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学案

君子之风学案
君子之风学案

《君子之风》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自学导引: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君子必须具备哪些道德素养?儒家是怎么看待“义”和“利”的?

答:走正道、守道德、有仁爱、有才艺;安贫乐道,重义重德,不患得患失。见利思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理想的价值观是义利的统一。

2、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韩非子的“义利观”:完全的功利主义,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它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它把人们追求势力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在今天,还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答: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2、阅读下面几章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2分)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4分)

答:(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2)、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2分)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

3、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④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⑤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什么?(1分)

(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3分)

答:(1)、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看他注重道义还是注重利益。

(2)、要成为君子就要有志于追求道义;要以道义去结交朋友,而不结党营私;不讲究吃喝穿着,不争名夺利;做人要谦虚,要有自尊(矜持),要讲信用(诚信)。(平分标准:题目不难,但必须对孔子说的那几段话进行分类整合,从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物质财富(名利)的角度去回答。)

4、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的?(2分)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2分)

答:(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描写和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2)言之成理即可。

5、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分)(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

答:(1)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2分)

6、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你是否赞成孔子的观点?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赞成。读书人既志于学道,而又以恶衣恶食为耻,可见其心仍在名利、物质,志实未立,故不足与之谈道……

不赞成。追求正道和追求好的物质生活并不矛盾,现代人在追求正道的同时,有权也应该提高生活的品质……(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得2分;能联系实际,得2分。)

论语里仁篇教学设计

《论语.里仁篇》教案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习《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 二、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生活的目的。 三、汲取“君子”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孔子积极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幽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 君子之风”。君子之风无论是穷是达,人人适用。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 有“君子”?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论语里仁篇》。(板书:君子) (从“绅士风度”引出“ 君子之风”,简单比较,激起学生了解其内容和要求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组内讨论。 每个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章研讨。 1、组内先正音,然后然后检查朗读。组内齐读课文,人人过关。 2、组内对照注释和译文初步解释句子含义,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3、针对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组内讨论解答。 三、小组汇报,合作探究 各小组主动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交流补充。 1、每个小组先范读,正音,再带领大家齐读。 2、解释本章的含义。 师结合板书(仁德、道义、见利思义、见贤思齐、讷言敏行)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4、其他同学交流补充或发表不同看法。 四、教师精讲,点拨提升 (一)总结君子的特点。 其一,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仁德。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来,作为君子就必须重视仁德修养,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离开仁德。 其三,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讷言敏行,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题(人教版 命题人:姜力强(宁远县实验中学)潘霞(永州柳子中学)谢仁芳(新田县瑞华实验学校)审题人:杨振华(永州市教科院)蒋笃家(双牌县教研室)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时量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对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按答题卡中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3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请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2 ~ 5题。(12分) 文段一: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造出来的……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倒变得不适实用了……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便是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文段二: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①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②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③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④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旁骛(wù)亵渎(zhí)秘决(jué)妄想(wàn) B.旁骛(wù)亵渎(xiè)秘诀(jué)妄想(wàng) C.旁鹜(wù)亵渎(xiè)秘决(jué)妄想(wàng) D.旁鹜(wù)亵渎(zhí)秘诀(jué)妄想(wàn) 3.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断章取义巧妙B.望文生义精妙 C.望文生义精巧D.断章取义精微

浙江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1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的诗词。(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小学国学研习课《诗经·卫风·木瓜》教案

小学国学研习课《诗经·卫风·木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正确流利地诵读《木瓜》,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对比感知,共学归纳吟诵规则,并依照规则学会吟诵《木瓜》; 3.能简单赏读《木瓜》,懂得人与人之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情谊; 4.能体会诗歌传达的礼仪,感受君子之风。 5.能依据吟诵体验创编诗歌和动作。 教学重点:1、2、3 教学难点:2、5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教具; 教学过程: 课前:暖场渲染(4) 1.师向学生问好,你能用一句话跟老师打个招呼吗?(根据学生问好方式给予评价,2人)生活中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跟不同的人问好?(同学互动演示,1人)你观察过你的父辈的饮酒礼仪吗?(生表演,1) 2.(过渡)华夏文明,千年悠久。从“人之初,性本善”到“谢谢”,从“你好”到“礼之用,和为贵”,如今的我们,更是站在历史洗涤沉淀过的新时代,有着属于我们风格的礼仪,现在老师要带领同学们穿越回古代,领略一下古人的礼仪风范。(播放视频《礼仪之邦》)提示:夫妇之礼、笄礼、拜师之礼、趋步、万福、迎宾之礼、揖礼、礼乐、射礼、饮酒之礼:拜祭啐卒主宾酬酢(动作示范) 3.师:泱泱中华,礼仪之邦,让我们稍作静息,细细回味。 一、导入解题(3) 1.古人云:诗礼相生,今天,我们就走进诗歌,体验古人吟诵诗歌的韵味。(板书课题,生齐读) 2.关于题目,你了解多少?(生谈)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点评,伺机补充诗经资料,浏览,不作赘述) 二、读诗会意(16) 1.自由读一读诗歌,把你不认识的字提出来,问一问。(生自由读) 2.谁能展示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评价,若生有不会,范读正音) 3.把你不理解的字词指出来。(生提到琼琚、琼瑶、琼玖,相机指导学习“斜玉旁”)让我们来看看带有斜玉旁的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光泽、贵重、漂亮……)玉养五德,温柔敦厚,可见佩玉者皆君子啊! 4.谁能试着译一译。(生译)老师也找到了一段简练易懂的译文,让我们男女对读一遍(诗歌、译文对读,男女交换) 5.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抽生汇报:两个人互相赠送) 6.追问:赠送的是什么?(出示两组词)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区别两组词价值不同)你有什么想说?(生自由交流:这个人赚了,两组物品价值不同……) 7.追问:想象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中投与报的?(生想象交流:在一个人困难的时候另一个人伸出援助之手,当他渡过难关后加倍回报)你理解的,是陌生人之间的雪中送炭,除了陌生人,还有可能是哪些人?(生交流朋友之间)是啊,有人说,这是陌生人间的萍水相助,有人说,这是朋友间的患难之交,也有人说,这是恋人间的爱慕之意,还有人说,这是亲人间的寸草春晖。

君子之风的教案(应)

君子之风 一、导入新课。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只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如《左传》:“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政治地位 孔子:“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人。——道德水平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道德修养,才算有“君子之风”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板书:君子之风)看看孔子告诉我们有哪些法则可以让我们向君子靠近。 二、整体感知 1、读第1章和第2章 政治和道德素养:道、德、仁、义、礼、孙、信 、 知识文化水平:六艺 2、自由诵读课文第3—9章。思考:其中哪些品质不是君子应该具有的 (具有这些特点的是小人) (板书)小人:求生害仁喻于利耻恶衣恶食患得患失 三、解读 1、杀身成仁。(生命仁义) 1)齐读第3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总结: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 孟子也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这段文字,是对孔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思想的最好阐发。后代许多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像汉代的苏武,宋代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于谦,清末的谭嗣同,在国家与民族的危急时刻能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离不开传统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 3)(提问)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名人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 2、见利思义。(利义)(第4、8章) ` 1)【读解】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小人重利的事例联系现实比比皆是,你能想到什么 ——奶粉事件、黑煤窑、废水污染、乱砍乱伐…… 君子重义的事例: ——有人重利,只顾眼前利益乱砍乱伐,也有人重义,为子孙后代植树造林,改善生存环境,这个人就是张学厚。引入柳林七旬翁:耗千万资产造百亩良田。(76岁,一千余万元积蓄,在吕梁山开发出百亩良田,“高山出平畴”,他说“为后代造福”。)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生长结构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写意画墨竹,了解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尝试用写意技法画竹子。 3、通过学习写意画墨竹,感受写意墨竹形式美感与蕴含的“君子”品格,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君子”品味。 学情分析 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初一学生对于竹子的这种精神是有所理解的,结合课内外知识对描写竹子的诗词歌赋也能说出几句来。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用过毛笔,讲解怎么用笔用墨是个关键,毕竟美术课没有作业呈现无疑于耍流氓。还有国画材料,乡镇学生也很难购置全面,建议统一购置或学校发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意画墨竹,尝试用写意技法画墨竹。 教学难点:写意墨竹的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教学课件、梅兰竹菊图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看见教室里四周挂的墨竹了,有没有一种置身竹林中的感觉啊?今天我们就在这“墨竹林”中感受清风竹影,学习写意画墨竹。(板书课题:清风竹影)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竹之品格。 竹,非草非木,实在是天地间一大造化。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和画更是数以万计。

学生探究一:你知道文人墨客为什么喜欢竹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虚心、有节、坚韧、挺拔…… 教师归纳:竹子虚心、有节、坚韧、挺拔、不畏霜雪的自然属性,特别适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文人将自身情感融入竹子,将竹子作为君子的象征。(板书:一、品格) 文人画家们以竹为君子,描写竹子,实为描写自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画竹名家。 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人很多,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 学生探究二:你们知道有哪些画竹子的画家吗? 学生讨论回答:…… 画竹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与一个人。 他早年家贫,努力好学,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 他擅长画兰竹,他题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号板桥。 下面我们来欣赏下郑板桥的墨竹。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并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②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nángt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找出诗中表现郑板桥所画竹子形象特征的关键词。(清瘦) 学生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托物言志,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 他认为画竹有三个阶段。一是“眼中有竹”,二是“胸有存竹”,三是“胸无存竹”。

2020年《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3.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君子最初的含义是君之子,男性贵族,君在甲骨文是国君手握权杖发号施令的样子,子是男性的尊称。君子的风范(形象)应该是怎样的?说说与君子有关的成语: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之交淡如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二、字词归纳 1. 通假字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知通智 2. 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饭:名词 作动词不义而富且贵义: 名词作动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耻恶衣恶食者耻: 意动用法 3. 文言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状语后置句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 4. 一词多义道志于道,据于德(正道)夫子之道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以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与“而”)何以文为(介词,用)三、课文解读(一)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

是孔子的培养目标。在孔子眼中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找出并朗读相关的句子。 1、六艺兼修(7.6) 孔子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博采众长。 2、仁以为己任(15.9)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3、见利思义,重义轻利(4.16)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讨论课文解读三)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先生说:“富若可以求,就是执鞭贱职,吾亦愿为。如不可求,还是从吾所好吧!”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了人们的思想,破

《君子国》教案

《君子国》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快速阅读,梳理课文内容,能概括出君子国市场交易的三个场景。 2.品味课文语句,理解“君子之风”的含义,解读课文的深层意蕴。 3.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借鉴典型人物的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快速阅读,梳理课文内容,能概括出君子国市场交易的三个场景。 2.品味课文语句,理解“君子之风”的含义,解读课文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 1.品味章回体小说,明白晓畅、传神、简练的语言特点,掌握文章中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 2.学习课文,感受课文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1.课前介绍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自身和社会现实,从文中有所借鉴。 3.结合故事情节,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塑造方法,进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4.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探究,把握君子的内涵。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应该都看过《西游记》,《西游记》中有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女儿国。无独有偶,李汝珍的《镜花缘》中也有女儿国,不仅有女儿国还有君子国,他们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汝珍的《君子国》。 二、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给加粗字注音。吝教()辏集()恁般()裨益()偏枯()连翘()锱铢()谬领()戥子()酌量()瞻仰()敝货()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谬领:错误地接受。辏集:聚集。瞻仰: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偏枯:中医指半身不遂的病。文中指偏于一方,不平衡。一毫不懂:一点也不明白。锱铢较量:指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却计较不放。 2.作者简介。李汝珍(1763-1830),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清代小说家。自小多才多艺,曾写了一本音韵方面的书,《音鉴》。可是他一直不得志,最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写成这本《镜花缘》。李汝珍博学多才,不仅精通文学、音韵等,鄙薄时文,还精于围棋。乾隆六十年(1795 年),曾于板浦举行公弈,

江苏苏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50篇(2003—2019)

江苏苏州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2003-2019) 2019年 可可西里观天人 央广网西宁4月9日消息(记者章成霞刘泽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东经93.05度,北纬35.13度,海拔4612.2米。这是全球第二高海拔气象站一青海省五道梁气象站的坐标。从格尔木出发,沿青藏公路向西南方向行进.翻越连绵纵横的昆仑山脉,进入广表无垠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五道梁气象站就在那里。五道梁地高天寒,气候多变,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0%左右,迄今没有建政,没有常住居民,公路两旁零星的饭馆和修车销也都随季节迁徙。 “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是流传在青藏线上的谚语。高原反应是五道梁给每位初来乍到者的“下马威”。 张国玲:11月9日。我俩一个皮卡车。车开得快.路也不好全是坑。我俩头“嘣~嘣~”。李路华:还冷得要命,皮卡车到处漏风,夜里零下三十多度。开了好长时间也看不见一个人,连个村子都没有。当时在西大濉吃的饭,也没电,吃了一碗面。 张国玲:没吃下,那会已经开始反应了,嘴皮已经青紫了。李路华:头疼得厉害。五道梁的土地是永冻层,气象站建在架空的水泥桩上,以免室内热量融化冻土造成房屋下沉坍塌。观测室在正北,观测场在正南。两亿多年前的沧海桑日造就了青藏高原,世界第三极通过大气环流影响着区域和全球的气候。1954 年,青藏公路通车。1956年10月1日,五道梁气象站投入工作。 五道梁,每三小时一次每天八次观测记录气象数据,在雄鹰飞不过去的唐古拉山,高原的气象资料每一天都在进行全球交换。李路华说:“每天都传,每个时次,每分钟都有新的。电不稳定网不稳定,就怕发报的时候断网断电。”张国玲也表示:“晚上做梦感觉报没发就特别着急,起来一看是做梦就放心了。” 新鲜蔬菜、水果是五道梁的奢侈品,萝卜、土豆、白菜是餐桌的老三样。水同样稀缺,得去五六十公里外的风火山凿冰取水。身材娇小的90后廿肅姑娘巩俐忘不了拉水的苦。 巩俐:冬天取水特别因难。就是凿冰。我们以前有个皮卡车,就是一个大桶提的那种。李路华:一桶水能用一个星期左右。 张国玲:洗完脸洗头,洗完头洗脚,洗完脚洗袜子刷鞋,以前的衣服穿得全都是油。缺氧,更是无处不在的幽灵。在五道梁,人缺氧.植被缺氧,就连发电机都得吸氧后才能启动。 李路华:尤其有了家庭,有时两三个月见不到一次,再好的感情也冲淡了。张国玲:最麻烦的就是孩子问题。 巩俐:大概一岁两个月的时候回去,她就叫我婶婶!我觉得特别愧疚。张国玲:那时候都舍不得生病。也不敢生病,因为没医院。尝过高原的苦,甜也变得简单纯粹。 李路华:山上的太阳也大,月亮也园电大。 张国玲:说什么几百年的大月亮哈的,我们那边基本上都能看上。 巩俐:那种彩色的云朵也经常能见到。冬天我们观测场外面就可以看到野生动物,野驴那:些的,有时候还看见小免子,也挺好的.四季轮回,在这儿并不明显。热闹和冷寂,却有明显的分水岭。每年七八月,五道梁迎来短暂的夏天,青藏线上车来车往,一扫漫长冬季低气压带来的压抑和苦闷。 张国玲:到夏天可开心了,像那些旅游车过来。男生们看到路边旅游的那些穿裙子的女生,,他们都激动得不行。山上的生日从来没有过完整的蛋糕,再漂亮的蛋糕到了五道梁也被颠簸得面目全非;也没有直播的春晚,总是要滞后一两天才能看到,但这并不妨碍年轻人把这儿当成温暖的家。

《图说“梅兰竹菊”》教案

《图说“梅兰竹菊”》教案 课题:第十九课图说“梅兰竹菊”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进一步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体会图、画、诗、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表达主题的作用; 3、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学习四君子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教学重点: 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师: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也是中国古诗文书画的常见主题,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非常漂亮的作品。 二、设计:从网上搜集“梅、兰、竹、菊”的诗画图文,用照片展示它们的形象,以国画和诗词体现它们代表的品质。 1、我来做:在“我的文档”中新建文件夹,命名为“梅兰竹菊”,在这个文件夹下建分类文件夹。 教材中给出了梅兰竹菊的文件夹结构图,学生按照教材的指导,建文件夹分别整理搜集到的图文信息。学生在这一活动环节,能够进一步熟悉文件夹的树形结构,层第关系,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做事有规划、有条理的好习惯。 2、找一找:上网搜索“梅、兰、竹、菊”的图片和诗文,下载并保存到分

类的文件夹。 三、制作作品 1、制作画框: 文本框可以使文字以竖排的方式在版面上出现可以使版面更加活跃,此外利用文本框还可以将文档中的段落、图形、表格等很方便地显示在页面的任意指定位置上,可以在编辑区随意拖动,可以把文字放在任意位置而不影响其他内容的编排,在排版种具有灵活方便的作用。 在Word默认方式下输入的文字是从左向右横排的,而具有古典韵味的唐诗、宋词一般都是自右向左竖排的,因此在编辑唐诗、宋词时,我们就需要使用文本框。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横排文字框,文件中光标变成十字型,在合适的位置拖动鼠标,文本框的外框出现,继续拖动至合适的大小,松开鼠标,文本框出现;在文本框内单击,插入光标出现,可以输入所需的内容;对于文本框中的内容我们设置它的字体,字号,段落格式,甚至还可以在其中插入图片。这里我也可以先将文字输入给Word,设置好格式,复制后到文本框中粘贴。同图片一样,文本框也可以改变大小,位置,线形和颜色,填充效果等。这里我们显然要将文本框的线形设为无。 2.文章排版 在安排照片、国画和诗词在文档中的位置时,教师指导学生也可以使用大量的文本框,来保证自由的格式,一般先用文本框将整个版面分成不同的版块,然后在各自的文本框中工作。 四、交流:和同学们相互欣赏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编排文字和图片的。 五、关于知识链接 本课的知识链接是“网页快照”。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在以后上网搜索资料时,能够更好地使用搜索引擎,更方便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2017-2018学年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君子之风 教案2(1)

《君子之风》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4.背诵重点章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常设计与安排: 1.释题 何为君子? 链接《论语》读本,《君子——人格圆满的理想人物》中第一段:君子就阶级的身份而言为“贵族”;李零《丧家狗》附录:君子为道德君子。 学生说说对“风”的理解 风范、风度、作风 君子之风谈的是君子的自我修养。 2.课文内容 (1)君子应有怎样的内在修养 A.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个称为君子的人是全面均衡发展的人。 就高中生而言,你有什么启发? 做人与读书 B.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句式:介词宾语前置 义礼逊信,是君子德性中所需要的成分。 链接《论语》读本,P73,二(李零《丧家狗》);P74,南怀勤《论语别裁》, C.喻于义 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链接:《儒家的价值观》第三段。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的统一观。 D.杀生成仁 仁道是君子最重要的德性 E.不耻恶衣恶食 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为什么说“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君子既以德行为重,所以要轻视世间的物质生活;君子考虑道的问题,不考虑食的问题。 F.不患得患失 鄙,庸俗浅薄的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G.仁、知、勇 延伸,仁者、知者;课本上的参考翻译,我倒赞同南怀瑾的。 (2)君子修养应该注意什么 A.箪食陋巷 回的生活条件如何?贫穷。 他如何对待?不忧,不改乐。 乐在什么?内在的道德修养。

孔子如何评价回的?有道德。 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高度评价孔子呢?是因为他在回的身上找到了他的影子。与孔子的哪一点很像? 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饭,名作动;枕,意动用法。 乐亦在其中矣,也是乐内在的道德修养。 于我如浮云,你读出什么? 孔子对坚持道义的信念非常坚定。 浮云有怎样的比喻义:一是喻福贵短暂,二是喻与富贵无关,三是喻富贵无足轻重。C.忘食、忘忧、忘老 把孔子对接受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非常的传神 有感情地朗读,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可敬又可爱的夫子形象。 三食三乐 君子考虑道的问题,不考虑食的问题。 君子应该注意内在道德的修养而轻视外在物质的享受。 (3)君子要有怎样的外在风度 A.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B.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4)如何去达到这样的自我修养?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追求君子之风任重道远。 3.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体验。 4.背诵规定的章节。 5.布置作业。

全国各区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 【2018 东城二模】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5.读名著有很多种方法,如泛读法、精读法、写读书笔记等方法,由于读书方法的不同,你的阅读收获也会不同。请结合你读过的名著,具体说说你读书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有哪些不同的收获。(2分) 答: 16.《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中不少论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现实意义。请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一句,谈谈你的认识。(3分) 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②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③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答案: 15. (2分) 答案示例: 我读《西游记》,先采用泛读法了解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后来采用精读法读了“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充分了解了孙悟空爱憎分明的特点。(具体答出两种方法与收获,各1分。) 16. (3分) 答案示例一:选择第①句,这句话是说用道德和礼制去引领约束百姓,百姓就会有廉耻之心,遵守规范。这样人人有荣辱感,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答案示例二:选择第②句,这句话是说假如每个人立志施行仁德,不会做坏事,这样每人都充满正能量,大家和谐相处,对整个社会有好处。 答案示例三:选择第③句,这句话是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伙伴。这样会引导更多的人树立文明意识,提高公众文明素质。 (结合句意1分,联系现实意义2分,意思对即可。) 【2018 西城二模】 三、名著阅读(共5分) 17.从下面【甲】【乙】两题中任选一题 ....作答。(2分) 【甲】右图是《卑鄙的圣人》一书的封面选图,你觉得图中曹操的形象设计合适吗?请结合《三国演义》的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浙美七上 8梅兰竹菊“四君子” 教案设计

《梅兰竹菊“四君子”——傲雪梅花》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分三课完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梅、兰、竹、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们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无数文人墨客更是争相诵咏,留下大量诗词歌赋。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赞颂梅花不畏严寒、不畏孤独与寂寞,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高尚品质;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诗人屈原以“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惜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赞美其幽芳高洁的情操。 第三课时的教材选取岭南派代表画家关山月和其他名家的梅花作品,通过咏梅诗句和梅花写意技法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从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梅花的生长习性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梅花的写意画法,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提高鉴赏能力。 3.根据对咏梅诗句的理解,临摹或创作一幅梅花。要求浓淡得体, 层次分明,疏密有序。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在识梅、赏梅、诵梅、画梅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梅花优秀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花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梅花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五、教学过程 (一)听音识梅、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古筝曲《梅花三弄》,让学生在音乐中走进梅花,感受梅花带来的美。 (新课标提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导课中先声引人,创设良好的文化情境,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意识。) 2.师生简要交流,揭示课题。师板书:傲雪梅花 (二)了解梅花特点,诵读佳句,情感升华 1.教师简单介绍梅花蕴含寓意,提升学生对梅花精神认识。 2.课件出示梅花小档案,学生通过小档案了解梅花生活习性和特点。 3.师生间交流对梅花的情感,鼓励和肯定学生对梅花的不同角度的欣赏。 4.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关于梅花的诗句,教师引导好学生感悟从古至今人们对梅花的赞美。最后以伟大领袖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共赏共读达到情感升华。 (对于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见识有限,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认识不完整,在表象的认知到情感的感悟方面还需要教师逐层做好引领。) (三)赏析探究,初探历代名家画梅技巧 1.课件展示历代经典的梅花作品,教师做简要讲解。 (从品诗到感受名家画作,进一步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2.从宋代马麟到元代王冕、近代关山月的梅花画作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笔墨传情,托物言志”,体会梅花高雅、淡泊的品格。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沂水春风 教案

《沂水春风》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古汉语中常见的文言词语、特殊文言句式。 3、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把握生动的人物形象。 4、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5、结合今人引用本章节的不同文章和对本章节文化内涵的多元解读,感受孔子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分析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2、孔子为何要“哂由”而“与点”?讨论结合孔子“礼乐治国”主张,深入了解其思想。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人物语言、神态。 1.字音:乘哂俟甫相铿莫冠沂雩 喟 2.句读:由也 / 为之赤也 / 为之小 二、把握全文线索 问:结合全文内容,填写下面空格,使它成为本文的线索。 孔子□志——弟子□志——孔子□志 明确:孔子问志——弟子述(撰、言)志——孔子评志 探究文本(一) 第一部分:孔子问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一、字词、句式点拨: 1.字词解释:侍坐、居、如、或、以 2.句式(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则何以哉?

【过度】孔子不愧万世宗师,用一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消除学生顾虑,创造一个轻松、亲切的教学环境。夫子“循循善诱人”,不直接提出言志的问题,而是从学生平时闲居所说的一句话“不吾知也”谈起。 二、探讨:“不吾知也”;“如或知尔”——怎样看待这里的“知”与“不知”? 1.资料: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不患莫己知也,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2.以上几句话都说要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这些孔门弟子为何老说“不吾知也”?他们是否有违孔子教诲? 明确: ?这里的“知”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了解只是一个前提,被当权者赏识、重用,才可以一展所长,而“赏识”本就是“知”的引申义之一,如知 遇、知己等。 ?联系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处处碰壁,无法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不难看出,弟子的闲谈牢骚也是孔子不得志的反映。 ?是一群苦闷者的形象,有怀才不遇的情绪。 3.由问题2进一步深化,既然处处碰壁,为何还要假设“如或知尔”,提出言志的“何以哉”? (结合前面学过的关于儒家“入世”的《论语》章节,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 明确:真正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种担当精神,以天下为己任——“兼济天下”; 一种执着精神、坚韧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二部分:四子述志 一、诵读这一部分,概括原文,说说四子的“志”各是什么,孔子作何反应? 明确:子路:治理危难中的国家,“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小国,“可使足民”,礼乐则“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夫子的反映——孔子哂(微笑)由而与(赞同)点。 【过度】从文中可以看出,对于四子的回答,夫子有明显态度反应的是对子路和曾皙两人;而且对这两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孔子何以有这样的反应,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课的重点所在。先来看看子路。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_____(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_____(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月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孔子的洒脱 阅读及答案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2分) 2.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根据全文,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4分) 3.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4分)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 项城一高史明才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4.背诵重点章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 “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概念。学习本课就告诉我们答案。 二、阅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及一些句式 三、成语积累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患得患失:未得时,担心不能得到;既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形容一昧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多指坏事)。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 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任重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重大的任务又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