship,表示态度:effort, appreciation,desire,understanding,模糊形容词表示程度的有:large, small,big,a little,further,more,表示特点的有:serious,candid,frank, great,warm,cordial,描述谈判结果的有:effective,positive,forward-look-ing,constructive,模糊副词表示程度:broadly,greatly,considerably,deeply。
第二类,带有模糊意义的句子句法层面上的模糊性体现在语法或结构上,如:使用复数形式world leaders,governments,将所指的人或事模糊化或使用不明确指称的主语,如某国政府,制定对外政策的人,some people,relevant parties等等。
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功能

模糊语言在政治外交场合的功能在政治外交的舞台上,语言的运用犹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步伐都需要精准而又巧妙。
而在这其中,模糊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策略,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模糊语言,顾名思义,是指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和多义性。
它并非是语言的缺陷,反而是一种富有智慧和策略的表达方式。
在政治外交场合,其功能多样且重要。
首先,模糊语言能够为外交政策的调整和转变预留空间。
政治局势瞬息万变,国家的利益和目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如果在外交表述中使用过于绝对和精确的语言,一旦情况有变,可能会使国家陷入被动和尴尬的境地。
例如,对于某个国际热点问题,外交发言人可能会说:“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这里的“密切关注”“实际情况”和“适当的措施”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却为未来政策的调整留下了足够的余地。
其次,模糊语言有助于避免直接冲突和对抗。
在外交交往中,各国之间难免存在分歧和矛盾。
直接、尖锐的表达往往容易激化矛盾,甚至引发冲突。
而通过使用模糊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紧张气氛,为问题的解决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比如,在谈到领土争端问题时,一方可能会说:“我们对于该地区的归属问题持有坚定的立场,但我们也愿意通过和平、友好的方式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商。
”这种表述既表明了自身的立场,又避免了过度强硬和挑衅的言辞,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保留了可能性。
再者,模糊语言能够保护国家机密和敏感信息。
政治外交领域中,涉及到国家安全、军事战略等诸多敏感内容。
在不便于公开或详细说明的情况下,使用模糊语言可以在不泄露关键信息的同时,向外界传递一定的信号。
例如,在被问及某项军事行动的具体细节时,发言人可能会说:“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处于保密阶段,相关情况会在适当的时候向公众公布。
”这样既没有透露具体信息,又让公众了解到这是一个需要保密的重要事项。
此外,模糊语言还能够增强外交语言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外交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功能分析

固有结 构 ; C r y s t a l a n d D a v y认 为 非 精 确 词 汇 是 非 正式 的对话 的最 重要 的特 征 之 一 _ 4 J 。从 上 述 学
陈 玲
(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 重庆 4 0 2 1 6 0 )
摘
要: 近 几年 来 , 语 言使 用 中的模糊 现 象 引起 了语 言 学 家的 广泛 关注 。对模糊 语 言和将 模糊 理
论 运 用 于各 种 文体 的分析 是近 些年 来 中西方语 言 学 家所 致 力 于研 究 的课 题 , 本 文分 析 外 交语 言
者故意隐瞒信息或改变一个特定的责任等。因此 , 形式和功能不存在明确的对应关系, 只是用倾 向于
某 种形式 的模 糊性 来满 足一定 的语 用功 能 。
( 一) 隐藏信 息
在许 多情 况下 , 说话 者用 模糊 的语 言故 意隐 瞒 听者 已知 晓的信 息 , 使 听者不 能 达到预 想期 望 。有 很 多方 法可 以保 留信 息 , 如 提供 一 个 模 糊 的 回答 , 拒 绝 回答 等 。他们 可 能对 交 流 产 生 负 面 影 响 ,尤 其 是在 复杂 的外 交 场 合 中可 能变 沟 通 为 僵局 。但 是 一般 来说 , 外交 官对 外交语 言 的灵 活运用 使它 产
论文 编码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9 3 2 9 . 2 0 1 4 . O 1 . 2 2
一
、
引言
握好 外交 语 言 l 。 同其 他 语 言 不 通 , 外 交 语 言 讲 究遁 辞 、 意蕴 、 模 糊性 、 折 衷主 义 以及 在某 些情 况下 甚 至哕嗦 等 。在某 些 情 况 下 , 模 糊 语 有 多种 功 能 , 或 因 多个 目而 产生 。例 如 , 逃 避 回答 问题 , 或 演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交辞令中模糊性语言的语用探究
1.语言的模糊性与外交辞令
美国控制论学者札德在模糊集合论的理论框架下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模糊性问题,提出将人类语言的概念分为模糊性语言和非模糊性语言,开创了对模糊语言学的新研究。
在我国,伍铁平教授是模糊语言学这一新领域的开拓者,他投身于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模糊语言学的理论与应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指出,“语言打破客观事物或概念的界限,用一个词表达各种不同的感觉,就可以大大节省语言单位,这是语言模糊性质存在的内在因素。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说语言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模糊性。
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因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不是十分客观因而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
外交是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调整国际政治关系,外交工作中所用的语言即为外交辞令。
众所周知外交辞令是正式、谨慎、准确的语言,但是准确并不排除模糊语言的运用。
在许多情况下,恰当运用模糊语言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维护国家利益不辱外交使命。
模糊性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委婉,因而在发布公告、回答敏感性问题或缓和交际气氛等的活动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变得不可或缺。
2.外交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功能
外交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功能首先表现为得体性。
思想家培根说过:“交谈时的含蓄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当一个国家在外交场合中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与别国在过去的争端与冲突时,为了表现
出得体和以大局为重,就需要用到含蓄模糊的表达。
如周恩来总理在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接待宴会上发表致辞时说道:“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往来中断了许多年。
”周总理在讲话中没有明确说出这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是含糊其词笼统地说“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这一得体礼貌的表达方式减少了双方的矛盾,增进了相互的距离,使双方的相处更为融洽,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诚意与礼貌。
外交语言模糊性具有委婉性和掩饰性功能。
外交场合中外交官员代表国家发表立场时常用模糊委婉语言为彼此留下余地,既阐明自己的立场又不失友好和谐的氛围。
比如一国外交官告知另一国官员本国不能对某国际争端“保持冷漠态度”,另一国代表就很清楚这位外交官是在声明他们一定会插手干预此事。
如果这位外交官说的是“本国政府极其关注”则意为本国政府会对此事采取强硬立场。
如果他说:“在此事件中,我国政府感到有必要仔细地考虑两国之间的关系”即在暗示两国关系可能会从友好转为敌对。
通过谨慎地采用模糊却有差别的语言,外交官才可以在和谐气氛中准确地传递信息。
外交语言模糊的掩饰性体现在外交活动中遇到一些不愿或不能回答的问题时,模糊性语言的掩饰作用。
台湾大选前三天,有记者提问朱镕基总理中国大陆会否像1996年一样搞一次军事演习来发挥影响力,朱总理回答道“请你等着瞧,不要着急,只有两天”,军事演习涉及到国家机密是不可能随意公开的,总理运用了模糊语言的掩饰功能机智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模糊外交辞令具有折中性。
外交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大多数情况下外交斗争一般总是以相互妥协而告终,因而外交语言也有折中的功能。
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台湾问题是最敏感的问题,违反“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绝不能接受的。
《上海公报》在表述我方立场时,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尼克松迫于国内外反对派的强大压力无法接受如此直截
了当的措辞。
为了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目的,需要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灵活表述,于是《上海公报》在表述美方的态度时使用了这样的语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对此无异议。
”措辞言语模糊“台湾海峡两岸”既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未承认“中华民国”。
同时,这句又可理解为美方承认海峡两岸中国人民存有这样的认识,但这一“认识”正确与否未加表述。
这种含义模糊的措辞,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是经过仔细推敲和双方协商有意识地写成的,促使双方最终达成妥协,实现了政治目的。
此外,外交辞令的模糊性还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
假如之前所说的话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者日后做了与之前表态相反的举动,模糊性语言的运用会产生保护或者逃避责任的作用。
在一些情况下,说话者是有意利用模糊语言为自己辩护推脱责任,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例如,在伊拉克问题上,布什政府曾用“武器项目”代替“武器”的说法。
在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前,他们不断地指出萨达姆隐藏有大量的生物武器而且证据充分。
但在伊拉克战
争打响之后,当国际社会要求布什政府交出萨达姆藏有大量生化武器的证据时,他们就开始用“武器项目”来代替“武器”的表述。
“武器”一词本身意义明确,但在加上了“项目”一词之后,整个语言的表述就变得模糊了。
这一模糊化的表述方式正是布什政府为了避免因拿不出证据而产生的尴尬局面而采用的语用策略。
3.结语
各种社交活动的需要是运用模糊语言的原因之一。
外交活动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且性质特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因而模糊性外交语言的灵活恰当运用尤为重要,模糊性在外交语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领导向外国领导人发出邀请时,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述:“欢迎阁下在您认为方便的时候到我国进行友好访问。
”这里模糊的表达“方便的时候”比具体的表达时间要灵活得多,同时给予了对方主动权和选择的余地显示出礼貌和尊重。
类似的表述有许多,由此可见模糊性语言的运用对外交活动的正常进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研究外交辞令模糊性的语用功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channel,j.vague languag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2]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new york: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3.
[3]nicholson,diplomacy[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0.
[4]何自然.浅谈语用含糊[j].外国语,1990(3):28-41.
[5]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张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