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2 宋词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22 宋词二首

同步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浪淘.尽()故垒.()羽扇纶.巾()还酹.江月()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大江东去,浪淘.尽淘:

(2)雄姿英发

..英发:

(3)羽扇纶巾

..纶巾:

(4)故国

..神游故国:

(5)早生华发

..华发: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 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二、阅读能力训练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景,用了“穿”、“拍”、“卷”这几个动词,非常形象生动,请说说理由。

(1)穿:

(2)拍:

(3)卷:

2. 下列选项中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 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

C. 虚实结合。不仅写出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化具体为抽象,从对自然伟力的赞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 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3. 作者在词中是如何塑造周瑜这个英雄形象的?(用原文回答)

4. 下列选项中对“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这种儒将装束显示出周瑜神情的从容娴雅。

B.“强虏”指强大的敌人,“强虏灰飞烟灭”说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水军大败的情况。

C.“谈笑间”说的是曹操的水军不堪一击,因而使周瑜在谈笑之间就轻松取胜了。

D. 此句隐含作者对英雄业绩的艳羡,以及因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6. 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周瑜而不写其他人?

7. 谈谈你对词的结尾部分作者发出的“人生如梦”的感叹的理解。

三、应用能力训练

1.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应如何对待?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并在小组内交流。

2. 《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领略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有人说:苏词"短于情",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请阅读下面苏轼的另一首词,说说你的见解。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雨霖铃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凄.切()骤.雨()都.门()

凝噎.()暮霭.()那堪.()

2. 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寒蝉:蝉的一种。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留恋处:留恋的地方。兰舟:木兰木做的船。

B.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念去去:念,想到;去去,越行越远。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暮霭:傍晚的云气。

C. 沉沉:沉重。楚天:楚地的天空。

更那堪:又怎么忍受。清秋节:凄清的秋季。

D. 晓风:微风。经年:经过一年。

应是:即便是,表假设。风情:风流情意。

3. 下列各句对词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都门帐饮无绪”是指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郁郁寡欢。

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写了浩淼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

C.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愁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D.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4. 词句填空。

(1)《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2)《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

二、阅读能力训练

背诵《雨霖铃》,回答后面的问题。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作者的何种心情?

3.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景物描写与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4. 下列选项中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所描绘的“景”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幽静的

B. 清凉的

C. 凄冷的

D. 明丽的

5. 下列各句中对《雨霖铃》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客观地铺叙了自然景物。

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

11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 “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三、应用能力训练

1.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离别的苦痛,请引用名篇佳句劝慰《雨霖铃》中离别的两位。

2. 以《离别》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2 宋词二首

同步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浪淘.尽()故垒.()羽扇纶.巾()还酹.江月()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大江东去,浪淘.尽淘:

(2)雄姿英发

..英发:

(3)羽扇纶巾

..纶巾:

(4)故国

..神游故国:

(5)早生华发

..华发: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 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答案】1. táo lěi ɡuān lèi

2.(1)冲洗(2)英俊勃发(3)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4)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5)花白的头发

3.(1)江山像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2)人生在世就像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4. A

二、阅读能力训练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景,用了“穿”、“拍”、“卷”这几个动词,非常形象生动,请说说理由。

(1)穿:

(2)拍:

(3)卷:

2. 下列选项中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 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

C. 虚实结合。不仅写出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化具体为抽象,从对自然伟力的赞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 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3. 作者在词中是如何塑造周瑜这个英雄形象的?(用原文回答)

4. 下列选项中对“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这种儒将装束显示出周瑜神情的从容娴雅。

B.“强虏”指强大的敌人,“强虏灰飞烟灭”说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水军大败的情况。

C.“谈笑间”说的是曹操的水军不堪一击,因而使周瑜在谈笑之间就轻松取胜了。

D. 此句隐含作者对英雄业绩的艳羡,以及因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

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6. 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周瑜而不写其他人?

7. 谈谈你对词的结尾部分作者发出的“人生如梦”的感叹的理解。

【答案】1.(1)写出了山高耸入云的动势(2)写出了江涛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3)写出了江水汹涌,形象真切。

2. C

3.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4. C

5. D

6. 因为周瑜年轻有为,潇洒飘逸,与自己年老却事业无成形成了较鲜明的对比,作者借此来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年华虚度,而其他人无论从出身,经历上都与苏轼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苏轼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周瑜。

7. 对于作者的这一感叹。一般认为是一种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发出的消极感叹,但作者并未想到隐退或表现为及时行乐,他只是以“人生如梦”这句话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自己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从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并不甘于消极,他遥想公瑾当年,感叹壮志难酬,这些都表现出了他不忘世情的用世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三、应用能力训练

1.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应如何对待?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短文,并在小组内交流。

2. 《念奴娇·赤壁怀古》让我们领略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有人说:苏词"短于情",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请阅读下面苏轼的另一首词,说说你的见解。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答案】略

雨霖铃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凄.切()骤.雨()都.门()

凝噎.()暮霭.()那堪.()

2. 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寒蝉:蝉的一种。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留恋处:留恋的地方。兰舟:木兰木做的船。

B.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念去去:念,想到;去去,越行越远。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暮霭:傍晚的云气。

C. 沉沉:沉重。楚天:楚地的天空。

更那堪:又怎么忍受。清秋节:凄清的秋季。

D. 晓风:微风。经年:经过一年。

应是:即便是,表假设。风情:风流情意。

3. 下列各句对词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都门帐饮无绪”是指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郁郁寡欢。

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写了浩淼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

C.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愁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D.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4. 词句填空。

(1)《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2)《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答案】1. qī zhòu dū yē ǎi kān 2. B 3. A

4.(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阅读能力训练

背诵《雨霖铃》,回答后面的问题。

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2.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作者的何种心情?

3.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景物描写与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4. 下列选项中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所描绘的“景”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幽静的

B. 清凉的

C. 凄冷的

D. 明丽的

5. 下列各句中对《雨霖铃》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客观地铺叙了自然景物。

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11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 “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 “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答案】1. 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2. 依依不舍的心情。

3. 这句是虚写,而词开头一句是实写。表现了作者惆怅、凄苦、悲凉的心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阕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4. C

5. A

三、应用能力训练

1.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离别的苦痛,请引用名篇佳句劝慰《雨霖铃》中离别的两位。

2. 以《离别》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短文,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答案】略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中考试卷

福州开发区职专2011-2012学年第一期10级期中考 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分出卷人:LJ)专业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词语注音有错的一组: A.褐(hè)色红缯(zēng)醴(lì)酪(lào) B.贮(zhù)藏将(qiāng)进酒馔(zhuàn)玉 C.啖(dàn)萌蘖(niè)龟(jūn)裂 D.欢谑(xuè)沽(gū)酒岑(cén)夫子 2.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建国大业》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B.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的就职电力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在他的故乡肯尼亚, 人们更是载歌载舞,弹冠相庆。 C.这次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都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科技和文化产品,参观的人们如趋之 若鹜,纷纷涌向个个国家的展厅。 D.在西藏打砸抢烧时间中,部分西方媒体不顾新闻道德和准则,刻意剪辑和加工原始图片, 隐去暴徒施暴的画面,将救护车说成军车、救人说成抓捕,颠倒黑白,制造事态严重的假象,令人怀疑其背后的目的和用意。 3. 下列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缯:古代对丝织品的统称醴酪:甜美的奶酪。 B.绡:生丝织的绸子。宠幸:地位高的人宠爱地位低的人。 C.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飞骑:快马。 D.浩瀚:广大,繁多。啖:吃。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换的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 B.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饶幸获奖,母亲已离我整整七年了。 C.“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D.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照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大意。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B.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 C.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了两个的一组是() A.强聒.不舍(guō)兀.立(wù)誊.写(tén)惬.意(qiè) B.不能容赦.(shà)岑.寂(cén) 戕.害(qiāng)不谙.(ān) C.蜩.翼之知(chòu)舆.论(yú) 谛.听(tí)教诲.(huǐ) D.心无旁骛.(wù)亵渎.(dóu)痀.偻(gōu)雾霭.(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目不暇接缺憾罅隙孵化B.前呼后拥掐丝贮藏辐员C.雷立风行涂墁车辙驱谴D.怒不可遏暄嚣蒂部搀和 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夏去秋来,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B.他这个人太循规蹈矩了,没有丝毫创新精神,当今时代并不欢迎这种人。C.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D.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4.下列作者、身份、作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王蒙——现代著名作家——《善良》 B.史铁生——当代作家——《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C.茨威格——意大利——《世界最美的坟墓》 D.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墙头马上》 5.下面对课文的说明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鲁侍萍勤劳、善良、有尊严,她代表了不甘心而又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下层劳动人民人物形象。 B.《林黛玉进贾府》主线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西江月》二词是对宝玉的正面描写,揭示宝玉叛逆的性格。 C.《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以直接抒情的方式,集中渲染成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 D.《合欢树》一文中合欢树象征的既是病中的作者,也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1)威海,你可知道,冰心曾为你流过多少泪。 (2)“‘芦柴棒’,去烧火!” (3)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4)在这里,人依旧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A.拟人借代反语反问B.拟人比喻反语反问 C.拟人借代反语设问D.比喻比喻双关设问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此去经.年(复,又)更那堪.(十分) B.乱石穿.空(刺入,插入)骤雨 ..初歇(阵雨) C.不耻相师.(学习)从而师.之(以...为师) D.受业解惑.疑难问题)惑.而不从师(有了疑惑) 8.对下列8句话进行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花分雌雄,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②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③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花四次之多。④雌雄花往往不同时开放,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⑤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⑥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⑦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⑧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 A.②①④⑦⑥③⑧⑤B.②①④⑦⑥③⑤⑧ C.②⑥③⑦①④⑧⑤D.②⑥③⑦①④⑤⑧ 9.下列诗词句出自何人答对的一组是() 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A、杜甫李白苏轼李清照 B、苏轼杜甫李清照李白 C、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 D、李白苏轼李清照杜甫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篇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 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 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 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 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 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 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 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 3 500 个常 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音字、 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生等 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 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完整版)高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复习题含答案

测试题(一)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 (一)、字音考查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称.心(chēn)禅.让(shàn)粗糙.(cāo) B.角.逐(jué)给.予(gěi)符合.(hú) C.禅.宗(chán)埋.怨(mán)即.使(jí) D.熨.帖(yùn)差.异(chā)驯.服(xú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涎.水(xián)船舷.(xuán)角隅.(yú) B.火镰.(liǎn)埋.怨(mái)结.子(jié) C.莞.尔(wǎn)焖.菜(mèn)竹篁.(huáng) D.胡诌.(zhòu)茶峒.(tòng)傩.送(nuó)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够呛.(qiàng)针灸.(jiǔ)虔.诚(qián)紫绡.(xiāo)B.省.亲(shěng)呜咽.(yàn)红缯.(zēng)醴.酪(lǐ)C.珊.瑚(shān)惊惶.(huāng)绮.丽(qǐ)吮.吸(shǔn)D.绚.丽(xuàn)创.伤(chuāng)侥.幸(ráo)颤.动(chàn) 4.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有恃.无恐(zhì)圭臬 ..(guī niè)滥.用(làn)戚.戚(qī)B.不谙.(ān)贮.藏(zhù)宠.幸(chǒng)祠.堂(cí) C.记载.(zǎi)萌蘖.(niè)暧昧.(mèi)俨.然(yán) D.敕.造(chì)罥.烟眉(juàn)沮.丧(qǔ)迤逦 ..(yǐ lì)(二)、字形考查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茶洞山岨黄麂暧昧 B.敏捷怜悯羞惭竖笛 C.俨然慷慨眸子攀引 D.屯戍篁竹起卸残忍 6.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濒临默契跌撞精疲力竭 B.沮丧熹微趴窝恍然大悟 C.眩耀槲树钦佩强弩之末 D.肿胀僵持充沛油尽灯枯7.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咀嚼甬道角隅度船 B.莞尔喁喁烘焙黑黝黝 C.篁竹烘托龃龉钦佩 D.涎皮肄业举荐荧光屏 8.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详实词不达意冷漠一筹莫展 B.谚语不经之谈偏僻厉精图治 C.风靡人情世故直接谈笑风生 D.倾轧气冲霄汉弘扬扑朔迷离 (三)、词义考查 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 B.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 C.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 ....,彼此都格外兴奋。 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各有千秋 ....。 10.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她为人坦诚,贻笑大方 ....,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B.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别出心裁 ....,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 C.他把相声演员的话转述的历历在目 ....,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 D.只要你身临其境 ....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是这种态度了。 11.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不求甚.解(深入地)豁然 ..开朗(突然)匠心 ..独运(巧妙的心思) B.掉.以轻心(遗失)不名.一文(占有)迥.然不同(差得远) C.眼花缭乱 ..(纷乱)泽被.后世(背负)蒸蒸 ..日上(兴盛的样子) D.自行惭秽.(丑陋)相濡.以沫(湿润)拾阶 ..而上(逐步登阶) 12.下列词语或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忙个不息.(停止)硬.扎(坚强)悲悯(悲苦同情) B.忌讳(禁忌、顾忌)张冠李戴(喻指弄错了对象)涎皮(厚着脸皮跟人纠缠) C.角隅(角落)俨然(形容很像)黑黝黝(黑) D.滨水(一条江的名称)莞尔(形容微笑)喁喁(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 (四)、修辞等知识考查 1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反问) B.壳如红缯,膜如紫绡。(比喻) C.“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夸张)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2 宋词二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22 宋词二首 同步练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浪淘.尽()故垒.()羽扇纶.巾()还酹.江月()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大江东去,浪淘.尽淘: (2)雄姿英发 ..英发: (3)羽扇纶巾 ..纶巾: (4)故国 ..神游故国: (5)早生华发 ..华发: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 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二、阅读能力训练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景,用了“穿”、“拍”、“卷”这几个动词,非常形象生动,请说说理由。 (1)穿:

(2)拍: (3)卷: 2. 下列选项中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 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 C. 虚实结合。不仅写出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化具体为抽象,从对自然伟力的赞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 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3. 作者在词中是如何塑造周瑜这个英雄形象的?(用原文回答) 4. 下列选项中对“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这种儒将装束显示出周瑜神情的从容娴雅。 B.“强虏”指强大的敌人,“强虏灰飞烟灭”说的是赤壁之战中曹操水军大败的情况。 C.“谈笑间”说的是曹操的水军不堪一击,因而使周瑜在谈笑之间就轻松取胜了。 D. 此句隐含作者对英雄业绩的艳羡,以及因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6. 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作者为什么只写周瑜而不写其他人?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2单元测试题 王泽刚 一、用正楷字体书写下面的文字.(5分)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二、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4分) 耸()入云天酝酿() 载()人飞船横亘()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身境界,与其它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B.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 C.他所做的都是符和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 D.可是人对于超越人事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而满足。 3.解释下列词语含义:(5分)

(1)弘扬: (2)超拔: (3)凄厉: (4)锲而不舍: (5)美不胜收: 4.科学之美、美不胜收。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4分) (A.神秘美 B.朦胧美C. 精致美 D. 活力美) (1)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2)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源叶绿素中的“绿色秘密”更具?(3)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DNA回旋曲折的双螺旋更具? (4)还有什么比“纳米”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0分)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22.《宋词二首》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二十二宋词二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文分析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上阕咏赤壁:写景写史时空开阔,冲击力很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极有气势,高唱入云,意境壮阔:长江、千古、风流人物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引出作者胸中万古的豪情。“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此句既暗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瑜伏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乱”、“惊”、“卷”三字极见功力,声、形、色兼备。“乱石穿空”,为仰视所见,此为“形”,“惊涛拍岸”,为俯视所得,此为“声”。一个“惊"字,既状波涛的汹涌,又传人的感受的惊心动魄,客、主观兼容。“卷起千堆雪”,为远视所见,此为“色”这几句,突出赤壁江山的特点、景色逼真活现,而用笔极为精练,如作泼墨国画,显得墨气淋漓,气势酣畅。这几句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最后又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这段赤壁景色的描写,为后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和镇定自若的少年统帅创造了恰如其分的氛围。 下阕就着重写周瑜。以“遥想”二字领起,单刀直入,点出所怀主角。“小乔初嫁了”,以天姿国色的美女配卓越不凡的统帅,就更突出其英俊风流。“羽扇纶巾”三句正面写周瑜羽扇便服、谈笑风生、从容潇酒、指挥若定的风采。然而,怀想英雄的目的,却在于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3 师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23 师说(同步练习)(含 答案) 23 师说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郯子(tán)六艺经传(chuán)师襄(xiānɡ)贻(yí) B. 句读(dòu)无长无少(zhǎnɡ)苌弘(chānɡ)其可怪也欤(yú) C. 嘉许(jiā)孰能无惑(shú)子蟠(pān)授之书(sh òu) D. 阿谀(yú)或不焉(fǒu)嗟乎(jiē)老聃(dān) 2. 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4)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6)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A. 全不相同____________ B.(2)、(3)、(5)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 全都相同____________ D.(1)、(3)、(6)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3.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____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___________ (2)圣人无常师。 C.(1)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____________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 (2)余嘉其能行古道。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欲人之无惑也难矣!____________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1)而耻学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拘于时,学于余。 D.(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或师焉,或不焉。 (4)不耻相师。 (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君子不齿。 (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圣人无常师。 (9)术业有专攻。 (10)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6. 下列各项中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_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____________ D.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 将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遗,吾未见其明也。 (3)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 下列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08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 综合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阐.发(chǎn)纤.巧(qiān)雕塑.(sù)瑰.丽(ɡuì) B. 耀.眼(rào)飞骑.(jì)贮.藏(zhù)成熟.(shú) C. 运载.(zài)沉闷.(mēn)苛.刻(kē)轨.道(ɡuǐ) D. 分.外(fèn)登载.(zǎi)蜡.烛(là)纬.度(wěi)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国历代的文人学士,每到中秋常要赋诗填词欢渡佳节。 B. 月亮与地球距离平均238000哩,月亮在天边时离地面要比在天顶时远4000哩。 C. 去年中秋《大公园》的文章里说:“中秋月出时珊珊来迟,有装模作态的样子。” 这不免把中秋月看得贵族化了。 D. 照上面来讲,中秋月既非分外光明,也非特别园大,又不照临长久,那为什么受我国千余年顶礼膜拜呢?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姚明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挥而就 ....的,而是与他长期的努力分不开的。 B. 在喜迎国庆、欢度中秋联欢晚会上,她身临其境 ....地朗诵了舒婷的《致橡树》。 C.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 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 D. 史丹利说,他们一家人最感恩的就是这些劳苦功高 ....的灭火英雄。 4. 请指出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 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B.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C. 新浪港股十大博客推出。 D. 我省千名记者签名倡议喜迎记者节。 5. 选出能与“绿杨烟外晓寒轻”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A. 红豆啄残鹦鹉粒 B. 红杏枝头春意闹 C. 江流曲似九回肠 D. 暗香浮动月黄昏 6. 下列选项中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中语文必修5宋词二首 同步练习

宋词二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一项是() A、玉砌(qì)凝噎(yē)暮霭(ǎi) B、纶巾(lún)樯橹(lǚ)举酒属客(shǔ) C、玉簟(tán)舞榭(xiè)荠(jì)麦 D、戌(shù)角黍(chǔ)离豆蔻(k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商推变幻莫测食不裹腹识世务者为俊杰 B、炒股蓬荜生辉众口烁金画虎不成反类犬 C、亵读恍然大悟有恃无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座落声名鹊起毋庸置疑破罐子破甩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羽扇纶巾(红丝带做成的头巾) 樯橹灰飞烟灭(此处借指刘备的水军) B、一尊还酹江月(把酒喝掉以示祭奠) 舞榭歌台(台子) C、寻常巷陌(田间的道路,泛指街道) 早生华发(花白的头发) D、可堪回首(不能忍受) 金戈铁马(指精锐的部队) 4、填空: (1)苏轼,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其父__________弟____________都有文名,父子三人号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词突破了音律的束缚,开拓了词的领域,开____________的词风,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辛弃疾,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历城人,辛弃疾与____________齐名,世称苏辛,被誉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著有词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文本阅读 1、选择题 (1)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该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对词作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的开篇,既显示出诗人的广阔视野:它不仅描绘出大江非凡的气势,且囊括了许多古代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 B、“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直抒胸臆——由于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启步去追寻他们的足迹;且将“赤壁”冠以“周郎”,则暗示出,他所思慕的英雄乃是周郎! C、“小乔初嫁”这一情节入词,不仅在于要表现英雄美人壁合珠联,表现周瑜的雄姿英发;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22.《宋词二首》自我检测及答案解析

二十二宋词二首 一、基础知识 1.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渲染气氛。 B.运用比喻,使形象更加鲜明。 C.交代离别时间、地点和人物。 D.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解析:A(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2.下面对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解析: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遥想:远想。强虏:用很凶残的手法夺走。 B.英发:英俊勃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C.凄切:凄凉急促。风情:风流情意。 D.骤雨:阵雨。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解析:A(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强虏:樯与船桨,指强敌的战船) 4.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两项(A C)。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中的“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高教版基础模块(下)中职语文同步练习:9.《诗二首》自我检测及答案解析

九诗二首 一、基础知识应用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蒿艾陡峭滂坨爝火 B.漩涡峥嵘沟壑余烬 C.寂寥凄清彷徨冷寞 D.迷茫朦胧颓杞惆怅 答案:B 解析:A项,滂沱[pāng tuó]:(形)①雨下得很大。②泪流得很多。C 项,冷漠[lěng mò]:(形)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D项,颓圮[tuípǐ]:倒塌,堕落,败坏的意思。(杞[qǐ])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旌旗(旌,古代一种旗杆顶上用彩色羽毛做装饰的旗子。旌旗,指各种旗子) B.绛红(鲜艳的红色) C.彳亍(慢慢走、走走停停) D.太息(叹气、叹息) 答案:B 解析:绛红[jiàng hóng]:深红色,大红色。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B.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答案:A 解析: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4.下列对《黄河落日》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庄严的一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是历史性的时刻,这时,不仅是黄土高原,整个华夏大地都被染红了,而深重的苦难也沉人滚滚的浊流中。

B.“九万面旌旗”在中华大地上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在中华大地响彻,场面描写雄浑壮阔,以惊心动魄的力量撼动着大地。 C.“太阳”象征着中华民族,这个民族跋涉之路是如此艰难,历史已成废墟,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D.“长戈的断裂”,暗示新的战火又将燃起。 答案: D 解析:“长戈的断裂”,暗示战火硝烟的时代已经过去。 5.下列对《雨巷》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暗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答案:C 解析:“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这一表述错误。 二、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5一11题。 (一) 阅读李瑛的《黄河落日》,回答6-7题。 6.作者开篇为什么选取“这庄严的一刻”这一视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这庄严的一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篇恢宏大气,作者选取的独特视角使诗歌具有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立体感,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苍茫感。 7.我们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我们从中能读出作者对祖国山川大地的热爱之情,同时,还伴随着一种对苦难与沉重的历史的沉思。

高教版基础模块(下)中职语文同步练习:21.《唐诗二首》自我检测及答案解析

二十一唐诗二首 一、基础知识应用 1.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馔.玉()戏谑.()沽.()迁谪.()霓裳.()红绡.()幽咽.()裂帛.()钿.头()转徙.()答案: 2.根据提示填空。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 (2),千金散尽还复来。 (3)千呼万唤始出 来, 。,。 (4)《琵琶行》中流传最广,且能揭示主题的名句是,。 答案:(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2)天生我材必有用(3)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 ..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畅快 B.会须 ..一饮三百杯会须:应当 C.主人何为 ..言少钱何为:为什么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哭泣 答案:D 解析:泣:眼泪。座中泣下谁最多: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答案:A

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填空。 《琵琶行》的作者是,字,号。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倡导“”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答案:白居易乐天香山居士现实主义新乐府 二、阅读与表达能力训练 阅读相应文字,完成6一10题。 (一) 6.下列对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的寿命如水之入海,一去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愁闷和渴望入世的思想。 答案:C 解析:C项,“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表述错误。在李白貌似消极的行状中深藏着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积极入世的精神。于是他喊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生价值宣言!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有用”而且“必”,透着一股子自信、豪迈! 7.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浔阳江头夜送客”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枫叶荻花秋瑟瑟”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高教版)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二课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案

二十二、宋词二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的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支文艺奇葩,词按风格分婉约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美,其事缠绵,其情凄凉,“杨柳岸晓风残月”说不尽的感伤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们学习苏东坡的一首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词作。 二、解题(多媒体展示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文学常识: (1)词又分为诗余、长短句、填词、乐章,原全称“曲子词”,即歌曲中的歌词。起源于民间,兴于隋唐,盛于宋,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为词调或词牌。 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二)作者简介: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2、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三、品读《浪涛沙赤壁怀古》: 1、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2、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词。读后教师作诵读提示: 本词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开阔,画面壮丽,气势奔腾,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景仰,全诗应读得慷慨洒脱。 3、请一生朗读。 4、具体分析 (1)关于这首词,或者说关于苏东坡还有个小故事。当年苏东坡在翰林院工作,有一次大家在一块儿聊天,苏东坡向一个幕僚问起关于词的一些看法,幕僚就说,您的词和柳永的词不一样,柳永的词应该是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拿着红木牙板敲起来,唱\"杨柳岸晓风残

《宋词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学生用书 P9~P10] 一、文段阅读 (一)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列题目。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此词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这些景观有何特点?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了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等。这些山河景物很壮丽阔大。“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几句写得好。写峭岩高耸,夸张为“穿空”;写江涛汹涌,浪花怒卷,夸张为“千堆雪”,有形有声有色,寥寥数笔勾勒出赤壁的壮丽雄美的景色。 2.这首词的意境怎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雄浑、壮阔、气势恢宏等等。 3.联系全词,分析作者情感变化脉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欣赏山河之美到赞赏、追慕英雄豪杰,表达出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回归眼前现实,人生如梦,渐入悲郁。 (二)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词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写的物景有什么特点?和哪首唐诗的意境极相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舞榭歌台,曾经歌舞升平的繁华喧闹的境地,现在是一派荒凉了。 “斜阳草树”,刘裕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现在也是如此萧条不堪了。 和刘禹锡的《乌衣巷》中“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野草花”的意境极为相似。 5.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词用典故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典故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正是这首词的长处。 二、语言运用 6.编拟两则格言,赠给常常用悲观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朋友,激励其乐观处事。每则格言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文句尽可能有意蕴。(不超过30字) 格言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格言二: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13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含答案

13 荷塘月色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空隙.(xī)脉.脉(mò)颤.动(chàn)遮.住(zhē) B. 霎.时(shà)独处.(chù)约.略(yuē)梵.婀玲(fán) C. 蓊.郁(wěnɡ)薄.雾(bó)睡熟.(shú)参差 ..(cēn cī) D. 袅娜.(nuó)踱.步(dù)一例.(lì)酣.眠(hān) 2.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霄路。 B. 树色一列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C. 叶子底下是默默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D.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3.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B.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D.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4. 下列各句中的“像”字不表示比喻的一项是()。 A.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 B.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C.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 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无误的一项是()。 ①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②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③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④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A. ②①④③ B. ④③②① C. ④①②③ D. ①④②③ 6. 对“……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强调 B. 转折 C. 插说 D. 解释 7. 点明本文“文眼”的一项是()。 A.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B.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C.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D.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8.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有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为贴切和准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夜晚闲来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触景生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B. 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C. 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山河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D. 为了拓展文章在有限篇幅内的内容含量,尽量使文章显得丰满。 二、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