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分析仪散射比浊法与透射比浊法的比较

凝血分析仪散射比浊法与透射比浊法的比较
凝血分析仪散射比浊法与透射比浊法的比较

凝血分析仪散射比浊法与透射比浊法的比较

凝血分析仪属医疗临床上测量人体血液中各种成分含量,定量生物化学分析结果,为临床诊断患者各种疾病提供可靠数字依据,是临床必备的常规检测设备。

患者住院做手术前,医生总会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四项检查,凝血四项属于检验科临检检查项目之一,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发展至今,血凝分析仪的应用已经一百多年,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诊断、溶栓与抗凝治疗监测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指标。目前市面上血凝分析仪有两种检测方法。

散射比浊法: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探测器呈90度直角,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样品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散射光强度逐步增加。当样品完全凝固以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点作为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光探测器接收这一光学的变化,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再被传送到监测器上进行处理,描出凝固曲线。

透射比浊法:

是根据待测样品在凝固过程中吸光度变化来确定凝固终点的、与散射比浊法不同的是该方法的光路同一般的比色法一样呈直线安排:来自光源的光线经过处理后变成平行光,透过待测样品后照射到光电管变成电信号,经过放大后监测处理。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开始的吸光度非常弱,随着反应管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标本吸光度也逐渐增强,当凝块完全形成后,吸光度趋于恒定。血凝仪可以自动描绘吸光度的变化曲线并设定其中某一点对应的时间为凝固时间。

目前全国3万家用户是对我们康宇医疗生产的血凝分析仪在质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全国3万家用户是对我们产品质量最好的认证。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一、实验目的 利用免疫比浊法绘制标准曲线,并检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本小组检测的为IgG样品) 二、实验原理 1.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抗原与其刺激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反应特点有:特异性、比例性、可逆性、敏感性。影响因素有:电解质、温度、酸碱度。 2.免疫比浊法:合适比例的抗原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PEG作用下形成微粒,使样品浊度发生变化。当一束光线通过溶液受到光散射和光吸收两个因素的影响而使光的强度减弱,根据光的强度改变可测得微粒浓度。 分类:①透射比浊法(Transmission tubidimetry)当一定波长光线通过浊度发生变化的反应混合物时,由于被不溶性免疫复合物吸收而减弱,故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当抗体浓度固定(过量),样品的浊度与其中所含抗原量成正比。(特点)透射比浊操作简便,适用于普通的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普通的分光光度计,几乎所有的实验室均能开展。不足的是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不够理想,所需的抗血清量大,检测的时间较长。②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光线通过检测溶液时,被其中所含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折射而部分偏转,产生散射光,其强度与复合物的数量和散射夹角成正比,与光的波长成反比。(特点)优点是灵敏度、精密度均较高,检测快速。其缺点是需特定的分析仪器,试剂价格高。 本实验采用透射法。 3.聚乙二醇PEG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为增强抗原抗体反应常使用增聚剂,3~4%的聚乙二醇,可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促进抗原抗体靠近反应,但如浓度不适合,会影响其它溶质或产生非特异性聚集影响结果。 三、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PEG],试剂2[羊抗人IgA, IgG])(1管/每组) 免疫球蛋白A, G(IgA,IgG)校准品,蒸馏水,血清样本(1管)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四、实验步骤 1.在7个EP管中各加250μL IgG试剂1(PEG)。 2.7管分别加入蒸馏水、校准品原液、1:2校准品、1:4校准品、1:8校准品、1:16校准品、样本各2μL。 3.混匀后37℃水浴5min。 4.7管各加入85μL IgG试剂2(羊抗人IgG)。 5.混匀后37℃水浴10min。 6.分别吸取200μL至96孔酶标板中,用酶标仪在700nm处读取OD值。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2.标准曲线

免疫透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一、原理 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这一方法早于1959年Schultre和Schuick 等报道应用于血浆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导致浊度的改变,再进行透射比浊测定,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形成量的多少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的方法。在介质溶液中,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复合物,一定的条件包括:①对抗体的要求,作为体液或组织中蛋白质种类很多,若要快速特异检测,要求有单价特异抗体才能与抗原形成复合物。某一种蛋白质,有其特异抗体才能与该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行定量,若抗体不纯混杂有另一种或两种少量的抗体,这种免疫复合物就不是单一复合物而是大杂烩,结果偏高;②抗原抗体比例适当,因免疫复合物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合物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阶段是复合物交联成大的网格状结构;第三阶段是复合物聚合产生絮状沉淀。只有在抗原与抗体等价时即无过剩抗体,此时,复合物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平衡状态,其混浊程度达高峰。在抗体过量时,随抗原量的增加而复合物形成也增加,其测定只能在反应曲线的左侧进行(见图18-4);③一般要求溶液中有非离子性亲水多聚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如聚二乙醇6000等。溶液pH为6.5~8.0之间为宜。载脂蛋白有形成两性螺旋片(amphipathic helix)的特性,对脂质(特别是磷脂)有高度亲和力,与脂质结合后有时会掩盖抗原位点或构象改变,可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抗血清的特异反应。为此,载脂蛋白检测过程中有必要先暴露抗原位点,所用试剂有表面活性剂,尿素,盐酸胍和吐温等解离蛋白剂,或用四甲基脲脱脂或有机溶剂脱脂等暴露抗原决定簇等方法,血清脂蛋白颗粒中的载脂蛋白,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量;④抗原不能过量,因为抗原过量,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少,光散射或光吸收减少,检测结果反而偏低。

免疫比浊法工艺模板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试剂盒(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主要生产工艺及反应体系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研究合适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生产工艺和最佳反应体系。二、实验设计思想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试剂盒(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原理是样本中的FDP抗原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吸光度变化,胶乳试剂可特异性的增大该吸光度的变化,增大试剂的灵敏度。该吸光度变化的高低与样本中的FDP的含量成正比,测定该吸光度,采用与校准品比较,即能得出样本FDP的含量。 三、主要仪器及试剂材料 1.D2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雷杜4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生产商:南京神州英诺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校准品 FDP含量:84μg/mL 生产商: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 批号:S2814-1 四、实验内容及程序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试剂盒主要生产工艺过程的研制及试剂盒反应体系的建立分为三个部分:生产工艺的研制、试剂盒组成的研制、试剂盒反应体系的建立。 产品拟定标准: 线性范围:在拟定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 准确度:测定已知溯源的FDP质控品,相对偏差(Bias%)≤±25%; 灵敏度:测定已知溯源的FDP质控品12次,结果CV≤20%; 精密度:测定已知溯源的FDP质控品20次,结果CV≤15%。 1.主要工艺描述

1.1原液的准备 购进商品化的高效价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抗体致敏胶乳,将其稀释成合适的倍数,作为试剂2备用。选择合适的缓冲体系,加入一定量的增浊剂和稳定剂作为试剂1备用。 1.2原液的验证 购进有溯源的定值校准品,在生化分析仪上,将适量的校准品加入试剂1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和试剂2反应,根据校准品浓度和吸光度做剂量/响应曲线,得出一条持续上升的平滑曲线,即得到合格的原液。 2.反应体系的组成及其研究 2.1购进有溯源并标示有定值的校准品; FDP含量:84μg/ml 生产商: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批号:? 2.2致敏胶乳的准备 抗体致敏胶乳:上海捷门生物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提供 用实验室PBS缓冲液(0.1mol/L,PH=7.4)将其倍半稀释,分别稀释成:3.5倍、3倍2.5倍、2倍、1.5倍。用上述已准备好的不同稀释倍数FDP抗体致敏胶乳和稀释好的校准品在生化仪上进行操作。 2.2.1实验方法 2.2.2实验结果

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投射比浊法(修改版)

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投射比浊法 1.定义: (1)免疫比浊法:在一定量的抗体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抗原,经一定时间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用浊度计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并由此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 (2)免疫投射比浊法: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 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一般 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2.原理 (1)免疫比浊法是抗原抗体结合动态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当抗原与抗体在特殊稀释系统中反应而且比例合适(一般规 定抗体过量)时,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的促 聚剂(聚乙二醇等)的作用下,自液相析出,形成微粒,使 反应液出现浊度。当抗体浓度固定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 量随着检样中抗原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也随之增 加。通过测定反应液的浊度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 出检样中抗原的含量。 (2)免疫透射比浊法是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时间内复合物聚合出现浊度。当光线通过溶液时,可被免 疫复合物吸收。免疫复合物量越多,光线吸收越多。光线被 吸收的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免疫复合物的量成正比。利用比浊

计测定光密度值,复合物的含量与光密度值成正比,同样当抗体量一定时,光密度值也与抗原含量成正比。本法较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和火箭电泳等一般免疫化学定量方法敏感、快速简便,但要求免疫复合物的数量和分子量达到一定高度,否则就难以测出。 3.关系 4.免疫比浊法适用的仪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全自动生化仪 全自动生化仪常见的检测方法 终点法 连续检测法 比浊法 均相酶免疫分析

类风湿因子液体试剂盒(免疫透射比浊法)使用指南

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或血浆类风湿因子。 【产品信息】 货号试剂盒规格 170229910021 试剂1 5×25ml+试剂2 1×25ml 170229910730 试剂1 4×20ml+试剂2 2×8ml 170209910059 5×1ml TruCal RF (类风湿因子校准品) 5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校准品 【摘要】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类自身抗体,包括所有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它们是抗变性或聚合IgG分子Fc片段的抗体[1]。诊断所检测的RF主要是IgM类RF,用来检出各种类风湿疾病,是炎症的起源[2]。 大约70%~8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RF为阳性,但是并不特异,因为RF浓度的升高还出现在非类风湿疾病中。在无RA临床症状的高龄人群中,阳性率达到大约10%[3]。检测RF为鉴别诊断风湿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4]。另外,RA中的高浓度RF值常和疾病的进行性临床发展有关。但是RF的阳性结果必须结合临床或其他检验结果予以证实。 【方法】 免疫透射比浊终点测定法。 【原理】 使用热聚合IgG和样品中的类风湿因子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透射比浊终点测定。 【试剂】 在测定时的各组分和浓度 试剂1(R1): 磷酸缓冲液pH 7.4 40 mmol/L 试剂2(R2): 热聚合人IgG 适量 试剂稳定性与贮存 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试剂不可冰冻! 注意事项 1. 试剂中含叠氮钠(0.95g/L),不可入口,避免接触皮肤及粘膜。 2. 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用试剂。 废液处理 参照各地方法规要求。 试剂准备 试剂为即用式。 未提供的实验所需物品 9 g/L氯化钠溶液 一般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标本】 血清,肝素或EDTA血浆。不要使用含氟化钠的血样收集瓶。稳定性:20-25℃保存可稳定1天 2-8℃保存可稳定3天 -20℃保存可稳定4周 不可使用已被污染的标本。 【测定程序】 若需要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参数,请随时和公司联系。 测定条件 波长340 nm,Hg 334nm 比色杯光径 1.0 cm 温度37℃ 分析类型终点法 检测扣除试剂空白 操作步骤 R1(试剂1) R2(试剂2) A1,然后加R2: 50 μl : 15 μl 〃R1: 250 μl ΔA=[(A2-A1) 校准品管或样品管] – [(A2-A1)空白管] 【计算】 按照公司配套校准品使用要求,用5个不同水平的校准液,连同9g/L氯化钠溶液为空白。经测定后,由仪器自动对校准品响应量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如Logit/Log,拟合成校准曲线,校准仪器后,在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内,仪器直接报告可靠的检测结果。 校准稳定期:4周 【校准品和控制品】 建议使用DiaSys公司提供的TruCal RF 校准品系列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 每批样品检测时,建议使用DiaSys公司提供的TruLab 【性能特性】 病人结果可报告范围 本公司对内含RF浓度水平低于某商品化试剂检测限的10份血清进行了检测,这10份血清的检测均值为5 IU/ml,均值加3倍标准差为12 IU/ml,因此认为只有当样品中RF浓度≥ 12 IU/ml时,本试剂才可以将其和不含RF的样品加以区分。 本法对RF的检测上限为700 IU/ml。当样品测定值超过上限时,应将样品用9 g/L氯化钠溶液作1+ 1稀释,重新测定,结果乘以2。 前带限制 血清RF值≤ 3000 IU/ml时,没有观察到前带效应。 特异性/干扰 当样品中抗坏血酸浓度≤1704 μmol/L,胆红素浓度≤684 μmol/L,血红蛋白浓度≤ 5 g/L,甘油三酯浓度≤22.6 mmol/L时没有观察到干扰。 灵敏度/检测限 记录吸光度A2 1

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

附件5 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技术审评部门对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的技术审评工作,同时也为注册申请人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是指基于透射免疫比浊法原理,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人血清、血浆中的胱抑素C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试剂。 目前胱抑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 —1 —

免疫方法,如胶乳免疫比浊法、胶体金免疫比色法、单向免疫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免疫比浊法可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其中透射免疫比浊法可适用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免疫比浊法需特定蛋白分析仪。 从方法学上讲,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不适用于散射免疫比浊法。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胱抑素C测定试剂(免疫比浊法)管理类别为二类,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1.产品预期用途及辅助诊断的临床适应证背景情况 (1)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征、结构与功能、在体内正常和病理状态下的代谢途径和存在形式。 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2 —

免疫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

免疫比浊法是抗原抗体结合动态测定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当抗原与抗体在特殊稀释系统中反应而且比例合适(一般规定抗体过量)时,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的促聚剂(聚乙二醇等)的作用下,自液相析出,形成微粒,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当抗体浓度固定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量随着检样中抗原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也随之增加。通过测定反应液的浊度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出检样中抗原的含量。 抗体(Ab)与可溶性抗原(Ag)反应,形成一定结构的免疫复合物,成为悬浮于反应溶液中的微粒。在沉淀反应中形成的复合物微粒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可用仪器检测,提高了检测的速度、灵敏度和易操作性。 免疫比浊测定注意事项: 1、抗原或抗体量大大过剩,可出现可溶性复合物,造成误差。 2、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蛋白始终过剩。 3、易受到脂血的影响。 分类 1.免疫透射比浊法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时间内复合物聚合出现浊度。当光线通过溶液时,可被免疫复合物吸收。免疫复合物量越多,光线吸收越多。光线被吸收的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免疫复合物的量成正比。利用比浊计测定光密度值,复合物的含量与光密度值成正比,同样当抗体量一定时,光密度值也与抗原含量成正比。本法较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和火箭电泳等一般免疫化学定量方法敏感、快速简便,但要求免疫复合物的数量和分子量达到一定高度,否则就难以测出。 2.免疫散射比浊法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通过溶液使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发生偏转,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和抗原抗体复合物颗粒大小和多少密切相关。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即待测抗原越多,形成的复合物也越多,散射光也越强。散射光的强度还与各种物理因素,如加入抗原或抗体的时间、光源的强弱和波长、测量角度等密切相关。散射比浊法又分为速率散射比浊法和终点散射比浊法。 3.免疫胶乳比浊法胶乳比浊法即是将待测物质相对应的抗体包被在直径为15-60nm的胶乳颗粒上,使抗原抗体结合物的体积增大,光通过之后,透射光和散射光的强度变化更为显著,从而提高试验的敏感性。 实验八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 【原理】 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试剂中抗人CRP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一起吸光度增加,在波长340nm和700nm处测定免疫复合物浊度。根据吸光度增加

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附件 5 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技术审评部门对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的技术审评工作,同时也为注册申请人注册 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 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 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是指基于透射 免疫比浊法原理,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人血清、血浆中的胱抑素C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试剂。 目前胱抑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 — 1 ——

免疫方法,如胶乳免疫比浊法、胶体金免疫比色法、单向免疫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 免疫比浊法可分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其中透射免疫比浊法可适用于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散射免疫比浊法需特定蛋白分析仪。 从方法学上讲,本指导原则仅适用于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不适用于散射免疫比浊法。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令第5号)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体外诊断试剂 分类子目录的通知》(食药监械管〔2013〕242号),胱抑素C测定试剂(免疫比浊法)管理类别为二类,分类代号为6840。 二、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方法学特征、 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总结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 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 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 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相关描述应至少包含如 下内容: 1.产品预期用途及辅助诊断的临床适应证背景情况 (1)胱抑素C的生物学特征、结构与功能、在体内正常和 病理状态下的代谢途径和存在形式。 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也被称为γ—微量蛋白及γ—后球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 2 —

复旦大学免疫实验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时间:地点:实验人: 1基本原理: 样本中的IgA、IgG与试剂中的抗IgA和抗IgG的特异性抗体结合,产生不溶性免疫复合物,使得反应溶液产生浊度。溶液浊度与样本中IgA、IgG的浓度成正比。在合适的nm处(700nm)测吸光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到IgA、IgG的浓度。 2实验材料: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测定试剂(试剂1、试剂2) 免疫球蛋白A、G(IgA、IgG)校准品 蒸馏水、血清样本 微量加样枪、ep管(1.5ml离心管) 酶标仪、水浴箱 3实验方法步骤 在酶标管内反应。 从左到右共做6管试剂: 1:IgG试剂1(125μl)+蒸馏水1μl 2:IgG试剂1(125μl)+校准品1μl 3:IgG试剂1(125μl)+样本1μl 4:IgA试剂1(150μl)+蒸馏水3μl 5:IgA试剂1(150μl)+校准品3μl 6:IgA试剂1(150μl)+样本3μl 混匀,37度水浴五分钟。 继续添加试剂,从左到右: 1、2、3:IgG试剂2(42.5μl) 4、5、6:IgA试剂2(50μl) 混匀,37度水浴五分钟。 在OD700nm测取吸光度,记录数据。 4.实验结果: 4.1 IgG蛋白: 空白管吸光度0.051 校准管吸光度1.155 样本管吸光度0.699 IgG校准浓度31.3g/L 待测血清样本中免疫球蛋白含量IgG浓度(g/L)= 0.699-0.051/1.155-0.051 ×31.3=18.4g/L 实验结果偏高,且误差为(18.4-16.0)/16.0 ×100% =15.0% 4.2 IgA蛋白: 空白管吸光度0.049 校准管吸光度0.372 样本管吸光度0.212 IgA校准浓度4.15g/L 待测血清样本中免疫球蛋白含量IgA浓度(g/L)=0.212-0.049/0.372-0.049

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比较-精选文档

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比较 在临床上,对于人血清内特定蛋白的检测,一般是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然而,在检测的过程中,如游离血红蛋白、脂蛋白等会对检测的结果带来一定的干扰,继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对此,为保证血清检测的准确性,笔者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在特定蛋白抗干扰能力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研究的样本源自于某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当天的新鲜 血清,其中排除存在脂血、溶血、浑浊等血清。同时,事前准备好IgM、CRP等浓度不等的混合血清,具体为IgM低浓度1.0~1.5g/L,高浓度大于2.0g/L;CRP低浓度4~10mg/L,高浓度大于100mg/L。 1.2仪器设备 选用Dade Behring BNProSpec特定蛋白测定仪、Roche 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验所用试剂皆为仪器配套试剂。同时选取三个干扰物,即FBil(游离胆红素)、CH(乳糜)、Hb(血红蛋白),每种干扰物各准备两瓶试剂盒,一瓶作为空白对照使用,另外,干扰物的浓度具体为FBil3280μmol/L、

CH15000FTU、Hb49.6μmol/L[2]。 1.3研究方法 首先,对混合血清进行制备,之后依据干扰试剂盒上的制备顺序,配制干扰物;将2ml的蒸馏水加入到每一个干扰物与空白对照内,复溶。然后,按照1:9的比例,把已经准备好的干扰物和混合血清混合在一起,制作成干扰物样本,其中含有干扰物的为样本甲,未加干扰物为样本乙[3]。把两个样本分别制定浓度不等的若干个样本,具体浓度见下表1所示。最后采取特定蛋白测定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展开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试验检测,同时对其干扰率进行计算。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软件Excel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干扰率计算公式为:含有干扰物组的均值减去空白对照组的均值,之后再除以空白对照组的均值。注意,特定蛋白(已加入干扰物)所测得的均值,高于浓度相同的空白对照组的正负5%,那么则判定为检测受到了干扰[4]。 2. 结果 经检测发现,CH在9000与15000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IgM 进行检测时,受到干扰影响;Hb在9.9与29.8浓度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高浓度IgM、低浓度CRP检测时,受到干扰影响。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对三种含有干扰物的特定蛋白进行检测时,未受到任何干扰影响。具体情况见下表1所示。

透射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比对分析

308A pp lied Prev Med,October2010,Vol16No.5文章编号:1673-758X(2010)05-0308-03中图分类号:R446.62文献标识码:A 透射和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 g G的比对分析 陈智平1,伍惠玲2,陈志坚2,潘敏2,谢丽2,曹昭2,蔡豪斌3,李山2 1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南宁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部(南宁530021) 3桂林英美特生物技术研究所(541001) [摘要]目的对不同临床实验室采用透射比浊法(turbidimetry)和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I g G的结果偏差进行评估。方法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 p9-A2文件的要求,以散射比浊法为参比方法, 透射比浊法为实验方法,对40例患者血清I g G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比对及偏差评估,将测定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对 两种方法之间的预期偏差进行评估。结果两种方法测定I g G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为0.994。I g G各浓 度值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差均可以接受。结论建议使用散射比浊法即在特定蛋白分析仪上对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保证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偏差 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用于检测I gG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在特定蛋白分析仪上用散射比浊法测定,另一类是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用透射比浊法测定。由于两法的测定原理不同,必定导致检测结果的差异[1],为客观评价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异同,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 p9-A2 [2]的要求,对日立7170A的透射比浊法和Dade Behring B N Prospec的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 gG的结果进行了方法比对和偏差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标本来源采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实验部门诊和住院病人共40例含IgG(高、中、低3个水平)、无溶血、脂血及黄疸的新鲜血清样本。 1.2仪器和试剂(1)日立7170A分析仪,采用上海执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IgG试剂(批号:IG7592)和Audit公司的特殊蛋白标准品(批号:5956);(2) Dade Behrin g BN Pros p ec采用美国Dade Behrin g公司提供的免疫球蛋白I gG的原装试剂(批号:153026)和标准品(批号:083679) 1.3方法定标后,采用各自的高、中、低3个水平蛋白质控品在日立7170A分析仪和Dade Behring BN Prospec特定蛋白分析仪上作室内质控,确保质控结果在允许范围内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测定。参考Ep9-A2文件[3],每天选取8份病人新鲜血清样本,指定样品双份测定中第1次的测定顺序1,2,3,4,5, 6,7,8,按反向顺序测定第2次8,7,6,5,4,3,2,1,顺序中的浓度应尽可能随机排列,参比方法和实验方法都应按照上述的正反向步骤进行测定,但每种方法可以使用不同顺序开始。这样可以消除交叉污染及在批内双份测定结果均值的偏倚[3]。要求在2小时内完成测定,每个项目分5个工作日完成40份样本的测定。 1.4统计分析以透射比浊法为实验方法(Y),散射比浊法为比较方法(X),按照Ep9-A2文件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方法对比和偏倚评估。(1)计算I g G每个样本测定的均值(Xi和Yi)、二次测定结果的差值( Xi和 Yi)、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值间的差值(Yi-Xi)和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差值(Yij -Xi j)。(2)进行离群点的检验[3]。(3)数据作图:以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为X,透射比浊法测定值为Y,i 为标本编号(1~40),j为测定次序(1或2)绘制4张散点图,便于直观观察到离群点、线性程度、偏倚等。(4)线性相关的目测检查:通过观察前两种散点图,可直接目测透射和散射比浊法测定之间的线性关系。如果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继续分析。(5)X值适合范围的检验:X的测定范围是否足够宽,可用相关系数r做粗略的估计。一般要求r 0.975(或r2 0.95),认为X范围是适合的。(6)线性回归统计:计算透射和散射比浊法之间的回归方程Y=a+bX[3]。根据临床使用要求,可在各个医学决定水平浓度Xc处,了解Y方法引入后相对于X方法的系统误差,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CLI A88)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课题(合同号:Z2008158) 作者简介:陈智平(1960-),男,广西鹿寨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专业。 通讯作者:蔡豪斌,李山,Email:lis8858@https://www.360docs.net/doc/b116254565.html,

免疫透射比浊法与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方法学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6254565.html, 免疫透射比浊法与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的方法学比较 作者:刘雯龚玲曹伟俞莹应筱雯鲍彩丽杜山青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7年第21期 [摘要] 目的对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的方法学性能行初步评价,并与免疫散 射比浊法进行比较。方法应用Rohe 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SIEMENS BN ProSpec特定蛋白仪分别对血清胱抑素C进行初步的方法学评价,包括精密度、线性回归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结果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无论是批内还是批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CV均0.95;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的回收率均>96%;干扰物试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红素均对测定无明显影响。结论免疫透射检验的灵敏度较高,检测范围广,与免疫散射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系统误差小、抗干扰能力强,且更加快速、实用和便利。 [关键词] 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血清胱抑素C;方法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21-0096-03 Methodological comparison of transmitt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and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cystatin C LIU Wen GONG Ling CAO Wei YU Ying YING Xiaowen BAO Caili DU Shanqing Clinical Laboratory, Yangp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itially evaluate the methodological properties of serum cystatin C by transmitt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and compare it with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Methods Methodological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serum cystatin C by Rohe Modular P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and SIEMENS BN ProSpec specific protein instrument, including precision,linear regression test, recovery test and interference test. Results Transmitt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and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both conform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intra-or inter-batch precision, and CV was 0.95; the recovery rates of transmitted immunoturbidimetric assay and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were both>96%; interferent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hemoglobin,triglyceride and bilirubin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etermination. Conclusion The sensitivity of immune transmission test is high, the detection range is wid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scatter turbidimetric assay. The system error is small, the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is strong, and it is more rapid,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免疫比浊法

附件3 D-二聚体测定试剂(免疫比浊法)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D-二聚体测定试剂(免疫比浊法)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D-二聚体测定试剂(免疫比浊法)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从方法学考虑,在本文中D-二聚体测定试剂是指以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为基本原理,利用全自动、半自动凝血分析仪;全 —1 —

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在医学实验室对人体血浆样本中D-二聚体含量进行体外定量分析的试剂。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D-二聚体测定试剂管理类别为二类,分类代号为6840。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 (一)单独申请注册的D-二聚体校准品和质控品。 (二)免疫比浊法原理之外的其他D-二聚体测定试剂盒。 二、注册申报材料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方面的说明、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号)和《关于公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4年第44号)的相关要求,下面着重介绍与D-二聚体测定试剂预期用途有关的临床背景情况。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够反映体内的凝血功能和纤溶活性,是机体高凝状态、血栓形成、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指标。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重症肝炎等疾病中水平升高,以及溶栓治疗后均可见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作为溶栓治疗的有效观察指标。由于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2 —

人前白蛋白(PA)检测试剂盒(透射比浊法)

人前白蛋白(PA)检测试剂盒(透射比浊法) 简介: 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相对分子量54000万,由肝细胞合成,电泳时迁移在白蛋白之前,故得此名。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大多采用免疫化学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免疫单扩散法、散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免疫单扩散法虽然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设备,但费时,精密度和准确性不佳。散射比浊法灵敏度高,但需要特殊蛋白分析仪。 Leagene 人前白蛋白(PA)检测试剂盒(透射比浊法)其检测原理是PA 与抗PA 抗体在液相中反应生成PA 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呈一定浊度。当一定量抗体存在时,浊度与PA 的含量呈正比,利用透射浊度法与相同处理的PA 标准比较,求得样本中PA 的含量。本试剂盒专门用于人血清、血浆、组织样本中的前白蛋白含量测定,特别适用血清和血浆样本。本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 自备材料: 1、 分光光度计或酶标仪 2、 离心管、小试管或96孔板 3、 恒温箱 操作步骤(仅供参考): 1、 TP 测定操作:分光光度计手工或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按下表依次加入试剂: 2、 混匀,孵育。 3、 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以空白管调零,读取标准管和各待测管的吸光度。 编号 名称 TC068550T Storage 试剂(A): PA 标准液(400mg/L) 0.2ml -20℃ 试剂(B): PA 抗体工作液 50ml -20℃ 试剂(C): PA 生理盐水 1ml RT 使用说明书 1份 空白管 标准管 待测管 PA 生理盐水(μl) 20 PA 标准液(400mg/L)(μl) 20 待测样本(μl) 20 PA 抗体工作液(ml) 1.0 1.0 1.0

免疫散射比浊法与PCR

散射比浊法是指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通过溶液使遇到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光线被粒子颗粒折射,发生偏转,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和抗原抗体复合物颗粒大小和多少密切相关。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即待测抗原越多,形成的复合物也越多,散射光也越强。散射光的强度还与各种物理因素,如加入抗原或抗体的时间、光源的强弱和波长、测量角度等密切相关。 (一)散射颗粒与散射光 悬浮在反应溶液中的分子,无论是固体或胶体粒子都可以是散射中心,当入射光通过时,如果颗粒直径比入射光的波长小很多,则散射光的分布比较均匀,称为Rayleigh散射。如果颗粒直径接近于入射光的波长,则散射光的分布明显不均匀,称为Mile散射。 (二)反应物含量与散射浊度 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中,遵守典型的Heidelberger曲线,即当抗体量恒定时,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的反应与散射信号响应值的上升呈正比。 多聚集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发明至今已近20年了,在这期间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近年来出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它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成为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就此技术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方法学 1.1 原理所谓real-time Q-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real-time 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发现起着关键的作用:(1)在90年代早期,Taq DNA多聚酶的5′核酸外切酶活性的发现,它能降解特异性荧光记探针,因此使得间接的检测PCR产物成为可能。(2)此后荧光双标记探针的运用使在一密闭的反应管中能实时地监测反应全过程。这两个发现的结合以及相应的仪器和试剂的商品化发展导致real-time Q-PCR方法在研究工作中的运用。 PCR反应过程中产生的DNA拷贝数是呈指数方式增加的,随着反应循环数的增加,最终PCR反应不再以指数方式生成模板,从而进入平台期。在传统的PCR中,常用凝胶电泳分离并用荧光染色来检测PCR反应的最终扩增产物,因此用此终点法对PCR产物定量存在不可靠之处。在real-time Q-PCR中,对整个PCR 反应扩增过程进行了实时的监测和连续地分析扩增相关的荧光信号,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监测到的荧光信号的变化可以绘制成一条曲线。在PCR反应早期,产生荧光的水平不能与背景明显地区别,而后荧光的产生进入指数期、线性期和最终的平台期,因此可以在PCR反应处于指数期的某一点上来检测PCR产物的量,并且由此来推断模板最初的含量。为了便于对所检测样本进行比较,在real-time Q-PCR反应的指数期,首先需设定一定荧光信号的域值,一般这个域值(threshold)是以PCR反应的前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作为荧光本底信号(baseline),荧光域值的缺省设置是3~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如果检测到荧光信号超过域值被认为是真正的信号,它可用于定义样本的域值循环数(Ct)。Ct值的含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研究表明,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1.2 荧光化学目前real-time Q-PCR所使用的荧光化学方法主要有五种,分别是:DNA结合染色,水解探针,分子信标,荧光标记引物,杂交探针。它们又可分为扩增序列特异和非特异的检测两大类。 扩增序列非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基础是DNA结合的荧光分子,如SYBR green 1等荧光染料。Real-time Q-PCR发展早期就是运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过量SYBR green 1荧光染料,SYBR green 1荧光染料特异性地掺入DNA双链后,发射荧光信号。荧光染料的优势在于它能监测任何dsDNA序列的扩增,不需要探针的设计,使检测方法变得简便,同时也降低了检测的成本。然而正是由于荧光染料能和任何dsDNA结合,因此它也能与非特异的dsDNA(如引物二聚体)结合,使实验容易产生假阳性信号。引物二聚体的问题目前可以用带有熔解曲线(melting curve)分析的软件加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