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写作的篇误分析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语料库留学生“胜”“赢”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基于语料库留学生“胜”“赢”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基于语料库留学生“胜”“赢”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一、引言在汉语学习中,留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与母语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其中,“胜”和“赢”这两个词汇在汉语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使用上却有着微妙的差异。

由于母语与汉语在语义和用法上的差异,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时常常会出现偏误。

本文基于语料库,对留学生使用“胜”“赢”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语料库中“胜”“赢”的偏误分析1. 语义理解偏误留学生在使用“胜”和“赢”时,往往只理解其基本意思,而忽视了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细微差别。

例如,有些留学生会错误地将“赢得比赛”表达为“胜了比赛”,或者在描述胜利的结果时,误用“赢”来替代“胜”。

这种偏误主要是由于对两个词在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缺乏准确理解。

2. 用法混淆偏误由于“胜”和“赢”在用法上存在相似之处,留学生在使用时容易混淆。

例如,在描述比赛结果时,应使用“赢得胜利”而非“胜得胜利”。

这种偏误主要是由于对两个词的用法缺乏清晰的认识。

3. 搭配不当偏误留学生在使用“胜”“赢”时,有时会与其它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将“胜利”与“打败”搭配使用,造成语义重复。

这种偏误主要是由于对汉语词汇的搭配习惯不够熟悉。

三、教学策略1. 强化语义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解“胜”“赢”的语义差异,并通过具体例句帮助留学生理解两个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语境练习、填空练习等方式,让留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两个词的理解。

2. 明确用法区别教师应向留学生明确讲解“胜”“赢”的用法区别,尤其是在描述比赛结果、成功等情境下的用法。

通过对比分析,帮助留学生掌握两个词的正确用法。

3. 培养词汇搭配意识教师应引导留学生注意汉语词汇的搭配习惯,避免出现搭配不当的偏误。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搭配示例,帮助留学生熟悉并掌握正确的词汇搭配。

4. 增加实践练习通过增加实践练习,让留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深造。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不同语言文化间的差异,留学生常常犯下汉字书写的偏误。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语音转写错误由于汉字的发音往往和其他语言不一致,留学生容易将汉字的发音错误地转写成自己的母语发音。

这导致他们在书写时常常将相近发音的字混淆。

将“要”误写成“药”,将“办”误写成“班”。

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母语发音概念的干扰所致。

二、笔画顺序错误汉字的书写有严格的笔画顺序要求,留学生往往由于对笔画顺序不够熟悉而犯下错误。

笔画顺序错误会导致写字的整体形状不正确,给人一种书写草率、随意的感觉。

将“人”写成“入”,将“力”写成“且”。

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对汉字笔画规律不熟悉所致。

三、结构模糊错误汉字的结构十分复杂,留学生常常由于缺乏对汉字结构的理解而犯下错误。

他们往往在书写时忽略了汉字中各个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具体形状,导致写出的汉字形状模糊不清。

将“上”写成“下”,将“工”写成“己”。

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对汉字结构规律不熟悉所致。

四、写字速度过快由于考试或写作的时间限制,留学生常常在书写时过于追求速度,导致写字过于匆忙,出现错误的概率增加。

这种错误往往是由于对细节的精确性要求不够高所致。

将“好”写成“爱”,将“学”写成“字”。

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对汉字书写的精确性要求不够理解所致。

为了避免以上偏误,留学生在学习汉字书写时应重视以下几点:1. 学习准确的发音,避免将汉字的发音错误地转写成自己的母语发音。

2. 掌握汉字的正确笔画顺序,并注重在书写时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

3. 熟悉汉字的结构规律,理解汉字中各个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具体形状。

4. 在书写时注重细节,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而忽略了书写的准确性。

留学生学习汉字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不断练习和纠正。

希望通过加强对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和研究,能够为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汉字学习方法和指导,促进他们更好地掌握汉字书写技巧,提高汉语水平。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汉字偏误。

汉字偏误指的是外国留学生在书写和使用汉字时,由于对汉语的语音和文字特点不熟悉,造成书写错误或用字不当的现象。

一般来说,汉字偏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音形混淆、误用生僻字、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误写同音字和异形字等方面。

下面将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进行分析。

一、音形混淆由于中文拼音和拉丁文拼音系统的不同,外国留学生常常在音形上出现混淆。

例如,L和N音相近,容易混用“老”和“奶”,“里”和“你”等字。

R和L音相似,容易混用“热”和“乐”,“荣”和“弄”,“鸭”和“压”等字。

C和S音相似,容易混用“错”和“初”,“华”和“画”等字。

棘手的是,有些汉字音形相同,但意义截然不同,如“洪”(大水)和“红”(颜色),“话”(谈话)和“化”(改变)等等。

二、误用生僻字生僻字是文学语言中常见的用以表达特定含意的汉字,包括俗字和文言字等,不常用,难以记忆。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字时,常常误用生僻字。

例如,“卜”字和“篷”字非常相似,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外国留学生很容易把它们弄混,导致书写错误。

此外,“弭”字和“迷”字的读音非常接近,造成在写作时混淆。

因此,在学习汉字时,应该注意生僻字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注意认清汉字的内涵意义和字形结构。

三、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汉字是一种形音义的文字,它除了表达事物内涵,还有一定的书写规律。

而且汉字在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上与其他语言都不相同,因此外国留学生易出现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的情况,比如“句”字和“既”字,以及“乙”和“飞” 等容易混淆的字。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应该多加练习汉字书写,熟悉多种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从而确保汉字的准确书写。

四、误写同音字和异形字汉语中有很多同音字和异形字,如“好”字和“号”字,容易混用或误写。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需要认真学习汉字的同音异形规律,并加强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要记忆并区分近义词和同音字,减少误写汉字的概率。

东南亚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量词偏误分析的开题报告

东南亚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量词偏误分析的开题报告

东南亚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量词偏误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量词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知识点。

尤其对于东南亚留学生而言,由于母语与汉语不同,因此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比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量词的偏误。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东南亚留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中的量词偏误情况及其原因,为相关学科提出借鉴和改进建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深入分析东南亚留学生在习得现代汉语量词时的偏误现象;2.探究东南亚留学生学习现代汉语量词偏误的原因和成因;3.提出针对东南亚留学生学习现代汉语量词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量词知识。

三、文献综述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对汉语学习中量词偏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刘斌(2013)在研究中发现,汉语学习者容易将不可数名词的量词误用于可数名词之上,如将“红色牛奶”替换成“一瓶红色的牛奶”。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中英文量词的异同点,如黄伟勋(2019)发现,中文中有很多量词的概念在英文中是不存在的,例如“口”、“顷”等,并且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中对应的单位数量也有所不同。

针对东南亚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量词时的情况,目前相关研究还比较有限。

朱美玲(2018)的研究表明,在东南亚国家,学习者对一些具有文化背景和习惯的词汇和习语的理解有所偏差,比如说“吃饭”、“闲话”、“放心”,因为这些词汇或习语与他们的母语有差异。

这也启示我们,在研究东南亚留学生量词偏误时,不能忽视他们的文化背景和习惯方面的因素。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综述和梳理,进而明确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和相关研究方法。

其次,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东南亚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量词偏误的实证数据,分析数据,探究东南亚留学生习得现代汉语量词的成因和原因。

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现代汉语量词。

中级阶段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与研究-7页精选文档

中级阶段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与研究-7页精选文档

中级阶段东南亚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与研究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读属于语言的输入,说、写属于语言的输出。

一般来说,输出性的说写分别要比输入性的难度大。

说与写相比,写在学习和使用方面更难。

因此,东南亚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偏误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搜集和全面而深度的分析,有助于了解东南亚留学生写作的全貌。

笔者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国际交流处担任汉语教师期间,收集了280篇作文,主要来自泰国华侨大学的28名交流生一个学期以来所写的作文材料。

该华侨大学的学生均为大四的学生,已经学过三年的汉语,汉语基础较好,但是从他们的汉语写作情况看,还是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下面从标点符号、汉字、词汇等方面进行偏误分析。

一、标点符号使用偏误从所调查的语料情况看,中级阶段留学生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是较少的。

标点偏误主要分为标点缺失、标点错用和标点多余三种情况。

所选语料标点错误83处,其中标点缺失75处。

就中级阶段的泰国留学生而言,标点错误主要?w现在标点缺失方面,下面具体加以分析。

1.标点缺失(1)由于我们性格不合适因此我们还是分开吧(2)他很吃惊因为老板说西瓜要六块一斤。

(3)由于洗衣机坏了,因此我要自己动手洗了(1)句子“不合适”后面应该加上逗号,在“分开吧”后面应该加上句号;(2)句子在“很吃惊”后面要加上逗号;(3)句子在最后要加上句号。

从以上情况看,泰国留学生的标点缺失主要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因为在他们的母语中(泰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虽然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已经将句子有意识地分开,表示他们知道句子在此停顿,但是因为根深蒂固的母语思维的影响及粗心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经常忘记加标点符号。

2.标点错用标点错用的情况较少,逗号、句号使用频率最高,但错误很少。

中级阶段留学生的标点错用主要体现在顿号和引号方面。

(4)中国有4个季节,它们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5)安娜问老板“这件旗袍能便宜一点儿吗”?(4)句子中“春天”“夏天”“秋天”后面应该将逗号均改为顿号;(5)句子中疑问号位置错误,应放在“一点儿吗”的后面。

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习得研究

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习得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外国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习得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指导教师:肖奚强2009中文摘要外国学生语料中存在大量汉字书写偏误现象,为了描述偏误现象的特点,阐释偏误产生的原因,得到偏误产生的规律和特点,本文进行了外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习得研究。

本文按照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和部件的变形与变位三种类型对外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现象进行分类,各类又可细分为:部件的改换包括形近改换、意近改换和类化改换;部件的增损包括增加意符和减损意符;部件的变形与变位包括母语迁移变形和部件镜像变位。

形近改换是各个学习阶段和不同母语背景学生语料中都最常见的偏误类型。

形近的部件常干扰学生书写时的选择,学生对形近部件区别特征的认知需要加强。

初级阶段偏误数量较多,中级阶段偏误数量大幅减少并进入稳定状态,到高级阶段偏误数量不再有明显减少。

中级阶段是外国学生汉字习得的过渡阶段和关键阶段。

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书写情况强于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汉字书写情况。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在形近改换、意近改换、增加部件和减损部件四类中的表现与汉字文化圈学生差异较大。

外国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远远多于本族小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汉字的特殊构形特点的确给外国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但在各类偏误数量分布来看,外国学生与本族小学生的认知差异不大。

关键词:汉字汉字部件偏误分析习得AbstractIn foreign students’ character writing corpus, there are large amount of error phenomenon.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se error phenomenon’ characteristics, to explain the cause of these error phenomenon and then to find out some disciplin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rrors,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systematical errors and acquir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written by foreign learners.This thesis studies the systematical errors in character writing by foreign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 learning of components. We identify three types of errors: 1. Errors of substitution; 2.Addition and omission errors; and 3. Erroneous variants and misplaced components.Error of substitution caused by similar appearance is the most common error type in every learning stage and in the corpus written by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When writing characters, the similar appearance of components always interfere with students’ choice. Thus, we should reinforce students’ the similar components Cognition ability.The amount of errors is the most in early stage. In middle stage, the amount decreases at large amplitude and come into a stable state. In late stage, the amount not decreases at large amplitude any more. We can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iddle stage is the transition period and the key stage of foreign students’ character acquisition.The writing condition of students come from Sinosphere is better than the condition of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The latter has large differences in four types with the students come from Sinosphere.The errors written by foreign students are much more than that of Chinese pupils. The special struct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cause a certain difficulties for foreign students. But the amounts of every error types show that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 between foreign students and Chinese pupils is not big as we thought.Key words: characters component error analysis acquisition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

这种现象不仅在初学者中普遍存在,甚至在高级学习阶段也时有发生。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不仅影响他们的汉语能力表现,还可能导致交流误解和沟通障碍。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对于理解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学习汉语,因此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对于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外国留学生常见的汉字偏误现象,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汉语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及改进方法,对于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1.2 研究目的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交流能力。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原因、表现形式、影响以及改进方法和教学策略。

通过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的偏误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他们,提高他们的汉字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的目的还在于为教育部门和汉语教学机构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留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交流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解决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的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有助于深入了解外国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提高他们的汉语学习效率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分析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情况,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知识。

研究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也有利于促进汉语教育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提高外国学生汉语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作文的语体偏误分析-最新教育资料

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作文的语体偏误分析-最新教育资料

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作文的语体偏误分析1.引言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从偏重知识传授到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其中,基于语体的能力培养是重要的方面。

一般认为,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能使用汉语交际就已经不简单,跟留学生谈语体是在吹毛求疵,语体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是中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的事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汉语水平,才谈得上语体意识的培养。

的确,能变换使用汉语不同语体,这是在具备了基本的表达能力之后,得体地使用汉语的表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汉语水平为初中级的留学生不存在语体意识培养的问题,曾毅平先生在《语体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语体意识应该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同阶段在教学任务上应有所侧重,中级阶段的重点是辨析语言现象的语体分化,学会语体转换,培养语体感。

”事实上,绝大多数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两三年之后,基本能使用汉语完成交际,却始终不地道。

即他们不能在特定的场合、面对特定的对象得体地使用汉语。

中级阶段留学生的汉语作文作为一种书面语材料,需根据文体与语境的需要变换语体,因此,它是考查学习者语体能力的第一手资料。

王德春在《论语体》一书中指出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语言手段,一种发达的语言都有丰富的同义词语系列,其功能分化越来越细。

除了词汇手段外,语法手段也有语体分化,构词类型、词形变化、句子类型都各有表达功能。

本文在进行中级阶段留学生作文的语体偏误分类时,着重从词汇、句式、篇章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

通过将搜集来的武汉地区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习作逐篇分析,并辅助利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检索法检索出大量非通用语体词语、句式的偏误,从而对中级阶段留学生汉语作文的语体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中级阶段汉语作文的语体偏误分析2.1单音节形容词、动词的过度使用。

词的长度是区别语体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前人研究表明在现代汉语中书面词语和双音节词语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学生写作的篇误分析研究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课不同于对中国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语言实践课。

留学生的写作中存在大量的标点符号、字、词、句等问题及偏误。

本文通过对留学生写作偏误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便于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基础。

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措施一、引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写作课,是一门指导外国留学生综合运用汉语中的字、词、句以及标点符号等知识的语言实践课。

这门课程,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受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教与学两方面的重视。

但是留学生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语言能力中,写的难度最大,要求也最高。

对外汉语写作,是两种语言输出形式“写”与“说”的对比说明:说是一种普遍的行为,每个人在出生后的几年学会母语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学习读和写。

写作只能依靠写下的话语来表达思想。

在词汇、语法、语体、方面比较正式,有一定的标准性和逻辑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留学生在面对用汉语进行写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在字、词、句方面的问题。

下面我就留学生写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常见的主要问题以及偏误(一)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汉语、英语还是其他语言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但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往往出现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现象。

例如句末的句号本该是“。

”但留学生习惯上使用“.”。

留学生的在汉语写作方面中存在很多标点符号误用或者不用的情况。

此外,还有标点在文中的格式位置使用错误的现象。

下面就具体实例进行分析:(1)我决定跟他一起下车[]然后陪着他到他要去的地方。

(该用标点的地方没有用,应加一个逗号)(2)不管天气好不好,我都打算过去[](句末应该用句号,而用了点号)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形体书写偏误形态多样,数量众多。

大多数是因为母语负迁移影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造成的。

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使用标点符号时多数是以母语标点符号为参照的,由此可见母语的标点符号对留学生有明显的负迁移影响。

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未把对标点符号的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使留学生很难系统地从整体上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

因此造成标点符号使用偏误现象。

(二)汉字书写偏误汉字是汉语书写系统的基本单位,也是理解句段篇章的基础。

但是对于非母语的留学生来说,汉字却是汉语阅读和书面表达的障碍。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无笔顺现象。

往往是随心所欲,不考虑写作笔顺的问题。

而且经常把形近字、同音或近音字误用、写错。

或者是把形似部件改换,增加一个部件或者减少一个部件的现象(1)留学生经常写别字,把甲字写成乙字。

例:我们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虑]。

(把虎写成虑)(2)留学生经常把同音或近音的字误用。

例:我的大哥已经三十[碎]了。

(把岁写成碎)(3)把形似部件改换。

例:我去过[朝]国。

(把韩写成朝)(4)在原有汉字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一个部件造成偏误。

例:我们学[交]给留学生宿舍。

(把校写成交)汉字是表意文字,同音、近形字多,留学生写错别字也在所难免。

错字中,以形错字最多,形错字则以笔画错最多,笔画错又以增笔和减笔,特别以减笔错最多,出现别字的原因多是由于形相似或音相近而导致的。

留学生接触汉字时间比较短而且有些汉字形体复杂,经常会出现难以辨别或者混淆的情况。

因此教师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这些问题,注意区分一些形近字的教学。

尽可能地减少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现象。

(三)词汇方面的偏误留学生词汇方面的偏误主要有:词语的重复误用、词语的误用、词语的误加、固定搭配使用不完全、生造词语等偏误。

1.词语的重复误用重复。

例:我在中国长春理工大学[在]主楼203教室写这篇作文。

(介词在多余) 由于留学生不了解介词、连词、动词等用法,导致在使用其方面上经常出现重复。

2.词语使用偏误。

(1)代词误用例:在城外,我们有别墅,[哪]儿有很大的院子。

(把哪改那) 哪是疑问代词,表疑问,不确指,要求在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中选定;指示代词那一般指所确定的。

所以,在例句中,应该用那儿指代别墅。

此外,留学生经常把代词他和她误用,哪和那误用,这和那误用等。

由于留学生对代词用法的不明确和汉语代词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留学生的写作中经常出现代词误用现象。

(2)量词误用例:我们家有两[只]很大的狗和两[只]美丽的马。

例句中很大的狗应该用量词条,在马前面应该用量词匹。

由于汉语的量词十分丰富,留学生很难掌握量词的用法,留学生习作中存在为数不少的量名、动量的搭配错误及偏误,经常出现量词误用、混用、个别量词的运用泛化等问题。

(3)动词误用例:我们不上了,[回]给我们费用钱。

(应把回改为退或还)回指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而句中的意思是把费用钱归还,所以应把回改为退或还。

(4)介词误用例:这件事[对]我很难过。

(应把对改成让)对表示关涉对象,让可以表示施事、受事。

在句中应该用让或使才符合汉语规范。

由于介词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再加上各个介词之间的用法容易混淆,留学生在运用介词不了解介词的用法,经常容易造成出现偏误。

(5)助词误用例:我高兴[的]不能睡觉。

在定语后用的,在状语后用地,在补语前用得。

在例句中,不能睡觉是句中补语,所以应把句中的“的”改成得。

由于留学生对介词中结构助词的、地、得和动态助词着、了、过的用法掌握的不太清楚,以至于常常造成助词误用。

3.词语的误加例:父母从不[便]让我们挨饿。

(误加便应去掉)在留学生的习作中,经常发现在语句中有误加现象词语,使语句不通顺,造成语句偏误。

偏误原因,留学生经常使用的词组,在一定的语境中不需要使用词组,只需用一个词时,容易产生误加现象。

偏误原因不了解某些词和词组的使用区别造成的。

4.生造词语。

例:我听说好多国家很[嫌献]中国。

嫌献在汉语中不是一个词语,没有这种词语组合,不符合汉语规范,应把嫌献改为羡慕。

在留学生的汉语习作中像这种自造词语的现象很多。

通过对留学生的习作研究发现,在留学生的习作中经常出现自造词语现象,原因是掌握的词汇量少和不了解汉语词语组合的特点。

(四)语法结构偏误我们发现,无论是何种母语,留学生在语法偏误上有一定的共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分残缺(“()”表示残缺的成分)(1)本电影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留给了我很深刻的影响,()为了给我们看美国有哪些问题,拍了这部电影。

(缺主语)(2)()还没去看《满城尽带黄金甲》,但我怕又是《英雄》一回事。

(缺主语)(3)说起来我最喜欢的电影()一时想不起来。

(缺主语)(4)这个电影()关于一个狡猾的逃犯。

(谓语残缺不全)2.重复(1)爸爸爱他的爱人和爱他的儿子。

(删除“爱”)(2)所有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在码头等他们。

(“所有的”和“全体”删除一个)(3)好像中国全国的人民都同时发疯了。

(“中国全国”改为“全中国”)3.趋向动词作补语使用不当(1)我会悠然找一份让我满意的工作。

(找——找到)(2)那么,我的展台安排呢?因为这届国际文化节的主题目是旅行,所以我想挂起来很多有挪威著名的森林与峡湾的图片。

(挂起来——挂)(3)说起来我最喜欢的电影一时想不起来,……。

(说起来——说起)(4)每一个观念是很微妙地表达的。

(表达——表达出来)4.能愿动词运用偏误(1)美国以前也会发生这种现象。

(会——曾)(2)我不要告诉你们什么事情,因为……(要——想)5.句式杂糅(1)我这次黄金周另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办北大第三届国际文化节挪威的展台的安排。

“办”和“安排”应该是两个句子的谓语,作者却把他们糅合到了一个句子里。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认识到能愿动词、趋向动词作补语仍然是留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我们应该继续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

成份的残缺、重复以及句式杂糅都是常见的语法偏误,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加以重视。

三、解决方法(一)教师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写作课与为中国大学生开设的写作课的不同,为中国学生开设的写作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写作的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分析、写作各种文章的能力;而为留学生开设写作课则是把写作当成一种媒介,一种学习汉语的手段。

通过这个媒介作用使留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汉语。

要求他们能够正确,鲜明,通顺地使用汉语。

因此,教师要对汉语本体进行研究,要对写作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索,提高专业基础知识。

积极努力学习外语知识,通过研究找出留学生在写作中受母语影响导致偏误的原因。

另外,在作文评改上,教师要兼顾字词书写、语法、篇章衔接与连贯、文章格式等。

教师要纠正留学生汉语书写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偏误,纠正汉字、词汇和语法方面的偏误,从某种意义而言,写作课是阅读课教学成果查漏补缺的工具课。

要求授课老师耐心细致,使学生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比较深刻,从此得以改正。

(二)学生方面留学生首先要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平常多留心。

学生根据写作的需要,养成多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真正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从深度与广度上收集相关素材。

这样不仅能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而且写作的时候也能做到得心应手。

其次要想真正掌握写作水平,必须多练笔,多修改。

多练笔最好是系统而有针对性地练笔。

例如,学写分析性文章时,留学生可分别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图标数据论证等论证方法分别进行相应的语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某一习作中综合运用相关的写作技巧,做到运用自如。

最后应该建立个人语料库,平常在写作过程中多留心,把容易犯的偏误记录下来。

隔一定的时间看看,做到时常复习,避免下次写作的时候再犯错误。

在学习中互帮互助,彼此之间互相纠正偏误,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因此,在写作教学和练习时不能急躁求快,应遵循由点到面的顺序,即由单句到语段,由语段到篇章,逐步增加写作的字数要求,慢慢培养和调动写作的兴趣,克服学生对汉字的畏难情绪。

平时多鼓励他们进行写作,做到有错必纠。

同时留学生也应该多用心,多观察,多积累。

在日常写作过程中多注意自己使用的汉字、标点、词语、语法和句子是否正确。

在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慢慢学会自己去分析偏误,纠正偏误。

总之,汉语写作是一个语言实践的复杂过程,在留学生汉语写作教学中,在对以有效地训练留学生的汉语写作、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汉语写作水平。

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并继续实践,继续作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多方位地促进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戴国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赵春利《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二十年研究回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