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为例

合集下载

法国释意理论学派指导下的口译学习

法国释意理论学派指导下的口译学习

法国释意理论学派指导下的口译学习法国释意理论学派指导下的口译学习摘要:释意理论在中国传播以来,对中国译界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口译理论指导口译实践的补充起到了重要作用。

释意模型是释意理论的创造性成果。

它提出了“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的翻译程序,有助于研究口译过程的各个环节。

这对口译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释意理论;翻译模型;口译学习1 引言随着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口译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我国要更好的参与世界竞争中,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口译人才。

尽管国家高校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口译人才,高水平的口译人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

口译学习对于口译人员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要探索到一套好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口译能力培养。

2 释意理论内涵层面阐释在释意理论创立之前,很多翻译理论关于翻译过程的解释是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

然而释意理论学派认为翻译过程有三个重要阶段: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

也就是说,释意理论提出了一个核心思想,即翻译程序的三角模型。

这也是释意理论的创造性成果,它打破了“理解- 表达”的思维定势,提出了“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表达”的翻译程序。

释意学派认为:口译是一种以意义传递为目的交际活动,为了实现意义的充分传递,口译员必须对源语讲话进行释意;释意需要口译员的认知补充,而认知补充是一个口译员的与语言知识、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语境知识相结合的过程。

释意学派还认为:源语讲话的信息意义不是由讲话文本的语言结构决定的,而是口译活动主题(译员)和客体(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所以结构主义所倡导的语言分析法不能用于口译研究。

释意学派对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形式主义的拒绝,表明她们在口译研究工作中大胆摆脱了传统英美分析哲学的影响;她们对口译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重新界定,对意义的崭新理解,充分反映了她们的体验学观,表明释意学派的口译研究正在向认知心理方向靠拢。

实际上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思维语”理论已经告诉我们:思维先于语言,大于语言,语言对思维有促进作用;人类的思维有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两种形式。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引言:巴黎释意学派是国际口译研究的重要学派之一,其理论框架和方法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当代国际口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为视域,探讨巴黎释意学派的口译理论,并试图从中发现该学派对于口译教育和实践的启示。

一、巴黎释意学派的起源与发展巴黎释意学派的理论框架最早由法国翻译家让-皮埃尔·黑拉尔(Jean-Pierre Héricourt)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他的研究围绕口译的本质、过程和技巧展开,提倡“释意”(interpretation)的概念来解释并指导口译实践。

二、巴黎释意学派的理论基石1. 释意理论:巴黎释意学派坚持认为,口译的目标在于将源语的意思传达给目标语受众。

在这个过程中,口译者必须理解并选择合适的解释,以确保最佳的传达效果。

2. 知识体系:巴黎释意学派认为,口译者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特别是在语言、文化、科技等领域具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

这样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口译者快速理解并准确表达源语信息。

3. 心理学因素:巴黎释意学派认为,口译者的心理状态对于口译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压力、自信心和专注力等因素都会对口译者的表达和理解能力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三、巴黎释意学派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的地位巴黎释意学派的理论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方面,该学派提出的“释意”概念为解释口译的本质和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

另一方面,巴黎释意学派注重口译者的知识、素养和心理状态,这为口译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对当代国际口译教育与实践的启示1. 注意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巴黎释意学派强调,口译者需要掌握广泛的知识背景,但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实践经验。

在当前国际口译教育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尤为重要。

2. 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巴黎释意学派的理论表明,口译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2024年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范文

《2024年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范文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篇一一、引言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领域中,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无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该理论不仅为口译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为口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对其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及实践应用进行深入分析。

二、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概述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法国巴黎,强调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理解意义的重要性。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本质是释意,即通过理解源语信息并运用目标语言进行准确传达。

在释意过程中,口译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说话人的意图,并进行有效、流畅的转述。

三、理论框架与特点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框架主要包含释意理论的核心观点、解释方法和翻译策略等方面。

其核心观点在于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意义传递,而非单纯的语言转换。

解释方法则注重对源语信息的理解与解读,以及在目标语言中寻找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翻译策略则强调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以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该理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重视理解与表达:在翻译过程中,释意学派强调对源语信息的准确理解和目标语言的流畅表达。

2. 注重语境与文化:该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语境和文化因素的传递。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语境和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3. 强调口译员的主体性:在释意过程中,口译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以实现准确、流畅的翻译。

四、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梳理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实证研究法则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口译案例,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分析法则通过深入分析具体案例,揭示口译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简介:巴黎释意学派是一种重要的口译理论体系,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理论特点以及实践方法等角度,对巴黎释意学派的口译理论进行探讨,并探究其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文化背景巴黎释意学派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互联互通的发展和全球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口译理论体系。

当时的巴黎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和移民。

在这种背景下,口译工作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同时,巴黎也是世界性的会议和国际交流中心,需要大量的跨语言交流和沟通。

因此,巴黎释意学派的形成,也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二、理论特点巴黎释意学派强调的是口译的准确传译和表达,追求诠释原意,而非逐词翻译。

他们认为好的口译应该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而不是简单的词语对应。

巴黎释意学派强调的是“意译”,即将原文的意思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再现出来。

这种思想与传统的词语对应翻译有所不同,注重在跨语言交流中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实践方法巴黎释意学派提出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预备翻译、译后校对和重读法等。

预备翻译的作用在于通过提前阅读原文,了解原文的背景和大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诠释。

译后校对则是指在完成翻译后进行校对和修订,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而重读法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某些特定的词句进行多次重读和调整,以确保最终的翻译更贴近原文的意图。

四、巴黎释意学派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重要性巴黎释意学派的口译理论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巴黎释意学派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提高口译质量。

在国际交流中,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

巴黎释意学派的口译理论可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图,并通过意译的方式将其传达给听众,从而减少误解和歧义的发生,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其次,巴黎释意学派的实践方法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口译技巧和策略。

《2024年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范文

《2024年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范文

《当代国际口译研究视域下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篇一一、引言口译,作为沟通跨文化、跨语言桥梁的使者,历来是语言学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逐渐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其以释意为主轴的翻译方式不仅代表了口译的理论高峰,更是当下国际口译研究的基石。

本文将针对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大背景下,对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二、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概述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法国,其强调的是“释意”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要深入理解原语的含义,通过自身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准确地将原语的意义表达出来。

其核心理念为“信达雅”,即信息的准确传达和译文的优雅性。

三、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在国际口译研究中的地位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它为国际口译界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这一理论不仅关注语言的转换,更注重文化、社会和心理层面的理解与表达,对于推动国际口译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的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应用在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中,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类会议、商务洽谈、文化交流等场景。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一理论不仅提升了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也更好地适应了全球化的趋势。

此外,该理论在培养专业的口译人才、提高翻译的学术水平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未来发展面对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未来,该理论将更加注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与沟通,以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普及,该理论也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口译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六、结论总的来说,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是当代国际口译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理念为全球的口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
巴黎释意学派口译过程三角模型研究是基于释意学派(Hermeneutics)口译观点的口译理论,指出口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涉众处理过程,是有凝聚力的三角关系——源语效果、受众文化背景和口译师技能的集合体。

它由源语效果、受众文化背景和口译师技能这三者共同形成,以这种理论模型来理解解释口译,使得口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可以采取恰当的作用行为,以及拓展更广泛的口译研究主题和方法。

在这种口译过程三角模型中,源语效果是指因原文形式和语义特征对口译的影响;受众文化背景指的是口译的接受者的文化偏好和语言使用习惯;口译师技能是指口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应遵循的技巧及其翻译能力。

三角模型提醒口译者,他们不仅需要考虑原文形式和语义特征,也需要考虑受众文化背景以及自身技能和组织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翻译作品能够给语言使用者带来有效的信息。

国际口译视角下的巴黎释意学派理论

国际口译视角下的巴黎释意学派理论

国际口译视角下的巴黎释意学派理论
白龙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13)006
【摘要】巴黎释意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在国际口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对巴黎释意学派理论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并在国际口译的视角下对发挥巴黎释意学派理论在当代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2页(P141-142)
【作者】白龙
【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国际合作处,河北唐山063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以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为例——探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方法的应用 [J], 陈竹
2.国际口译视角下的巴黎释意学派理论 [J], 白龙
3.法国巴黎释意学派理论观照下的口译专能习得机制研究 [J], 吴志萌
4.以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为例——探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方法的应用 [J], 陈竹;
5.国际口译界有关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争议及其意义 [J], 张吉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口译界有关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争议及其意义

国际口译界有关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争议及其意义

2010年第1期总第119期外语研究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2010,l1Serial l119国际口译界有关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争议及其意义张吉良(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广东深圳518060)摘要: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是迄今为止国际口译界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体系。

本文经梳理文献发现,界内针对该理论所做的研究呈现若干特点和趋势,如:充分肯定其历史地位,同时质疑和批评增多甚至形成论战;所涉问题主要围绕由其派生的口译教学法和口译认知心理研究,近年来开始扩展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一些方面;现有研究以思辨性分析居多,但采用更为精确的实验法对释意理论进行验证已渐成趋势。

这些变化为口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带来了新的启示,因而意义深远。

关键词:释意学派;释意理论;口译教学;口译认知过程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42(2010)01200722071.引言释意理论诞生于20世纪60270年代的法国,其内容包括会议口译办学模式和口译认知过程研究两个部分。

作为世界范围内诞生的第一种、也是目前唯一一种系统的口译理论,释意理论在口译教学与研究界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首先应归功于Seleskovitch等人提出的一套完整的会议口译办学模式)))ESIT模式(Seleskovitch&M.Lederer1989)。

该模式目前已被世界各地会议口译办学单位所采用,帮助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会议口译员(张吉良2008)。

随着ESIT模式的应用与推广,释意学派用于解释和描述口译认知过程的理论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为国际口译界所熟悉。

释意理论自上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90年代开始在国内迅速传播,目前已成为我国口译界最为熟悉的西方口译理论。

这主要应归功于孙慧双、鲍刚、刘和平等学者对释意理论的大力译介宣传和积极传承。

这几位学者,有的与Seleskovitch等过往甚密,有的甚至直接就读于巴黎高等翻译学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为例
一、理论简介
巴黎释意学派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法国,其核心人物是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Seleskovitch 和Lederer 两位教授。

两位教授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作为理论指导,确定了释意理论的研究对象(会议口译、意义),并提出了核心概念以及研究假说、建立了解释模型并确立了释意理论的总体框架,围绕着口译过程中意义的感知、理解、记忆、提取与表达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创立了国际口译届第一套系统的、用于解释口译心理过程、指导会议口译教学与实践的理论,即释意理论。

二、归纳法在该理论中的应用归纳的方法其实就是根据各种现象,找出其共同之处,得出规律或者由此得出理论,即对观察、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推理形式。

Seleskovitch 和Lederer 两位教授结合前人针对口译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归纳总结,创立了巴黎释义学派口译理论。

释意理论基本观点:该理论认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

释意理论强调语言绝不完全是翻译的对象,而翻译是借助语言表达意义,其任务是转达交际意义。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不是将源语和译语直接转换,而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再表达”
释意学派口译理论的核心观点:口译是对语言的理解再加上以语言外的知识作为补充的释意的过程。

它从研究视角出发再到将口译作为一种信息处理,该过程为A 语——口译——B 语。

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将语义信息和其他层面的话语信息以及语用信息进行整合,并以高层次语义表征或多层次宏观语义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长期的口译实践活动,Seleskovitch 总结出:口译不单单是一个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而且还是一种交际活动,是理解意义后再进行表达的动态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和口译活动的主体译员有关。

因此,Seleskovitch 教授始终把译员和译员心理置于观察研究的中心位置,通过分析口译过程的各个阶段,把口译研究从语言结构的静态分析转为对意义传递过程的动态考察。

Seleskovitch 的这一举措是以译员为主体核心的,并对当代国际口译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演绎法演绎法就是用一般认可的规律或理论去推导个别例子或个别现象。

即从一般原理推演出个别结论,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因为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推出的结论是个别,一般中概括了个别。

事物有共性,必然蕴藏着个别。

Seleskovitch 和Lederer 两位教授提出的释义派理论认为:口译是对语言的理解再加上以语言外的知识作为补充的释意的过程。

我们用该方法分析口译教学实践,口译教学实践应该涵盖:信
息的接收、记忆和笔记、语篇分析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应急策略等。

记忆与理解相关,理解记忆是译员最根本的记忆方法。

在口译实践活动中,译员记下的不是他所接受的原语信息,而是经过自身分析后的信息。

四、分析法
分析方法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而后进行逐一深入分析分析,如各部分的地位、作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或者把历史的过程分解为片段,把动态凝固为静态。

它的意义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

Seleskovitch 和Lederer 两位教授在自己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分析整个口译活动,将口译划分成三个阶段:
(一)理解。

理解的内容是交际意义,而不是语言本身,包括语言知识、认知的补充、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以及百科知识、环
(二)脱离源语语言外壳。

在整个翻译活动中,要脱离语言形式,将其转化为意义。

译员将自身理解的语言信息表达出来。

(三)表达。

表达是基于交际意义的,在对整个口译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得出结论,口译活动是由这三个步骤完成的:从理解到脱离源语言外壳再到表达。

五、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


“分析”相对,然而又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基本特点是探求研究
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即结构的机理与功能,由此而形成一种新的整体性的认识。

释意理论将口译作为一种交际行为而不是交际结果(即译员表现、译语质量等),而传递信息是口译的最终目的,口译活动中的对象是意义而不是语言本身,意义涵盖了语言知识、主题相关知识、百科知识等等。

这种认识深深启示了现阶段遍地开花的翻译硕士口译方向的招生选拔、课程设置、以及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实践活动,并带来了重要影响。

六、结语
本文以巴黎释意学派口译理论为例,探讨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四种方法的应用。

而释意学派口译理论对口译教学活动确实有用处,可以作为解释性理论。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去探讨该理论,并对其进行验证,也是一次尝试。

不可否认释义学派理论给口译研究带来了一定启示,意义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