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诗歌

合集下载

涉过忘川 庞德诗选

涉过忘川 庞德诗选

涉过忘川庞德诗选
《涉过忘川:庞德诗选》是一本由艾兹拉·庞德所著,西蒙、水琴翻译,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诗集。

该书于2023年3月出版,并入选了3月文学报好书榜。

书中选录了庞德创作生涯各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其现代主义标志性史诗《诗章》的选篇。

庞德是现代主义诗歌先驱,也是艾略特、海明威、乔伊斯、威廉斯等人的精神领袖。

书中还有这样的诗句:“这里有爱,不可淹没。

这里有欲望,不可吻去。

”这句话似乎表达了庞德对于爱与欲望的深入理解和独特的诗歌表达。

总的来说,《涉过忘川:庞德诗选》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现代诗歌集。

著名的有关巴黎的诗歌

著名的有关巴黎的诗歌

著名的有关巴黎的诗歌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有关巴黎的诗歌:
1. 《巴黎》
作者:让·阿维尼翁
巴黎,巴黎,这是你的名字
在我心中刻下永恒的图章
你的石子铺就的路面
是我不变的信仰
2.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3. 《雨果之歌》
作者:埃兹拉·庞德
巴黎的天空下着雨,
雨点闪烁着光,
敲打着我的屋瓦,
汇成一片声响。

4. 《巴黎的忧郁》
作者:兰波
在塞纳河畔,我吟诵这悲伤的诗句,在心中描绘出巴黎的形象,
夜幕降临,我想起那曾照亮我的烛光,在苦闷中寻找它微弱的光明。

地铁车站诗歌

地铁车站诗歌

地铁车站诗歌
1.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 庞德《地铁车站》2.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 庞德《地铁车站》
3.面孔在人群中忽隐忽现,
黑色枝条上花瓣点点。

—— 庞德《地铁车站》
4.人群里这些面庞的幻影,
在湿漉漉的黑色枝丫上。

—— 庞德《地铁车站》
5.那些面孔在人群中若隐若现,
黑色枝条上的花朵娇艳。

—— 庞德《地铁车站》
6.人群中幻影般的面庞,
黑色枝条上的花瓣绽放。

—— 庞德《地铁车站》
7.这些面孔在人群中隐现,
黑色枝条上花朵灿烂。

—— 庞德《地铁车站》
8.人群里的面庞如幻影,
湿黑枝上的花瓣鲜明。

—— 庞德《地铁车站》
9.那些面庞在人群中浮现,
黑色枝条上花瓣纷繁。

—— 庞德《地铁车站》
10.人群中的面庞若幽灵,
黑色枝条上花朵盈盈。

—— 庞德《地铁车站》
11.这些脸在人群中如幻,
湿黑枝上花瓣点点。

—— 庞德《地铁车站》12.面孔于人群里似梦,
黑枝上花朵正红。

—— 庞德《地铁车站》13.人群中面庞如梦影,
黑枝条上花鲜明。

—— 庞德《地铁车站》14.那些脸在人群中似幻,
黑色枝上花灿烂。

—— 庞德《地铁车站》。

A pact赏析

A pact赏析

A pact赏析《A Pact》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于1909年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展现了人类心灵间纯净、血肉相连的情感联系,并呼吁人们共同努力争取和平与和谐。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和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我们来分析《A Pact》的节奏和格律。

这首诗采用了四行一节的自由体格式,没有遵循严格的押韵规则,但仍然展现了一种音乐般的节奏感。

诗的整体结构流畅而有力,以短小的句子和重复的音节、辅音为特征。

这种诗歌形式反映了庞德在作品中常用的“意象集中法”(Imagism),通过简洁而强烈的语言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感受。

其次,我们来探讨《A Pact》中蕴含的主题和意义。

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是和谐与团结。

庞德通过描绘两个人之间的契约,表达了对人类情感联系的渴望。

他不仅关注个体之间的纽带,也关注整个人类社会的团结。

诗中的“你和我”反复呼唤着一个共同目标的实现,即人类敞开心扉,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庞德试图通过强调这种联系来建立一种美好的和谐状态,传达出对世界和平的渴望。

在这首诗中,庞德使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和隐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例如,“斑点”(blots)和“斑驳的灰绿色”(mottled grey-green)都是庞德对人类复杂情感的隐喻,显示了人类世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而“一细小而脆弱的音符”(one thin and fragile note)则象征了和谐与平衡的善良力量,这个音符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来维持并传递。

通过这些隐喻和形象描写,庞德将抽象的理念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思考价值。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理解《A Pact》的意义。

这首诗创作于20世纪初,这个时期正值世界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庞德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对战争、暴力和破坏的反思,并向人们敲响警钟,告诫大家要共同努力,争取和平与和谐。

这种倡导和呼吁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赏析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赏析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赏析【赏析】《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是一首描绘地铁站景象的现代诗歌,作者是是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诗歌创作于20世纪初,反映了当时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疏离感。

通过这首诗歌,庞德试图捕捉城市生活中的点滴瞬间,并表达出现代人在忙碌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背景及作者】埃兹拉·庞德(1885-1972)是美国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他的诗歌创作受到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以及古希腊诗歌的影响,注重语言的简约与意境的深邃。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创作于1912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主题及意境】这首诗歌以地铁站为背景,通过描绘人群中琐碎的瞬间,表现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对美的追求。

诗歌中的意象生动,诸如“人群中的一面镜子”、“五月的绿色叶子”等,传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

同时,诗歌以地铁站为象征,暗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疏离与孤独。

【诗歌语言及艺术手法】庞德的诗歌语言简练,富有意象。

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意象叠加”的手法,将不同场景和时间的事物并置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例如,“人群中的一面镜子”与“五月的绿色叶子”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现代城市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此外,诗歌的韵律独特,采用短句与长句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地铁站拥挤与繁忙的氛围。

【诗歌的价值和启示】《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以独特的视角审视了现代城市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城市人与自然、快节奏与宁静之间关系的窗口。

诗歌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醒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同时,这首诗歌也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之作,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分析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到庞德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

神州集--庞德英汉

神州集--庞德英汉

《神州集》共收中国古典诗歌十九首。

其中包括《诗经·小雅。

采薇》,《汉乐府陌上桑》,《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郭璞的《游仙诗》,陶潜的《停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以及李白的《长干行》、《江上吟》、《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包初青听新莺百嗽歌》、《古风十八·天津》、《古风十四·胡关》、《忆旧游寄憔郡元参军》、《送友人入蜀》、《登金陵凤凰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玉阶怨》、《古风六·代马》。

第一首《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犹脸之故。

不逞启居,犹脸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室靡篮,不逞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骇骇。

君子所依,小人所排。

四牡翼翼,象饵鱼服。

岂不日戒,犹脸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1 SONG OF THE BOWMAN OF SHUHere we are, picking the first fern-shootsAnd saying: When shall we get back to our country?Here we are because we have the Ken-nin for our foemen,We have no comfort because of these Mongols.We grub the soft fern-shoots,When anyone says "Return," the others are full of sorrow. Sorrowful minds, sorrow is strong, 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 Our defense is not yet made sure, no one can let his friend return. We grub the old fern-stalks.We say: Will we be let to go back in October?There is no ease in royal affairs, we have no comfort.Our sorrow is bitter, but we would not return to our country. What flower has come into blossom?Whose chariot? The General's.Horses, his horses even, are tired. They were strong.We have no rest, three battles a month.By heaven, his horses are tired.The generals are on them, the soldiers are by them.The horses are well trained, the generals have ivory arrows and quivers ornamented with fish-skin.The enemy is swift, we must be careful.When we set out, the willows were drooping with spring,We come back in the snow,We go slowly, we are hungry and thirsty,Our mind is full of sorrow, who will know of our grief? by Bunno — Reputedly 1100 B.C第二首《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边草》无名氏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华夏集》诗歌

《华夏集》诗歌

《华夏集》诗歌
《华夏集》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文集。

庞德在诗集中对中国古诗采取了“边译边创”的译介模式,他的译诗主要是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进行的诗歌再创作。

以下是《华夏集》中的一些诗歌: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些诗歌都是庞德从中国古典诗歌中选取并进行翻译的,展示了中国古诗的魅力和美学特点。

同时,庞德的翻译也融入了他个人的现代主义诗学创作理念,使得《华夏集》在英语世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阅读埃兹拉·庞德翻译的《华夏集》原著或相关评论。

庞德的诗歌

庞德的诗歌

庞德的诗歌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是美国著名的意象派诗人,他的诗歌以独特的意象表达和形式技巧而著称。

在他的诗歌中,他大量运用了东方文化元素,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欣赏两首庞德的诗歌:
1.《在地铁站内》:
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这首诗以地铁站内的人群和湿漉漉的黑树枝上的花瓣为意象,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瞬间美感。

庞德将人脸与花瓣、地铁人群与黑树枝相互对照,形成了一种底片叠印般的传神效果。

2.《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幻影般闪现的面庞,
湿而黑的树枝上花瓣片片。

这首诗同样是庞德的经典之作,以简短的两行诗描绘了地铁站内的人群和树枝上的花瓣。

通过这种形式,庞德成功地捕捉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韵味和东方美学意境。

庞德的诗歌以意象派手法为特点,强调诗人对生活场景的敏锐捕捉和独特表达。

他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为美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地铁站内》庞德最著名的作品,要属意象派名作《在地铁站内》: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在地铁站内》仅两行、14个字,是一首单一意象诗(one-image poem)。

它是庞德根据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写成的。

诗虽短,但诗人最后落笔定稿前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推敲。

在地铁站庞德眼前闪过一张张美丽的脸。

在归途中,这些脸在他眼前反埃兹拉·庞德
复出现,直到最后他们逐渐变成了一片片彩色印花色底。

这时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要作出一幅纯粹表现色彩的斑斑点点的非写实主义的画,但他不会作画,只能以诗代之。

诗的两行互相依存。

apparition是幻象、幽灵,使人们联想到来来往往的乘客的一张张脸。

第二行的petal 花瓣则传递了美的信息。

这一信息由于有深色而又带湿气的树枝的反衬而变得突出鲜明了,同时也给人以模糊重叠之感,意境也就更丰满了。

此诗酷似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作品,如反复诵读,读者能勾画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面。

与此同时也会发现诗歌在音的处理上很巧妙。

第一行的[p]音与第二行的[p]音遥相呼应,但其中一个只构成非重读音节;两行末尾均有[au]音,只是前者有辅音[d],后者没有。

第二行中[e]音的重复等都加强了这首短诗的音乐感。

以湿润的黑色树枝上挂着的花瓣来比喻他眼前所闪现的脸反映出诗人令人折服的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