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的社会功能

合集下载

浅析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

浅析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

浅析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摘要】民族音乐作为文化传承和表达工具,对社会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社会活动中,民族音乐的应用能够增加活动的氛围和趣味性。

个体在情感表达中,通过民族音乐能够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情绪。

民族音乐也对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民族音乐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进一步探讨其社会功能,以更好地推动文化交流和和谐发展。

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研究也应当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纽带,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关键词】民族音乐、社会功能、文化传承、凝聚力、社会活动、个体情感、文化多样性、重要角色、文化交流、和谐发展、探讨、影响。

1. 引言1.1 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民族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民族音乐是一种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民族音乐,人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情感,从而加深对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民族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打动人心、陶冶情操,引领人们进入一种宁静与和谐的境界。

民族音乐也是各民族之间交流互动的桥梁,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

民族音乐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工具,更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有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发展。

1.2 研究民族音乐的意义研究民族音乐的意义在于探索不同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表达方式,帮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各个民族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

通过研究民族音乐,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乐器和演奏方式,从而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

研究民族音乐还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帮助不同民族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民族音乐,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尊重他人的文化传统,从而促进社会的多元发展和共存。

研究民族音乐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述音乐的社会功能

论述音乐的社会功能

论述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社会功能与中国先进文化音乐,从它诞生的原始时代开始,就对社会、对人发生作用;音乐,从它诞生的时代开始,人们就意识到它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社会、对人产生着影响。

人类的音乐艺术,之所以能从远古纯朴的原始歌唱,发展到今天音乐舞台和传播媒体上的五彩缤纷、壮丽辉煌,是与音乐社会功能作用的客观存在和人们对它不断加深的美学认识分不开的。

早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孔子就严肃地断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他深刻地感受到,高尚音乐对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引导、对人道德修养的培养、对社会陈规陋习的改变,都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汉初的政治家、文学家贾谊也肯定了音乐对人产生作用的重要社会功能:“教之以乐,以疏其秽而填其浮气。

”西汉的司马迁认为:“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历朝历代的中国文人们,对音乐本质的认识不谋而合:音乐,作用于社会、影响于人。

而他们梦寐以求之的那种“琴音调,而天下治”和“鸣琴而治”的政治理想,就是基于他们对音乐社会功能沦肌浃髓的领悟——尽管他们的这种理想在当时毕竟是幻想。

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们,也观察和注意到了音乐的“净化”作用。

按哲学家们的解释,这种“净化”,就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净化”,这种“净化”的过程,就是用音乐来教育人的过程。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也非常注重音乐的社会作用,他说:“音乐是道德胚胎的源泉。

”18世纪以后,出自于欧洲音乐大师们有关音乐社会功能的言论就更多、更具体了;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精神爆出火花。

”门德尔松说:“音乐则用胜过文字的千百种美好的事物来充实我们的心灵。

”舒曼在评价肖邦时也说:“肖邦的作品好比是一门门隐藏在花丛里面的大炮。

”而肖邦自己是这样说的:“我愿意高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感情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我的作品的一部分——能够成为约翰?苏比耶斯基?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虽已成绝响,但它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的两岸。

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

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

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

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给予了音乐丰富多彩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它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

因此,我认为音乐的价值功能是不可估量的。

现就音乐的社会功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简析:一、育人功能音乐的育人功能是指音乐艺术在对人的道德情操、修养方面所起的有益的作用。

这是历来中外的哲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教育家非常乐于谈论和谈论非常多的话题。

我国古代音乐文献《乐记》中多次提到“乐”与“德”的关系,所谓“乐者,德之华也。

”“乐者,所以象德也”“乐终而德尊。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中体现得最为明确,在他看来,“乐”就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的最终五一节。

与孔子思想几近相同的是德国诗人,教育家席勒,他曾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包括音乐的美,也包括其它艺术的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

”音乐之所以能够造就健全、美好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美好、优雅的人,这是由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物质所决定的,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本质,真正的音乐作品都是表现创作者对事物、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美好情感和真知灼见。

当人们接触到这些美好的作品时,自然会被其中的真诚所感动,激情所激励,从而使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战时,当德国法西斯侵占了波兰三分之二的国土,是肖邦的《革命练习曲》鼓舞了波兰人民重又收回被蹂躏的国土;刘项之战时,是“四面楚歌”瓦解了千秋豪杰项羽;当苏武孤独在戈壁草原牧羊时,也是音乐给了他不变汉节,顽强生活的勇气;当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的存亡系于一刻时,是《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歌声使他们“起来”、“起来”;当新世纪来临之际,伟大的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是《走进新时代》优美动人的旋律,激励着“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作为艺术殿堂特有的音符,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

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音乐是思想的外部载体,是音阶与内涵的统一和整合。

正因如此,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除却本身的形式美感外,也能奏响内蕴的乐章,是人类思想交流的艺术化形式。

音乐于人们的生活,是无处不在的。

纵观人类历史,音乐同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不论是人类早期体力活动时,为减轻劳动负担而发出的号子,还是当今时代随处可闻的诸种声乐、器乐,均为音乐的一种形式。

音乐不仅仅使人们的生活得到充实,也给社会进步带来了积极影响。

音乐的社会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歌之啸之娱人娱己欣赏音乐首先是一种美的享受,而音乐最鲜明的作用就是娱乐。

一般情况下,音乐较多作为欣赏客体出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起到娱乐的作用。

《乐记》中就曾指出:“夫乐者,乐也。

”意为音乐即快乐。

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教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

当人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

由此可见,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

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样的形式。

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

通过音乐的欣赏,释放出人们现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精神的宁静和安乐。

从这个意义而言,音乐消解了社会个体的压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

闻之咏之砥心砺志音乐是思想的载体,因而在音乐中,能传达出乐章所包含的神韵。

人们能与音乐中所蕴神韵互交,这一互动过程,可谓之乐能动神,神可感乐。

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

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当我们听到音乐之后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活动或心理活动,从而会让我们的情绪,意识,理智发生变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行为,间接的有形或无形的影响到社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的社会功能。

我们大体可以把它分为四类,认识,教育审美,实用。

那我们先来说说认识功能,所谓认识功能,大概其就是如何认识音乐。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技术,就是它不是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或者是具有某种固定形态,所以它只能通过音响运动,模拟的方式啊,暗示啊,概括啊,抽象啊等这些方面去间接的显现世界。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在失恋的时候听悲伤的歌,会不由自主的想到我怎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属于一种心理暗示。

明明可能不听歌不会这么难过,但是有悲伤的音响伴随,我们的情绪就会受到这种不好的暗示。

正因为它是无形的也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来讲,音乐的功能会相对于弱一些。

那如果我们想要通过音乐来认识外部世界(也就是了解音乐)我们就必须要具有掌握音乐信息的能力。

这种能力一般是通过大量的听,或经过后天的培训和学习。

主要是学习它的民族特点,时代风格,体裁和感受创作者的思想感受。

如果音乐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它的功能就会大大增强,比如在运动比赛中加上音乐做背景,就会鼓舞运动员的势气,同时也体现了音乐的重要性。

以上呢,就是音乐的认识功能,希望大家在其中能结合自己的想法做总结,我不好写的太简短以免错漏了内容。

接下来是第二点,音乐的教育功能这个就会好理解一些。

它一般是通过乐曲所表现的情感,情绪感染听者来实现的,这种教育功能的强弱一般是由音乐的体裁,样式决定的。

说白了就是我们听什么音乐,让我们的心态,意识有什么感悟。

我们从无标题音乐和有标题音乐来说一下教育功能。

无标题音乐它主要着重于形式美。

听者只能通过音乐自身的运动去感受情感的起伏变化,从而体验对生活的肯定和否定,积极与消极,愉快或悲伤。

比如清晨起来我们随机打开音响播放一首歌,我们暂且说它是没有名字的,因为我不知道它的名字,这时我会根据感受旋律来听这首曲子,由它的旋律来决定我是不是要赖床还是马上起来开始今天的工作。

试论音乐的社会文化与社会交流功能

试论音乐的社会文化与社会交流功能

试论音乐的社会文化与社会交流功能1. 引言1.1 音乐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音乐也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在音乐的共鸣下,人们能够团结在一起,建立起情感的纽带。

无论是在社会运动中唱响的抗议歌曲,还是在宗教仪式中奏响的崇拜乐曲,音乐都能够将人们的情感聚集起来,形成一种集体意识和共同体验。

可以说音乐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娱乐的方式,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社会凝聚的力量。

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更体现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中。

通过对音乐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在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2. 正文2.1 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音乐还可以成为社会团结和凝聚力量的媒介。

在社会活动和节庆中,音乐常常被用来加强团体的凝聚力,激发大家的热情和活力。

无论是民间舞蹈、庆典活动还是政治集会,音乐都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共同的情感和归属感。

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连接人们、传承文化、弘扬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体会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2.2 音乐的社会交流功能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它能够超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得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能够通过音乐相互交流和理解。

在国际音乐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观众聚集在一起,通过音乐作为共同的语言,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音乐也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在社交活动中,音乐常常被用来作为交流的媒介,通过音乐的共享和欣赏,人们更容易打开心扉,建立起更加亲密的关系。

音乐还能够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和情绪,促进情感交流和沟通。

音乐还可以促进团体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在团体活动中,通过音乐的共同创作和演奏,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团结感会得到加强,进而促进团队的协作和合作能力。

3. 结论3.1 音乐对社会的影响音乐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情感。

许多作曲家和歌手通过他们的音乐作品传达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进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的社会功能

浅谈音乐的社会功能摘要: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不能没有音乐,人们离不开音乐,音乐在广阔的生活中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审美;认识;教育;娱乐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91-02音乐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与人们结成了亲密的伴侣。

音乐无时无刻都在伴随着我们,为人类服务。

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不能没有音乐,人们离不开音乐,音乐在广阔的生活中起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可以使人们感到身心愉悦、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美国曾对大学毕业的各个不同工作年份的人,做一题为“你认为什么知识最有用”的调查,结果是:毕业后工作1~5年者认为专业技术最有用;6~10年者认为人际关系最有用;11~15年者认为管理能力最有用;16年以上者认为艺术鉴赏力最有用。

这说明了艺术是终身受益的教育,可见从小加强艺术教育是何等重要。

其实,音乐的审美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

在原始公社时期,形成而以后保存在奴隶主子弟教育项目中的“乐”,是音乐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的古老而朴素的形态,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和音乐学家王光祈也都提出过美育和乐教的主张。

在当代生活中,高尚音乐的演出和传播,它可以对社会成员起到道德伦理的陶冶和教化作用。

音乐以其特有的音响魔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灵,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及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音乐的认识功能音乐具有超现实的作用,不但能使我们在困难时想到胜利,在失败时想到成功,而且会唤起愿望,使我们的现实生活变得更加辉煌灿烂。

例如: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为人类创造了《命运交响曲》,这首乐曲不仅是对贝多芬“世界音乐泰斗”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许多成功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为后来理想者铺平了通向成功的道路。

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论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是抒发感情、从灵魂深处打动人的艺术,它能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改变和陶冶人的意志和情操,起到潜移默化、静化心灵的作用。

这种对人的规范和约束特征,是法律和其他手段不能取代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音乐的美感作用、拱托渲染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鼓动作用,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音乐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激发动植物的生长、音乐报时、音乐门铃等更广阔的社会及生活领域。

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是由音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现就粗浅认识,一孔之见述后,以期就教于诸同行。

一、音乐的制约功能。

“凡乐者,生人心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邙国之音练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乐记》后同),我们知道,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人的呼吸、心跳具有一定的韵律,是客观存在的,音乐是人的心灵之声,是人们思想情感的真实再现。

因此,人们的喜怒哀乐就不可避免地带着时代的政治色彩:社会安定时产生的乐、表现为安详而平和,能反映出一个时代或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的廉明;社会不安定时产生的乐,带有怨恨和愤怒的色彩,说明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不安;一个国家将要面临灭亡的时候出现的乐,其情绪是很悲伤和忧愁的,反映出人民的困苦。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道”是变化的规律,与社会风气、政治气候密切相关,可见乐与时代的脉搏是一致的,与政治风云息息相通。

毫无疑问,从乐中还可看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看出政治风云的变幻,窥见一个民族灵魂的深处,所以“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从音乐语言到形成曲调直至完整的音乐艺术作品,不但可以看到社会的治理,政治思想教育的得失,而且可以从中找到治国的方法。

音乐的这种制约特性,还可从乐与政治关系的另一面,即反作用中得到体现;“乐”是“礼”“刑”“政”等所不能代替的。

“乐”能“同民心”,统一人们的思想,净化人们的心灵,规范人们的自觉行为,进而达到社会的文明、政治的廉明,“乐”与“礼刑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发挥各自的功能,最终实现“治民”的目的,也就是用“礼”导(教育)其志,“乐”以和(感化)其性(思想感情),“政”以一(统治)其行(行为),“刑”以防(制止)其奸(违法犯罪),礼乐刑政,其极(目的)一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

源远流长的人类发展史,给予了音乐丰富多彩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

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它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

因此,
我认为音乐的价值功能是不可估量的。

现就音乐的社会功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简析:
一、育人功能
音乐的育人功能是指音乐艺术在对人的道德情操、修养方面所起的有益的作用。

这是历来中外的哲学家、政治家、艺术家、教育家非常乐于谈论和谈论非常多的话题。

我国古代音乐文献《乐记》中多次提到“乐”与“德”的关系,所谓“乐者,德之华也。

”“乐者,所以象德也”“乐终而德尊。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美育思想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中体现得最为明确,在他看来,“乐”就是造就一个完美的人的最终五一节。

与孔子思想几近相同的是德国诗人,教育家席勒,他曾说:“道德的阶段,只有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美(包括音乐的美,也包括其它艺术的美)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

”音乐之所以能够造就健全、美好的心灵,使人成为一个真诚、善良、、美好、优雅的人,这是由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物质所决定的,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本质,真正的音乐作品都是表现创作者对事物、对他人、对社会、对人生的美好情感和真知灼见。

当人们接触到这些美好的作品时,自然会被其中的真诚所感动,激情所激励,从而使自己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战时,当德国法西斯侵占了波兰三分之二的国土,是肖邦的《革命练习曲》鼓舞了波兰人民重又收回被蹂躏的国土;刘项之战时,是“四面楚歌”瓦解了千秋豪杰项羽;当苏武孤独在戈壁草原牧羊时,也是音乐给了他不变汉节,顽强生活的勇气;当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的存亡系于一刻时,是《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歌声使他们“起来”、“起来”;当新世纪来临之际,伟大的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是《走进新时代》优美动人的旋律,激励着“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二、益智功能
音乐益智功能是人们谈论非常多的一个话题,著名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

家长在为孩子准备学习乐器之前,其中一个很大的理由就是学习乐器能开发孩子的智力。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手指尖处有人体最第三的神经末梢,大脑对于接受和处理来自神经末梢的刺激最为及时和准确,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

人的右手受大脑左半球的支配,左手受大脑右半球的支配,大多乐器演奏需双手并用,且地位相当,因此左右脑都能得到锻炼,使左右脑产生复杂的神经沟通,从而促进人智力的提高。

如钢琴的演奏需要手指以极其敏捷的动作,弹出各种急速变化的音调,并要根据听觉反馈不断调整触键的力度、方式,以弹奏出音乐所需要的音质、音色,那么手指的运动越复杂、越迅速,就越能锻炼大脑的反映能力和反映速度。

记忆力是人类非常重要的智能之一,在音乐学习中,大量的音乐演奏需要背谱,有些音乐家对于乐谱的记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意大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能在24小时内熟背一部交响乐的几十页的总高产田,而且不光是音符准确,连所有的表情记号及作曲家的一切批示都了如指掌。

他一生中能熟记100多部歌剧及大部分世界著名的交响曲,这个数量大概相当于几百本厚的8开数百页的厚的书。

观察能力也是人类重要的能力之一,人在学习音乐时的视谱需要极灵敏的视觉能力。

比如弹奏钢琴,人的眼睛不是盯在乐谱的某一个点上,而是对音高、节奏、奏法、力度表情记号、左右手的织体等整体综合的视觉判断反应。

作曲家奥涅格说过:“阅读乐队总谱要比文学书籍困难的多,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做到,只要看一看某些指挥阅读这些总谱的样子就够令人吃惊的:音符多得不计期数,眼睛必须看到一大片,因为他必须在一页总谱上同时从上到下看到30行左右的声部”。

所以阅读管弦乐总谱是名符其实的一目十行乃至一目几十行。

三、健体功能
音乐的健体作用,主要表现在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方面。

对于这方面的作用,古今中外哲人多有论述。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歌拉斯指出:“适当地享用音乐,可以大有助于人身心健康。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书报上载有音乐与人健康密切相关的文字介绍,比如关于胎教方面的。

我国音乐治疗专家张鸿懿、孙惠兰有关音乐胎教的论文中介绍:“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进孕妇分泌出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酰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作用。

”(《音乐美学通论》修海林、罗小平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除了保健的价值功能外,音乐也补用于疾病治疗。

毕达哥拉斯就直接用“音乐治疗”这一概念。

我国元代名医朱震亨也曾说:“乐者,亦为药也。

”美国于1950年成立了全国性的音乐治疗学会,现在音乐治疗已普及到世界各地。

音乐与体育之间也有一定的互补性。

古希腊哲学家拍拉图就倡导音乐教育与体育并用,二者不可偏废。

他说:“规定要教育音乐和体育主要是为了心灵——那些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那些专搞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

”因此,音乐与体育要达到一种平衡,才能使受教育者既有温文的教养、勇敢的性格,又不至于走向粗暴野蛮和软弱无力。

音乐与体育两种教育手段并用,才能避免因有体育而无美育而造成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使人的健与美共同发展,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四、审美功能
音乐审美功能是指通过音乐艺术的教育使爱教育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而使人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和谐地发展。

比如音乐自身的形态美,它是由创作者将音乐的多种表现要素按照美的规律构建的艺术化结构,其中音乐旋律的千姿百态、节奏的各种律动、音色的无穷变化以及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均衡、匀称、和谐、统一、对比、变化等自然美法则,给人听觉审美需要上的满足。

音乐的情态美是作曲家寄托于形态美中的各种情思,它能真实地反映人类丰富的感情世界,细腻、微妙的感情变化,起到情感交流、体验、宣泄、调节的作用。

音乐的风格美显示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音乐的丰富多样性,可以满足人类的种种审美需求。

例如:欣赏斯梅塔那的交响组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先请一位学生合着音乐来朗读作曲家写的一段说明“……两条小溪流过寒冷呼啸的森林,组合起来成为沃尔塔瓦河……”学生们听着走进了音乐之中。

再让他们从整体-分段-整体反复聆听,让学生自己在音乐中畅游捷克大自然的美好的景象,领悟到音乐热情地歌颂了美丽的祖国。

在拓宽学生艺术视野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通过音乐审美实践可以使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得以逐步完善,逐渐形成热爱美的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使人自觉按照审美理想审视自己的心灵和行为,判断社会与自然的美与丑,用先进的审美理想与美的规律来改造自身及外部社会世界从而使人自身以及社会结构、社会环境得以和谐良好的发展。

总之,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的,美妙动听的音乐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达到娱乐的目的,即使是音乐的教育功能的发挥,也主要是通过激发人们的感情来影响内心世界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格调庸俗,趣味低级的音乐就会对人的行为塑造产生负面效应,对人的精神世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和腐蚀作用,从而导致社会精神生活的匮乏、低级以及混乱。

反之,高尚、优美的音乐有助于平息躁动的、非分的欲望,使人自觉地服从遵守规范与制度;激昂、有力的音乐有助于激发人的斗志,使人自觉奋发,去拼搏进取,让社会稳步、迅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