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

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学科知识

1.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

2.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4.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五)教学设计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六)教学实施

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评价

1.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

2.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3.能够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注:可根据当前小学教师培养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具体情况,在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中分别设置语文、数学等科目的选考内容,考生可任意选择一个科目作答)

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2.简答题

(1)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3.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绍班风建设经验时谈到:“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舍门都要排队,班主任都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课要到;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请运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一位初任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课文中描写猎人猎熊果敢的词句,但是,有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纳,反而说猎人很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猎熊行为是违法的。

原本课文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

问题:

请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谈谈你对小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及其关系的理解。

4.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周长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二:“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三:(具体学科及其教学内容略)

问题: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和综合素质总结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地位);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教育性质);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教育目的,德智体美劳)。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政教)、教学工作管理{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教务)、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三、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行政管理法、法律法规管理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管理法、数理统计方法。 四、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务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学校运行机制:校长负责制。 五、教育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中介)。教育本质: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六、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七、教育起源:本能生(生物)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

新(心理)房(模仿)源美梦(孟禄) 凯(凯洛夫)米(米丁斯基)爱劳动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九、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十、教育学发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2.马卡连柯:《教育诗》——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3.杨贤江:《新教育学大纲》——我国第一部。。。 (2)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木(布鲁姆)有掌握(掌握学习) 哪(布鲁纳)来结构(强调学科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 瓦根(瓦根舍)找饭粒(范例教学) 高度赞(赞可夫)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 真可谓全面和谐(全面和谐的教育思想)斯基(苏霍姆林斯基) 十一、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生产力: 制约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与政治经济: 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影响作用: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民主;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与文化: 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促进作用:传递、传播、更新、选择。 十二、教育目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鼓励、评价。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答题技巧 教学设计是小学科目二中最后一个问题,给定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六科内容,要求从其中选择一科内容进行作答,从每科的学科特点上看,小学语文最为简单易答,所以建议选择语文学科进行作答,下面就语文学科答题技巧进行简要解析。 此题共设置三道问题,第一题10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20分,共40分。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9种出题角度,主要涉及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以下9种出题角度中,5、6、7、8四个角度其实是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在复习中主要学会写整个教学过程并能够正确写出每部分的设计理由即可,其中识字课和阅读课比较相近,所以可以以统一方式进行作答,写作课比较特殊,单独方式作答。 1.文本写作特点(文本解读)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过程 5.设计教学过程中三道题+理由 6.设计三组课堂提问+理由 7.设计导入+理由 8.设计板书+理由 9.写作评语 一、第一种出题角度 文本特点,主要出在第一题,有以下几种问法: 1.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此题目有以下几种问法,实际意思一样,主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从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作答步骤: 1.认真审题,回忆理论点:文体、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和表现手法等具体内容。 2.带着问题和理论点进行阅读课文,边读边分析边标划,防止遗忘。 3.规范书写: 作答模板:本文是一篇( )文,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或( )说明方法,采用( )表现手法,用词\语言( ),通过( )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并从中悟出( )道理\或抒发(表达)了( )情感。

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的根本依据。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知识分享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一、简答题:(3X10)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建构主义学习观 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简述美育的任务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教学实施的环节 29.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2X20)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个人整理,笔试已过)

第一章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 1、小学教育的任务: (1)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2)具体任务:①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②引导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③培养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培养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渐发展对道德的理解。 教育概述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2、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者间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4、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5、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 (2)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6、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学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科。 1、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萌芽阶段 (1)《学记》(礼记,中的篇目)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步教育专著。《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反对司机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开导学生;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里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2)孔子,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提出学习过程包含“学、思、习、行”四个基本环节;提出“庶、富、教”的观点。 (3)墨翟,“兼爱”“非攻”。 (4)道家,顺其自然。 (5)苏格拉,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6)柏拉图,《理想国》。 (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主张按照儿童心里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教育。 (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步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创立阶段 (1)培根,近代实验科学家鼻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弥儿》,主张自然教育。(4)康德,德国哲学家,把教育学作为大学一门课程在大学授课,《康德论教育》,认识为宜需要教育的动物。 (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林哈德和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6)洛克,英国教育家,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德国教育家,科学教育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8)杜威,美国教育家,《民主主义教育》,新三中心论,活动中心课程论。 教育学发展阶段 (1)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2)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3)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5)赞可夫,苏联教育家,《教育与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是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所有学生达到一般发展。(6)布鲁纳,美国教育家,《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倡导

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

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答: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的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要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小学教育的义务性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 学校管理的过程: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1.方向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6.系统性原则7.效益型原则8.动态性原则方法:1.行政管理原则2.法律原则 3.思想教育原则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学校组织结构的主要职能部门:1.校长办公室(对外联络、信访、人事保卫、文件收发归档、报表统计) 2.教务处(教学组织、教育科研、学籍管理、课程资源管理) 3.政教处(德育思想政治) 4.总务处(后勤提供经费物质保障) 5.教研室(基层教学实验) 6.年级组 ?(重点)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的由来:《孟子尽心上》 教育主要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活动中介)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 3.相对独立性a.继承性b.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c. 教育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按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人口经济政治科技文化) 按作用分: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呈现方式分:显性功能(计划性)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知识要点

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上册 模块一教育基础 第一章小学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历史 一小学教育发展概述 小学为学龄儿童(6至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先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二古代的小学教育 (一)先秦时期的小学教育 、 蒙学教育 夏代的学校除了痒之外,还增加了序、校。 特点: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二)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 1、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小学教育 2、隋唐时期的小学教育 3、宋元时期的小学教育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发展比较繁荣。 - 宋代理学家朱熹提出人性就是“理” 4、明末清初时期的小学教育 古代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 三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一)近现代小学教育的草创时期 1878年,张焕论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的出现,拉开了我国近代小学教育改革的帷幕。(二)清末“新政”的小学教育 (三)废除科举制,建立近代新学制是“新政”时期教育的巨大进步。 (四); (五)中华民国的小学教育 (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的小学教育 四、当代的小学教育 56年开始,用苏联的学制;66年开始,文革期间学校全部停课;76年粉碎四人帮后,恢复学校搞实验(6-3-3学制、5-4-2学制、九年一贯制) (一)新中国初期十七年的小学教育历程 (二)改革开放后的小学教育 1986年4月12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当年的7月1日开始在全国正式施行九年义务教育。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要点记住) < 一当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综合素质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 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说明:下划线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 双划线的部分为补充容。 1.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3)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 (4)学科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5)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化。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性 (5)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教师专业发展的容 (一)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在品格和德行。 (二)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容。 (三)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5.教师专业知识的容 1. 本体性知识 2. 条件性知识 3. 实践性知识 4. 文化知识

6.教师专业能力的容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 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学语言能力 3. 教学交往能力 4. 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 教育研究能力 6. 创新能力 7.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进行教学反思 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文献检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六)得出结论 (七)撰写成文 9.文献检索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容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同时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容,找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订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评价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019版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小学教育概述 (一)小学教育的概念 现代教育学定义“小学”为学龄儿童(6-12岁)接受初等教育所设的学校,属于基础教育的一部分,现分为初级小学、高级小学、完全小学、中心小学以及实验小学五种类型。 我国传统教育阶段的划分只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也称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 (二)小学教育的任务 根本任务:打好基础 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 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二)近现代的小学教育(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 四个标志性事件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 2、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分为四院,其中的外院即为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3、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构建了以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将小学正式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清政府1904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立了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4、到了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四个学制 1、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2、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3、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并改学堂为学校,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49年。 (三)当代的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

生产力 文化

教育 在:成熟和需要 佛洛依德:性本能是自然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鼻祖,生就的,环境起引发作用 格赛尔:成熟机制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复演说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

外在:环境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及学校教育等,注重教育的价值 荀子:今人生性…顺是… 洛克:白板 华生: 健康婴儿→总统到小偷 ------------------------------------------------------------------------------------------------ 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育是特殊的环境和实践;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一、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培养人的活动 2.专门的教师 3.能控制调节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 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做出社会性规 2.开发特殊才能和个性功能 3.对个体发展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二、促进作用:个体个性化(体现在:主体意识,个体特征、价值观;心理化)和个体社会化(容:遵守规、树立理想、掌握双基。方面:政治、道德、性别、语言) 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层次: 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目的的作用:①导向、②激励、③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重要考点梳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重要考点梳理 看着厚厚的复习资料是不是超级烦,要背的那么多!没关系,北师大京师教科文的老师们来拯救你了!以下是整理出的重要考点:简答题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2、教师专 业发展的阶段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4、教育研究的基本 步骤5、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6、简述全面发展 的内容7、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8、简述影响 问题解决的因素9、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0、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11、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12、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13、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1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 其对教育的影响15、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16、简述学生 学习的特点17、建构主义学习观18、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 规律19、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20、简述美育的任务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22、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23、 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24、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25、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26、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27、讲 授法的基本要求28、教学实施的环节29、简述上好一堂课 的标准30、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2014年下半年】: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

的特征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2014年上半年】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2013年上半年】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2013年下半年】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材 料分析题(一) 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1、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2、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 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1、新课改内容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赞赏,帮助、引导。2、德育有关原理①德育四大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是组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