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四大问题:覆盖率低、缺乏统一性、超实际的高保障和个人账户的浪费。针对我国的实际,提出增加卫生投入、改革投资方向,认真界定基本医疗,打破城乡差别、设立卫生服务基本包,发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保险市场等四个相互关联的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慢,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使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增强了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但是随着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后医疗需求的释放和增长,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低,不能有效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国家规定的合作医疗标准是,中央财政补10元,地方财政补10元,个人交10元,每人年筹资30元。由于筹资水平过低,基金有限,受益面大,补助额度小。2005年在安徽省安庆市所辖市县中,桐城市医疗补助比例只占医疗总费用的23%,望江县为27.7%,岳西县住院补偿强度为25%。目前的合作医疗能够为病人提供部分资金帮助,但还远远不能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合作医疗资金的相对稳定性与群众不断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呈现出不适应性。从各试点县看,2005年度住院总人次和总费用皆比上年度有所增长。

促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投入力度,尤其是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对中央政府而言,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区分:对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应是适度且辅助性的;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差一些的中部地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应是比较稳定和递增的;而经济发展水平更低的西部地区,应成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如对年内未动用合作医疗基金的参保农户,可提供一次免费体检,扩大受益覆盖面;努力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制定好区域卫生规划,整合农村卫生资源,重点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满足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参考文献3.陈志国.发展中国家农村养老保障构架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模式选择[J].改革,2005

4.杨复兴.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创新的基本视角和内容[J].经济问题探索,2006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摘要: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5年多的改革和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针对现存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改革不配套、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和加大医疗保险改革力度等举措加以解决。

一、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构架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此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农村居民,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或新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上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过5年多的实践,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094亿。全国大部分地区(98%)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医疗保险的保障机制基本得到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首先,它对促进国企改革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作用。在一亿多参保人员中,65%是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二是促进了参保人员的就医方式和医疗消费观的转变,参保人员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权。三是推进了医疗服务和药品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健康发展。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四是抑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势头。据统计,1990——1998年卫生系统综合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增长率分别为25.0%和23.7%,2001年分SU降低为9%和5%.

(二)各种类型的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在实践中,除了国家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外,各地还摸索出多种形式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模式。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社会保险的方式运作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工会组织经办的职工互助保险等。

(三)医疗救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员工正式就业的工作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作为参保单元;二是缴纳保险费与享受待遇相联系。它将没有在正规部门就业的人口和没有能力缴费的单位的职工排除在现行制度

之外,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属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因此,针对医疗保险制度性缺陷,一些城市纷纷出台了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以北京市为例,2001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联合出台了《北京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主要内容是对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予以减免。

综上所述,经过5年的改革和建设,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体制转轨和機制转换。在体制上,完成了从原来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福利型向社会医疗保险型的转轨;同时,在新制度下,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费用分担,医疗服务竞争(定点医院),费用控制(结算方式)以及社会化管理等新的运行机制。在制度层面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商业医疗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为补充,以社会医疗救助为底线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医疗保险制度评估尽管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总体上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还不尽人意。新制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还很多,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有必要对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理清今后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思路。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是:(一)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突破一亿人,但从总量上看,医疗保险覆盖面只相当于城镇就业人口(2001年)的42%,在三大社会保险中是参保率最低的。

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是国有企业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还包括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大量的其他类型企业的职工,非正式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城市弱势群体(低收入或下岗、失业职工,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城的农民工,较早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等),以及农民还没有被制度所覆盖。

总体来说,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还没有制度上的医疗保障。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已经达到4700多亿元,其中居民个人支出近2900亿元占其61%,说明能够享受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还是少数人。

(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尽管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合作还有明显欠缺:一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现有体系中各个层次的运行还没有纳入正轨,成效并不显著。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医疗服务等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是关系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医疗卫生体制包括医疗机构(主要是医院)的补偿机制问题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问题。就一般的意义讲,医院补偿机制就是指医院获得收入的方式。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的性质是非盈利的和福利性的,其经费基本上来源于财政或企业(单位)拨款,医院的其他日常性成本则通过医疗服务的收费来补偿,因此,医院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也不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对国有医院的补偿政策也有所变化,补偿的规模逐渐降低,医院以经营收人为主,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医院的经营动机。为了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政府允许医院从他们销售药品中获得15%~30%的价差作为补偿。在中国,90%的药品是由医院零售的。在追求利润的诱导下,医院常常给患者开大处方,特别是多开国外进口或由外资企业生产的价格高昂的药品。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的另一个严重后果是,医院、医保机构和患者三方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关系紧张。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政府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旨在规范医院行为的文件,对医院的选择、用药、诊疗项目、费用结算方式以及定点药店的选择都做了明确规定。特别是不少城市的医保机构,改变了过去与医院实行“实报实销”的“按项目付费”的费用结算办法,而采用对医院约束力更大的“总额预算制”。这种结算办法增加了定点医院的压力,甚至出现了医院与医保机构的冲突。

医院和社保机构的矛盾,也导致了参保患者的不满。他们认为虽然参加了医疗保险,但事实上却得不到医疗保障。这将会动摇他们对医保制度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

(四)政府对医疗资源投入不足改革以来,政府投人到卫生医疗事业的资金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个人支出增长迅速。1997—1998年低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在1000—2200美元之间)的公共健康支出占其财政支出的平均比例为1.26%,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在2200——7000美元之间)的平均比例为2.25%,而中国只有0.62%.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公共健康支出仍然处在非常低的水平。国家卫生医疗资金投入不足,是宏观上医疗保险资金短缺的一个原因。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比例为:单位缴纳职工工资收入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纳本人工资收入的2%左右(具体缴纳比例,不同省区有所不同)。由于没有医疗基金的积累和沉淀。对于在实行新制度时已经退休的“老人”来说,他们的医疗保险资金就构成一笔“隐性债务”。在没有其他渠道的资金解决老人医疗保险“隐形债务”的前提下,仅靠在职职工缴费来负担自己和已经退休老人的医疗费用,必将使医疗保险基金的压力增大。这也是造成不少地区医保基金年年超支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基金也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对医疗保险基金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老年人的发病率和患慢性病率都要远远高于中青年人,而供给医疗保险基金来源的在业劳动人口所占的比例却在减少。其结果是“医保基金短缺,每个在职职工所要承担的医疗保险责任越来越大。”

政府财政对医疗资源投入的不足,对医疗保险制度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医疗保险基金始终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与此同时,由于医疗服务结构的不顺,没有合理地分解患者的医疗需求,使资金流向高成本的大医院,使有限的医保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

三、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构想我国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追求社会公平为目标、以民生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导向应该是公平性和普遍性;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够享有医疗保障。而实现公平性的关键措施就是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网络的设置来覆盖所有的社会成员,并满足他们不同的医疗需求。

(一)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当今世界,健康已经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在医疗保障领域,使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公平地享受医疗保障已成为各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还不可能是全民统一的制度,但是建立适合不同群体要求的医疗保障制度,还是可以实现的。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目的是保障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平稳运行了5年多,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来说,它的参保对象的界定是非常明确的。但不少企业由于经营困难,缴不起保费,致使这些企业难以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所覆盖。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紧要对策就是做到“应保尽保”,让制度外的职工也能进入制度的范围。针对困难企业目前参保难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地将这些企业纳入到社会保险体系中来。基本医疗保险要确保覆盖所有的职工,并使职工能够切实得到按照政策规定的基本医疗待遇。

应加快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妥善解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以外的费用负担。使参保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一旦发生大额医疗费用时,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途径得到补偿。补充医疗保险可以有多种形式,但利用市场的优势(商业保险)来经营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尽快建立与完善我国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形成农村新型的合作医疗体系。据调查,“全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占农村贫困户的比例已经达到35%左右,每年大约有1305万农村人口面临因生病而倾家荡产的危险”。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已经开始关注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中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应该是,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特殊医疗保险、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和农村人口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所构成。在这个医疗保障网络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二)未来发展目标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在全国农村建立起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我国还不可能用“一个”制度覆盖所有的人口。因此,医疗保障体系必然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种医疗保障制度的组合。尽管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内部结构参差不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医疗保险待遇也有所差异,但却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生疾病,尤其是身患重病时有所依靠和指望。因此,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我国短时期内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最佳选择。

从长期来看,建立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最终发展目标。如前所述,“健康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共识,对健康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体现。每一个公民,无论其职业、地位、年龄、性别、出生地等有何不同,但医疗服务和保障的需求是同样的。当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提高,物质基础更加雄厚,整个社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更加深入的时候,我国就有条件建立起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

四、政策建议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为了尽快实现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的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政府的资金投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医疗服务供方(医院)的投入,二是对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如灵活就业群体的医疗保险、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和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投入。

对医院,政府应考虑适当增加财政资助的比例,从补偿机制上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需要强调的是,在医疗保障的投入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将承担相应责任,两级政府应该进行合理的分工,而不仅仅是光靠中央财政拨款。当然,对于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应该有必要的监督,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医疗保险参保人的服务上面。

对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外的其他医疗保障制度,各级政府有责任投入资金。同时,医疗救助制度提倡慈善捐助和多种筹资方式。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方向,就是建立由政府和其他多种社会力量,如非政府组织、慈善机构、企业和个人等共同编制社会保障安全网;对于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也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已经明确了政府出资的标准,即地方财政为每个农民每年补助10元。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应切实覆行职责。同时,对贫困地区,中央政府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保证农民得到医疗保障。

(二)医保、医疗、医药“三改联动”,创造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的良好环境

医疗、医保和医药是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三个组成部分,只有三个方面协调运作,才能保障整个医疗系统正常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医疗、医保和医药在医疗系统中的定位和相互之间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三项改革必须联动,齐头并进。

首先,政府对公立医院或其他非盈利医疗机构正确定位,通过适当的补偿机制转变医院“以药养医”的经营模式。其次,政府要下决心彻底解决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中的问题,扭转药品虚高定价的局面。第三,调整好医疗保险供、需、保各方利益。有这样,才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的医疗制度改革目标。

(三)发展杜区卫生事业,理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医疗服务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功能。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中,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该是双层或三层机制。即小病、常见病在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医院就诊,大病、重病在较大的医院就医。社区医院的医疗成本比较低,患者能够得到比较及时和实惠的服务。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使其成为社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第二,鼓励医生或医生团体在社区开办诊所,诊所或医院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也可以是由区级(一、二级)医院改造的;第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并鼓励社会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捐助;第四,将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社区医院或诊所视同定点医院。

(四)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提供法律保证

医疗保险实行三方付费制度,所以,规范需方、供方、保方三者的责任和行为,特别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十分重要。因此,要尽快对医疗保障进行立法。对于医疗服务的供方,严格医保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的准人资格,医保经办机构通过与定点医院、药店签订合同来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对于需方,也要用法律来约束其就医行为。通过分类给付,增加个人费用意识。对出借、冒用医疗保险卡者要受到一定的经济赔偿或停用的处罚。对企业和单位,要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基金的征缴力度。基金上缴要按时和足额到位,保证医疗保险基金有长期、稳定的来瓯对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也要有相应的行为规范,并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同时有义务向社会公示其管理的业绩,并接受公众的查询和社会监督。

(五)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真正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至少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划分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范围,补充医疗保险应该交由商业医疗保险经营。为此,应用法律的形式界定社会保险的经营范围,对于社会保险管辖范围的,商业保险不应插手;而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以外的领域,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也不应干预。

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政策。目前的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大,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与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比如补充医疗保险费在一定额度内(工资总额的4%)予以税前列支;对经营补充医疗保险的公司,保费收入减免营业税;对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部分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等。

(六)建立一套科学的医疗保障评价系统,为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医疗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有必要对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一番思考和评估,以便为制度的发展指明方向。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医疗保障评估体系,针对医疗保障的运行特点,确定一套全面

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参保情况、基金的收缴、管理和使用、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药市场公平性与可及性、个人负担比例、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健康改善与医疗保障的关系等进行深度研究和评价。同时,加快医疗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现代化步伐,为实施对医疗保障制度的评价奠定基础

虽然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倍受争议,大部分学者都建议将其商业保险体制转为社会保障体制,但从经福利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来看,美国商业医疗保险仍然有其合理性,成功地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保险公司在长期竞争中提高了运营水平,降低了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至少在医疗保险的范围内,社会保险应该做的不是扩大规模,增加保费收入,而是缩小范围降低标准,降低参保人过高的预期收入。

【参考文献】

[1]刘秀峰,许志伟,李淑春.“多元化的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7,(3).

[2]郑功成.“美国医疗保险的发展与改革”[J].保险研究,1994,(2).

[3]陈成武.“浅谈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J].开放潮,1997,(5).

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对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受到了全球性的重视,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吸引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领域的学者的关注。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历史久远,发展相对完善,长期以来都是研究的焦点。我国和美国,同作为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研究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更具有特别的比较意义。本文利用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对医疗保险的效用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分析,而后从整体上对美国的现行制度进行了评述。

一、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1.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障由医疗照顾方案和医疗救助方案两部分组成。医疗照顾方案是美国联邦政府为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达两年以上的残疾公民、永久性肾脏病公民建立的一项全国性医疗保险计划。医疗照顾方案

的待遇包括住院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两部分。受保人住院时,第一天的费用由自己负担,以后的费用则由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交纳的社会保险税中的1.45%部分)支付,疗养康复所需费用也由社会保障基金支付,但疗养期不得超过100天,这便是住院保险。医疗保险指的则是,看病及在家接受专职护士的康复所需的疗养费用的20%由病人自付,其余80%由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医疗救助方案是联邦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和接近贫困线的低收入者以现金方式实施医疗资助的一种方式。享受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有三路:需要医疗补助及长期疗养的老人;需要保健服务及长期疗养的伤残者;需要医疗服务的低收入母亲及其子女。

2.商业医疗保险。在美国,雇员的医疗保险是由雇主向商业医疗保险公司购买的(投保人只需支付保费的小部分),其等级与付费方式等均由雇员决定,福利较好的公司通常会全额支付雇员的保险费。美国政府向来鼓励雇主为其雇员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二、对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按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商业保险会受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影响,造成保险成本增加,过高的成本会使人们不愿购买保险。一些研究表明,社会保险可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然而,我们从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可以看出,虽然美国的医疗保险以商业保险为主,但对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负面影响也有相论文联盟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6761073.html,整理应的措施,使得这些问题得以适当的解决。

【关键词】福利经济学;医疗保障;社会保险;商业保险

1.医疗保险制度是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对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受到了全球性的重视,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吸引了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领域的学者的关注。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历史久远,发展相对完善,

长期以来都是研究的焦点。我国和美国,同作为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大国,研究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更具有特别

的比较意义。本文利用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对医疗保险的效用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分析,而后从整体上对

美国的现行制度进行了评述。

2.一、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3.1.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美国的社会医疗保障由医疗照顾方案和医疗救助方案两部分组成。医疗照顾方案是美国联邦政府为

年满65周岁以上的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达两年以上的残疾公民、永久性肾脏病公民建立的一项全国性医疗保险计

划。医疗照顾方案的待遇包括住院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两部分。受保人住院时,第一天的费用由自己负担,以后的费

用则由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交纳的社会保险税中的1.45%部分)支付,疗养康复所需费用也由社会

保障基金支付,但疗养期不得超过100天,这便是住院保险。医疗保险指的则是,看病及在家接受专职护士的康

复所需的疗养费用的20%由病人自付,其余80%由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医疗救助方案是联邦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

以下和接近贫困线的低收入者以现金方式实施医疗资助的一种方式。享受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有三路:需要医疗补

助及长期疗养的老人;需要保健服务及长期疗养的伤残者;需要医疗服务的低收入母亲及其子女。2.商业医疗保

险。在美国,雇员的医疗保险是由雇主向商业医疗保险公司购买的(投保人只需支付保费的小部分),其等级与付

费方式等均由雇员决定,福利较好的公司通常会全额支付雇员的保险费。美国政府向来鼓励雇主为其雇员购买商业

医疗保险。

4.二、对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按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商业保险会受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影响,造成保险成本增加,过高的成本会使人们不愿购买保险。一些研究表明,社会保险可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然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ad16761073.html,整理而,我们从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可以看出,虽然美国的医疗保险以商业保险为主,但对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负面影响也有相应的措施,使得这些问题得以适当的解决。

1.关于逆向选择问题。美国的商业医疗保险组织解决逆向选择的方法主要是价格策略。产生逆向选择的原因并不是保险费的绝对高低,而是因为掌握自己信息(健康状况)的人对市场出售的保险产品的偏好。因为保费的高低对应着赔付水平的高低,在任意一种保费水平下,都存在着健康状况低于(保险公司销售计划的目标)人群平均水平的人对保险的偏好较高因而购买保险,同时健康状况较人群平均水平高的人对保险的偏好较低因而不买保险。与税收类似:对购买者而言,保险的价格好像比实际价格高,最终购买的人数少于预计的合理水平;对保险公司而言,保险的价格好像比实际价格低,最终出售保险获得的收益比预计的低。比预计的合意水平少的那一部分就是逆向选择造成的效率损失。这部分效率损失可以由更灵活的价格策略来降低。在实际的市场中,商业保险公司的做法正是如此,保险公司按照广泛而长期的数据统计,通过将人群划分为高危人群、低危人群,按照相应的标准对他们收取医疗保险费,对健康(低危)人群收费较低,对身体不良者收费较高。实际的划分更为复杂和细致,从而尽可能的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出售相应的保险产品。如果同一人群中的个体对保险的偏好没有差异,保险公司就可以通过出售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这种方法消除逆向选择的影响。

2.关于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同样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特别是因为医疗领域的专业性,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购买者往往被认为处于不对等的位置,患者的选择权十分有限。在美国的医疗保险领域,保险公司的做法是主动约束医院的道德风险。这一行为是主动的是因为医院的治疗成本与保费支出紧密相关,另外一个前提是保险市场存在着充分的竞争。这样一来,能为投保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了保险公司争取市场的重要手段。现实当中的一个结果是,很多商业医疗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管辖的医院,正是保险公司追求控制医院服务质量和利润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要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利润二者之间作出权衡,并且,还是在充分竞争的前提之下,医院最终达到的服务水平与收费标准,应该是对社会而言最优的结果。虽然在实际情况中,这种结果不能完全实现,但保险公司和医院的利益相联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医院的道德风险。

3.一般意义的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成本比较。A.J.卡尔耶认为,保险的成本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并且他认为在这些方面社会保险的成本小于商业保险,从而人们的效用更大:

虽然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倍受争议,论文联盟https://www.360docs.net/doc/ad16761073.html,整理大部分学者都建议将其商业保险体制转为社会保障体制,但从经福利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来看,美国商业医疗保险仍然有其合理性,成功地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保险公司在长期竞争中提高了运营水平,降低了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至少在医疗保险的范围内,社会保险应该做的不是扩大规模,增加保费收入,而是缩小范围降低标准,降低参保人过高的预期收入。

【参考文献】

[1]刘秀峰,许志伟,李淑春.“多元化的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发展趋势”[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7,(3).

[2]郑功成.“美国医疗保险的发展与改革”[J].保险研究,1994,(2).

[3]陈成武.“浅谈美国的医疗保障制度”[J].开放潮,1997,(5).

[ [6]张钟汝,范明林.城市社会保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

由于美国医疗保险的费用非常昂贵,一般的做法是公司负担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个人负担

百分之十到二十。如果公司效益好,比如在网络经济红火的时代,很多高科技公司百分之百地负担雇员及其家属的医疗保险费用。

美国的医疗保险计划分个人和全家两种。如果你是单身,那就只需要购买个人医疗保险计划。如果你有家室,那就可以买家庭保险计划,每个月交纳的费用也相应多一些。一人购买,涵盖全家,包括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保险费* 交纳医疗保险费一般占收入的多少呢?以美国首都华盛顿为例,根据2005年美国人口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美国大华府都市区家庭年收入的中线是89300美元,每个月中等家庭平均收入为7741元。医疗保险费一般由所在单位承担百分之80,个人负担百分之20,大概每个家庭平均每个月要从工资单中扣除120美元左右用于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费用占家庭收入的百分之1.5。

*穷人老人* 从克林顿时代开始,美国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的话题此起彼伏,一直没有间断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焦点就是由于医疗保险费用昂贵,很多美国人买不起保险。听众朋友们一定会问,低收入的美国人,或者退休的老年人,他们的医疗保险是怎么安排的呢?

低收入和老年人这两部分人通过参加政府的医疗福利计划而获得医疗保险。根据“全美亚太裔耆老中心”的介绍,国家医疗保健福利计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给老年人提供的,称为“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另一种是为低收入的美国人提供的,称之为“医疗辅助

保险”(Medicaid)。先让我们介绍一下“老年医疗保险”的情况。申请老年医疗保险首先有年龄的限制:年满 65岁才符合资格申请联邦老年医疗保险(Medicare)。参加这个计划不受收入和资产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说,百万富翁和工薪阶层的普通退休职工在参加联邦老年医疗保险计划方面是一视同仁的,而且这一计划一旦申请通过,一般享受终身。另一种专门给低收入家庭和个人提供的医疗保健计划由州政府负责,这种计划称为“医疗辅助保险”(Medicaid)。申请这种保险有一定的限制。

据纽约出版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以纽约州为例,单身职工每个月收入必须低于692 美元,(相当于5536元人民币),资产在4150美元之下,才有资格申请政府医疗补助计划。不过这里的资产不包括汽车和住房,仅仅指各种银行存款的账户加起来的数字不得超过4千多美元。换句话说,申请政府提供的“医疗辅助保险”(Medicaid),只要每个月的工资不够高,而且银行里面没有存很多钱,就可以申请医疗保险,对你拥有一部什么样的汽车和拥有什么样的房产并没有任何限制。

*急诊救助无分贫富* 另外,我们还要介绍一下美国的急诊室。在美国看急诊,只要打一个电话,救护车就会呼啸而至,然后由急救人员把病人用救护车拉到急诊室抢救。美国的医院奉行救死扶伤的原则,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先救人要紧。即使被拉进急诊室的是一名没有任何收入,没有任何身份的非法移民,医院急诊室的医疗和护理人员也不得追问病人的移民身分,也不会向移民局打报告,透露申请者的移民身分。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相关人员也无权向医疗单位调阅求诊人的医疗和个人资料。根据联邦 EMTALA 法的规定,任何医院的急诊室都不能因为无法支付医药费或非法移民身分而把需要就医的病人伤患送走,或拒绝提供医药救助。另外,据有关专家的介绍,非法移民期间或者没有合法身分期间所累积的医疗费用,并不需要在以后归化成美国公民或取得合法身分时偿还;除非是用诈欺方式取得医疗补助。

*代价高困难大*

不过,美国的急诊护理业近几年来也出现一些问题。美国华盛顿邮报六月刊登一篇呼吁改善美国急诊的文章。文章中说,美国的急诊室面临严重亏损的危险。约14%的急诊室病人没有医疗保险,约16%的病人有联邦和州府政府为穷人提供的医疗保险,约21%的病人有为老人提供的联邦医疗保险。半数以上医院声称,为这些病人提供急诊护理会导致亏损。美国西海岸旧金山湾区的医疗卫生以及保险方面的专家孙晓光博士说,很多情况下,私人医院不堪重负,最后破产倒闭。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指出,美国急诊护理业的问题除了经济方面的压力外,还有急诊室床位少病人多的矛盾,医院(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院)常常找不到愿意去急诊室工作的专门医师,急诊室的压力和嘈杂的环境造成医生误诊等问题。有关专家呼吁成立一个新的联邦机构来管理急诊护理系统。*揭示危机以消除危机* 美国媒体一贯以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机构自称,认为大众传播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是监督政府,媒体在危机到来之前喊狼来了更是天经地义的做法。例如,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是世界各地莘莘学子深造的首选,然而美国媒体和教育界经常疾呼教育危机,籍危机感保持领先的地位。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文章,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中国医疗保健改革不得人心*

和美国的急诊救护工作相比,中国的医疗保健制度被一些专家说成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最失败的一项。目前流传在中国人口头上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得啥别得病,缺啥别缺钱。在中国,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成为中国老百姓社会关注的第一焦点。新华社援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的话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新华社在报道中承认,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效率低下。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完全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

*怨声哀情* 英国的BBC在一篇报道中说:在沈阳市铁西区工业生活区的一条街道边,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七嘴八舌在聊天诉苦:一位说,“要俺怎么活啊?我肝硬化,胃溃疡,冠心病,什么也治不了。就硬挺着,等死。” 另一位说,“都这样呀,都没有钱。药费给俺报了,咱不要求别的。治治病就行,多痛苦啊。死吧,给儿女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有一位讲,“这儿有个气管炎的跳楼了。没钱治啊。治不起,到冬天遭罪。冬天下不了地,憋得上不来气,没有钱治,跳的楼。这一片跳楼的有好几个。” 一些-

的听众在听众热线中谈到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时怨声载道,有的甚至怀念毛泽东时代的赤脚医生,公费医疗,合作医疗制度。*九成民众无医保* 中国青年报不久前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在733名接受调查的人士当中,90%的人对10 年来医疗体制方面的变化感到不满意。超过大半数以上的人认为,虽然现在国家比以前富裕多了,医院比以前多了,但是看病却比10年前更难了。老

百姓反而看不起病了。农村合作医疗没有了,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实行大病统筹,小病得自己掏钱。特别是很多下岗职工,他们的最低生活补助费不过三四百块钱,如果缴健保,那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据中国卫生部门统计,目前为止,中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只有一亿人,也就是说,全国百分之九十的民众没有被医疗保障制度覆盖。

*药厂医院同发疾病财*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另一个引起民众不满的方面是医药部门市场化、商业化,造成失控。药厂哄抬药价,牟取暴利,造成药价虚高,病人买不起药。药厂推销员通过各种不正常手段,向医院和医生行贿,让医生开药,造成医院相当一部分的收入要靠药商的回扣。医生和药厂在这么一种不完善的市场上合谋,来对付患者,形成社会动荡不安的导火索。

*无钱治病酿悲剧*

去年8月8号,福州的一位42岁贫苦农民因无钱医治肺癌后绝望,在公共汽车上引爆了土炸弹,除炸死自己外,还炸死另外一名妇女,事件中有30多人受伤。中国媒体还报导了许多因经济困难不能就医而自杀的例子。广西南宁市有一位姓魏的英雄人物。这名保安在同抢钱包的人搏斗过程中被扎了三刀。由于他支付不起医疗费,疼痛难忍中竟想跳下19层楼自杀。更具讽刺的是,当英雄获奖后,他却将一万元奖金全部送给了自己生病中的母亲,以备老人看病之用。路透社在报导这则消息时称这位保安是名副其实的悲剧英雄。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在中国0失败的海洋中,唯有中国社会的医疗保健制度曾经独树一帜,中国的全民医疗保健制度向全社会提供了基本的保健需要。一些中国问题观查家认为,今天,中国的医疗卫生的市场化改革丢掉了以前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唯一亮点,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却学来了其中的糟粕,形成的是既不姓社,也不姓资的中国特色。

*留学生的网论*

一位中国大陆留学生写的一篇中美对比的文章在网上广泛流传。其中谈到医疗制度:“前阵子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医疗制度的文章,我当时看完了吓了一跳,心里也着实难过。这市场化不叫市场化,叫做乱七八糟自由化。“再发达的国家,也不是绝对市场化的。比如在美国医疗和教育等很多方面其实都不市场化。美国的医疗实行保险制度,一般由自己所在的公司买全家的医疗保险。家庭年收入在

3万美金以下的,国家给低收入者提供免费的医疗保险政策。“我认识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动了个大手术花了80多万美金的手术费。她是中国过去看孩子等绿卡的中国公民,送进医院没钱也没医疗保险。医院确定了,还是动了手术,根据老太太的收入,每个月付80多美金偿还,其实到死我估计也还不了一万块钱。”

医疗保险和社区医疗的差异

经常从一些经历过国外治病艰辛的患者那里获知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中国医生的医术其实并不比国外医生差。这次访美我也从一定的角度认识到了这一点。美国是世界经济强国,政府和企业在医疗方面的投入让人咋舌。大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小到纽约社区的长岛大学医院,医疗设备之先进、网络覆盖之广泛、各种公共设施之豪华令人惊叹。但我感觉,比医疗设备更先进、更完善的是适合美国国情的医疗体制。

中国医生工作的硬件设备虽然比不上美国医生,但他们遇到的患者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对辅助检查的依赖相对较少,因此,其综合临床感觉要比美国医生强。在中国医生的临床思维中,既有理性成分,也有非常宝贵的非理性成分,即看病有“直觉”。而美国医生相对比较机械,过分尊重循证和检查数据,“直觉”稍差一些。

但科学的医疗体制能够弱化美国医生单兵作战能力差的缺陷,使患者感到在美就医的总体感觉较好。究其原因,“初级保健医生(PCP)”或“全科医生”对疾病的最基本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对自身疾病无法了解和掌控的忧虑。同时,不同类别的、合理覆盖的医疗保险体系,如优先医疗服务提供者计划(PPO)、健康维护者组织(HMO)、专有提供者组织(EPO)和定点服务计划(POS)等,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患者的经济顾虑。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中国医生没有想象那么糟,在中国做患者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背运,但一个中国患者和一个美国患者在去看病之前,就注定存在医疗环境和体制的差异。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由此看来,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社区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完全有必要的,关键是要依据我们的国情把工作做到实处。

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密切结合

在医学领域,始终存在着基础与临床的脱节,“阳春白雪”的科研成果距离临床应用有着遥远的距离,令人感到迷茫和困惑。美国医学界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加强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联系。NIH的临床研究中心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它是一座有着300多张床位的现代化医院。医生的工作是对特殊和疑难疾病进行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开展大量的临床药物试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也有着功能强大的临床实验室,医生只要有能力发现临床问题,就可以马上深究下去,设计出成熟的研究线路并付诸实施,

往往能得到非常好而且实用的临床结果。

正如NIH临床研究中心负责人JohnI.Gallin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胃肠科主任MarkDonowitz所言,应该以切合实际的基础研究支持临床,推动临床发展。相比而言,国内一些医院要么片面追求临床,要么就片面追求科研,这种极端的做法不利于基础和临床的发展。应该针对各医院的特点,找到相应的结合点,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总之,中美两国医疗卫生体系存在差异,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一切都比我们好,国情、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差异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卫生模式,开展我们的医疗工作,但先进国家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极具特点和极富争议的模式,一直备受理论界的关注。在我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被一些学者贴上“美国模式”的标签或“诊断”为“美国病”后,这一模式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从表象和形态上看,中美医疗保障制度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特别是这两种制度有一些共同的缺陷:医疗保障体系残缺不全;医疗保障待遇不公平,层级化严重;费用高涨;市场化特征明显;政府有限介入,等等。虽然中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这些共同的特征和问题,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很大差异。而且从更深层次来讲,形成两种制度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一、中美医疗保障制度的差异与逻辑

1.公平性问题。

突出的公平性问题是很多人将中美医疗保障制度相提并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就两种制度而言,公平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前景有本质的差异。

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导致的贫富差异以及由来已久的种族歧视政策所导致的种族差异,决定了美国难以解决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公平性问题。尽管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竭力用社会福利制度来掩饰源于私有制的各种社会不公,但是它们无法从制度上消除社会不公。只是设法做得更好一些,显得更公平一些。西方的社会福利制度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策略和工具。如果不动摇其制度基础,是难以根本解决公平性问题的。而且,在美国这样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种族歧视的历史就有近200年,种族歧视的政策虽然被废除了,但是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和种族歧视观念在相当长时间里是难以消除的。有足够的数据和事例可以说明种族歧视和种族差异在当今美国无所不在。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医疗保障问题的复杂性。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出现的公平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市场化改革取向所引起的,而市场与社会弱者、福利与利润最大化从来就不是好伙伴。同时,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传统的与个人的身份和工作单位相联系的医疗保障模式的影响都造成了医疗资源配置、医疗保障待遇等方面的不平等。这些公平性问题通过政策的调整和制度的创新是可以改变的。

2.费用上涨的原因与费用控制。

人口老龄化、保险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技术的进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供者文化、供方诱导需求以及社会的价值观等被认为是推动费用上涨的一些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各国还会因制度安排和医疗卫生政策的不同,各自有自己特殊的费用增长原因,表现出不同的费用增长模式。就美国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多元化、混合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其管理成本远远高出实行全民医疗保险计划和单一支付制度的其他发达国家。另外,为了防范医疗事故所带来的风险,美国每年用于医疗事故保险和“防御性医学”等方面的开支高达上千亿美元,占美国卫生总费用的10%以上。

在我国,由于药价虚高所导致的医疗价格上涨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对各类卫生机构的调查显示,医院的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几乎占了一半(48.6%),而门诊、住院的医疗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为17.7%和30.8%,“以药养医”的局面赫然出现。同时药费也成为患者的主要负担。在出院者人均医疗费中,药费占饵44.7%,而检查治疗费仅占26.9%;在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药费占59.2%,检查治疗费仅占30.8%。而美国的处方药支出占个人医疗卫生费用的比例为12.1%。另外,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市场化行为和利益驱动以及各种道德风险所导致的低效和浪费也是推动我国费用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一些外部性的问题在美国也存在,但美国通过实施比较严格的费用控制措施,已经挤掉了医疗服务领域的许多水分,而且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已很难对美国的医疗卫生费用产生大的影响。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社会文化和制定医疗卫生政策的政治基础和政治环境将是美国费用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而如何挤掉医疗服务领域的水分,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则是我国现阶段费用控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美国医疗保障模式是一个“好”“坏”非常分明,因而富有争议的模式。一方面,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医疗技术、医疗水平和医学教育最先迸、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最多。的国家,大多数美国人不出国门就能享受世界上最好的医疗服务;但另一方面,美国又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是世界上医疗费用最贵的国家,国民的健康状况同其经济发

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水平并不相称。用美国人自己的话来讲,“从好的方面来说,我们的保健体制是世界上最好的。没有什么可以替代伟大的美国学术保健中心”;从“坏的方面来说,我们的体制也许比较乱,尤其是对那些没有得到尽早照顾的人们来说”。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在公平性和成本控制方面有明显的缺陷,但在可及性(看病的难易程度)和消费者选择方面却优于其他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可及性问题和费用问题是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两个问题。美国以其强大的和比较彻底的市场机制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较好地解决了可及性问题,但70年代以后费用问题便凸显出来。在美国现行的制度下,费用对可及性有一定制约,并形成了一定的替代关系。费用的上涨,迫使个人、企业和政府减少卫生资源的购买和使用;出于费用控制的考虑,个人、企业和政府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这种替代关系自9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致使无保险人口居高不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却使可及性问题和费用问题同时到来,同时“发作”,这就是被国人垢病,让政府揪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既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

4.制度的稳定性与制度的逻辑。

从制度的稳定性和发展态势上看,中美医疗保障制度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一问题的比较和评价,既要考察两种制度的现状,同时也要考察两种制度的历史发展;既要分析两种制度的宏观架构,同时还要分析两种制度的微观变化。

如果以1965年美国两大公共医疗保险计划的实施为分水岭,美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运行了40余年。从制度的宏观架构和发展态势上看,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是比较平稳的,渐进性改革是其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这种渐进性主要表现在: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大的改革举措出台,甚至连这方面的尝试也不多;所做的改革只是一些小的调整,如1997年实行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它作为社会保障法第16条的一部分,规定由联邦政府资助各州将健康保险的范围扩展到儿童。年实行的州儿童健康保险计划被认为是继Medicare和Medicaid实施以来,在医疗保障覆盖范围方面取得的最大进展。

渐进式改革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还在于它对全面改革的侵蚀作用。这种侵蚀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美国的现行制度下,渐进式改革有明显的政治优势,但这种优势掩盖了大的倒退。也就是说,从本质上讲,渐进式改革解决的只是部分医疗保健问题,而对更大范围的、更重要的问题却置之不理;第二,当全面改革所需要的政治机会到来时,渐进式方法缺乏敏感,没有迫切的需要来改变基本的规则和路径。也就是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和改革定势。改革共识的形成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机会和政治资本,但任何小的变革都会大量地耗费它。

美国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穷人、儿童等)提供医疗保障的选择型模式和渐进式改革特点体现了一种政治保守的价值观,它遵循的是私人财政+市场机制的逻辑。私人财政和市场机制推动了美国医疗保健传递和融资制度的变革,并导致一系列微观层面的组织创新,这在公共财政主导的制度中并未发生。但在宏观制度层面却是死水微澜,从克林顿到小布什,从民主党到共和党,提出的都是渐进式的改革方案,他们的支持者也承认他们的实用主义立场。因此,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逻辑是比较鲜明的和一致的。

以1998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下发为标志,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仅仅运行了十年不到的时间。从制度的变迁来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从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到社会医疗保险,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转变。虽然二元福利体制没有改变,但制度的逻辑却发生了变化。前者遵循的是公共财政+政府管制的逻辑,而后者遵循的是私人财政+市场机制的逻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和逻辑,由此形成的制度模式和产生的政策后果也不一样。因此,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反差很大。

尽管计划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逻辑不一样,但两种医疗保障模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逻辑的悖论。所谓逻辑的悖论,就是与制度逻辑不一致或不协调的制度安排。依照前一种制度模式的逻辑,它应该是一种完全由政府主导和支持的制度,但实际运行的结果却并非如此。虽然政府通过强制性政策工具决定了医疗保健的传递和融资制度,但政府却放弃了两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一是由政府财政为医疗保障制度提供经费保障;二是通过严格的监管控制医疗费用。由于政府责任的缺失,导致了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财政极不稳定。一方面医疗资源浪费严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责任的分散,导致了不同企业和单位之间医疗负担畸轻畸重,医疗经费没有稳定的保障。这种逻辑的悖论及其所带来的后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愈显突出,实行制度转型自然是题中之意。

随着新型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逻辑的转换已成定局,但由公共财政转向私人财政未免矫枉过正。而且在终止旧的逻辑悖论的同时,新的逻辑悖论已然形成。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私人财政是主要的融资方式,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医疗领域的私人财政由数以亿计的彼此独立的个体消费者组成气这使得消费者在同医疗机构的博弈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更何况多数医疗机构都是同质的(即国有的)。因此,私人财政无法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传递,在没有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消费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输家。在这种制度格局中,政府的作用比以往更重要。但不幸的是,政府这一次又缺位了。一方面医疗机构的所有制

形式基本没有改变,但政府的投入却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力。这两个方面是有联系的。为了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政府就出台相关政策或放松监管,让非营利性的公立医疗机构按市场机制运作。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再加上管理体制不顺和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政府的监管就很难到位了。因此,新制度刚刚运行几年,公平性、可及性和费用问题就暴露出来,并且不断恶化,社会不满和各种批评与日俱增。新制度实施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和所引起的社会反响不应该被认为是制度转型所导致的社会震荡,而是新的逻辑悸论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二、制度环境与政策意义

制度的逻辑是制度形成的客观规律,是利益结构中各要素影响力的平衡和各种社会控制机制结合的结果。在医疗卫生领域,政府、私人财政和专业人士构成了主要的权力基础,他们分别代表的是权威、财富和技能。这些要素的关系通过科层制度、市场和社团组织等机制制度化和合法化。每一个国家因为制度环境的差异,对这些社会控制机制的运用各不相同。但不管如何运用,有两个目标是相同的,一是获得社会支持;二是将信息成本最小化。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各国从不同的逻辑出发进行制度设计和模式选择。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讲,模式选择无所谓优劣,但制度运行的结果却有“好”有“坏”。问题可能出在两个地方,一是制度的逻辑定位不准;另一个是与制度逻辑不一致或不协调的制度安排,即逻辑的悸论。前一种情况意味着制度逻辑的不合理,后一种情况则反映了制度逻辑的扭曲。

比较中美医疗保障制度使我们认识到,从表象上看,两种制度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和特点,但从制度的逻辑来看,两种制度却是截然不同。而不同的制度逻辑又是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形成的。构成中美两国医疗卫生权力基础的主要要素之间的权力分配以及相应的制度架构和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医疗保障模式的选择。医疗保障模式中出现的制度逻辑的不合理和制度逻辑扭曲的情况,都与解读制度环境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有关。中美两国制度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两国的政治架构不同。美国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权利的分散,追求权利的牵制与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渐进性。同时,这一特点也延伸到了医疗保健市场,那就是在医、患、保之间尽量避免一方独大,以免扭曲价格机制。而我国是一个传统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政府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它不仅对制度安排和政策路径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对机构和个人的行为也有导向性的影响。在这种政治架构下,即使医疗保障制度按市场机制来运作,政策导向对市场中的权利分配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行政权力运用不当或决策失误,很容易造成市场机制的扭曲,加剧医疗保健市场中市场失灵的情况。如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出现的“看病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有关。

其次,所有制形式不同。美国的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基本上为私人部门所拥有,而我国的医疗资源几乎都为国有医疗机构所垄断,政府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行政权力对医疗机构的运作,甚至是专业人士的临床决定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政府与医疗方又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关系不仅强化了个体消费者在医疗保健市场中的弱势,而且也制约了私人医疗保险的发展。由于私人医疗机构对市场的结构和变化非常敏感,而国有医疗机构对行政手段比较敏感,因此,在政策工具的选择上,我国应与美国有所不同或侧重。如果两者的政策反应和政策工具的使用趋同的话,那肯定有一个国家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虽然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公有制也不排斥市场,但在公有制的体制下,过分倚重市场,甚至让一个权利结构严重失衡的市场自然发展下去,其结果只会加剧市场失灵。从此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逻辑悖论。

再次,福利文化不一样。所谓福利文化,是指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对福利的看法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美国医疗保障制度遵循的私人财政+币场机制的逻辑源于美国社会对政府的偏见、对政治家的不信任和对私人或市场决策的偏好。这种文化是美国人思想中先天的、通过遗传获得的部分,他们没有摆脱它,而且永远也无法摆脱它。在这种文化的主导下,政府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是被动的、补缺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与“家”同构,政府对国民的保护就如同家长保护其子女,因此,我国的福利文化有着浓厚的家长制国家福利的色彩。从医疗保障的提供来看,政府是主动的,民众是被动的。但另一方面,政府在提供福利时是比较保守的,而更多地将责任转嫁给个人、家庭、单位和社会。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中,从政府那里获取福利从来不认为是公民应该享受的权利,政府保障民众的生活和社会安宁只是履行一种道德义务,因此,家长制国家福利传统更多地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它的实际意义已大大打了折扣。就中美两国而言,尽管政府在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介入程度都相对有限,但它们的价值基础不同,反映的福利文化也不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两国在医疗保障制度的逻辑方面应该有所区别。

最后,政策路径不一样。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是其“混合经济”的极好例证,反映了美国式生活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总体特征。在一个利益主体多样化和利益分化严重的社会中,医疗改革每迈出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争论和讨价还价。美国医疗保障制度既是利益冲突和妥协的结果,也是重重矛盾的反映。因此,有学者认为,美国的政策问题不是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分析,而是缺乏解决利益冲突和竞争的能力。与我国中央集权体制相对应,包括医疗改革在内的政策制定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相对封闭、自上而下的道路。这一路径

在利益的协调、政策的通过等方面简单易行,但在信息收集、议程设置、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由于群众参与不够,影响了政策的科学性,同时也是导致政策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制度环境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逻辑应由目前的私人财政+市场机制转向公共财政+科层制度+市场机制。后者基本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权力分配、制度架构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建立的医疗保障制度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逐步加大政府融资的比重,向以公共财政为主的医疗保障模式过渡。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仅为15.2%,这一比例不仅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61.8%),而且连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59.3%)也赶不上。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出现的公平性问题、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市场营利行为及其带来的种种后果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政府的投入不足有关。加大政府投入有多种模式选择,其中,由公共财政资助国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或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做法最具成本效益,这样做既可向全体国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解决由于医疗保险的缺失所带来的公平性问题和一部分人的财政可及性问题。同时也可将分散的消费者组织起来,以改变市场力量的格局,这既有利于市场力量的平衡,以弥补医疗市场的先天不足,达到控制费用,提高质量的目的,有利于提升和保护消费者的话语权。

第二,加强政府对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机构内部的科层式管理。医疗机构是医疗费用的主要发生地。而隶属于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生对医疗费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医生的收入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直接影响,更为深远、更难估算的是医生对医疗费用的间接影响。有研究表明,用于医生的费用虽然只占卫生总费用的1/5,但他们可以影响70%的支出。但是,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完全靠医生来控制费用远非万全之策,因为医生常常处于失控的状态。因此,政府干预医疗服务市场,从外部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传导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内部的管理是解决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费用高额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所要求的,它更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如何管理医疗机构和医生也有多种选择。通过行为定位和产出定位双管齐下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所谓行为定位,就是通过行政权力的介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和医生进行考评,将其职位的变动、荣誉的获得等与其管理行为和医疗行为挂钩,使他们对其行为负责;所谓产出定位,就是让医疗机构和医生直接面对治疗成本,将其置于一定的财政风险之下,改变以往多收费多受益的激励方式。

第三,审慎引入市场机制。从发达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和趋势来看,除了美国依然坚守市场的传统外,其他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险的发达国家对市场的引入都非常谨慎。而且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有“天生”的强者和弱者。尽管我国不可能建立像美国一样的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疗保障制度,但并不是说政府就可以包办一切。哪里没有竞争,哪里就没有足够的激励来刺激节俭和效率。因而且政府干预也有“失灵”的时候。因此,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对于矫正“政府失灵”,维持医疗保障体系的活力,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效率十分必要。以费用控制为例,我们认为,导致我国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医疗服务和医疗产品的供给方的低效和浪费;而费用上涨的成本主要由消费者承担。在现行体制下,由于缺少必要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使供给方没有压力和动力来控制成本,减少暴利;而个体消费者也不可能组织起来形成社会压力,以至于高增长的费用压制了社会的医疗需求,从而潜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和费用危机。可以这样说,我国现有的政府干预没有改变医疗市场上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而供给方的欲望却膨胀了。鉴于我国费用问题的特点是供给方获利太多,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通过运用市场竞争的方法来约束或减少其获利。一是改变支付方式,将传统的按服务量付费的支付方法转变为预期支付方法,或按人头付费,或按病种付费,或多种付费方式并存,相互竞争,这样既可以培养医疗机构控制成本的自觉性,又可削弱供给方的强势地位;二是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包括营利和非营利医疗机构以及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不同的保险计划(包括政府主导的社会保险计划和商业医疗保险计划)之间引入竞争,扩大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决策范围,鼓励质优价廉的医疗机构和保险计划的发展。当然,这样的改革能否成行还有很大的疑问,毕竟在目前的体制下获利最多的大都是国有的机构。同时,新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形成以及公众学会选择都需要时间。

不管怎样,选择和建立新型医疗保障模式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与干预。毕竟在我们的制度和文化中,政府相对于市场是强势的。以往的和现行的制度所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都与政府的角色定位有关。这不符合我们制度的逻辑。目前国家有关部委正在设计新的医疗保险方案,这一次政府不要再缺失了。

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5年多的改革和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针对现存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改革不配套、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和加大医疗保险改革力度等举措

一、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构架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此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农村居民,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或新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以上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医疗保障(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过 5年多的实践,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094亿。全国大部分地区(98%)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医疗保险的保障机制基本得到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二)各种类型的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在实践中,除了国家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外,各地还摸索出多种形式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模式。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社会保险的方式运作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工会组织经办的职工互助保险等。

(三)医疗救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员工正式就业的工作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作为参保单元;二是缴纳保险费与享受待遇相联系。它将没有在正规部门就业的人口和没有能力缴费的单位的职工排除在现行制度之外,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属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因此,针对医疗保险制度性缺陷,一些城市纷纷出台了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以北京市为例,2001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联合出台了《北京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从2002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主要内容是对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予以减免。

综上所述,经过5年的改革和建设,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体制转轨和機制转换。在体制上,完成了从原来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福利型向社会医疗保险型的转轨;同时,在新制度下,实行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费用分担,医疗服务竞争(定点医院),费用控制(结算方式)以及社会化管理等新的运行机制。在制度层面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以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互助、商业医疗保险和职工互助保险)为补充,以社会医疗救助为底线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促

二、医疗保险制度评估尽管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总体上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还不尽人意。新制度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还很多,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有必要对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理清今后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思路。目前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是:(一)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经突破一亿人,但从总量上看,医疗保险覆盖面只相当于城镇就业人口(2001年)的42%,在三大社会保险中是参保率最低的。

从结构上看,基本医疗保险主要覆盖的是国有企业和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还包括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大量的其他类型企业的职工,非正式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城市弱势群体(低收入或下岗、失业职工,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城的农民工,较退休的“体制内”人员等),以及农民还没有被制度所覆盖。

总体来说,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还是相当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还没有制度上的医疗保障。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已经达到4700多亿元,其中居民个人支出近2900亿元占其61%,说明能够享受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还是少数人。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应该是,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特殊医疗保险、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和农村人口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所构成。在这个医疗保障网络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二)未来发展目标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近期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特别在全国农村建立起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我国还不可能用“一个”制度覆盖所有的人口。因此,医疗保障体系必然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各种医疗保障制度的组合。尽管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内部结构参差不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医疗保险待遇也有所差异,但却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发生疾病,尤其是身患重病时有所依靠和指望。因此,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我国短时期内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最佳选择。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中国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具有自身特点,可分为四个层次: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从现状看,中国医疗保障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保障水平低和覆盖面窄。同时,经过20余年的改革和发展,公立医疗机构过度商业化,医疗市场结构扭曲,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服务供给效率低下,进一步恶化了医疗保障状况。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不但直接受到医疗改革影响,还间接受到医学模式的影响——医学模式通过与医疗改革的互动对医疗保障制度产生重大影响。总的来看,现代社会的医学模式正在由重事后治疗转向重事前预防,由此引发了医疗领域的健康革命,我国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正在向基层向社区倾斜,社区卫生服务迅速发展。同时,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大大提高了中医药在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中的地位。在上述的医学模式转变与卫生改革背景下,论文研究了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四个层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是医疗保障的主体,文章在既有的研究

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代医学模式对其影响;医疗保障制度的创新研究重点放在商业健康保险(医疗保障制度的必要补充)、医疗救助(医疗保障制度的最后防线)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保障制度的延伸)上。期刊:[2] 韩俊,罗丹. 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报告[J]中国发展观察, 2005,(01).[4] 应建设.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调查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 2004,(12).[5] 陈春兰.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 2006 .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浅析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骨架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也是在不断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取得前进的现在,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很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落实到地市级统筹,还存在不少的县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表现为:条件好的地方,较低的收费率即可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条件差的地方,较高的收费率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

医院医保管理制度(标准)

医保管理工作制度 根据社保局医疗保险管理和医疗管理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医院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关规定。 一、认真核对病人身份。参保人员就诊时,应核对医疗保险手册。遇就诊患者与参保手册身份不符合时,告知患者不能以医保手册上身份开药、诊疗,严格把关,遏制冒用或借用医保身份开药、诊疗等违规行为;对车祸、打架斗殴、酗酒、工伤、自杀、自残、整容、镶牙、流产等类病人不能享受医保、合作医疗政策待遇,对不能确认外伤性质、原因的不得使用医疗保险卡直接办理住院登记,门急、诊医生如实记录病史,严禁弄虚作假。 二、履行告知义务。对住院病人告知其在规定时间(24小时)内提供医疗卡(交给住院收费室或急诊收费室)和相关证件交给病区。 三、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不能超医疗保险限定支付范围用药、诊疗,对提供自费的药品、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须事先征得参保人员同意,并在病历中签字确认,否则,由此造成病人的投诉等,由相关责任人负责自行处理。 四、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西药和中成药可分别开具处方),门诊每次配药量,一般疾病不超过七日量,慢性疾病不超过半月量。住院病人必须在口服药物吃完后方可开第二瓶药,否则医保做超量处理。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住院患者出院时需巩固治疗带药,参照上述执行。 五、严格按规定审批。医疗保险限制药品,在符合医保限制规定的条件下,同时须经过医院审批同意方可进医保使用。否则,一律自费使用,并做好病人告知工作。 六、病历书写须规范、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记录参保病人的门诊及住院病历,各种意外伤病人,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程录中必须如实的记录意外伤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七、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维护参保病人利益。医院医保目录内药品备药率西药必须达到80%、中成药必须达到60%。(控制自费药使用)。住院病人需要重复检查的必须有原因分析记录。 八、严格掌握医疗保险病人的入、出院标准。严禁分解门诊处方开药、人为分解住院人次;禁止挂床住院或把门诊治疗、检查的病人作住院处理,住院病历内容必须规范完整,如发现住院医嘱中只有药物医嘱或只有检查、检验医嘱的情况引起医保的拒付款,全额由科室、诊疗组和相关责任医生负责。 九、严格按照规定收费、计费,杜绝乱收费、多收费等现象。各科主任、护士长高度重视,做到及时计费,杜绝重复收费和出院当天补记材料费(如导管、肠内营养管)或出院一次汇总计费、累计计费(如氧气费等),各种费用记帐必须与病历医嘱相符合。由于乱收费、多收费、重复收费产生的医保拒付款全额由科室、诊疗组和相关责任医生、护士负责。 十、全体医生通过各种渠道充分了解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医院定期对医保工作进行检查公示,对最新医保政策、文件等及时组织进行院内组织学习。 十一、管理中心所提供的终端软件,要妥善维护;医保新政策出台,按要求及时下载和修改程序,及时上传下载,确保医保数据安全完整,为参保病人提供全天候持卡就医服务。 对违反以上制度规定者,按职工奖惩条例处理,并全额承担医保拒付款。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适用人群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单位的职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根据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按一定的缴费比例,由单位统一缴纳; 其中单位要承担职工工资总额6%,个人承担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2%。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职工可享受住院费用报销、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以及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的个人帐户待遇,其报销比例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高一些。在职职工住院的费用,在扣除范围外费用以后,最低起付线以上至5000元的部分,按75%报销;5000元至10000 元的部分按80%报销;1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85%报销,退休人员相应提高10%;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在职职工为80%,退休职工为85%。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适用人群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主要包括未成年居民,指中小学阶段学生(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学龄前儿童及其他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居民;老年居民,指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以及其他非从业的城镇成年居民。大学生将来也要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个人通过所在居委会或学校(幼儿园)缴费,同时政府在个人和家庭缴费的基础上给予补助。未成年居民、成年居民、老年居民的基金筹集标准每人每年分别为100元、360元、360元,其中个人缴纳分别为40元、280元、150元;政府补助分别为60元、60元、210元。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筹集标准要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低很多,约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人均筹资额的1/5。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可享受住院费用报销和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待遇。由于缴费费率较低,因此待遇也相对低一些。参保居民的住院费用报销,在扣除范围外费用以后,最低起付线(同城镇职工医保)以上的部分,按55%报销,每个医疗年度最高可累计报销3万元。统筹病种门诊费用,在起付线(300元)以上的,按50%报销。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12周岁(含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居民因病住院,可直接到市辖五区范围内设有儿科病房的定点医院就医,不受医院级别限制;12周岁以上的居民,首诊需在五区范围内二级以下(含二级)定点医院就医,确因技术水平所限诊治有困难的,可本着逐级转诊的原则,办理市内转诊手续后,再转至高一级别医院进行诊治。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班级:13本国际经济与贸易一班 姓名:李丽仪 学号:413010124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内容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是现代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保险网和减震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保障的一种制度。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由政府和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由职工保障向城乡全体居民保障的重大变革。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二、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政府、企业、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边界不清晰。 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是以减轻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责任为起点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界定依然模糊不清。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1998年的5.5%增长到2005年的11.2%,年均增长29.8%。仅中央财政用于“两个确保”和“低保”的资金投入就从1998年的9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04亿元,年均增长35.5%。各级地方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但是,与此同时,企业和个人都普遍感觉到缴纳社会保障金的负担越来越重。个人的基本养老金缴费比例由开始的3%逐年增加至8%,而且缴费基数也在逐年增加。人们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满意程度也在增加。 2、对历史遗留问题的逃避形成制度性缺陷。 21世纪,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养老保险基金负担系数逐渐提高,养老保险金支付将进入高峰期。在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基金进入紧张行状态,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基金赤字运转的局面。再加上企业改制实行提前退休,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在历史债务压力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部分基金积累模式在大部分地区因为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而名存实亡。一旦我国经济进入平稳发展时期,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当期收取的养老金是不可能支付得起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用的。如果不能采取多种措施化解由于新旧养老制度转型而形成的对中老年职工的历史欠账,未来终将会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重大冲击。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年第 3期 经济 SHI JIAO 视 角 摘 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管理制度之一。本文简要地阐述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说明了我国社会 保障的发展状况, 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存在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D632.1; F24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 .2012.03.45文章编号:1672-3309(2012 03-107-02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曹帅 (外交部亚洲司, 北京 100020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 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它的主要功能在于, 通过建立社会化为标志的生活安全网, 来消除市场过程中产生的社会不安定因素, 防止社会动荡。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 是公共选择的结果, 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产业的转型升级、健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9世纪 8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制 度在德国建立, 经过 100多年的发展, 它已成为现代国家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经济制度。我国改革开放 30多年的实践证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它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状况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 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 2010年年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

理性看待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理性看待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 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 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严峻挑战, 也是需要认真探索的崭新课题.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从形式上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四大部分. 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这种让广大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基本医疗保障已覆盖逾12 亿人. 从医疗保障体系的类型上划分,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由三个层次构建的: 一个是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的覆盖各种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层次;另一个是民政系统建立的,只对于城乡困难群众的, 包括动态情况的因病返贫的困难群众的疾病救助体系的保障模式;另外还有一种, 针对特殊人群和特殊病种的免费或减免医疗费用的单病种的治疗保障. 十余年来,经过艰辛的探索,不断的完善,我国现行的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保障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过去被群众和社会关注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得到极大的缓解.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 一方面,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不长,还处于探索和完善的过程中, 与当前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要科学地引导群众理解党和国家在建立医疗保障制度中所作的积极努力. 另一方面, 我们必须冷静地分析当前社会和群众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批评, 科学引导城乡群众认知和理解保障制度的真正意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 ................................................................................................................................................ - 2 -关键词.............................................................................................................................................. - 2 -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 3 - 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 4 - (一)制度不统一 ......................................................................................................................... - 4 - (二)统筹层次低 ......................................................................................................................... - 4 - (三)覆盖范围小 ......................................................................................................................... - 5 - (四)资金管理隐患大................................................................................................................. - 5 - (五)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 - 6 - 1、社会保障的立法不健全 .......................................................................................................... - 6 - 2、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立法层次低.............................................................................................. - 6 - 3、社会保障的法律监控薄弱 ...................................................................................................... - 6 - 三、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 7 - (一)进一步推进制度整合......................................................................................................... - 7 - (二)进一步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 ....................................................................... - 7 -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 7 - 1、完善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 8 - 2、建立适应灵活多样就业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 - 8 - 3、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 8 - (四)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 8 - (五)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 8 -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是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和地方分级负责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为保障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不少的问题,这为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所谓社会保障,是指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失去工作机会,或收入不能维持必要生活水平等状况时,获得由国家或社会提供的保障基金。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进而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安全网”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工伤等情况下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此外还保障无收入、低收入等群体有生活来源,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

需求。 二是“平衡器”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一方面可以消除社会群体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 三是“助推器”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劳动群体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劳动群体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平衡社会供需的总量,防止经济发展出现波动。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1.保障覆盖范围窄。我国虽已制定出社会保障体系,但是覆盖范围却很狭窄,特别是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也只有城镇的部分劳动者拥有社会保障,对于农村居民却未能覆盖到,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及8亿农民养老的迫切需求很不适应。 2.立法滞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必然要求法制化。然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未颁布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律,社会保障费的征集、支付、运营都极不规范。滞后的社会保障国家立法势必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障程度等造成影响。 3.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实际需要;各地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过大,难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适度。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建议

医院医保管理制度

医院医保管理制度 为了做好广大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保证我院医疗保险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省、市、区医保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对医保患者要验证卡、证、人。 2、定期对在院患者进行查房,并有记录。 3、应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实行宿床制,凡符合住院标准患者住院期间每日24小时必须住院。 4、住院期间医疗卡必须交医院管理。医疗证患者随身携带,不准交未住院的医疗卡、证放医院管理。 5、建立会诊制度,控制收治患者的转院质量。 6、如有利用参保患者的名义为自己或他人开药、检查治疗的,经查清核实后将进行处罚,并取消医保处方权。 7、严禁串换药品、串换诊疗项目、串换病种、乱收费、分解收费等行为。 8、严禁误导消费、开大处方、重复检查。 9、严格控制参保病人的医疗费用,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实行梯度用药,合理药物配伍,不得滥用药物,不得开人情处方、开“搭车”药。 10、参保病人出院带药应当执行处方规定,一般急性疾病出院带药不得超过3天用量,慢性疾病不得超过7天。 11、严格按照病历管理的有关规定,准确、完整地记录诊疗过程。

医保卫生材料审批管理制度 1、医用卫生材料的临床使用需经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已经批准的除外)。 2、审批流程: (1)由临床医生填写“新增卫生材料采购申请表”,表中材料名称、规格、用途、材料生产单位、代理单位、需要数量、参考单价等项目需填写完整,科主任签署意见。 (2)财务科根据相关规定,审核并签署意见。 (3)分管领导审批同意购置并签署意见。 3、已经审批的卫生材料再次使用时无需审批。 4、未经医保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同意的卫生材料在临床使用后所产生的不能列入医保支付等情况由申请科室负责。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论文 杨佳敏

浅谈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 引言(绪论) (1) 一、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 (2) 1.1新型的社会保障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 (2) 1.2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也面临严峻形势 (2) 二、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弊端 (2) 2.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2)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3) 2.3.管理体制及社会基金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基础薄,妨碍因素多 (3) 三、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 3.1.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进程 (4) 3.2.以扩大覆盖面为重点,加快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5) 3.3.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增收节支 (5) 3.4.完善社保基金的管理,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 (5) 3.5.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6) 3.6.开展社会保障理论和战略研究,为制度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 (6)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当前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制度残缺不全,保障项目较小,发展模式不够清楚;政府投入少,保障范围窄,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农民无力承担农村社保费用,自觉参与社保的意识薄弱。这些问题都碍于社会保障功能的正常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加大对城市和农村社保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的社保投入;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参加社保的经济基础;大力宣传社会保障制度,使群众充分认识到该制度的优越性,提高群众社会保障意识;要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使各项社保工作有法可依;完善公共财政, 促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医保管理制度

医院 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措施 目录 1、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2、医院医保工作制度及管理措施 3、医院离休干部医疗管理措施 4、医院医保办公室人员行为规范 一、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 (一)机构管理 1.建立医院医保管理小组,由组长负责(组长副院长担任),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医保工作。 2、设立医院医保办公室(以下简称“医保办” ),并配备2—3 名专(兼)职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院医疗保险工作。 3.贯彻落实柳州市政府有关医保的政策、规定。 4.监督检查本院医保制度、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5.及时查处违反医保制度、措施的人和事,并有相关记录。 6、加强医疗保险的宣传、解释,设置“医疗保险宣传栏” ,公布举报奖励办法和监督电话,公示诚信服务承诺书。正确及时处理参保病人的投诉,努力化解矛盾,保证医疗保险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医疗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推诿病人,接诊时严格核对病历、卡与参保人员本人相符,发现就诊者身份与所持《医疗证》、IC 卡不符时,应扣留医疗保险证(有代取药证明的除外),及时报告医院医保办,医院医保办及时报告市医保中心。 2、诊疗时严格遵循“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 疗,合理收费”的原则,病历、处方、检查单等书写规范。 3.药品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4.收住病人时必须严格掌握入院标准,杜绝冒名住院、分解住院、挂名住院和其它不正当的医疗行为;住院用药必须符合医保有关规定,使用自费药品必须填写自费药品患者同意书,检查必须符合病情。 5.出院带药严格按规定执行。 (四)、患者基本信息、医疗项目及费用录入管理制度。 ①患者入院时,收费处要及时做好详细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医保卡号、住院号、诊断、科别、门诊医师、入院时间。为初入院患者编上新住院号,或为再入院患者查回旧住院号才能办理有关手续,避免一人多号或一号多人的情况发生。 ②患者入院后,各类医疗文件的书写由医护人员按规定按时完成;由护士核对、录入并执行医嘱;诊疗项目及费用的录入必须正确无误,对出现有项目无收费、有项目多收费或无项目有收费的,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 ③实行收费明细清单制,收费明细清单由住院科室提供,不按要求提供的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 ④医院医保办每月检查患者基本信息、医疗项目及费用录入情况,对电脑录入的患者基本信息、收费项目等与病历记录不相符的,按规定处罚并追究科室负责人责任。 (三)药房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制定公布的药品零售价格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中采购价格,按医院药品采购供应制度采购药品。 2、公布本院所使用的药品价格及一次性医用材料价格,接受监督。 3.确保医疗保险药品备药率达标,不得串换药品。 (四)财务管理制度 1.认真查对参保人员的医保病历、IC 卡,把好挂号、收费关,按市医保中心医疗费管理的要求,准确无误地输入电脑 2.配备专人负责与市医保中心医药费结算和衔接工作,并按医保规定提供相关资料。 3.新增医疗项目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市医保中心上报。 4.严格执行医保中心的结报制度,控制各项相关指标,正确执行医疗收费标准。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历程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目前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演变,问题,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我国经过2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养老保险是一种对退休人员的生活费用给予保障的制度。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很快,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国家对老职工有隐性负债。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特征是由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为主的养老保险制度转变。这个转变的难点主要是对老职工和退休职工而言,过去他们的养老金是由国家和企业负责的,现在一下子要他们依靠个人账户养老,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的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的,这实际上就存在一个国家没有对他们的过去贡献做出补偿的隐性负债问题。 2、养老保险金缺口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就全国而言,1998 年缺口为162 亿元,到2002年就达到411 亿元,若考虑省际之间的不平衡,缺口则在500亿 元以上。2003年按县计算的缺口近700亿元。1998?2002年的5年间,在使用了参保

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摘要: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过5年多的改革和建设,初步建立起了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构:架。针对现存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狭窄、改革不配套、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社会医疗保障的立法步伐和加大医疗保险改革力度等举措加以解决。 一、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构架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主要标志就是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与此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制度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尽管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覆盖农村居民,但一些农村地区仍然保留或新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上各类医疗保障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过5年多的实践,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达1.0094亿。全国大部分地区(98)都启动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其标志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统一的医疗保障管理系统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制度运行基本平稳;医疗保险的保障机制基本得到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首先,它对促进国企改革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作用。在一亿多参保人员中,65是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二是促进了参保人员的就医方式和医疗消费观的转变,参保人员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就医选择权。三是推进了医疗服务和药品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健康发展。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等管理措施加强了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促使其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服务;四是抑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势头。据统计,1990——1998年卫生系统综合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年增长率分别为25.0和23.7,2001年分SU降低为9和5. (二)各种类型的补充医疗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国家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在实践中,除了国家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外,各地还摸索出多种形式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模式。如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以社会保险的方式运作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的补充医疗保险;由工会组织经办的职工互助保险等。 (三)医疗救助制度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员工正式就业的工作单位(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作为参保单元;二是缴纳保险费与享受待遇相联系。它将没有在正规部门就业的人口和没有能力缴费的单位的职工排除在现行制度之外,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属于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因此,针对医疗保险制度性缺陷,一些城市纷纷出台了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以北京市为例,2001年12月,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

浅谈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加上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本文具体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的问题、解决对策,同时分析借鉴欧洲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关键词:保障制度不完善对策借鉴意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有一点非常引人注目,那就是老年人口增加得特别快: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中国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而且每年还以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8年,老年人口将约占总人口的1/6,2025年将占1/5,2050年将占到1/3。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还有一个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未富先老”。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和健康水平提高,中国仅用了18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达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5000美元以上,有的超过了1万美元。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840美元,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4000美元。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居民为6.74亿人,按农村老年人口比重18.3%计算,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3亿人。也就是说,还有7300万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金。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亟待解决。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医保管理制度

医保管理制度 (一)机构管理 1.建立院医保管理小组,由分管院长负责,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医保工作。 2.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医保的政策规定。 3.监督检查本院医保制度规定的执行情况。 4.及时查处违反医保制度规定的人和事,并有相关记录。 (二)医务管理 1.中西药品处方书写要求有姓名、性别、年龄、日期、工作单位及家庭地址、剂型、剂量、用量、用法、医师签名。 2.控制药品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3.急诊处方不开与急诊无关的药品、控制使用的抢救药品要注明病情、履行审批手续。 4.住院用药必须符合医保有关规定,使用自理药品必须填写自费项目认同书,检查必须符合病情。 5.出院带药严格按规定执行,禁止挂牌住院。 6.特殊检查和治疗,应指征明确,审批手续完备,实行自负比例的,按比例收取费用。 (三)药房管理 1.按药品采购供应制度采购药品。 2.划价正确。 3.医保用药占医院药品目录比例,不得串换药,而无医师签名处方

的药品。 (四)财务管理 1.认真查对参保人员的《医保证》、IC卡,把好挂号、收费关,按市医保中心医疗费管理的要求,准确无误地输入电脑。 2.配备专人负责与医保中心医药费结算和衔接工作,并按医保规定提供相关资料。 3.新增医疗项目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医保中心上报。 4.严格执行医保中心的结报制度,控制各项相关指标,正确执行医疗收费标准。 5.对收费操作上发现问题,做到及时处理,并有相关处理记录。6.参保人员出院结帐后,要求查询收费情况,医保窗口和财务部门做到耐心接待,认真解释,不推诿。 (五)信息管理 1.当医保刷卡出现错误时,窗口工作人员及时通知信息科,由信息科工作人员利用读卡程序来检查卡的质量,如卡有问题,信息科及时向医保中心汇报。 2.当医保结算出现问题时,窗口工作人员及时通知信息科,由信息科工作人员来查帐,确保结算正确,如在查帐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医保中心查询。 3.信息科机房做好医保前置机的数据备份,同时准备好备用服务器,如果医保前置机宕机,马上手工把备用服务器联上网络,确保医保系统的运行。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医疗保障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福利水平高低的关键性指标。医疗保障制度不仅涉及医疗供求的双方,而且还涉及医疗 保障供应等方面,从而是关系最为复杂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 走的是一条不平凡的道路,在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面临着众多问题,这些都迫 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与配套政策。以医疗保障在内的现实经济生活中交 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制度形式与资源配置效率是直接对应的,因而运用制度经 济学来探索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制度经济医疗保障 一、我国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罗特外事1131 学号1127074147) 1.保障水平总体不高,人群待遇差距大。在我国农村和城市的人在医疗保障制度的待遇和享受上有着巨大的差别,这与国家政策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 关系。 2.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第一个方面是,医疗资源的分配在城乡之间差距极大。第二个方面是,医疗资源的分配,在阶层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3.政府对医疗的投资不足。从90年代下半期到现在,政府财政投入在全部医 疗支出中所占比重仅为15%-18%左右,占GDP不到1%。而发达国家对公共 医疗财政投入则占GDP近8%。投入不足的直接后果便是导致医院的方向发生 根本的改变,从以“救死扶伤”为职责变为追求收入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提供更多、更贵的药品与医疗服务。 4.保证可持续性方面不足。(1)统筹层次不高。目前仍然以县级统筹为主, 共济性不强,基金抗风险能力较差,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异地就医。(2)医药费用成本控制机制未完全建立。按照医改的要求,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和 制约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3)经办服务能力不适应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普遍存在人员编制、经费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地区信息化水 平低,管理手段落后。 二、如何完善政策:(易军外事1131学号 1127073118) 1.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医疗保障水平; 2.要在医疗保障基本制度框架内探索既灵活多样又能有序转换的多种保障方式;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1]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摘要: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完善措施 所谓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实现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障权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已经逐渐深入人心,新型的社会保障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主要表现为:初步完成了从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到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确立了以养老、医疗与失业保险制度为骨干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创立了力求把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把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今,随着人

口老龄化的到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对社会保障造成巨大压力,养老保险基金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要求;经济体制转轨伴随的高失业、两极分化等问题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特有的宏观经济波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2、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 自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建立了一套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显现出来,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了。概括的来说,我国传统社会保障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2.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